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下学期天津高一语文期中典型卷1一.语言文字应用(共1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6分)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站在仰韩阁环视,_____,多与两个字有关一个“古”,一个“韩”——北有韩文公祠,南有韩山古庙、韩江大桥……隔江远望,西南方是潮州古城墙、甲第坊、仁德古庙、韩滨园、青龙古庙……转过身去,东边是笔架山。从古到今,由东向西,名胜古迹密布,大约可见潮州文化发展特色之一斑。景点名称有个“韩”字,大都因韩愈而生,而对韩愈的评价,最著名的当然要数苏轼那句“文起八代之衰”。往前一步理解,潮州人尊崇韩愈,其实就是尊崇文化。韩愈固然可敬,可敬之处不仅在于他的政绩——从潮州人口口相传的那些故事中,我们知道他是一个务实的官员,尽管因上《论佛骨表》犯颜直谏而被受到朝廷的贬谪,却仍然维持以民为贵、以实为本的政治理念。事实上,韩愈在潮州仅仅八个月,要说干多少_____的事情,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潮州人之所以紧紧抓住韩愈,很有可能是借题发挥,是利用韩愈这张名片,打出潮州文化的品牌——这个“题”借得好,借得_____——韩愈对于潮州的贡献,主要在于他的文人气节、廉官风骨和不断衍生的各种传说,在潮州人的精神发育史上,在潮州人的文化血液里,韩愈_____。尊崇韩愈,就是尊崇文化,还有什么能比“文化”二字更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引起我们的共鸣呢?(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举目四望感天动地义正词严无孔不入B.目之所及感天动地理直气壮无孔不入C.举目四望惊天动地义正词严无处不在D.目之所及惊天动地理直气壮无处不在(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出来。二.选择题(共3小题,满分9分,每小题3分)2.(3分)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元曲是杂剧和散曲的通称。杂剧的构成一般是一本四折,外加一个楔子。 B.苏轼和辛弃疾是宋词豪放派的领袖,李清照则是婉约派的代表,柳永那一派也不是。 C.关汉卿是元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马致远、汤显祖、白朴一起称为“元曲四大家”。 D.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戏剧家,他享誉世界的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麦克白》。3.(3分)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夹处)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等待) B.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吝啬)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登记) C.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亮)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跟从) D.然终不伐其能,歆其德(夸耀)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赞扬)4.(3分)下列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为国以礼 B.浴乎沂,风乎舞雩 C.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三.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9分,每小题19分)5.(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①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丁母忧。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注】①磔裂诡异之弊:割裂文辞、追求怪异的流弊。磔,zhé,分裂。(1)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A.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B.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C.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D.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2)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苏轼才学优异的一组是①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②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③复对制策,入三等④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⑤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A.①③④B.②③⑤C.③④⑤D.①③⑤(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是眉州眉山人,在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母,游学于四方,同时跟随母亲学习。刚成年,就己博通经史。B.嘉佑二年,苏轼参加礼部考试,一篇《刑赏忠厚论》让欧阳修惊叹不已,特录他中乙科,并发出感叹:当避此人出一头地。C.苏轼被贬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因岐下每年运输南山木筏,常让衙吏破产,他就亲访利害,为他们修改衙规,减少了灾害损失。D.苏轼才华优异,加冠的时候,他已博通经史,每天能写几千字的文章。(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课内部分: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④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四.诗歌阅读(共2小题,满分15分)6.(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度浮桥①至南台陆游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九轨②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注】①浮桥:宋时由船只连成浮桥。②九轨:轨,车子两轮之间的距离,言浮桥桥面宽广。(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说诗人客中多病久未登临山水,闻南台之名试作一次探访,点明出游缘起。B.颔联“九轨”“千艘”是虚指、夸张之词,写出浮桥的雄伟气象,以虚见实。C.颈联一“自”字,在冷静的叙述中透露感慨:人世与自然都在不断缓缓变迁着。D.中间两联语言质朴、笔墨简淡,描绘出远近相宜、层次丰富的画面,意趣悠远。(2)同为病中登高,本诗与杜甫《登高》相比,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7.(6分)填空:(1)曾子曰:“,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充分显示周瑜的风度闲雅的词句是:。(3)荀子在《劝学》一文中表达即使天资愚钝,但若坚持不懈,也会学有所成的句子是:,。(4)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大学之道》)五.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3分,每小题13分)8.(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康熙字典梁晓声集市,即便在小镇,也还是热闹的。少年面前的地上铺一张白纸,特白,闪着好纸的光芒。那是旧挂历的一页,是在集市上花一角钱买的﹣﹣他自然舍不得花一角钱买,但馄饨铺的老板娘无论如何不肯白给他。“都是去年的挂历了,你就扯给我一张,也不是什么损失。”“不是什么损失?损失大了!你看那明星,结婚了,息影了。息影,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就是再也看不到她演的影视剧了!一册挂历上全是她一个人,有收藏价值的。扯一张给你,就不完整了。不完整了还有屁价值!”老板娘从挂历上扯下那一页时,表现得十分不情愿,仿佛真吃了极大的亏。午后三点多,集市的热闹像戏剧的高潮过去一般退去了。少年仍蹲在那页白纸旁。白纸正中,摆着一部纸页破损、颜色像陈谷子似的字典。1949年后,全中国再没有任何一家出版社出版过那种字典。它已没了原先的封皮,后贴上去的封皮上写着“康熙字典”。笔迹工整又拘束,是少年写上去的。他的左边,是卖肉的摊位,从上午到此刻,买肉的人络绎不绝,卖肉的汉子忙得不亦乐乎。右边,是卖油条的,生意也不错。农村人一年四季自家是炸不了几次的,跟着大人们赶集的小孩子,十之八九要央求大人给买了吃。城乡差别,至今仍明明白白地体现在细微处。而且,越是体现在细微处,越使农村的少男少女们做梦都想成为城里人。这少年也有那样的梦。真的梦是无逻辑的,人生的梦却须循着某种规律。少年凭着刻苦学习的一股韧劲考上县重点高中,那是他实现自己人生之梦的关键一步。拮据的家庭负担不起住校费用,为了圆梦,他想买辆旧自行车骑车上学,尽管每天要走几十里的路有些辛苦。可他靠卖废品才存下二十元,要拥有旧货店中那辆状况还算好的自行车,得先卖掉这部《康熙字典》.父亲病故了,母亲已去南方打工,他清楚妈妈挣钱的辛苦,不忍向妈妈要。并且他也清楚,妈妈正省吃俭用地攒钱,以备他将来考上大学的花费。集市渐渐冷清,卖肉的和炸油条的,在他的巴望之下先后离去。他和那页旧挂历纸的存在,总算是比较显眼了。炸油条的摊位那儿,留下了几块烧过的炭,他捡起一块,在纸上写出一个大大的“卖”字,那是他上学以来写得最大的字。天已傍晚。终于有四个人围住了少年。其中一人三十六七岁,是隔街走过来的,左腿一瘸一拐,看上去较有文化,他对字典的兴趣挺大,拿在手中翻看良久,少年将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不料他说:“这字典其实没什么收藏价值,是1949年以前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学生字典而已,至今民间仍多的是。而且,显然做了手脚,把最后一页撕掉了,最后一页肯定印着出版年份什么的……”“没做手脚!”少年愤怒了。他确实撕掉了最后一页,但不是为了骗人,而是由于最后一页太破了……少年的辩解已无济于事。他用半页挂历纸包起字典离开小镇时,天已黑下来。“那孩子,过来,帮帮我!”他听出是那个坏了他事的男人的声音。原来那人的左腿有半截是假肢。他因为躲一辆卡车而摔倒,假肢的关节处摔坏了,站都站不起来。他的处境无疑很危险,路那么窄,不被压到才怪呢!少年尽管恨他,但还是站住了。他是县重点中学的一位数学老师。开学后,任班主任的他手持点名册点名时,意外地看到那卖《康熙字典》的少年应声站在他面前,他愕然了……下课后,老师将他引到无人处,表示感谢,问:“字典卖掉了吗?”学生摇头。“我收回我的话,因为老师说的不对,那字典其实很有收藏价值……”学生将目光望向别处,不言语。“卖给我吧,我出两百元。”“我不能和老师做交易!”学生说罢,转身跑了。过了几天,老师旧话重提,学生还是说不能和老师做交易。“老师都和你说过几次了,你都不给老师一点儿面子吗?你本来就是想卖的,不是吗?有收藏价值的东西应该由知道它价值的人来收藏,对不对?”最后一次,老师有些生气了。于是,老师得到了《康熙字典》,学生得到了一辆自行车,新的。三年弹指一挥间,少年考上了上海交大。临行,送给老师一张字条,上面写着:“老师,我明白您为什么非要买我那本《康熙字典》,也明白了某些东西的真正价值是什么。”每每看到它,老师心里就漾起一股暖意。(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买肉和油条的人络绎不绝,而少年的《康熙字典》却无人问津,这种鲜明的对比说明当地人的物质生活虽已富足,但精神追求严重缺失。B.少年撕去字典最后一页的行为被“老师”误会后,他很愤怒,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他极力地向围观的人解释,想澄清事实。C.小说强调少年用炭写下的“卖”字“是他上学以来写得最大的字”,意蕴丰富,表明少年要成为城里人,缩小城乡差距的决心巨大。D.小说中关于赶集孩子和农村少男少女城市梦的描写,使少年的生活境遇和人生梦想超越了个例而成为一种典型,成为农村少年生活的一个缩影。E.这篇小说以“康熙字典”为线索,运用插叙和倒叙的手法,描写了留守少年卖《康熙字典》的曲折经历,避免了平铺直叙,使行文曲折有致。(2)小说中的少年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3)小说多处写到“白纸”“旧挂历纸”,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小说中的“老师”先说“这字典其实没什么收藏价值”,后来又高价收藏了《康熙字典》.小说这样写,有人认为很巧妙,有人认为不太好。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六.选择题(共2小题,满分8分)9.(3分)在“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一回中,贾政看到贾元春出的灯谜是“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这个谜语的谜底是()A.年兽 B.爆竹 C.宫廷净鞭 D.算盘10.(5分)简答题(1)请简要概括“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这个情节。(2)《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五丈原病逝后,蜀军如何依计撤回汉中的?七.作文(共1小题,满分50分,每小题50分)11.(50分)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一篇名为《别人家的孩子》的帖子在网上“走红”,网友们纷纷响应“别人家的孩子”是自己的“夙敌”,因为自己一路就是这样听着长大的。坊间也有类似的说法正在流行:比如有一种旅行叫别人家的旅行,有一种好大学叫别人家的大学,有一种妈妈叫别人家的妈妈,有一种公司叫别人家的好公司,有一种幸福叫别人家的幸福……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超出材料含义范围作文;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下学期天津高一语文期中典型卷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语言文字应用(共1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6分)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站在仰韩阁环视,_____,多与两个字有关一个“古”,一个“韩”——北有韩文公祠,南有韩山古庙、韩江大桥……隔江远望,西南方是潮州古城墙、甲第坊、仁德古庙、韩滨园、青龙古庙……转过身去,东边是笔架山。从古到今,由东向西,名胜古迹密布,大约可见潮州文化发展特色之一斑。景点名称有个“韩”字,大都因韩愈而生,而对韩愈的评价,最著名的当然要数苏轼那句“文起八代之衰”。往前一步理解,潮州人尊崇韩愈,其实就是尊崇文化。韩愈固然可敬,可敬之处不仅在于他的政绩——从潮州人口口相传的那些故事中,我们知道他是一个务实的官员,尽管因上《论佛骨表》犯颜直谏而被受到朝廷的贬谪,却仍然维持以民为贵、以实为本的政治理念。事实上,韩愈在潮州仅仅八个月,要说干多少_____的事情,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潮州人之所以紧紧抓住韩愈,很有可能是借题发挥,是利用韩愈这张名片,打出潮州文化的品牌——这个“题”借得好,借得_____——韩愈对于潮州的贡献,主要在于他的文人气节、廉官风骨和不断衍生的各种传说,在潮州人的精神发育史上,在潮州人的文化血液里,韩愈_____。尊崇韩愈,就是尊崇文化,还有什么能比“文化”二字更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引起我们的共鸣呢?(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DA.举目四望感天动地义正词严无孔不入B.目之所及感天动地理直气壮无孔不入C.举目四望惊天动地义正词严无处不在D.目之所及惊天动地理直气壮无处不在(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出来。【考点】词语辨析;病句辨析.【答案】(1)D(2)尽管因上《论佛骨表》犯颜直谏而被朝廷贬谪,却仍然坚持以民为贵、以实为本的政治理念。【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近义词语辨析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应读作的相关语境,结合语境进行分析,正确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画线的句子,判断有语病的地方,并作出正确的修改。【解答】(1)第一空,举目四望:抬起头,放眼四处观望。目之所及:指眼睛能达到的地方。由语境“环视”和下文所见可知,此处是说眼睛所能看到的地方,应选“目之所及”。第二空,感天动地:使苍天和大地为之感动。惊天动地: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由语境可知,此处是说韩愈在潮州仅仅八个月不可能干过什么意义极大的事情,应选“惊天动地”。第三空,义正词严:理由正确、语言严正有力。理直气壮:指理由正确而充分,说话的气势很盛。由语境可知,此处是说潮州人抓住韩愈打出潮州文化品牌这一做法的理由很充分,应选“理直气壮”。第四处,无孔不入:比喻见空子就钻;利用一切漏洞或机会(多指做坏事)。无处不在:无论什么地方都有,形容数量之多和存在的范围极大。由语境可知,此处是说韩愈对潮州人的影响极广,应选“无处不在”。故选:D。(2)画线句有两处语病:①成分赘余。“被”和“受到”重复赘余,保留其一;②搭配不当。“维持……理念”搭配不当,应改为“坚持……理念”。故可修改为:尽管因上《论佛骨表》犯颜直谏而被朝廷贬谪,却仍然坚持以民为贵、以实为本的政治理念。答案:(1)D(2)尽管因上《论佛骨表》犯颜直谏而被朝廷贬谪,却仍然坚持以民为贵、以实为本的政治理念。【点评】常见的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二.选择题(共3小题,满分9分,每小题3分)2.(3分)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元曲是杂剧和散曲的通称。杂剧的构成一般是一本四折,外加一个楔子。 B.苏轼和辛弃疾是宋词豪放派的领袖,李清照则是婉约派的代表,柳永那一派也不是。 C.关汉卿是元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马致远、汤显祖、白朴一起称为“元曲四大家”。 D.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戏剧家,他享誉世界的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麦克白》。【考点】文学常识.【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学生应在关注生活的基础上,加强分类识记和积累。【解答】A.正确。B.柳永也是婉约派的代表。C.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D.四大悲剧应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故选:A。【点评】文化常识需要积累内容:(1)作家作品。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谥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3)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3.(3分)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夹处)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等待) B.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吝啬)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登记) C.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亮)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跟从) D.然终不伐其能,歆其德(夸耀)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赞扬)【考点】一般实词.【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解答】A.正确。B.正确。C.“明足以察秋毫之末”中的“明”,应译为“视力”,句意为: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的“从”,应译为“率领”,句意为:刘邦第二天早晨带着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王。D.正确。故选:C。【点评】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1)记忆解词法。识记是理解的基础,课本出现的常用文言文实词的基本词义一定要牢记,在考试过程中才能将知识迁移,转化为能力。(2)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4.(3分)下列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为国以礼 B.浴乎沂,风乎舞雩 C.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考点】文言句式.【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要抓住各种特殊句式的构成特点,结合翻译来判断.【解答】A.状语后置句,“以礼”状语后置,译文:用礼义治理国家;B.状语后置句,“乎沂”“乎舞雩”状语后置,译文:在沂水沐浴,在舞雩台上吹风;C.宾语前置句,“何以”宾语前置,译文: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你们打算做什么呢;D.状语后置句,“于蓝”状语后置,译文: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更深;故选:C。【点评】宾语前置句小结: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宾语前置.积累:常见疑问代词有“何、谁、孰、胡、曷、恶、安、奚”等.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积累:常见否定词:“不”“无”“毋”“未”“弗”“莫”等.常见代词:“之”“余”“吾”“己”“尔”“自”等.三、用“之”或“是”作宾语前置的标志.四、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三.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9分,每小题19分)5.(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①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丁母忧。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注】①磔裂诡异之弊:割裂文辞、追求怪异的流弊。磔,zhé,分裂。(1)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CA.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B.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C.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D.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2)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苏轼才学优异的一组是A①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②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③复对制策,入三等④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⑤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A.①③④B.②③⑤C.③④⑤D.①③⑤(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DA.苏轼是眉州眉山人,在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母,游学于四方,同时跟随母亲学习。刚成年,就己博通经史。B.嘉佑二年,苏轼参加礼部考试,一篇《刑赏忠厚论》让欧阳修惊叹不已,特录他中乙科,并发出感叹:当避此人出一头地。C.苏轼被贬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因岐下每年运输南山木筏,常让衙吏破产,他就亲访利害,为他们修改衙规,减少了灾害损失。D.苏轼才华优异,加冠的时候,他已博通经史,每天能写几千字的文章。(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课内部分: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④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考点】人物传记;文言断句;文言翻译;内容理解;形象分析.【答案】(1)C(2)A(3)D(4)①我先前有些想法(见解),口中没能说出来,今天读到这本书,(才发现它)说的是我心里的话啊。②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③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④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中人物形象特征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仔细比对各个句子,作出正确的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解答】(1)句意:发出深深的慨叹,苏轼对她说:“我如果想和范滂一样为名节而不顾生死,母亲您答应吗?”“滂”作前句的宾语,在“滂”后断句,排除AD;“否乎”修饰“母许之”,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C。(2)②“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表明苏轼有政绩;⑤“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和“才学无关”,是苏轼的职位升迁。①③④均为表现苏轼才学优异的句子。故选A。(3)A.“跟随父母,游学于四方”错误。原文是“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是他父亲苏洵到外地去游学。B.“一篇《刑赏忠厚论》让欧阳修惊叹不已,特录他中乙科”错误。原文是“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可知是殿试中乙科。C.“苏轼被贬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错误。原文“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中“除”是“授予官职”的意思,不是贬官。D.正确。故选D。(4)①“见”,见解;“是”,这;“得吾心”,说出了我心里话。译文:我先前有些想法(见解),口中没能说出来,今天读到这本书,(才发现它)说的是我心里的话啊。②“生”,通“性”,资质、禀赋;“善”,擅长;“假”,借助;“……也”,判断句。译文: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③“所以”,用来……的;“受”,通“授”,教授;“……者……也”,判断句。译文: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④“舞”,使……起舞;“幽壑”,指深渊;“泣”,使……哭泣;“嫠妇”,孤居的妇女,在这里指寡妇。译文: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答案:(1)C(2)A(3)D(4)①我先前有些想法(见解),口中没能说出来,今天读到这本书,(才发现它)说的是我心里的话啊。②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③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④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参考译文: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县人。十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苏洵到外地去游学,母亲程氏则亲自教他读书,苏轼每听闻古今兴衰成败的历史,都能道出其概要。程氏读到东汉的《范滂传》时,发出深深的慨叹,苏轼对她说:“我如果想和范滂一样为名节而不顾生死,母亲您答应吗?”程氏说:“你如果能成为范滂一样的人,我就不能成为范滂母亲一样的人吗?”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文章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不久读《庄子》,感叹说:“我先前有些想法(见解),口中没能说出来,今天读到这本书,(才发现它)说的是我心里的话啊。”嘉祐二年,参加礼部考试。当时文章晦涩怪异的弊习很重,主考官欧阳修想加以改正,见到苏轼《刑赏忠厚论》,很惊喜,想定他为进士第一名,但怀疑是自己的门客曾巩写的,便放在了第二名;又以《春秋》经义策问取得第一,殿试中乙科。后来凭推荐信谒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说:“我当避开此人,好让他出人头地。”听说这句话的人一开始只当是欧阳修的戏言而不信,后来才终于信服。服母丧。嘉祐五年,调任福昌主簿。欧阳修因他才能识见都好,举荐他进秘阁。考试作策论六篇,过去人们应试不起草,所以文章多数写得不好。苏轼开始起草,文理就很清晰。又笔答制策,被列入第三等。从宋初以来,制策被列入第三等的,只有吴育和苏轼而已。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叛官。关中自从元昊叛乱后,百姓贫困差役繁重,岐山下每年输送到南山的木筏,从渭河进入黄河,经过砥柱的险处,衙前役人相继破产。苏轼访察到其利弊所在,为他们修订衙规,让他们自己选择水工按时进送或停止,从此害处被减少了一半。【点评】文言翻译的基本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四.诗歌阅读(共2小题,满分15分)6.(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度浮桥①至南台陆游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九轨②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注】①浮桥:宋时由船只连成浮桥。②九轨:轨,车子两轮之间的距离,言浮桥桥面宽广。(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首联说诗人客中多病久未登临山水,闻南台之名试作一次探访,点明出游缘起。B.颔联“九轨”“千艘”是虚指、夸张之词,写出浮桥的雄伟气象,以虚见实。C.颈联一“自”字,在冷静的叙述中透露感慨:人世与自然都在不断缓缓变迁着。D.中间两联语言质朴、笔墨简淡,描绘出远近相宜、层次丰富的画面,意趣悠远。(2)同为病中登高,本诗与杜甫《登高》相比,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考点】理解诗词词句;理解诗词内容;理解作者情感.【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题目,几乎涵盖了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2)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解答】(1)D.“中间两联语言质朴、笔墨简淡”错误,中间两联语言雄伟瑰丽。故选D。(2)本诗乐观奋进:“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两句写浮桥,这是一异常壮观的景象。“长桥跨江,奔涛触石”,可见诗人听说的不是茂林修竹的幽秀,而是一种气势磅礴的壮观,因而才引起诗人的兴致,渴望一睹为快。个中也透露出诗人的向往、意趣和追求。在怒涛奔腾的江面上,缓步徐行,从容悠闲。这是诗人眼中的浮桥的客观写照,同时也是诗人主观思想的外现,这是写实,也是抒情,抒发了诗人的壮阔心怀,是一种蔑视一切艰难险阻的意绪的流露。而这也正是在多病废却登临之后,特意为南台而“一寻”这一行动所包含的深层的意蕴,是诗人渴望奋发有为的写照。对句“千艘横系大江心”,则体现了一种征服自然的气魄。“横”字用得极有气势。无数的船只,横锁江面,境界已是十分壮阔;何况横锁住的是一条大江,一条怒涛奔腾的大江,气魄更为壮大。在客观的景象描绘之中,熔铸着诗人创功立业的热望。五六句拓开境界,以景抒情,从内心情感的抒发中体现客观的物。“寺楼钟的物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是写至南台所见所闻。诗人登台而听到寺楼的钟鼓声,看到升腾在村落间的云烟,顿生感想,思绪悠悠。因钟鼓声而想到,它在早晚催促人们须及时有所作为。继而放眼远望,闽江两岸村落之间,云霞掩映,烟雾升腾,顿悟古往今来,人世变迁,悠悠不尽;而自然界的变化,自循轨迹,并不因人的意志而变更。尾联仍以直写自己作结束。和开头互相照应,又是中间两联所表露的意绪的自然归结。因景象的壮阔雄浑,激发了豪情;因光阴的迫促,更觉须及时努力。诗人认为自己虽然因多病而早生华发,但豪情壮志依然存在,仍将奋发拼搏。而言外之意,却也正是事业并无成就,抱负尚未实现,不禁略觉伤感,于是,“醉吹横笛坐榕阴”。诗人醉中拈笛,在榕荫下,抒发情怀。这里颇有抑郁之感,但并不消沉,而是一种更强烈的渴望。放旷之中,仍抱有坚定的信念。也正是这种信念,激励着诗人在以后的岁月中,时刻不忘恢复大业,慷慨激昂地奋击抗争,讴歌呐喊。杜诗悲慨沉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诗人由秋及人,有感而发,写自己年老多病,拖着残躯独自登上高台,那种异乡怀人的情感喷薄而出,心中苦闷跃然纸上。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诗人羁旅漂泊、年老多病的个人感慨。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连用四个字“艰”“难”“苦”“恨”,组合在一起,极尽笔墨突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郁闷程度之深,愁肠百结,愁绪万千,以致于白了头发,伤了身体,失了流年,壮志未酬身先老,悲秋之情,愁苦之绪,绵延不绝,令人哀悸。“艰难苦恨”表达出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悲。答案:(1)D(2)①本诗乐观奋进:颔联写长桥千船,怒涛大江,气势磅礴;颈联写暮鼓晨钟,村落云烟,开阔辽远;尾联写醉中拈笛,荫下横吹,放旷豪迈。②杜诗悲慨沉郁: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诗人羁旅漂泊、年老多病的个人感慨;“艰难苦恨”表达出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悲。白话译文:客居在外病魔缠身不能登山临水,听说胜境南台山,试着前去寻它一寻。无数的车马缓缓行驶在浪高流急的江面浮桥上,千百条船儿连结在一起,横跨于大江的中心。光孝寺楼里,钟鼓声声,从早到晚催着时光逝去,四周村落云烟袅袅,从古至今一直飘散着。白发已生,却不能消除我心中的豪气,带着酒后的浅醉,在一片榕树的树荫里吹起横笛。诗歌鉴赏:《度浮桥至南台》是陆游早期律诗中的佳作。诗人病后登临南台,在跃跃欲出、急于欣赏外面风景的心情的驱使下,他缓步前行,临江眺望。在诗中表现了浮桥的伟丽、南台的雄浑,借江山来抒发心中的万千豪情。全诗意境阔大豪迈,于晓畅流动中显示了豪壮瑰伟的风格。诗从去南台写起。开头却从题外落笔:“客中多病废登临”,诗本来是写登台览胜,却故意宕开去,先从久不登临说起,“闻说南台试一寻”,才归到正题,就显得曲折有致了。诗人早就怀有驰骋疆场、横扫胡尘的雄心壮志,可是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不思奋发。诗人的伟大抱负,终成泡影,郁郁不得志。到了福州,诗酒殆废,困于文书,身体多病。因多病而久不登山临水了。是听说南台壮阔之景才特意去“一寻”,而不是兴之所至,到处游览。“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两句写浮桥,这是一异常壮观的景象。到这里才能理解诗人为什么抱着久病之身,为南台而“试一寻”了。“长桥跨江,奔涛触石”,可见诗人听说的不是茂林修竹的幽秀,而是一种气势磅礴的壮观,因而才引起诗人的兴致,渴望一睹为快。个中也透露出诗人的向往、意趣和追求。“九轨徐行”,仿佛随着视线,那宽实的桥面缓缓通向对岸,然而桥的下面却是“奔涛触石”的“怒涛”。“徐行”与“怒涛”形成强烈的对比。在怒涛奔腾的江面上,缓步徐行,从容悠闲。这是诗人眼中的浮桥的客观写照,同时也是诗人主观思想的外现,这是写实,也是抒情,抒发了诗人的壮阔心怀,是一种蔑视一切艰难险阻的意绪的流露。而这也正是在多病废却登临之后,特意为南台而“一寻”这一行动所包含的深层的意蕴,是诗人渴望奋发有为的写照。对句“千艘横系大江心”,则体现了一种征服自然的气魄。“横”字用得极有气势。无数的船只,横锁江面,境界已是十分壮阔;何况横锁住的是一条大江,一条怒涛奔腾的大江,气魄更为壮大。在客观的景象描绘之中,鎔铸着诗人创功立业的热望。五六句拓开境界,以景抒情,从内心情感的抒发中体现客观的物。“寺楼钟的物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是写至南台所见所闻。诗人登台而听到寺楼的钟鼓声,看到升腾在村落间的云烟,顿生感想,思绪悠悠。因钟鼓声而想到,它在早晚催促人们须及时有所作为。继而放眼远望,闽江两岸村落之间,云霞掩映,烟雾升腾,顿悟古往今来,人世变迁,悠悠不尽;而自然界的变化,自循轨迹,并不因人的意志而变更。两句一急一缓,感叹不已而余味无穷。尾联仍以直写自己作结束。和开头互相照应,又是中间两联所表露的意绪的自然归结。因景象的壮阔雄浑,激发了豪情;因光阴的迫促,更觉须及时努力。“白发未除豪气在”,《三国志•陈登传》:“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诗人认为自己虽然因多病而早生华发,但豪情壮志依然存在,仍将奋发拼搏。而言外之意,却也正是事业并无成就,抱负尚未实现,不禁略觉伤感,于是,“醉吹横笛坐榕阴”。诗人醉中拈笛,在榕荫下,抒发情怀。这里颇有抑郁之感,但并不消沉,而是一种更强烈的渴望。放旷之中,仍抱有坚定的信念。也正是这种信念,激励着诗人在以后的岁月中,时刻不忘恢复大业,慷慨激昂地奋击抗争,讴歌呐喊。这首诗是陆游步入仕途不久,渴望有作为、施展抱负的心情的写照。这与陆游后期诗作中常常表露的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叹息和愤慨,有着显著的差别。这里更多的是一种奋进之气。虽是记游之作,也仍然鎔铸着诗人激烈的壮怀,读来慷慨激昂。【点评】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7.(6分)填空:(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充分显示周瑜的风度闲雅的词句是:羽扇纶巾。(3)荀子在《劝学》一文中表达即使天资愚钝,但若坚持不懈,也会学有所成的句子是:驽马十驾,功在不舍。(4)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之道》)【考点】名篇名句默写.【答案】(1)士不可以不弘毅(2)羽扇纶巾(3)驽马十驾功在不舍(4)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分析】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解答】故答案为:(1)士不可以不弘毅(重点字:弘)(2)羽扇纶巾(重点字:纶)(3)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重点字:驽)(4)壹是皆以修身为本(重点字:壹)【点评】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五.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3分,每小题13分)8.(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康熙字典梁晓声集市,即便在小镇,也还是热闹的。少年面前的地上铺一张白纸,特白,闪着好纸的光芒。那是旧挂历的一页,是在集市上花一角钱买的﹣﹣他自然舍不得花一角钱买,但馄饨铺的老板娘无论如何不肯白给他。“都是去年的挂历了,你就扯给我一张,也不是什么损失。”“不是什么损失?损失大了!你看那明星,结婚了,息影了。息影,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就是再也看不到她演的影视剧了!一册挂历上全是她一个人,有收藏价值的。扯一张给你,就不完整了。不完整了还有屁价值!”老板娘从挂历上扯下那一页时,表现得十分不情愿,仿佛真吃了极大的亏。午后三点多,集市的热闹像戏剧的高潮过去一般退去了。少年仍蹲在那页白纸旁。白纸正中,摆着一部纸页破损、颜色像陈谷子似的字典。1949年后,全中国再没有任何一家出版社出版过那种字典。它已没了原先的封皮,后贴上去的封皮上写着“康熙字典”。笔迹工整又拘束,是少年写上去的。他的左边,是卖肉的摊位,从上午到此刻,买肉的人络绎不绝,卖肉的汉子忙得不亦乐乎。右边,是卖油条的,生意也不错。农村人一年四季自家是炸不了几次的,跟着大人们赶集的小孩子,十之八九要央求大人给买了吃。城乡差别,至今仍明明白白地体现在细微处。而且,越是体现在细微处,越使农村的少男少女们做梦都想成为城里人。这少年也有那样的梦。真的梦是无逻辑的,人生的梦却须循着某种规律。少年凭着刻苦学习的一股韧劲考上县重点高中,那是他实现自己人生之梦的关键一步。拮据的家庭负担不起住校费用,为了圆梦,他想买辆旧自行车骑车上学,尽管每天要走几十里的路有些辛苦。可他靠卖废品才存下二十元,要拥有旧货店中那辆状况还算好的自行车,得先卖掉这部《康熙字典》.父亲病故了,母亲已去南方打工,他清楚妈妈挣钱的辛苦,不忍向妈妈要。并且他也清楚,妈妈正省吃俭用地攒钱,以备他将来考上大学的花费。集市渐渐冷清,卖肉的和炸油条的,在他的巴望之下先后离去。他和那页旧挂历纸的存在,总算是比较显眼了。炸油条的摊位那儿,留下了几块烧过的炭,他捡起一块,在纸上写出一个大大的“卖”字,那是他上学以来写得最大的字。天已傍晚。终于有四个人围住了少年。其中一人三十六七岁,是隔街走过来的,左腿一瘸一拐,看上去较有文化,他对字典的兴趣挺大,拿在手中翻看良久,少年将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不料他说:“这字典其实没什么收藏价值,是1949年以前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学生字典而已,至今民间仍多的是。而且,显然做了手脚,把最后一页撕掉了,最后一页肯定印着出版年份什么的……”“没做手脚!”少年愤怒了。他确实撕掉了最后一页,但不是为了骗人,而是由于最后一页太破了……少年的辩解已无济于事。他用半页挂历纸包起字典离开小镇时,天已黑下来。“那孩子,过来,帮帮我!”他听出是那个坏了他事的男人的声音。原来那人的左腿有半截是假肢。他因为躲一辆卡车而摔倒,假肢的关节处摔坏了,站都站不起来。他的处境无疑很危险,路那么窄,不被压到才怪呢!少年尽管恨他,但还是站住了。他是县重点中学的一位数学老师。开学后,任班主任的他手持点名册点名时,意外地看到那卖《康熙字典》的少年应声站在他面前,他愕然了……下课后,老师将他引到无人处,表示感谢,问:“字典卖掉了吗?”学生摇头。“我收回我的话,因为老师说的不对,那字典其实很有收藏价值……”学生将目光望向别处,不言语。“卖给我吧,我出两百元。”“我不能和老师做交易!”学生说罢,转身跑了。过了几天,老师旧话重提,学生还是说不能和老师做交易。“老师都和你说过几次了,你都不给老师一点儿面子吗?你本来就是想卖的,不是吗?有收藏价值的东西应该由知道它价值的人来收藏,对不对?”最后一次,老师有些生气了。于是,老师得到了《康熙字典》,学生得到了一辆自行车,新的。三年弹指一挥间,少年考上了上海交大。临行,送给老师一张字条,上面写着:“老师,我明白您为什么非要买我那本《康熙字典》,也明白了某些东西的真正价值是什么。”每每看到它,老师心里就漾起一股暖意。(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DBA.买肉和油条的人络绎不绝,而少年的《康熙字典》却无人问津,这种鲜明的对比说明当地人的物质生活虽已富足,但精神追求严重缺失。B.少年撕去字典最后一页的行为被“老师”误会后,他很愤怒,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他极力地向围观的人解释,想澄清事实。C.小说强调少年用炭写下的“卖”字“是他上学以来写得最大的字”,意蕴丰富,表明少年要成为城里人,缩小城乡差距的决心巨大。D.小说中关于赶集孩子和农村少男少女城市梦的描写,使少年的生活境遇和人生梦想超越了个例而成为一种典型,成为农村少年生活的一个缩影。E.这篇小说以“康熙字典”为线索,运用插叙和倒叙的手法,描写了留守少年卖《康熙字典》的曲折经历,避免了平铺直叙,使行文曲折有致。(2)小说中的少年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3)小说多处写到“白纸”“旧挂历纸”,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小说中的“老师”先说“这字典其实没什么收藏价值”,后来又高价收藏了《康熙字典》.小说这样写,有人认为很巧妙,有人认为不太好。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考点】小说;内容理解与概括;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个性化阅读和创意解读.【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3)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解答】(1)A项当地人的“物质生活虽已富足,但精神追求严重缺失”表述不当,《康熙字典》无人购买,只是表明生活观念的缺失,不能够表明精神追求严重缺失;C项“表明少年要立志成为城里人,缩小城乡差距的决心巨大”无中生有;E项应去掉“倒叙”.(2)从文章中少年凭韧性考上高中,走几十里路上学可以看出少年的韧性与执着;从他平时的生活情况和买车不愿向妈妈要钱等细节可以看出他的俭朴和懂事;从他和那个老师的情节可以看出他的善良、宽容和自尊.另外从他独自生活的情节可以看出他的自强自立.(3)多处写道旧挂历,主要是表现少年特别想卖掉康熙字典而买车上学的心理,同时这也折射出了吝啬小气、唯利是图的形象,另外也是一种对比,明星挂历的“新”与康熙字典的“旧”,在人们眼里前者比后者有收藏价值,这是启人深思的.(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回答探究题要注重从文中找到相关的依据,题干要求回答老师说“这字典其实没什么收藏价值”这句话在情节结构上是否恰当的问题,回答问题时,要注意从文中找出相关的依据.如果认为恰当,可以从人物的塑造、情节的曲折、深化小说主题等角度分析.比如从人物形象的角度分析,可以分析为何对老师先抑后扬,目的是什么;如果从小说主题的角度分析,可以思考这样写对表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主题有何好处等.如果认为不恰当,言之成理亦可.答案:(1)1.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答A、C不给分.(2)①执着,有韧劲.为圆梦,他凭着刻苦学习的韧劲考上县重点高中,不辞辛苦,骑车走几十里的路上学.②节俭、懂事.平日不肯多花一角钱,理解妈妈挣钱的不易,不忍向妈妈要钱,靠卖废品存二十元钱.③善良、宽容.坏了他事的“男人”说他对字典动了手脚,尽管心里很委屈,很愤怒,依然助其走出困境.④自尊心强.老师为先前的言辞向他道歉,他以沉默彰显了自尊;不愿与老师做交易,也体现了他的自尊.⑤自立,敢担当.父亲病故,遇到困难不依赖妈妈,自己想办法筹钱.(6分;答出一点给2分,概括与解析各占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3)①巧妙地刻画了少年的心理.少年不惜花一角钱买张“旧挂历纸”包字典,说明他特别看重、特别想卖出这本康熙字典,字典承载着他的求学之梦;白纸“特白,闪着好纸的光芒”,但却无法吸引人们的目光,对白纸的描写暗示了少年的希望和失望.②对比鲜明,发人深思.“明星挂历有收藏价值”与“字典没有收藏价值”形成对比,并与结尾处少年说“明白了某些东西的真正价值是什么”相照应,引发读者思考.③具有讽刺意味.老板娘说挂历有收藏价值,不肯撕给少年,但少年出一角钱买的时候,她却愿意卖了,这一细节表现了老板娘身上那种小气吝啬、唯利是图的小市民气.(6分;答出一点给3分,答出任意两点、分析合理即可)(4)示例一:我认为很巧妙.理由:①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老师在不了解少年处境的情况下,主观臆断,冤枉了少年,后来明白了字典承载着少年的梦想,诚挚向少年道歉并高价收藏字典,这是一个意识到错误之后能想法弥补的人、一个能细心呵护少年自尊与梦想的好老师.(或:老师说“这字典其实没什么收藏价值”,坏了少年的好事,但少年仍然在他遭遇危险时出手相救,这样的情节设置更好地突出了少年不计前嫌、热心助人的形象.)②使情节更加曲折、完整,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少年失望而归,开学巧遇老师,老师诚挚道歉,想要收藏字典,少年拒绝,老师最终收藏字典,情节一波三折;小说从卖字典写起,最后字典卖出,这样写也使情节更加完整.③丰富了小说的主题.少年帮助“老师”脱离险境,最终得到老师的帮助而圆梦,使小说在表现农村少年追梦的执着的同时,又多了一层意蕴:无论身处何境,都要心怀善念,帮助他人,这样才能获得他人的帮助.示例二:我认为不太好.理由:①不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在少年街头卖字典和路上相助的时候,“老师”既没有询问他为何卖字典,也无意买他的字典,从这些表现来看,他并不是一个善解人意、热心助人的人,但他后来坚持要买《康熙字典》时却对少年十分理解、小心呵护,似乎又是一个热情细心的人,人物性格发展缺乏必然的逻辑,让人觉得虚假.②这样的情节设计不太合理.老师主观臆断,冤枉少年,坏了他的好事,但在少年出手相助之后却没有询问卖字典的情况,一直等到发现少年是自己的学生后才询问字典卖掉了没有并坚持购买,这有点不合情理.③削弱了小说的主题.“老师”原本可以在被少年帮助时询问卖字典的情况,热心买下字典,但他直到少年入学之后才买下《康熙字典》,有为了避免师生相处尴尬而买字典的嫌疑,从某种意义上说使小说的主题变得暗淡、窄化.(8分;其中“观点”明确2分,“理由”答出一点给3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点评】人物形象的分析:首先,可以从作者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入手,了解人物的语言、外貌、行动、心理等.每一神态、动作或语言的描写要与所表现出的优秀的品质一一对应,不能张冠李戴.其次,揣摩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描写中揭示的内涵,即个性特征及形象的意义.再次,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题和情感倾向中去分析人物.还可以通过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人物间的关系、作者倾向等分析人物形象.六.选择题(共2小题,满分8分)9.(3分)在“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一回中,贾政看到贾元春出的灯谜是“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这个谜语的谜底是()A.年兽 B.爆竹 C.宫廷净鞭 D.算盘【考点】《红楼梦》.【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阅读理解文学名著的能力。做这类题目,不仅要对名著的主要情节、重要人物有所了解,还要对与主要情节、重要人物有关的细节内容保持必要的关注。【解答】这一内容出自《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在这一回中,贾母、贾政的谜语之后,就是众姊妹们的谜语了。贾政奉贾母之命一个个猜去,第一个就是元妃这首谜语。他猜:这是爆竹吗,宝玉答:是。“如雷”是形容声音之大,“已化灰”是爆竹炸过后的情形。妖魔当象征贾家的政敌。当贾家家运兴旺、势力煊赫的时候;谁不惧怕他家,特别是元春当了娘娘,贾家成了“皇亲国戚”。秦氏出丧、元妃省亲之类的盛大举动正是一声震得人方恐之时,上自王公贵族,下迄市井小民,然而否极泰来,烈火烹油的盛举之后,接着就是烟消火灭之时,元春的谜语成了她的家族命运的极恰切的谶语。故选:B。【点评】《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等,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10.(5分)简答题(1)请简要概括“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这个情节。(2)《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五丈原病逝后,蜀军如何依计撤回汉中的?【考点】《红楼梦》.【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本题考查对古典名著《红楼梦》内容情节的掌握能力。我们平时要多看古典名著,对其故事情节有大致的了解与掌握。(2)本题考查对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内容情节的掌握能力。我们平时要多看古典名著,对其故事情节有大致的了解与掌握。【解答】(1)荣国公府在“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鼎盛之期,已渐渐地显出强弩之末的态势。在这“无可奈何花落去“的“芒种“时节,群芳聚首怡红院,为宝二爷祝寿。这次聚宴分前后两段,前段请了大观园中的数位钗裙来怡红院,做客会饮。后段,客人散去后,宝二爷关上院门后,与八位大丫环胡天胡地的痛饮。这次夜宴请来的客人有宝钗、宝琴、香菱、李纨、史湘云、探春、林黛玉这么七位女客人。加上宝二爷与他的八位大丫环,总人数为十六人。这次群芳聚会,实则是一次薄命司中的薄命女的一次代表聚会。十位钗裙,正册占五位,副册占一位,又副册占四位,晴雯做主持,开场,打的骰子,芳官唱曲《赏花时》,余下的八位曹先生特别地给下了谶签。八支签,八种花,八句旧诗,不占九,守的是人臣之道,以六首七绝诗为主,有谦退之意,一首七律,一首汉乐府,有双技秀出之象。这八句诗谶是这次群芳夜宴的精华,决定着薄命司中的薄命女在未来书中的走向。(2)诸葛亮五丈原病逝之前,对于蜀军的撤军路线早有交代。诸葛亮死的消息是被封锁了的,没有对外宣布死讯,外人根本不知道。姜维遵照诸葛亮遗嘱,以木雕诸葛亮像于车中,从五丈原徐徐退兵。司马懿追兵至,姜维推出诸葛亮木像,司马懿因曾被诸葛亮的“虚虚实实”之计欺骗过,以为又中了蜀军的奸计,吓得急令后退,被蜀军乘势猛攻,曹军大败。司马懿退兵。蜀军主力部队趁机全部转移,安全地回到汉中。答案:(1)贾宝玉过生日,白天因贾母王夫不在家而不像往年那么热闹。晚上袭人晴雯等丫鬟凑钱为宝玉过生日,又觉得人少无趣,就请来了宝钗黛玉探春等众人,大家用花名签行酒令,喝酒吟诗,潇洒酣畅,夜深方才散去。(2)杨仪姜维依照诸葛亮生前退兵之计,秘不发丧,悄悄退兵。司马懿追来时,蜀军回旗反鼓,军容整肃,推出事前准备好的诸葛亮的木偶雕像。司马懿见状以为又中了蜀军奸计,急忙退兵,蜀军趁此机会立即指挥主力部队转移,安全撤回汉中。【点评】古典名著是我国文学之林中的珍奇瑰宝。它不仅能拓宽我们的阅读视野,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性情,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近年来名著题越来越为命题者所青睐。名著阅读题常见的题型有识记辨别类、理解概括类、感悟评点类等。我们要掌握作品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能用简洁流畅的语言概括表述。七.作文(共1小题,满分50分,每小题50分)11.(50分)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一篇名为《别人家的孩子》的帖子在网上“走红”,网友们纷纷响应“别人家的孩子”是自己的“夙敌”,因为自己一路就是这样听着长大的。坊间也有类似的说法正在流行:比如有一种旅行叫别人家的旅行,有一种好大学叫别人家的大学,有一种妈妈叫别人家的妈妈,有一种公司叫别人家的好公司,有一种幸福叫别人家的幸福……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超出材料含义范围作文;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考点】材料作文.【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关注的是时下社会生活的一个热点词汇“人家的”成“别人家的”,关注社会生活中人们热衷比较,羡慕褒赞他人他事甚至变成惯性思维和失衡心理的现象。本题旨在引导学生理性认识分析该社会热点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人人之间的独特性、优势和差距,“别人家的”可能是时刻变化、加工放大和难以复制的,如何理性客观地看待他人并予以评价: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客观积极全面的评价肯定定位自我,如何就调适自身心理和压力,怎样与父母师长沟通达成共识,拟及如何规划和谋求自我发展等问题,总之,本题主要在子认识自我和评价他人的理性分析,重在展示个人的认知、评价、审美、心理、情感、沟通等方面的深入思考和个人见解。如为议论文,观点态度求其观点明确,理性分析,独到有理,不应太过绝对化,不节制地怒笔而为,可拓宽视野和论述,忌叙大于议“大”话家常,忌华而不实泛泛而谈。立意参考:1、支持这类说法、行为和观点的角度:可在肯定比教分析积极意义,学习他人,认说筹距的价值,善于接受建议忠告,增加见闻见识和发展机会,拓展人生超越他人等方面思考立意,比如取人之长,为己所用;认识差距,心存危机,积概进取;善听善言才能笨鸟先飞,多开一扇窗,就多一个全新世界,正视差距不足,让“别人家的”成为绊脚石;有“比”才有进步,有“比”才有更好的人生;乐比善比方能促我进步。2、否定这类说法、行为和观点的角度:可在过度、不当的“比较”的负面作用,如伤害亲情,打击信心等,尊重差异和个性的积极意义,应正视自我肯定自我等方面立意。比如“比”是一种伤害:别用“比”寒了你我的心;抛去爱比之心,请欣赏独一无二的我:尊重差异。我是唯一(我有我光芒);比别人不如比自己:正视自我,路在自己脚下;用底气(实力),和信心成就独特的你;加工放大的“别人家的”,华而不实;持一杆公平的称,客观你眼中的世界。3、中间角度:可在辩证看待“比”的优缺点,辩证着待人人不同的独特性:辩证看待人人见解不同审美差异,塑造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立意。比加和而不同方为大千世界:拿捏分寸,“比”出新天地:尺存所长,寸有所短我们都是“别人家的”有比有不比,人生才有圆融之美:你做你的鲁班,我做我的李白;构造方象之美:你我都是普利策大师。【解答】尊重孩子的成长意愿家长都以为没上学的小孩子没出息。真的是这样吗?不,古今中外,没上学成才的有很多,如爱迪生。爱迪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凭他的观察但他最后不也成科学家了吗?还有些家长总不让孩子玩,总是会对孩子说:“你就知道玩,应该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家长这样说对吗?不,这是片面的,学习固然最要,但不能总是天天呆在家里看死书,冯教授说过:有益的玩就是学。只玩不学是不对的,只学不玩是更不对的。因为,孩子爱玩什么,就是孩子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孩子好奇心强,对任何事物都会打破砂锅问到底。你们不信?好吧?我举几个例子:物理学家牛顿小时候看到苹果熟了,掉下来很好奇,他想,地球上的东西,失去了支持后为什么都掉到地上来,而不会向其它方向掉呢?后来,他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爱迪生小时候对什么都感兴趣。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总想试一试,弄个明白。有一次他看见花园的篱笆边有一个野蜂窝,感到很奇怪,就用棍子去拨,想看个究竟,结果脸被野蜂蜇得肿了起来,他还是不甘心,非看清楚蜂窝的构造才行。爱迪生后来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物理学家牛顿小时候看到苹果熟了,掉下来很好奇,他想,地球上的东西,失去了支持后为什么都掉到地上来,而不会向其它方向掉呢?后来,他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爱迪生小时候对什么都感兴趣。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总想试一试,弄个明白。有一次他看见花园的篱笆边有一个野蜂窝,感到很奇怪,就用棍子去拨,想看个究竟,结果脸被野蜂蜇得肿了起来,他还是不甘心,非看清楚蜂窝的构造才行。爱迪生后来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瓦特看水壶,研究蒸汽。为欧洲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孩子不喜欢做的事你再怎样强迫他去,最后还是一无所获。强迫孩子这就像一只鸽子被关在笼子里。家长要想自己的小孩有出息就一定要尊重他们的选择,如你的孩子喜欢喜欢画画,你就不能强迫孩子去学吉他。所有的家长都是把自己的成人一面的想法往孩子身上灌。这种做法不仅不能很好的教育孩子,反而会伤害孩子。作为家长你们必须先要知道孩子喜欢干什么和不喜欢干什么,这样才会更好的教育孩子。【点评】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1.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比如本题关键句“对于以上事件,你有着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2.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本题就可以先明确观点,接着阐述原因的角度行文。3.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4.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
考点卡片1.词语辨析【考点讲解】词语辨析即是对相近词语的辨析。考纲要求学习辨析词义的方法、词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古今汉语的联系和区别。近年来词语辨析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一般是辨析3﹣4个词语或成语,选出最适合的选项。随着语用题目的灵活,也可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如分析原句与改句的区别的时候,改变某个词语,来分析其表达效果,其本质上就是辨析词语以及其感情色彩。【重难点】常见词语辨析:1.必需、必须必需:必不可少的。例:生活必需。必须:一定要那样做。例:必须照办。2.暴发、爆发暴发:①突然发作。例:山洪暴发。②突然发财。例:暴发户。爆发:①岩浆迸出。例:火山爆发。②突然发生。例:爆发革命。3.成规、陈规成规:久已通行的规则。例:墨守成规。陈规:不适用的旧规章。例:陈规陋习。4.遏止、遏制、扼制遏止:用力阻止。例:革命洪流不可遏止。遏制:控制、制止。例:遏制激动的感情。扼制:控制、约束;压抑制止,把握遏制。例:扼制了敌人的火力。5.截止、截至截止:(到一定期限)停止。例:报名在昨天已经截止。截至:截止到(某个时候)。例:报名日期最迟截至本月底。6.牟取、谋取牟取:谋取(名利)。一般为贬义。例:牟取暴利。谋取:设法取得。是中性词。例:谋取利益。7.声明、申明声明:①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例:公开声明。②声明文告,例:发表联合声明。申明:郑重地申述理由。例:申明原因。8.侍候、伺候侍候:陪伴服侍。例:侍候病人。伺候:在人身边供使唤,照料饮食起居。例:伺候东家。9.熟悉、熟习熟悉:了解得很清楚。例:熟悉情况。熟习:对某种技术或学问很熟练或了解得很深刻。例:他熟习英文。10.侮蔑、诬蔑、污蔑侮蔑:轻视,轻蔑。例:带有侮蔑的口气。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例:造谣诬蔑。污蔑:歪曲事实,造谣诽谤,败坏他人的名誉。例:他一向光明正大,有人说他搞阴谋,那显然是污蔑。11.须要、需要须要:一定要。例:头脑须要冷静。需要:①应该有或必须有。例:体弱需要营养。②对事物的欲望或要求。例:读者需要。12.治服、制服治服:治理、整治使之服从。例:治服了洪水。制服:强力压服。例:这匹烈性马被制服了。【答题技巧】1、看词义、语气。例:匠心与用心,前者侧重构思巧妙,后者侧重注意力集中。词义的区别可以通过联想,如匠心常常会想到工匠精神,更注重精品、质量。再比如干涉与干预。前者指不该管硬管,过问程度重,后者多指应该管的,程度相对轻。2、看词性。例:品味→动词→品味语言;品位→名词→高雅的品位。3、看感情色彩。感情色彩分为词语本身色彩和语体色彩。词语有中性词、褒义词、贬义词,语体有书面,口语。如:熏陶:中性词,多指好的。熏染:贬义词,多指坏的。窥伺:书面语偷看:口语。2.病句辨析【考点讲解】“辨析并修改病句”是属于纯洁语言一类的考点,一直是语文高考的必考点之一。题型一般是两种:一是辨析语病,二是修改病句。“辨析病句”是对病句的识别和分析。“修改病句”则是以辨析为基础。考查形式有两种,一是单项选择题,一是主观性试题。病句有两大类型:结构性语病,包括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义性语病,包括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答题方法】1、语感法辨析句子正误,首先得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2、紧缩法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3、分解法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4、聚焦法对于句中出现的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应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对出现的词语,先检查有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修改病句的方法有增、删、调、换,即增加字词、删去多余字词、调整字词顺序、更换字词。无论用那种方法,修改病句都要遵循两条原则:一是保留原句基本意思不变,二是多就少改。3.名篇名句默写【考点讲解】一、《课标》要求: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二、考查形式常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三、知识讲解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1.突破生僻难写字对于文质兼美的名篇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往往在考试中得不到分,原因就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例如: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屈原《离骚》)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李白《蜀道难》)以上句子中的“偭”“巉”就极易写错。2.注意同音异义词读音相同,意义不同甚至相反的词语在名篇名句中大量存在,这也是命题人设置陷阱的热点。复习中应该特别注意这些同音异义词,通过有意识地分析比较,既知其音,更知其义。例如: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以上句子中,“幽”的意思是“隐藏的、隐蔽的”,容易由后面的“愁”想当然地写作“忧”,若联系后面与它对举的“暗恨”,理解了词意,就不会误写了;第二句中“暗”的意思是“绿柳成荫”,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信息技术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
- 2024版联合研发合同成果分配补充协议
- 心理咨询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 二零二五年度集装箱运输代理服务协议6篇
- 个人土地承包合同范本
- 提升客服团队的工作效率与质量
- 家园携手探索幼儿非言语交流的奥秘
- 性教育知识的传播在医疗行业中的价值与应用
- 客户关系管理策略从数据到决策的转变
- 二零二五年度艺术玻璃打磨与设计承包合同3篇
- 线缆包覆挤塑模设计和原理
- GM∕T 0045-2016 金融数据密码机技术规范
- 人力资源部年度工作计划表(超级详细版)
- 《轮机英语》试题(二三管轮)
-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蜘蛛开店》
-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教学反思
- 200m3╱h净化水处理站设计方案
- 空调系统维保记录表格模板
-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用户操作手册(学校级普通)
- 《数学广角——数与形》评课稿
- 钢结构管廊安装施工方案36完美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