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语文古诗词阅读鉴赏真题练习_第1页
九下语文古诗词阅读鉴赏真题练习_第2页
九下语文古诗词阅读鉴赏真题练习_第3页
九下语文古诗词阅读鉴赏真题练习_第4页
九下语文古诗词阅读鉴赏真题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下语文古诗词阅读鉴赏(2023·湖南邵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南乡子”是,这首词以“”字入题,引出下文,让词人不禁兴起了千古兴亡之感。2.对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委婉地暗示了自己对于朝廷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一腔爱国豪情。B.“悠悠”形容时间之漫长久远,兼指词人思绪之无穷。C.“不尽长江滚滚流”化用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来”一句,表达了作者胸中的不尽愁思和感慨。D.“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作者认为只有曹操、刘备才称得上英雄。(2023·北京大兴·统考一模)阅读《渔家傲·秋思》,完成下面小题。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3.这首词上片着重写景:首先“”字统领景物特点,又通过“雁去无留意”侧面烘托出边塞的特点。4.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和苏轼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都是借典故抒发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这两首词借典故分别抒发了怎样的情感。(2023·河南许昌·统考二模)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5.有同学对画线句表达的意思产生困惑,请你替苏轼给予解答。6.你从这首词的字里行间看见了一个怎样的苏轼?(2023·广西南宁·校考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7.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上片主要写军旅生活。“沙场秋点兵”的“秋”字点明季节,暗示草盛马肥,烘托出征前的肃杀气氛。B.下片写战斗场面。词人勇往直前、马快弦急、率师北上、收复失地、统一南北,赢得了生前的功勋和美名。C.本词多处运用典故,如“马作的卢飞快”运用了刘备与的卢马的典故,突出了惊险的战斗场面。D.本词抒发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和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抑郁、愤慨之情。8.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说说你对“壮”的理解。(2023·河南驻马店·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渔家傲宋·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满江红清·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9.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接”“连”二字把低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茫然无际、瑰奇壮丽的境界。B.《渔家傲》“殷勤问我归何处”一句塑造了一位态度温和、关心民生的天帝形象。C.《满江红》“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中“拭”是擦的意思,写出了院落篱下菊花凋零败落的萧瑟秋景,更添词人内心愁苦。D.《满江红》“四面歌残终破楚”借用“四面楚歌”的典故,写出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10.李清照和秋瑾两位词人同为女性,都经历了战乱。请结合作品内容,分析两位词人对自身生活及命运有哪些认识。(2023·河南周口·统考二模)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题目。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11.从意象选用的角度,对“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四句进行赏析。12.本诗中“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和《木兰诗》中“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都写到人物从军归来后“出门看”的行为。请简要分析“出门看”的行为,分别表现了老兵和木兰怎样的情感。(2023·广西防城港·统考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

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翩。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从“风”写起,一个“卷”字,一个“折”字,就写出了风之大、风之猛,表现出塞北之风的狂暴肆虐。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梨花比作雪花,设喻新颖,充满了浪漫的想象,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C.“湿罗幕”“锦衾薄”“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既写出了天气的寒冷,也表现了军营将士的艰苦生活。D.这首诗气势宏大,笔力矫健,流畅洒脱,意气飞扬,离愁别绪中富有豪迈气概,是边塞诗中的佳作。14.唐代边塞诗人常借边地特有的人、事、景、物表达情感。品味本诗中画线的诗句,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表达情感的。(2023·山东临沂·统考二模)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5.“千古兴亡多少事?”这一问句,巧用叠词“悠悠”作答,有何深刻含义?16.短短一首词,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怆雄壮,意境高远。试赏析其中第三问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023·云南昆明·统考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7.对这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作者是文天祥,南宋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他抗元失败被元军所俘,次年经过零丁洋写了这首诗。B.首联中,诗人回顾了“参加科举进入仕途”和“起兵抗元”两件大事,暗示了自己久经磨炼、不畏艰险的决心。C.颔联运用拟人的修辞,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抒发了国破家亡的悲哀,真实反映社会现实和自己的遭遇。D.颈联巧妙设计了地名和情绪的双关,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表现出国家形势的险恶和自己境况的危苦。18.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对诗歌的尾联做简要赏析。(2023·山东枣庄·统考二模)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浣溪沙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19.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联想起同时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B.“北风吹断马嘶声”,“北风”言明时节为秋,亦称“秋声”,边地北风,从来都是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C.“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晚烟一抹,袅然升起,飘荡于天际,营垒荒凉而萧瑟:时至黄昏,落日半斜,没于旗杆,而关城依旧。D.“古今幽恨几时平”极写出塞远行清苦和古今幽恨,这是纳兰对自己身世的独特感悟,抒发了奉使出塞内心极度的凄惘之情。20.赏析诗句“北风吹断马嘶声”的“断”字。(2023·湖南株洲·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①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②。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③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④。注释:①这首调是作者晚年追忆洛中朋友和旧游而作的。②豪英:出色的人物。③二十余年:二十多年来的经历(包括北宋亡国的大变乱)。④渔唱:打鱼人编的歌儿。三更:古代漏记时,自黄昏至指晓分为五刻,即五更,三更正是午夜。2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忆往昔,再现了二十多年前与豪英午桥宴饮的欢乐场景。B.“杏花”与“吹笛”两个句子,有声有色,视听结合,画面感极强。C.“闲”字写词人夜间登上小阁,赏雨后初晴之景的愉悦与闲适。D.上片重在记叙描写,下片重在议论抒情,今昔对比,浑成自然。22.“二十余年如一梦”与辛弃疾“梦回吹角连营”都写到了“梦”,“梦”中蕴含的情感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2023·福建龙岩·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小题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2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作者在中秋夜写给吕叔潜的一首对月抒怀、寄托情思之作。B.作者将月亮比作一面刚刚磨过的铜镜,生动形象描写了月光的明亮。C.辛弃疾“把酒问姮娥”,苏东坡“把酒问青天”,都流露出消极情绪。D.这首词想象丰富奇特,意境开阔大气,实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品。24.“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蕴含作者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2023·贵州铜仁·统考三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南安军①(宋)文天祥梅花②南北路,风雨征衣。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③。【注】①诗人被俘押解北上,途经家乡江西南安军,曾绝食。②梅花,指梅岭即大庾岭。③商亡,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逃进首阳山,采薇充饥,最后饿死。25.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B.颔联上句说行程的孤单,下句说自己身系拘囚,不能自由,两“出”两“归”,重复对照,声情激荡。C.尾联借伯夷、叔齐的故事表明自己的态度:决心饿死殉国,死在家乡,好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宁静和安慰。D.杜甫的诗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与“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所表达的意思相近。26.诗的尾联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023·河南南阳·统考一模)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27.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哪两个字用得好,请简析理由。28.朗诵诗词要关注重音。你认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一句中,哪个词语可以重读,为什么?(2023·河北·校联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乙】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①苏轼七千里外二毛人②,十八滩头一叶身。山忆喜欢③劳远梦④,地名惶恐泣孤臣。长风送客添帆腹⑤,积雨浮舟减石鳞⑥。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注】①本诗是作者遭贬赴惠州途中所作。②二毛人:头发斑白的人。③喜欢:地名,在大散关上。这里代指故乡山水。④劳远梦;忧思致远,忧惚如梦。⑤添帆腹,劲风鼓帆,使帆如大腹鼓起。⑥石鳞:水在石上流,其波如鱼鳞。29.两首作品均巧妙运用了数字。甲词画线句中的数字突出了。乙诗首联的数字突出了。30.以上两首作品都表现了作者旷达豪迈的情怀,请简要分析。(2023·湖北黄冈·统考二模)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甲】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乙】送崔子还京①岑参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乌争飞。送君九月交河②北,雪里题诗泪满衣。【注释】①此诗作于西州。西州属于唐朝北庭节度使辖区。此诗应是诗人在北庭任职时所作。②交河:汉交河城,唐西州交河县。31.【甲】词中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核心,“一杯”与“万里”运用了手法,突出了将士们感情,“燕然未勒”化用表明战争没有结束,还乡之期还无从谈起,突出了将士们的矛盾心理。32.【甲】【乙】两首诗都写到了“泪”,流泪的原因却不尽相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2023·湖北黄冈·校联考二模)阅读两首古诗,回答问题。【甲】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乙】诉衷情①宋·陆游青衫②初入九重城,结友尽豪英。蜡封③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④。时易失,志难城,鬓丝生。平章风月,弹压江山⑤,别是功名。【注释】①这时宋孝宗刚即位,欲有所作为,遂起用主战派张浚。但宋孝宗操之过急,张浚志大才疏,北进结果遭到符离之败,反而又结成了屈服于金人的隆兴和议。②青衫:高宗绍兴三十年,陆游入朝为官的开始。唐宋时九品官服色青。③蜡封:用蜡封固要保密的文书。④幽并:幽州和并州,这里指北方金国占领区。⑤平章风月,弹压江山:写文章品评风月,指点江山。33.甲词运用了较多典故,请分析它们的作用。34.甲、乙两首词均为南宋词人所写的爱国词,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请作简要分析。(2023·云南昆明·统考二模)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甲】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35.请根据你对甲诗的理解,在a、b两处填写恰当的内容。诗人运用多种感官描写边地的寒冷。“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是通过人物的a表现雪中酷寒;“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则是通过人物的b表现天气奇寒。36.甲乙两诗中画线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这两处画线句的内容作简要赏析。(2023·湖北黄冈·统考二模)阅读两首古诗,回答问题。【甲】过零丁洋【北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乙】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37.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38.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与本诗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的都是视死如归的高尚情感。请你结合诗句内容,分别说说这两位诗人是如何抒发这种情感的。(2023·陕西西安·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校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39.请体会“浊酒一杯家万里”一句中“一杯”和“万里”的巧妙匠心。40.这首词与王昌龄的《从军行》在内容和情感上有相似之处,请你简要分析。

九下语文古诗词阅读鉴赏(2023·湖南邵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南乡子”是,这首词以“”字入题,引出下文,让词人不禁兴起了千古兴亡之感。2.对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委婉地暗示了自己对于朝廷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一腔爱国豪情。B.“悠悠”形容时间之漫长久远,兼指词人思绪之无穷。C.“不尽长江滚滚流”化用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来”一句,表达了作者胸中的不尽愁思和感慨。D.“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作者认为只有曹操、刘备才称得上英雄。【答案】1.词牌名望2.D【解析】1.第一空:考查文学常识。“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第二空:上片中的“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意为:从哪里可以眺望故土中原?眼前却只见北固楼一带的壮丽江山,千百年的盛衰兴亡,不知经历了多少变幻?作者以“望”字入题,紧承题目中的“登”字,词人登上北固亭以望神州,看到的却是北固楼的优美风光。然而,那时候却是山河破碎,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这对于爱国诗人来说,触景生情,心念家国,哪里有兴致去欣赏美景。2.考查词句赏析。D.“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意为: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可以和他鼎足成三。作者认为,只有曹操、刘备才可以与孙权并称英雄。故选D。(2023·北京大兴·统考一模)阅读《渔家傲·秋思》,完成下面小题。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3.这首词上片着重写景:首先“”字统领景物特点,又通过“雁去无留意”侧面烘托出边塞的特点。4.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和苏轼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都是借典故抒发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这两首词借典故分别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答:【答案】3.异荒凉(寂寥)4.范仲淹借“燕然勒石”的典故,写出词人以及将士们还没有像西汉的窦宪一样建立功勋,表达他们既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情感。苏轼借“冯唐出使”的典故,写出词人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式的人物将他召回,表达他渴望被重用,为国效力的情感。【解析】3.考查字词赏析。第一空: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写景以首句中的“异”字统领,“衡阳雁去无留意”为第一“异”,大雁早早离去,一点留下来的意思都没有。“四面边声连角起”为第二“异”,四下里响起的声音是凄凉的号角之声,与中原大地不同。“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为第三“异”,城门早早关闭,又与中原大地不同。第二空:“衡阳雁去无留意。”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装;古人相传,北雁南飞,到衡阳而止。衡阳城南有回雁峰,样子很像回旋的雁。“秋来”,满目萧条;“风景”越发“异”得难忍,所以雁儿毫不留恋地非飞走不可。这里表面写的是雁,通过写雁,表现了边塞的荒凉,又在写人。即连大雁都不愿在这儿呆下去了,更何况人?4.考查比较阅读。“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前一句写守边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后一句写将士们的矛盾心理。“燕然”,指燕然山,就是今天的杭爱山。“勒”,刻的意思。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公元89年,东汉将军窦宪打垮匈奴进犯,乘胜追击,“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而还。所以“勒石燕然”就成了胜利的代名词。“燕然未勒归无计”,意思就是抗敌的大功还没有完成,回家的事就不能去计议了。借典故表达了将士们既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情感。“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两句是说,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名(一样信任我)呢?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后来文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仍叫他当云中太守。这是东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边任,到边疆抗敌。(2023·河南许昌·统考二模)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5.有同学对画线句表达的意思产生困惑,请你替苏轼给予解答。6.你从这首词的字里行间看见了一个怎样的苏轼?【答案】5.示例:快告诉全城的人,跟随我去打猎,看我像当年孙郎那样,亲自挽弓射虎吧。(意思对即可)6.看见了极度自信、狂气干云、豪情满怀、刚强勇武、不服老的苏轼。(意思对即可)【解析】5.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作答本题要结合词意和具体的语境来回答,“倾城”意为:全城,照应前文“千骑卷平冈”,写出了密州百姓跟随太守出猎的壮观场面,表现了太守与民同乐的情怀,“亲射虎,看孙郎”运用典故,意为:我一定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一头老虎。示例: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一头老虎,让大家看看。6.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①“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虽是“老夫”,却有少年人的狂气,可见苏轼是个性格豪迈、狂气干云的人;②“为报倾城随太守”,全城百姓跟随太守出猎,可见苏轼是个与民同乐的人;③“亲射虎,看孙郎”,苏轼要像孙权一样射杀老虎,可见苏轼是个刚强勇武的人;④从“酒酣胸胆尚开张”可以看出,苏轼是个豪情满怀的人;⑤从“鬓微霜,又何妨”可知苏轼是个乐观豁达的人;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运用典故,表达此人渴望得到朝廷重用,可见苏轼是个有雄心壮志的的人。(2023·广西南宁·校考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7.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上片主要写军旅生活。“沙场秋点兵”的“秋”字点明季节,暗示草盛马肥,烘托出征前的肃杀气氛。B.下片写战斗场面。词人勇往直前、马快弦急、率师北上、收复失地、统一南北,赢得了生前的功勋和美名。C.本词多处运用典故,如“马作的卢飞快”运用了刘备与的卢马的典故,突出了惊险的战斗场面。D.本词抒发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和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抑郁、愤慨之情。8.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说说你对“壮”的理解。【答案】7.B8.开篇即言“醉里挑灯看剑”,可谓壮怀激烈。“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描绘了出征前军营生活的壮阔。“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写出战斗的壮烈的场面。“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诗人的最高理想,表达了他的雄心壮志。“可怜白发生!”是作者的壮语,感情由雄壮变为悲壮。【解析】7.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B.“赢得了生前的功勋和美名”有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作者的理想。依据上片“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可知,作者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作战的营垒。下片前两句写在战场上奔驰向前,英勇杀敌,这是作者想象的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景象。事实上,“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没有在作者的战斗生活中真实发生,所以才有了“可怜白发生!”的无奈、伤心的感慨。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故选B。8.本题考查理解主旨的能力。“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全词写“壮”,基调豪迈高亢、大气磅礴。从题材上看,“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有军营生活、战斗场面的激越雄壮,先写沙场点兵的场景,将士们满怀豪情,充满壮志,又表现了军队的威武雄壮;下片“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继续写战斗激烈的场面,是壮烈的;看宝剑、听号角、八百里分麾下炙、沙场点兵,这些都是雄豪、壮美的行事。从情感上看,表达的是杀敌报国、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最后一句回到现实,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白发已生,壮志未酬,看似消沉,其实仍是壮语。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情。变雄壮为悲壮,充满壮志未遂的抑郁、愤慨之情。(2023·河南驻马店·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渔家傲宋·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满江红清·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9.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接”“连”二字把低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茫然无际、瑰奇壮丽的境界。B.《渔家傲》“殷勤问我归何处”一句塑造了一位态度温和、关心民生的天帝形象。C.《满江红》“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中“拭”是擦的意思,写出了院落篱下菊花凋零败落的萧瑟秋景,更添词人内心愁苦。D.《满江红》“四面歌残终破楚”借用“四面楚歌”的典故,写出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10.李清照和秋瑾两位词人同为女性,都经历了战乱。请结合作品内容,分析两位词人对自身生活及命运有哪些认识。【答案】9.C10.①秋瑾用“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表达自己不愿被命运所摆布,意欲突破家庭束缚,追求自由、投身革命的想法。②李清照借梦境与天帝对话,表达了对自己空有一身文学才华却屡遭丧乱,甚至连个人的安定幸福都无法保证的不满。【解析】9.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C.理解和分析不恰当。《满江红》“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一句意思是:篱笆下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作者自比菊花,表明内心依旧高洁,没有被环境熏染,而同流合污,而非“写出了院落篱下菊花凋零败落的萧瑟秋景,更添词人内心愁苦”。故选C。1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对比阅读)。根据《渔家傲》“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的意思“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可知,作者借梦境与天帝对话只用“路长”、“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迹,其中“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根据《满江红》“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的意思“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可知,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相反加以蔑视;结合“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等可知,表达了自己不愿被命运所摆布,意欲突破家庭束缚,追求自由、投身革命的愿望。(2023·河南周口·统考二模)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题目。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11.从意象选用的角度,对“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四句进行赏析。12.本诗中“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和《木兰诗》中“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都写到人物从军归来后“出门看”的行为。请简要分析“出门看”的行为,分别表现了老兵和木兰怎样的情感。【答案】11.抓住“兔”“雉”“谷”“葵”四种意象进行描写,描绘出一幅荒凉破败的家中景象,写出了老兵家中空无一人、家破人亡的悲惨情形。12.示例:《十五从军征》中“出门看”表现了老兵备好饭食却无亲人共享,茫然出门寻找,失落中更感孤独悲伤;《木兰诗》中“出门看”表现了木兰恢复女儿装束后,出门与火伴相见的兴奋喜说,心中的窃喜,意料到伙伴们会很惊奇。【解析】11.本题考查诗句赏析。“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意思是: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这四句中共出现了“兔”“雉”“谷”“葵”四种意象,由远看到近见,描绘了满眼荒凉凄楚的景象。作者没说室空无人,而是抓住野兔见人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作者没有直书庭园荒芜杂乱,只摄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人去屋空,人亡园荒,更其形象,倍伤人心神。结合“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可知,一个风尘仆仆的老人,站在曾经炊火融融、庭园整洁的“家”的面前,站在盼望了六十五年可又无一亲人相迎的家的面前,竟然比想象的还不堪十倍、百倍……情何以堪?这些描写有力地突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苦难。12.本题考查诗句感情理解。《十五从军征》中“出门看”,结合“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可知,饱经风霜、苍老惶切的老人烧熟了饭菜,却没有家人一起享用,他走出年久失修的破门,向东方看去,他也许还抱着希望,他看到了谁?看到了什么呢?他也许看到了久别的亲人?也许什么也没有看到。他茫然地从幻想中走出来,低声哭了起来,“泪落沾我衣”五个字,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这里,突出老兵出门张望(“出门东向看”)与老泪纵横(“泪落沾我衣”)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木兰诗》中“出门看”,结合前文“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和“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写木兰回家后回复女儿装后见伙伴的情形,可知,表现了木兰与伙伴相见的兴奋喜悦。(2023·广西防城港·统考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

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翩。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从“风”写起,一个“卷”字,一个“折”字,就写出了风之大、风之猛,表现出塞北之风的狂暴肆虐。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梨花比作雪花,设喻新颖,充满了浪漫的想象,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C.“湿罗幕”“锦衾薄”“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既写出了天气的寒冷,也表现了军营将士的艰苦生活。D.这首诗气势宏大,笔力矫健,流畅洒脱,意气飞扬,离愁别绪中富有豪迈气概,是边塞诗中的佳作。14.唐代边塞诗人常借边地特有的人、事、景、物表达情感。品味本诗中画线的诗句,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表达情感的。【答案】13.B14.描写诗人目送在曲折山路上离去的友人、凝视雪地上的马蹄印,心中怅然若失,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解析】13.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B.“将梨花比作雪花”表述有误,句意为: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诗句中是把“雪花”比作了“梨花”;故选B。14.本题考查诗句鉴赏。“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意思是山路曲折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空留马蹄的印迹。这两句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通过写诗人在送别友人时伫立远望,雪上只留下马蹄印的情形,表现了诗人久久不愿离去,抒发了诗人与老朋友间的深厚情谊,表达依依不舍和惆怅的情怀。(2023·山东临沂·统考二模)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5.“千古兴亡多少事?”这一问句,巧用叠词“悠悠”作答,有何深刻含义?16.短短一首词,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怆雄壮,意境高远。试赏析其中第三问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5.“悠悠”形容漫长、久远。这里运用叠词作答,不仅暗示了时间之慢,而且也表现了词人心中无尽的愁思和感慨。16.示例:作者借用三国枭雄曹操对刘备称赞孙权的故事,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突出他的盖世武功,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孙权那样金戈铁马,收复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之情。【解析】1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千古兴亡多少事”是词人纵观千古兴亡成败而发出的问句,豪情万丈,令人回味无穷。从古到今,这里发生过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是对上句的回答,想当年,在这江防战略要地,有多少英雄驰骋。但一切都远去了,那些连绵不断的往事,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滚滚地奔流不息。“悠悠”形容漫长、久远,使用叠词,暗示了时间之慢,也表现了词人心中无尽的愁思和感慨。16.本题考查作者情感。下片“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遥想当年,那孙权多么英武威严,青年时期就统率着万千健男。占据住江南百战犹酣。天下的英雄谁堪配做他的对手?惟有曹操和刘备可以和他鼎足成三)”,运用典故,借三国时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敢与有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表现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复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2023·云南昆明·统考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7.对这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作者是文天祥,南宋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他抗元失败被元军所俘,次年经过零丁洋写了这首诗。B.首联中,诗人回顾了“参加科举进入仕途”和“起兵抗元”两件大事,暗示了自己久经磨炼、不畏艰险的决心。C.颔联运用拟人的修辞,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抒发了国破家亡的悲哀,真实反映社会现实和自己的遭遇。D.颈联巧妙设计了地名和情绪的双关,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表现出国家形势的险恶和自己境况的危苦。18.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对诗歌的尾联做简要赏析。【答案】17.C18.尾联运用了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表达了诗人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和赤诚的爱国情怀。【解析】17.此题考查诗歌的赏析。C.“运用拟人的修辞”表述不正确,颔联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以“风飘絮”比喻破碎的国家;故选C。18.此题考查诗句的赏析,要求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意思是:人生自古以来谁能不死?留下这颗忠心永垂史册。尾联悲壮激昂、掷地有声,诗人以议论的方式直抒胸臆,体现了他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2023·山东枣庄·统考二模)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浣溪沙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19.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联想起同时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B.“北风吹断马嘶声”,“北风”言明时节为秋,亦称“秋声”,边地北风,从来都是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C.“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晚烟一抹,袅然升起,飘荡于天际,营垒荒凉而萧瑟:时至黄昏,落日半斜,没于旗杆,而关城依旧。D.“古今幽恨几时平”极写出塞远行清苦和古今幽恨,这是纳兰对自己身世的独特感悟,抒发了奉使出塞内心极度的凄惘之情。20.赏析诗句“北风吹断马嘶声”的“断”字。【答案】19.D20.“北风吹断马嘶声”引人入寒风凛冽之境,“断”字,不仅生动描绘马嘶声在北风中被阻断的现象,更描绘了人被隔绝在荒凉地的感觉。【解析】19.本题考查理解诗词内容。D.理解有误,“古今幽恨几时平”不仅仅是作者对自己的感悟,而且是纳兰性德对浩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特感悟。故选D。20.本题考查赏析诗词。答题时需要通晓诗歌大意,理解相关诗句的意思,分析关键词语的含义即可。结合“北风吹断马嘶声”可知,诗句的意思是凛冽的北方吹散了骏马的嘶鸣,教人听不真切。“断”字生动地描绘出凛冽的北风阻断马嘶叫的现象,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突出了人被阻绝在荒凉之地的感觉,突出了环境的险恶。(2023·湖南株洲·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①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②。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③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④。注释:①这首调是作者晚年追忆洛中朋友和旧游而作的。②豪英:出色的人物。③二十余年:二十多年来的经历(包括北宋亡国的大变乱)。④渔唱:打鱼人编的歌儿。三更:古代漏记时,自黄昏至指晓分为五刻,即五更,三更正是午夜。2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忆往昔,再现了二十多年前与豪英午桥宴饮的欢乐场景。B.“杏花”与“吹笛”两个句子,有声有色,视听结合,画面感极强。C.“闲”字写词人夜间登上小阁,赏雨后初晴之景的愉悦与闲适。D.上片重在记叙描写,下片重在议论抒情,今昔对比,浑成自然。22.“二十余年如一梦”与辛弃疾“梦回吹角连营”都写到了“梦”,“梦”中蕴含的情感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答案】21.C22.二十年沧桑如梦,陈与义的“梦”中蕴含着因国破家亡、世事沧桑、人生如寄带来的怅惘之情;辛弃疾通过梦回军中杀敌建功,表达为国建功的渴望和壮志难酬的感伤。【解析】21.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诗词内容。C.“赏雨后初晴之景的愉悦与闲适”理解分析不正确。“闲”字写词人夜间登上小阁,赏雨后初晴之景的百无聊赖与闲散无聊。故选C。22.本题考查理解诗词情感主旨。结合“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可知,诗句的意思是二十多年的岁月仿佛一场梦,我虽身在,回首往昔却胆战心惊。结合作者的经历可知,他在政和三年(1113年)做官后,曾遭谪贬;特别是靖康之变,北宋沦亡,他逃到南方,饱尝了颠沛流离、国破家亡的痛苦。残酷的现实和往昔的一切形成鲜明的对照,很自然会有一场恶梦的感触。这两句概括了这段时间里国家和个人的急剧变化的情况。这里,作者以饱蘸着久历艰难和劫后余生的血泪的笔触,写下这感慨深沉的诗句,发人深思,启人遐想;经历了国破家亡,战事连连之后,曾在一起吟诗饮酒的豪杰们如今散落各方,九死一生,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痛油然而生。陈与义的“梦”中蕴含着因国破家亡、世事沧桑、人生如寄带来的怅惘之情;结合“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可知,诗句的意思是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通过对“醉里”和“梦回”的描写,表现出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和悲愤。据此可知,辛弃疾通过梦回军中杀敌建功,表达为国建功的渴望和壮志难酬的感伤。(2023·福建龙岩·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小题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2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作者在中秋夜写给吕叔潜的一首对月抒怀、寄托情思之作。B.作者将月亮比作一面刚刚磨过的铜镜,生动形象描写了月光的明亮。C.辛弃疾“把酒问姮娥”,苏东坡“把酒问青天”,都流露出消极情绪。D.这首词想象丰富奇特,意境开阔大气,实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品。24.“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蕴含作者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23.C24.作者幻想飞入月宫,砍去树影摇曳的桂树,让人间有更多光辉,表达了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的愿望以及收复失地的壮志豪情。【解析】23.C.辛弃疾“把酒问姮娥”,问的是“被白发,欺人奈何?”,表现了作者白发日多,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苏东坡“把酒问青天”,问的是“明白几时有?”表现了作者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故选C。24.本题考查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传说中月亮里那棵高大的桂树挡住了许多月光。为了使月光更清楚地照亮祖国大地,作者在最后两句写道,听人说:砍去那些摇晃(婆娑)的桂树枝叶,月亮便会更加光明。作者这里所说的挡住月光的“桂婆娑”,实际是指带给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它不仅包括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也包括了金人的势力。这是含蓄地说,铲除投降派的阻碍,才能取得抗金和收复中原事业的胜利。表现了作者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2023·贵州铜仁·统考三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南安军①(宋)文天祥梅花②南北路,风雨征衣。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③。【注】①诗人被俘押解北上,途经家乡江西南安军,曾绝食。②梅花,指梅岭即大庾岭。③商亡,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逃进首阳山,采薇充饥,最后饿死。25.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B.颔联上句说行程的孤单,下句说自己身系拘囚,不能自由,两“出”两“归”,重复对照,声情激荡。C.尾联借伯夷、叔齐的故事表明自己的态度:决心饿死殉国,死在家乡,好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宁静和安慰。D.杜甫的诗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与“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所表达的意思相近。26.诗的尾联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25.D26.诗的尾联用了周武王伐纣灭商,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采薇首阳山,最终饿死的典故。表达了作者绝不投降、取义成仁的节操和以死明志、誓死报国的爱国情感,显示出了高尚的民族正气。【解析】25.考查诗歌内容理解。D.有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意为: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通过外貌描写,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意为:绝食而死是我真正的意愿,梦中也学伯夷叔齐,吃野菜充饥等死。诗人抒写自己的胸怀,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感情,显示出民族正气;故选D。26.考查诗句赏析。“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意为:绝食而死是我真正的意愿,梦中也学伯夷叔齐,吃野菜充饥等死。诗人文天祥宁愿绝食饿死在家乡,也不与元兵合作。诗人常常梦见自己像伯夷、叔齐一样在首阳山采野菜为生。这句诗引用了伯夷、叔齐故事,商朝亡国后,宗室伯夷、叔齐二人,不食周粟,逃进首阳山,采野菜充饥,终于饿死在山上的典故,表达诗人决不投降,以死明志的高尚节操和浩然正气。(2023·河南南阳·统考一模)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27.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哪两个字用得好,请简析理由。28.朗诵诗词要关注重音。你认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一句中,哪个词语可以重读,为什么?【答案】27.示例:“聚”“怒”二字用得好。“聚”字不仅写出了“峰峦”的众多,而且赋予众多的峰峦以生命和意志,表现出它们向潼关聚集的动势;“怒”字不仅概括了黄河波翻浪涌、奔腾咆哮的气势,而且赋予它以生命和感情。二者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的地势险要。28.示例一:“万间”/“万”可以重读,突出宫殿的数量多,也隐含着从古至今无数宫殿在修建和毁坏中不断重复,表现统治者大兴土木和朝代衰亡不断更替的情景。示例二:“都”可以重读,强调万间宫阙无一幸免的惨状,呈现出一片断壁残垣的衰败景象,突出作者对统治者大兴土木和朝代衰亡不断更替的感慨之深。示例三:“做了土”/“土”可以重读,突出曾经的无数宫殿现在已经全部都成了焦土,表现诗人对历史的深思和沉重的心情。(言之成理即可。)【解析】27.本题考查炼字。从“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选出一个字赏析即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意思是: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示例一:我认为“聚”字用得好。“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示例二:我认为“怒”字用得好,“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28.本题考查阅读重音。注意重音是为了突出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而把语句中的某些词语加以强调的音,重音没有固定的位置,它是根据表意的内容和需要来确定的。从“宫阙万间都做了土”选出你认为应该重读的字,结合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分析理由即可。示例:“宫阙”可以重读。写出了秦皇汉武曾苦心营造的无数殿堂楼阁,万千水榭庭台,而今都已灰飞烟灭,化为尘土。曾经盛极一时的秦汉王朝,在人民的怒吼声中,都已灭亡。突出诗人对统治者大兴土木和朝代衰亡不断更替的感慨之深。(2023·河北·校联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乙】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①苏轼七千里外二毛人②,十八滩头一叶身。山忆喜欢③劳远梦④,地名惶恐泣孤臣。长风送客添帆腹⑤,积雨浮舟减石鳞⑥。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注】①本诗是作者遭贬赴惠州途中所作。②二毛人:头发斑白的人。③喜欢:地名,在大散关上。这里代指故乡山水。④劳远梦;忧思致远,忧惚如梦。⑤添帆腹,劲风鼓帆,使帆如大腹鼓起。⑥石鳞:水在石上流,其波如鱼鳞。29.两首作品均巧妙运用了数字。甲词画线句中的数字突出了。乙诗首联的数字突出了。30.以上两首作品都表现了作者旷达豪迈的情怀,请简要分析。【答案】29.作者出猎时陡从之多,出猎场面宏大、壮观作者被贬路程之遥远、神态之憔悴、处境之艰难30.甲词中作者表达了自己虽年迈却依旧关心国家命运、渴望得到朝廷重用、渴望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乙诗中作者以顽强的意志和达观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劫难。【解析】29.本题考查诗句赏析。“千骑卷平冈”意思是:率领随从和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联系题目“密州出猎”可知,“千”字是为了体现跟随太守狩猎的随从之多;借此来表现场面的宏伟壮观。乙诗首联“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意思是:从七千里外贬谪来的毛发斑白之人,如一叶孤舟在险恶的十八滩头飘零。联系注释“本诗是作者遭贬赴惠州途中所作”可知,“七千里”凸显诗人被贬偏远;“二毛人”指头发斑白的人,体现诗人的年老力衰,神态憔悴;“十八滩头”“一叶身”,写诗人犹如孤船在险恶的滩头飘荡,体现诗人的处境艰难。30.本题考查作者情感,可通过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分析。甲词中“鬓微霜,又何妨”,写作者虽然双鬓已白,但壮志未减;“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意思是: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遣冯唐”出自《史记·冯唐列传》;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匈奴曾一度来犯,魏尚亲率车骑出击,所杀甚众,后因报功文书上所载杀敌的数字与实际不合(虚报了六个),被削职;经冯唐代为辩白后,认为判的过重,文帝就派冯唐“持节”(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去赦免魏尚的罪,让魏尚仍然担任云中郡太守。苏轼仕途坎坷,此时调任密州太守,故以魏尚自许,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渴望建功立业;“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意思是: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如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天狼”喻指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而“射”字则体现了作者虽然年迈,但是仍关心国家命运,愿深入前线,展现出作者杀敌报国的雄心伟志。乙诗首联“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意思是:从七千里外贬谪来的毛发斑白之人,如一叶孤舟在险恶的十八滩头飘零。写作者被贬偏远,神态憔悴、处境艰难。颔联“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意思是:思念故乡山水使我忧思成梦,地名叫惶恐滩更让我忧伤。写当时心境的凄凉和仕途的险恶。颈联“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意思是:长帆受风,如大腹鼓起,雨水暴涨,不见了水流石上的波纹。写顺风行舟的快意。尾联“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我应当为官府充当水手,岂止是知道几个渡口而已。虽命途坎坷,但是作者未曾消极悲观,表现了诗人顽强的意志和达观的态度,坦然面对人生的坎坷。(2023·湖北黄冈·统考二模)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甲】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乙】送崔子还京①岑参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乌争飞。送君九月交河②北,雪里题诗泪满衣。【注释】①此诗作于西州。西州属于唐朝北庭节度使辖区。此诗应是诗人在北庭任职时所作。②交河:汉交河城,唐西州交河县。31.【甲】词中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核心,“一杯”与“万里”运用了手法,突出了将士们感情,“燕然未勒”化用表明战争没有结束,还乡之期还无从谈起,突出了将士们的矛盾心理。32.【甲】【乙】两首诗都写到了“泪”,流泪的原因却不尽相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答案】31.对比浓浓的思乡感情典故思念家乡,却因军功未立而不得返的32.【甲】词中的“泪”是指戍边将士所流之泪,这泪有戍边将士对国家的热爱之泪,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泪,还有戍边艰苦的泪,表达出词人对战争的厌恶、无奈以及强烈的思乡情怀。【乙】诗中一是因为对好友还京离去的不舍,二是诗人由朋友的回归,想到自身仍得滞留异域的苦闷和久戍塞外思乡而流泪。【解析】31.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意思是: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前一句写守边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后一句写将士们的矛盾心理,“一杯”与“万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将士们浓浓的思乡之情。“燕然”,指燕然山,就是今天的杭爱山。“勒”,刻的意思。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公元89年,东汉将军窦宪打垮匈奴进犯,乘胜追击,“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而还。所以“勒石燕然”就成了胜利的代名词。“燕然未勒归无计”,意思就是抗敌的大功还没有完成,回家的事就不能去计议了。借典故表达了将士们既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情感。3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甲】词“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意思是:将军和征人们不能入寐,他们都愁白了头发,流下伤心眼泪。此时此刻,驻守在边关重镇、满怀乡愁的将士们个个难以入睡,将军整日操劳,白发染白了双鬓;久征在外的将士们艰苦异常,止不住悄悄地流泪。这泪包含着戍边将士对国家的热爱,包含着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包含着戍边艰苦难熬,抒发了将士们对战争的厌恶和无奈,以及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乙】诗“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意思是:九月里我在交河以北送您上路,雪里题诗泪洒满衣。联系注释“此诗作于西州。西州属于唐朝北庭节度使辖区。此诗应是诗人在北庭任职时所作”可知,朋友该回归了而自己却还在戍守此地,一方面表现了诗人对好友还京离去的不舍,另一方面诗人因滞留异域、久戍边塞而苦闷、思乡流泪。(2023·湖北黄冈·校联考二模)阅读两首古诗,回答问题。【甲】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乙】诉衷情①宋·陆游青衫②初入九重城,结友尽豪英。蜡封③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④。时易失,志难城,鬓丝生。平章风月,弹压江山⑤,别是功名。【注释】①这时宋孝宗刚即位,欲有所作为,遂起用主战派张浚。但宋孝宗操之过急,张浚志大才疏,北进结果遭到符离之败,反而又结成了屈服于金人的隆兴和议。②青衫:高宗绍兴三十年,陆游入朝为官的开始。唐宋时九品官服色青。③蜡封:用蜡封固要保密的文书。④幽并:幽州和并州,这里指北方金国占领区。⑤平章风月,弹压江山:写文章品评风月,指点江山。33.甲词运用了较多典故,请分析它们的作用。34.甲、乙两首词均为南宋词人所写的爱国词,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请作简要分析。【答案】33.“八百里”泛指酒食,“五十弦”泛指乐器,“的卢”为刘备的坐骑,曾一跃三丈,助刘备荆州脱险。词人运用这三个典故,回顾了昔日紧张激烈的战斗生活,表达了收复失地、杀敌报国的理想。34.两词均运用了对比手法。甲词:梦境与现实对比,过去与现在对比。梦境里,昔日驰骋疆场、杀敌报国,军旅生活好不痛快;现实中,如今白发满头,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乙词:过去与现在对比。上片回忆词人早年的政治生活,当时主战派在朝廷占上风,各项抗金措施得以推行,词人无比振奋;下片写政治形势急转直下,词人壮志未酬,白发早生,遗憾终生。【解析】3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修辞手法。诗词大意: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一梦醒来,可惜已是白发人!“八百里分麾下炙”中“八百里”,据世说新语载:是一种牛的名称。泛指酒食,这里用此典烘托沙场秋点兵的豪迈气氛;“五十弦翻塞外声”中“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马作的卢飞快”中“的卢”是一种名马。以跑得快而著名。史书载:三国时,刘备-次靠他骑的的卢马才脱险。词人运用这三个典故,回顾了昔日紧张激烈的战斗生活,表达了收复失地、杀敌报国的理想。34.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写作手法分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全词从意义上看,可分为上下两篇,前三句是一段,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后三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从全词看,壮烈和悲凉、理想和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作者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在梦中驰骋杀敌,在醒时发出悲叹。这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民族的悲剧。而作者的一腔忠愤,无论在醒时还是在醉里、梦中都不能忘怀,是他高昂而深沉的爱国之情、献身之志的生动体现。《诉衷情·青衫初入九重城》,词的上片是忆旧。“青衫初入九重城,结友尽豪英。”起首两句写早年的政治生活。唐宋时九品官服色青,公元1160年(高宗绍兴三十年),陆游由福州决曹掾被荐到临安,以九品官入京改职,言“青衫”十分贴切。陆游为官期间交识的同辈人士多是一时俊彦,因言“结友尽豪英”。“平章风月,弹压江山,别是功名。”歇拍三句写晚年家居的闲散生活和愤懑情绪。词的下片是抒愤。“平章风月,弹压江山”是相对上片结交豪英,夜半草檄而言的。那时候终日所对的是英雄豪杰,所作的是羽书檄文;此时终日所对的则是江山风月,所作的则是品评风月的文字,成了管领山川的闲人。天壤之别的场景,怎能不令词人痛心疾首,透出无奈之态。风月的品评,山川的管领,原是“闲者”的事,与“功名”二字沾不上边,而结句却说“别是功名”,这是幽默语,是自我解嘲,也是激愤语,是对那些加给他“嘲咏风月”的罪名的人们,予以有力的反击。全篇率意而写,不假雕琢,语明而情真,通过上下片的强烈对比,反映出陆游晚年的不平静心情。据此总结作答即可。(2023·云南昆明·统考二模)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甲】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35.请根据你对甲诗的理解,在a、b两处填写恰当的内容。诗人运用多种感官描写边地的寒冷。“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是通过人物的a表现雪中酷寒;“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