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德阳市高中2022级第三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考试历史试卷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共6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2.本试卷满分100分,75分钟完卷。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周制设小司寇一职,以征询民众意见,所涉皆大政,“小司寇之职,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小司寇的设置体现了A.周王权力不断强化B.国家大事由平民决定C.原始民主制的影响D.中央官僚制度的完善2.西周晚期,耕地轮荒农作制逐步向土地连种制过渡。到了战国时期,连种制占据了主导地位,在黄河流域的一些地方“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这反映出战国时期A.农业作物品种日益丰富B.农业生产向精细化发展C.北方普遍实现一年两熟D.集体劳作形式彻底瓦解3.秦律规定,如基层社会出现“黔首不田作,市贩出入不时”“或不勉田作、缮室屋”等情形,“伍长”需要告到官府进行惩治。这一规定A.加强了社会治理B.强化了中央权威C.抑制了商业发展D.完善了司法制度4.表1为唐宋科举取士人数的统计。表中数据的变化可以说明两宋时期表1朝代取士(进士)总人数平均每年取士人数唐代664622.93两宋110411345A.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B.科举选拔程序更加完善高二历史试卷第1页(共6页)C.官僚队伍素质得到提高D.重文轻武政策得到贯彻5.《清明上河图》中,城市店铺大都临街开设,“自州桥南去,当街水饭、干脯、鸡皮每个不过十五文,香糖果子、间道糖荔枝、越梅……直至龙津桥须脑子肉为止,谓之杂嚼,直至三更”。这表明当时A.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B.城市的坊市并未分离C.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D.政府强化了市场管理6.明朝各地各乡广泛设立“申明亭”,由本乡推举出五十岁以上的德行高望的老人并向官府备案,民间纠纷由老人主持在申明亭调节,调节不能和息的,再向官府起诉。这反映出明朝A.儒家伦理成为审判依据B.司法实践深受礼教影响C.司法权逐步向基层转移D.法家思想主导地方治理7.清末,英国在上海创办了电气公司,利用发电设备点亮了弧光灯,起初主要用于洋行和街道,后来行栈、茶馆、戏楼以及居家竞相使用,上海成为名副其实的“不夜城”。这一变化反映出近代上海A.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B.交通发展推动人口流动C.工业化催生了新兴产业D.服务业发展为支柱产业8.图1是1912年1月2日《民立报》刊登的一幅漫画。据图中信息可推知,作者创作该画意在A.批判国民党专制独裁B.动员人民参加革命C.宣扬主权在民的原则D.维护民主共和体制9.1953年1月,经政务院批准,卫生防疫站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立,到1965年全国各地共建立卫生防疫站2499所,以及专科防治所(站)822所,妇幼保健站(所)2910个,被世卫组织誉为“以最少投入获得了最大健康收益”的“中国模式”。这一模式A.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B.体现出我国制度优越性高二历史试卷第2页(共6页)C.得益于我国工业化的实现D.消除了城乡间医疗差距10.多年来,中国积极参与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阿富汗、巴以、叙利亚等重大地区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参加了600多项国际公约及修正案,在五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中国派出维和人员数量名列第一。这些事例说明中国A.加强与新兴市场国家合作B.努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C.积极推动区域和国家合作D.积极践行多边主义原则11.古代埃及人用树枝和混合麻纤维的黏土筑墙壁;用木桩、树干加固支撑,在上面搭上屋梁;再用甘蔗和椰子叶铺成屋顶,用以防晒,房间内壁涂泥土防止热气进入。这说明古埃及房屋的建造取决于A.人们的审美观念B.当地自然条件C.集体劳作的形式D.传统文化习俗12.在古希腊,平民会通过公民大会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但使用暴力手段也很常见。如萨摩斯的平民与雅典联合发动暴动反抗贵族阶级,并取得成功,最终掌管城邦事务。这说明在古代希腊A.雅典民主政治最发达B.平民参政受到一定制约C.公民大会已形同虚设D.贵族逐步退出政治舞台13.工业革命的发展给19世纪的英国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财富,这些财富聚集在少数资本家手中,而工人阶级生活贫困,住房拥挤昏暗,条件恶劣,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和干净水源。据此可知,当时英国A.阶级矛盾空前激化B.贫富分化日益凸显C.经济危机影响广泛D.工人运动风起云涌14.表2是1870年、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据此可知当时表2A.多中心的贸易格局形成B.世界贸易总额增长迅速C.政治制度决定贸易兴衰D.英法资本主义走向衰退高二历史试卷第3页(共6页)15.在20世纪60年代,英国政府便开始实施“社区发展项目”“社区新政”等战略,推行公益、普惠性的社区项目和社区服务,组织社区互助小组、社区安全小组等。英国政府的这些举措A.推动了基层自治的发展B.扩大了政府社会服务功能C.保证了社会秩序的稳定D.标志着社会保障制度形成16.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不仅分别成为埃及和巴拿马的经济生命线,更是东西方互联互通的要道,成为大国角力场、兵家必争之地。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大运河的开通A.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B.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C.刺激了瓜分世界的狂潮D.导致世界市场的形成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52分)17.(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汉时,乡官制基本确立。“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游徼徼循禁贼盗”。唐代基层社会权力结构已有由“乡官制”向“职役制”转变的趋势。此时,民间“耆老”替代了秦汉以来的“三老”。宋时,乡里制或乡团里制也由保甲制所取代,基层社会权力结构掌控于户长、里正、耆长之手,然“保”“甲”地位日益隆升,导致基层社会的自然状态由此丧失,基层社会权力任凭官吏驱使,已沦为“皇权”的附庸。—摘编自高福顺《古代“乡绅之治”开启基层治理密码》材料二西方列强的入侵使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中,晚清与民国政府都试图在基层设置乡镇等正式的国家机构。然而在实际运行中,旧有的乡绅、宗族等地方精英打着地方自治的名号进入官僚体制,并且在失去了科举制赋予的国家功名制约后,开始逐渐向土豪劣绅转变,凭借国家的名义大肆掠夺乡村财富。“乡村的实际统治权为各种各样的传统力量所执掌,由此形成新型的(也是形式上的)中央政权与旧式(却是实质上的)乡村统治并存的局面。”这一时期的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汲取与强制能力基本处于失控状态。——摘编自候绪杰《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能力:定位与构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基层治理发展的基本趋势,并简析其积极影响。(10分)高二历史试卷第4页(共6页)(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基层治理相比近代基层治理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0分)18.(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黔东北深山高寒地区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难以生长,山民的生存难以获得保障,明政府采取“移民就宽乡”政策,进一步加重了黔地的人口压力。明清时期,玉米、番薯、马铃薯等原产于美洲的高产作物相继传入我国,这些作物具有耐瘠、耐旱等特性,使贫瘠土地和高坡山地成为了可利用的耕地。山民们种植的高产作物或被加工为各种干粮以作备荒之用,或被加工磨制成可供食用的淀粉,或被制成喂养牲畜的饲料,在保障了日常的粮食需求后,山民也会余留部分用于在市场上进行买卖。——摘编自李锦伟等《明清时期高产作物的引进对西南山区的影响—以黔东北地区为例》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高产作物引进中国的背景,并分析其影响。(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洋米进口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0分)高二历史试卷第5页(共6页)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把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总结为以下十点: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这些经验饱含着成功和失败,凝结着鲜血和汗水,充满着智慧和勇毅,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历史实践的产物,历史奋斗的结晶,是历史规律的昭示。——摘编自《全面把握“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党的奋斗经验中的一点或几点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高二历史试卷第6页(共6页)德阳高二期末1.周制设小司寇一职,以征询民众意见,所涉皆大政,“小司寇之职,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小司寇的设置体现了A.周王权力不断强化B.国家大事由平民决定C.原始民主制的影响D.中央官僚制度的完善2.西周晚期,耕地轮荒农作制逐步向土地连种制过渡。到了战国时期,连种制占据了主导地位,在黄河流域的一些地方“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这反映出战国时期A.农业作物品种日益丰富B.农业生产向精细化发展C.北方普遍实现一年两熟D.集体劳作形式彻底瓦解3.秦律规定,如基层社会出现“黔首不田作,市贩出入不时”“或不勉田作、缮室屋”等情形,“伍长”需要告到官府进行惩治。这一规定在客观上A.加强了社会治理B.强化了中央权威C.抑制了商业发展D.完善了司法制度4.表1为唐宋科举取士人数的统计。表中数据的变化可以说明两宋时期表1朝代取士(进士)总人数平均每年取士人数唐代664622.93两宋110411345A.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B.科举选拔程序更加完善C.官僚队伍素质得到提高D.重文轻武政策得到贯彻5.《清明上河图》中,城市店铺大都临街开设,“自州桥南去,当街水饭、干脯、鸡皮每个不过十五文,香糖果子、间道糖荔枝、越梅……直至龙津桥须脑子肉为止,谓之杂嚼,直至三更”。这表明当时A.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B.城市的坊市并未分离C.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D.政府强化了市场管理6.明朝各地各乡广泛设立“申明亭”,由本乡推举出五十岁以上的德行高望的老人并向官府备案,民间纠纷由老人主持在申明亭调节,调节不能和息的,再向官府起诉。这反映出明朝A.儒家伦理成为审判依据B.司法实践深受礼教影响C.司法权逐步向基层转移D.法家思想主导地方治理7.清末,英国在上海创办了电气公司,利用发电设备点亮了弧光灯,起初主要用于洋行和街道,后来行栈、茶馆、戏楼以及居家竞相使用,上海成为名副其实的“不夜城”。这一变化反映出近代上海A.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B.交通发展推动人口流动C.工业化催生了新兴产业D.服务业发展为支柱产业8.图1是1912年1月2日《民立报》刊登的一幅漫画,画中大写“恭祝中华民囻万岁”,以“囻”代替“国”。据此可知,作者创作该画意在图1A.批判国民党专制独裁B.动员人民参加革命C.宣扬主权在民的原则D.维护民主共和体制9.1953年1月,经政务院批准,卫生防疫站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立,到1965年全国各地共建立卫生防疫站2499所,以及专科防治所(站)822所,妇幼保健站(所)2910个,被世卫组织誉为“以最少投入获得了最大健康收益”的“中国模式”。这一模式A.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B.体现出我国制度优越性C.得益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D.消除了城乡间医疗差距10.多年来,中国积极参与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阿富汗、巴以、叙利亚等重大地区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参加了600多项国际公约及修正案,在五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中国派出维和人员数量名列第一。这些事例说明中国A.加强与新兴市场国家合作B.努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C.积极推动区域和国家合作D.积极践行多边主义原则11.古代埃及人用树枝和混合麻纤维的黏土筑墙壁;用木桩、树干加固支撑,在上面搭上屋梁;再用甘蔗和椰子叶铺成屋顶,用以防晒,房间内壁涂泥土防止热气进入。这说明古埃及房屋的建造取决于A.人们的审美观念B.当地自然条件C.集体劳作的形式D.传统文化习俗12.在古希腊,平民会通过公民大会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但使用暴力手段也很常见。如萨摩斯的平民与雅典联合发动暴动反抗贵族阶级,并取得成功,最终掌管城邦事务。这说明在古代希腊A.雅典民主政治最发达B.平民参政受到一定制约C.公民大会已形同虚设D.贵族逐步退出政治舞台13.工业革命的发展给19世纪的英国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财富,这些财富聚集在少数资本家手中,而工人阶级生活贫困,住房拥挤昏暗,条件恶劣,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和干净水源。据此可知,当时英国()A.阶级矛盾空前激化B.贫富分化日益凸显C.经济危机影响广泛D.工人运动风起云涌14.表2是1870年、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据此可知当时表2A.多中心的贸易格局形成B.世界贸易总额增长迅速C.政治制度决定贸易兴衰D.英法资本主义走向衰退15.在20世纪60年代,英国政府便开始实施“社区发展项目”“社区新政”等战略,推行公益、普惠性的社区项目和社区服务,组织社区互助小组、社区安全小组等。英国政府的这些举措A.推动了基层自治的发展B.扩大了政府社会服务功能C.保证了社会秩序的稳定D.标志着社会保障制度形成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不仅分别成为埃及和巴拿马的经济生命线,更是东西方互联互通的要道,成为大国角力场、兵家必争之地。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大运河的开通A.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B.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C.刺激了瓜分世界的狂潮D.导致世界市场的形成17.(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汉时,乡官制基本确立。“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游徼徼循禁贼盗”。唐代基层社会权力结构已有由“乡官制”向“职役制”转变的趋势。此时,民间“耆老”替代了秦汉以来的“三老”。宋时,乡里制或乡团里制也由保甲制所取代,基层社会权力结构掌控于户长、里正、耆长之手,然“保”“甲”地位日益隆升,导致基层社会的自然状态由此丧失,基层社会权力任凭官吏驱使,已沦为“皇权”的附庸。——摘编自高福顺《古代“乡绅之治”开启基层治理密码》材料二西方列强的入侵使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中,晚清与民国政府都试图在基层设置乡镇等正式的国家机构。然而在实际运行中,旧有的乡绅、宗族等地方精英打着地方自治的名号进入官僚体制,并且在失去了科举制赋予的国家功名制约后,开始逐渐向土豪劣绅转变,凭借国家的名义大肆掠夺乡村财富。“乡村的实际统治权为各种各样的传统力量所执掌,由此形成新型的(也是形式上的)中央政权与旧式(却是实质上的)乡村统治并存的局面。”这一时期的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汲取与强制能力基本处于失控状态。——摘编自候绪杰《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能力:定位与构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基层治理发展的基本趋势,并简析其积极影响。(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基层治理相比近代基层治理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0分)17.(20分)(1)基本趋势:由乡里制向保甲制转变;由乡官制向职役制转变;国家对基层的干预和控制逐步加强;基层自治功能逐步削弱。(4分)积极影响:有利于乡村社会的稳定;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管理和控制;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小农经济的地位,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6分)(2)变化:主导力量由传统乡村精英变为土豪劣绅;基层社会的职能与权威受到冲击;宗法伦理体制逐渐瓦解;基层社会矛盾激化。(4分)原因: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半殖民地半封建会的社会环境;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6分)18.(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黔东北深山高寒地区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难以生长,山民的生存难以获得保障,明政府采取“移民就宽乡”政策,进一步加重了黔地的人口压力。明清时期,玉米、番薯、马铃薯等原产于美洲的高产作物相继传入我国,这些作物具有耐瘠、耐旱等特性,使贫瘠土地和高坡山地成为了可利用的耕地。山民们种植的高产作物或被加工为各种干粮以作备荒之用,或被加工磨制成可供食用的淀粉,或被制成喂养牲畜的饲料,在保障了日常的粮食需求后,山民也会余留部分用于在市场上进行买卖。——摘编自李锦伟等《明清时期高产作物的引进对西南山区的影响—以黔东北地区为例》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洋米在进口在结构上呈现出显著的区域性特征和时域性特征。——摘编自王浩强《近代洋米进口与中国粮食安全的现实思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高产作物引进中国的背景,并分析其影响。(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粮食进口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0分)18.(20分)(1)背景:人口压力大,人地矛盾突出;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缓慢;高产作物比一般农作物的适应性强;新航路开辟,全球联系加强。(4分)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临床微生物检验新技术展望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注册会计师考试法律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 银行合规风险的评估工具试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中的信息沟通考量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高考理综押题卷一无答案
- 项目管理经验分享的考试考点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师试题及答案解析技巧
- 项目输出质量控制要素试题及答案
- 证券投资的法律框架知识试题及答案
- 微生物学术研究热点试题及答案
- 《服务决定成败》课件
- 2025年金刚石工具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医疗器械年度培训计划
- 《定投指数基金有效性的实证探析》17000字(论文)
- 门诊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 23年贵州省资格复审委托书
- 2025年河北省雄安新区事业单位招聘203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心肌炎病历模板
- 舞蹈治疗理论与实践-洞察分析
- 退股资金分期退还合同样本
- 自如租赁电子合同范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