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风”虚拟动画形象塑造:以《捉妖记》为例10000字(论文)_第1页
浅析“中国风”虚拟动画形象塑造:以《捉妖记》为例10000字(论文)_第2页
浅析“中国风”虚拟动画形象塑造:以《捉妖记》为例10000字(论文)_第3页
浅析“中国风”虚拟动画形象塑造:以《捉妖记》为例10000字(论文)_第4页
浅析“中国风”虚拟动画形象塑造:以《捉妖记》为例10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论1.1研究背景如今,虚拟动画形象已经成为不亚于真人明星的一大影视符号,在CG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拥有大批诸如小黄人、大白、柯南等一系列虚拟动画角色,尽管这些虚拟形象虽然不是现实的真实存在,但却深受观众喜爱,而且这些虚拟形象自身的“品牌效应”与商业价值仍在持续发酵,其中的原因令人深思。外国依靠先进的技术和创新力所塑造的虚拟动画形象固然有强烈的吸引力,然而,中国作为文化大国,悠久璀璨的文化精华是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生生不息、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我们需要不断挖掘中国本土的自身文化潜力,将中国优秀文化中的精华与影视技术相结合,塑造出具有“中国风”的虚拟动画形象。从电影《捉妖记》中萌妖“胡巴”这一虚拟动画形象的火爆,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风”的虚拟动画形象是广大观众感兴趣和被人们认可的。诸如孙悟空、长江7号、罗小黑等等具有中国特色的虚拟动画形象,它们也收获了大批的粉丝,有越来越多的观众愿意为这些虚拟动画形象来买单。外国的文化入侵问题曾困扰我们许久,要正确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在于我们要有自己的文化,要树立文化自信。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极利于我们利用先进技术发展自身文化,萌妖“胡巴”若是故步自封,必将止步不前,而正因为“胡巴”的创作充分体现了民族文化与先进技术相结合,这一虚拟动画形象所形成的火爆现象背后的原因就成了一个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的问题。1.2研究现状目前,通过检索此方面的文章,我们可以发现与“CG动画”相关的文章有有2922篇,然而与“中国CG”相关的文章仅有516篇,可见,在中国,关于虚拟动画形象造型创新方面的研究还是一个很薄弱的环节,在怎样为中国虚拟动画形象造型中融入新元素和应该融入哪些新元素方面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如果要了解中国动画艺术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参考张慧临的《20世纪中国动画艺术史》,这部著作既能够帮助我们回顾老一辈动画家们的辉煌过去,又推出了支持中国动画发展基本理论的研究成果,只是可惜,这部著作出版的时间太早,对于动画中的“艺术”讲解得非常全面、到位,但是对于的动画中的“技术”这一层面涉及到的地方甚少。对于CG技术的解读,2010年吉林大学的庄子幽发表了他的硕士毕业论文《国内外CG艺术几种主要表现手段的现状分析》,这篇文章分析了CG动画的艺术表现形式来揭示其表现手法与艺术特性,由此进一步的说明了CG动画作为一种新时代性的综合艺术,对于我们进行研究和探讨是很有意义和价值的,文章揭示了利用CG技术构建虚拟形象除了要基于艺术的美感,也基于硬核的基础。在国内,自主开发的影视制作等软件还是少之又少的,然而,像是AutodeskMaya、Adobe系列、Houdini等专业的影视软件,凡是正版,价格都是很不友好的,然而像样的特效制作公司又不可能一直用盗版软件,更何况还有请专业人士的费用,因此,做特效按帧数烧钱,也就是有缘由的了。制作小萌妖胡巴的特效公司BaseFX,是一家外国老板加国内员工形式的公司,这家特效公司曾经制作《白银帝国》《白银帝国》《白银帝国》——改编自作家\t"/item/%E7%99%BD%E9%93%B6%E5%B8%9D%E5%9B%BD/_blank"成一的小说《\t"/item/%E7%99%BD%E9%93%B6%E5%B8%9D%E5%9B%BD/_blank"白银谷》的一部清朝剧情电影,该片讲述了清末民初富可敌国的山西票号天成元父子之间的传承和三角恋情。在这个时代,CG技术的逐步发展推动着影视创作的发展,影视特效在影视作品中的参与赋予了我们独特的观赏体验,它塑造了一种奇异的空间,这是我们此前从未体验过的特殊的视觉感受,依托于CG技术,虚拟动画形象才能更好的被实现出来。随着真人动画电影《捉妖记》的热映,涌现出了许多针对其中的虚拟动画形象——小萌妖胡巴所引发的热潮的相关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以期刊为主,周雯,朱小枫,范笑竹的《<捉妖记2>:CG与现实融合的突破与升级》一文独创性的分析了CG技术与此部影片相结合的现状,揭示了CG技术与现实相结合的更广泛的适用性与更大可能性;杜晓红的《<捉妖记>:国产奇幻电影的新拓展》、段婧瑛的《<捉妖记>:国产真人动画合成片的新突破》、郑汉民,赵雪,张鹏的《详解一部大片的特效制作流程——专访<捉妖记>视效联合制片人杨月娟》、陈晨的《萌妖“胡巴”是怎样炼成的——<捉妖记>视效制作揭秘》等多篇文章都对影片中的胡巴形象进行了一系列的剖析,更为详细的解读了胡巴的性格特点和视觉效果方面的表现特征。动画文化能够体现经济和文化水平,动画形象的知名程度决定着一部动画作品的成与败,也就是说,更多人认可的动画形象会在产生文化效应的同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对于这些虚拟动画形象的相关研究代表有汪少明、程曦联合发表的期刊《中国影视虚拟角色创作初探》以及田原的《美国动画电影形象的品牌化建构分析——以小黄人为例》,其中,汪少明、程曦的作品主要针对中国的虚拟动画角色展开讨论,极具针对性的对中国动画形象塑造的得失提出独到见解;而田原所发表的文章则以小黄人为主要研究对象揭示美国动画电影形象的品牌构建成果,对于我们塑造“中国风”的虚拟动画形象有所助益。1.3研究意义从研究胡巴的形象塑造入手,分析“中国风”虚拟动画形象塑造的得失。在虚拟动画形象越来越多的充斥在影视市场上的大环境下,以《捉妖记》中的萌妖胡巴为代表的一众具有“中国风”特色的虚拟形象为何可以取得成功,成为国民追捧的偶像,继而从胡巴的身上,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是否可以对胡巴的创作模式进行创新性的“复制”是我们可以进行探讨和研究的。通过对于相关文章和书籍的搜索,尽管对于“CG”、“动画”进行研究的文献不在少数,但关于中国的影视虚拟动画形象的研究少之又少,再加上在中国动画市场急速扩大的市场背景下,我们对于中国动画的质量、创新能力等方面是有所担忧的,因此,本文立足于探究虚拟动画形象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这一方面,对塑造中国自己的虚拟形象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317502虚拟(CG)动画概要168512.1CG动画样态梳理CG动画是CG技术的一种特殊运用,是将扁平化的动画形象以CG技术表现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利用CG技术制作二维动画,可以极大丰富动画形象的观赏性及趣味性,也推动了我国动漫产业的迅猛发展,带来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REF_Ref24332\r\h[5]。我们可以了解到,CG动画自诞生以来到现在能够频繁出现在大小银幕上,仅仅经历了不过几十年的时间,其所具有的广泛性与多样性使得CG动画的视觉表现能力被加速提升,只有这样,CG动画才能够适应时代和市场对其所能够丰富而多样地表达信息内涵的要求REF_Ref23872\r\h[16]。CG动画的不断发展也使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视觉表现特征,它既是二维动画艺术特征的一部分,也是三维动画形式美感的一部分。2.2CG动画早期状况在CG动画的早期发展阶段(大约在1960-1989年间),借助计算机来生成图像与动画形象等的这一技术还处于萌芽阶段,CG动画作品只能被局限在一些类似的固定模式之中,也只能表现出较为单一的动画形象。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的这一时期内,几部长片的创作都相当广泛地运用了计算机所生成的视觉效果。在1993年,动画龙头——迪士尼公司找到皮克斯签约做动画长片,此时,皮克斯已开发拥有了三项核心专利的动画技术,即Marionette、Ringmaster以及RenderMan,他们的签约包含3部电影,均由皮克斯制作,迪士尼发行。而在1995年,电影《ToyStory》上映后,全世界的目光都开始转向了皮克斯这家小公司,传统动画开始老去。1997年,成立于1989年主要负责电影CG特效制作的一家小公司被20thFOX收购,这家小公司就是BlueSky蓝天工作室,英文名:Blueskystudios,创建于1987年,其《冰河世纪》系列动画电影是蓝天工作室的代表作品,奠定了蓝天工作室在卡通片领域的地位。(蓝天工作室)。1998年,Dreamworks——蓝天工作室,英文名:Blueskystudios,创建于1987年,其《冰河世纪》系列动画电影是蓝天工作室的代表作品,奠定了蓝天工作室在卡通片领域的地位。2.3CG动画当下进程从2000年到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了电脑动画特效的成熟。在2000年上映的《Dinosaur》这部影片中,实景拍摄和三维动画几乎可以说是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从这部影片上映之后,我们就可以说,虚拟的动画与实际的拍摄组合已经实现了随心所欲。2004年,皮克斯纪念性的推出了第一部以真人为主角的动画电影——《超人总动员》。在这部动画中,为了能够制作真实的皮肤质感,每个角色都在面部使用了一些复杂的绑定系统,在角色的嘴、眉毛、眼睛、面颊等面部各个部位有上百个控制器,首次使用表面散射技术,使之能够自然的呈现光线照射皮肤的效果。2003年初,“中国动画行业有着15万人才缺口”这样一则新闻引起了中国动画界以及全体国民的广泛关注,随后的一年里,随即掀起了一股全国院校纷纷开设动画专业的热潮REF_Ref24165\r\h[2]。虽然中国的CG发展的速度比国外晚了十余年,但发展的势头极盛,据权威统计,与十年前相比,截至2003年,我国的动漫产业所创造的总收益就已经开始超过了电影产业。现在,动画产业应该是CG技术产业的主要出路。这是因为动画作品的制作具有明显的市场化特征和较为完善的产业链REF_Ref24028\r\h[4]。从最初的剧本到最后的画面,再到电影作品,直接面对市场,CG技术终于成为动画电影核心竞争力之一。

3国内外虚拟动画经典形象对比3.1国内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或会逐渐忘记一部影片剧情的发展内容,但当大家提起片那些经典的形象时,一定会回忆起那部影片和曾经看影片的那些岁月。中国动画作品有着不同于西方动画的特点。在形象塑造上,一方面主要表现为比例和动作等方面的夸张化,另一方面,形象塑造的取材范围也相当广泛,不仅局限于一些国内故事,还扩展到了对国外故事的改编。中国动画作品就更加注重作品的思想性、政治性和教育性,形象上具有正统性和规矩性,一般表现为古典的东方风味,具有传统的民族特色REF_Ref23956\r\h[1],像是《白蛇:缘起》《白蛇:缘起》是由追光动画和华纳兄弟共同制作的动画电影,由黄家康、赵霁执导,张喆、杨天翔、唐小喜等配音,于2019年1月《白蛇:缘起》是由追光动画和华纳兄弟共同制作的动画电影,由黄家康、赵霁执导,张喆、杨天翔、唐小喜等配音,于2019年1月1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思想的发展,循规蹈矩的形象已不再吃香,此时就需要一些波澜才能让中国动画这个缓缓流动的溪流充满生机。比如在2019年,饺子导演向我们介绍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颠覆了我们的认知的哪吒。与以往有着粉嫩小脸、骁勇善战、匡扶正义的传统的英雄小哪吒截然相反,《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哪吒是一个由天与地酝酿而成的混元珠造就而成的。由于混元珠在吸收了太多灵气的同时也吸收了太多的邪气,元始天尊便把它提取成一个魔丸和一个灵珠,并命太乙将灵珠转世为李靖之子——哪吒。然而太乙的师兄——申公豹为了一己私利,将灵珠与魔丸掉包,太乙又因贪图美酒,错将魔丸投胎成了哪吒,这导致了后面一系列连续故事的发生。魔丸转世的哪吒天生自带黑眼圈、三白眼以及参差不齐的牙齿,一开场便充满了妖邪之气,活脱一副反派角色的丑样。这一超脱了常理轨道的操作,成功在人们心中刻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人物的设计和原作之间的差异真的很吸引人。究其根本,中国动画形象的思想内核还是比较固定的,就比如暗黑哪吒也会说出“我命由我不由天!”这样的励志性语言,这与我们的政治路线有着分不开的关系。3.2国外3.2.1美国虚拟动画经典形象美国作为动画产业的强国,每年动画作品创造的经济价值能够达到数十亿美元,在美国动画作品中的虚拟形象塑造上,美国动画的人物形象是依时代变化而变化的。20世纪90年代,后现代主义文化突然开始流行,这种文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传统和经典的颠覆。自从美国好莱坞电影《神偷奶爸》上映后,可爱的“小黄人”刹那间出现在世界各个角落,小黄人这一虚拟形象的创作者凭借着超乎常人的想象力,创造了这群外表看似简单,实则被赋予了“精神与态度”,具有极强的识别性和传播力度的小黄人们。粉丝们把他们视为新宠,无论玩偶、T恤,还是虚拟产品,都备受注视,可以说掀起了一轮新的时尚风潮,动画角色“小黄人”也已经成为电影品牌的代言人REF_Ref23872\r\h[16]。好莱坞生产的产品不是影片本身,而是影片的品牌。电影产业化的结果,不仅电影本身横扫全球电影市场,而且深入到了相关产业的方方面面。3.2.2日本虚拟动画经典形象日本的大部分动画作品都是以绘画作品为基础的。从手冢治虫的“铁臂阿童木”起,日本动画在世界已经广为人知。日本动画作品中又尤以Q版形象最为深入人心,Q版形象中的形象比例即为人物的头部比例为身高的二分之一,重点是它们的面部表情和性格表情。比如在《机器猫》中,小叮当的造型是典型的Q版形象:头部大,身体圆,造型简单,个性突出。我们所熟知和喜爱的“蜡笔小新”也是这样的,相比于其他大眼睛、幼态脸的儿童形象,小新的形象说不上多么可爱,甚至看起来会有点猥琐,然而就是这样既不帅气,也不可爱的小孩形象反而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小新也深受大人以及孩子们的喜爱REF_Ref23826\r\h[13]。

4“中国风”虚拟动画形象的标志性4.1胡巴的创作背景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漫长历史长河中,有关于神鬼、妖魔、怪物等的故事数都数不尽,在各类作品中屡屡被提及的更是人与妖的关系。从人类和妖怪的关系来看,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妖魔鬼怪大体上可以分为作恶多端的妖魔以及对于人类和人类世界有真情实感的善良的妖魔。而无论是善是恶,这些妖怪的形象大都以人类的主体思想为中心,为完善人类形象而服务。导演曾在接受访谈时谈到,《捉妖记》的主创团队早在2009年就开始构建《捉妖记》的故事框架和主要人设,直到在《山海经》中看到一则名为“宅妖”的故事后才确定了《捉妖记》的基本框架。事实上,《捉妖记》自“宅妖”故事中提取的并不是故事的内容,而是一种“万物有灵”“人妖共存”的思想,而这一反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思想内核不仅具有明显的普适性和时代性,还淡化了影片的妖怪题材的惊悚色彩,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捉妖记》的受众面REF_Ref23744\r\h[8]。4.2胡巴的排他特质4.2.1胡巴的“妖化”构思、创作过程我们的固有思维中,妖的形象要么是凶神恶煞,要么便是美艳动人。在《捉妖记》一开场的妖界大混战中,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数量众多、形态万千的妖。对于戏份较重的妖,它们的角色造型会更加精致,角色的性情、样貌、习惯等也更为迥异。这些形象不同于我们过去看到的妖怪,他们有丰富的人类情感,可以唱歌、跳舞,甚至还可以坠入爱河,共同孕育“后代”,这些“妖”的形象中也是有善有恶的,每一个形象身上都能看到人类的影子。纯CG制作而成的小妖王胡巴更是整部影片的点睛之处,它的外形有些像是我们日常中所见的大白萝卜。我们可以看到,胡巴是十分具有“人”的特征的,然而与人不同,胡巴有六只脚,这一形象的灵感来源源自于中国古代奇书《山海经》,胡巴的六只脚就是参考了其中的六足兽。且还有些像是像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小仙童,举手投足都充满灵气。它的各种类似于“人”的神情都被动画制作团队刻画得惟妙惟肖REF_Ref19179\r\h[6]。作为原创IP,胡巴的创作团队故意匿去了凶恶和丑陋的妖怪形象,取而代之的是运用“拟人化”的形象元素,带给观众熟悉的亲切感,让小妖们既有超自然的灵异能力,又显得十分可爱,而且它们与人类有很多相似之处,这对国产奇幻电影而言是一种创新和突破。电影一经上线,“胡巴”的白胖萌态被观众戏称为“白萝卜精”,但其实在电影中各人物形象创作的最初,导演并没有将其设计为白白胖胖的“大萝卜”,甚至于在早期的内测版本中,胡巴的形象其实是有些凶猛的,在不断地采纳了多方意见又经历了多次修改之下,才最终成为现在这个丑萌有趣的形象。据BaseFX动画主管高远介绍:“导演设定胡巴是一个三四岁的捣蛋男孩,他的感觉是懵懵懂懂的,任何反应和表达都是直接的。这个度很难拿捏,有时候一个眼神不对,导演就会觉得太成熟老气了。我们也是在制作中渐渐找到方向。”制作过程中团队也参考了许多婴儿的视频和图像,使小胡巴的动作和表情更活泼可爱REF_Ref19097\r\h[10]。4.2.2借助数学特效实现生动视觉效果作为一部50%的镜头都是视效镜头的3D奇幻电影,视觉效果制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影片的成败问题。制片人江志强和导演许诚毅花了5年的时间去寻找一个有能力且负担得起的特效团队,直到2012年,总部位于北京的BaseFX花了一年的时间提交给江志强一个三分钟的测试样片,主要是妖后将蛋塞到天荫的嘴巴里的场景。之后BaseFX还陆续提交了另外两版,三版共6分钟的测试,包括了主角胡巴的建模、贴图、动画、灯光和特效等全流程业务。经历了一版又一版测试短片的修改,江志强才最终下定决心进行拍摄。在开拍前的一段时间,特效团队就开始针对《捉妖记》设计一些专门的工具并开始测试,该片特效制作主要使用Houdini软件,在此基础上还开发了多种工具:修穿插的工具,包括角色自己及角色与环境间的交叉工具,比如角色脚在地上走路时产生的软软的挤压都是由相关工具完成,此外BaseFX研发了一个MayaSmooth节点降低了修穿插的工作量REF_Ref18320\r\h[11];肌肉工具,用于处理打斗及奔跑时肌肉震颤的效果;肥肉工具,用于满足导演对肥肉动作的不同需求——可爱、活泼或写实等。4.2.3真人表演与虚拟角色的无缝对接真人动画是指在传统动画的创作中加入“真人”元素,利用CG技术在虚拟现实场景中改变二维卡通影像,使之成为虚拟真实场景。在动画形象与人的互动中呈现一种新的视觉体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敬佩的,1927年上映的《大闹画室》是中国第一部真人与动画相结合的动画片,在当时那个艰辛的条件下,导演万古蟾完成了这部仅有12分钟的动画作品;2008年,周星驰自导自演了一部影片——《长江7号》,这部电影在我们90后的印象里应当是真人表演与虚拟角色相结合的早期优秀影片了,尽管是20世纪初的动画作品,但过了这么多年,如今再看这部电影,我们依然能够近乎真实的感受到七仔那毛茸茸的触感。近些年来,受美、日等国真人动画电影发展的影响,中国动画企业越来越多地采取了CG技术在动画电影制作过程中的应用,并借助这一技术,推出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实景动画电影,而《捉妖记》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5“中国风”虚拟动画形象现存问题与实现途径5.1存在问题5.1.1虚拟动画的技术特征虚拟动画是三维虚拟动画技术中一个主要的应用体现,所谓虚拟动画就是运用三维虚拟技术,使静态画面或者动画人物具体的运动起来,从而达到具体的画面效果REF_Ref23826\r\h[13]。立体化这是三维虚拟动画技术的主要特点之一,也是区别虚拟动画与传统平面动画的主要特点。中国动画的许多早期作品,几乎都是不具备立体化的,像是《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葫芦兄弟、喜羊羊与灰太狼等,这些作品的受众面也相对较窄。交互性交互性是虚拟动画技术的一大特点,这也是其制作成果与传统动画的核心区别。这一特性尤能在真人表演与虚拟动画形象相结合的影视作品中体现出来。中国的影视作品有一个人尽皆知的缺点,就是大制作、小成果,大制作申请的经费几乎大半用于支付演员的片酬,天价片酬这一事件在得到正式整改前,所造成的影响是十分恶劣的,这一现象主要在电视剧中比较常见,像是《花千骨》中的小灵兽糖宝、《天乩之白蛇传说》中的小白蛇等,这一类虚拟动画形象在真人表演的环境中总是显得尤为突兀。虚拟现实性虚拟现实性主要是通过一系列实物的制作,将实物输入到视频或动画中,通过三维动画技术根据一定比例播放实物REF_Ref24603\r\h[17],这种虚拟现实性与传统影视动画的主要区别在于,虚拟现实完全是在真实场景中进行的,而不是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升华和创新,能够更好地反映现实的实际内容,使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得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5.1.2“中国风”文化定位近几年,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中国风”都刮得正盛。身处不同的历史时期,文化都在不断进行着演变,这就造成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如今,随着网络的互通性逐渐加强,人们的信息被传播性越来越不被自己控制,“国潮”的出现,不仅体现在影视作品中,更多地体现在服装、广告设计、家装风格等我们日常生活的多方面,伴随着所谓的国人觉醒,“国潮”产品成为一块炙手可热的吸金石,我们应当知道:“中国风”文化所能够体现的是中国传统的文化、审美、思维方式等多方面,更多是其内涵呈现及民族精神的挖掘与运用,纵观市场,真正有内涵有底蕴的国风产品是很少的。“中国风”动画需要继承和发展中国思想、中国文化、中国魅力和中国艺术。影视动画创新设计属于艺术创作的内容,因此有许多文化元素可以融入到这一创作过程。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在我国动画的制作中,更多地去应用民族性元素不仅有利于增加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充分体现“中国风”的特点,还能够促进中华文化的输出;从文化以及产业的发展程度来看,中国动画生产过程中可以应用的文化元素、民族元素和历史题材较多,可以更好地提高作品的文化内涵,精神教育的意义更加突出,推动市场的价值也会更大。5.1.3“中国风”题材选择专属于“中国风”的题材多如鸿毛,当下的主流题材主要有仙侠、妖怪、历史等等。市场上众多题材都在对“中国风”进行新的尝试,比如武侠+机械,道家+现代都市,神话人物大乱斗,中国人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中国风”的表达,创作者在不断思考与反思,观众也在进行着思考。《捉妖记》将古装、妖怪与仙侠的元素融合在一起,这便是对中国风的一种新的尝试。我们不需要刻意强调“中国风”题材,只要有自己民族化的元素,再怎么用新的方式画现代的东西,出来的也还是我们中国的东西。我们可以走热血的“中国风”,也可以走悬疑的“中国风”、萌系的“中国风”,只要体现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价值观、审美趣味,就都是“中国风”。5.2实现途径关于中国虚拟动画形象的创新,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借鉴优秀作品的经验;另一方面,需要突出中国影视作品在民族风格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元素的融合和运用,进一步提升作品本身的文化吸引力,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国虚拟动画形象的塑造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因此,创作模式要有进步,不能一味追求数量的叠加,而要追求作品的质量。在中国影视动画形象的创新设计中,要认清定位混乱、创意思维缺乏等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这些认知,加强人才培养和增加科学投入等弥补其中的创意思维不足和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要全面提高影视动画形象设计创新能力,积极输出中国文化,优化影视动画制作市场环境。6结束语如今,CG等各类先进技术与影视作品的结合越来越紧密,这对虚拟动画创作带来了技术革新的巨大支持。上文主要结合《捉妖记》中的萌妖胡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