山东省烟台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生物含答案_第1页
山东省烟台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生物含答案_第2页
山东省烟台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生物含答案_第3页
山东省烟台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生物含答案_第4页
山东省烟台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生物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高三生物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肺炎支原体引发的下呼吸道感染病症,治疗方式主要为抗生素治疗。支原体是目前发现的能在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支原体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B.支原体与病毒的根本区别是有无细胞膜等细胞结构C.支原体细胞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来合成蛋白质D.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胞壁的合成来治疗支原体肺炎【答案】B【解析】【分析】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含有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以DNA为遗传物质。【详解】A、支原体细胞为原核细胞,不含有细胞核,A错误;B、支原体(细胞生物)与病毒(非细胞生物)的根本区别是有无细胞膜等细胞结构,B正确;C、支原体细胞利用自身细胞的核糖体来合成蛋白质,C错误;D、支原体细胞无细胞壁,故抗生素不能通过抑制细胞壁的合成来治疗支原体肺炎,D错误。故选B。2.骨骼肌细胞膜损伤后,会被TRIM72蛋白感知,该分子会将胞内囊泡转运到损伤部位形成补丁,修复细胞膜。TRIM72具有B-box和SPRY等区域,B-box区有利于TRIM72分子间二硫键的形成,促进TRIM72的寡聚化,SPRY区能与脂质作用参与结合囊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囊泡膜上磷脂的合成场所是高尔基体B.B-box区与SPRY区功能不同与多肽链上氨基酸的连接方式有关C.多个TRIM72分子形成寡聚体的过程中发生了脱水缩合D.SPRY区参与囊泡结合的过程说明该区域具有一定的亲脂性【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膜的功能是:①作为细胞的边界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保护内部环境的稳定,②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③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详解】A、囊泡膜上磷脂的合成场所是内质网,因为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场所,A错误;B、B-box区与SPRY区功能不同的直接原因是分子结构不同,与多肽链上氨基酸的连接方式无关,B错误;C、题意显示,B-box区有利于TRIM72分子间二硫键的形成,促进TRIM72的寡聚化,可见TRIM72分子形成寡聚体的过程中有二硫键的形成,不会脱下水分子,C错误;D、题意显示,SPRY区能与脂质作用参与结合囊泡,说明SPRY区具有一定的亲脂性,D正确。故选D。3.下图表示铁被小肠吸收和转运至细胞内的过程。转铁蛋白(TY)可运载Fe3+,以T-Fe3+结合形式进入血液,并与转铁蛋白受体(TIR)结合后进入细胞,在囊泡的酸性环境中将Fe3+释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推测蛋白2具有催化功能B.T-Fe3+携带Fe3+进入细胞的过程属于胞吞C.囊泡膜上的蛋白3是转运H+的通道蛋白D.细胞处于缺氧的环境时,会影响囊泡中Fe3+的释放【答案】C【解析】【分析】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协助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详解】A、由图可知,蛋白2能将Fe2+转化成Fe3+,推测蛋白2具有催化功能,A正确;B、由题图可知,T-Fe3+结合成大分子,并与转铁蛋白受体(TIR)结合后进入细胞,故过程属于胞吞,B正确;C、囊泡中为酸性环境,H+浓度高,由图可知H+进入囊泡是通过逆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而不是通道蛋白,C错误;D、H+进入囊泡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细胞处于缺氧的环境时,能量供应减少,会影响囊泡的酸性环境,从而会影响囊泡中Fe3+的释放,D正确。故选C。4.为检测黑曲霉蛋白酶的热稳定性,科研人员在不同温度下分别处理酶液10、60及90min,测定酶活力,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处理温度于55℃-60℃范围内,酶活力随处理时间的延长降低B.该酶在70℃下处理10min后,下调温度至60℃可使酶活力增大C.60℃处理10min.该酶为反应提供的活化能最多D.40℃为该酶最适储存温度【答案】A【解析】【分析】题图分析:该实验中自变量为温度和酶处理的时间,因变量为酶活力,高温下保温时间越长,酶的活性下降越快。【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温度于55℃-60℃范围内,随着处理时间从10min延长到60min再到90min,酶活力是逐渐降低的,A正确;B、该酶在70℃下处理10min后,酶的空间结构已经改变,下调温度至60℃,酶的空间结构不会恢复,即不会使酶活力增大,B错误;C、酶的作用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而不是提供活化能,C错误;D、若长期保存酶制剂,应在低温、适宜pH条件下保存,D错误。故选A。5.研究者在温度、湿度适宜,CO2供给充足的条件下测定了杨树植株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开放程度,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照强度在0-5001x净光合速率上升主要原因是CO2吸收量增大所致B.光照强度在0-5001x杨树有机物积累速率最快C.当光照强度超过20001x限制净光合速率上升的可能原因是色素和酶的数量D.当光照强度超过20001x杨树叶肉细胞总光合速率约为27μmol·m-2·s-1【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可知,随光照强度增大,净光合速率先增加后趋于稳定,气孔开放程度一直增加。【详解】A、据图可知,光照强度在0~5001x净光合速率上升主要原因是光照强度增加,A错误;B、分析题图可知,光照强度在500-1500lx时,净光合速率仍在上升,说明有机物积累速率在加快,因此光照强度在0-500lx时,杨树有机物积累速率并非最快,B错误;C、曲线在温度、湿度适宜,CO2气体充足供给的实验条件下测得,当光照强度超过20001x,气孔开放程度增加明显,限制净光合速率上升的主要原因色素和酶的数量,C正确;D、当光照强度为2000lx时,净光合速率为20μmol·m-2.s-1,此时呼吸速率为5μmol·m-2.s-1(由图中光照强度为0时的净光合速率得出,此时只进行呼吸作用)。总光合速率等于净光合速率加上呼吸速率,因此当光照强度为2000lx时,杨树的总光合速率为20+5=25μmol.m-2.s-1,杨树叶肉细胞总光合速率大于25μmol.m-2.s-1,D错误。故选C。6.如图为人体红细胞成熟经历的几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网织红细胞的全能性高于成熟红细胞B.造血干细胞经①-④的过程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是随机的C.③在脱去细胞核的同时还排出核糖体等细胞器D.成熟红细胞的凋亡基因在④之前已表达【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人体成熟红细胞的形成过程,过程①②③④均为细胞分化过程,原红细胞开始合成血红蛋白,幼红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幼红细胞脱去细胞核形成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合成蛋白质最旺盛,说明网织红细胞仍含有核糖体,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不再合成蛋白质。【详解】A、网织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都已经不具有细胞核结构,都不具有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B、造血干细胞经①-④的过程是细胞分化的过程,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是受到调控的,不是随机的,B错误;C、①②③④为细胞分化过程,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车间,据图可知,过程③在脱去细胞核后,形成的网织红细胞能进行蛋白质的合成,说明过程③没有排出核糖体等细胞器,C错误;D、细胞凋亡是程序性死亡,由基因调控,成熟红细胞不含有细胞核和细胞器,不含基因,说明成熟红细胞的凋亡基因在④之前已表达,D正确。故选D。7.细胞衰老的原因与端粒随着细胞分裂次数增加逐渐缩短而导致DNA序列受损有关。端粒酶是一种RNA-蛋白质复合物,以自身RNA为模板催化合成DNA序列,以维持染色体的长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人体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含有2个端粒B.端粒严重缩短后,细胞核的体积可能会增大C.端粒酶是一种逆转录酶,具催化活性的是蛋白组分D.在癌症患者癌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被明显激活【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衰老的特征:(1)水少: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慢;(2)酶低: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3)色累: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累积,它们会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4)核大: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5)透变: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详解】A、不一定每条染色体都含有2个端粒,如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每条染色体有两个染色单体,则含有4个端粒,A错误;B、端粒严重缩短后,细胞会衰老,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会增大,B正确;C、端粒是存在于每条染色体两端的结构,具有防止染色体DNA降解的作用,端粒酶由催化蛋白和RNA模板组成,则端粒酶是一种逆转录酶,具催化活性的是蛋白组分,C正确;D、在癌症患者癌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被明显激活,使得癌细胞能够不断分裂,D正确。故选A。8.某植物花粉粒形态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但当年的花粉粒形态是由产生花粉植株的基因型决定的。以长形花粉(AA)做父本、圆形花粉(aa)做母本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孟德尔遗传定律可以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核遗传现象B.F1植株产生的成熟花粉中一半长形一半圆形是分离定律的直观证据C.F2所有植株产生的花粉粒的基因型中A:a=3:1D.F2植株产生的花粉粒的表型为长形:圆形=3:1【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实质: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当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孟德尔遗传定律可以解释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A错误;B、以长形花粉(AA)做父本、圆形花粉(aa)做母本杂交得到F1,其基因型是Aa,由于当年的花粉粒形态是由产生花粉植株的基因型决定的,所以F1植株产生的花粉粒的表现型全为长形,B错误;C、由于F2植株的基因型为AA、Aa和aa,比例为1:2:1,所以产生的花粉粒的基因型中A:a=1:1,C错误;D、F2植株的基因型为AA、Aa和aa,比例为1:2:1,当年的花粉粒形态是由产生花粉植株的基因型决定的,所以产生的花粉粒的表现型中长形:圆形=3:1,D正确。故选D。9.辣椒果色受三对等位基因(A/a、B/b、D/d)控制,其中一对控制色素能否合成,另外两对控制紫色深浅.紫色的深浅跟显性基因的个数相关。将白色亲本甲和紫色亲本乙杂交,得到F1植株全部结白色辣椒;F1自交得到F2,表型及株数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辣椒颜色白色++++++++++植株数量9828128+表示紫色,+越多表示紫色越深。A.控制辣椒果色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F1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DdC.白色辣椒的基因型总共有18种D.将表型为++++的个体和F1杂交,子代中结+++的植株所占比例为1/4【答案】C【解析】【分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B、辣椒果色受三对等位基因(A/a、B/b、D/d)控制,其中一对控制色素能否合成,另外两对控制紫色深浅,根据亲本白色和紫色杂交后代都是白色可知白色为显性性状,假设用A表示,则B、D基因的个数与紫色深浅有关,根据F2出现了白色和紫色,且紫色最多有4个显性基因,说明F1白色的基因型为AaBbDd,F2的比例为49:1:4:6:4,比例和为64,说明三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B正确;C、白色辣椒的基因型为A___,aabbdd,一共有2×3×3+1=19种,C错误;D、表型为++++的紫色辣椒基因型为aaBBDD,F1基因型为AaBbDd,杂交表型为+++的辣椒需要有3个紫色相关显性基因,计算可知比例为1/2×1/2=1/4,D正确。故选C。10.某二倍体昆虫(XY型)存在斑翅与正常翅、桃色眼与黑色眼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基因A/a、B/b控制。选择斑翅桃色眼雌虫与正常翅黑色眼雄虫杂交,得到F1雌性为正常翅桃色眼:正常翅黑色眼=1:1,雄性为斑翅桃色眼:斑翅黑色眼=1:1,F1相互交配得F2,F2中正常翅黑色眼:正常翅桃色眼:斑翅黑色眼:斑翅桃色眼=2:3:2:3。不考虑XY同源区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B.翅型中的斑翅和眼色中的桃色眼属于隐性性状C.昆虫种群中,斑翅黑色眼昆虫的基因型共有4种D.根据实验结果,可确定亲本雌虫基因型为bbXaXa【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F1雄性全为斑翅,与母本的翅型相同,雌性全为正常翅,与父本的翅型相同,说明翅型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且正常翅对斑翅为显性,斑翅属于隐性性状,亲本的基因型为XaXa、XAY;F1雌雄个体中桃色眼:黑色眼=1:1,说明该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无关,为常染色体遗传,即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A正确;B、根据题意可知,F1雄性全为斑翅,与母本的翅型相同,雌性全为正常翅,与父本的翅型相同,说明翅型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且正常翅对斑翅为显性,斑翅属于隐性性状;F2中黑色眼:桃色眼=4:6=2:3,说明黑色眼为显性性状,且存在BB纯合致死现象,黑色眼基因型为Bb,桃色眼基因型为bb,B正确;C、结合B选项可知BB纯合致死,昆虫种群中,斑翅黑色眼昆虫的基因型共2种,BbXaXa,BbXaY,C错误;D、F2中黑色眼:桃色眼=4:6=2:3,说明黑色眼为显性性状,且存在BB纯合致死现象,黑色眼基因型为Bb,桃色眼基因型为bb,亲本雌性昆虫基因型为bbXaXa,雄性果蝇基因型为BbXAY,D正确。故选C。11.小鼠缺乏胰岛素生长因子-Ⅱ时体型矮小。胰岛素生长因子-Ⅱ由常染色体上的A基因编码,它的等位基因A'无此功能。在鼠胚胎发育中,来自卵细胞的A/A'基因的启动子被甲基化,而来自精子的没有甲基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体型正常纯合雌鼠和体型矮小纯合雄鼠交配,F1小鼠体型矮小B.体型正常的雌雄小鼠交配,若F1体型正常的占3/5,则亲代雄鼠中杂合子占2/5C.杂合子小鼠相互交配,F1小鼠表型比为体型正常:体型矮小=1:1D.A/A'基因的启动子在随配子传递过程中可以甲基化,也可以去甲基化【答案】B【解析】【分析】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不改变,而基因的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的改变。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中最常见的现象之一,如胞嘧啶在发生甲基化后转变成5−甲基胞嘧啶,但仍能与鸟嘌呤互补配对。【详解】A、由题意可知,在小鼠胚胎发育中,来自卵细胞的A/A'基因的启动子被甲基化,这些基因不能表达,因此体型正常纯合子雌鼠和体型矮小纯合子雄鼠交配,则F1小鼠体型矮小,A正确;B、体型正常的雌雄小鼠随机交配,若F1体型正常的占,说明含有A基因的精子占,含A′基因的精子占,设亲代中体型正常杂合子占比为X,那么=,X=,B错误;C、杂合子小鼠相互交配,来自精子的A/A'基因都能表达,含有A和A'基因的精子比例为1:1,因此F1小鼠表型比为体型正常:体型矮小=1:1,C正确;D、A/A'基因来自卵细胞时启动子被甲基化,这些启动子甲基化的基因在雄鼠体内不表达,在它们随精子向后代传递时启动子的甲基化又会被去掉,D正确。故选B。12.某DNA片段的两条链分别是①链和②链,①链的碱基序列为5'-AGTCG-3'。亚硝酸盐可使DNA的某些碱基脱去氨基,其变化是:C转变为U(U与A配对),A转变为I(I为次黄嘌呤,与C配对)。此DNA片段经亚硝酸盐作用后,其中一条链中的碱基A、C发生了脱氨基作用,经两轮复制后,子代DNA片段之一是GGTTG/CCAA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DNA片段没经亚硝酸盐作用时含有8个磷酸二酯键B.经亚硝酸盐作用后,①链中的碱基A和C发生了脱氨基作用C.经亚硝酸盐作用后,DNA片段经两轮复制产生异常DNA片段2个D.经亚硝酸盐作用后,DNA片段经两轮复制消耗游离的碱基C共12个【答案】D【解析】【分析】DN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详解】A、该DNA片段①链的碱基序列为5′—AGTCG—3′,则②链的碱基序列为5′—CGACT—3′,一共10个碱基,两条链,则产生10-2=8个磷酸二酯键,A正确;B、结合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对比亲子代DNA碱基顺序可知,经亚硝酸盐作用后,①链中碱基A、C发生了脱氨基作用,B正确;C、①链中碱基A、C发生了脱氨基作用,该链经过两轮复制产生的两个DNA片段都是异常的,②链中碱基没有发生脱氨基作用,该链复制得到的2个DNA片段都是正常的,C正确;D、碱基A、C发生了脱氨基作用的①链经两轮复制需消耗6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没有发生脱氨基作用的②链经两轮复制需消耗4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经过两轮复制共消耗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10个,D错误。故选D。13.对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进一步探究发现,在转化过程中某种酶使S型细菌DNA片段双链打开,并将其中一条链降解,剩下的一条链可以替换R型细菌相应同源区段的单链片段,形成一个杂合DNA区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艾弗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可以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B.转化过程中某种酶发挥作用的部位是DNA分子中的氢键C.杂合DNA区段形成后,DNA分子上的嘌呤碱基总比例可能保持不变D.刚转化形成的S型细菌分裂一次产生R型和S型两种细菌【答案】B【解析】【分析】1、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基因重组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详解】A、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通过加入不同的酶,水解相应的物质来观察各自物质的作用,采用了“减法原理”控制了自变量,该实验结果说明DNA可以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即DNA才是转化因子,A正确;B、题意显示,转化过程中“某种酶”的作用包括将S型细菌的DNA片段双链打开、水解DNA单链,分别与解旋酶(作用于氢键)、DNA酶(作用于磷酸二酯键)的作用相同,故转化中的“某种酶”的作用部位是氢键和磷酸二酯键,B错误;C、S型菌的双链DNA整合到R型菌DNA上形成杂合DNA区段,杂合DNA区段并不都是配对的,此时DNA中嘌呤碱基总比例可能保持不变,C正确;D、由题干分析可知,杂合DNA是由一条R菌的DNA和一条S型菌的DNA合成的,所以含杂合区的细菌分裂一次产生R型和S型两种细菌,D正确。故选B。14.同一mRNA链上存在RNA聚合酶及多个核糖体,与RNA聚合酶最接近的核糖体为前导核糖体,RNA聚合酶催化产物的速度与前导核糖体的翻译速度始终保持一致,这种同步完成转录和翻译的现象称为转录翻译偶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核糖体会首先结合在mRNA链的3'端,随后启动翻译过程B.移动的前导核糖体通过偶联作用可推动暂停的转录重新启动C.最接近RNA聚合酶的前导核糖体最终合成的肽链最长D.转录翻译偶联现象普遍发生在人体细胞核基因的表达过程中【答案】B【解析】【分析】1、转录过程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RNA的过程。转录过程中需要RNA聚合酶与DNA上的启动子识别并结合启动转录,转录的场所主要在细胞核内;2、翻译过程以氨基酸为原料,以转录过程产生的mRNA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多肽链的过程。在翻译过程中往往一条mRNA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多肽链经过折叠加工后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详解】A、核糖体会首先结合在mRNA链的5′端,随后启动翻译过程,A错误;B、RNA聚合酶合成产物的速度与前导核糖体的翻译速度始终保持一致,所以移动的前导核糖体通过偶联作用可推动暂停的转录重新启动,B正确;C、由于翻译的模板是相同的,因此最终所有结合在mRNA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肽链长度相同,C错误;D、细胞核基因在转录和翻译不是同时进行的,所以转录翻译偶联现象发生在原核生物体内,不能发生在人体细胞核基因的表达过程中,D错误。故选B。15.某二倍体动物的体色由常染色体基因D/d和B/b控制,D对d、B对b为完全显性,其中D、B基因分别控制黑色素、灰色素的合成,两种色素均不合成时身体呈白色。D、B基因转录得到的mRNA能够相互配对形成双链,不能合成色素。用纯合黑体雌性个体和纯合灰体雄性个体杂交得F1,F1测交后代中黑体:白体:灰体约为5:2: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亲本中基因B和d连锁,b和D连锁B.F1减数分裂时有1/6的卵原细胞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交换C.含D、B基因的个体中,D、B会干扰彼此的翻译D.该实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意知,B_dd表现为灰色,bbD_表现为黑色,B_D_、bbdd表现为白色。亲本纯合的灰色和黑色,其基因型分别是BBdd、bbDD,杂交子一代基因型是BbDd,由于D、B同时存在导致转录的产物(RNA)会形成双链结构,导致翻译无法正常进行,所以表现为白色。【详解】AB、根据题干信息,纯合的黑体雌性个体基因型为bbDD,纯合的灰体雄性个体基因型为BBdd,两者杂交后代基因型为BbDd,与bbdd测交,后代出现黑体:白体:灰体约为5:2:5,比例和不为4,说明B/b、D/d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且B和d连锁,b和D连锁,根据测交的结果可知F1测交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Bd:BD:bd:bD=5:1:1:5,重组型配子占比为2/12=1/6,说明F1减数分裂时有1/3的性原细胞或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交换,A正确,B错误;C、D、B基因转录得到的mRNA能够相互配对形成双链,会干扰彼此的翻译,使得色素不能合成,C正确;D、D、B基因分别控制黑色素、灰色素的合成,但B和D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白色,说明基因与基因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D正确。故选B。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6.耐盐碱水稻是指能在盐浓度0.3%以上的盐碱地生长的水稻品种。现有普通水稻和耐盐碱水稻若干,由于标签损坏无法辨认,某小组使用0.3g·mL-1的KNO3,溶液分别处理两组水稻细胞,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生质体是由细胞膜、液泡膜及其之间的细胞质构成B.水稻细胞1h后开始吸收水分、K+、NO3-C.Ⅱ组水稻为耐盐碱水稻D.Ⅱ组水稻曲线不能无限上升与细胞壁的伸缩性小有关【答案】CD【解析】【分析】由图,0.3g·mL-1的KNO3溶液处理两组水稻后,Ⅰ组水稻原生质体体积相对值先减少后增加最后恢复到100%,说明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并复原;Ⅱ组水稻原生质体体积相对值增加,说明II组水稻可以从外界环境中吸收水分,故Ⅱ组水稻为耐盐碱水稻。【详解】A、原生质层是由细胞膜、液泡膜及其之间的细胞质构成,而原生质体是由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构成,A错误;B、由于细胞能通过主动吸收K+和NO3-,使B→C段细胞液浓度高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因此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但水稻细胞1h前就在吸收K+、NO3-,B错误;C、在0.3g·mL-1的KNO3溶液中,II组水稻的原生质体体积增加,说明II组水稻可以从外界环境中吸收水分,属于耐盐碱水稻,C正确;D、细胞壁有一定的伸缩性,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Ⅱ组水稻的曲线不能无限上升与细胞壁的伸缩性小有关,D正确;故选CD。17.线粒体外膜上的孔道蛋白可允许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通过,内膜上有运输ATP和ADP的转运蛋白(AAC),如图所示,AAC可以交替暴露ADP和ATP的结合位点,该过程借助内膜的膜电位驱动。米酵菌酸可以与ATP竞争AAC上的结合位点。下列说法合理的()A.膜间隙会出现ATP、ADP、丙酮酸等物质B.丙酮酸在线粒体内膜被分解后,少量能量转移至ATP中C.米酵菌酸会造成ADP在线粒体基质侧积累D.膜间隙中Pi含量下降可能会导致AAC转运速率下降【答案】A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线粒体内膜上的AAC能将ADP转入线粒体的同时将ATP转出线粒体,米酵菌酸可以与ATP竞争AAC上的ATP结合位点,阻止了ATP与AAC结合,从而抑制ADP与ATP的交换。【详解】A、线粒体外膜上的孔道蛋白一般可允许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通过,故线粒体的内外膜间隙会出现ATP、ADP、丙酮酸等物质,A正确;B、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被分解而非线粒体内膜,B错误;C、米酵菌酸与线粒体内膜上ATP竞争AAC上的ATP结合位点,从而抑制ADP与ATP的交换,可能会造成ATP在线粒体基质积累,C错误;D、膜间隙中Pi含量下降可能会影响Pi进入线粒体基质,从而影响ATP的合成,可能会导致AAC转运速率下降,D正确。故选AD。18.水稻雄性育性由基因M/m控制,等位基因R对r为完全显性,R基因会抑制不育基因的表达,反转为可育。水稻甲雄蕊异常,雌蕊正常,表现为雄性不育,水稻乙正常可育,甲与乙杂交,F1代全部可育,一半F1个体自交所得F2代全部可育,另一半F1个体自交所得F2代中,雄性可育株:雄性不育株=13: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M/m和R/r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B.水稻甲、乙的基因型分别为mmrr、MmRRC.所有F2代可育株的基因型共有7种D.若对题中另一半F1个体进行测交,后代表型为雄性可育株:雄性不育株=3:1【答案】ACD【解析】【分析】由“另一半F1个体自交得到F2代中,雄性可育株:雄性不育株=13:3”可知:13:3是自由组合中9:3:3:1的变式,因此M/m和R/r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由“13:3”可知水稻可育的基因型为M_R_、mmR_、mmrr、水稻不可育的基因型为M_rr,由“甲与乙杂交得到F1代全部可育,一半F1个体自交得到F2代全部可育,另一半F1个体自交得到F2代中,雄性可育株:雄性不育株=13:3”可知:甲基因型为Mmrr,乙基因型为mmRR,F1基因型为MmRr、mmRr,均为可育水稻。【详解】A、由“另一半F1个体自交得到F2代中,雄性可育株:雄性不育株=13:3”可知:13:3是自由组合中9:3:3:1的变式,因此M/m和R/r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A正确;B、另一半F1个体自交所得F2代中,雄性可育株:雄性不育株=13:3,这部分F1个体的基因型为MmRr,由于R基因会抑制不育基因的表达,其中可育的基因型为M_R_、mmR_、mmrr,不可育的基因型为M_rr。亲本甲(不育)的基因型为M_rr,与乙杂交,后代一定含有r基因,一半F1个体(可育)自交所得F2代全部可育,这部分F1个体(可育)的基因型可能为mmrr或mmRr,因此亲本甲(不育)的基因型为Mmrr,由于还有一部分F1个体的基因型为MmRr,故亲本乙(可育)的基因型只能为mmRR,B错误;C、所有F2代可育株的基因型为M_R_、mmR_、mmrr,共有7种,C正确;D、题中另一半F1个体的基因型为MmRr,其测交后代基因型以及比例为MmRr:mmRr:mmrr:Mmrr=1:1:1:1,因此后代表型为雄性可育株:雄性不育株=3:1,D正确。故选ACD。19.某基因型为MmNn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时相关同源染色体的情况如图甲所示。在某些情况下,一条染色体的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可分别将自身两端粘在一起,着丝粒分开后,两个环状染色体互锁在一起,两环之间可通过交换部分片段(交换的部分不一定相等)实现分离,如图乙所示。不考虑其他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片段导致基因重组B.单独发生图甲变化后,正常完成减数第一、二次分裂将产生4种精细胞C.只考虑N/n基因,单独发生图乙变化后产生的精细胞基因型有4种可能D.该精原细胞发生图甲和图乙变化后,会同时产生两个基因型为MmN的精细胞【答案】AB【解析】【分析】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2)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详解】A、图甲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片段导致基因重组,A正确;B、该精原细胞发生图甲变化后,正常完成减数第一、二次分裂将产生4种精细胞,基因型分别为MN、Mn、mN、mn,B正确;C、只考虑N、n基因,该精原细胞发生图乙变化后,精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N、n、NN、nn、O(O表示没有相应的基因),有5种可能,C错误;D、该精原细胞发生图甲变化后,会分别产生基因型为MmNN和Mmmn的次级精母细胞,其中基因型为MmNN的次级精母细胞再发生图乙变化后,可能产生一个基因型为MmN的精细胞,D错误。故选AB。20.某种雌雄异株植物(XY型)的叶型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植物研究所做了如下表实验,不考虑致死,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得F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PF1F2实验一宽叶♀×窄叶♂宽叶宽叶♀:宽叶♂:窄叶♂=2:1:1实验二窄叶♀×宽叶♂宽叶宽叶♀:窄叶♀:宽叶♂=1:1:2A.窄叶性状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B.两个杂交组合的亲本都是纯合子,雄性F1的基因型不相同C.让实验一的F2个体随机传粉,理论上子代窄叶植株所占比例为3/16D.若需确定实验二F2中某宽叶雄株M的基因型,需要将M与窄叶雌株进行杂交【答案】A【解析】【分析】由表可知,两个杂交组合的亲本杂交,子代均为宽叶,没有出现性状比,说明亲本均为纯合子,宽叶和窄叶雌雄植株作亲本进行杂交实验,F1均为宽叶,因此宽叶为显性,窄叶为隐性,F1自由交配得F2,F2只中性状在雌雄个体中比例不同,又因为实验二中窄叶♀×宽叶♂,F1全为宽叶,说明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所以窄叶性状属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的隐性遗传【详解】A、由表可知,两个杂交组合的亲本杂交,子代均为宽叶,没有出现性状比,说明亲本均为纯合子,宽叶和窄叶雌雄植株作亲本进行杂交实验,F1均为宽叶,因此宽叶为显性,窄叶为隐性,F1自由交配得F2,F2只中性状在雌雄个体中比例不同,又因为实验二中窄叶♀×宽叶♂,F1全为宽叶,说明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所以窄叶性状属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的隐性遗传,A错误;B、结合A可知,控制宽窄叶性状的基因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实验一为宽叶XAXA×窄叶XaYa,F1雄性为XAYa,实验二为窄叶XaXa×宽叶XAYA,F1雄性为XaYA,即雄性F1的基因型不相同,B正确;C、实验一亲本为XAXA×XaYa,F1为XAYa、XAXa,让实验一的F2个体(雌性为1/2XAXA、1/2XAXa,产生配子为3/4XA、1/4Xa;雄性为1/2XAYa、1/2XaYa,产生配子为1/4XA、1/4Xa、1/2Ya)随机传粉,理论上子代窄叶植株XaXa+XaYa所占比例为1/4×1/4+1/4×1/2=3/16,C正确;D、若需确定实验二F2中某宽叶雄株M的基因型(XAYA、XaYA),需要将M与窄叶雌株(XaYa,相当于测交)进行杂交,D正确。故选A。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2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因糖、脂过量摄入导致的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等代谢性疾病频发。此类疾病与脂滴的代谢异常有关。(1)人体内构成脂肪的脂肪酸多为______脂肪酸。脂滴是细胞中储存脂肪等物质的一种泡状结构,脂滴膜最可能由_____层磷脂分子构成。(2)研究发现NASH模型小鼠(高脂饲料饲喂获得)的肝细胞内,脂滴体积增大并大量积累,细胞核结构受损,影响其对细胞______的控制;溶酶体破裂,释放其中的______,引发细胞凋亡。(3)进一步研究发现肝细胞内存在脂质自噬的过程如图。图中的细胞器和囊泡并非漂浮于细胞质中,而是沿着一种网架结构______进行移动,该结构的化学本质是______。方式①和②中形成自噬溶酶体的结构基础是生物膜具有______。方式③中脂滴膜蛋白PLIN2经分子伴侣Hsc70识别后才可与溶酶体膜上的LAMP2A受体结合进入溶酶体发生降解,说明了生物膜具有______功能。【答案】(1)①.饱和脂肪酸②.单##一(2)①.遗传和代谢②.水解酶(3)①.细胞骨架②.蛋白质③.一定的流动性④.信息交流【解析】【分析】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清除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小问1详解】构成动物的脂肪酸大多为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固态。根据磷脂分子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脂肪疏水,则脂滴膜最可能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小问2详解】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细胞核被挤压而结构受损,影响其控制细胞的遗传和代谢;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溶酶体破裂,会释放其中的水解酶,引发细胞凋亡。【小问3详解】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构成的网架结构,细胞器和囊泡可以沿着网架结构进行移动。图中方式①和②中出现的细胞器膜融合、细胞器吞噬等现象,说明自噬溶酶体形成的结构基础是生物膜具有一定流动性;方式③中脂滴膜蛋白PLIN2经分子伴侣Hsc70识别后才可与溶酶体膜上的LAMP2A受体结合进入溶酶体发生降解,说明了生物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22.水环境中重金属镉(Cd)污染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败酱草对Cd有一定的吸收能力,但Cd却能降低败酱草的光合作用。败酱草细胞内光合作用过程中部分物质代谢如图所示。(1)叶绿体的精细结构是绿色植物败酱草高效进行光合作用的前提条件,叶绿体适于进行光合作用的特点有______(写两点)。(2)败酱草细胞的叶绿素主要吸收可见光中的______。图中核酮糖-1,5-二磷酸与CO2生成甘油酸-3-磷酸的过程称为______,生成的甘油酸-3-磷酸在_______(光反应产物)的参与下被还原成甘油醛-3-磷酸。(3)四凸棒黏土对Cd胁迫败酱草有缓解作用。实验设定了某一适宜温度下的4种处理,结果如下表。处理叶绿素a(mg·kg-1)叶绿素b(mg·kg-1)胞间CO2浓度(umol·m-2·s-1)气孔导度(umol·m-2·s-1)净光合速率(umol·m-2·s-1)CK11.5500.346257.33392.674.647CK20.9260.150410.33190.002.17T11.0130.194394.00220672.50T21.2810.272391.33241.672.77注:CK1为空白对照组、CK2为Cd胁迫组,T1-T2组则是在相同Cd胁迫时,分别加入5%、10%不同质量比的四凸棒黏土处理。①由上述结果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②据表中数据分析,气孔导度减小并不是Cd抑制光合速率的直接原因,作出该判断的依据是_____;请从光合作用过程分析Cd降低败酱草光合速率的主要原因是_____。③实验表格数据说明,凹凸棒黏土处理可以_____,从而缓解Cd胁迫作用。【答案】(1)含有光合作用的色素与酶、类囊体结构增大了叶绿体内的膜面积(2)①.蓝紫光和红光②.CO2的固定③.ATP和NADPH(3)①.有无镉胁迫、不同质量比的凹凸棒黏土②.与CK1组相比,CK2组的气孔导度减小,但胞间CO2浓度增大,所以光合作用速率下降不是气孔导度减小直接造成的③.主要通过降低叶绿素的含量,导致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减少,光合速率降低④.增加叶绿素(a、b)的含量【解析】【分析】本题探究镉(Cd)对菠菜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及凹凸棒黏土对菠菜苗镉胁迫的影响,镉对光合作用的抑制是气孔因素造成的;由表格信息可知,CK2组相比CK1组,CK2组的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均下降,但胞间CO2浓度升高。【小问1详解】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适于进行光合作用的特点有含有光合作用的色素与酶、类囊体结构增大了叶绿体内的膜面积。【小问2详解】叶绿素主要吸收可见光中的蓝紫光和红光。图中核酮糖-1,5-二磷酸与CO2生成甘油酸-3-磷酸的过程即C5与CO2生成C3称为CO2的固定。生成的甘油酸-3-磷酸(C3)在ATP和NADPH的参与下被还原成甘油醛-3-磷酸。【小问3详解】①本实验探究镉(Cd)对菠菜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及凹凸棒黏土对败酱草镉胁迫的影响,故自变量为有无镉胁迫、不同质量比的凹凸棒黏土。②如果镉对光合作用的抑制是气孔导度减小造成的,那么气孔导度降低的同时胞间CO2浓度也将降低,据表中数据分析,与CK1组相比,CK2组的气孔导度减小,但胞间CO2浓度增大,所以光合作用速率下降不是气孔导度减小直接造成的

。由表格信息可知,CK2组相比CK1组,CK2组的叶绿素含量下降,据此推测,镉降低败酱草光合速率的主要原因是主要通过降低叶绿素的含量,导致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减少,光合速率降低。③据T1和T2组实验数据分析可知,随着凹凸棒黏土质量比的增加,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均上升,这说明凹凸棒黏土处理可以增加叶绿素(a、b)的含量,从而缓解镉胁迫作用。23.单体(2n-1)是指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丢失1条的生物个体,其产生的配子及个体都可正常存活,可用于基因定位。野生型果蝇的眼色和体色分别为红色和灰色,研究人员通过诱变育种获得了紫眼突变体甲、白眼突变体乙和黑檀体突变体丙,已知三种突变体均为单个位点的基因突变所致。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表杂交实验。组别PF1F2一野生型×甲(正、反交)灰体红眼灰体红眼:灰体紫眼=3:1二野生型(♀)×乙(♂)灰体红眼灰体红眼(♀):灰体红眼(♂):灰体白眼(♂)=2:1:1三丙(♂)×乙(♀)灰体红眼:灰体白眼=1:1灰体红眼:灰体白眼:黑檀体红眼:黑檀体白眼=3:3:1:1表中F1为一对亲本杂交的后代,F2为F1个体随机交配的后代;假定每只果蝇的生殖力相同。(1)紫眼基因位于_____染色体上,紫眼基因和白眼基因可互称为_____(填“同源”或“非同源”)染色体上的_______基因。(2)黑檀体的突变属于_____(填“显性”或“隐性”)突变。若让杂交组合三F2中的灰体红眼果蝇自由交配,则F3中出现黑檀体白眼的概率是______。(3)根据上述杂交组合不能确定紫眼基因与黑檀体基因是否独立遗传。将甲和丙杂交,F1雌雄交配,若F2中黑檀体红眼占比为______,则能确定二者独立遗传。(4)为研究黑檀体基因在几号染色体上,现有常染色体Ⅱ、Ⅲ、Ⅳ号染色体单体的雌雄纯合灰体果蝇以及染色体均正常的黑檀体雌雄果蝇,请设计实验进行判断,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答案】(1)①.常②.非同源③.非等位(2)①.隐性②.1/36(3)3/16(4)实验思路:让常染色体Ⅱ、Ⅲ、Ⅳ号染色体单体的雌纯合灰体果蝇分别与染色体均正常的黑檀体雄果蝇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体色及比例实验预期结果及结论:若常染色体Ⅱ号染色体单体的雌纯合灰体果蝇与染色体均正常的黑檀体雄果蝇杂交,子代出现黑檀体,则黑檀体基因在Ⅱ号染色体上;若常染色体Ⅲ号染色体单体的雌纯合灰体果蝇与染色体均正常的黑檀体雄果蝇杂交,子代出现黑檀体,则黑檀体基因在Ⅲ号染色体上;若常染色体Ⅳ号染色体单体的雌纯合灰体果蝇与染色体均正常的黑檀体雄果蝇杂交,子代出现黑檀体,则黑檀体基因在Ⅳ号染色体上【解析】【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若要证明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可用双杂合子自交,观察子代是否出现9:3:3:1或变形比例。小问1详解】根据组别一实验结果,野生型和紫眼突变体正反交结果一致,F1都是红眼,且F2红眼:紫眼=3:1,说明紫眼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根据组别二实验结果,F2红眼(♀):红眼(♂):白眼(♂)=2:1:1,性状与性别有关,说明白眼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二者可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小问2详解】根据杂交组合三结果,黑檀体突变体(♂)与白眼突变体(♀)杂交,子代都是灰体,证明黑檀体是隐性突变;由丙可知,黑檀体与灰体杂交结果都没有表现出性状和性别相关联,说明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设黑檀体突变体(♂)的基因型为aaXBY,白眼突变体(♀)的基因型为AAXbXb,子一代灰体红眼果蝇为AaXBXb,灰体白眼果蝇为AaXbY,F2灰体红眼果蝇的基因为A_XBXb和A_XBY,A_中AA占1/3,Aa占2/3,后代aa占2/3×2/3×1/4=1/9,XbY占1/4,故自由交配则F3中出现黑檀体白眼的概率是1/36。小问3详解】根据上述杂交组合不能确定紫眼基因与黑檀体基因是否独立遗传,眼色和体色突变都在常染色体,让紫眼突变体×黑檀体突变体杂交,即让甲和丙杂交,F1雌雄交配,如果两对基因在两对染色体上,即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是双杂合子,F2出现四种表型:灰体红眼、灰体紫眼、黑檀体红眼、黑檀体紫眼,且比例是9:3:3:1,即若F2中黑檀体红眼占比为3/16,则能确定二者独立遗传。【小问4详解】为研究黑檀体基因在几号染色体上,现有常染色体Ⅱ、Ⅲ、Ⅳ号染色体单体的雌雄纯合灰体果蝇以及染色体均正常的黑檀体雌雄果蝇,单体(2n-1)是指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丢失1条的生物个体,其产生的配子及个体都可正常存活,可用于基因定位,故实验思路为:让常染色体Ⅱ、Ⅲ、Ⅳ号染色体单体的雌纯合灰体果蝇分别与染色体均正常的黑檀体雄果蝇杂交,观察子代果蝇体色。预期结果:若常染色体Ⅱ号染色体单体的雌纯合灰体果蝇与染色体均正常的黑檀体雄果蝇杂交,子代出现黑檀体,则黑檀体基因在Ⅱ号染色体上;若常染色体Ⅲ号染色体单体的雌纯合灰体果蝇与染色体均正常的黑檀体雄果蝇杂交,子代出现黑檀体,则黑檀体基因在Ⅲ号染色体上;若常染色体Ⅳ号染色体单体的雌纯合灰体果蝇与染色体均正常的黑檀体雄果蝇杂交,子代出现黑檀体,则黑檀体基因在Ⅳ号染色体上。24.家蚕(ZW型)体表斑纹的有无受20号染色体上的基因A/a控制。斑纹颜色深浅受基因B/b影响,B对b完全显性,该对基因所在染色体位置未知。正常头部对红棕色头部为显性,体色正常对透明为显性,这两对性状分别由D/d、E/e两对基因控制。(1)现用纯合无斑纹雌蚕与纯合深斑纹雄蚕进行杂交,F1全为无斑纹,让F1雌雄交配,F2表型为雄性中深斑纹:浅斑纹:无斑纹=2:0:6,雌性中这个比值为1:1:6。据此可知在体表有无斑纹性状中,______为显性,F1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F2无斑纹雄蚕中杂合子占___。如果让F2无斑纹雄蚕与深斑纹雌蚕交配,后代中深斑纹蚕占______。(2)科研人员利用头部和体色均正常的纯合雌蚕与红棕色头部透明体色的雄蚕杂交,F1中雌蚕全部为红棕色头部透明体色,雄蚕的头部和体色均正常,这种性状遗传为______。将F1雌雄交配,F2出现少量表型为头部正常透明体色和红棕色头部正常体色的个体,导致这些个体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3)雄蚕产丝量高、丝质好。科研人员创建了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w和p是性染色体上两个隐性致死基因,均为纯合致死,该系统的雄蚕同时携带w和p。据此推断w和p是______(填“等位”或“非等位”)基因,利用该系统的雄蚕与常规品种的雌蚕杂交,F1只有雄蚕才能正常孵化,可以达到专养雄蚕的目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