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新闻传播史》期末重点知识概要拟写者:新闻学部孙铁本篇资料根据张老师圈画,由本人整理。但由于一些局限性,答案不尽完整,若同学们发现什么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我会予以改正,再及时通知大家。一、填空
1.中国第一个新闻记者:黄远生(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记者”)
2.新华社的前身:红色中华通讯社
3.新青年的创办人:陈独秀
4.《晋察冀日报》的主笔:邓拓
5.国民党三大新闻机构:《中央日报》、中央社、中央广播电台
6.民国初期的著名记者:黄远生、邵飘萍、林白水
7.《时务报》主笔:梁启超
8.古代报纸产生于哪个时期:唐代
9.《申报》副刊:“自由谈”
10.邹韬奋主办的什么报刊:《生活》周刊
11.我国第一个报刊政论家:王韬
12.《大公报》的著名记者:范长江(萧乾、杨刚、子冈、徐盈、孟秋江、朱启平等)
13.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14.中国古代合法民间报纸:《申报》、《新闻报》、《循环日报》、《新青年》。
15.《中国的西北角》的作者:范长江
16.新闻学三大奠基之作:《中国报学史》、《新闻学》、《实际应用新闻学》
17.客里空是谁?客里空”是苏联一九四二年出版的剧本《前线》中的一个角色——前线特派记者。“客里空”原文意为“喜欢乱嚷的人”,或“好吹嘘的人”、“绕舌者”。后来,“客里空”就成了弄虚作假的资产阶级恶劣文风的代名词了。
18.“竖三民”是哪些:于右任创办的的《民呼日报》、《民吁日报》和《民立报》。
二、名词解释
1.邸报:“邸报”又称“邸抄”(亦作邸钞),并有“朝报”“条报”“杂报”之称,四者皆用“报”字,可见它是用于通报的一种公告性新闻,是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邸报”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宋朝,是古人对封建官报最经常使用的一种称呼。
2.邵飘萍:邵飘萍(1886—1926),浙江东阳人,革命烈士,中国近代新闻史上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新闻摄影家,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被后人誉为“新闻全才”、“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辣手,快笔如刀”等。代表作《实际应用新闻学》。
3.新华日报: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1938年1月11日在汉口出版。同年10月25日迁往重庆。1947年2月28日被国民党封闭。主编潘梓年。
4.克里空(第十章):客里空”是苏联一九四二年出版的剧本《前线》中的一个角色——前线特派记者。“客里空”原文意为“喜欢乱嚷的人”,或“好吹嘘的人”、“绕舌者”。后来,“客里空”就成了弄虚作假的资产阶级恶劣文风的代名词了。现在,人们常常把那些报道失实的现象称为“克里空”。这是由于苏联作家科尔内楚克在卫国战争期间写了一个题为《前线》的剧本,剧中有一名军事特派记者,名叫克里空。他在前线采访时,不是深入到战士中间了解情况,而是整天呆在指挥部里,捕风捉影,胡编乱造新闻。后来,新闻界把新闻失实现象称为“克里空”.
5.反克里空运动:就是以反对不真实的新闻报道和报道中弄虚作假的资产阶级新闻作风为内容的新闻改革运动。克里空是苏联剧本《前线》中一个品质恶劣,以捏造假新闻为能事的新闻记者。
6.时务文体:时务文体是创新型报章文体,是指出现于报刊之上、不同于桐城派古文的一种比较通俗浅近的文体。“时务文体”是维新派创造的新型的报章文体,其特点是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有时还加以口语和外来语。这种文体在梁启超的《时务报》用的最好,故被人们称为“时务文体”。
7.苏报案:清政府为镇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而罗织的文字狱,是辛亥革命前的著名反清政治案件。1903年《苏报》聘请章士钊为笔,接连发表,章太炎等人,鼓吹民主革命,抨击帝制的文章,清朝政府勾结上海租界当局查封报馆,逮捕章太炎等8人。经过租界审判,章太炎、邹容2人被判监禁,其余释放,《苏报》永远停刊。章邹2人利用法庭宣传革命思想,清政府则在这场审判中丢尽了脸,想要杀害章邹的阴谋未得逞。
8.癸丑报灾:袁世凯统治时期,到1913年底,全国报纸只剩下130家,比辛亥革命前的500家,锐减到三分之二。这场浩劫在新闻史上被称为“葵丑报灾”。
9.循环日报:1874年1月5日创刊于香港,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家宣扬资产阶级政治改良主义思想的报纸,创办人和第一主编是我国近代著名报刊政论家王韬。
10.申报:1872年创刊于上海,由美查创办,创刊时聘请中国人主笔,标榜要为中国兴利除弊,对清末基层官吏有所揭露,政治上持亲英立场,是旧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大的中文日报。
11、早期《大公报》:1902年创办于天津,创办人英华。早期《大公报》的主要政治倾向是鼓吹保皇立宪。早期《大公报》以“敢言”报风严肃和“替劳苦大众说话”而风重于时。
12.解放日报:《解放日报》最早创刊于1941年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政治理论早期刊物。
13.北大新闻学研究会:1918年10月4日成立,是我国将新闻学作为一个学科研究的开端。蔡元培任校长,徐宝璜任副会长。以“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为宗旨。该会出版的《新闻周刊》是我国第一份新闻学研究刊物,徐宝璜任编辑主任,对我国新闻事业发展作了贡献。
14.范长江:范长江,男,1909年10月16日生于四川内江。原名:希天。是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中国新闻家,社会活动家。他生前写过大量的出色的新闻报道,担任过新闻机构的领导工作,为全国的新闻事业做出很大贡献。
15.邹韬奋:1922年主编《教育与职业》月刊,1926年接任《生活》周刊主编,1935年11月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周刊,1936年6月在香港创办《生活日报》,1937年8月在上海创办《抗战》三日刊,1938年7月担任《全民抗战》主编,他是一名卓越的政论家、出版家著名的新闻记者。
16.王韬:中国改良派思想家、政论家、新闻记者、著名的洋务政论家、中国新闻业之父。王韬外号“长毛状元”,他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近代报刊思想的奠基人。王韬一生在哲学、教育、新闻、史学、文学等许多领域都作出杰出成就,一生有《普法战纪》、《韬元文录外编》、《韬元尺牍》、《西学原始考》、《弢园文录外编》、《淞滨琐话》、《漫游随录图记》、《淞隐漫录》等四十余种著述。
17.黄远生:民国初年三大名记者之一,以写新闻通讯风长,曾主编过《少年中国》和《庸言》》杂志,后任上海《时事新报》和《申报》驻京特派记者,撰写大量揭露军阀政府黑暗统治的通讯,大受读者欢迎,黄远生的政治态度反对国民党,支持进步党对袁世凯抱幻想,1915年被人认作帝党刺杀于旧金山。提出新闻记者应该“四能”(能想、能听、能跑、能写)并身体力行。
18.胡政之(大公报):胡政之(1889~1949年4月14日)名霖,字政之,以字行。四川成都人。新记《大公报》创办人之一,任总经理兼副总编辑。
19.张季鸾(大公报):张季鸾(1888~1942),名炽章。中国新闻家,政论家。祖籍陕西榆林,1888年3月20日生于山东邹平。张季鸾在主持《大公报》笔政后,提出了著名的“不党、不卖、不私、不盲”四不主义办报方针。
三、简答题
1.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梁启超(1873-1929年)广东新会人,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同时也是著名的报刊活动家、新闻思想家。他主编或参与办的报刊前后有十多种,在国内外新闻出版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他撰写了编辑30余篇出版学论文,形成了其内容丰富、独具特色的编辑出版思想。
他初期的报刊思想可以大致概括成三点:一、注重选题组稿,体现时代潮流。梁启超认为报刊文章的内容要反映时代的特点与要求,要为救亡图强,提高民族素质服务。二、革新报刊文体,满足读者需要。新文体的运用使一般民众也能看懂报刊上的文章,从而拉近了读者与报刊的距离,扩大了读者面,报刊逐渐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梁启超新型报章文体的成功,吸引了许多报刊竞相模仿,极大地促进了报刊业的发展,直到今天,梁启超那种面向广大读者、服务读者的报刊从业态度,对我们仍有借鉴意义。三、认清报刊职责,明确出版原则。梁启超认为报刊影响巨大,关乎国家民族的命运。
梁启超后来在海外办报,新闻思想有所转变。他提出报馆的“两大天职”,即“监督政府”、“向导国民”,为中国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中国革命派人士们所借见。他将报刊的功能高度民主概括为“通”,可分三方面论述:第一,维新派极力阐述并努力实践报刊的“通西情”,特别是“通外情”的功能。重视报刊传播信息和稳定国家统治秩序的作用。第二,强调并利用了报刊的开通民智的功能,因而始终把开民智作为报纸的主要任务之一。第三,重视并自觉的运用了报刊开通风气的功能,即引导舆论的功能。而他对报刊性质的认识超出了早期维新派人士的程度,已经把办报视为为民众的当然权力和政治民主的体现,意识到报刊反专制的战斗作用。同时,他对报章文体报人素质问题发表了见解,提出制定报律的建议。梁启超强调报刊从业人员的才气学识和道德风范的培养,认为编辑人员的职业素质决定着报刊的成败,决定着报刊是否受读者欢迎。他尤其强调报刊编辑应该品德高尚,要有奉献精神。
2.辛亥革命时期的报刊业务特点:①办报的主角已由资产阶级改良派变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派。②各派报刊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不断壮大,报刊的战斗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③办报的地区有所扩大,维新时期办报活动局限于沿海和内地少数大中城市。这一时期办报活动转向海外,并且内地的边疆和从未办报的地区也都办起了革命报刊。④读者面扩大,读者对象下移。⑤在报刊管理上呈现出不同状态。⑥大多数报纸已由近代形态报纸发展成为现代形态报纸。在内容上:内容丰富,有新闻、评论、副刊等。在形式上:摆脱了书册式,转向杂志式。
3.大公报的四不:张季鸾在主持《大公报》笔政后提出的“不党、不卖、不私、不盲”四不主义办报方针。
4.解放日报的改版:P-233-P235笔记改版的原因:①王明路线未彻底肃清,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党八股,表现在宣传报道上,对党的中心工作配合不力,忽视甚至脱离群众生活。②报社的工作人员多是抗战后参加工作的青年人,过于机械的搬用国内外某些大报的做法。③党的某些领导机构对党报的作用没有足够的认识。改革内容:P236版面改革:彻底改变国际问题唱主角的情况,变以外为主为以内为主。社论改革:不再追求数量,而是结合实际突出党的中心工作和反映群众生活。新闻报道改革:在思想上以我为主,突出报道整风、大生产运动和解放区的抗敌斗争。副刊改革:内容上由以前偏重文艺逐渐变为多方面综合发展。
5.文化大革命时期报刊的教训和经验P370原文
6.抗战时期史量才对申报改革的贡献P2141912年,史量才接手,九一八之后,改变了政治立场,主张抗日,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并且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立报》:1935年创办于上海,方针是“报纸大众化”,要求文字通俗易懂,售价低廉,而且在新闻业务上有一定的独创性,受到读者欢迎。《大公报》:由于之前有亲蒋色彩,抗日救亡运动兴起之初《大公报》一度宣传,“缓抗”言论,提出维护蒋介石统治的“国家中心论”。但是,在亲蒋的同时也做了一些客观公正的报道,如范长江的《动荡中之西北大局》一文,向国统区读者介绍了共产党为实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所作出的努力,传达了中共关于建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各地的抗日救亡报刊,主要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阴谋和国民党的妥协政策,支持人民的抗日斗争,宣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并联系当前民族危机和人民生活,通俗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它们有力地激发了大众的爱国主义精神,推动了抗日救国运动的发展,为实现抗战做了思想准备。ii.《申报》的改革:《申报》在九一八之后,改变之前保守的政治态度和单纯营业性质,转向爱国进步立场立场,要求抗日和民主,批评国民党的内政外交政策,在报纸业务上进行了重大改革。1931年在申报发表《本报60周年纪念宣言》后,立即进行管理体制和认识的改革调整,成立报社总管理处统辖全局,史量才自任总经理,聘请陶行知任总经理处顾问,黄炎培、戈公振分任设计部正副主任。民主进步人士的参与给《申报》带来活力,加快改革步伐。改革后的申报的变化:①言论态度鲜明,加强时政评论,力图传达公正舆论,诉说民众疾苦。迅速报道九一八国难,呼吁民众猛醒奋起。②革新副刊《自由谈》,品青年作家黎烈文主编,改编长期庸俗的趣味主义编辑方针,主张文艺的进步与近代化。③聘请李公朴等主持,开展社会文化服务事业,相继举办了申报流通图书馆、申报新闻函授学校等团结大批青年走向进步,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结果:一系列的改革既服务了社会,又增强了报纸声誉,促进了报纸销路。
7.王韬与循环日报:王韬在1874年创办世界上第一家成功的华资中文日报——《循环日报》,因此王韬被尊为中国第一报人。王韬自任主笔十年之久,在《循环日报》上发表八百余篇政论,鼓吹中国必须变法,兴办铁路、造船、纺织等工业以自强。
四、论述
1.王韬在新闻史上的意义王韬是我国最早的报纸之一《循环日报》的创办人,他在他发表的《倡设日报小引》、《本局日报通告》、《论日报见性于中土》等文章中论述了一下几个重要问题:①论述了办报的目的与意义。“办报立言”发展成为我国早期国人自办报刊的主要传统之一。②论述了报纸的功能和作用。报纸可以成为博采舆论工具;报纸可以宣扬君王恩德,朝廷政令,增进民众和上层的联络,消除隔阂,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提出可以办外文报纸,开展对外宣传;报纸可以“通外情于内”。王涛十分强调创办报刊介绍西方德国正民情,师其所长,避其所短。③论述了新闻自由的思想,最早在国内提出了言论自由的要求,呼吁朝廷放宽言禁,允许民间创办报纸。④论述了报纸的文风。⑤论述了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王涛的办报主张,不失为出类拔萃的远见卓识,对后世也有很大影响。他的贡献概括为:为我国政论报纸首开先河,主张变法图强,为以后“文人办报”、“文人论政”起到了先导作用;革新了晚清文风,开创了报章文体,用浅显的文章议论时政,直抒胸己见,为后来报章文体的盛行奠定了基础;对我国早期新闻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倡导国人办报,主张不但中央办报,各省也要办报,要办中文报,也要办英文报。大公报十年崛起的原因①“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办报方针。②与蒋介石政权特殊的关系。③在抗日救亡运动和西安事变中出色的宣传活动。④业务特色:消息灵通,客观准确;强化新闻评论。⑤记者和作者团队:培养了一支出色的记者团队,并吸引了一批一流作者为之写稿;全力网罗社会上的名流学者为己所用。3.十九世纪外国人在中国办报活动及其意义①P41-P70②外人在华办报活动是一种殖民主义文化侵略活动;外报的出版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外报的实践有助于中国民族报业的发展。
4.维新派办报活动及其意义维新派所办报刊编成一句话就是:“中国万事新”。话中每一个字代表一份报刊名称,即“中”指《中外纪闻》,“国”指《国闻报》,“万”指《万国公报》,“事”取“时”近音,指《时务报》,“新”指《新民丛报》。这样把教材中所有维新派的报刊名称记全了。整句话中最后一个字“新”,还表示这句话是维新派报刊名。
维新派的报刊宣传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向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发起的一次重大冲击,从此,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的传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总经理职位聘请与保密协议合同
- 2025版美容机构美容师专业聘用及培训合同范本3篇
- 课题申报参考:南宋私家本朝史籍修撰及其家国书写研究
- 课题申报参考:民国时期六大疫灾的时空变迁规律、环境机理与社会影响对比研究
- 二零二五年度智慧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服务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内衣品牌授权销售区域保护合同规范
- 2025版模板智慧农业解决方案合同2篇
- 2025年度卫星通信设备销售与维护合同4篇
- 2025年度智能零售店铺门面租赁与系统支持合同
- 2025年度个人买卖房屋贷款合同规范2篇
- 重大危险源的风险评估模型
- 采购支出管理制度
- 儿科护理安全警示教育课件
- 三年级下册口算天天100题
- 国家中英文名称及代码缩写(三位)
-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培训
- 液晶高压芯片去保护方法
- 使用AVF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查房
- 拜太岁科仪文档
- 2021年高考山东卷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0新译林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一重点短语归纳小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