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山体边坡支护方案_第1页
中建山体边坡支护方案_第2页
中建山体边坡支护方案_第3页
中建山体边坡支护方案_第4页
中建山体边坡支护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济南市中心医院(东院区)项目(一期)

山体边坡支护施工方案

(A类方案)

编制单位: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日期:2023年12月

1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7

第二章工程概况...............................................................8

2.1工程概况...................................................................8

2.2设计概况...................................................................9

2.2.1支护设计概况....................................................9

2.3支护方式..................................................................12

2.3.1AB段治理方案..................................................12

2.3.2BC段治理方案..................................................14

2.3.3CD段治理方案..................................................17

2.3.4DE段治理方案..................................................19

2.3.5EF段治理方案..................................................22

2.3.6FG段治理方案..................................................23

2.3.7GH段治理方案..................................................25

2.3.8HI段治理方案..................................................27

2.3.9坡顶设置截水沟.................................................28

2.3.10坡底设置排水沟................................................30

2.4工程施工条件..............................................................30

2.4.1场地地层结构及工程特征.........................................30

2.4.2地形地貌.......................................................32

2.4.3场地周边环境...................................................32

2.4.4场地平面布置...................................................35

第三章施工安排..............................................................37

3.1管理人员配置及职责........................................................37

3.2项目管理目标.............................................................37

3.3各项资源供应方式.........................................................38

3.3.1劳务资源安排一览表.............................................38

3.3.2工程用物资供应安排一览表.......................................38

2

3.3.3大型机械设备采购供应安排一览表.................................38

3.4施工整体流程..............................................................38

3.4.1流水段施工.....................................................38

3.4.2施工工艺流程...................................................39

3.5工程施工重点和难点分析及应对措...........................................39

第四章施工计划..............................................................42

4.1施工进度计划.............................................................42

4.2施工时间节点..............................................................1

第五章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1

5.1施工准备计划..............................................................1

5.2资源配置计划..............................................................2

第六章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4

6.1方案及技术参数............................................................4

6.2施工工艺流程..............................................................4

6.3施工要点..................................................................5

6.3.1喷护施工........................................................5

6.3.2削坡工程与支护施工配合.........................................10

6.3.3支护施工操作架.................................................11

6.3.4抗滑桩施工.....................................................12

6.3.4.1抗滑桩设计情况...............................................12

6.3.4.2抗滑桩施工流程...............................................12

6.3.4.3抗滑桩施工方法...............................................13

6.4验收要求.................................................................14

6.4.1验收程序........................................................14

6.4.2验收内容........................................................15

6.4.3验收标准........................................................16

6.4.4验收人员........................................................16

第七章各项管理计划..........................................................17

7.1进度管理计划.............................................................17

7.1.1施工进度管理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17

3

7.1.2进度管理措施...................................................17

7.2质量管理计划.............................................................19

7.2.1质量控制目标分解...............................................19

7.2.2确定质量控制点.................................................19

7.2.3质量保证措施...................................................20

7.2.4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21

7.2.4.1测量工程质量保证措施.........................................21

7.2.4.2土方工程质量保证措施.........................................22

7.2.4.3钢筋工程质量保证措施.........................................22

7.2.4.4锚杆质量保证措施.............................................23

7.2.4.5喷锚施工质量保证措施.........................................25

7.3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计划...................................................25

7.3.1重大危险源辨识.................................................25

7.3.2重大危险源安全保证措施.........................................25

7.3.3职业健康安全资源配置计划.......................................26

7.3.4安全生产管理制度...............................................26

7.4环境管理计划.............................................................27

7.4.1环境管理目标...................................................27

7.4.2环境管理职责分工...............................................27

7.4.3辨识重大环境因素...............................................29

7.4.4环境保护资源配置计划...........................................29

7.4.5环境管理制度...................................................30

7.4.6施工环境保证措施...............................................30

7.5绿色施工管理计划.........................................................31

7.5.1资源利用管理目标...............................................31

7.5.2资源利用管理职责分工............................................31

7.5.3资源利用管理制度...............................................32

7.5.4资源节约及利用计划及保证措施...................................33

7.6成品保护管理计划.........................................................33

7.6.1成品保护管理组织和职责分工.....................................33

4

7.6.2成品保护计划及保证措施.........................................34

第八章应急预案..............................................................35

8.1应急预案管理组织架构.....................................................35

8.2危险源辨识...............................................................35

8.3突发事件应急预案.........................................................36

8.3.1接警与通知.....................................................36

8.3.2指挥与控制.....................................................36

8.4危险源应急预案...........................................................36

8.5应急响应程序.............................................................37

8.6信息报告程序.............................................................38

8.7项目应急小组联系电话.....................................................39

8.8救援医院线路.............................................................40

8.9应急物资准备.............................................................40

8.10应急培训及演练..........................................................42

8.10.1应急培训......................................................42

8.10.2应急演练......................................................42

8.11疫情预防及应急措施......................................................43

第九章防汛措施..............................................................47

9.1汛期施工管理措施.........................................................47

9.2现场排水措施.............................................................47

第十章防汛应急预案..........................................................48

10.1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48

10.2基本原则.................................................................49

10.3应急报警机制.............................................................50

10.4应急物资准备.............................................................50

10.5培训与演练...............................................................50

第十一章计算书..............................................................51

11.1岩体稳定验算...........................................................51

11.1.13-3`剖面岩质边坡赤平投影......................................51

11.1.28-8`剖面岩质边坡赤平投影......................................52

5

11.1.311-11`剖面岩质边坡赤平投影....................................53

11.2边坡加固设计计算.........................................................54

11.2.11-1’剖面加固设计计算.........................................54

11.2.22-2’剖面加固设计计算.........................................56

11.2.33-3’剖面加固设计计算.........................................59

11.2.44-4’剖面加固设计计算.........................................62

11.2.55-5’剖面加固设计计算.........................................65

6

第一章编制依据

序号类别文件名称编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工程质量安全手册(试

1建质〔2018〕95号

行)的通知》

2国家行政文件《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建部令第37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

3建办质〔2018〕31号

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

4《工程测量规范(附条文说明)》GB50026-2007

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6《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51210-2016

7《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086-2015

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9《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

10《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1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12国家行业规范《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

13《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JGJ107-2016

1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15《建筑工程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1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17《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086-2015

济南市中心医院(东院区)项目(一期)地质勘察

18/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9山体支护图纸/

20《技术质量管理手册》/

企业标准

21《安全施工管理手册》/

7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济南市中心医院(东院区)

工程名称工程性质医疗卫生

项目(一期)

汉峪片区经十路以南、花椒山

建设规模(造价)230255.18万元工程地址

西路东侧

总占地面积132999.2㎡总建筑面积332934.3㎡

本工程的勘察、包括人防在内

的相关设计(含方案设计、初

山东省鲁商置业有限公步设计和各类施工图设计)、

建设单位项目承包范围

司/济南市中心医院采购、施工、调试、验收、保

修及配合手续办理等全过程工

程总承包

设计单位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主要分包工程/

勘察单位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质量合格

山东泰山工程项目管理

监理单位工期1008天

有限公司

守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生产的

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规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程。执行国家及地方政府相关

总承包单位合同要求安全

公司规定(扬尘治理工作必须执行

山东省、济南市扬尘防治的相

关规定)

垃圾回收利用率≥30%、有毒有

济南市质量与安全监督绿色

质量监督单位

站施工害物分类率100%、循环水利用

率≥10%、节水产品配置率100%

工程主要功能或用途国际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8

2.2设计概况

2.2.1支护设计概况

1区域划分

根据治理区工程地质条件、边坡高度、边坡区域、周边环境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考虑,

将治理区由北到南划分为八段,分别为AB段、BC段、CD段、DE段、EF段、FG段、GH段、HI

段(详见支护平面布置图)。

支护区域边坡高度边坡水平长度支护方式

采用喷射混凝土封闭、锚

AB10.2~13.3m72.1m

杆护壁措施及挡土墙

采用喷射混凝土封闭加

BC11.9-17.2m185.8m

锚杆护壁措施

采用喷射混凝土封闭加

CD16.7-26.5m66.8m

锚杆护壁的措施

采用喷射混凝土封闭加

DE26.5-34.4m48.5m

锚杆护壁的措施

采用喷射混凝土封闭加

EF31.4m15.5m

锚杆护壁的措施

采用喷射混凝土封闭、

FG30.3-35.4m46.2m锚杆护壁、桩板墙及预

应力锚索的措施

采用喷射混凝土封闭、

GH16.6-30.3m112.8m锚杆护壁、桩板墙及预

应力锚索的措施

采用预应力锚索加桩板

HI16.5m35.6m

墙的措施

9

图2.2-1支护位置布置平面图

2边坡现状

根据现有边坡开挖情况及现场规划设计高程,边坡位于场地的东北侧,边坡高度10.2~

10

35.4m,边坡长约583.2m。现有边坡坡度最大处在75°左右,由于场地开挖原因,产生设计

边坡,现有及设计边坡的边坡坡顶高程为114.4m~149.9m,坡脚高程为104.2m~115.6m,根

据现场实际情况自北向南将边坡分为AB、BC、CD、DE、EF、FG、GH、HI八段(详见支护平面

布置图),剖面地层见全线地质剖面图,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支护段边坡安全等

级为一级。

AB段边坡部分已开挖,根据勘察报告及现场施工揭露,构成该段的地层主要为夹泥岩的

中风化灰岩,灰岩上部覆盖有约0.3~1m填土。

BC段边坡北段尚未开挖,为中风化灰岩,上覆0.3~6m填土;南段在前期建设济南市传

染病医院莲花山院区时已进行了支护,支护方式为锚喷,经现场踏勘,存在部分锚头外露锈

蚀的情况,根据现有规划,需对山体向东进一步开挖约3~6m,原有支护将被拆除。

根据边坡勘查报告,BC段南段、CD段及DE段灰岩层理面产状280°~334°∠7°~19

°,层厚度0.1~0.7m。岩石主要发育2组优势节理,沿节理裂隙面多充填碎石及硬塑状粘

性土,节理产状分别为J1:80°~97°∠88°,线密度为0.5~2m/条;J2:134°~188°∠

76°~82°,线密度为0.3~2.5m/条。根据野外调查结果及以往勘察成果,该岩层风化程度

为中风化、局部强风化,属较硬岩~坚硬岩,岩体完整程度为破碎~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

分级为Ⅲ~Ⅱ级,边坡岩体类型为Ⅱ~Ⅲ类。

DE段边坡现状为开挖后的坡体,岩体裸露,已进行排险工作。对其裸露岩体进行产状测

量,岩体倾向东北,倾角约7°,则坡体为逆向坡,不存在发生顺层滑坡的条件。根据现有

规划,还需对山体进一步开挖。

EF段、FG段边坡为高新区舜华路街道办事处莲花山西侧矿山复绿项目中的填方区。地表

为以下方挡土墙向北、东两个方向放射性的缓坡,坡度约为24°。根据设计及钻孔数据,回

填方以渣石和种植土为主,北侧较南侧更厚,其中EF段有钻孔揭露填土层可达18.9m。经咨

询复绿项目施工人员,东侧岩面存在陡崖,但目前陡崖边线已被填土掩埋,约在原设计上方

平台挡土墙位置。根据现有规划,需对回填方进行部分清除,并还需对山体进一步开挖。

EF段、FG段边坡人工填土主要由建筑垃圾、碎石、粘性土等组成,含少量块石及生活垃

圾,为矿山复绿工程建设时堆载,堆载时间约2年,厚度:3.60~18.90m,平均13.16m;层

底标高:113.05~141.45m,平均129.26m;层底埋深:3.60~18.90m,平均13.16m,该层填

土结构松散且成分复杂不均,力学性质差。

11

GH段边坡脱离高新区舜华路街道办事处莲花山西侧矿山复绿项目。该处在复绿项目设计

进行前曾经历多次开挖、回填,原有岩面难以寻找,由钻孔数据分析,红线附近岩面标高约

在130m左右,倾向西北,倾角约为15°。

HI段边坡在目前信号塔周边,填土堆积物以下,根据卫星历史影像资料,该处地表在近

年来收到的破坏较小。表层为填土,根据历史影像及相关资料,该处填土厚度在10m以内。

根据野外调查结果及以往勘察成果,自EF段至HI段的灰岩岩层风化程度主要为中风化、

强风化,属软岩~较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破碎~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分级为Ⅴ~IV级。

3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粘聚力内摩擦角

重度γ建议承载力特征岩石与锚固体

岩土类型Cθ

3

(kN/m)值fak(kPa)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

(kPa)(°)

填土(AB-BC

18.5-5.018.040

段)

填土(EF-HI

18.0-5.018.040

段)

中风化灰岩25.02000300.040.01200

附: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并结合类似工程经验,取中风化灰

岩结构面力学参数取值C=90kPa,φ=40°。

4锚杆安全系数

锚杆类型抗拔安全系数抗拉安全系数

锚杆2.62.2

2.3支护方式

2.3.1AB段治理方案

AB段边坡设计坡底标高在104.2m~106.9m之间,坡顶标高在114.4m~120.2m之间,边

坡高度在10.2~13.3m之间,长度约为72.1m,结合山体高度及周边环境条件,该治理区(1-1`

剖面、2-2`剖面)主要包括以下设计内容:

12

图2.3-1AB段1-1剖面图

图2.3-2AB段2-2剖面图

主要包括以下设计内容:

1.土方开挖

将坡前地表从现有标高挖至设计标高。

13

2.削坡

本支护段坡底线定为内部道路外边线以外2m的一条线,坡底线与内部道路外边线之前的

区域拟建人行道。本支护段以坡底道路设计高程106.0m处分为AB-1与AB-2两小段,其中

AB-1为AB段北段,按照1:0.4~1:0.3对岩面进行削坡;AB-2为AB段南段,接近BC段,

为AB段至BC段的过渡段,削坡逐渐过渡至1:0.25~1:0.2。坡顶高度随岩层顶面自然过

渡。

3.锚喷

采用喷射混凝土封闭加锚杆护壁措施。

(1)全粘结摩擦锚杆

在坡面设置四至五道全粘结摩擦锚杆,锚杆水平间距与竖向间距均为2.5m,梅花状排列,

锚杆成孔直径φ90mm,孔内灌注M30水泥浆,锚杆横向之间通过2E16加强筋与面层进行固

定连接,锚杆与水平面夹角均为15°,锚杆杆体为1E25钢筋。

岩面高度在11.5m及以下设置4道锚杆,锚杆长度自上而下为4.5m×1、3m×3;岩面高

度大于11.5m时,AB-1段上部增加1道4.5m锚杆,AB-2段上部增加1道6m锚杆。

坡顶设一道抗滑锚杆,长1.5m,水平间距1.5m,锚杆成孔直径φ50mm,孔内灌注M30水泥

浆,锚杆杆体为1E25钢筋。

②坡体表面挂网喷砼

2.3.2BC段治理方案

BC段边坡设计坡底标高在106.9m~113.4m之间,坡顶标高在120.2m~130.5m,高度在

11.9~17.2m之间,长度约为185.8m,此段南段坡度较陡,坡度70°~80°之间,山体裸露,

结合山体高度及周边环境条件,该治理区(3-3`剖面、4-4`剖面、5-5`剖面)主要包括以下

设计内容:

14

图2.3-3BC段3-3剖面图

图2.3-4BC段4-4剖面图

15

图2.3-5BC段5-5剖面图

1.土方开挖

将坡前地表从现有标高挖至设计标高。

2.削坡

本支护段以用地红线为坡顶线,对岩面尽量按照1:0.25~1:0.2削坡。坡顶高度随岩

层顶面自然过渡。

3.锚喷

采用喷射混凝土封闭加锚杆护壁措施。

(1)全粘结摩擦锚杆

在坡面设置五至八道全粘结摩擦锚杆,其中长9m的锚杆为支护锚杆,长3m及6m的锚杆

为防护锚杆,水平间距与竖向间距均为2.5m,梅花状排列,锚杆成孔直径φ90mm,孔内灌注

M30水泥浆,锚杆横向之间通过2E16加强筋与面层进行固定连接,锚杆与水平面夹角均为

15°,锚杆杆体为1E25钢筋。

坡面在14m及以下设置5道锚杆,锚杆长度自上而下为6m×2、3m×3;岩面高度为14m~

16.5m时设置6道锚杆,锚杆长度自上而下为6m×3、3m×3;岩面高度大于16.5m时,增设

支护锚杆,且岩面高度每增加2.5m,支护锚杆增加1道。

坡顶设一道抗滑锚杆,长1.5m,水平间距1.5m,锚杆1E25钢筋插入岩体。

16

(2)坡体表面挂网喷砼

2.3.3CD段治理方案

CD段边坡设计坡底标高在113.3m~114.5m之间,坡顶标高在130m~141m,高度在

16.7-26.5m之间,长度约为66.8m,此段原始坡面较陡,坡度60°-70°之间,山体裸露,

结合山体高度及周边环境条件,该治理区(6-6`剖面、7-7`剖面、8-8`剖面)主要包括以下

设计内容:

图2.3-6CD段6-6`剖面图

17

图2.3-7CD段7-7`剖面图

图2.3-8CD段8-8`剖面图

18

1.土方开挖

将坡前地表从现有标高挖至设计标高。

2.削坡

本支护段以用地红线为坡顶线,对岩面削坡。北段(C端至6-6`剖面)以内部道路外边

线为坡底,南段先放缓,以7-7`剖面(1:0.8放坡)为最缓,再逐渐变陡,至D端为1:

0.25放坡。

3.锚喷

采用喷射混凝土封闭加锚杆护壁措施。

(1)全粘结摩擦锚杆

在坡面设置七至十一道全粘结摩擦锚杆,其中长9m及12m的锚杆为支护锚杆,水平间距

与竖向间距均为2.0m,长3m及6m的锚杆为防护锚杆,水平间距与竖向间距均为2.5m,锚杆

成孔直径土层φ90mm,孔内灌注M30水泥浆,锚杆横向之间通过2E16加强筋与面层进行固

定连接,锚杆与水平面夹角均为15°,锚杆杆体为1E25钢筋。

坡面在18.5m及以下设置7道锚杆,锚杆长度自上而下为9m×1、6m×3、3m×3;岩面

高度为18.5m~20.5m时设置8道锚杆,锚杆长度自上而下为9m×2、6m×3、3m×3;岩面高

度为20.5m~22.5m时设置9道锚杆,锚杆长度自上而下为9m×3、6m×3、3m×3;岩面高度

为22.5m~24.5m时设置10道锚杆,锚杆长度自上而下为9m×4、6m×3、3m×3;岩面高度

大于24.5m时设置11道锚杆,锚杆长度自上而下为9m×5、6m×3、3m×3。

②坡体表面挂网喷砼

坡面铺设d8@200双层双向钢筋网,坡顶外翻1~2m,锚杆加强筋至于钢筋网之上。喷射

C25细石混凝土,喷射厚度不小于150mm。采用三次喷射混凝土工艺,初喷后铺设第一层钢筋

网,再喷射第一层混凝土,铺设第二层钢筋网,再次喷射混凝土至设计厚度150mm。喷面设

伸缩缝,伸缩缝宽度3cm,每30m设一道,沿缝的三边填塞麻絮沥青,塞入深度不小于10cm。

2.3.4DE段治理方案

DE段边坡设计坡底标高在114.5m~114.6m之间,坡顶标高在141m~149m,高度在

26.5-34.4m之间,长度约为48.5m,此段原始坡面较陡,坡度70°-80°之间,部分山体裸

露,结合山体高度及周边环境条件,该治理区(9-9`剖面、10-10`剖面、11-11`剖面)主要

包括以下设计内容:

19

图2.3-9DE段9-9`剖面图

图2.3-10DE段10-10`剖面图

20

图2.3-11DE段11-11`剖面图

1.土方开挖

将坡前地表从现有标高挖至设计标高,并剥除复绿项目回填的渣石及种植土。

2.削坡

本支护段以用地红线为坡顶线,对岩面削坡。可按照9-9`剖面分为2小段,西北小段由

1:0.5向1:0.2过渡,东南小段由1:0.2向1:0.4过渡。

3.锚喷

采用喷射混凝土封闭加锚杆护壁措施。

(1)全粘结摩擦锚杆

在坡面设置十四道全粘结摩擦锚杆,其中长9m及12m的锚杆为支护锚杆,水平间距与竖

向间距均为2.0m,长3m及6m的锚杆为防护锚杆,水平间距与竖向间距均为2.5m,锚杆成孔

直径土层φ90mm,孔内灌注M30水泥浆,锚杆横向之间通过2E16加强筋与面层进行固定连接,

锚杆与水平面夹角均为15°,锚杆杆体为1E25钢筋。

坡面在27.0m及以下设置11道锚杆,锚杆长度自上而下为9m×5、6m×3、3m×3;岩面

高度为27.0m~29.0m时设置12道锚杆,锚杆长度自上而下为12×1、9m×5、6m×3、3m×

3;岩面高度为29.0m~31.0m时设置13道锚杆,锚杆长度自上而下为12×2、9m×5、6m×

3、3m×3;岩面高度为31.0m~33.0m时设置14道锚杆,锚杆长度自上而下为12×3、9m×

21

5、6m×3、3m×3;岩面高度大于33.0m时设置15道锚杆,锚杆长度自上而下为12×3、9m×

6、6m×3、3m×3。

②坡体表面挂网喷砼

坡面铺设d8@200双层双向钢筋网,坡顶外翻1~2m,锚杆加强筋至于钢筋网之上。喷射

C25细石混凝土,喷射厚度不小于150mm。采用三次喷射混凝土工艺,初喷后铺设第一层钢筋

网,再喷射第一层混凝土,铺设第二层钢筋网,再次喷射混凝土至设计厚度150mm。喷面设

伸缩缝,伸缩缝宽度3cm,每30m设一道,沿缝的三边填塞麻絮沥青,塞入深度不小于10cm。

2.3.5EF段治理方案

EF段边坡设计坡底标高为114.6m左右,用地红线范围内坡顶标高在146m左右,高度在

31.4m左右,长度约为15.5m,此段皆被回填方覆盖,坡度24°左右,后方存在裸露山体,

结合山体高度及周边环境条件,该治理区(12-12`剖面)主要包括以下设计内容:

图2.3-12EF段12-12`剖面图

1.土方开挖

将坡前地表从现有标高挖至设计标高,并剥除包含用地红线以外该段在复绿项目中回填

的渣石及种植土。

2.削坡

22

本支护段以内部道路外边线为坡底线,对岩面削坡,12-12`剖面以北按1:0.8放坡,以

南坡率向1:0.4过渡。

3.锚喷

采用喷射混凝土封闭加锚杆护壁措施。

(1)全粘结摩擦锚杆

在坡面设置三至十一道全粘结摩擦锚杆,均为防护锚杆,下三道锚杆长度为3m,其余锚

杆长度为4.5m,锚杆水平间距2.5m,每道锚杆间垂向间距2.5m,梅花状排列,锚杆成孔直

径土层φ90mm,孔内灌注M30水泥浆,锚杆横向之间通过2E16加强筋与面层进行固定连接,

锚杆与水平面夹角均为15°,锚杆杆体为1E25钢筋。

②坡体表面挂网喷砼

坡面铺设d8@200双层双向钢筋网,坡顶外翻1~2m,锚杆加强筋至于钢筋网之上。喷射

C25细石混凝土,喷射厚度不小于150mm。采用三次喷射混凝土工艺,初喷后铺设第一层钢筋

网,再喷射第一层混凝土,铺设第二层钢筋网,再次喷射混凝土至设计厚度150mm。喷面设

伸缩缝,伸缩缝宽度3cm,每30m设一道,沿缝的三边填塞麻絮沥青,塞入深度不小于10cm。

2.3.6FG段治理方案

FG段边坡设计坡底标高在114.6m~114.7m之间,坡顶标高在145m~150m,高度在

30.3-35.4m之间,长度约为46.2m,此段皆被回填方覆盖,坡度24°左右,后方依然为填土,

结合山体高度及周边环境条件,该治理区(13-13`剖面)主要包括以下设计内容:

23

图2.3-13FG段13-13`剖面图

1.土方开挖

将坡前地表从现有标高挖至设计标高,并剥除包含用地红线以外该段在拟建排桩前的回

填方。

2.削坡

本支护段以内部道路外边线为坡底线,对岩面按照1:0.4削坡。

3.锚喷

采用喷射混凝土封闭加锚杆护壁措施。

(1)全粘结摩擦锚杆

在坡面设置三道全粘结摩擦锚杆,均为防护锚杆,下三道锚杆长度为3m,其余锚杆长度

为4.5m,锚杆水平间距2.5m,每道锚杆间垂向间距2.5m,梅花状排列,锚杆成孔直径土层φ

90mm,孔内灌注M30水泥浆,锚杆横向之间通过2E16加强筋与面层进行固定连接,锚杆与水

平面夹角均为15°,锚杆杆体为1E25钢筋。

②坡体表面挂网喷砼

坡面铺设d8@200双层双向钢筋网,坡顶外翻1~2m,锚杆加强筋至于钢筋网之上。喷射

C25细石混凝土,喷射厚度不小于150mm。采用三次喷射混凝土工艺,初喷后铺设第一层钢筋

24

网,再喷射第一层混凝土,铺设第二层钢筋网,再次喷射混凝土至设计厚度150mm。喷面设

伸缩缝,伸缩缝宽度3cm,每30m设一道,沿缝的三边填塞麻絮沥青,塞入深度不小于10cm。

4.钢筋混凝土桩板墙

沿高新区舜华路街道办事处莲花山西侧矿山复绿项目挡土墙设计位置,设置钢筋混凝土

桩板墙,抗滑桩为圆桩,直径800mm,中心间距1.6m,抗滑桩打入岩面以下1.0m,上部与现

有地表平齐,高约4.6m。

5.预应力锚索

在排桩嵌固段以上设置两道预应力锚索,长度为10.0m,杆体为1s21.6钢绞线,成孔直

径150mm,孔内灌注M30水泥浆。首道锚索施加147kN锁定,次道锚索为锁脚锚索,施加147kN

锁定,用C30混凝土封锚,锚索自由段必需作防腐处理。

2.3.7GH段治理方案

GH段边坡设计坡底标高在114.7m~115.4m之间,坡顶标高在132m~145m,高度在

16.6-30.3m之间,长度约为112.8m,此段用地红线多位于填土平台上,南段存在一段坡面,

坡度35°左右,岩面被填土覆盖,结合山体高度及周边环境条件,该治理区(14-14`剖面、

15-15`剖面)主要包括以下设计内容:

图2.3-14GH段14-14`剖面图

25

图2.3-15GH段15-15`剖面图

1.土方开挖

将坡前地表从现有标高挖至设计标高,并剥除包含用地红线以外该段在拟建抗滑桩前的

回填方。

2.削坡

本支护段以内部道路外边线为坡底线,对岩面按照1:0.4削坡,15-15`剖面以南逐渐增

大坡率,最终以用地红线为坡顶线。

3.锚喷

采用喷射混凝土封闭加锚杆护壁措施。

(1)全粘结摩擦锚杆

在坡面设置四至五道全粘结摩擦锚杆,均为防护锚杆,下三道锚杆长度为3m,其余锚杆

长度为4.5m,锚杆水平间距2.5m,每道锚杆间垂向间距2.5m,梅花状排列,锚杆成孔直径

土层φ90mm,孔内灌注M30水泥浆,锚杆横向之间通过2E16加强筋与面层进行固定连接,锚

杆与水平面夹角均为15°,锚杆杆体为1E25钢筋。

②坡体表面挂网喷砼

坡面铺设d8@200双层双向钢筋网,坡顶外翻1~2m,锚杆加强筋至于钢筋网之上。喷射

26

C25细石混凝土,喷射厚度不小于150mm。采用三次喷射混凝土工艺,初喷后铺设第一层钢筋

网,再喷射第一层混凝土,铺设第二层钢筋网,再次喷射混凝土至设计厚度150mm。喷面设

伸缩缝,伸缩缝宽度3cm,每30m设一道,沿缝的三边填塞麻絮沥青,塞入深度不小于10cm。

4.钢筋混凝土桩板墙

沿用地红线设置钢筋混凝土桩板墙,抗滑桩为圆桩,直径800mm,中心间距1.6m,抗滑

桩打入岩面以下5.0m,上部与现有地表平齐,高约20m。其中15-15`剖面以南为保证嵌固段

前有足够岩体,局部桩板墙向外偏移。

5.预应力锚索

在抗滑桩嵌固段以上设置四道预应力锚索,自上而下长度分别为17.0、14.0m、12.5m、

10.0m,杆体分别为2s21.6、2s21.6、4s21.6、1s21.6钢绞线,成孔直径150mm,孔内灌注M30

水泥浆。前三道锚索施加147kN锁定,第四道锚索为锁脚锚索,施加147kN锁定,用C30混

凝土封锚,锚索自由段必需作防腐处理。

2.3.8HI段治理方案

HI段边坡设计坡底标高在115.4m~115.6m之间,坡顶标高在132m左右,高度在16.5m

左右,长度约为35.6m,此段地形较为平坦,表面为填土,结合山体高度及周边环境条件,

该治理区(16-16`剖面)主要包括以下设计内容:

27

图2.3-16HI段16-16`剖面图

1.土方开挖

将坡前地表从现有标高挖至设计标高。

2.削坡

本支护段以用地红线为界线,对岩面垂直放坡。

3.钢筋混凝土桩板墙

沿用地红线设置钢筋混凝土桩板墙,抗滑桩为圆桩,直径800mm,中心间距1.6m,抗滑

桩打入设计坡底标高以下2.0m,上部与现有地表平齐,高约20m。

4.预应力锚索

在抗滑桩嵌固段以上设置三道预应力锚索,自上而下长度分别为14.5m、13.0m、10.0m,

杆体分别为2s21.6、1s21.6、1s21.6钢绞线,成孔直径150mm,孔内灌注M30水泥浆。前两

道抗滑桩施加147kN锁定,第三道为锁脚锚索,设置在岩石与填土的分界面下,施加147kN

锁定,均用C30混凝土封锚,锚索自由段必需作防腐处理。

2.3.9坡顶设置截水沟

在坡顶修筑截水沟,长度约为543.2m,排水沟距坡顶1.0m~2.0m,砖砌,M7.5水泥砂

28

浆抹面,内深500mm,宽700mm,过水截面0.22m2,出水口应建设单位要求排至场区以外,

但由于边坡起伏不规律,不能形成整体一致的坡降,采用分部排水的方法于坡高较低处使用

急流槽将截水沟拦截的水排至坡底。截水沟每15m设2cm伸缩缝,缝内填塞沥青木板,沿内

面和顶面填塞,填塞深度不小于15cm。

截水沟、急流槽做法详见大样图。

图2.3-6截水沟大样图

29

图2.3-7急流槽大样图

2.3.10坡底设置排水沟

由于坡底为内部道路,坡底排水沟需与内部道路排水系统协同设计。(底部排水沟在道路

施工时设置)

2.4工程施工条件

场地地层结构及工程特征

根据场区勘察资料显示,在勘察深度范围内,场地第四系地层主要为全新统人工填土,

下伏基岩为奥陶系(O2)泥质灰岩及寒武奥陶系(Є4O1)白云岩,自上到下分为4层,现

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①层素填土(Q4ml)

黄褐色,松散,稍湿,主要由粘性土、黄土及少量碎石组成,含少量植物根系及建筑垃

圾,堆载时间5~10年。场区部分分布,厚度:0.40~3.00m,平均1.96m;层底标高:

30

101.57~110.89m,平均105.73m;层底埋深:0.40~3.00m,平均1.96m。

①-1层杂填土(Q4ml)

杂色、褐黄色、青灰色,松散,稍湿,主要由建筑垃圾、灰岩质碎石、粘性土等组成,

局部含少量生活垃圾,堆载时间5~10年。场区部分分布,厚度:0.80~3.00m,平均

1.85m;层底标高:105.36~129.95m,平均115.55m;层底埋深:0.80~3.00m,平均1.85m。

②层中风化泥质灰岩(O2d)

灰黄色、灰白色,泥质结构,层状构造,局部夹薄层石灰岩及白云岩;岩石节理裂隙发

育,沿节理裂隙面多充填碎石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