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光的世界》全单元教学课件(新教材)_第1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光的世界》全单元教学课件(新教材)_第2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光的世界》全单元教学课件(新教材)_第3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光的世界》全单元教学课件(新教材)_第4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光的世界》全单元教学课件(新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件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新教材)第4章光的世界第1节光的传播1.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认识反射、折射现象。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了解光在社会生活与生产中的一些应用。

2.观察光在空气、水和玻璃中传播的实验现象,认识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通过讨论“光传播什么”,了解光是传播能量和信息的重要载体。3.通过介绍墨子在光学中的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对光沿直线传播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理论的片面性。霞光万道阳光穿透树林夜晚霓虹闪烁光是从哪里来的?一、光源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例如:太阳,萤火虫,通电电灯及燃烧的蜡烛。月亮是光源吗?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水母等人造光源:如火把、蜡烛、电灯等2.分类光是如何传播的呢?但是光能在空气,水,玻璃等透明物质中传播,这些物质叫光的介质。对比与声的传播,光也需要介质才能传播吗?不需要!二、光的传播注意:实验时,不要用激光束照射到人的眼睛。光在不均匀糖水中的传播路径光在均匀糖水中的传播路径光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发生反射和折射。光是如何传播的?

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两种介质交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影子是怎样形成的?总结: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会在物体的后面形成影子。

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光线为了更形象、更简单地描述和研究光现象及其规律,物理学采用理想化模型的方法,用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线,用作图法解决光学问题。

射击瞄准小孔成像在较暗的屋子里,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一块半透明的塑料薄膜前面,在它们之间放一块钻有小孔的纸板。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塑料薄膜上就出现烛焰的倒立的像(如图所示)。这种现象叫作小孔成像。日食、月食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线:用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3.应用:解释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月食、日食形成等现象,生活中激光准直,射击瞄准等。三、光速介质光速真空空气水玻璃c=3×108米/秒稍小于真空中的速度约真空中的3/4约真空中的2/3第4章光的世界第2节光的反射定律1.了解光的反射现象,知道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认识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知道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2.经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的体验。通过“自制简易潜望镜”,学习控制光束方向。通过对比观察,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3.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小发明、小制作活动,认识平面镜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物体就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回到原传播介质中),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现象。一、光的反射现象光改变了传播方向以后,会向什么方向传播呢?有规律吗?1.基本概念MM’①一点——入射点:O②一面——反射面:MM'③三线——法线:ON;入射光线:AO;反射光线:OB④两角:入射角∠i;反射角∠r(1)法线:经过入射点垂直于反射面的直线(ON);(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AON,即i);(3)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NOB,即r)。

二、探究活动:光的反射定律目的:反射光遵循什么规律反射器材:激光笔(光源)平面镜(反射光线)怎样看到光的线路呢?在三维空间里如确定一根线的位置呢?量角器(测角度)纸板(光屏)光屏的作用:1.显示光的传播路径。2.探究反射光线在哪个平面。ENF入射光线反射光线OMNF入射光线OME结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入射角反射角

30°

45°

60°1.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随入射角增大而增大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口诀: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O光路可逆AB1.找到入射点,过入射点作反射面的垂线为法线,法线要画成虚线。2.找出入射角,并量出入射角的大小。画法:3.过入射点和法线做一角,使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4.在反射方向上标上箭头表示方向。

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画出反射光线:完成下列光路图40O30O50O50O60O60O光的反射的应用——汽车后视镜光的反射应用——自行车尾灯根据反射面是否平整,把反射分为

。镜面反射漫反射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镜面反射演示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光滑表面上时,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漫反射演示漫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1.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3.反射现象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第4章光的世界第3节平面镜成像第1课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2.经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探究过程,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通过折纸,感悟虚像的形成原因。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发现成功的喜悦。通过对平面镜的物与像对称的讨论,领略平面镜成像中的简洁对称之美。通过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利用平面镜的小发明、小制作,认识平面镜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水中倒影——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一﹑平面镜2.表示方法:用条直线和阴影线表示一个平面镜。1.平面镜:表面平整光滑的镜面被称为平面镜(如平静的水面,平板的玻璃,平滑的金属面)。3.镜面反射——平行光投射到物体的光滑表面(如镜面、水面)上,反射光线仍然平行。4.实像:能呈现在光屏上的像称为实像。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只能用眼睛直接看到的像。近乎完美的水中倒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什么?二﹑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提出问题(1)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什么关系?(2)像到镜面的距离跟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3)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2.实验原理:光的反射定律3.实验器材:玻璃板﹑两支完全一样的蜡烛﹑白纸﹑刻度尺﹑火柴4.设计实验①此实验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②怎么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便于透过镜子看到后面的情况。用另一个与镜前蜡烛大小相同的蜡烛与像进行比较。③怎么确定像的位置?用另一个与镜前蜡烛大小相同的蜡烛在镜子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与镜中的像完全重合。④怎样判断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用白纸做屏幕放在像的位置,直接观察白纸,纸上是否出现蜡烛的像。5.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实验次数物体到镜面的距离/cm像到镜面的距离/cm①②③6.结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②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③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④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等大﹑等距﹑垂直﹑虚像)7.实验分析①用玻璃板的目的:方便找到像的位置②玻璃板垂直于桌面:使物体与像重合③玻璃板要薄:避免发生两次折射④两一样的物体的目的:比较像与物的大小⑤刻度尺的作用:比较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⑥玻璃板后的像光屏不能呈现:虚像像与物体左右相反SS1S8.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虚像:不是反射光线的交点,而是反射光线的

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不能用光屏接收。发光点所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必过它的像点。1.画出图中的图形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及其光路图。2.岸边的树和山在水中成的像看上去是倒立的。为什么?2.岸边的树和山在水中成的像看上去是倒立的。为什么?答案:平静的水面可看作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虚像。对物体上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与物点到水面的距离都相等。由于树木和房屋上的各点与水面的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的像也距水面越近,所以各点组成的像从水面上看就是倒立的了。二、成像原理:一、成像特点光的反射像和物大小相等平面镜成虚像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的连线垂直于镜面第4章光的世界第3节平面镜成像第2课时平面镜成像的应用1.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初步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应用。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对平面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1.平面镜成像的规律。2.平面镜成像的作图。平面镜成像的应用:成像改变光路夜间行车时,如果打开车内的灯,车内景物在挡风玻璃上成的像干扰了驾驶员的视线,所以夜间行车时司机都会关闭车内的灯。利用(例):牙医用平面镜来观察牙齿;平面镜可以用来是房间看起来更宽敞。危害(例):城市高楼用玻璃来装饰外墙,这样会导致阳光被反射进室内,从而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光污染”。平面镜若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第4章光的世界第4节光的折射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折射光线、折射角的含义,了解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2.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3.了解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并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进行解释。1.光的反射定律。2.平面镜成像的规律。1.有趣的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现象中有哪些规律呢?观察一: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至水面时的传播情况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作光的折射。

(1)一部分光返回空气中,发生反射。(2)另一部分光进入水中,且其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叫作光的折射。(3)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光的折射的一般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1)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线分居)(3)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两角不等,空较大)光的折射的一般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4)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垂直不变)(5)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光路可逆)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水中鱼的实际位置比看上去的要深。空气水S´眼睛受骗S所以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PQABA´水空气潜水员在水下看岸上的物体AB光的折射池水变浅、海市蜃楼等光从一种介质

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折射现象中,光路光的折射特点三线共面、两角不等,折射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现象实验探究可逆性斜射可逆第4章光的世界第5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1课时认识透镜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2.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挂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不同结构特征,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抓住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3.通过研究透镜的作用及特殊光线的作图,对学生进行色彩美和线条美的教育。观察老师手中的透镜,看一看它的形状一、透镜1.透镜的种类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辨别下列透镜:

C1

C2主光轴光心(O)(1)凸透镜的示意图

2.光心和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作透镜的主光轴。凸透镜的中心位置就是光心。(2)凹透镜的示意图

C2

C1主光轴光心(O)手电筒发出的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或凹透镜,会发生什么现象?猜测: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凸透镜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线有会聚的作用,故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焦点焦距焦点焦距3.凸透镜的焦距OFF焦距焦距两边的焦距相等。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作焦距(f)。凹透镜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线有发散的作用,故凹透镜又叫发散透镜。虚焦点焦距焦距虚焦点活动:你有什么方法辨别它们?看谁的方法又多又好辨别凸透镜与凹透镜

判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辨别透镜的主要方法

照中间厚、边缘薄中间薄、边缘厚放大常用方法凸透镜凹透镜缩小会聚发散FFFF三条特殊光线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发散的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虚焦点。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对着凹透镜异侧虚焦点入射的光线

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凹透镜几个概念对光有会聚作用三条特殊光线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对光有发散作用三条特殊光线主光轴光心焦点(F)焦距(f)第4章光的世界第5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2课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凸透镜成放大像、缩小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2.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像或缩小像、正立像或倒立像、实像或虚像的条件。培养学生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3.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以及对其成像规律的分析,有意识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规律。1.凸透镜对光的作用。2.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一、几个概念物距: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u表示。像距:所成的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v表示。2f表示两倍的焦距。物FFuv2f2f像1.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的不同与什么因素有关呢?2.猜想: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什么?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器材f=10cm发光体光屏光具座3.设计实验:请大家利用所给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4.实验步骤(1)为了使烛焰的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我们需要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如果无法成清晰的像,我们可以拿掉光屏,透过透镜看像的性质。5.进行实验物距与焦距关系物距u(cm)像的性质(f=10cm)像距v(cm)正倒大小虚实u>2f40

u>2f30

u=2f20

2f>u>f18

2f>u>f14

u<f5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成像的性质像距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u>2fu=2f2f>u>fu=fu<f2f>v>fv=2fv>2f不成像物像同侧倒立缩小实像倒立倒立等大放大实像实像虚像放大正立6.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像的大小与物距是否有关?在什么情况下成缩小的像?在什么情况下成放大的像?在什么情况下成等大的像?7.实验分析当u>2f时,成缩小的像;当f<u<2f时,成放大的像;当u=2f时,成等大的像。像的正倒与物距是否有关?在什么情况下成正立的像?在什么情况下成倒立的像?当u>f时,成倒立的像;当u<f

时,成正立的像。像的虚实与物距是否有关?在什么情况下成虚像?在什么情况下成实像?当u>f时,成实像;当u<

f时成虚像。根据表终的数据,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成缩小的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当u<v

时,成缩小的像;当u<v时,成放大的像。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实像总是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虚像总是同侧正;物近像近像变小。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跟着物体跑。记忆口诀:

例1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与光屏分别置于凸透镜两侧,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a、b、c、d四点,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当蜡烛位于______点时,光屏上出现放大的像;当蜡烛位于

点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abcdF2fb或cd例2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6cm处,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10cmB.7cmC.8cmD.16cmB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成像的性质像距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u>2fu=2f2f>u>fu=fu<f2f>v>fv=2fv>2f不成像物像同侧倒立缩小实像倒立倒立等大放大实像实像虚像放大正立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4章光的世界第5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3课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1.了解透镜在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中的应用。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3.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运用于实际的意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放大镜

放大镜的成像特点:(1)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物距小于像距。(3)像与物位于凸透镜的同侧。二、照相机1.照相机的构造快门调焦环取景窗光圈环镜头胶片取景窗快门调焦环镜头光圈环镜头

由一组透镜组成,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起到成像作用。

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在胶片上会聚成被摄物体的像。胶卷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数码相机用电子感光器件和存储器件替代胶片作为成像的光屏并记录像的信息。2.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物距(u)像距(v)物距(u):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像距(v):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3.照相机的成像特点:(1)倒立、缩小的实像。(2)像距小于物距。(3)像与物位于凸透镜的两侧。若想使底片上的像变大,应使相机靠近物体,同时使镜头远离底片(增大暗箱长度)。即应用当物距变小时,像和像距都变大这一原理。如何拍出更大、更清晰的像?投影片放置处凸透镜平面镜1.投影仪的构造三、投影仪物凸透镜凹面镜像2.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屏幕相当于

。凸透镜光屏屏幕ABA'B'3.投影仪的成像特点(1)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像距大于物距。(3)像与物位于凸透镜的两侧。1.实像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能呈现在光屏上。

四、实像和虚像

ABA’B’ABA‘B‘2.虚像虚像:是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平面镜成像放大镜的像“折射成像”1.一凸透镜焦距是8cm,当物体距焦点5cm时,则物体成像情况是()A.一定成放大的实像B.一定成放大的虚像C.可能成放大的实像,也可能成放大的虚像D.一定能用光屏承接像C2.某校学生进行“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法制教育时放映幻灯片,发现屏幕上的画面小了点,应怎样调节()A.放映机离屏幕远些,胶片离镜头远些B.放映机离屏幕远些,胶片离镜头近些C.放映机离屏幕近些,胶片离镜头远些D.放映机离屏幕近些,胶片离镜头近些B3.小聪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的焦距f=10cm。

(1)实验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依然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但光屏上像的位置却偏高,为了使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向____(选填“上”或“下”)调节透镜。下(2)调整后,图中光屏上烛焰像的性质是

,此性质的应用是

(举一例)。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或投影仪)(3)实验结束同学们在交流时发现,将蜡烛从光具座的0cm刻线逐渐向凸透镜靠近时,在这个过程中经过30cm刻度线时,所成实像由缩小变成放大,经过40cm刻度线时,所成像由实像变成虚像,于是同学们猜想:当u=2f时,凸透镜可能成

的实像,当u=f时,凸透镜可能不成像。等大(4)请你利用现有器材证明当u=f时,凸透镜不成像,写出你的操作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蜡烛的到凸透镜的距离,使其等于凸透镜的焦距,此时观察蜡烛的像是否能够在光屏上呈现,若能,则可以成像,否则,不能成像第4章光的世界第6节跨学科实践:眼睛1.了解照相机的原理,知道眼睛看见物体的过程。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2.动手自制照相机,认识照相机的原理。通过照相机与眼睛的结构对比,了解眼睛看物体的机理。通过观察实验和实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健康的意识,使其能自觉注意保护视力。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将科学技术运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生活中的照相机

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物体位于两倍焦距之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通过改变物距,使得远近物体成的像清晰。睫状体角膜晶状体瞳孔视网膜玻璃体通往大脑的神经照相机和眼睛的相同点:原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角膜晶状体视网膜睫状肌人眼看清远近物体的原理:晶状体的调节作用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变薄,远处来的光线恰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近处来的光线恰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近视眼和远视眼是怎么回事?

怎样对近视眼和远视眼进行矫正?近视眼及其矫正1.成因:2.矫正: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成像于视网膜前。佩戴用凹透镜做成的近视眼镜。远视眼及其矫正1.成因:2.矫正: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成像于视网膜后。佩戴用凸透镜做成的远视眼镜。(老花眼镜)※近视眼用

矫正;※远视眼用

视力的矫正凹透镜凸透镜预防近视“三要”“四不看”:①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②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下,要远眺几分钟。③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④不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⑤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⑥不躺卧看书。⑦不走路看书。眼睛眼睛结构原理近视眼成因矫正方法远视眼成因矫正方法眼镜近视眼:凹透镜远视眼:凸透镜第4章光的世界第7节通过透镜看世界1.知道望远镜、显微镜是由多个透镜组合而成的。了解望远镜、显微镜的基本作用。2.经历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望远镜的实践过程,经历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的实践过程,初步学习逆向、类比的物理思维。3.激发学生对宇宙世界的微观世界进行观测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然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进一步形成科学的认识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望远镜显微镜一、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1)伽利略望远镜:

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2)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但物镜的焦距长,目镜的焦距短。物镜与目镜的焦点重合或靠近。常说的天文望远镜就是开普勒望远镜。(3)开普勒望远镜的光路图、原理: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得到一个缩小的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相当于放大镜,把物镜成的缩小实像,再一次放大成虚像,但仍比物体小。··(F目)F物F物·第一次成像物镜目镜F目(4)望远镜的原理: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使被观察的物体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把物镜成的实像,再一次放大成虚像。显微镜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并且以焦距较大的凸透镜为目镜,以焦距较小的凸透镜为物镜。二、显微镜: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物镜:焦距短(f<<2f)目镜:焦距长(<f)镜筒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个

。(1)显微镜的结构凸透镜目镜焦距较大,相当于放大镜,把物镜成的实像,再一次放大成虚像。(2)显微镜的光路图、显微镜成像原理:物镜(相当于投影仪)使被观察的物体成一个放大的实像。····2fF目F物F物·物镜目镜第一次成像第二次成像F目通过透镜看世界望远镜显微镜物镜: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镜: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目镜: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第4章光的世界第8节走进彩色世界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光谱的概念。了解光的三原色,认识色光的混合。2.经历关于色光混合的实验探究。体验利用计算机软件了解自然原理的探究过程。3.形成色光合成白光的观念,具有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增加学生对色散的兴趣和体验。1.光的折射规律。2.光折射的应用。你见过彩虹吗?雨后为什么会有彩虹?

17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在五光十色的世界中太阳光是最为单纯的。直到16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