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工业园区集中区_第1页
桂林市工业园区集中区_第2页
桂林市工业园区集中区_第3页
桂林市工业园区集中区_第4页
桂林市工业园区集中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 5 5(一)经济总量快速增长 5(二)集聚效应逐步凸显 6(三)规划布局渐趋合理 6(四)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7(五)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7 8(一)机遇和优势 9(二)问题和挑战 (一)重点带动原则 (二)融合发展原则 (三)统筹兼顾原则 (四)体制创新原则 (五)可持续发展原则 (一)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 (二)主导产业更加突出 (三)园区规模跃上新台阶 (四)园区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 (五)生态环境更加优化 (一)发展定位 (二)发展目标 (三)主导产业选择 (四)重点任务 (一)桂林西城经济开发区 (二)桂林苏桥经济开发区 (三)灵川八里街工业园区 3(四)兴安县工业集中区 (一)荔浦县工业集中区 (二)平乐县工业集中区 (三)全州县工业集中区 (四)灌阳县工业集中区 (五)恭城县工业集中区 (六)资源县工业集中区 (七)阳朔县工业集中区 (八)雁山区工业集中区 (九)龙胜瓢里工业集中区 (一)土地资源 (二)能源 (三)水资源 (一)废水的处理与利用 (二)废气的处理 (三)噪声的防治 (四)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 38 (一)加大组织协调力度 (二)完善评价考核制度 (三)建立完善园区信息统计工作制度 (一)拓展园区发展空间 (二)保障园区用地指标 4(三)提高园区产出强度 (一)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工业园区的力度 (二)拓宽融资平台 (三)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一)推进园区体制机制创新 (二)推进园区科技创新 (三)推进园区服务体系创新 (一)开展形式多样的横向经济技术合作 (二)创新招商引资方式 (三)引进战略合作伙伴 (一)实施园区人力资源建设工程 (二)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资源 (三)鼓励各类专业人才到园区创业 (四)为园区定向培养熟练技工 5“十二五”时期是桂林市工业园区规模化发展、集群化发展和特色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以转方式、调结构、上规模、促融合、提质量、增效益为导向,显著提升我市工业园区经济总量和发展水平,依据《桂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精神,特编制《桂林市工业园区(集中区)发展“十二五”规一、“十一五”发展回顾“十一五”期间,特别是2007年实施园区建设大会战以来,桂林市工业园区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要求,以提质增量为目标,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园区主导产业培育和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各项事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园区经济总量迅速扩张,投资软硬环境逐步改善,园区经济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一)经济总量快速增长营业总收入719.2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462.3业增加值156.3亿元,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实现利税等指标均比2005年增长3倍以上,其中园区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6元;苏桥区、兴安、平乐、恭城县工业集中区的工业总产值均超过20亿元。园区经济逐步成为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二)集聚效应逐步凸显园区产业的聚集效应日益显现,电子信息、机械电器、生物医药、汽车及零部件、太阳能光伏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区逐步家。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6%,比2005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汽车、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医药及生物制品等四大产业的产值超过310亿元,占全市“五大五小”支柱产业产值比重达到60%以上。工业园区进程、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三)规划布局渐趋合理“十一五”期间,工业园区的空间布局进一步调整。全市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并存的工业园区(集中区)等级规模体系。其中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开发区1个、自治区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2个,自治区确认的A类工业集中区6个、B类工业集中区3个。工业园区空间布局渐趋合理,现已成为推进我市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的重7(四)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以“路、水、电、房、校、所”为重点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园区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十一五”期间,(五)招商引资成效显著随着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和产业基础的进一步夯实,园区招商引资的主渠道作用得以发挥。“十一五”期间,园区累计材、中国化工、白云电器、新疆广汇等一批知名大企业相继进客车集团新能源客车生产基地、尚科光伏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入园建设。回顾五年来我市工业园区的建设发展,可概括为以下三方面的经验: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工业园区作为推进全市工业化发展的主要载体。桂林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业发展全局,统一思想认识,全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专门成立园区建设领导小组,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园8发展现状、资源和环境条件、产业基础和特色,整合资源、优化布局、科学编制和修订园区规划。“十一五”期间经自治区确认的10个工业集中区和已批准的3个开发区,全市工业园区发展的总体格局基本构成,为工业化发展搭建了重要平台;三是立足基础,发挥优势,推进园区做大做强做优。及时抢抓展了为期二年的园区建设大会战,2010年开展了园区建设年,通过改善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围绕壮大园区经济及构建特色产业园区的目标,重点推进了高等级子午线轮胎产业化、电工新材料生产基地、智能电网、绿色能源产业园等一批集聚能力强、带动作用大、产业链长的项目入园建设。目前园区已成为全市工业化、招商引资、对外开放的最前沿陈地,园区经济已成为桂林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十一五”期末桂林市工业园区基本情况参见附表1。二、“十二五”发展环境“十二五”是桂林市向工业化中期阶段跨越、推进工业园区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产业及其相关要素向园区集聚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园区既面临加快发展的优势和机遇,又需应对一系列问题和挑战。9(一)机遇和优势——国内外产业转移加快的机遇。“十二五”时期,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我国东部地区结构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导致国内外大量的产业和资本将继续加速向我国中、西部转移以寻求新的发展空间,为桂林市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提供了新着园区产业定位、基础设施、管理机制、招商模式等进一步完善,我市工业园区对产业转移的吸引力和承接能力将大大提升。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橡胶制品、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一批优势和特色产业可抓住产业转移、重组带来的机遇,优化结构,提质增速,促进园区产业集聚与创新发展。——叠加的区域发展政策机遇。近年来,国家实施了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先后颁布了《关于促进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制度政策,在这些政策文件中,明确了工业化发展基本思路及加强工业园区建设的具体要求。桂林先后被批准为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和国家“两化融合”试点城市。这在客观上要求桂林必须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到以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为中心,从传统制造业驱动的发展方式转到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以及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新兴产业协调发展的方式,必须更加注重和保障民生,更加注重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这些政策为促进桂林市工业园区优化布局、实现工业化、信息化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循环经济,打造绿色工业园区指明了方向,《关于做强做大做优我区工业的决定》,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和《加快培育发展广西千亿元产业、千亿元园区、千亿元企业实施方元园区、千亿元企业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及其保障措施。桂林市作为广西发展高新技术的工业基地以及国家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点城市的战略发展导向,为工业园区发展带来了难——城镇化加速发展带来的机遇。园区城镇化是工业园区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规律性要求。随着桂林迈入工业化中期阶相互依托、互动互促的作用将显著增强。在产业升级与转变经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强力引擎,成为探索新型力打造成为特大城市,势必带来巨大的内需和大城市”建设目标将成为我市工业及工业园区加速成长的重要——城市品牌优势作为国际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桂林的城市品牌效应和宜居环境具备了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投资落户、吸引和留住国内外优秀人才在本市创业、生活的独可乐、汇源集团、复星实业等一批知名企业进驻。优越的城市品牌为工业园区产业集聚提供了重要外部效应。——科技资源优势桂林市是广西重要的教育科研基地,科研力量雄厚,科技人才丰富,具有良好的产学研基础。拥有各类高等院校9所,所;拥有各类国家、部级及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和检测中心43个,在光电子技术等多个领域科技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其中,桂林激光通信研究所、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为我市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区位和交通优势桂林是桂北经济文化中心、广西副中心城市,也是桂湘黔交界区域中心城市,位于泛珠三角、西南、东盟三大经济圈的结合部,处于与泛珠三角经济圈紧密联系区域,区位显要,交通便利,已构筑成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等四通八达的复合式、立体化便捷交通网络。桂林两江国际机场作为中国旅游中心机场,拥有国际、国内航线近60条。途经桂林的铁路北接京广线,南接黔桂、南昆动脉,贵阳-桂林-广州的高速铁路和湘桂复线已开工兴建。优越的区位和交通优势,为桂林经济接受辐射和向腹地扩散,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强与东盟国家产业合作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条件。——低成本生产要素优势桂林的劳动力、土地、水电价格较东部及沿海地区明显偏林办企业,即使增加运输成本,在总成本上仍具有比较优势。(二)问题和挑战——特色不突出,产业集聚度不高受多种发展因素的制约,全市多数园区发展模式模糊,产业布局欠合理,产业定位不明晰,特色不鲜明,主导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缺少龙头企业,园区间的功能分工、互补性较差。园区内的企业只是地理空间的聚集,产业关联度不高,尚未形成带动区域发展的产业集群。——土地瓶颈制约突出,发展空间不足由于园区规划与相关规划的衔接不够到位,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不足,加上拆迁难度大、补偿成本高等不利因素,目前我市工业园区的存量土地严重不足,一大批急需用地的项目难以及时落地开工建设。园区发展面临拓展空间的现实需求。——资金筹措能力弱,制约发展后劲我市工业园区开发模式单一,以政府主导的开发模式为主,运用市场手段建设园区的激励机制滞后,因民间投资严重不足、融资渠道少以及筹措资金能力弱等。面向创新型企业,特别是面向高科技项目的风险投资平台不完善,制约了高新技术项目的孵化和投产。园区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园区现有基础设施与项目入园的需要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园区管理职责分工不明,体制机制有待改善随着工业园区建设的不断推进,体制机制等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渐显现,园区管理的职责分工不明晰、责权利不能真正落实到位等因素,已对园区发展造成束缚,影响到园区的正常开——各类资源要素供应总体偏紧。“十二五”期间,桂林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压力,部分传统产业发展空间压缩。国家严格控制非农土地供给,园区征地面临更大困难。既有的发展模式难以满足当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调整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增加了更大的压力。——区域经济竞争进一步加剧。广西经济发展重心南移,北部湾经济区迅速崛起,南宁、柳州的发展势头依然强劲,桂东地区成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区,桂西地区利用资源富集优势正在加速发展,桂林市工业面临着“不进则退、小进慢进——园区发展基础依然薄弱。我市工业园区工业化基础较为薄弱,规模偏小,实力不强,基础设施滞后,配套设施与服务体系不健全,人才供给的结构性矛盾突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对桂林工业园区加快发展增加了更大难度。“十二五”期间,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国家方式、调结构、强园区”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增量提质为目标,以“两化”融合为手段,以产业集聚为落脚点,以完善园区综合功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以打造千亿元产业园区为重点,创新发展模式,拓展发展空间,优化资源配置,壮大经济总量,加强节能减排与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将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功能区划合理、上下游产品循环连接、管理运营水平一流的新型工业化基地。(一)重点带动原则坚持以“点”带“面”,明确核心城市工业园区和县域工业园区主导产业集群和工业集中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形成核(二)融合发展原则坚持园区资源整合与开放共享,加强园区产业横向错位融合、纵向分工协作,加快制造业与服务业、信息化和工业化、农业与非农产业相融合,推进我市工业园区与周边地区产业相融合,实现区域工业协同发展和竞争力明显提升的目标与任(三)统筹兼顾原则坚持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短期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统筹协调园区与城市、存量与增量、供给与需求、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园区工业化与城镇化联动发展,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园区发展。(四)体制创新原则坚持体制机制创新,打破现有利益格局,建立利益协调和保障机制,破除行政和市场壁垒,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投资环境,为我市园区产业布局一体化提供制度保(五)可持续发展原则把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园区放在突出位置,创新完善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体制机制,大力发展园区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三、战略定位——高新技术产业和特色产业集聚区。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拓展开发新兴工业领域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特色骨干企业、重点项目和品牌产品增强园区专业化、规模化效应,使园区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和区——城镇发展的新功能区。实现工业园区和城镇化良性互城镇化发展提供持久动力。明确园区发展的产业定位和目标任务,确定重点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类型,根据园区发展规模和实际需求,合理设置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市政设施,逐步发展成为产业特色鲜明、配套功能完善的城市新功能区。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产业为突破口,以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结合构建桂林现代产业新体系,加快再利用、再循环、减量化优先”原则,实行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全力推进节能减排,使工业园区成为桂林工业生态化的示——体制和科技创新的先行区。配合国家旅游综合改革实技创新、制度变革等方面先行先试,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面推进国家旅游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创新作出示范。四、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围绕加快建设桂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千亿元产业园区,提高工业园区整体素质为目标,逐步完善以桂林国家高新区为龙头、西城经济开发区、苏桥经济开发区为重点,八里街工业园及各县工业集中区共同推进的发展格局,努力构建以产业为先导,以服务为纽带,生态环境良好的工业园区发展体系,为提升我市综合经济实力奠定坚实基础。“十二五”期间,实现工业园区经济总量显著增强,主导产业更加突出,空间布局更趋合理,特色产业快速集聚、规模效益整体提升以及生态环境更加优化的发展目标。(一)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十二五”期末,全市工业园区(集中区)实现工业总产亿元以上,园区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70%。(二)主导产业更加突出“十二五”期末,园区主导产业总量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力争达到70%,比“十一五”期末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三)园区规模跃上新台阶以桂林国家高新区为主体,加快打造千亿元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十二五”期末,力争实现工业园区产值(营业总收(四)园区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十二五”期间,全市工业园区力争新开发土地2000公顷以上,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5亿元以上,新增入园企业(五)生态环境更加优化工业园区资源循环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园区万元GDP能耗、万元GDP水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等节能减排指标控制在国家和自治区下达的目标范围内。“十二五”期间进一步优化园区发展体系,加快建设桂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千亿元产业园区;重点发展西城经济开发区、苏桥经济开发区、灵川八里街工业园区、兴安太阳能光伏产业园区;加快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和城区工业集中区,为实现我市工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加快建设高新区千亿元产业园区以桂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体,按照工业园区化、园区城市化的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率先建成千亿元产业园区。以建设成为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创造力强的产业发展平台为目标,使高新区成为全市产业(一)发展定位全国科技创新体系区域性重要节点;西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示范区;西南地区重要的软件、信息服务与装备制造业平台;广西千亿元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二)发展目标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医药及生物制品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和创意产业,积极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培养一批本土知名品牌,形成若干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把高新区打造成为全市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的示范区。到“十二五”期末,高新区率先实现工业总产值(三)主导产业选择1、高端装备制造加快特种轮胎、特种电缆和汽车混合动力装置等重点项目电工电器、专用设备制造、工程机械及通用设备、农林机械及船舶修造等。大力开发机电一体化、数字化、智能化产品,整合现有资源和优势,延长产业链,建立专业化生产体系,逐步实现低层次开发向高层次自主创新开发转变,努力将高新区打造成为广西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生产基地。2、电子信息加快通信设备、应用软件项目建设,加快电子信息整机研元器件)、信息技术应用(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等)、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等,积极开展“两化融合”、“三网融合”,形成3、医药及其生物制品产业加快生物医药、系列保健产品、医疗器械等项目建设,重点发展青蒿琥酯、三金片、紫杉醇、超声波洁牙机、人表皮生4、新能源产业加快太阳能光伏、风能装置研发和生产,重点发展光伏发电、光伏电池和风能电机等相关配套产品。加强开发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及建筑等领域节能、清洁生产、节能检测和环境监测、节能与环保服务、水和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处理等产品及装备。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与环保技术,推进重大专项装备的自主制造。5、新材料产业合金刀具、硅材料、尾气净化装置等产品。推进有色金属合金材料、高分子材料、电工材料、新型建筑材料、新能源材料和新型环保材料,加速晶体材料、电工材料、高分子材料等高新技术和前沿技术的研究及其产品的开发等,打造电工电子绝缘6、文化创意产业以创意文化项目为重点,加强策划、设计、艺术服务,重(四)重点任务——全力打造漓东科技新城。依托桂磨高新技术产业带,全面启动特色产业园区及配套项目建设,打造一流的产业发展创意产业园、医药生物园、总部经济园、大学科技园、台湾科技园、机电产业园、穿山商业物流园和铁山现代工业物流园等带动七星老城区和华侨旅游区的快速发展,促进桂林创新型城——促进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通过招商引资,围绕现有主导产业积极寻求重大引资项目,完善产业配套,促进产业链空间集聚。引导现有科技创新资源与域外科技创新资源的整合攻关,突破主导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技术瓶颈,掌握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性产业化项目,实现主导产业由集聚到集群化发展的质——推进重点领域技术创新。以信息产业园为依托,加快数字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软件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进程;硬件制造和软件生产并举,重点发展通信设备、新型元器件和软件产业;以医药生物园建设和现有骨干企业为依托,以生物技术为方向,重点发展现代中药、基因药物和新型化学药物;以机电产业园为依托,采用数控技术、激光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智能化制造技术和信息技集成化信息产品;以发展成套技术装备为方向,大力发展数控机床、机械设备、办公设备、仪器仪表和机电基础件;充分发挥高新区技术、人才、机制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强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技术和行业关键技术为重点,对传统的支柱行业、优势行业、名牌产品进行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产品嫁接,大幅度提高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加速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二、加快重点园区发展结合“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的城市空间拓展战略,与临桂新区建设相结合,重点推进西城经济开发区、苏桥经济开发区、八里街工业园区和兴安县工业集中区建设,推动项目集聚和发展。到2015年,建成布局合理、产业集聚、特色突出、效益显著的产业园区,形成规划科学、用地集约、环境友好、管理规范的城市新功能区。(一)桂林西城经济开发区——发展定位:西南现代化中药产业基地;桂林市现代制造业、现代物流新基地,桂北优质食品加工基地。——发展目标:到2015年,工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发展重点:发挥临近桂林市核心区的区位优势和建设世界旅游城、推进临桂新区开发的战略机遇,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承接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园区。加快福达集团、华力重工、三金药业、天和药业、莱茵生物、鑫友、众阳等重点企业料制造业以及家用电力器具制造业,促进信息化与产业融合,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以世界旅游城建设为契机,大力开发文化创意、体育休闲、生态旅游社会化养老等现代服务业,把开发区建成产业特色鲜明、配套功能完善的桂林城市新功能区。(二)桂林苏桥经济开发区制造基地、广西轮胎制造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中心。药及生物制品、电子信息、电力、食品产业。——发展重点:重点建设橡胶产业园和汽车及零配件产业园,着力打造客车生产、汽车及零部件、橡胶产业、高新技术电力、化工、环保建材产业以及与新城建设配套的产业。争取新能源汽车生产列入国家支持的产业布局建设项目。开发建设临苏路产业集聚带。“十二五”期末,把开发区建成优势工业突出、产业布局合理、综合服务功能完善,与临桂新区相呼应(三)灵川八里街工业园区——发展定位:桂林高新技术产业配套和产业转移基地;城北仓储商贸物流中心;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主导产业选择:电子信息、物流及仓储、机械制造。——发展重点:以贵广铁路客运西站为依托,重点建设西部物流组团,形成物流产业带;充分利用桂林国家高新区建设业组团与国家高新区的产业对接,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配套和产业转移新基地(光电产业生产)。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发展电子元器件制造、电子应用产品制造、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制造、农副食品加工等。并以高铁、高速公路建设为契机,大建立汽车4S综合服务基地。园区建设和入园项目严格实施环能环保型产业,将工业园区建成桂林市城市空间北向拓展、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完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综合(四)兴安县工业集中区——发展定位: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聚区;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目标:到2015年,工业总产值突破——主导产业选择:新能源、电子信息、建材、食品、包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利时机,着力打造新能源产业基地。通过对关键生产工艺技术的掌控,推动产能扩张,形成规模优势;积极引进相关配套企业,推动太阳能电池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重点发展硅锭及硅片、坩埚、太阳能电池组件和应三、着力推进县域和城区工业集中区建设充分利用区域丰富的矿产资源、水电资源、竹木资源、农产品资源以及旅游资源等各具特色的资源禀赋,坚持工业发展与生态环保、旅游产业发展紧密结合,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食品、包装与竹木加工、冶金有色、电力、建材等产业,加快培育特色鲜明、具有品牌竞争优势的县域工业集聚区,突(一)荔浦县工业集中区——发展定位:桂林南部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区;承接产业转移基地;民营企业创业孵化基地。用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及中小企业集群优势,重点发展果蔬加工、饮料制造、特色食品制造等食品工业;衣架制造、家具制造等竹木加工业;中成药制造、中药饮片加工等医药和生物制品;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等。做大做强衣架特色产业园,延伸产业链,促进小五金、电镀、纸箱、印刷、物流企业向园区集聚,打造中小企业高度集聚的“中国衣架之都”。(二)平乐县工业集中区绿色食品加工流转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潜在优势区。——主导产业选择:冶金有色、建材、食品、纺织、新材集中区的东区,优化发展铸造建材重工业产业及电镀产业;在集中区的西区重点发展食品、农副产品加工业;在集中区的南区积极发展电子、生物等高新技术产业。依托承东启西的交通区位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发展金属加工、新型建筑材料、纺织服装制造、船舶制造及修理等。大力开发绿色生态资源,发展特色农副食品加工业,形成绿色食品产业链,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生态食品产业园。(三)全州县工业集中区造等传统优势产业整合提升试验区。——主导产业选择:冶金有色、机械制造、食品加工、新——发展重点:发挥湘桂走廊联南带北的区域节点及交通食品制造等,优化发展铁合金冶炼、有色金属加工业。(四)灌阳县工业集中区——发展定位:桂北石材加工基地,桂北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中南选矿机械制造基地,广西冶炼深加工基地。——主导产业选择:机械制造、冶金有色、食品、包装与造园、下车田食品加工园等特色园区(集中区)建设。依托县域矿选制造业优势,加强技术合作,着力发展矿山、冶金、建筑专用设备制造;利用境内水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优化发展有色冶金行业;依托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发展农副食品加工、包(五)恭城县工业集中区——发展定位:广西重要绿色生态农产品加工基地,广西重要的有色金属加工基地,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取升级为自治区A类产业园区。——主导产业选择:冶金有色、食品、建材产业。——发展重点:重点发展虎尾、燕兴、茶东三个园区(集中区)。充分发挥生态环境承载力相对较高的优势,优化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高性能新材料制造等产业;利用丰富的农林产品资源优势,依托已有产业基础,做强做大特色农副食品加工制造业;打造新型建材产业园。(六)资源县工业集中区——发展定位: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高山生态无公害果——主导产业选择:冶金有色、食品、包装与竹木加工、——发展重点:重点完善中峰工业园区规划,着力增强园区产业集聚能力。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优化发展铁合金冶炼、有色金属加工等;依托特色资源,做优做强食品加工、包装与竹木加工业、建筑用石材加工业;依托风力发电项目,优化工策、具有能源导向型特点的工业项目向工业集中区集聚。(七)阳朔县工业集中区——发展定位:名特优新绿农产品加工基地,建材加工与——发展重点:以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八)雁山区工业集中区新试验区和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主导产业选择: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印刷、生物制药、节能环保、文化创意等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文化创意等产业。良丰片区依托市区基础设施和泉南高速交通优势,优先发展印刷、生物制药、节能环保和文化创意等产业,把良丰片区建设成为科技型产业园。(九)龙胜瓢里工业集中区——发展定位:中国滑石资源开采及其产业化加工基地,广西木材加工与清洁能源基地。依托丰富的滑石资源及其产业基础,延伸产业链,做强做大滑包装与竹木加工、旅游工艺品制造等;开发山区丰富的水电、风电资源,优化延伸电力产业链。各工业园区(集中区)产业发展引导参见附图1。作为国际旅游和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市在加快工业园区(集中区)发展的同时,要尤其注意加强环境保护。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严格园区环境评估,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按照“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正确通过园区产业链延伸和耦合,加强对各类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优先发展循环经济项目。工业园区(集中区)建设项目在批准前,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认真落实国家《节能中长期发展规划》,突出抓好园区有色冶金、电力、建材等重点高耗能行业和企业的节能工作,加强节能审计,全面强化园区的节能降耗工作。努力实现园区经济、社会和环境效应的统一。二、注重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以提高工业园区(集中区)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完善政策措施,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园区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企业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对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实施强制性淘汰制度,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的货币与财税政策。加强园区资源综合利用,构建园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体系,提高园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一)土地资源做好规划修编和完善工作。各工业园区要严格依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城镇)总体规划,做好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和完善工作。结合本地资源条件、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环境容量,科学规划和统一协调园区总体布局、产业导向、发展规模、功能区块、生态环保及配套设施建设等,明确1—3个主导产业作为发展方向,加快建立特色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形成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体系。强力实施土地高效集约利用。加强对入园企业和项目的选择,认真组织实施好工业用地“招、拍、挂”,以入园企业投资强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等强制性指标作为工业园区招商引资的门槛,同时要将每亩工业产值、税收等指标逐步列为入园项目审核条件,积极向空中和地下要地,确保科学用地、合理用地、集约用地。强化监督考核机制,继续把投入产出率、容积率、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工业亩产指标等作为重要指标列入用地考核项目,进一步提高开发区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加大对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的处置力度,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二)能源健全和完善节能管理体系。健全和完善政府、企业和社会节能责任制和工作体系,把节能贯穿于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建立主要行业、主导产品和工序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能效基准和能耗标准,建立符合节约型城市要求的节能统计、评价、考核指标体系。严格市场准入管理,限制和淘汰高能耗落后设备和产品。深化改革,完善政府调控手段。严格控制新上“两高一资”项目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坚决杜绝被淘汰的项目以技术改造、投资拉动等名义恢复生产。建设节约型产业结构。推进桂林市工业园区(集中区)产展对能源的依赖度。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鼓励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耗能型产业。在产业布局优化中提高能效。加快产业向产业基地和开发区集中,在整合、梳理、集聚、优化产业布局时,制定节能方案,具备条件的产业应采用热电联产或分布式能源供应系统,形成高效、循环、先进的能源利用方式和能源管理模式。加大节能技术改造投入。对园区企业的产品、工序单耗以励企业节能技改和研发、通用耗能设备改造和研发等,推进能效检测体系和节能先进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建设。(三)水资源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健全并贯彻落实水资源一体化的政策、法规与管理办法,强化法制管理和科学管理,严格用水许可证制度、排水许可证制度、水资源利用监管制度,实行总量监督与监测,污水处理厂企业化管理及运行机制。用水减量化。推行园区企业清洁生产,降低单位产值(产品)的耗水量;调整工业结构,淘汰或限制耗水量大、水污染优化水资源供应方法。设计多源供水方案,提出饮用水、工业用水、工业冷却水、绿化用水、中水和生活用水等集成与共享的水资源梯阶利用模式与方法。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制定工业废水循环利用方案,将排放的废水进行处理再利用,并注意二次污染的防治。制定重点污染源水污染控制方案。针对水污染排放重点源,通过清洁生产审核,提高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技术水平,明确重点污染源水污染控制方案。三、全面实施清洁生产全面贯彻实施国家《清洁生产促进法》,制定清洁生产推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力度,实现达标排放;依法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强化监督,从源头减少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的排放。搞好工业垃圾的回收利用,加强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的环境治理,在重点工业园区推行ISO14000认证,创建新型工业化生态园区。(一)废水的处理与利用制定水循环利用和污染控制目标及相关指标,对园区工业废水实施有效监控。严格操作,优先选用无毒生产工艺代替或重金属、放射性物质等废水应与其它废水分流,进行回收和无害化处理。食品加工废水、造纸废水等有机废水,应先由企业进行处理,达到相关标准后,排入城市污水系统进行处理;含有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毒废水,应单独处理,不应排入城市下水内部或企业之间实行闭路循环。(二)废气的处理制定大气污染控制和循环利用目标及相关指标,对园区工对有色金属冶炼等排放量大的工业企业实施定点监控;向大气排放转炉气、电石气、电炉法黄磷尾气等含有毒物质的废气,必须报经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结合工业园区(集中区)技术改造与结构调整,开发综合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进行工业废气治理。(三)噪声的防治结合园区产业特点设置功能分区与工艺分区,将生活区、行政办公区与生产区分开布置,高噪声厂房(如高炉、空压机站、锻压车间、发动机试验台站等)与低噪声厂房分开布置,使企业内的主要噪声源相对集中,并远离厂内外要求安静的区域。对于生产过程中设备产生的噪声,从声源上进行控制,以低噪声的工艺和设备代替高噪声的工艺和设备;针对不达标企业,采取隔声、消声、吸声、隔振以及综合控制等措施。(四)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建立健全工业园区(集中区)固体废弃物分类收集、减量化排放、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与处置的一体化管理体系,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构筑园区内部、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之间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循环网络。通过分析企业生产需求与特点,加快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网络体系建设。四、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工业园区的建设应按国家、自治区要求进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入园企业(项目)必须严格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入园期满5年后需要进行跟踪环评。入园企业所属产业基本相同的特色工业园区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经审批同意后,报告书(表)中所列的企业进入园区进行建设时,在不改变生产工艺、规模的前提下,可以简化环境影响评价编制审批程序;属新增加的且产业基本相同企业,也可适当简化环境影响评价审规模发生重大变化,必须重新编制并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鼓励新增企业落户工业园区,老城区、城郊的工业企业逐步搬迁至工业园区中。以骨干企业、骨干产品为龙头,加快形成集中度高、关联度大、竞争力强的园区支柱产业群。围绕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食品等支柱产业,千方百计引进相关企业入园落户。着力提高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关联度,推动企业形成产业集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增强产业集聚度和关联度为重点,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做大做强一批布局合理、主导产业突出、特色鲜明的工业园区,形成“产业锁定”效应,增强“投资磁吸”效应,使工业园区成为我市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地方。二、着力培育特色园区以做强、做大、做特为目标,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相市内大中型骨干企业经批准创办以主体企业、龙头产品为核心,以专业化协作配套、产品延伸加工为主要内容,以独资、合资、嫁接改造为主要形式的“园中园”或特色工业小区。鼓励企业和项目在遵循产业发展定位的基础上,定向入驻高新区、西开区、苏开区,提高三大园区产业集聚度与关联度。以千亿元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为依托,重点加快推进桂林国家高新区创意产业园和机电产业园、苏桥经济开发区的客车产业园、兴安工业集中区的光伏产业园、西城经济开发区的医药产业园、荔浦工业集中区衣架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建打造特色园区科技创新平台、人才保障平台、公共服务平台、投融资服务平台和“两化融合”平台,提升特色园区综合竞争三、推进园-城互动发展制定、完善工业园区与城市新区互动发展规划,启动建设产业园区与城市新区间的快速通道,引导新区与产业园区有序开发,实现共建共享。合理设置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市政设施,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把产业园区的要素配置和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新区建设整体统筹考虑,保证每年有足够的用地用于园区生活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积极探索城市新区保障性住房为产业园区服务的可行性,适当安排产业园区的中低收入产业工人入住,形成产业工人就近集中居住,带动产业园区和城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加大投资力度,特别是加大财政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以道路、水、电、通讯为主的公共设施建设,积极探索以企业为主体的园区开发机制,鼓励有实力的投资者参与园区建设。高度重视以热电联产、仓储货运、“三废”综合利用为内容的配套设施建设。园区的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与提高集约化水平相衔接,与产业集群的协调发展相衔接,通过优化布局,完善配套,联建共享,提高综合利用率,打造好承接项目的平台。五、加强园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通过调整机制、体制,推进产学研结合,通过多种形式建立科研成果转化的快捷通道。鼓励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增加新产品研发的投入。积极营造企业外部的政策和体制环境,促进技术创新与体制创新相结合,与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相结合,与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相结合,通过高新技术的辐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示范,推动各园区重点产业及产业链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化,带动传统产业的一、加强组织和政策保障体系建设(一)加大组织协调力度进一步落实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商解决各工业园区(集订加快工业园区(集中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二)完善评价考核制度在考核工业园区(集中区)每平方公里的投资强度、销售收入、财税收入、出口创汇、劳动就业等相对指标的基础上,将工业集中度(即园区产值占当地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产业集聚度(即园区内主导产业产值占园区总产值的比重)纳入考核范围,促进工业园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壮大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层次。建立项目评估制度,按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加强政府对园区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实行项目准入制,建立以投入产出率、资源循环利用率、社会贡献率为基本框架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发展,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三)建立完善园区信息统计工作制度各工业园区(集中区)要规范程序、依法统计,严格执行工业园区报表制度。按照属地原则,由县、区统计局会同工业园区主管部门汇总,逐级上报至自治区统计局,各园区管委会要确保统计数据及时、准确。二、探索保障项目建设用地的新途径(一)拓展园区发展空间加强工业园区(集中区)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城镇)总体规划的衔接,将园区纳入城镇范畴,统筹安排建设用地。积极组织编制工业园区(集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力争在2012年前完成所有园区的控规。对基本完成国务院批准的规划用地范围并达到土地集约合理利用标准,但因发展需求确需扩大用地范围的园区,依法申请扩区或移园建设。(二)保障园区用地指标各区、县在分解下达桂林市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对工业园区(集中区)实行计划单列。列入自治区、桂林市重点工程的工业园区重大工业项目用地,结合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分解下改建、扩建等确需调整土地规划的,依法优先予以调整。(三)提高园区产出强度一是按投入产出比优先安排“产、学、研”转化项目和集约化程度高的招商项目用地。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层次高、集聚能力强及综合效益好的大项目好项目,引导企业使用占地少、配套齐、功能全的环保科技型标准厂房;二是细化园区产业区项目清理,激活土地存量。积极实施搬迁改造战略,有偿回购经营不善、破产倒闭企业的闲置土地,盘活存量,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对于超过合同期限,尚未开工建设的项目,限期开工建设投产;对限期仍未动工的项目用地,依法清理和合理缩身;对回购土地进行再招商,盘活土地存量,发挥国有土三、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一)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工业园区的力度桂林市财政每年投入园区发展的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园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技改贴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考优先用于园区的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对因产业结构调整,“退二进三”搬迁入园的工业企业,在其原有用地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由政府依法收回土地并按相关规定处置。研究调整财政资金对工业园区的支持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效应,建立园区发展专项资金,采取配套、奖励、贴息、补助等办法,促进工业园区(集中区)快速健康发展。(二)拓宽融资平台鼓励有条件的园区设立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支持和鼓励符合条件的园区企业上市、发行债券或短期融资券,通过资本市战略合作伙伴和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基金。鼓励金融机构介担保、信用合作等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推进银企合作。(三)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大力培育发展资本市场,完善产权交易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比重。根据桂林市园区重点产业发展需要,制定优惠政策,引导上市公司到桂林市参与收购国有企业,建立分支机构,促使直接融资的政策资源向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倾斜。积极指导桂林高新技术园区企业做好“新三板”挂牌的筹备工作,引导园区企业到“新三板”挂牌,积极支持园区内符合条件的创新型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发行上市和再融资,推动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促进股权合理流动。四、完善园区服务体系建设(一)推进园区体制机制创新1、创新运作机制。支持产业园区在行政职能、管理体制、工作机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行政改革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制定和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2、完善园区发展考核奖励办法。设立“全市十佳产业园出口创汇、安置就业、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增加值等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对年度考核优秀产业园区予以通报表彰。实行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对为产业园区引进社会资金和项目的单位和个人,由产业园区所在地政府或管委会按自治区有关规定制定具体的奖励办法给予奖励。(二)推进园区科技创新进一步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加快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把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汽车、信息等产业作为主攻方向,突破核心技术,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加快推进物联网等网络新技术的研发应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依托园区优势产业创新,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试点有突破性进展。(三)推进园区服务体系创新1、优化政务环境大力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努力构建具有公共服务特征的服务新体系。全面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务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企业孵化和成长环境。制定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并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为投资商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规范行政秩序,严格依法行政,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2、发展园区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进一步加大对园区现代物流发国内外物流资本,实现物流企业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和物流服务形式的多样化。着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推进工业园区由企业物——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引导各类社会服务中介组织审计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计算机软件与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大力拓展经营组织服务业、营销服务业、人力资源发展服务业等新兴的商务服务业。完善服务功能,规范服务行为,积极为五、创新招商引资模式(一)开展形式多样的横向经济技术合作拓宽园区工业开放领域,坚持“互惠互利、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思路,打破行业、地区和所有制界限,以授让商标以资产重组、股权与经营权的转让等形式进行资本领域的融合,推动横向经济技术联合进一步向广度与深度发展。(二)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建立和完善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政府服务的招商引资机制。制定并落实优惠政策,鼓励外来投资者到桂林参与国企改革、投资兴办企业。大力开展网上招商、顾问招商、企业对口招商、委托国内外专业中介组织招商等方式,积极推进国内外知名品牌、龙头企业的引进,推进产业链招商,提高招商的辐(三)引进战略合作伙伴面向全球经济,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加大引进力度,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促进园区产业与产品优化升级;积极推进园区产品质量国际认证,大力发展出口;通过优势资源开发,吸引技术水平高、增值含量高的加工制造环节、研发机构和战略伙伴入驻园区参与重点产业开发,拓展与东盟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促进园区产业结构优化和技六、完善人才培养与引进的科学体制、机制(一)实施园区人力资源建设工程优化人力资源发展机制,建立完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加(二)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资源引进高级管理人员、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留学回国人员以及海外高层次人才到园区工作,由相关职能部门制定特殊优惠政策,建立绿色通道为其配偶工作安排和子女就学创造条件。园区内企业、科研机构引进急需的高级人才,除享受自治区现有的各项人才优惠政策外,园区所在地政府或管委会可以自行(三)鼓励各类专业人才到园区创业鼓励国内外科技领军型人才及团队到工业园区实施自主创新型科技创业项目,加大领军人才项目的创投扶持力度,支持风险创投的投资活动,安排资金用于跟进或引导风险投资,以分担创业投资企业的投资风险。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完善创业激励机制,在职称评定、住房保障等方面给予一定支持和激励。(四)为园区定向培养熟练技工鼓励大专院校、职业学校和劳动就业培训机构为工业园区定向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对技能劳动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各园区要根据发展需要制定用工计划,根据园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实行订单培训、定向培训。符合条件的,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按七、完善建设项目储备制度结合国家、自治区产业政策,发挥桂林市工业园区(集中区)发展的比较优势,深入研究工业园区(集中区)项目的发展前景、空间布局、环境影响等,促进园区产业结构优化与发展方式转型。及时组织研究建立园区工业产业发展导向及其项目储备库,委托专业机构对产业发展导向及其项目储备库进行动态调整优化。定期颁布各行业项目发展导向,引导企业投资对拟入园的项目在可行性、技术水平、经济效益、社会与环境效益等方面进行深入评估,增强投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降低投资成本,防范投资风险,增强项目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八、规划评估与调整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固树立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以规划指导各项工作,保持工作的系统性和连续性。运用多种方式,加大规划宣传力度,使规划实施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加强对主要预期性指标完成情况进行中期和末期评估,并将评估报告提交市人民政府审核。需要对本规划修订时,要报市人民政府批准。桂林市工业园区(集中区)基本情况园区名城主导产业选择成立工业总产土地利用(公顷)园区名城主导产业选择时间值(亿元)规划面积已开发面积桂桂林国家高新技术信息、医药及生物制创意产业机械装备制造、医药信息、医药及生物制创意产业机械装备制造、医药级)西城经济开发区(自息西城经济开发区(自息苏桥经济开发区(含汽车、石化橡胶、包福龙园A类)电力产业灵川八里街工业园电子信息、物流及仓兴安县工业集中区新能源、建材、食平乐县工业集中区冶金有色、建材、食荔浦县工业集中区食品、包装与竹木加资源县工业集中区冶金有色、食品、包资源县工业集中区源源恭恭城瑶族自治县工材产业材产业灌阳县工业集中区灌阳县工业集中区(B类)木加工、建材阳阳朔县工业集中区建材产业建材产业龙胜县工业集中区滑石采选及深加工、桂林国家高新区西城经济开发区苏桥经济开发区荔浦县工业集中区园区名称序号项目名称建设规模及内容国标DMB-TH地面1数字电视系统项目建设DMB-TH国标地面数字电视微波发射机、接收机顶国标DMB-TH地面1数字电视系统项目2蓝光硅片项目2蓝光硅片项目3软件培训项目高新技术开发区代码编写等为培训重点的软件培训平台。高新技术开发区4动漫软件项目完善动漫软件基础设施、技术服务平台和动漫动画中心的建设,加大软件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工作,积极引进相关企4动漫软件项目1城区交通管理优化5系统信息发布等技术,集成应用于桂林市城区交通管理,建立起智能化信号控制、交通流量最佳化分布和交通管理信息城区交通管理优化5系统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电子引擎制造项目超声洁牙机生产项目数字X光机生产项目6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多款齿科医疗器械新产品产量7建设规模及内容建设规模及内容青蒿琥酯高技术产高新技术开发区9高新技术开发区23目23高分子透明导电材料项目建设高分子透明导电材料生产线,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形成年产150万平方米优质透明导电材料生产能力。高分子透明导电材料项目利用贺州稀土原料,建设稀土三基色荧光粉生产线,年生建设MS木塑新材料生产基地,年产10万吨MS木新材料专业孵化器将按市场机制运作,建立新材料专业孵化器。将按市场机制运作,建立新材料专业孵化器。项目环保设备生产基地高新技术开发区20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总投组织、集中推进的方式,扶持袋式除尘、中水回用、垃圾处理、噪声治理等示范项目,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创业基地,提供检测费用等引导资金扶持,加快技术示范,使其4尽快产业化,以解决桂林市环境治理重点技术难题。城市垃圾处理环保设备生产项目建设多层印刷电路板生产线,年产20万平方米多层印刷产项目1电路板目电路板西城经济开发区柔性电路板项目年产30万平米柔性电路板,适应电子产品向高密度、小型化、高可靠方向发展的需要。西城经济开发区柔性电路板项目新能源客车底盘零部件制造项目新能源客车底盘零部件制造项目5汽车内饰件制造项4目轿车离合器制造项汽车内饰件制造项4目轿车离合器制造项5目精密锻件锻造项目精密锻件锻造项目膏药生产项目建设各种膏药生产线,年产退热贴、醒脑贴、止疼贴等各膏药生产项目三金现代中药产业化技术改造项目三金现代中药产业化技术改造项目西城经济开发区药妆生产项目托桂林生物医药基础与中草药植物资源,建设药妆生产9药妆生产项目托桂林生物医药基础与中草药植物资源,建设药妆生产6紫杉醇提取加工项目三尖杉双酯碱生产项目电工机械设备制造项目线,年产面膜、精油、霜膏等药妆产品2000万支。兽药高新技术产业化生产,按GMP建设兽药水,针剂生产线各一条,年产兽药等药妆产品300万剂。利用红豆杉提取加工紫杉醇,年产400万盒紫杉醇口服。花精油提取生产线及系列产品开发。7新型硫化机制造项新型硫化机制造项目胎定型硫化机生产线,年产200台液压式新型硫化机。橡塑机械设备制造建设橡塑机械设备生产线,年产橡塑机械设备22项目超硬材料粉磨机械设备制造项目超硬材料粉磨机械设备制造项目建设10条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