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力量的崛起》基础知识学案_第1页
《新兴力量的崛起》基础知识学案_第2页
《新兴力量的崛起》基础知识学案_第3页
《新兴力量的崛起》基础知识学案_第4页
《新兴力量的崛起》基础知识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二新兴力量的崛起教学目标1.简要归纳欧洲共同体形成和扩大的基本过程,了解日本崛起为经济大国的表现。2.叙述中国振兴所历经的阶段与概貌,说明不结盟运动的基本情况。3.概述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表现。4.感受发展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特殊性,增强振兴中国的使命感。重点难点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的过程及影响;新兴力量的崛起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教学方法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教学过程教法与学法导入:在两极格局下,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世界格局表现出多极化趋势。1、欧洲人的欧洲;——欧共体的形成;2、迅速兴起的日本;——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3、东方巨龙的腾飞;——中国的振兴;4、发展中国家的呼声;——不结盟运动兴起;【课前预习】1、1967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3个机构正式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2、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后,欧共体的政治联合进一步加强,共同体防务合作也加快了步伐。3、从____________开始,日本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到____________,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_______________年,日本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4、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的暴涨,日本迎来了所谓的泡沫经济时代。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大改变了中国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6、不结盟运动的宗旨和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学习】一、“欧洲人的欧洲”;(欧共体的形成)1、欧共体的建立;1)背景:①两极格局,美苏争锋;②西欧国家经济恢复发展;2)过程:①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煤钢联营);A、时间:1951年4月;B、国家: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C、意义:加强了成员国之间经济和政治的联系,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法国和联邦德国的和解,为欧洲统一铺平了政治道路。②欧洲经济共同体(西欧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原子能联营);时间:1958年;③欧洲共同体;A、时间:1967年;B、组成: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C、主要目标: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2、欧共体的发展;(欧共体政治联合的加强)1)原因:西欧经济一体化,促进和带动了政治一体化。2)表现:①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张,奉行的外交政策,以___________为基础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②1973年,欧共体提出要努力做到在国际舞台上“___________”。③1975年,共同体立法机构“_________”成立,由选民__________产生。④20世纪80年代之后,欧共体的________进一步加强,共同体_______也加快了步伐。二、迅速兴起的日本;(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1、原因:(书本知识)1)把发展经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2)以日美关系为基本;3)重视教育,发展高科技产业;(教师补充说明)1)战后日本一系列民主改革;2)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时美国的特需订货及援助;3)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全力进行经济建设;4)制定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5)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快人才培养;6)利用战后新技术革命的成果,大力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加快产业的更新换代。2、表现:1)20世纪50年代,经济高速发展;2)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3)1987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居资本主义国家之首;4)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在海外的纯资产占世界第一位;还是世界上主要的贸易出口大国和对外援助大国。3、影响:1)谋求政治大国地位: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希望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影响;2)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由于西欧、日本战后经济的迅速发展,严重动摇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使美苏两极世界格局受到重大冲击,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三、东方巨龙的腾飞;(中国的振兴)1、建国初期(1949~1956):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大大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2)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1)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2)至1966年之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遇到过一定的挫折,但依然取得了较大发展。3、“文革”时期(1966~1976):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受到极大的损失。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以后):综合国力迅速增长;1)表现:①农村经济得到,粮棉产量已跃居世界首位;②和取得重大发展,建成一批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工程项目;③总额不断增加;④科技、教育、文化事业;⑤城乡人民生活水平;2)影响:①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日益提高,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②中国始终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四、发展中国家的呼声;(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条件:1)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赢得了民族独立,不愿介入美苏之间的斗争,而希望在两极化的国际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2)南斯拉夫、印度、埃及三国领导人铁托、尼赫鲁和纳赛尔的推动。2、标志:1961年在南斯拉夫召开第一个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3、主要内容:始终奉行_____的宗旨和原则,支持_____;坚持_____;主张_____。4、影响:1)第三世界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2)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3)有力地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为保卫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小结: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经济迅速崛起使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格局由美国控制变为美、日、欧共体三足鼎立局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第三世界的不断崛起和中国的振兴,冲击着二战后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国际关系格局是一种不稳定、充满矛盾斗争的国际关系状态,其演变是以国家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的,世界多极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多种国际力量的出现,使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到1986年,成员国发展到12个,除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6国外,还包括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等6国。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