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第一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第一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第一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第一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二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近代史第一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1840——1912)阶段特征政治:列强向中国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各阶级不断反抗外国侵略(农民阶级掀起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发动了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资产阶级发起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清朝统治结束。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运动时期近代企业的创办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艰难、缓慢地发展。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列强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文化:鸦片战争前后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地主阶级先后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和“中体西用”的思想,学习西方的技术。甲午战后,向西方的学习从“器物”深入到“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和三民主义得到广泛的传播。(一)两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19世纪中期西方(英国为例)东方(中国为例)政治

经济

思想

外交

军事

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发展封建专制集权到达顶峰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启蒙思想,科学精神理学僵化,科技落后海外贸易,殖民扩张天朝上国,闭关锁国船坚炮利,作战力强军备废弛,战力低下工业文明农耕文明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一)两次鸦片战争: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要求更大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中国成为重要目标第一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前中英正当贸易情况表年度英国输华中国输英中对英贸易总值总值出(+)入(-)超情况1765-1769119

2915219

0619(+)99

77041795-1799537

3015579

9722(+)34

69571830-1833733

5023995

0286(+)261

5263中国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占有优势地位英国为了扭转贸易逆差开始走私鸦片英国鸦片走私船鸦片在中英贸易中的比重年份英国输华中国输英中对英贸易正当贸易鸦片贸易总值贸易总额出(+)入(-)超情况1837-1838220万340万560万310万(-)250万

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徒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何妨损上益下,藏富于民;无如漏向外洋,岂宜藉寇资盗,不亟为计?”——林则徐于1838年10月上《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虎门销烟(1839)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没收来的英美商人的鸦片,总计近240万斤,耗时20多天。

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那次的战争我们称为鸦片战争,英国人则称为通商战争,两方面都有理由。关于鸦片问题,我方力图禁绝,英方则希望维持原状:我攻彼守。关于通商问题,英方力图获得更大的机会和自由,我方则硬要维持原状:彼攻我守。就世界大势论,那次的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蒋廷黼《中国近代史》根本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对原料市场和商品倾销市场的需要。导火索虎门销烟背景(一)两次鸦片战争:第一阶段:1840年6月---1841年5月第二阶段:1841年6月---1842年8月英:侵入广东海面-进攻厦门-攻占浙江定海-天津白河口-南下广东中:清政府查办林则徐,改派琦善为钦差大臣,前往谈判中:清政府战败求和,签订《南京条约》英:强占香港岛-进攻镇江-南京下关江面第一次鸦片战争过程条

约内

容影

响《南京条约》割地(香港岛)破坏中国领土主权赔款(2100万)加重人民经济负担五口通商打开中国东南门户协定关税破坏中国关税主权《五口通商章程》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虎门条约》片面最惠国待遇破坏中国贸易主权《望厦条约》“巡查贸易”破坏中国领海主权《黄埔条约》居住传教权列强在华租界前身

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后来又与美国签订《望厦条约》,与法国签订《黄埔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果1.半殖民地半封建:“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全部独立自主权,也就是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殖民者控制。“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制度,又有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就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因素在增长,从一定程度上看是历史的进步。2.领事裁判权:凡在中国享有此种特权的国家,其在中国的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的管辖,不论其发生何种未被中国法律的违法或犯罪行为,中国司法机关无法裁判,只能由该国领事或由其设在中国的司法机构根据本国法律进行裁判,也称“治外法权”。1943年英美两国分别与中国签订新约,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3.片面最惠国待遇:指的是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在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待遇、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最惠国待遇是相互的,而片面最惠国待遇则是给予方无法享受的。(一)两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根本原因:为了达到鸦片贸易合法化的目的,进一步扩大中国市场直接原因:英国等侵略者要求修约的请求遭到拒绝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第一阶段:1856年---1858年第二阶段:1859年---1860年中国: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公使驻京、十口通商、赔款、内河航行权、传教士传教权英法联军:攻广州、占大沽、逼天津英法联军:攻天津、进北京、火烧圆明园中国: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割九龙、赔款、天津通商、鸦片贸易合法化背景过程

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陈旭麓《中国近代史》1856年,“修约”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的英国、法国决定协同作战,发动了联合侵华的战争。这次侵略战争实际上是鸦片战争的延续和扩大,故称“第二次鸦片战争”。延续:扩大:目的:为了扩大中国市场结果:手段:通过侵略战争的手段中国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侵略国家:区域:影响:英——英法美俄长江以南沿海到深入内地开放口岸由5个到11个;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国家内部出现改革呼声。

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1860年),给中国造成了巨大财产损失;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出让了更多的国家利益;同时,沙俄政府还借机先后侵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马克思:“俄国不要花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结果(一)两次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海国图志》魏源《四洲志》林则徐《瀛寰志略》徐继畲1839年起,林则徐收集各国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包括国际法知识,编成《四洲志》等书稿,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海国图志》是一部介绍西方国家科学技术和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瀛寰志略》介绍了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及西方民主制度。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打破了天朝上国的思想禁锢,开拓了中国人的视野,有助于向西方学习

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开始思考与西方的差距,探索西方,而大多数官僚则仍沉醉于暂时和平的表象。显然,两次鸦片战争并没有使得中国人真正的苏醒。地主阶级抵抗派(一)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的回声”背景内因:清政府政治腐败,贪官横行,民生困苦直接原因:自然灾害,矛盾尖锐,民生多艰组织基础: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且参加民众日益增多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特点:混杂着基督教义、农民平均主义、儒家大同思想的宗教组织。能够快速吸引教众。(一)两次鸦片战争:过程太平天国运动(一)两次鸦片战争:纲领太平天国运动(一)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原因太平天国运动

陈旭麓:“这是一场悲壮的斗争。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清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范文澜:“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决不允许资本主义发展起来;农民阶级自发的太平天国革命……不得不在中外反革命联合压迫下宣告失败。”直接原因: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一)两次鸦片战争:影响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占据了中国大片江山。这片江山是中国最繁华、最富庶的地区。西方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太平天国不予承认,使侵略者攫取的侵略权益在中国最繁华、最富庶的地区兑现不了。这就使西方列强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阴谋大大推迟了。——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性质: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随着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一)两次鸦片战争:背景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19世纪90年代)背景直接目的根本目的内忧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解内忧:镇压农民起义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外患

两次鸦片战争民族矛盾尖锐排外患:抵御外来侵略代表人物(一)两次鸦片战争:指导思想洋务运动“中体西用”

在不改变传统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创办时间企业名称创办人地点军事企业(官办)19世纪60-70年代以“自强”为旗号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安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李鸿章上海福州船政局左宗棠福州天津机器局崇厚天津民用企业(官督商办)19世纪70-90年代以“求富”为旗号上海轮船招商局李鸿章上海上海机器织布局李鸿章上海开平煤矿 李鸿章河北唐山开平措施北洋海军组建新式海军创办新式学堂,培养军事和翻译人才措施四大近现代著名的海军北洋海军南洋海军广东海军福建海军(一)两次鸦片战争:评价洋务运动积极:洋务派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在客观上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经济、思想、教育、外交等方面的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局限:仅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是对封建制度的修补,必然走向失败。“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庚子西狩丛谈》李鸿章论近代中国政局(二)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西北边疆危机左宗棠李鸿章新疆不复,于肢体元气大伤;海疆不防,则腹心大患愈棘。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塞防”“海防”1864年,新疆爆发反清起义1865年春,阿古柏入侵新疆1876年初,左宗棠发兵新疆1878年,收复新疆南北两路1884年,新疆地区正式建省(二)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西北边疆危机(二)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中法战争1883年8月法国控制越南1883年12月中法战争打响1884年8月法军偷袭马尾军港,炮毁福州造船厂1885年3月冯子材率领下镇南关大捷1885年6月签订中法《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占领越南(二)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背景根本原因: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不断膨胀,逐渐形成侵略朝鲜、中国进而征服全世界的对外扩张政策。直接原因:

朝鲜东学党起义爆发,清政府应朝鲜政府求援派兵入朝,日本也借机派兵入朝。外部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对外加紧侵略扩张。以及欧美列强默许或支持日本侵略。甲午中日战争过程1.爆发:1894年7月,日军在朝鲜半岛海域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丰岛1894.7.25平壤1894.9.15黄海海战旅顺威海卫1894.9.171894.111895.2.2↓2.平壤战役(1894.9)↓3.海军决战:1894年9月,中日海军在黄海展开决战。↓4.旅顺大屠杀(1894.11)↓5.威海卫战役(18945.2)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1894年7月,日本海军在朝鲜丰岛海面突袭中国的运兵船,不宣而战。8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这次战争主要发生在1894年,即旧历甲午年,历史上称之为“甲午中日战争"。9月,日军进攻平壤。清军将领左宝贵亲临城头指挥作战,不幸中弹牺牲。清军统帅叶志超弃城而逃,退至国内。日军占领平壤。平壤战役后,北洋舰队护送运兵船到大东沟后返航,在黄海海面与日本舰队遭遇,双方展开激战。致远号管带邓世昌、经远号管带林永升和两舰官兵英勇战斗,与舰同沉。黄海大战中,北洋舰队遭受重大损失,日本舰队也受重创。李鸿章为保船避战,令北洋舰队从旅顺退守威海卫,不许出海迎敌,日本趁机夺取了黄海的制海权。黄海大战后,日军分两路进攻中国。一路从朝鲜越过鸭绿江,进攻辽东。沿海防守的清军除聂士成率部抵抗外,其余大部溃逃。日军占领九连城等地。另一路日军从辽东半岛的花园ロ登陆,占领大连、旅顺。在旅顺,日军对当地居民实行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1895年初,日本海陆两军夹击威海卫。北洋舰队爱国官兵奋力抵抗,但难挽败局。海军提督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日军占领威海卫。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的惨败而告终。(二)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结果1895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内容危害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四地为新的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华设厂更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继《南京条约》之后危害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巨额赔款使清政府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大举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腹地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外国资本的挤压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二)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影响

从资本输出方式来看,列强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从分割中国权益来看,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加剧了中国的民族灾难和民族危机。因此,这些特点无不体现了帝国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的要求,所以《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新阶段。——薛小荣:《甲午战争暨〈马关条约〉与中外条约关系的变化》“一律预备与倭人决一死战,不愿将全台归于倭人,众志成城,有死无二。”——《申报》1895年5月15日邱逢甲刘永福反割台斗争

日本侵占台湾后,台湾人民进行了顽强抗争。1895年5至10月,台湾义勇军与以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一起,展开了一波又一波反抗日军占领的武装斗争,重挫了日本占领军。台湾人民的武装抗日斗争,表明了台湾人民不屈服于日本的坚强意志。(二)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戊戌维新运动

指从1895年的公车上书到1898年的百日维新。它既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

“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吴玉章《吴玉章回忆录》背景政治因素——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经济因素——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二)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戊戌维新运动背景思想因素——西方近代思想的传播和维新思想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1895—1897年,维新派和开明人士在全国共创办学会23个、学堂17所、报馆9家、书局2家,共计51个。到1898年,增加到300多个……——马工程编写组《中国近代史》

而甲午一战,日本以彻底的西学打败了中国不彻底的西学。这一事实非常雄辩地为西学致强的实效作了证明。在这一特定背景下,日本的榜样被有志于维新改良的人们放大了,洋务运动几十年陆续出现的变法议论终于一步一步转化为一场社会运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提倡西学,议论时政,主张变革政治(二)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戊戌维新运动序幕:公车上书(1)时间:1895年。(2)概况: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举人,联名上书,反对签订《马关条约》。(3)影响: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拒和、迁都、练兵、变法(二)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戊戌维新运动高潮:百日维新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新思想的传播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明定国是”诏书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下《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局限性:可以看得出过去他们主张的设议院、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等主张在法令中没有,这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行动比他们的宣言落后了。(二)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戊戌维新运动结果:戊戌政变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囚禁,再次临朝训政。康有为、梁启超被迫逃亡海外,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变法期间的改革措施,除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外,均被废止。(二)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原因(1)客观:顽固守旧势力的强大。(2)主观:资产阶级改良派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①维新派未从根本上否定封建制度,甚至把希望寄托在同样也是封建势力代表的帝党官僚身上。②维新派对外国侵略者的本质缺乏深刻认识,甚至对西方列强抱有幻想。③维新派自己既没有真正的实力,又完全脱离群众,甚至仇视农民革命。④策略失误:变法的措施给自己树立的对立面太多、操之过急。(二)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戊戌维新运动意义(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要用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制度,其若干措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3)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有利于民主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4)戊戌维新运动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维新派主张革除吸食鸦片及妇女缠足等陋习,主张“剪辫易服”,倡导讲文明、重卫生、反跪拜等。(二)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义和团揭帖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劝奉教,乃霸天,不敬神佛忘祖先。男无伦,女鲜节,鬼子不是人所生。如不信,仔细看,鬼子眼睛都发蓝。不下雨,地发干,全是教堂止住天。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尽萧然。一概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洋教引起文化冲突义和团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也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扶清灭洋: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起因特点口号1898年冬开始兴起,提出“扶清灭洋”1899年底清政府先抚后剿,运动转向直隶1900年6月清政府招抚,义和团控制京津1900年8月中外联合镇压义和团运动渐息6月10日,义和团沿天津进犯北京6月中旬,天津保卫战6月21日,清政府“宣战”各国7月14日,天津陷落8月中旬,北京失陷,光绪慈禧出逃,

宣布铲除义和团(二)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经过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形势图(二)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

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也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由于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义和团运动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但它所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使外国列强认识到“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评价(三)八国联军侵华八国联军侵华背景: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世界历史》九年级(下)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的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的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独立的拉丁美洲国家实际也成为依附于欧美国家的半殖民地。据统计,1914年世界总人口约18亿,其中5亿多人处于西方殖民国家直接统治之下,还有远超过此数的人生活在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中外历史纲要》(下)(三)八国联军侵华八国联军侵华背景:根本原因:为了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维护在华利益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经过:(1)1900.06.10西摩尔率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发,在廊坊附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阻击。(2)1900.06中旬八国联军攻陷大沽炮台,向天津进犯,义和团和清军投入天津保卫战。(3)1900.06.21慈禧向各国“宣战”。(4)1900.07.14天津陷落。(5)1900.08中旬北京失陷,慈禧携光绪出逃西安。

东南互保:1900年6月,清朝南方各省督抚与列强达成“东南互保”协议,规定(在华洋人)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东南互保的这种两重性,使它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过两重影响。一方面它压抑了南方地区的反帝运动,另一方面它又阻止了八国联军的南下蹂躏;一方面它免除了列强在扑杀北方义和团时的南顾之忧,另一方面它又使战胜之后的列强在处置中国时不能不正视驻守东南的几十万军队。——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中央权威式微,地方势力扩张

严重动摇清政府统治的根基(三)八国联军侵华八国联军侵华影响:(三)八国联军侵华八国联军侵华结果: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英、美、俄、法、德、意、日、奥、比、西、荷11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

本年夏间,拳匪构乱,开衅友邦。朕奉慈驾西巡,京师云扰....昨据奕劻等电呈各国和议十二条大纲,业已照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上谕》(1901年2月14日)

(三)八国联军侵华八国联军侵华结果:政治控制经济制裁外交掌控军事管制精神征服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三)八国联军侵华清末新政(1901年—1911年)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清德宗实录》向西方学习;自上而下的改革;侧重于制度改革。1901年1月,慈禧默许实行新政,下诏变法;1905年,五大臣出洋考查1906年9月,清廷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年8月,清廷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5月,宣布“采取君主立宪制、组织内阁”;1911年10月,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清帝溥仪下诏退位,清朝统治至此结束。经过:(三)八国联军侵华清末新政(1901年—1911年)评价:清末新政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辛亥革命增加了思想基础、阶级基础、社会基础、武装力量等,为革命的爆发提供了导火线;清末新政中清政府的种种失误,加速了清朝的覆灭,使辛亥革命成为历史的必然。两次鸦片战争内忧外患严重局面开眼看世界洪秀全“太平天国”洋务派“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维新派“戊戌维新”义和团“反帝爱国”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全面加深清末新政失败原因未动根本前途出路走向革命辛亥革命选修内容选官:晚清时期,科举制度发生一系列变化。1898年,清政府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オ;在康有为等人的建议下,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戊成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下令所有考试悉照旧制。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1905年,光绪帝诏准袁世凯、张之洞等人的立停科举之奏,决定自1906年起,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并令学务大臣迅速颁发各种教科书,责成各督抚严饬府、厅、州、县,抓紧于城乡各处遍设学堂,将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至此,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0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新政开始后,清政府一方面进行官制改革,裁减冗署冗官,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陆续设农工商部、巡警部、学部等部门,瓦解了传统的六部建制;另一方面对选官制度进行部分更新,规定凡学堂考试合格毕业者,均给予贡举人、进士等出身,对成绩优秀者进行殿试后,“酌加擢用,优予官阶”。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奏定学堂章程》规定自高等小学以上,毕业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下最下五等,一般中等以上者都获相应的奖励出身,并被授以官职或得以升学。不久,清政府又确立了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规定每年举行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依据考试结果再分配相应官职。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后,学堂选官、留学毕业生选官一直是清政府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选修内容货币:晚清时期,政府开始铸造银元。关税: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享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项规定开了协定关税的恶例。此后的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进一步强化了西方列强的协定关税权。根据这些条约和片面最惠国待遇规定,中国失去了自主调整税率的权力。不仅如此,掌管中国国境关税的海关大权也长期把持在外国人手中。晚清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罗伯特·赫德,英国人。他于1854年来到中国,1863年正式担任海关总税务司,1908年离职回国。赫德担任晚清海关总税务司近半个世纪,任内创建了税收、统计、浚港、检疫等一整套海关管理制度和现代邮政系统。他把持中国海关大权,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英国等西方列强的利益。海关:19世纪中后期,清朝洋务派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系列近代企业,引进了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后来,张謇、范旭东等一批民族资本家主张实业救国,也开办工厂并借鉴西方工厂的管理经验,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起来。近代工业:选修内容近代商业: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中国。1865年,英国在香港开办汇丰银行,并在上海设立分行,随后又在中国许多城市设立分支行。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该行先后在北京、天津、汉口、广州、香港、烟台、镇江、汕头、福州和重庆等地设立分行。19世纪70年代,随着官督商办与官商合办的民用股份制企业出现,股票也开始走向市场,其中较著名的有1872年开业的轮船招商局发行的股票和1876年开始筹办的开平矿务局发行的股票。为了适应股票交易的需要,上海出现了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1900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先施百货公司。之后,广州、上海等地也出现了大型百货公司。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沿海城市上海、天津、广州等成为通商口岸,逐渐发展起资本主义工商业。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陆续出现、发展、壮大,吸引了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开启了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近代城市:中国近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尤其是通商口岸。1864年,上海煤气公司成立。此后,自来水、电力、公路、电报、电话等事业也逐渐发展起来。但是,当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依然有限,且很不平衡。基础设施:选修内容交通:1881年,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建成,这是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1909年竣工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由詹天佑主持修建。他设计的“人”字形路轨,解决了铁路的陡坡问题。当时中国的铁路业主要掌握在列强手中。到1911年,由外国人控制的中国铁路里程近9000千米,占总里程数的90%以上。19世纪20年代,西方的轮船开到中国。19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人建造的蒸汽动力轮船“黄鹄号”试航成功,揭开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1872年,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正式成立,成为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交通的改善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中国的邮驿历史超过3000年。唐朝最盛时有水驿260个,陆驿近1300个,主要邮路7条,从事驿务的人员2万多名。古代的邮驿主要是为官方服务的,到明朝出现了民间通信机构民信局。1878年,天津海关书信馆对公众开放邮寄业务。1897年创办的大清邮政官局,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其业务范围包括收寄信函、明信片、包裹和办理汇兑等。电报、电话也在晚清时传人中国。客邮是西方列强在中国领土上设立的邮政机构。1834年,英国人率先在广州开办邮局,法、美、德、俄、日等国也纷纷效仿。客邮最多时有五六百处,其中日本开办的数量最多。客邮的设立,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阻碍了中国邮政事业的发展。邮驿:选修内容西医:鸦片战争后,西式医院在通商口岸建立起来。这些医院分科完备,技术先进。医生凭借医疗设备,对各种疾病作出诊断,广受欢迎。牛痘接种法、麻醉术、放射技术以及其他近代西医成就陆续被引入中国。随后,西医院校也建立起来。它们把教学、科研与临床结合在一起,培养了相当数量的西医人オ。西医凭借其特有的消毒、化验等手段,积极采取措施预防传染病、隔离传染源、治疗感染者、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对人们的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借鉴了西方的公共卫生措施,推广自来水、政善食品卫生状况、处理垃圾与粪便等,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初步发展起来。东北疫情防控:1910年末到1911年初,东北鼠疫肆虐,伍连德等大量医护人员参与到控制和扑灭东北鼠疫的工作中。这次鼠疫的防治工作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1911年4月国际鼠疫研究会在沈阳召开,伍连德任主席。这是在中国召开的首次国际卫生会议,来自英、日、俄、德、法等12个国家的公共卫生专家聚集一堂,确定了许多国际通行的防疫准则,推动了中国近代公共防疫事业的发展。选修内容华工:19世纪中叶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华工被运往美洲等地,形成了苦力贸易。葡萄牙、英国、美国等国的殖民者往往迫使华工签署契约,让华工以未来若干年的工资支付运输费用,获取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