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结构及课程类型_第1页
课程结构及课程类型_第2页
课程结构及课程类型_第3页
课程结构及课程类型_第4页
课程结构及课程类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教学内容概述(一)教学内容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学校中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所有因素。狭义指近代以来制度化学校中所有学科内容及其相互间的联系。最狭义指一门学科的具体内容。

(二)教学内容的分类1、静态的可能内容与动态的现实内容静态的内容表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的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静态的内容在师生相互作用中会生成动态的教学内容。2、规定的内容与体验的内容规定的内容表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的内容中。体验的内容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真正学习到和体验到的内容,它可能少于或大于规定的内容。3、教学内容的作用与表现形态(1)教学内容的作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依据,表现为各门学科中的事实、观点、概念、原理和问题。(2)教学内容表现形态: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主要形态是书本知识;是根据教育目的、学生年龄特点精选的系统知识。二、教学内容的特性与载体(一)教学内容的特性1、外在的法定性;2、与学生身心发展的适应性;3、内容的基础性和前沿性。(二)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三、课程结构和课程类型(一)“课程组织结构”简称“课程结构”是把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分成各部分,在不同学习时间安排不同的课程类型,由此形成一个课程的组织体系。(二)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返回(三)课程结构和课程类型关系课程类型是课程结构的基本要素,学校的课程结构是由各种课程类型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而各种课程类型在课程结构中的地位主要取决于既定的课程目标。

返回(四)基础教育课程结构改革的主要内容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之前,我国的课程是小学、中学(初中和高中)分段编写的。1986年之后,高中课程计划单独编写,小学及初中(即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则统一安排。返回2、设置了综合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鼓励学校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3、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4、为地方和学校开展课程留有空间,鼓励地方和学校开发相应的课程和学校课程。四、几种典型的课程类型(一)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活动课程)(二)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返回(一)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

学科课程

1、定义:以各科知识的分类为基础,分别从各门学科中精选内容,根据知识逻辑体系,组成不同的学科并进行分科教学。2、代表人物有孔子、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布鲁纳等。3、学科课程的优、缺点(1)有助于系统传授人类文化知识;(2)有助于学习者获得系统的知识体系;(3)有助于组织教学评价,便于提高教学效率。(4)便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缺点(1)强调以知识逻辑体系组织课程,易导致轻视学生的需要、经验和生活;(2)强调学科相对独立和稳定,容易忽视现实的需要;(3)易导致单一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4)忽视学生兴趣。经验课程(活动课程)1、定义:亦称“活动课程”或“生活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2、代表人物杜威3、经验课程的优、缺点(1)强调学习者当下直接经验的价值,学习者成为学习的主体;(2)主张把人类文化知识以儿童的经验为核心整合起来,强调教材的心理组织;(3)主张将当代社会现实以儿童的经验为核心整合起来。缺点(1)易忽略系统学科知识的学习;(2)易导致“活动主义”,忽略儿童思维能力和其他智力品质的发展;(3)降低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的关系从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来区分的两种类型。经验课程和学科课程之间关系反映人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个人知识与学科知识、心理经验和逻辑经验之间的关系。本质是儿童当下心理经验与凝结在学科中逻辑联系之间的关系。返回(二)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分科课程1、定义:分科课程是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强调一门学科逻辑体系的完整性。

2、分科课程的优、缺点(1)突出学科的逻辑性和连续性,便于学生简捷高效获取学科系统知识。(2)体现学科的专业性、学术性和结构性,有效促进学科尖端人才的培养;(3)有助于组织教学与评价,便于提高教学效率。

缺点(1)易导致轻视学生的需要、经验和生活;(2)易导致忽略当代社会生活和现实需要;(3)易导致学科与学科之间隔离,束缚学生思维的广度和灵活性。综合课程1、定义:有意识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考察和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3、综合课程的优、缺点(1)使不同学科知识内容综合化。(2)注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结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3)强调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强调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强调学以致用。缺点(1)易出现知识学习的琐碎化;(2)学习时间长,进度不易掌握;(3)难以评价与管理的问题。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的关系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区分的两种类型。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是两种功能互补的课程形态。分科课程注重知识逻辑结构和知识相对独立性,综合课程强调知识丰富性和联系性。综合课程不是对传统分科课程的否定,是建立在分科课程基础上的。

返回(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1、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定义必修课程:同一学年所有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是保证所有学生基本学力而开发的课程。选修课程:指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与发展方向,个人自由选择的课程,是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2、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关系是从课程计划中对课程实施的要求来区分的两种类型。其中,必修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选修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返回(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1、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定义国家课程:广义说,指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和颁布的各种课程与实施要求。狭义说,国家课程指国家委托有关部门或机构制定的必修课程和学科课程标准。地方课程:广义地方课程指在某一地方实施和管理的课程,既包括地方对本地国家课程的管理和实施,也包括地方自主开发的只在本地实施的课程。狭义地方课程指地方自主开发、实施的课程。校本课程:广义的校本课程指学校所实施的全部课程,既包括学校所实施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也包括学校自己开发的课程。狭义校本课程专指学校自己开发的课程,即学校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自己开发的适合本校实际,具有学校自身特点的课程。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来区分的三种类型。其中,国家课程的主导价值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地方课程的主导价值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返回五、现行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类型单一在学校课程中,学科课程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经验课程则微乎其微;分科课程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