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安庆市、池州市、铜陵市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_第1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安庆市、池州市、铜陵市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_第2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安庆市、池州市、铜陵市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_第3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安庆市、池州市、铜陵市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_第4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安庆市、池州市、铜陵市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安庆市、池州市、铜陵市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满分17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共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地球不断升温,打开了装满极端天气的“潘多拉魔盒”。越来越多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出现,将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世界银行副行长雷切尔•凯特曾表示:“21世纪的前十年,全球经济损失不断增加,这其中四分之三是由极端天气造成的。”报告《细数2020年成本:气候崩盘的一年》罗列了发生在2020年的15个由极端气候引发的灾害性事件。其中,不仅导致数万人流离失所,同时还使10万种野生动物遭殃全球气候危机日益严峻,给国际社会造成了消极影响,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由气候变迁引发的粮食安全问题。农业属于“敏感脆弱”型产业,大自然的任何变化都会波及农业生产,这使得气候安全和粮食安全处于同一“安全体”之中。具体而言首先,在食供给层面,极端天气频发导致粮食减产,不仅导致农业灌溉用水日益短缺,也因水分的加速蒸发降低了土层的含水量,则会对耕地造成严重的侵蚀,加重土地盐碱化,气候变化会造成农业生态系统失衡,易诱发虫害等次生危机。此外,在粮食歉收时,产粮国往往会采取紧缩型粮食政策其次,在粮食获取层面,气候变化弱化了农民、妇女等弱势群体的经济基础,仅从供给端考察远远不够,还需关注获取端。因为即便全球有充足的粮食供应,则仍将被视为粮食不安全。连续干旱或特大洪涝的暴发易使农民一年的耕种毁于一旦,没有可供外销的粮食,进而削弱其通过实现购粮多样化以改善营养状况的能力。最后,在粮食使用层面,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和水质的破坏导致农作物质量下降,造成潜在的公共健康问题。气候变化造成的次生灾害还会将病菌带入田间地头,诱发食源性疾病。在缺乏先进粮食仓储设施的农村地区,弱化了灾后粮食自我补给能力。因此,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和国际农发基金等多家联合国机构共同发布的《2021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将气候变化视为诱发全球粮食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2022年年初,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一项研究表明,一些恶劣天气事件致使经历者加速衰老。极端天气致衰老加速的结论来自一项对猕猴的长期研究。2017年,这群居住在圣地亚哥岛的猴子经历了4级飓风“玛丽亚”,灾后虽然大部分的猴子都幸存了,做了全面的基因分析。结果显示,2017年的极端天气事件从分子层面加速了猕猴的衰老。经历飓风后,与蛋白翻译、蛋白折叠、免疫应答等相关的基因则被抑制了。其中,一种被称作“热休克基因”的表达被抑制得最为严重,还与心血管疾病和阿尔茨海默病有关。这些基因表达的变化,与自然衰老过程极其相似。研究者称,这些猕猴平均老了2岁(大致相当于人类的7—8岁)。衰老源于压力。研究人员推测,极端天气对生存环境的破坏、对亲友生命的掠夺,可能让这些曾经无拘无束的猴子感受到了突如其来的压力。它们内心的惶恐、焦虑不断放大,因而“一夜白头”。类似的命运是否会在人类身上发生?研究者不禁对此充满了担忧。毕竟,猕猴和人类在生理、行为特征上都有一定的相似性,导致了大面积的“心理创伤”。虽然人人都会衰老,但并不是每个人的衰老速度都是相同的。一段负面经历——比如经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让一些老龄化疾病提前发作。全球变暖导致了气候更加不稳定,极端冷暖事件频繁发生且强度增大或已成为新常态,特别是大范围极端天气事件,一方面,我们应该积极推进“双碳”行动;另一方面,据预测,气候将继续变暖,面对无法避免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增强的趋势(节选自王颖《极端天气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潘多拉魔盒”一词源自希腊神话,喻指灾祸的源头,文中用来指极端天气在全球多地频频出现。B.“敏感脆弱”形容农业生产非常容易遭受气候变化的冲击和影响,出现产量衰退和滑坡,形成粮食危机。C.“零饥饿”的意思是消除饥饿,确保食物安全,改善营养状况以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D.“天气焦虑”属于“心理创伤”的一种,指人们在面对未知的天气时产生紧张不安的烦躁情绪。(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旱灾会导致农业灌溉用水短缺,水分加速蒸发降低了土层的含水量,破坏了土壤肥力B.极端天气对弱势群体的经济基础造成冲击,削弱了其通过实现购粮多样化以改善营养状况的能力。C.经历飓风后幸存的猴子血液中“热休克基因”的表达被抑制得最为严重,说明它们会患心血管疾病和阿尔茨海默病。D.人们在经历极端天气事件后,心理压力增大,就会引起慢性炎症(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属于极端天气影响我们的生活的一项是A.许多茶叶种植区土壤成分发生变化,人们可能再也喝不到品质跟以前相同的茶叶了。B.中美洲地区频频出现飓风,伴随强风、暴雨,给各国带来的直接损失超过400亿美元。C.气候干旱引发蝗灾,导致东非、西亚等地区的粮食生产受到重创,粮食产地大幅度下降。D.加拿大某地高温破纪录后,当地居民对天气事件的焦虑水平平均增长了约13%。(4)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极端天气对生活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5)本文论证严密,请结合材料从论证结构、方法及语言中任选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共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火眼金睛侯发山大高是河洛地区远近闻名的杂技演员。一般杂技演员都有绝招,否则,难以在这个行当里,吃遍天嘛。可能大家都看过“口中喷火”的杂技,演员嘴里能喷出长长的火龙,这个是初级的,他玩的是眼中喷火,像两条火蛇一样,而且,带拐弯的,像是舞蹈着的火龙,刺激。当初,这个杂技没名字,大家就叫它“火眼金睛”。大高有个徒弟叫阿三。说是徒弟,其实就是个跟班打杂的,跑跑腿,阿三一直想学习“火眼金睛”,这也是他当初拜大高为师的原因,大高就告诉阿三,说眼里喷火是所有火术表演中最危险的,竭尽所能去保证自身和周围观众的安全,因为表演过程需要火焰、易燃物和有毒燃料的参与这话说得语重心长,阿三却不以为然,以为大高自私,饿死师傅”,跟老辈子那些师傅一样离了王屠夫,不吃带毛猪。阿三耳濡目染,加上偷偷观看师傅练习,私下里,阿三瞒着师傅训练,没有使用燃料,他倒不是怕危险,就用水来替代燃料练习,练习的重点是如何控制喷射的方向和连贯性。这天,阿三的老父亲老树来看望阿三。阿三正在配燃料(这个配方大高倒没有隐瞒,每次表演都安排阿三配制),当晚有一场表演,顺嘴问道:“用酒代替燃料?咋不用汽油和酒精呢?”阿三说:“师傅说过,汽油和酒精是最危险的,一不小心就会烧伤演员。”老树问阿三:“你还没学会‘火眼金睛’?”阿三哀怨地说:“他不教我。”老树叹口气,好久,才恨恨地说:“当年我送你到这里阿三说:“我偷偷学着呢。”“阿三,阿三。”前台大高在喊。“来了师傅。”阿三应答着出去了。大高说:“阿三,今天晚上你表演‘火眼金睛’。”“师傅,我,我……”阿三有点不自然,莫非师傅知道自己偷学的事儿?大高没有兴师问罪的意思,拍了拍阿三的肩膀,说:“今天不是你老父亲来了吗?你就好好给他老人家表演一番,我给你当助手。”“师傅……”阿三的不自然很快被感动代替。就这样,阿三几个跟头的热身之后,开始正式表演“火眼金睛”。没想到,两股火苗刚从阿三的眼里喷出,只听阿三“啊”地一声倒在地上大高明白过来后急忙扑火,后来,阿三被送往医院,两只眼睛给烧毁了。阿三的父亲老树要到官府告大高。大高求情道:“阿三残废了,今后怎么生活?不如让他跟着我,我保证一辈子照顾他老树想了想,也就答应了。后来,师徒两人无意中说起那次意外。大高说,那次燃料被人更换阿三大吃一惊,气愤地说:“师傅,果真如此?您怎么不报官啊?”“没有证据,报官也没用。”大高说罢,长叹一声。其实,大高已经猜测到,那次从中做手脚的是阿三的父亲老树,来了个恶人先告状。大高知道,一旦猜测被证实,阿三呢?他如何接受这个现实?所以,大高没有报官。有一次回家,阿三跟父亲老树说起这事,老树沉默了半天,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以后你要好好待你的师傅!”阿三懵懂地点了点头,感觉这天父亲跟往常不一样,有点怪怪的。不过,自从阿三的眼睛失明后,大高再没表演过“火眼金睛”。以至于到了今天(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你还没学会‘火眼金睛’”,老树的话透露出想让儿子学成绝技的急切,也从侧面凸显了大高的自私。B.大高不想让徒弟学“火眼金睛”,但明知徒弟偷着在练,却也不阻止,缺少主见。C.老树一来,大高主动提出让阿三登台表演“火眼金睛”,主要是想让老树高兴D.小说最后交代大高再没表演过“火眼金睛”以致绝技失传,令人不禁感慨好人难做,也深为绝技失传而感伤。(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亮明大高的身份后,却宕开一笔谈一般杂技演员的绝技,此处运用衬托的笔法。B.因为小说预先埋下了伏笔,所以后文大高认定是老树在燃料上做了手脚,并没有突兀之感。C.小说借助语言、神态、心理描写,刻画了老树这个急切、固执、功利心重的父亲形象。D.小说的语言质朴平实,叙述故事如同日常说话一般,娓娓道来(3)本文中的大高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4)本文以“火眼金睛”为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满分20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共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郑人游于多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①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爱之,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而卒。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②之泽。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盗少止。及子产卒,仲尼闻之(选编自《左传》)材料二:(子产)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二年,市不豫贾。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四年,士无尺籍,丧期不令而治。治郑二十六年而死,老人儿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选自《史记•循吏列传》)[注]①子产:名侨,字子产,春秋时著名政治家(huánfú):芦苇丛生的水泽,代指强盗出没的地方。(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侨A闻B学C而后D入E政F未闻G以政H学者也I若J果K行L此M必有所害(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游,文中指游历,游玩B.爱,文中指喜爱,怜爱C.学者,文中指求学的人,与《师说》中的“古之学者必有师”的“学者”意思相同。D.豫,文中指预先,与《伶官传序》中的“逸豫可以亡身”的“豫”字意思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郑国人闲暇时在乡校聚会议论朝政,然明对此不满,建议取消这个活动场所,要等到他找到合适的处理方法才行。B.子皮推荐尹何做采邑的管理者,子产认为此举欠考虑。因为喜爱,不管他是否年轻C.大叔当政后,没有听从子产临终前的告诫,对百姓管理一味宽缓平和,大叔为此感到后悔。D.子产为相,短短五年时间,就使百姓生活安定并且知礼。子产去世,深感从此没有了可以依靠的人。(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②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5)子产被称为郑国第一贤相,请结合材料谈谈他的“贤”的具体表现。(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共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病起书怀陆游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笔两句塑造了一个病后瘦损、客居江边的形象,是诗人自身的写照。B.颔联既展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和赤子之心,也有经历挫折后的无奈彷徨。C.“庙社”用借代手法,指国家社稷,诗人希望天地间的神灵护佑国家。D.“望”字凝练传神,传达出百姓渴望朝廷北伐以及对收复失地的盼望。(2)陆游的《书愤》和本诗尾联都化用了《出师表》的典故,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三)名集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牧的《阿房宫赋》中“,”两句将秦王朝统治者横征暴敛却挥霍无度的情形表现得淋漓尽致。(2)古人往往会借酒来浇灭郁积在心中的块垒,鲍照亦是如此,在《拟行路难》中,”两句道出自己曲折微妙的心态。(3)中国画中,杏花喻意幸福,因为“杏”与“幸”谐音,“杏花”一词在古诗同中也经常出现,如“,”。三、语言文字运用(满分6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1小题,共6分)6.(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是世界上发现与使用蚕丝最早的国家,随着丝织品的发展与产生,刺绣工艺也逐渐崛起。李白的“翡翠黄金缕,金缕刺罗襦”,都是对刺绣的咏颂。现如今,一代代手艺大家的创新与传承,绚丽多彩的中国刺绣再度重焕生机。刺绣大家与故宫宫廷文化联名推出的服装系列“瑞虎佑福”和“玉兔朝元”,以苏绣匠心工艺,融合东方哲思元素,展绢为纸,引丝为色。以馆藏文物作为设计参考,真正做到“取大家之作,以巧匠之技,与现代生活元素相结合,出现在手表表盘、耳机乃至珠宝首饰中传统又新颖的刺绣开辟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新道路。(1)下列句子中的“都”和“都是对刺绣的咏颂”中的“都”,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都十一点了,快睡觉吧。B.我都不知道,你怎么知道的?C.我们永远都会铭记这位伟大的文学家。D.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共14分)7.(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对注重隐私的现代人来说,隔音①,而隔音技术的灵感来自于猫头鹰。猫头鹰是夜间捕猎的高手,暗夜中它们快速扑奔猎物,从寻找到定位,从瞄准到起飞,从擒获到进食,整个过程都是③的,(),就需要极大水平地降低自身飞行产生的噪声。于是在它们的翅膀上,特别是飞羽的前端,帮助理顺流经猫头鹰翅膀的气流。因此()。事实上,(),可以被理解为缩小版的涡流发生器。航空工程师们正在考虑如何将这一仿生学的构造应用于飞机,制造出噪音水平更低的机翼涡轮叶片。而在一些民用科技中已经开始利用猫头鹰的生理结构。例如德国西门子公司在制造大型风机叶片时,采用猫头鹰翅膀的梳状构造,极大地减少了叶片在转动时产生的气动噪声(1)请在文中括号里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每处不超过12个字。(2)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寻找、定位、瞄准、起飞、擒获、进食”,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四、写作(满分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贾宝玉道:“尝闻古人有云:‘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莫如直书‘曲径通幽处’这旧句旧诗在上《拿来主义》中鲁迅曾说:“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文化历来推崇‘收百世之期文,乘千载之道韵’。……故步自封、陈陈相因谈不上传承,割断血脉、凭空虚造不能算创新。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在如何对待传统文化方面,以上材料对我们有不同的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安庆市、池州市、铜陵市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满分17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共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地球不断升温,打开了装满极端天气的“潘多拉魔盒”。越来越多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出现,将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世界银行副行长雷切尔•凯特曾表示:“21世纪的前十年,全球经济损失不断增加,这其中四分之三是由极端天气造成的。”报告《细数2020年成本:气候崩盘的一年》罗列了发生在2020年的15个由极端气候引发的灾害性事件。其中,不仅导致数万人流离失所,同时还使10万种野生动物遭殃全球气候危机日益严峻,给国际社会造成了消极影响,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由气候变迁引发的粮食安全问题。农业属于“敏感脆弱”型产业,大自然的任何变化都会波及农业生产,这使得气候安全和粮食安全处于同一“安全体”之中。具体而言首先,在食供给层面,极端天气频发导致粮食减产,不仅导致农业灌溉用水日益短缺,也因水分的加速蒸发降低了土层的含水量,则会对耕地造成严重的侵蚀,加重土地盐碱化,气候变化会造成农业生态系统失衡,易诱发虫害等次生危机。此外,在粮食歉收时,产粮国往往会采取紧缩型粮食政策其次,在粮食获取层面,气候变化弱化了农民、妇女等弱势群体的经济基础,仅从供给端考察远远不够,还需关注获取端。因为即便全球有充足的粮食供应,则仍将被视为粮食不安全。连续干旱或特大洪涝的暴发易使农民一年的耕种毁于一旦,没有可供外销的粮食,进而削弱其通过实现购粮多样化以改善营养状况的能力。最后,在粮食使用层面,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和水质的破坏导致农作物质量下降,造成潜在的公共健康问题。气候变化造成的次生灾害还会将病菌带入田间地头,诱发食源性疾病。在缺乏先进粮食仓储设施的农村地区,弱化了灾后粮食自我补给能力。因此,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和国际农发基金等多家联合国机构共同发布的《2021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将气候变化视为诱发全球粮食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2022年年初,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一项研究表明,一些恶劣天气事件致使经历者加速衰老。极端天气致衰老加速的结论来自一项对猕猴的长期研究。2017年,这群居住在圣地亚哥岛的猴子经历了4级飓风“玛丽亚”,灾后虽然大部分的猴子都幸存了,做了全面的基因分析。结果显示,2017年的极端天气事件从分子层面加速了猕猴的衰老。经历飓风后,与蛋白翻译、蛋白折叠、免疫应答等相关的基因则被抑制了。其中,一种被称作“热休克基因”的表达被抑制得最为严重,还与心血管疾病和阿尔茨海默病有关。这些基因表达的变化,与自然衰老过程极其相似。研究者称,这些猕猴平均老了2岁(大致相当于人类的7—8岁)。衰老源于压力。研究人员推测,极端天气对生存环境的破坏、对亲友生命的掠夺,可能让这些曾经无拘无束的猴子感受到了突如其来的压力。它们内心的惶恐、焦虑不断放大,因而“一夜白头”。类似的命运是否会在人类身上发生?研究者不禁对此充满了担忧。毕竟,猕猴和人类在生理、行为特征上都有一定的相似性,导致了大面积的“心理创伤”。虽然人人都会衰老,但并不是每个人的衰老速度都是相同的。一段负面经历——比如经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让一些老龄化疾病提前发作。全球变暖导致了气候更加不稳定,极端冷暖事件频繁发生且强度增大或已成为新常态,特别是大范围极端天气事件,一方面,我们应该积极推进“双碳”行动;另一方面,据预测,气候将继续变暖,面对无法避免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增强的趋势(节选自王颖《极端天气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潘多拉魔盒”一词源自希腊神话,喻指灾祸的源头,文中用来指极端天气在全球多地频频出现。B.“敏感脆弱”形容农业生产非常容易遭受气候变化的冲击和影响,出现产量衰退和滑坡,形成粮食危机。C.“零饥饿”的意思是消除饥饿,确保食物安全,改善营养状况以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D.“天气焦虑”属于“心理创伤”的一种,指人们在面对未知的天气时产生紧张不安的烦躁情绪。(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BA.旱灾会导致农业灌溉用水短缺,水分加速蒸发降低了土层的含水量,破坏了土壤肥力B.极端天气对弱势群体的经济基础造成冲击,削弱了其通过实现购粮多样化以改善营养状况的能力。C.经历飓风后幸存的猴子血液中“热休克基因”的表达被抑制得最为严重,说明它们会患心血管疾病和阿尔茨海默病。D.人们在经历极端天气事件后,心理压力增大,就会引起慢性炎症(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属于极端天气影响我们的生活的一项是AA.许多茶叶种植区土壤成分发生变化,人们可能再也喝不到品质跟以前相同的茶叶了。B.中美洲地区频频出现飓风,伴随强风、暴雨,给各国带来的直接损失超过400亿美元。C.气候干旱引发蝗灾,导致东非、西亚等地区的粮食生产受到重创,粮食产地大幅度下降。D.加拿大某地高温破纪录后,当地居民对天气事件的焦虑水平平均增长了约13%。(4)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极端天气对生活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5)本文论证严密,请结合材料从论证结构、方法及语言中任选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解答】(1)D.“指人们在面对未知的天气时产生紧张不安的烦躁情绪”错误。根据原文“极端天气对生存环境的破坏,可能让这些曾经无拘无束的猴子感受到了突如其来的压力、焦虑不断放大”“猕猴和人类在生理、交通拥堵,人们的天气焦虑来源于极端天气造成的危害。故选D。(2)A.“旱灾会导致农业灌溉用水短缺,……”错误,则会对耕地造成严重的侵蚀,造成庄稼枯萎或粮食质量下降”可知。B.正确。C.“……‘热休克基因’的表达被抑制得最为严重,说明它们会患心血管疾病和阿尔茨海默病”错误,而是上文“与蛋白翻译、免疫应答等相关的基因”。D.“就会引起慢性炎症”错误。由原文“一段负面经历——比如经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让一些老龄化疾病提前发作”可知。故选B。(3)A.土壤成分发生变化不一定是极端天气造成的。故选A。(4)结合“21世纪的前十年,全球经济损失不断增加,给国际社会造成了消极影响,极端天气直接造成经济损失;结合“首先,在食供给层面,降低了国际市场上流通的粮食数量”“其次,气候变化弱化了农民,导致其粮食购买力下降”“最后,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和水质的破坏导致农作物质量下降、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极端天气影响粮食安全,人们获取粮食困难。结合“天气因素造成的财产损失、交通拥堵。虽然人人都会衰老。一段负面经历——比如经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让一些老龄化疾病提前发作”可知,导致经历者衰老加速。(5)论证结构严密。结合文章第一段关键句“地球不断升温。越来越多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出现,文章开头提出极端天气将造成多方面影响,全球经济损失不断增加,给国际社会造成了消极影响,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一项研究表明、粮食安全和加速衰老角度进行论证,各个分论点之间构成并列结构。综合使用举例、引用等多种论证方式。结合“极端天气致衰老加速的结论来自一项对猕猴的长期研究,这群居住在圣地亚哥岛的猴子经历了4级飓风‘玛丽亚’,但有2.75%的猴子死亡,做了全面的基因分析,2017年的极端天气事件从分子层面加速了猕猴的衰老,它们免疫细胞3%的基因表达发生了变化——炎症基因表达水平大幅升高、蛋白折叠,举2017年极端天气事件对猕猴影响的例子来论证极端天气加速衰老,全球经济损失不断增加,引用雷切尔•凯特的话论证极端天气造成经济损失。论证语言严谨。结合“报告《细数2020年成本:气候崩盘的一年》罗列了发生在2020年的15个由极端气候引发的灾害性事件,横扫澳大利亚约20%土地的山火,同时还使10万种野生动物遭殃,科学列举数据,针对性强。答案:(1)D(2)B(3)A(4)①极端天气直接造成经济损失,对经济发展造成冲击;②极端天气影响粮食安全,导致粮食产量减少,粮食品质下降;③极端天气影响人类公共健康,导致经历者衰老加速。(5)①论证结构严密。文章整体采用总分结构,论证严密,下文分别从经济损失。②综合使用举例、引用等多种论证方式。如举2017年极端天气事件对猕猴影响的例子来论证极端天气加速衰老。③论证语言严谨。科学列举数据,针对性强。(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共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火眼金睛侯发山大高是河洛地区远近闻名的杂技演员。一般杂技演员都有绝招,否则,难以在这个行当里,吃遍天嘛。可能大家都看过“口中喷火”的杂技,演员嘴里能喷出长长的火龙,这个是初级的,他玩的是眼中喷火,像两条火蛇一样,而且,带拐弯的,像是舞蹈着的火龙,刺激。当初,这个杂技没名字,大家就叫它“火眼金睛”。大高有个徒弟叫阿三。说是徒弟,其实就是个跟班打杂的,跑跑腿,阿三一直想学习“火眼金睛”,这也是他当初拜大高为师的原因,大高就告诉阿三,说眼里喷火是所有火术表演中最危险的,竭尽所能去保证自身和周围观众的安全,因为表演过程需要火焰、易燃物和有毒燃料的参与这话说得语重心长,阿三却不以为然,以为大高自私,饿死师傅”,跟老辈子那些师傅一样离了王屠夫,不吃带毛猪。阿三耳濡目染,加上偷偷观看师傅练习,私下里,阿三瞒着师傅训练,没有使用燃料,他倒不是怕危险,就用水来替代燃料练习,练习的重点是如何控制喷射的方向和连贯性。这天,阿三的老父亲老树来看望阿三。阿三正在配燃料(这个配方大高倒没有隐瞒,每次表演都安排阿三配制),当晚有一场表演,顺嘴问道:“用酒代替燃料?咋不用汽油和酒精呢?”阿三说:“师傅说过,汽油和酒精是最危险的,一不小心就会烧伤演员。”老树问阿三:“你还没学会‘火眼金睛’?”阿三哀怨地说:“他不教我。”老树叹口气,好久,才恨恨地说:“当年我送你到这里阿三说:“我偷偷学着呢。”“阿三,阿三。”前台大高在喊。“来了师傅。”阿三应答着出去了。大高说:“阿三,今天晚上你表演‘火眼金睛’。”“师傅,我,我……”阿三有点不自然,莫非师傅知道自己偷学的事儿?大高没有兴师问罪的意思,拍了拍阿三的肩膀,说:“今天不是你老父亲来了吗?你就好好给他老人家表演一番,我给你当助手。”“师傅……”阿三的不自然很快被感动代替。就这样,阿三几个跟头的热身之后,开始正式表演“火眼金睛”。没想到,两股火苗刚从阿三的眼里喷出,只听阿三“啊”地一声倒在地上大高明白过来后急忙扑火,后来,阿三被送往医院,两只眼睛给烧毁了。阿三的父亲老树要到官府告大高。大高求情道:“阿三残废了,今后怎么生活?不如让他跟着我,我保证一辈子照顾他老树想了想,也就答应了。后来,师徒两人无意中说起那次意外。大高说,那次燃料被人更换阿三大吃一惊,气愤地说:“师傅,果真如此?您怎么不报官啊?”“没有证据,报官也没用。”大高说罢,长叹一声。其实,大高已经猜测到,那次从中做手脚的是阿三的父亲老树,来了个恶人先告状。大高知道,一旦猜测被证实,阿三呢?他如何接受这个现实?所以,大高没有报官。有一次回家,阿三跟父亲老树说起这事,老树沉默了半天,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以后你要好好待你的师傅!”阿三懵懂地点了点头,感觉这天父亲跟往常不一样,有点怪怪的。不过,自从阿三的眼睛失明后,大高再没表演过“火眼金睛”。以至于到了今天(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A.“你还没学会‘火眼金睛’”,老树的话透露出想让儿子学成绝技的急切,也从侧面凸显了大高的自私。B.大高不想让徒弟学“火眼金睛”,但明知徒弟偷着在练,却也不阻止,缺少主见。C.老树一来,大高主动提出让阿三登台表演“火眼金睛”,主要是想让老树高兴D.小说最后交代大高再没表演过“火眼金睛”以致绝技失传,令人不禁感慨好人难做,也深为绝技失传而感伤。(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A.小说开头亮明大高的身份后,却宕开一笔谈一般杂技演员的绝技,此处运用衬托的笔法。B.因为小说预先埋下了伏笔,所以后文大高认定是老树在燃料上做了手脚,并没有突兀之感。C.小说借助语言、神态、心理描写,刻画了老树这个急切、固执、功利心重的父亲形象。D.小说的语言质朴平实,叙述故事如同日常说话一般,娓娓道来(3)本文中的大高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4)本文以“火眼金睛”为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解答】(1)A.“也从侧面凸显了大高的自私”错误。大高不教阿三绝技,是出于好心。B.“缺少主见”错误。大高心地善良,说大高“缺少主见”不妥。C.正确。D.“令人不禁感慨好人难做”错误。对文章的主旨把握有偏差、有情有义的美好品质的。故选C。(2)C.“小说借助语言、神态,没有使用“心理描写”。故选C。(3)做事谨慎。结合“大高就告诉阿三,演员必须具有高超的技艺,因为表演过程需要火焰,一不小心非死即伤”可知,所以轻易不收徒。心地善良。结合“阿三耳濡目染,也学得八九不离十,阿三瞒着师傅训练,没有使用燃料,怕被师傅发现,练习的重点是如何控制喷射的方向和连贯性”可知,大高并没有怪罪他,拍了拍阿三的肩膀?你就好好给他老人家表演一番。不慌张,为了让老树开心。有情有义、有担当,今后怎么生活,我保证一辈子照顾他,阿三受伤后。包容他人。结合“其实,那次从中做手脚的是阿三的父亲老树,来了个恶人先告状,一旦猜测被证实,阿三呢?所以,虽已基本确定是老树在燃料中动了手脚。(4)标题一语双关,小说中的大高不仅会“火眼金睛”这门杂技、看破得失的“火眼金睛”,一下子就看穿了阿三父亲老树的鬼把戏,又暗示大高心明眼亮。丰富的意蕴。贯穿全文,推动情节的发展,小说围绕大高的独门绝技“火眼金睛”展开故事情节,把几个人物串联在一起。结合“大高有个徒弟叫阿三,其实就是个跟班打杂的,搬搬道具,这也是他当初拜大高为师的原因,为了学到绝技;结合“大高没有兴师问罪的意思,说:‘今天不是你老父亲来了吗,我知道你能行的,我给你当助手’”“没想到,只听阿三‘啊’地一声倒在地上!大高明白过来后急忙扑火,阿三被送往医院,两只眼睛给烧毁了”可知,结果出了意外。使大高这个人物形象更立体、更丰满,从爱护阿三出发。阿三双眼烧毁后,但大高虽知道真相,反而担当起照顾阿三的重担,大高再没有表演过“火眼金睛”,这些都歌颂了主人公人性的善良,还是一个善良、胸怀宽厚的人。答案:(1)C(2)C(3)①做事谨慎。练“火眼金睛”绝技有不小的危险性。②心地善良。阿三偷学技艺。为了让老树开心。③有情有义、有担当,把照顾阿三的重任全揽在身上。④包容他人。虽已基本确定是老树在燃料中动了手脚。(4)①标题一语双关,既指一种杂技技艺,能洞察一切,激发读者的联想。②贯穿全文,推动情节的发展,把几个人物串联在一起。为了学到绝技;大高想让徒弟阿三给父亲表演绝技,这推动情节进一步发展。③使大高这个人物形象更立体、更丰满,还是一个善良、胸怀宽厚的人。二、古代诗文阅读(满分20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共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郑人游于多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①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爱之,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而卒。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②之泽。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盗少止。及子产卒,仲尼闻之(选编自《左传》)材料二:(子产)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二年,市不豫贾。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四年,士无尺籍,丧期不令而治。治郑二十六年而死,老人儿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选自《史记•循吏列传》)[注]①子产:名侨,字子产,春秋时著名政治家(huánfú):芦苇丛生的水泽,代指强盗出没的地方。(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侨A闻B学C而后D入E政F未闻G以政H学者也I若J果K行L此M必有所害(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游,文中指游历,游玩B.爱,文中指喜爱,怜爱C.学者,文中指求学的人,与《师说》中的“古之学者必有师”的“学者”意思相同。D.豫,文中指预先,与《伶官传序》中的“逸豫可以亡身”的“豫”字意思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A.郑国人闲暇时在乡校聚会议论朝政,然明对此不满,建议取消这个活动场所,要等到他找到合适的处理方法才行。B.子皮推荐尹何做采邑的管理者,子产认为此举欠考虑。因为喜爱,不管他是否年轻C.大叔当政后,没有听从子产临终前的告诫,对百姓管理一味宽缓平和,大叔为此感到后悔。D.子产为相,短短五年时间,就使百姓生活安定并且知礼。子产去世,深感从此没有了可以依靠的人。(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②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5)子产被称为郑国第一贤相,请结合材料谈谈他的“贤”的具体表现。【解答】(1)句意:(我)侨听说的是(先)学习然后主政,没听说过用执政来学习的啊,必定有所损害。首先找到动词“闻”可知“学而后入政”是宾语,应从F处断开;下一句“未闻”的宾语只能是“学”,“者也”是句末语气词;最后一处,很容易知道“此”为动词“行”的宾语。故选FIM。(2)A.正确。“游目骋怀”中的“游”为“纵。句意: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纵目四望。B.“意思相同”错误,意思不同。句意:那谁还敢企求受到您的爱护啊/我怎么会吝惜到舍不得一头牛的地步。C.正确。句意:却让学习的人去治理/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D.正确。“逸豫可以亡身”的“豫”是“安乐”的意思。故选B。(3)A.“要等到他找到合适的处理方法才行”错误,原文“不如吾闻而药之也”,子产是要把众人的议论当作治政的良药、处理”的意思。故选A。(4)①“防”,堵塞,侵袭的地方,能够,(受)伤害的人必然很多。②“戏狎”,轻浮嬉戏,老年人,田地,浪荡子不再轻浮嬉戏,儿童也不用下田耕种。(5)由原文“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其所善者;其所恶者。是吾师也?我闻忠善以损怨。岂不遽止”可知,允许百姓有言论自由;由原文“然犹防川;大决所犯,吾不克救也,不如吾闻而药之也”可知;由原文“不可。人之爱人。……侨闻学而后入政,若果行此,选用管理人才能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由原文“我死,子必为政,其次莫如猛,民望而畏之。水懦弱,则多死焉,治理百姓宽严有度;由原文“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可知;由原文“(子产)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僮子不犁畔,市不豫贾,门不夜关。四年。五年,丧期不令而治”可知。答案:(1)FIM(2)B(3)A(4)①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所侵袭的地方,(受)伤害的人必然很多。②(子产)执政一年,浪荡子不再轻浮嬉戏,儿童也不用下田耕种。(5)①善听民意,允许百姓有言论自由;③选用管理人才能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⑤勤政爱民。参考译文:材料一: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子产说:“为什么毁掉,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我们就推行,我们就改正。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郑国的上卿)子皮想让尹何掌管(他自己的)封地(邑),不一定行,我喜欢他。让他去学着治理。”子产说:“不行,是要(做)利于他(的事),(这就)犹如还不会拿刀就让他切割。您爱人,那谁还敢企求受到您的爱护啊,不会让人学着做衣服、大的封地,却让学习的人去治理、封地)更多吗,没听说过用执政来学习的啊,必定有所损害。”郑国的子产得了病,您必定主政,其次(的政策)没有比刚猛更有效(的了),民众望见就害怕它。水柔弱,就有很多人淹死在水里。”(子产)病数月后死去。大叔执政,而施行宽柔政策,(他们)从沼泽地招集人手,说:“我早听从(子产)夫子的。”发步兵去攻击沼地的盗贼,盗贼(才)稍微被遏止,孔子听说了。”材料二:(子产)执政一年,老年人不必手提负重。二年之后。三年过去,路不拾遗,农民收工不必把农具带回家,男子无需服兵役。子产治理郑国二十六年就去世了,老人像孩童一样哭泣,老百姓将来依靠谁!”(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共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病起书怀陆游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起笔两句塑造了一个病后瘦损、客居江边的形象,是诗人自身的写照。B.颔联既展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和赤子之心,也有经历挫折后的无奈彷徨。C.“庙社”用借代手法,指国家社稷,诗人希望天地间的神灵护佑国家。D.“望”字凝练传神,传达出百姓渴望朝廷北伐以及对收复失地的盼望。(2)陆游的《书愤》和本诗尾联都化用了《出师表》的典故,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解答】(1)B.“也有经历挫折后的无奈彷徨”错误,并没有体现诗人的无奈彷徨。正因为诗人心中坚守正义,所以他对遇到的挫折不以为意,一定会给出一个最公平的定论。故选B。(2)《书愤》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蜀汉后主建兴五年三月,表达了自己“奖率三军,还于旧都”的坚强决心,夜半挑灯更细看”,深夜难眠。相同点:《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坚持北伐,但终归名满天宇。千载而下。很明显,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夜半挑灯更细看”采用典故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报效国家的爱国之情;不同点:《书愤》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追慕先贤的业绩,渴望效法诸葛亮。回看整首诗歌,字字是愤,诗便尽是愤;《病起书怀》起句两句“病骨支离纱帽宽、点题,一语双关,故感帽沿宽松,写出了现实,也只能身处江湖之远,无力回天,本诗侧重于因病远谪的无奈。答案:(1)B(2)①《书愤》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千年以来有谁能跟诸葛亮相提并论呢,夜半挑灯更细看”,诗人夜半时分依然挑灯细读;②相同点:都表达了诗人渴望自己能像诸葛亮一样收复山河、报效国家的爱国之情;③不同点:《书愤》诗人侧重于壮志难酬的愤慨;本诗侧重于因病远谪的无奈。译文:病体羸弱消瘦,以致头上的纱帽也显得宽大了,客居江边。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期望)天地神灵佑护国家社稷,北方父老都在企盼着君主(出征)。《出师表》传世之作,忠义之气万古流芳,还在挑灯细细品读。赏析:诗是淳熙三年(1176)诗人被免去参议官后写下的。诗人落职之后,一病就是二十多天,以挑灯夜读《出师表》结束。其中“位卑”句犹如漫漫长夜中的一盏心灯,而且令这首七律警策精粹,艺术境界拔人一筹。本诗于淳熙三年(1176)四月作于成都。诗人被免去参议官后之后,一病就是二十多天,共二首。诗人想到自己一生屡遭挫折,而年已老大;但他在诗中说一个人盖棺方能论定。“位卑未敢忘忧国”成了后世许多忧国忧民的寒素之士用以自警自励的名言。(三)名集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牧的《阿房宫赋》中“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两句将秦王朝统治者横征暴敛却挥霍无度的情形表现得淋漓尽致。(2)古人往往会借酒来浇灭郁积在心中的块垒,鲍照亦是如此,在《拟行路难》中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两句道出自己曲折微妙的心态。(3)中国画中,杏花喻意幸福,因为“杏”与“幸”谐音,“杏花”一词在古诗同中也经常出现,如“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解答】故答案为:(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重点字:锱(2)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重点字:酌)(3)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屋上春鸠鸣,吹面不寒杨柳风/借问酒家何处有、鸠、遥)三、语言文字运用(满分6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1小题,共6分)6.(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是世界上发现与使用蚕丝最早的国家,随着丝织品的发展与产生,刺绣工艺也逐渐崛起。李白的“翡翠黄金缕,金缕刺罗襦”,都是对刺绣的咏颂。现如今,一代代手艺大家的创新与传承,绚丽多彩的中国刺绣再度重焕生机。刺绣大家与故宫宫廷文化联名推出的服装系列“瑞虎佑福”和“玉兔朝元”,以苏绣匠心工艺,融合东方哲思元素,展绢为纸,引丝为色。以馆藏文物作为设计参考,真正做到“取大家之作,以巧匠之技,与现代生活元素相结合,出现在手表表盘、耳机乃至珠宝首饰中传统又新颖的刺绣开辟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新道路。(1)下列句子中的“都”和“都是对刺绣的咏颂”中的“都”,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A.都十一点了,快睡觉吧。B.我都不知道,你怎么知道的?C.我们永远都会铭记这位伟大的文学家。D.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解答】(1)材料中的“都”表示范围上的全部所有;A.“都”表示“已经”;B.“都”表示“甚至”,也可以看作是连都句的省略:连我都不知道;C.“都”跟在“永远”后面,表示时间的延续;D.表示范围上的全部所有。故选:D。(2)原句有三处语病:一“传承”与“创新”词序不当,修改为“传承与创新”;二中途易辙,要在后半句前加“让”或“使”;三“再度”和“重焕”语义重复,去掉“再度”。答案:(1)D(2)一代代手艺大家的传承与创新,让绚丽多彩的中国刺绣重焕生机。或者:伴随着一代代手艺大家的传承与创新,绚丽多彩的中国刺绣重焕生机。(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共14分)7.(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对注重隐私的现代人来说,隔音①,而隔音技术的灵感来自于猫头鹰。猫头鹰是夜间捕猎的高手,暗夜中它们快速扑奔猎物,从寻找到定位,从瞄准到起飞,从擒获到进食,整个过程都是③的,(),就需要极大水平地降低自身飞行产生的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