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安徽省阜阳市高三(上)质检语文试卷_第1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阜阳市高三(上)质检语文试卷_第2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阜阳市高三(上)质检语文试卷_第3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阜阳市高三(上)质检语文试卷_第4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阜阳市高三(上)质检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安徽省阜阳市高三(上)质检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必须通过以人类为价值本位的价值追求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追求,就是努力实现生态正义。只有自觉追求生态正义,才能实现生态文明的价值目标,使生态文明成为现实。所谓生态正义,就是所有人包括代内所有人和代际所有人都能平等地享有利用生态资源的权利,同时又能公平地分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美国学者巴里曾说:“在柏拉图的时候,如同我们的时代一样,任何正义理论的核心问题都是对于人与人之间不平等关系的辩护。作为社会正义的表现形式之一,生态正义同样也是指人们之间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公平、正当性,只不过在这里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是以生态环境为中介的。生态正义具有两个不同的维度:一是代内正义,即同时代所有人,无论其种族、民族、国籍、性别、职业、信仰、教育程度和财产状况如何,都能够平等地享有生态权益和公平地分担生态责任;二是代际正义,即各个世代的人都担有保护生态资源可持续性的责任和义务,前代人对生态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应该损害后代人的生态权益。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实现生态正义,从而实现生态文明呢?对此,当代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做了不懈探索。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当代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要实现生态正义、建设生态文明,就必须从根本上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实现生态社会主义。但是这种认为只要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就能走出资本逻辑,从而克服生态危机,显然是把问题简单化了。因为,无论是在何种社会,只要存在着资本,资本逻辑就必然会表现出来。在当前看来,要避免资本逻辑对生态环境的侵害,就必须特别重视节制资本。所谓节制资本,并不是完全消解资本逻辑,而是要对资本逻辑加以限制,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要把它限制在“不能操纵国民生计”或“有益于国计民生”的范围内。而要有效地节制资本,实现生态正义建设生态文明,仅有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建立一套能够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的体制机制,包括严格的环境立法、完善的环境监管体制以及生态修复、补偿机制等等,才能有效防范包括资本逻辑在内的各种个体中心主义和群体中心主义对生态环境的侵害,真正实现生态正义,使生态文明成为现实。(摘编自汪信砚《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论审思》)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而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一项重要任务是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建构中国自主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创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该思想深刻指明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的超越。建构中国自主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需要深入研究和阐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涵和外延,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相比具有哪些特征和优势;深入研究和阐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人类文明形态演进过程中的历史地位,对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哪些深远意义,从而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有力学理支撑。植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生动实践。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提出的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概念和理论。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建构中国自主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必须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加强对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以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决策参考。以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为支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提供有力理论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伴随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生态文明领域的体系不断建立健全: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同时也应看到,当前,我国生态文明领域研究原创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仍滞后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还存在知识分散化、碎片化的问题。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需要从理论范式、路径选择、指标体系等多维度发力,既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规律做出系统化学理阐释,又努力提炼具有世界性、普遍性的原创成果,讲好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故事,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做出更大贡献。(摘编自张云飞《建构中国自主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态正义规定了以生态环境为中介的人与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前代人在开发利用生态资源时,不应该损害后代人的生态权益。B.文章作者认为,如果走出了资本逻辑,就能克服生态危机,实现生态正义,这种观点与当代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一致。C.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对西方以资本中心的现代化的超越。D.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需要多维度发力,系统化学理阐释经验规律,努力提炼原创成果。(2)不能作为论据支撑“建构自主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的一项是A.唐代白居易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我国正不断命名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实践创新基地。C.我国在加强生态哲学、生态经济学、生态美学等学科建设。D.战国思想家苟况说:“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代际正义”要求所有人享有生态权益,同时分担生态责任B.材料一、材料二都提到“生态环境保护”,两者侧重点相同。C.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顺应时代需要而形成,具有原创性。D.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对生态文明建设最为重要。(4)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5)结合材料,谈谈如何建构中国自主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文本一:生——巴金写意李辉巴金这样说过:“我常将生比之于水流。这股水流从生命的源头流下来,永远在动荡,在创造它的道路,通过乱山碎石中间,以达到那唯一的生命之海。没有东西可以阻止它。在它的途中它还射出种种的水花,这就是我们生活的爱和恨,欢乐和痛苦,这些都跟着那水流不停地向大海流去。我们每个人从小到老,到死,都朝着一个方向走,这是生之目标。不管我们会不会走到,或者我们在中途走入了迷径,看错了方向。生之目标就是丰富的、横溢的生命。”巴金一生探索着生的意义。他用笔,用一点一滴的身体力行,用人格的自我塑造和道德的自我完善,一步一步向自己确认的人生目标走着。巴金把母亲称作“我的第一个先生”。母亲教他爱一切人,不管他们贫或富;母亲教他帮助那些在困苦中需要扶持的人;母亲教他同情那些境遇不好的仆人……在巴金记忆中,母亲永远对他温和地微笑,让他感受爱的温暖。对生命意义的最初教育来自母亲。“因为受到了爱,认识了爱,才知道把爱分给别人,才想对自己以外的人做一些事情。把我和这个社会联系起来的也正是这个爱字,这是我的全性格的根底。”爱是根底,一切关于生命意义的理解,都由此展开。1937年的美丽的西湖,一条小船上坐着几个焦虑的男子。此行不是为了欣赏美景,而是为营救一个姑娘。几天前,巴金在上海收到姑娘的求救信。信中说,她读了巴金的作品,离开了家庭来到杭州,投奔一位亲戚。谁知她发觉这位亲戚却与庙中的和尚私下串通,她为自己的命运担忧。她希望巴金假装她的舅舅来搭救她。巴金一直想用作品温暖读者,一直希望把心交给读者。他没有想到,这一次,他会在现实生活中扮演这样一个角色,向一个弱女子伸出援助之手。“假舅舅”成功了。他们一行人带着那位姑娘回到上海,把她交给了另外一位亲戚。他在用行动体现从母亲那里接受的教育:帮助那些在困苦中需要扶持的人。他为此而问心无愧。“生命在于付出。我的心里怀有一个愿望,这是没有人知道的:我愿每个人都有住房,每张口都有饱饭,每颗心都得到温暖。”从母亲那里,从卢梭那里,从克鲁包特金那里,从托尔斯泰那里,从许许多多思想家、人道主义者那里,巴金学会如何认识生命的真谛,如何体现生命的价值,广东的一棵大榕树,因巴金的描写而出了名。三十年代初,巴金来到这里,游览之后创作了那篇著名散文《鸟的天堂》,从此,这里的人们便称它“鸟的天堂”。在那次旅行中,巴金来到朋友们主办的乡村师范,与学生们举行了一次谈心会。看着这些年轻的学生,巴金倾诉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他不善演讲,但他的真诚仍然感动了学生。他说到自己的生活态度:“爱真理,忠实地生活,这是至上的生活态度。没有一点虚伪,没有一点宽怒,对自己忠实,对别人也忠实,你就可以做你自己的行为的裁判官。”“严格地批判自己,忠实地去走生活的路,这就会把你引到真理那里去……”“所以我们的生活信条应该是:忠实地行为,热烈地爱人民,帮助那需要爱的,反对那摧残爱的;在众人的幸福里谋个人的快乐,在大众的解放中求个人的自由……”这正是巴金为自己确立的人生态度。难免会有过失,难免会有缺点,但真实地做人是第一位的。文坛中人很少有人能像巴金那样拥有广泛的朋友,很少有人能像巴金那样充满忏悔意识,在自我反省中完成人格的塑造。坦荡而不掩饰,真实而不虚伪。这便是巴金。1985年,年过八旬的巴金收到了江苏某乡十位小学生的来信,他们向敬重的巴金老人询问“寻找理想”的问题。很巧,这与半个世纪前的那次谈心会,无意中形成了一个完美的连接。虽然年老体衰,巴金仍如当年一样对理想充满激情,甚至显得十分浪漫。他在与孩子们平等交流,实际上,他的一席话,可以看作他对自己漫长人生道路的历史总结。还是那个真诚、热情、浪漫的巴金;还是那个用生命拥抱理想、拥有信仰的巴金。“理想,是的,我又看见了理想。我指的不是化妆品,不是空谈,也不是挂在人们嘴上的口头禅。理想是那么鲜明,看得见,而且同我们血肉相连。它是海洋,我好比一小滴水;它是大山,我不过一粒泥沙。不管我多么渺小,从它那里我可以吸取无穷无尽的力量。”他承认自己人生的坎坷和艰难,但支撑他与命运抗衡、执着地走向生命终点的,永远是对理想的热爱和坚信:“五十几年来我走了很多的弯路,我写过不少错误的文章,我浪费了多少宝贵的光阴,我经常感受到“内部干枯’的折磨。但是理想从未在我的眼前隐去,它有时离我很远,有时仿佛近在身边;有时我以为自己抓住了它,有时又觉得两手空空。有时我竭尽全力,向它奔去,有时我停止追求,失去一切。但任何时候在我的面前或远或近,或明或暗,总有一道亮光。不管它是一团火,一盏灯,只要我一心向前,它就永远给我指路。”(有删改)文本二:巴金:有你在,灯亮着。巴金人生道路的改变,源于五四新文化运动,1919年5月,北京爆发爱国学生运动,四川青年随即响应,从那时起,德漠克拉西、克鲁包特金、托尔斯泰,一大批代表西方先进思想的拗口名词在四川年轻人中流传,巴金的家中,那些常常聚在花园里读红楼梦、拆酒令的少爷小姐们也开始研究新文化了。从那时起,一个自由平等的新世界出现在巴金的梦中,并且再也没有消失。陈思和(复旦大学教授):我读巴金的小说就是在“文革”当中读的,当时我是中学生,我们当时都非常流行,我们当时对巴金崇拜得不得了。我那时候中学生,只有十三四岁的时候,我当时读了巴金一本《憩园》,我崇拜得不得了,当时民间的谣传说巴金在(上海)十六铺一个水果店里劳动,我当时自己是小孩,我当时还到十六里铺去找,到处去找,水果店里一个一个去找,会不会有巴金?我想去找找巴金。我看到巴金思想中很美丽的东西,他对人生有一个非常坚定的信仰,他对生命他有一套哲学,他这个哲学就认为,生命像朵花一样会开花,会帮助别人,我觉得有些想法是非常崇高的。冰心(文学家):我文人的朋友很多,说真话的人不多,就是说他们有的时候,为了说是面子的,或者说不伤感情的,他就很不……就是敷衍吧,随便那么说,就是巴金从来不,他跟谁都说真话,他对这个人的看法,他能够对这个人当面说,越是这样啊,越显得他对人的真情。(摘编自2004年04月22日的《东方时空》解说词)(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中巴金把生比作水流,这股水流以及在它的途中射出的种种水花都会不停地向大海流去。这一比喻新颖贴切,形象地表述了生之目标的内涵。B.文本一中三十年代巴金创作了著名散文《鸟的天堂》,巴金意在将自己对人类的爱推及自然与动物,有意识地把爱的主题贯穿到全部的创作实践中。C.文本二中巴金深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他的人生道路发生了改变,从那时起,一个自由平等的新世界出现在巴金的梦中,并且再也没有消失。D.文本一中介绍了巴金与学生们的两次谈心会,时间跨度长达半个世纪,文本二中介绍冰心谈巴金跟谁都说真话,分别侧重表现巴金的执着与真诚。(2)下列对文本一中母亲教育巴金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母亲是一位永远对巴金温和地微笑着的富有爱心、深明大义之人,她教育巴金要爱一切人,不管他们是贫还是富。B.对生命意义的最初教育来自母亲,巴金把母亲称作“我的第一个先生”,母亲的教育对他的一生产生了深远影响。C.巴金从母亲那里接受教育后,曾扮演“假舅舅”向一个弱女子伸出援助之手,用行动帮助在困苦中需要扶持的人。D.巴金认为生命在于付出,让每颗心都得到温暖。仅从母亲那里他就学会了如何认识生命的真谛和体现生命的价值。(3)文本一标题为《生》,请结合文本一分析巴金对“生”的理解。(4)文本一引用巴金自己的话,文本二引用陈思和以及冰心对巴金的评述,请分析这三处引文的作用。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昔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孟彻乎?”盖损上而归之于下,则忤于耳而不合于意,遂逆而不用也。有若岂不知阿哀公之意,为益国之义哉?夫君子直道而行,知必屈辱而不避也。故行不敢苟合,言不为苟容,虽无功于世,而名足称也;虽言不用于国家,而举措之言可法也。故殊于世俗,则身孤于士众。夫邪曲之相街枉挠之相错正直故不得容其间谄佞之相扶谗口之相誉无高而不可上无深而不可往者何以党辈众多而辞语谐合。夫众口毁誉,浮石沈木。群邪相抑,以直为曲。视之不察,以白为黑。夫曲直之异形,白黑之殊色,乃天下之易见也,然而目缪心惑者,众邪误之。秦二世之时,赵高驾鹿而从行,王曰:“丞相何为驾鹿?”高曰:“马也。”王曰:“丞相误邪,以鹿为马也。”高曰:“乃马也。陛下以臣之言为不然,愿问群臣。”于是乃问群臣,群臣半言马半言鹿。当此之时,秦王不能自信其目,而从邪臣之言。鹿与马之异形,乃众人之所知也,然不能别其是非,况于暗昧之事乎?群党合意,以倾一君,孰不移哉!人有与曾子同姓名者杀人,有人告曾子母曰:“参乃杀人。”母方织,如故,有顷复告云,若是者三,曾子母投杆瑜垣而去。曾子之母非不知子不杀人也,言之者众。夫流言之并至,众人之所是非,虽贤智不敢自毕,况凡人乎?鲁定公之时,与齐侯会于夹谷,孔子行相事。罢会,定公拘于三家,陷于众口。不能卒用孔子者,内无独见之明,外惑邪臣之党,以弱其国而亡其身,权归于三家。然定公不觉悟,信季孙之计,背贞臣之策,不亦惑乎!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郭日月也,非得神灵之化,罢云霁翳,令归山海,然后乃得睹其光明,暴天下之濡湿,照四方之晦冥。(节选自陆贾《新语•辩惑》(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邪曲之相衔/枉烧之相错/正直故不得容其间/谄之相扶/谗口之相誉/无高而不可上/无深而不可往者何/以党辈众多/而辞语谐合B.夫邪曲之相衔/枉烧之相错正直/故不得容其间/谄之相扶/谗口之相誉/无高而不可上/无深而不可往者何/以党辈众多/而辞语谐合C.夫邪曲之相衔/枉烧之相错正直/故不得容其间/谄佞之相扶/谗口之相誉/无高而不可上/无深而不可往者/何以党辈众多/而辞语谐合D.夫邪曲之相衔/枉烧之相错/正直故不得容其间/谄佞之相扶/谗口之相誉/无高而不可上/无深而不可往者/何以党辈众多/而辞语谐合(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黑之殊色”与“虽世殊事异”(《兰亭集序》两句中的“殊”字含义相同。B.“以倾一君”与“辄倾数家之产”(《促织》)两句中的“倾”字含义相同。C.“言之者众”与“焚百家之言”(《过秦论》)两句中的“言”字含义不同。D.“令归山海”与“自牧归黄”《诗经•静女》两句中的“归”字含义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哀公询问有若国用不足该如何办时,有若提出的对策,对国用有所减损而使利益归之于民,不符合哀公的意图,哀公没有采用。B.赵高骑的到底是鹿还是马,秦二世和赵高观点并不一致,在询问众多臣子后,二世信从了大臣的言论,不敢再坚持自己的判断。C.曾参的确没有杀人,但是有一个和曾参同姓名的人杀了人,便有人多次去告诉曾母曾参杀人了,曾母就不再坚持自己的看法。D.鲁定公不能最终任用孔子,是因为他自己没有独见之明,又受到奸邪之党的迷惑,以致落得国弱身亡、大权被三家所夺的下场。(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故行不敢苟合,言不为苟容,虽无功于世,而名足称也。②鲁定公之时,与齐侯会于夹谷,孔子行相事。(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旨。(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春望(宋)陆游天地回春律,山川扫积阴。波光迎日动,柳色向人深。沾洒忧时泪,飞腾灭虏心。人扶上危榭,未废一长吟。(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于春天回归时所作,诗人面对春回之时山川一扫阴云无限感伤B.首联的“回”“扫”二字,用字简约,概括写出自然节律运行的力量C.颈联用“波光”“柳色”具体描写春天美景,景物也暗含明朗的色调。D.诗歌的尾联写诗人虽需人扶持,但仍要登高长吟,抒发内心不尽思绪。(2)本诗与杜甫的《春望》都抒发了关心国事、担忧时局之情,除此之外,两位诗人抒发的情感又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分别简要概括。(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中国古代诗文中常用酒寄托情感。如鲍照《拟行路难》(其四)中“,”两句。(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两句使用叠字,描写天姥山夜晚来临后的云水景象。(3)杜牧《阿房宫赋》中“,”两句,用对偶句式写秦人把珍宝看作平常之物,借此批判秦统治者生活极端奢侈。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6.(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早在汉代,陕西富平就开始种植柿子树了。星移斗转,柿树在这片①_______的地上生息繁衍,富平竟被称为“柿子之乡”。连日本的吉野市博物馆都有记载:“全世界柿子最大的产地是中国,而优生区在富平。”(甲)好家伙!富平的柿子,世界闻名呵!春夏时节,富平的柿树林,是一道特别靓丽的风景线。山野之间,你到处可以看见浓绿的柿树林。在古朴的农家,房前屋后,一团团青翠欲滴、绿雾缭绕的,全是柿子树。到了深秋,您瞧吧!浓绿的柿叶褪去翠色,开始飘落。地上一片金黄。柿树呢,它褪尽铅华,身子长了一围,成熟了一些,风霜雨露,在它的身上留下了痕迹。树干上的老皮,裂成长长的块状,细细的沟纹,记下的是岁月的沧桑。(乙)上面的枝丫,像人海中伸出的手臂,屈屈伸伸,招呼着希望,呼唤着收获。瞧!枝丫间挂着的,是一个个由绿变黄、由黄转赤的果实。“牛心柿”像一团团小火球,②_______;“玉带缠腰”则宛如高雅的宫灯,散发出诱人的红光。一串串晶莹的红宝石,一只只忽闪的大眼睛,逗得你口角流涎,心里痒痒的。深秋的富平,满树是丰收的喜悦,漫山遍野都是她回报社会的温馨。富平的金秋,如诗如画,真是③_______!(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担架员一把抓住我的肩膀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B.你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心中会升起一种美好的情感。C.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花里带着甜味。D.请你选三名同学参加市里今年九月举行的“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主题座谈会。(3)文中画波浪线的两处,语言各具特色,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0分)7.(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时空穿越”这一类的东西,我认为纯粹是科幻,与实际的科学发展没有关系。至于说今后50年科技发展要出什么成果,这是所有的科学家都非常关注的。我的看法是,科技还将快速突飞猛进,这是因为全世界都知道科技的发展对于人类的生活有极大的影响而导致,所以努力加快发展科技力度。①_______?我认为其速度不像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前几年那么乐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几年及结束后的几年,比如说20世纪40年代的时候,人类发现了一个新的能源的来源,就是核能。后来,人们知道②_______,像制造原子弹、氢弹,也可以有和平的用处,譬如发电。那个时候,世界各国都在恢复经济,发展科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希特勒把很多犹太人赶出来,逃到美国的犹太人中包括非常优秀的科学家。这样一来,美国的科技一跃而执世界之牛耳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的科学家们不可一世,觉得科学的作用大得不得了。我还记得当时有一个新的学科叫“人工智能”,而且很多大学都设立人工智能系(专业)。当时的人觉得,无须等太长时间,人们就会知道脑子的结构,就可以造出比人脑更聪明的东西。可是,五十多年以后的今天,没有人讲这个话了,为什么呢?因为五十多年的研究发现,脑子的结构远比现在科学家所了解的要复杂得多。③_______。有一种观点认为,人类永远不能了解人脑的结构。这一观点似乎悲观,但我觉得可能是正确的。(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四、写作(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很多思想仍然极具现实意义,而作为这种思想载体的词语,如民为邦本、革故鼎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人合一、讲信修睦等,至今流传历久弥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作为“讲好中国故事”宣讲员,请你从上述六个词语中任意选取两到三个,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在复兴中学升旗仪式上进行演讲。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学年安徽省阜阳市高三(上)质检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必须通过以人类为价值本位的价值追求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追求,就是努力实现生态正义。只有自觉追求生态正义,才能实现生态文明的价值目标,使生态文明成为现实。所谓生态正义,就是所有人包括代内所有人和代际所有人都能平等地享有利用生态资源的权利,同时又能公平地分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美国学者巴里曾说:“在柏拉图的时候,如同我们的时代一样,任何正义理论的核心问题都是对于人与人之间不平等关系的辩护。作为社会正义的表现形式之一,生态正义同样也是指人们之间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公平、正当性,只不过在这里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是以生态环境为中介的。生态正义具有两个不同的维度:一是代内正义,即同时代所有人,无论其种族、民族、国籍、性别、职业、信仰、教育程度和财产状况如何,都能够平等地享有生态权益和公平地分担生态责任;二是代际正义,即各个世代的人都担有保护生态资源可持续性的责任和义务,前代人对生态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应该损害后代人的生态权益。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实现生态正义,从而实现生态文明呢?对此,当代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做了不懈探索。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当代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要实现生态正义、建设生态文明,就必须从根本上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实现生态社会主义。但是这种认为只要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就能走出资本逻辑,从而克服生态危机,显然是把问题简单化了。因为,无论是在何种社会,只要存在着资本,资本逻辑就必然会表现出来。在当前看来,要避免资本逻辑对生态环境的侵害,就必须特别重视节制资本。所谓节制资本,并不是完全消解资本逻辑,而是要对资本逻辑加以限制,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要把它限制在“不能操纵国民生计”或“有益于国计民生”的范围内。而要有效地节制资本,实现生态正义建设生态文明,仅有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建立一套能够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的体制机制,包括严格的环境立法、完善的环境监管体制以及生态修复、补偿机制等等,才能有效防范包括资本逻辑在内的各种个体中心主义和群体中心主义对生态环境的侵害,真正实现生态正义,使生态文明成为现实。(摘编自汪信砚《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论审思》)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而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一项重要任务是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建构中国自主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创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该思想深刻指明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的超越。建构中国自主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需要深入研究和阐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涵和外延,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相比具有哪些特征和优势;深入研究和阐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人类文明形态演进过程中的历史地位,对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哪些深远意义,从而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有力学理支撑。植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生动实践。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提出的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概念和理论。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建构中国自主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必须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加强对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以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决策参考。以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为支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提供有力理论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伴随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生态文明领域的体系不断建立健全: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同时也应看到,当前,我国生态文明领域研究原创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仍滞后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还存在知识分散化、碎片化的问题。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需要从理论范式、路径选择、指标体系等多维度发力,既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规律做出系统化学理阐释,又努力提炼具有世界性、普遍性的原创成果,讲好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故事,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做出更大贡献。(摘编自张云飞《建构中国自主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生态正义规定了以生态环境为中介的人与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前代人在开发利用生态资源时,不应该损害后代人的生态权益。B.文章作者认为,如果走出了资本逻辑,就能克服生态危机,实现生态正义,这种观点与当代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一致。C.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对西方以资本中心的现代化的超越。D.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需要多维度发力,系统化学理阐释经验规律,努力提炼原创成果。(2)不能作为论据支撑“建构自主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的一项是AA.唐代白居易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我国正不断命名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实践创新基地。C.我国在加强生态哲学、生态经济学、生态美学等学科建设。D.战国思想家苟况说:“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CA.“代际正义”要求所有人享有生态权益,同时分担生态责任B.材料一、材料二都提到“生态环境保护”,两者侧重点相同。C.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顺应时代需要而形成,具有原创性。D.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对生态文明建设最为重要。(4)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5)结合材料,谈谈如何建构中国自主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相关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述类文本论据与论点关系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相关材料信息,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做好选项和文章观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3)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梳理行文思路的能力。行文思路题先进行分层,然后按照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的顺序进行答题即可。(5)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进行筛选、归纳、概括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解答】(1)B.“文章作者认为”“这种观点与当代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一致”错误。根据材料一原文“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当代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要实现生态正义、建设生态文明,就必须从根本上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实现生态社会主义。但是这种认为只要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就能走出资本逻辑,从而克服生态危机,显然是把问题简单化了”可知,选项混淆了作者观点与当代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观点。(2)A.只是客观地描述了地理现象,和“建构自主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无关。(3)A.“所有人”错误。根据材料一原文“一是代内正义,即同时代所有人,无论其种族、民族、国籍、性别、职业、信仰、教育程度和财产状况如何,都能够平等地享有生态权益和公平地分担生态责任”可知,“代际正义”是要求同时代的所有人享有生态权益,同时分担生态责任。B.“两者侧重点相同”错误。材料一中,生态环境保护侧重的是机制;材料二中,生态环境保护是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几方面论述,包含的更加广泛。D.“最为重要”错误。文段中没有体现这种重要性。故选:C。(4)文章第一段提出“只有自觉追求生态正义,才能实现生态文明的价值目标,使生态文明成为现实”,即要实现生态文明,需要自觉追求生态正义。第二段首先阐释生态正义的内涵。并且引用美国学者巴里的理论对生态正义的内涵进行阐释。然后又阐释了生态正义具有的两个不同维度。接着又提出如何才能有效实现生态正义,从而实现生态文明这一问题,并且说到当代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第三段是从当前来看要实现生态正义、建设生态文明,不仅要有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还必须建立一套能够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的体制机制,包括严格的环境立法、完善的环境监管体制以及生态修复、补偿机制等等。和当代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了对比。(5)根据材料二原文“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创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可知,建构中国自主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根据材料二原文“植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生动实践。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提出的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概念和理论。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可知,建构中国自主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必须加强宣传,在实践中总结规律,提炼成果,推出典范。根据材料二原文“以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为支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提供有力理论支撑。’”可知,建构中国自主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必须建构相关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答案:(1)B(2)A(3)C(4)①开篇提出要实现生态文明,需要自觉追求生态正义。②接着运用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闸释“生态正义的内涵及其具有的两个维度。③最后运用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提出实现生态正义、建设生态文明的建议。(5)①确定目标,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②加强宣传,在实践中总结规律,提炼成果,推出典范。③建构相关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文本一:生——巴金写意李辉巴金这样说过:“我常将生比之于水流。这股水流从生命的源头流下来,永远在动荡,在创造它的道路,通过乱山碎石中间,以达到那唯一的生命之海。没有东西可以阻止它。在它的途中它还射出种种的水花,这就是我们生活的爱和恨,欢乐和痛苦,这些都跟着那水流不停地向大海流去。我们每个人从小到老,到死,都朝着一个方向走,这是生之目标。不管我们会不会走到,或者我们在中途走入了迷径,看错了方向。生之目标就是丰富的、横溢的生命。”巴金一生探索着生的意义。他用笔,用一点一滴的身体力行,用人格的自我塑造和道德的自我完善,一步一步向自己确认的人生目标走着。巴金把母亲称作“我的第一个先生”。母亲教他爱一切人,不管他们贫或富;母亲教他帮助那些在困苦中需要扶持的人;母亲教他同情那些境遇不好的仆人……在巴金记忆中,母亲永远对他温和地微笑,让他感受爱的温暖。对生命意义的最初教育来自母亲。“因为受到了爱,认识了爱,才知道把爱分给别人,才想对自己以外的人做一些事情。把我和这个社会联系起来的也正是这个爱字,这是我的全性格的根底。”爱是根底,一切关于生命意义的理解,都由此展开。1937年的美丽的西湖,一条小船上坐着几个焦虑的男子。此行不是为了欣赏美景,而是为营救一个姑娘。几天前,巴金在上海收到姑娘的求救信。信中说,她读了巴金的作品,离开了家庭来到杭州,投奔一位亲戚。谁知她发觉这位亲戚却与庙中的和尚私下串通,她为自己的命运担忧。她希望巴金假装她的舅舅来搭救她。巴金一直想用作品温暖读者,一直希望把心交给读者。他没有想到,这一次,他会在现实生活中扮演这样一个角色,向一个弱女子伸出援助之手。“假舅舅”成功了。他们一行人带着那位姑娘回到上海,把她交给了另外一位亲戚。他在用行动体现从母亲那里接受的教育:帮助那些在困苦中需要扶持的人。他为此而问心无愧。“生命在于付出。我的心里怀有一个愿望,这是没有人知道的:我愿每个人都有住房,每张口都有饱饭,每颗心都得到温暖。”从母亲那里,从卢梭那里,从克鲁包特金那里,从托尔斯泰那里,从许许多多思想家、人道主义者那里,巴金学会如何认识生命的真谛,如何体现生命的价值,广东的一棵大榕树,因巴金的描写而出了名。三十年代初,巴金来到这里,游览之后创作了那篇著名散文《鸟的天堂》,从此,这里的人们便称它“鸟的天堂”。在那次旅行中,巴金来到朋友们主办的乡村师范,与学生们举行了一次谈心会。看着这些年轻的学生,巴金倾诉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他不善演讲,但他的真诚仍然感动了学生。他说到自己的生活态度:“爱真理,忠实地生活,这是至上的生活态度。没有一点虚伪,没有一点宽怒,对自己忠实,对别人也忠实,你就可以做你自己的行为的裁判官。”“严格地批判自己,忠实地去走生活的路,这就会把你引到真理那里去……”“所以我们的生活信条应该是:忠实地行为,热烈地爱人民,帮助那需要爱的,反对那摧残爱的;在众人的幸福里谋个人的快乐,在大众的解放中求个人的自由……”这正是巴金为自己确立的人生态度。难免会有过失,难免会有缺点,但真实地做人是第一位的。文坛中人很少有人能像巴金那样拥有广泛的朋友,很少有人能像巴金那样充满忏悔意识,在自我反省中完成人格的塑造。坦荡而不掩饰,真实而不虚伪。这便是巴金。1985年,年过八旬的巴金收到了江苏某乡十位小学生的来信,他们向敬重的巴金老人询问“寻找理想”的问题。很巧,这与半个世纪前的那次谈心会,无意中形成了一个完美的连接。虽然年老体衰,巴金仍如当年一样对理想充满激情,甚至显得十分浪漫。他在与孩子们平等交流,实际上,他的一席话,可以看作他对自己漫长人生道路的历史总结。还是那个真诚、热情、浪漫的巴金;还是那个用生命拥抱理想、拥有信仰的巴金。“理想,是的,我又看见了理想。我指的不是化妆品,不是空谈,也不是挂在人们嘴上的口头禅。理想是那么鲜明,看得见,而且同我们血肉相连。它是海洋,我好比一小滴水;它是大山,我不过一粒泥沙。不管我多么渺小,从它那里我可以吸取无穷无尽的力量。”他承认自己人生的坎坷和艰难,但支撑他与命运抗衡、执着地走向生命终点的,永远是对理想的热爱和坚信:“五十几年来我走了很多的弯路,我写过不少错误的文章,我浪费了多少宝贵的光阴,我经常感受到“内部干枯’的折磨。但是理想从未在我的眼前隐去,它有时离我很远,有时仿佛近在身边;有时我以为自己抓住了它,有时又觉得两手空空。有时我竭尽全力,向它奔去,有时我停止追求,失去一切。但任何时候在我的面前或远或近,或明或暗,总有一道亮光。不管它是一团火,一盏灯,只要我一心向前,它就永远给我指路。”(有删改)文本二:巴金:有你在,灯亮着。巴金人生道路的改变,源于五四新文化运动,1919年5月,北京爆发爱国学生运动,四川青年随即响应,从那时起,德漠克拉西、克鲁包特金、托尔斯泰,一大批代表西方先进思想的拗口名词在四川年轻人中流传,巴金的家中,那些常常聚在花园里读红楼梦、拆酒令的少爷小姐们也开始研究新文化了。从那时起,一个自由平等的新世界出现在巴金的梦中,并且再也没有消失。陈思和(复旦大学教授):我读巴金的小说就是在“文革”当中读的,当时我是中学生,我们当时都非常流行,我们当时对巴金崇拜得不得了。我那时候中学生,只有十三四岁的时候,我当时读了巴金一本《憩园》,我崇拜得不得了,当时民间的谣传说巴金在(上海)十六铺一个水果店里劳动,我当时自己是小孩,我当时还到十六里铺去找,到处去找,水果店里一个一个去找,会不会有巴金?我想去找找巴金。我看到巴金思想中很美丽的东西,他对人生有一个非常坚定的信仰,他对生命他有一套哲学,他这个哲学就认为,生命像朵花一样会开花,会帮助别人,我觉得有些想法是非常崇高的。冰心(文学家):我文人的朋友很多,说真话的人不多,就是说他们有的时候,为了说是面子的,或者说不伤感情的,他就很不……就是敷衍吧,随便那么说,就是巴金从来不,他跟谁都说真话,他对这个人的看法,他能够对这个人当面说,越是这样啊,越显得他对人的真情。(摘编自2004年04月22日的《东方时空》解说词)(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A.文本一中巴金把生比作水流,这股水流以及在它的途中射出的种种水花都会不停地向大海流去。这一比喻新颖贴切,形象地表述了生之目标的内涵。B.文本一中三十年代巴金创作了著名散文《鸟的天堂》,巴金意在将自己对人类的爱推及自然与动物,有意识地把爱的主题贯穿到全部的创作实践中。C.文本二中巴金深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他的人生道路发生了改变,从那时起,一个自由平等的新世界出现在巴金的梦中,并且再也没有消失。D.文本一中介绍了巴金与学生们的两次谈心会,时间跨度长达半个世纪,文本二中介绍冰心谈巴金跟谁都说真话,分别侧重表现巴金的执着与真诚。(2)下列对文本一中母亲教育巴金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母亲是一位永远对巴金温和地微笑着的富有爱心、深明大义之人,她教育巴金要爱一切人,不管他们是贫还是富。B.对生命意义的最初教育来自母亲,巴金把母亲称作“我的第一个先生”,母亲的教育对他的一生产生了深远影响。C.巴金从母亲那里接受教育后,曾扮演“假舅舅”向一个弱女子伸出援助之手,用行动帮助在困苦中需要扶持的人。D.巴金认为生命在于付出,让每颗心都得到温暖。仅从母亲那里他就学会了如何认识生命的真谛和体现生命的价值。(3)文本一标题为《生》,请结合文本一分析巴金对“生”的理解。(4)文本一引用巴金自己的话,文本二引用陈思和以及冰心对巴金的评述,请分析这三处引文的作用。【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结合题干的选择要求,到底选正确还是选错误;其次,要明确题目的考查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比较。(2)本题综合考查学生鉴赏散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结构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3)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散文丰富意蕴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先通读全文,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主题和情感。然后仔细阅读题干,根据题目要求再次回归文本,找出题目要进行探究阅读的部分,从语言特点、读者的感受、旨趣的揭示等方面进行探究即可。(4)本题考查分析引用的作用的能力。首先注意引用的内容不同所表达的内容也不同,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看看各自写出了什么东西。另外注意引文本身在表达上所起到的效果。分开分析,注意结合文章内容。【解答】(1)B.“巴金意在将自己对人类的爱推及自然与动物,有意识地把爱的主题贯穿到全部的创作实践中”错误。结合“巴金学会如何认识生命的真谛,如何体现生命的价值。广东的一棵大榕树,因巴金的描写而出了名。三十年代初,巴金来到这里,游览之后创作了那篇著名散文《鸟的天堂》,从此,这里的人们便称它‘鸟的天堂’”可知写到巴金的散文《鸟的天堂》,是对生命的真谛、生命的价值的深刻领悟。选项属于无中生有。故选B。(2)D.“仅从母亲那里他就学会了如何认识生命的真谛和体现生命的价值”错误。结合“从母亲那里,从卢梭那里,从克鲁包特金那里,从托尔斯泰那里,从许许多多思想家、人道主义者那里,巴金学会如何认识生命的真谛,如何体现生命的价值”可知,不仅仅是从母亲那里。故选D。(3)文本一主要是从四个方面来阐释对“生”的理解。首先,结合“生之目标就是丰富的、横溢的生命”可知是在谈“人生的目标”,人生的目标是使生命丰富、横溢;结合“他用笔,用一点一滴的身体力行,用人格的自我塑造和道德的自我完善,一步一步向自己确认的人生目标走着”可知,应该执着追求于人生的目标。其次,结合“爱是根底,一切关于生命意义的理解,都由此展开”可知生命的意义是以爱为基础的;结合“生命在于付出。我的心里怀有一个愿望,这是没有人知道的:我愿每个人都有住房,每张口都有饱饭,每颗心都得到温暖”可知是在“生命的价值”,生命的价值在于付出。第三,结合“他说到自己的生活态度:‘爱真理,忠实地生活,这是至上的生活态度。没有一点虚伪,没有一点宽怒,对自己忠实,对别人也忠实,你就可以做你自己的行为的裁判官。’‘严格地批判自己,忠实地去走生活的路,这就会把你引到真理那里去……’‘所以我们的生活信条应该是:忠实地行为,热烈地爱人民,帮助那需要爱的,反对那摧残爱的;在众人的幸福里谋个人的快乐,在大众的解放中求个人的自由……’”可知是在对待生活的态度,即爱真理,反省自己,忠实地生活,坦荡不掩饰,真实不虚伪等。结合“他承认自己人生的坎坷和艰难,但支撑他与命运抗衡、执着地走向生命终点的,永远是对理想的热爱和坚信”可知是在谈人生是坎坷艰难的,但要始终拥抱理想,坚定信仰。(4)文本一中引用巴金自己的话,如“生之目标就是丰富的、横溢的生命”“生命在于付出”“爱真理,忠实地生活,这是至上的生活态度。没有一点虚伪,没有一点宽怒”“但任何时候在我的面前或远或近,或明或暗,总有一道亮光。不管它是一团火,一盏灯,只要我一心向前,它就永远给我指路”,通过这些巴金自己的话,可以直接地展现巴金对“生”的深刻理解;文本二陈思和的评论中,如“我们当时都非常流行,我们当时对巴金崇拜得不得了”可以看出巴金对于一个时代的影响,体现当代人对巴金认识的一致性;“我看到巴金思想中很美丽的东西,他对人生有一个非常坚定的信仰,他对生命他有一套哲学,他这个哲学就认为,生命像朵花一样会开花,会帮助别人,我觉得有些想法是非常崇高的”从这些文字中可以知道巴金有着非常坚定的信仰,他的思想中有很多美的东西,是一位值得崇拜敬仰的人。文本二冰心的评论中,如“我文人的朋友很多……就是巴金从来不,他跟谁都说真话,他对这个人的看法,他能够对这个人当面说”可知巴金喜欢说真话,不敷衍。巴金自己话、现代研究者陈思和的评论和与巴金同时代的作家冰心的评论,体现了真实性、严谨性和可靠性,三者相结合,有助于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巴金的精神,也使巴金的形象具体可感。答案:(1)B(2)D(3)人生的目标是使生命丰富、横溢,对生之目标应执着追求;生命的意义是以爱为基础的,生命的价值在于付出;生活的态度是爱真理,反省自己,忠实地生活,坦荡不掩饰,真实不虚伪;人生是坎坷艰难的但要始终拥抱理想,坚定信仰。(4)引用巴金自己的话,更加直接地展现巴金对“生”的深刻理解;引用现代研究者陈思和的评论,体现当代人对巴金认识的一致性以及对巴金人格的敬仰之情,突出巴金有坚定的信仰,思想中有很多美的东西;引用与巴金同时代的作家冰心的评论,从同时代人的角度了解巴金,真实可信,同时强调了巴金说真话的性格特点;三者相结合,有助于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巴金的精神,增强了真实性,也使巴金的形象具体可感。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昔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孟彻乎?”盖损上而归之于下,则忤于耳而不合于意,遂逆而不用也。有若岂不知阿哀公之意,为益国之义哉?夫君子直道而行,知必屈辱而不避也。故行不敢苟合,言不为苟容,虽无功于世,而名足称也;虽言不用于国家,而举措之言可法也。故殊于世俗,则身孤于士众。夫邪曲之相街枉挠之相错正直故不得容其间谄佞之相扶谗口之相誉无高而不可上无深而不可往者何以党辈众多而辞语谐合。夫众口毁誉,浮石沈木。群邪相抑,以直为曲。视之不察,以白为黑。夫曲直之异形,白黑之殊色,乃天下之易见也,然而目缪心惑者,众邪误之。秦二世之时,赵高驾鹿而从行,王曰:“丞相何为驾鹿?”高曰:“马也。”王曰:“丞相误邪,以鹿为马也。”高曰:“乃马也。陛下以臣之言为不然,愿问群臣。”于是乃问群臣,群臣半言马半言鹿。当此之时,秦王不能自信其目,而从邪臣之言。鹿与马之异形,乃众人之所知也,然不能别其是非,况于暗昧之事乎?群党合意,以倾一君,孰不移哉!人有与曾子同姓名者杀人,有人告曾子母曰:“参乃杀人。”母方织,如故,有顷复告云,若是者三,曾子母投杆瑜垣而去。曾子之母非不知子不杀人也,言之者众。夫流言之并至,众人之所是非,虽贤智不敢自毕,况凡人乎?鲁定公之时,与齐侯会于夹谷,孔子行相事。罢会,定公拘于三家,陷于众口。不能卒用孔子者,内无独见之明,外惑邪臣之党,以弱其国而亡其身,权归于三家。然定公不觉悟,信季孙之计,背贞臣之策,不亦惑乎!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郭日月也,非得神灵之化,罢云霁翳,令归山海,然后乃得睹其光明,暴天下之濡湿,照四方之晦冥。(节选自陆贾《新语•辩惑》(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A.夫邪曲之相衔/枉烧之相错/正直故不得容其间/谄之相扶/谗口之相誉/无高而不可上/无深而不可往者何/以党辈众多/而辞语谐合B.夫邪曲之相衔/枉烧之相错正直/故不得容其间/谄之相扶/谗口之相誉/无高而不可上/无深而不可往者何/以党辈众多/而辞语谐合C.夫邪曲之相衔/枉烧之相错正直/故不得容其间/谄佞之相扶/谗口之相誉/无高而不可上/无深而不可往者/何以党辈众多/而辞语谐合D.夫邪曲之相衔/枉烧之相错/正直故不得容其间/谄佞之相扶/谗口之相誉/无高而不可上/无深而不可往者/何以党辈众多/而辞语谐合(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白黑之殊色”与“虽世殊事异”(《兰亭集序》两句中的“殊”字含义相同。B.“以倾一君”与“辄倾数家之产”(《促织》)两句中的“倾”字含义相同。C.“言之者众”与“焚百家之言”(《过秦论》)两句中的“言”字含义不同。D.“令归山海”与“自牧归黄”《诗经•静女》两句中的“归”字含义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A.哀公询问有若国用不足该如何办时,有若提出的对策,对国用有所减损而使利益归之于民,不符合哀公的意图,哀公没有采用。B.赵高骑的到底是鹿还是马,秦二世和赵高观点并不一致,在询问众多臣子后,二世信从了大臣的言论,不敢再坚持自己的判断。C.曾参的确没有杀人,但是有一个和曾参同姓名的人杀了人,便有人多次去告诉曾母曾参杀人了,曾母就不再坚持自己的看法。D.鲁定公不能最终任用孔子,是因为他自己没有独见之明,又受到奸邪之党的迷惑,以致落得国弱身亡、大权被三家所夺的下场。(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故行不敢苟合,言不为苟容,虽无功于世,而名足称也。②鲁定公之时,与齐侯会于夹谷,孔子行相事。(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旨。【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个考点。我们要把字放到句子中加以理解而不能孤立地理解,当然平时要识记重要实词的比较重要的几种意义。(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概括能力。要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的议论句,由表及里,思考并概括文章的主旨。【解答】(1)“邪曲之相衔”与“枉桡之相错”结构相同,所以应在“错”后面断开,排除BC;“党辈众多,而辞语谐合”是“谄佞之相扶,馋口之相誉,无高而不可上,无深而不可往者”的原因,所以“何”紧跟前面,询问原因,“以”引出后面回答,所以应在“何”后面断开,排除D。译文:奸邪原曲前后相连,违法曲断,偏私不公交错更迭,正直因此不能容于其间。花言巧语,阿谀逢迎的人相互支持,喜欢说人坏话的人却互相赞誉,没有哪种高处他们上不去,没有哪种深处他们去不了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同党很多,他们的言论和合。故选:A。(2)B.“含义相同”错误。“以倾一君”中“倾”解释为“压倒,胜过”,句意:可以此压倒国君。“辄倾数家之产”中“倾”解释为“倾尽”,句意:就倾尽几户人家的家产。故选:B。(3)B.“二世信从了大臣的言论”错误。根据文中“群臣半言马半言鹿”可知大臣观点并不一致,二世“从邪臣之言”。故选:B。(4)①“苟合”,迎合附会;“苟容”,屈从附和;“虽”,即使;“称”,称道。译文:因此行为不会对世俗迎合附会,言论不会屈从附和以取容于世,即使他们(也许)对社会没有功劳,但他们的名古却值得称道(“称”或译为称赞亦可)。②“会”,举行盟会,集会;“与齐侯会于夹谷”,状语后置句;“行”,代理;“相”,司仪。译文:鲁定公的时候,(鲁定公)和齐侯在夹谷举行盟会(“会”或译为会盟亦可),孔子代理(适当放宽,“行”或译为兼摄、主持、施行等皆可)司仪之事。(5)由原文“盖损上而归之于下,则忤于耳而不合于意,遂逆而不用也”可知,正直的言论往往逆耳。由原文“夫众口毁誉,浮石沈木。群邪相抑,以直为曲。视之不察,以白为黑。夫曲直之异形,白黑之殊色,乃天下之易见也,然而目缪心惑者,众邪误之”可知,流言容易让人失去辨别是非的能力,奸佞邪臣会妨害君主的圣明。由原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郭日月也,非得神灵之化,罢云霁翳,令归山海,然后乃得睹其光明”可知,奸佞邪臣会妨害君主的圣明,君主要远离奸倭邪臣。答案:(1)A(2)B(3)B(4)①因此行为不会对世俗迎合附会,言论不会屈从附和以取容于世,即使他们(也许)对社会没有功劳,但他们的名古却值得称道(“称”或译为称赞亦可)。②鲁定公的时候,(鲁定公)和齐侯在夹谷举行盟会(“会”或译为会盟亦可),孔子代理(适当放宽,“行”或译为兼摄、主持、施行等皆可)司仪之事。(5)本文意在指出:正直的言论往往逆耳,流言容易让人失去辨别是非的能力,奸佞邪臣会妨害君主的圣明,君主要远离奸佞邪臣。参考译文:鲁哀公问有若说:“年成歉收,国用不足,怎么办呢?”有若回答说:“为什么不实行什一而税的通用的税法呢?”因为有若的回答是对国用有所减损而使利益归之于民,这样就忤逆哀公之耳不合哀公之意,有若的话违背了哀公的意图,于是不被采用。有若难道不知道顺从哀公的意图,增益国用的道理吗?君子按正直之道行事,知道一定会受到屈辱也不回避。因此行为不会对世俗迎合附会,言论不会屈从附和以取容于世,即使他们(也许)对社会没有功劳,但他们的名声却值得称道;即使言论不被国家采用,但关于他们的举动行为的言论值得效法。所以言行与世俗不同,就会使自己被士众孤立。奸邪原曲前后相连,违法曲断,偏私不公交错更迭,正直因此不能容于其间。花言巧语,阿谀逢迎的人相互支持,喜欢说人坏话的人却互相赞誉,没有哪种高处他们上不去,没有哪种深处他们去不了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同党很多,他们的言论合和。众人的言语诋毁和赞誉,足以(颠倒是非)把石头说成漂浮在水上、木头沉于水底。众多邪曲的人一起进行压制,能把正直的说成邪恶的。如果对看到的不仔细分讲,就会把白的当成黑的。曲直的形态不同,白色黑色的颜色也不一样,这是天下人都容易看见的,然而眼睛被扰乱、心被迷惑的人,是众多的奸邪之人使他们产生错误的认识。秦二世的时候,赵高驾鹿跟随二世出行,二世问:“丞相为何驾鹿?”赵高回答说:“(我驾的)是马啊。”二世说:“丞相错了,把马当成鹿了。”赵高说:“是马啊。陛下(如果)认为我的话不正确,愿就此事间一问群臣。”于是就问群臣,群臣中有一半人说是马一半人说是鹿。在这个时候,秦王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而是信从曲邪之臣的话。鹿和马的不同外形,是大家都知道的,然而不能辨别它是鹿还是马,更何况是对隐秘、不公开一类的事呢?众多党羽相勾结,可以此压倒国君,谁还能不因此而改变呢?有一个和曾子同姓名的人杀了人,有人告诉曾子的母亲说:“曾参杀了人。”(曾母)正在织布,(听到此话)像原来一样照旧织布,过了一小会儿又再次告诉她(曾参杀了人),像这样多次,曾子的母亲抛下织布的梭子翻过垣墙逃跑了。曾子的母亲肯定知道自己的儿子不会杀人,但说曾参杀人的人多了(曾母便相信了)。流言一起到来,面对众人认为正确或错误的事情,即使贤者智者也不能够完全(相信自己),更何况是普通人呢?鲁定公的时候,(鲁定公)和齐候在夹谷举行盟会,孔子代行司仪之事。盟会结束后,定公被权臣季孙、叔孙、孟孙三家拘禁,被众多权贵的言论迷感而落入不利境地。定公不能最终任用孔子的原因,是自己没有明确独到的见解,在外受到奸邪之党的迷惑,以致国家削弱自身灭亡,鲁国的大权被三家所夺。然而定公不觉醒,相信季孙氏的计谋,违背忠贞之臣的策略,也是很糊涂吗?因此奸邪之臣对贤者的蒙蔽,就像浮云遮蔽日月,一定要得到神灵的教化,让阴云散去天气变睛,让阴云雾气回归山海,然后才能看见日月的光明,曝晒天下的潮湿,照亮四方的昏暗不明。(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春望(宋)陆游天地回春律,山川扫积阴。波光迎日动,柳色向人深。沾洒忧时泪,飞腾灭虏心。人扶上危榭,未废一长吟。(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这首诗于春天回归时所作,诗人面对春回之时山川一扫阴云无限感伤B.首联的“回”“扫”二字,用字简约,概括写出自然节律运行的力量C.颈联用“波光”“柳色”具体描写春天美景,景物也暗含明朗的色调。D.诗歌的尾联写诗人虽需人扶持,但仍要登高长吟,抒发内心不尽思绪。(2)本诗与杜甫的《春望》都抒发了关心国事、担忧时局之情,除此之外,两位诗人抒发的情感又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分别简要概括。【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2)本题考查对诗人所抒发的情感的把握。在准确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把握诗人情感。【解答】(1)A.“一扫阴云无限感伤”错误。“积阴”指“酷寒之气”,不是“阴云”的意思;情感上也不是“无限感伤”,而是“略感欣喜”。故选A。(2)题目要求分析两首诗表达的主要情感的不同,可联系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经历等作答。杜甫创作《春望》时正值安史之乱,诗人长期羁留于长安,与亲人远隔,故诗中主要情感为感时伤乱、忧国、思家。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诗人自伤暮年,一方面因羁留长安而倍加思乡念亲,另一方面眼见山河破碎,不禁忧虑国家前途。陆游《春望》作于故乡,在感慨山河动荡的同时还表达了驱逐金人之壮志。“波光迎日动,柳色向人深”“波光”“柳色”具体描写春天美景,景物也暗含明朗的色调。诗人面大地春回,表达对春日美景的喜爱。“沾洒忧时泪,飞腾灭虏心”,金人南下,盘踞中原,诗人的报国之心飞腾激昂,涌动不息。诗人年老体衰,但驱逐金人、收复失地之志不减,故诗中主要情感为报效国家之情。“人扶上危榭,未废一长吟”写诗人虽需人扶持,但仍要登高长吟,抒发内心不尽思绪。表达了登高必赋的情致与壮怀。答案:(1)A(2)①陆游诗情感:大地春回,对春日美景的喜爱;内心升腾起的消灭胡虏的强烈意念;登高必赋的情致与壮怀。②杜甫诗情感:颗零他乡、别离家乡亲人的悲痛;烽火连绵,家书难达,对家人的无限牵挂;白发零落、暮年已至的自伤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中国古代诗文中常用酒寄托情感。如鲍照《拟行路难》(其四)中“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两句。(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两句使用叠字,描写天姥山夜晚来临后的云水景象。(3)杜牧《阿房宫赋》中“鼎铛玉石,金块珠砾”两句,用对偶句式写秦人把珍宝看作平常之物,借此批判秦统治者生活极端奢侈。【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解答】故答案为:(1)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重点字:酌)(2)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重点字:澹)(3)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重点字:铛)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6.(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早在汉代,陕西富平就开始种植柿子树了。星移斗转,柿树在这片①_______的地上生息繁衍,富平竟被称为“柿子之乡”。连日本的吉野市博物馆都有记载:“全世界柿子最大的产地是中国,而优生区在富平。”(甲)好家伙!富平的柿子,世界闻名呵!春夏时节,富平的柿树林,是一道特别靓丽的风景线。山野之间,你到处可以看见浓绿的柿树林。在古朴的农家,房前屋后,一团团青翠欲滴、绿雾缭绕的,全是柿子树。到了深秋,您瞧吧!浓绿的柿叶褪去翠色,开始飘落。地上一片金黄。柿树呢,它褪尽铅华,身子长了一围,成熟了一些,风霜雨露,在它的身上留下了痕迹。树干上的老皮,裂成长长的块状,细细的沟纹,记下的是岁月的沧桑。(乙)上面的枝丫,像人海中伸出的手臂,屈屈伸伸,招呼着希望,呼唤着收获。瞧!枝丫间挂着的,是一个个由绿变黄、由黄转赤的果实。“牛心柿”像一团团小火球,②_______;“玉带缠腰”则宛如高雅的宫灯,散发出诱人的红光。一串串晶莹的红宝石,一只只忽闪的大眼睛,逗得你口角流涎,心里痒痒的。深秋的富平,满树是丰收的喜悦,漫山遍野都是她回报社会的温馨。富平的金秋,如诗如画,真是③_______!(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担架员一把抓住我的肩膀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B.你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心中会升起一种美好的情感。C.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花里带着甜味。D.请你选三名同学参加市里今年九月举行的“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主题座谈会。(3)文中画波浪线的两处,语言各具特色,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分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词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2)本题考查的是分析词语的能力。首先审读句子,结合语境进行分析,得出答案。(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语句的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可以从修辞、词语运用、句式等角度对比原文与修改语句的不同,从而分析出原句的艺术特色。【解答】(1)①处,语境是形容富平这个地区,是说正是因为富平的灵气才孕育出这样好的柿子,可用“钟灵毓秀”。“钟灵毓秀”: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也指山川秀美,人才辈出。②处,语境是形容“牛心柿”,根据后文“‘玉带缠腰’则宛如高雅的宫灯,散发出诱人的红光。一串串晶莹的红宝石,一只只忽闪的大眼睛,逗得你口角流涎”可知,“牛心柿”非常的富有光彩,可用“晶莹别透”。“晶莹剔透”:光亮透明的样子。③处,根据前文“富平的金秋,如诗如画”,可见富平的秋天是非常美的,可用“美不胜收”。“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2)原句中“你”表示泛指。A.句中“你”表示特指,指的是“大夫”。B.句中“你”表示泛指。C.句中“你”表示特指,指的是那些“桃树、杏树、梨树”。D.句中“你”表示特指,指的是“挑选三名同学”的这个人。故选:B。(3)(甲):“好家伙”“呵”等词语,使句子表达富有口语化的特色,让人听起来非常亲切。“富平的柿子,世界闻名”为倒装句,将“富平的柿子”作为主语,强化了对富平柿子的喜爱与称赞。(乙):“像人海中伸出的手臂”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柿树枝丫比喻成伸出的手臂,形象生动。“屈屈伸伸”运用了叠词,富有节奏感;“招呼着希望”“呼唤着收获”用语较工整,写出柿树枝丫间孕育着收获。答案:(1)①钟灵毓秀②晶莹别透③美不胜收(2)B(3)(甲):口语化,富有亲切感;倒装,强化了对富平柿子的喜爱与称赞。(乙):形象化,比喻(或比拟)生动;用语较工整,气出柿树枝丫间孕育着收获。(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0分)7.(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时空穿越”这一类的东西,我认为纯粹是科幻,与实际的科学发展没有关系。至于说今后50年科技发展要出什么成果,这是所有的科学家都非常关注的。我的看法是,科技还将快速突飞猛进,这是因为全世界都知道科技的发展对于人类的生活有极大的影响而导致,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