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外力作用_第1页
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外力作用_第2页
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外力作用_第3页
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外力作用_第4页
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外力作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外力作用外力作用外力

作用生物冰川风流水外力作用形式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侵蚀作用堆积作用搬运作用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原地崩解破碎形成松散物质风化碎屑5冻融风化岩石风化:岩石老化、脱落花岗岩球状风化石蛋地貌花岗岩球状风化贵州路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有一处奇特的石壁,近百枚“石蛋”错落有致地在崖上,每隔数十年就会掉落出一些与恐龙蛋外形相似的“石蛋”,当地百姓称为“下蛋”。专家推测这些“石蛋”形成于五亿年前的寒武纪,当时贵州还是一片海洋,随着亿万年的地质运动,这些“石蛋”才暴露于地表。勘探发现,石壁为质地较软的泥质岩石。1.“石蛋”属于A.沉积岩B.喷出岩C.侵入岩D.变质岩2.依据专家推测,这些石蛋的形成原因可能是A.火山喷发后冷凝形成火山蛋B.岩浆侵入经抬升后风化成球

C.碳酸钙经化学作用形成结核D.恐龙蛋经地质作用形成化石3.崖壁每隔数十年就会“下蛋”的原因是A.地震引发地层振动,使“石蛋”松动脱落

B.崖壁和“石蛋”自然风化侵蚀的速度存在差异

C.周期性的气候变化,暴雨引发泥石流冲蚀岩壁

D.“石蛋”不断结晶生长,体积变大后自然脱落ACB盐风化作用因岩石孔隙(或裂隙)中的盐类结晶膨胀而导致的岩石露头表面颗粒分解或脱落的物理风化作用。盐风化作用在地貌上表现为形成大小不等的风化穴,小的为厘米级,大的可以达到几米。我国东部海岸带和西北干旱区盐风化作用形成的地貌尤为明显。含有孔隙的岩石岩石中有可溶性盐类物质干湿交替的环境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气温日较差最大的坡度D气温日较差最小的区域C热带雨林带位于赤道地区,由于多雨,昼夜气温变化和其它选项相比较小,因此物理风化最弱的自然带应为热带雨林带风化壳是指地质历史时期曾出露地表的地层,在经过一定时期的风化剥蚀,形成明显的风化剥蚀带后,再经过埋藏压实固结所形成的“壳体”或“壳带”。风化作用风力作用不一样风化作用可以与风本身无关(没有风,风化作用也可以进行)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原地崩解破碎形成松散物质14侵蚀作用——侵蚀作用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外力在运动状态下改变地面岩石及其风化物的过程。侵蚀作用——侵蚀作用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外力在运动状态下改变地面岩石及其风化物的过程。16风蚀洼地风蚀蘑菇风力侵蚀雅丹地貌——风蚀蘑菇风力侵蚀18雅丹地貌191.雅丹地貌的岩石从成因上属于A.喷出岩B.变质岩

C.侵入岩D.沉积岩DC雅丹是指干旱地区的湖积平原和冲积平原经风化、流水冲蚀和风蚀作用,形成的土墩和沟槽。2.据材料推测,雅丹地貌发育的先后顺序①纵向沟槽切割,形成塔状或柱状雅丹体②地壳运动使平坦的地表开始抬升③雅丹体坍塌成残丘,大部分地表成为戈壁面④流水和风力侵蚀,沟槽加宽加深A.④①③②B.②①③④C.②④①③D.②④③①

雅丹地貌形成:先是地壳下沉,后接受沉积,形成沉积岩,后地壳抬升,再经过长期的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下形成雅丹地貌。风力侵蚀雅丹地貌——风蚀蘑菇流水侵蚀“V”型峡谷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流水侵蚀

丹霞地貌先由流水沉积形成砂砾岩,后来再经地壳抬升,出露地表,经风化、流水侵蚀、崩塌、剥落形成。丹霞地貌流水侵蚀我国东南部典型的丹霞地貌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特征,山块之间常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谷。典型丹霞地貌海拔大多在300~400米之间,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难以达到通常意义上产生垂直分异的高差,却形成了特殊的植被分异现象(如下图所示)。(1)简述丹霞地貌“顶平、身陡、麓缓”的形成过程。(6分)(2)分析丹霞地貌底部沟谷地带发育季雨林的原因。(6分)(1)简述丹霞地貌“顶平、身陡、麓缓”的形成过程。地质历史时期,大量泥沙沉积,形成厚而平坦的沉积岩;受流水强烈的下切侵蚀,形成竖直的陡壁;侵蚀的物质在重力作用下崩落到山下,形成坡度较缓的斜坡;最终形成了丹霞地貌“顶平、身陡、麓缓”的特征。我国东南部典型的丹霞地貌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特征,山块之间常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谷。典型丹霞地貌海拔大多在300~400米之间,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难以达到通常意义上产生垂直分异的高差,却形成了特殊的植被分异现象(如下图所示)。沟谷地带地势低,是地表水、地下水汇聚地,水分条件好;沟谷海拔低,地形相对封闭,热量条件优越;沟谷地带土层比较深厚。(2)分析丹霞地貌底部沟谷地带发育季雨林的原因。我国东南部典型的丹霞地貌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特征,山块之间常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谷。典型丹霞地貌海拔大多在300~400米之间,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难以达到通常意义上产生垂直分异的高差,却形成了特殊的植被分异现象(如下图所示)。甘肃张掖七彩丹霞喀斯特峰林喀斯特峰林流水侵蚀

喀斯特地貌先是海洋环境下形成以石灰岩为主的沉积岩,后地壳抬升,石灰岩性沉积岩露出地表,再经过长时间风化作用与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1、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②④①B、③①④C、④②①D、④①③2、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A、风蚀现象严重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DC右图为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图是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3)简述钟乳石的形成过程。(6分)含有丰富碳酸氢钙的地下水,由溶洞顶部渗漏下来时,(由于温度升高、压力减少,水中二氧化碳逸出,)水中的碳酸氢钙析出,生成碳酸钙沉积在溶洞顶部,形成钟乳石。海蚀柱海水侵蚀地貌海蚀崖海蚀拱桥353637冰川侵蚀角峰冰斗38U形谷形成过程39U形谷冰川侵蚀40峡湾属于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是海水入侵后被淹没的冰川槽谷。峡湾之王—松恩峡湾松恩峡湾是挪威最大的峡湾,也是世界上最长、最深的峡湾,全长达204公里,最深处达1308米。两岸山高谷深,谷底山坡陡峭,垂直上长,直到海拔1500米的峰顶。峡湾两岸的岩层很坚硬,主要由花岗岩和片麻岩构成,并夹杂着少数的石灰岩、白云岩和大理岩。41位于安第斯山脉中的巴塔哥尼亚冰原是世界第三大冰原,冰原上多花岗岩山峰,山体垂直方向的节理(岩石裂隙)发有。托雷峰海拔3128米,相对高度1227米,在最顶端有一个高达50米的冰川,它就像一座直插云霄的匕首,从任何一个角度攀登,其坡度都在80°以上(左图),是世界上攀登难度最大的山峰之一。说明巴塔哥尼亚南部峡湾形成的原因。冰期时期受冰川侵蚀形成了U形谷;(气候变暖,)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海水侵入谷地形成峡湾。42广东发现罕有的冰川地貌群冰川壶穴在冰川底床上,由冰水冲蚀造成,称冰川锅,有学者建议称为冰川壶穴或者冰臼。43冰川地貌44搬运作用:地表和近地表的岩屑和溶解质等风化物被外营力搬往他处的过程。45在冰川作用地区,巨大的冰川漂砾不仅是冰川流行的证据,也可用作测量冰川流向、圈定冰川范围,或用来追索漂砾的来源,作为找寻砂矿、原生矿的标志。这种根据冰川活动所搬运的矿砾或与矿化有关的岩石碎块,结合冰川活动情况的研究,查明其来源以寻找矿床的方法称为冰川漂砾法,这种砾石找矿法的实际应用并不广泛。1.冰川漂砾一般具有的特点有()A.棱角分明B.多数能找到动植物化石C.分选性好D.与周围岩石的岩性不同2.下列地区可能发现大量冰川漂砾的是()①珠穆朗玛峰峰顶附近②横断山区海螺沟附近③长江三角洲河口附近④帕尔米高原的河谷中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DB冰川漂砾主要形成于冰川分布广泛的地区,是冰川搬运带来的巨大石块。因此冰川漂砾应存在于高大山地的地势较低处。冰川搬运的巨大石块。

它可随冰川翻山越岭,有的直径达10~20米以上。冰川漂砾47外力作用堆积地貌形成中主要有流水堆积、风力堆积、冰川堆积。堆积一般是搬运力减弱时出现,比如流水速度趋缓、河水流量减少、含沙量加大、流水受阻等情况下。流水堆积及风力堆积时对颗粒物具有分选性,即颗粒物大小在堆积时有序沉积,一般粒径大的先堆积,粒径小的后堆积;影响因素:一般搬运距离越长,分选性越明显。而冰川堆积则没有分选性,冰碛物颗粒大小不一,杂乱无章,磨圆度差、分选性差,混乱堆积。48堆积作用:被搬运的物质因外营力减弱或失去搬运能力,以及含溶解质的水溶液受蒸发或发生化学反应后出现的积聚过程。风力堆积风深厚黄土层的来源——风力堆积作用51在沙质海岸,波浪在向海运动的过程中,由于速度逐渐减慢,会将大量的沙子堆积在海岸地带,形成沙滩。金塔南山是位于河西走廊北部的年轻抬升山体,地势南北差异大。金塔南山研究剖面上部和下部沉积地层的砾石层在形成时间、粒径大小、形状等方面有显著差异。图3示意金塔南山地区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构造地貌演化。据此完成7~8题。7.金塔南山研究剖面砾石层的特点是A.上部地层砾石粒径小,磨圆度较差

B.下部地层砾石粒径小,磨圆度较好C.上部地层砾石粒径大,磨圆度较好D.下部地层砾石粒径大,磨圆度较差金塔南山是位于河西走廊北部的年轻抬升山体,地势南北差异大。金塔南山研究剖面上部和下部沉积地层的砾石层在形成时间、粒径大小、形状等方面有显著差异。图3示意金塔南山地区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构造地貌演化。据此完成7~8题。8.金塔南山北坡沉积区范围较大,起决定性的条件可能是A.断裂带呈东西延伸B.北坡地势落差较大C.北坡岩石种类不同D.山麓风沙堆积严重山麓洪(冲)积扇黑炭是生物质和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含碳物质,河流输入是黑炭入海的主要途径。近十年来,珠江入海泥沙量减少,但珠江口沉积物中黑炭含量并没有降低,且整体呈现从河口向外海降低的现象。图4示意珠江口冬季沿岸流及淡水流向。9.造成珠江口外海海域黑炭浓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①距离入海口较远②海域较封闭

③沿岸洋流扩散④海域风浪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0.近十年,珠江口沉积物中黑炭含量并未降低的根本原因是A.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B.入海水量增加C.沿岸植被覆盖率增加D.大气污染加剧四川省甘洛县黑西洛沟地处横断山脉东缘,2020年8月31日当地暴发特大型泥石流灾害,冲毁架设于沟上的成昆铁路桥梁。黑西洛沟在此之前未发生过泥石流灾害。图6示意甘洛县30日1时至31日15时降雨量统计。13.泥石流暴发点滞后于降雨量最大值的最主要原因是A.降雨累计需要时间B.松散固体物饱水需要时间C.径流汇集需要时间D.松散固体物汇集需要时间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降水要使泥石流物源物质充分饱和,需要经历一定时间才会导致泥石流发生。四川省甘洛县黑西洛沟地处横断山脉东缘,2020年8月31日当地暴发特大型泥石流灾害,冲毁架设于沟上的成昆铁路桥梁。黑西洛沟在此之前未发生过泥石流灾害。图6示意甘洛县30日1时至31日15时降雨量统计。14.与此次特大型泥石流灾害发生密切相关的条件有

①沟谷面积小而陡峻

②降雨强度大

③沟道冲刷强烈

④沟谷固体物质丰富

⑤土层厚度小

⑥缺乏预防措施A.①③⑥B.③④⑤C.②⑤⑥D.②③④59流水堆积地貌61珊瑚礁62冰碛丘陵冰碛湖6364【2022年佛山一模】冰碛垄是指冰川搬运、堆积下来的碎屑物。在冰川末端与边沿堆积起来的冰碛垄,标志着古冰川曾达到的位置和规模。末次冰期最盛期时,白玉沟冰川伸入波堆藏布江河谷,后随着气候变暖出现阶段性后退,形成了Ⅰ、Ⅱ两期规模不同的冰碛垄;之后,距今1.6~1万年间,受波堆藏布江水流影响,在白玉沟出口附近形成堰塞体,一个古湖在河谷出现,6000年后该湖溃决。考察发现,古湖段河床的沉积物粒径呈现“上大下小”的垂直分异。

图8示意波堆藏布江局部区域地貌。

(1)判断Ⅰ、

Ⅱ期冰碛垄形成的先后顺序,并比较两者的分布差异。(6分)Ⅰ期冰碛垄先形成,Ⅱ期冰碛垄后形成。分布差异:①与Ⅱ期冰碛垄相比,Ⅰ期冰碛垄分布范围较大;②分布在冰川末端的Ⅰ期冰碛垄海拔位置较高;③Ⅱ期冰碛垄覆盖在Ⅰ期冰碛垄之上。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2022年佛山一模】冰碛垄是指冰川搬运、堆积下来的碎屑物。在冰川末端与边沿堆积起来的冰碛垄,标志着古冰川曾达到的位置和规模。末次冰期最盛期时,白玉沟冰川伸入波堆藏布江河谷,后随着气候变暖出现阶段性后退,形成了Ⅰ、Ⅱ两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