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大概念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探究 论文_第1页
小学音乐大概念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探究 论文_第2页
小学音乐大概念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探究 论文_第3页
小学音乐大概念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探究 论文_第4页
小学音乐大概念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探究 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音乐大概念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探究摘要: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明确自2022年秋季学期起,在义务教育阶段将音乐素养等艺术类课程纳入必修课行业,并进入升学考试目录,这是艺术教育再次被官方“提名认可”。小学音乐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要“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整合内涵具有统一性的学科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分析了小学音乐大概念的内涵及大单元教学的价值,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探讨了小学音乐大概念下大单元教学的设计路径。 关键词:小学音乐,大概念,大单元,教学设计

引言:在新课改进程不断加快的当下,如何让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成为教育界孜孜不倦研讨的话题。按照最新《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通知要求,小学一年级到七年级学生要以音乐和美术的学习为主线,艺术类课程的设置要占到总课程比例的9%-11%。,艺术类课程的地位再次得到提升,这也是符合现阶段的教育要求的。如何能让小学音乐教学更加高效的开展,跳脱出知识本位的传统模式,而是立足于全面打造学生的综合音乐核心素养,笔者认为,基于大概念下的大单元教学是提升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一条有效路径。一、基于小学音乐教学分析大概念的内涵及特征何谓大概念?所谓的大概念就是指在具体的学科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和更高层次的,能够对学生学习产生提纲挈领作用的观念、命题、原理或概括。大概念应用于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让老师迅速抓住教学重点和核心,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关键,实现学科知识的有效整合和归纳。 1.大概念的概括特性

大概念的“大”与它的概括性特性相关,主要就是要实现同属性内容的归纳和分类,形成一个个小概念,通过有意义的联系,集纳这些小概念,形成一个更“大”的概念。这种概括性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是非常有帮助的,能够帮助学习者掌握知识与知识间的联系,通过知识的迁移和合理联系,更快的掌握相关内容,实现音乐素养的快速提升。以人音版音乐教材二年级下册“跳起舞”这一单元为例,这一单元用大概念囊括小概念的方式对于“跳舞”进行了很好的诠释。大概念:跳舞就是用身体讲故事;小概念:舞蹈如芭蕾舞、民族舞、交谊舞等,身体如头、手、脚、眼睛等,讲故事如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哪吒闹海等等。本单元的教学中重点就是要教会孩子们对“舞蹈”这一大复杂艺术形式有清晰概念认识,如何让7、8岁的孩子能够有更加感性直观的认识呢?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就通过三个小概念,利用情景化教学的方式,跳一段舞蹈给他们看,再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播放一些著名的舞蹈片段,紧接着说了两段故事给他们听,然后告诉他们,其实音乐的起源就是人们为了宣泄心中的情感而产生,这些舞蹈其实是人们在经历了一个个难忘的事情之后编创出来的,这就是“跳舞就是用身体讲故事”的内涵。通过这种具象化的情景和体验式的教学,孩子们自然而然就掌握了“舞蹈”这一复杂的概念,在本单元的学习最后,我还会将孩子们分成一个个小组,以“小红帽”这样的童话为主线,让他们角色扮演,到讲台上以“跳说结合”的方式演绎出来。这样的课堂上,欢声笑语一片,孩子们在轻松娱乐中更好地完成了“编创舞蹈”的单元任务。 2.大概念的抽象特性

大概念的“大”与其抽象性密不可分,应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就可以帮助学生通过一些现象掌握事物的本质,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要点。以笔者在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三年级上册“钟声”这一单元的教学实践为例,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创编旋律”。我在这一单元里的教学中经过抽象概括,总结出“情绪决定音乐要素的选择”这一大概念,在实际教学中重点讲解了对于音乐旋律创编的重要作用。通过教室内的多媒体,我播放了多段不同旋律的音乐,让学生学会聆听其中蕴含的创作者情绪。比如说“义勇军进行曲”中那种慷慨激昂的情绪,“让我们荡起双桨”中那种喜悦开心的情绪,甚至我还会播放如今小学生中很火的神曲“孤勇者”,让他们聆听音乐中的节奏。而这种相对抽象的大概念掌握,对于提升小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让他们在理解旋律创作本质基础上能够应用于各种创作场景中是非常有帮助的。3.大概念的可应用性

大概念虽然较为抽象概况,但是应用于小学音乐的实际教学中,还需要遵循一条重要原则,那就是“可应用性”,就是能够与教材单元的教学目标结合,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抽象-具象—抽象”是建构大概念的根本机制,笔者在实际应用中也是这样操作。我在教学中融合大概念时,都会将概念具化成小学生易感易知的情景,让他们可以生产更多的切身体验和感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一概念,纳入到固有认知之中,这样才能最后应用于实际之中。二、大单元教学的概念和应用价值何谓大单元教学?主要就是借助大概念这一“整合期”,将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过程等融合在一起,开展连贯长程式教学,让学生可以形成对于某一类知识的综合认知和综合理解。与“单课教学”相比,大单元教学的内容覆盖面更广,占位更高,单元内的知识关联性更强,与一些散点碎片化和简单重复的教学方式相比,可以帮助学生建构更加全面的知识体系,促进其综合素养的培育。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大单元教学运用于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产生如下效果:第一,覆盖范围更广,立足于教材,但是不囿于教材。大单元的教学内容可以在必要时将课外和生活中的教学资源都吸收到音乐教学之中。第二,便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自主思维,作为一种强调连贯和完整的长线学程教学方式,这种提纲挈领式的知识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大局观,掌握知识迁移和反思能力。第三,育人价值高。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使用大单元教学法,借助于实践的统摄和大概念的整合,可以让学生在掌握音乐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以上三点,就是大单元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三、小学音乐课程中设计大概念下的大单元教学方式小学音乐课程中的大概念下大单元教学,实际上就是音乐教师围绕某一个大概念,立足于音乐教材,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音乐技能结构化,总结成一个相对完整和意涵丰富的学习单元。一般来说,教师要遵循以下步骤开展: 1.起点:立足教材,明确大概念

立足教材,明确大概念是小学音乐课程中设计大概念下大单元教学的起点。以笔者日常教学使用的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为例,该版教材是多位教育学专家和音乐学者汇编而成,体现了科学的编排思路,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非常好的人文主题。音乐老师还需要结合单元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来凝练出一个单元大概念。 具体来看,我们凝练单元大概念需要从三个层面对单元主题和学习内容展开:第一个层面:为什么?即这一单元的学习意义和价值。第二个层面:是什么?即这一单元的知识要点,第三个层面:怎么做?即这一单元的技能技巧。还是以笔者教授“跳起舞”这一单元为例,我在凝练单元大概念时就按照这一方面进行了如下的思考:

第一步,思考为什么“跳起舞”?我的总结就是这一个单元主题就是为了鼓励孩子们释放自己的天性和内心情感,大胆地借助肢体语言来表达情绪和情感。第二步,思考什么是“跳起舞”?结合第一步的思考,我们就可以总结出这一单元的大概念——舞蹈能够表达情绪情感。但是同只有二年级的孩子说情感和情绪,太过于抽象,如何将抽象的表达具象化?所以我就想到了将其与孩子们最爱的故事联系起来。故事里有悲欢离合,包含了不同的情绪,所以我就将舞蹈表述为“用身体讲故事”,告诉孩子们可以用身体做各种动作来表达故事要传递的感情。第三步,思考“怎么跳”?这时候我在教学中就引入了很多舞蹈技巧和舞蹈动作的讲解,让孩子们在一定程度上学会模仿舞蹈动作,也掌握一定的舞蹈编排技巧。当然了,舞蹈技巧的教授对于认知能力有限的二年级学生来说,自然是很难掌握的,这时候,就又回到了第一步思考的单元主题“鼓励孩子们释放自己的天性和内心情感,大胆地借助肢体语言表达”,遵循孩子们的天性才是最重要的,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内心深处对于舞蹈的认同和喜爱,而并不是刻意地要求他们做到多少个动作的规范。理解了这一点,就可以清楚地明白教材中为何会设计《小红帽》和《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两首声乐作品供学生来尝试舞蹈编创了。这两个作品都蕴含了生动有趣且孩子们熟知的故事情节在里面,里面也有起伏较大的情感表达,便于孩子们发挥想象进行自由地舞蹈动作编排。比如说我在第一课时结合《小红帽》教授孩子舞蹈动作,这首曲子以小女孩为主角,歌词中有很多动词,学生只要抓住“舞蹈是生活动作的夸张化”这个大概念中的小概念,就可以编创出像模像样的舞蹈动作。表1《跳起舞》第一课时大概念:舞蹈是生活动作的夸张化芭蕾舞舞蹈动作手位基本动作和脚尖动作:一位手,二位手……七位手;一位脚,二位脚……五位脚生活动作独自走路;带糕点给外婆吃;害怕大灰狼,加快脚步舞蹈是生活动作的夸张化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将所学的芭蕾舞动作运动到故事表达中,比如说颠起脚尖给外婆送糕点,加快脚尖动作代表加快脚步等等,不追求规范性,就是让孩子在快乐自由的发挥中领会舞蹈的内涵 2.过程:明确教学预期目标,设计评估方案

立足教材,明确大概念是小学音乐课程中设计大概念下大单元教学的起点,下面就要进入教学设计重要一环:明确教学预期目标,设计评估方案。我这是沿用了美国课程改革专家格兰特.威金斯的“教学逆设计”理论,将预期目标和评估方案设计放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之前。因为我们在实施任何教学活动之前,其实都会不自觉地设定一个教学目标,任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围绕目标开展相关工作。因此将教学目标和评估方案的提前,是非常必要的,因为科学合理的目标制定,能够帮助教学活动有条不紊地展开。小学音乐老师可以根据“大概念”对某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有一个预期的效果设定,然后设定一个对于教学目标的评估方案,然后据此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比如说“跳起来”这一单元,基于大概念“舞蹈就是用身体讲故事”,教师可以将教学的预期目标设为:班级的孩子能够根据故事情节里的情绪来进行对应的动作表达。评估的方法就是看孩子们是不是积极活动,是不是能够对故事不同情节和人物情感进行正确的分析,并表达出恰当的舞蹈动作。 3.终点:设计问题板块和教学活动

设计问题板块和教学活动是小学音乐课程中设计大概念下的大单元教学的最后一步,这是帮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树立“大概念”认识的关键,帮助孩子们真正的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在具体实践中,音乐老师可以把抽象大概念细化和具象化,拆分成适合小学生认知和思考的一个个子问题,子问题是课堂中划分学习板块的依据,据此再设计出一个个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孩子们学习和探索。还是以笔者教授《小红帽》为例,我根据大概念,设计了一个大问题:如何根据《小红帽》的故事创编一支芭蕾舞?随后设计了几个子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子问题如下:第一个:孩子们,你们知道芭蕾舞吗?有哪些动作呢?对应教学活动如下:播放芭蕾舞经典视频,讲解芭蕾舞的起源和特点,言传身教,教授孩子们一些基本的简单手部、脚步和身体的简单动作。第二个:孩子们,《小红帽》的故事和歌曲听过吗?里面有哪些动作啊?对应教学活动如下:播放《小红帽》歌曲,让孩子们找出其中的动作词,然后在座位上做出这些生活化动作。第三:孩子们,《小红帽》里小女孩在做这些动作时是什么心情啊?对应教学活动如下:引导孩子们揣摩故事人物心情。第四:怎么样才能用芭蕾舞动作来表现这些生活化动作呢?对应教学活动:教师首先进行示范,比如说对小女孩走在林间小路上,用脚尖跳跃的动作做出来,展现欢欣雀跃的内心,将这个生活化动作变成艺术化的舞蹈动作,引导孩子们进行一一对应的自主尝试,最后将各个动作串联起来,会变成一支充满了童真的不太规范的“芭蕾舞”。四、结语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教师也必须不断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和调整。大概念之下的大单元小学音乐教学设计能够更好推动音乐课堂的转型,用整合的理念将琐碎的音乐知识集纳,找到其中的内在联系,促进教师的学科意识走向大整合,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路爱好:浅谈大概念下的小学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