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6-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建议用时:40分钟)题组一人口增长与生态踪迹1.生态踪迹也称生态占用,是指特定数量人群依据某一种生活方式所消费的、自然生态系统供应的各种商品和服务功能,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须要环境(生态系统)吸纳,并以生物生产性土地(或水域)面积来表示的一种可操作的定量方法。通过生态踪迹需求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进行比较即可以定量地推断某一国家或地区目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以便对将来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科学规划和建议。依据上述定义,下列各项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踪迹是一种衡量对生态环境破坏程度的定性方法B.生态踪迹是推断某一国家或地区目前的可持续发展的状态的重要指标C.生态踪迹的值越高,人类对生态的破坏就越严峻D.日本每人的生态踪迹远远超过日本土地、水源所具备的生产实力,所以日本只能利用别国资源A[依据题干定义知,生态踪迹是一种定量分析,而不是定性分析。]2.下列各项既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重要举措,又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是()A.晚婚、晚育、优生、优育B.限制人口数量C.提高人口素养D.大力发展经济C[限制人口数量是解决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提高人口素养是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举措,同时又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3.(不定项)下列属于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的是()A.无节制运用水造成的水资源惊慌B.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本地物种的濒危和灭亡C.过度开垦等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壤沙化D.乱排工业废气造成的空气污染ACD[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本地物种的濒危和灭亡是因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在与本地物种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4.如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诞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A.① B.②C.③ D.④C[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由诞生率和死亡率共同确定的,由图中信息可知,四个国家中,③的诞生率较高,而死亡率相对较低,故自然增长率最高。]5.人类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一员,与环境有着亲密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沙尘暴使人患咳嗽、哮喘、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B.人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实力往往较低C.与人类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在食物网中的养分级越高D.温室效应的形成与人类的生产活动亲密相关C[A项反映了环境中沙尘暴这种特定气候改变对人的呼吸系统的影响,A正确;人工生态系统(如农田)结构简洁,自我调整实力低,B正确;温室效应的形成主要是人类破坏植被、大量燃烧化石燃料的结果,D正确;生物与人类亲缘关系的远近与生物在食物网中的养分级位置的凹凸没有必定关系,C错误。]6.细致视察下列两幅图,据图回答:甲世界水资源量示意图乙中国人均土地、耕地改变趋势图(1)水是生命之源,地球表面约70%被水覆盖,淡水仅占总水量的2.5%,而能被人类利用的淡水只占总水量的0.3%,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图乙可知,2000年时,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与建国初期相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导致可用淡水、人均耕地快速削减的干脆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水资源是有限的,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更少,所以水是珍贵的。(2)由图乙可知,从1950~2000年,随着人口增加,人均土地、人均耕地渐渐削减。建国初期人均耕地0.2hm2,到2000年人均耕地只有0.1hm2左右,二者相差一半。(3)随着人口增加,淡水利用量增多,住房增多,科技文化设施增多,使人均耕地削减,另一方面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即使不增加住房、设施占用的土地,人均耕地也是削减的。[答案](1)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特别珍贵的(2)削减了一半(3)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题组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7.(2024·浙江高考)下列属于防止大气圈臭氧削减的措施是()A.削减氟利昂的运用 B.增加化肥的运用C.增加污染物的排放 D.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A[空气中的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能破坏臭氧层,导致臭氧层变薄或出现空洞。可见,削减氟利昂的运用,可防止大气圈臭氧削减,A正确,B、C、D错误。]8.(不定项)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酸雨会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B.大气中的CO2浓度的增加会使全球气候变暖C.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增加对地球资源的消耗D.平流层中臭氧含量改变与紫外线对地球表面的辐射量有关ABCD[酸雨会导致水体pH下降;CO2是温室气体,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可使大气温度上升;人口过度增长,人均具有的资源就会削减;臭氧的主要功能是抵抗紫外线。]9.在大量运用①化肥、②冰箱、③含磷洗衣粉、④石油、⑤高含硫煤炭这几种物质中,能促使赤潮发生的是()A.①和③ B.①和②C.②和④ D.③和⑤A[湖泊和江河中由于N、P元素含量上升,导致的藻类等微生物爆发,叫做水华,海湾水域形成的类似状况,叫做赤潮,大量运用①化肥、③含磷洗衣粉使得水体中N、P等元素含量上升,藻类大量繁殖,形成赤潮。]10.酸雨指pH小于5.6的大气降水。在试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觉,楝树的高度比比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结合生态学学问所作的合理推想是()A.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B.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C.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受酸雨影响D.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A[由题干可知,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而对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影响,A正确;酸雨对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影响,而无法推断对其种群密度的影响,B错误;物种丰富度指的是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本题仅确定了酸雨对两树种株高的影响,对其他植物有何影响不清晰,所以不能确定酸雨对物种丰富度是否有影响,C错误;该试验只模拟了酸雨对樟树和楝树的树苗株高的影响,无法推断其他树种的状况,D错误。]11.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水域富养分化严峻,赤潮灾难频繁发生,这对海洋渔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峻破坏。请回答下列问题。(1)富养分化的海水为赤潮生物的大规模暴发供应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很多赤潮生物分泌的毒素或死亡后遗体被分解时产生的黏液,致使海洋动物生理失调或死亡。赤潮暴发时经常引起海鸟、鱼、虾和贝类等的大量死亡,有些有毒物质甚至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起人中毒。请写出赤潮生物可能引起人中毒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海水的pH一般在8.0到8.2之间,赤潮发生时海水pH可达8.5以上,有的甚至达9.3以上。请分析赤潮引起海水pH上升的主要缘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除了产生生物毒素和引起海水的pH改变,请另举一例说明赤潮对海洋环境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富养分化的海水中含有大量的N、P等矿质元素,为赤潮生物大规模暴发供应了物质基础。(2)该食物链的起点是赤潮生物(藻类),终点是人。(3)赤潮暴发时,大量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大量消耗海水中的CO2,从而使海水的pH上升。(4)赤潮对海洋环境的危害很大,主要是水面被赤潮生物覆盖,降低了海水透光率,严峻影响其他浮游植物、水草等的光合作用。[答案](1)养分物质(N、P等矿质元素)(2)赤潮生物(藻类)→浮游动物→鱼(或虾、贝类)→人(3)赤潮暴发时,大量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大量消耗海水中的CO2,从而使海水的pH上升(4)赤潮区域的水面被赤潮生物覆盖,降低了海水透光率;严峻影响其他浮游植物、水草等的光合作用12.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可以滤除太阳光中大部分的紫外线辐射,因此被称为地球生物圈的爱护伞。然而,由于人类大量排放卤代烃(如制冷剂氟利昂),严峻破坏了臭氧层,引起地球表面紫外线辐射增加。臭氧层耗损引起普遍的生物学效应是()A.人类皮肤癌、白内障增加B.海洋浮游生物增多C.生物群落的分布不受影响D.冰川溶化A[臭氧层被破坏,照耀到地面上的紫外线辐射增加,人受到较强的紫外线辐射可以引发皮肤癌、白内障等,农作物受到辐射则引起减产。]13.(不定项)如图表示某河流随着生活污水的流入,其溶解氧量(DO)、生物耗氧量(BOD)、无机物(富含N、P)的浓度改变状况。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a地有机物浓度低于b地B.生活污水对无机物(N、P)的浓度改变无影响C.在a、b两地间,DO值的增加是因为无机物的增加使植物数量增加的结果D.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将大量繁殖CD[由图可知,a地的有机物浓度较高,随着有机物的分解,到了b地有机物浓度较低,A项错误;生活污水的排放会导致无机物(N、P)的浓度增加,B项错误;在a、b两地间随着无机物的增加,植物的数量渐渐增加,使得DO值不断增加,C项正确;随着大量无机物(N、P)进入湖泊,会使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D项正确。]14.如图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其中,甲和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丁为分解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人工湿地受到稍微污染后很快复原原样,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整实力B.若没有丙,该人工湿地易产生水华等生态危害C.在水域中增设一些搅拌装置,去污效率会更高D.该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于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D[人工湿地可以净化城市污水,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肯定的自我调整实力;丙为消费者,可摄食浮游植物等生物,若没有丙,该人工湿地易产生水华等生态危害;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净化污水的重要途径,很多分解者属于异养需氧型微生物,在水域中增设一些搅拌装置可增加污水的溶氧量,去污效率会更高;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有机物的能量之和。]15.如图是人类社会与环境相互关系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箭头A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输入________。(2)箭头B表示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将________输出给环境。(3)箭头C表示人类对________产生的影响。(4)箭头D表示环境对人类的________作用。(5)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与环境的关系,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要使A、B、C、D达到良性循环,最根本的措施: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这样才能实现________________战略。[解析]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输入物质和能量,同时,人类的消费活动又将废弃物质输出给环境,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依靠、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需协调好人口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答案](1)物质和能量(2)废弃物(3)环境(4)反馈(5)人与环境相互依靠、相互制约,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6)①限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养②搞好国土整治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