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下学期河北高一语文期中典型卷2一.选择题(共4小题,满分12分,每小题3分)1.(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对孩子提出的无理要求,家长要正确引导,不能盲目满足,否则无异于抱薪救火,只会让孩子更加任性。②张大爷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对儿子因车祸致残这件痛心疾首的事,他已经想好了解决的办法。③棋盘上自己的棋子所剩无几,而对方却兵多将广,邹明感到排兵布阵上捉襟见肘。④随着国力增强,中国正在重构一种新型的国际关系。有人目无全牛,仅从周边的局部争端就得出中国外交陷入困境的结论,这是不客观的。⑤日本著名的作家川端康成有着浓厚的崇拜女性的审美情趣,他塑造的女性形象几乎个个给人以美的感受,但他笔下的男性形象就相形见绌了。⑥最近,央视推出了原创公益音乐节目“梦想星搭档”,主持人曾宝仪身材娇小,谈吐伶俐,反应机敏,八面玲珑,很受观众喜爱。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⑤⑥ D.①④⑥2.(3分)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按照党的十八大部署,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即将在全党深入展开. B.斯诺登此前向媒体曝光美国情报机构不仅大规模监听公众电话通讯,同时也通过一个名为“棱镜”的电脑软件从互联网公司获取大量公众电子通讯信息. C.当年的红卫兵在媒体刊登广告道歉,促使人们反思个体在集体行动中的责任,道歉是自我救赎的必然之途,希望更多的人懂得这一道理. D.国土部明确表示将从严从紧调控房地产市场,针对房价波动大的城市出台措施,同时建立房地产大企业大地块跟踪督察,防止“地王”误导市场.3.(3分)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砯崖转石万壑雷 B.猿猱欲度愁攀援 C.使人听此凋朱颜 D.玉露凋伤枫树林4.(3分)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的句子组合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①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道歉)②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③食时信往,不为具食。(准备)④乃绐为谒曰:“贺钱万”。(拜见)⑤乃以秦王属吏。(交付)⑥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和…一样)⑦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因为)⑧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一定)⑨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走到尽头)⑩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说明)⑪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若)⑫少时常与鲍叔牙游。(交往,来往)⑬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功劳)⑭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难吃的)⑮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欺辱)⑯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可乎?(因为)⑰愿枉车骑过之。(委屈)⑱独不怜公子姊邪?(难道)⑲今予之生地,皆走。(目前,现在)⑳愿大王少假借之。(宽容)A.①②③④⑥⑦⑭⑱⑲⑳ B.②③⑤⑥⑦⑩⑫⑮⑰⑱ C.③⑤⑦⑩⑪⑯⑰⑱⑲⑳ D.①⑧⑨⑪⑫⑬⑭⑮⑯⑰二.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5分,每小题15分)5.(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林庚先生《说“木叶”》一文实际上有很大的片面性。林庚先生抓住屈原《九歌》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一句,便扩大到全面,认为凡是用“木叶”的都和“树叶”不同,他摘引谢庄、陆厥、王褒、柳恽、沈佺期等人作品中关于“木叶”二字的用法,便得出结论说:“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金。真的是这样吗?我觉得有不少诗句,足以否定林庚先生的引申以至于他所得出来的结论。林庚先生在文章中强调“木”和“树”的分别,并且说“木是容易使人想起树干以及黄色的暗示性”云云,我看就不一定是这样。试读以下的诗句,就可以知道。珍木郁苍苍。(刘桢《公宴诗》)遥爱云木秀。(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乔木生夏凉。(韦应物《同德寺雨后寄元侍御、李博士》)山木尽亚洪涛风。(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从这些都用了“木”字的有名的诗句中我体会不出一点“树干”以及“黄色的暗示性”来。相反地,他们在用了“木”字的诗句中恰巧描绘了郁郁苍苍和荫浓茂盛的景象,每一句中似乎都有绿化之美,绝对没有黄色的给人以光秃秃的树干的感觉。林庚先生在《说“木叶”》一文中又说:“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这说法,拿他所举的例子还勉强可通,若拿我在上面所举出的一些例子来看,就显得十分矛盾了。依照林庚先生的观点,树“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荫的联想。所谓‘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这里如果改用‘木’字就缺少‘午阴’更为真实的形象”。不错,“嘉树”的确不能改为“嘉木”,否则太不成话了。但我要转问林庚先生一下:刘桢“珍木郁苍苍”,王维“遥爱云木秀”,你一定也要改为“珍树郁苍苍”“遥爱云树秀”才好吗?如果不改,就不能和你的说法符合;如果要改,我看是不妥当的。尤其是韦应物的“乔木生夏凉”,若改为“乔树生夏凉”,那就要成为绝大的笑话了!因为“乔木”等词儿,早已约定俗成,不容许你擅自改动了。应该用“木”的地方,必须用“木”字,应该用“树”的地方,必须用“树”字。大约木与树给人的感觉只是有时不同,其原因恐与前人名句所引起的联想有关,和音节的谐否、字面的生熟等问题也有关。如果引更多的诗句来作更细的分析,结论就一定会不同一些。至于林庚先生所引杜甫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木’字固然胜‘叶’,但“落叶满空山”(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也是十分好的句子,不能用“落木”的例子来强为衡量。艺术形象是要根据具体例子来作分析的,不能笼统地一概而论。(摘编陈友琴《温故集》)材料二:林庚先生的《说“木叶”》开头引用屈原《九歌》的名句,说明“木叶”已成为诗人笔下颇受钟爱的形象。对于为什么会造成这种诗歌语言现象,林先生认为关键在于一个“木”字:“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林先生认为要说明“木”何以有这个特征,就涉及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木”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具有一般“木头”“木料”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使我们更多地想到了树干。林先生还谈到了“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木”所暗示的颜色。“木”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但笔者认为这样说并不恰当。人们看到“木”首先想到的是一棵树。人们看到“树”首先想到的也是一棵树。由“木”想到“木头”“木料”等,是现代人的联想方式,古代诗人写诗时恐怕不是如此,至于由“木”想到门门、棍子、桅杆等,并由此产生一种“微黄与干燥之感”,也显得同样牵强。那么,是不是像林先生所说,“木”“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呢?大量的古诗证明并非如此简单。“木”与秋天并无必然联系。比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描述的“木欣欣以向荣”,就是指春夏季枝叶繁茂的树。另一方面,是不是像林先生所说,“树”就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荫的联想”呢?事实证明不是这样。诗中写秋天的情景,并不乏用“树”的,比如杜甫写深秋景色的诗句“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送韩十四江东觐省》),用的就是“树影”而非“木影”。可见“木”也可以是充满活力,枝繁叶茂的,而“树”也可能是叶落飘零,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的。因此,古人诗句咏及树的形象,或用“木”,或用“树”,而不大可能有林先生所说的那么多差别和讲究,本来并不复杂的道理,我们不必想那么深奥,“木叶”和“树叶”在形象上并没有什么差别。至于古人喜欢用“木叶”或“落木”而不用“树叶”,笔者认为可以这样解释。首先,“木”“落”“叶”在古代汉语中都是入声字,入声是一个短促的调子,“木叶”或“落木”读起来朗朗上口,有种掷地有声的铿锵的韵律美。其次,可能是因为“木”字在书面语中用得较多,“树”字在口语中用得多,“木叶”就比“树叶”庄重些。更为重要的是,“木叶”最初出现于屈原作品中,“诗骚”向来被奉为经典,加上“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一句,优美动人,意境浑然,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胡应麟语),“木叶”也便成为一个意味深厚的意象原型了。后人写诗文用“木叶”不仅显得古雅,而且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摘编自李睿《也说“木叶”》)(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认为,林庚先生抓住《九歌》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一句,认为凡是用“木叶”的都和“树叶”不同的观点是片面的。B.材料一认为,用了“木”字的诗句也能描绘郁郁苍苍和荫浓茂盛的景象,而改用“树”字之后,便消减了那种“密密层层”的“绿化之美”。C.材料二认为,人们见到“木”一般想到的都是树,由“木”想到“木头”“材料”等,这是现代人的联想方式,古代诗人写诗时却并不如此。D.材料二是一篇驳论文,文章先引述林庚观点,先立后破,破立结合,最后提出自己的看法。材料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论证结构井然有序。(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认为“木”有时指夏季“枝繁叶茂”的树,因此,“木”与秋天并没有必然联系。B.材料一和材料二为了充分论述林庚先生观点的片面性,主要使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C.材料一和材料二开头都谈到《说“木叶”》中引用了屈原《九歌》中的名句,但是二者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认为林庚先生的说法不恰当,这启发我们鉴赏诗歌时对相同意象也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3)下列各项中,能体现“木是容易使人想起树干以及黄色的暗示性”的一项是A.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B.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C.群木昼阴静,北窗凉气多。(韦应物《夏景园庐》)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简述材料一的主要观点。(5)两则材料认为古人喜欢用“木叶”或“落木”而不用“树叶”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三.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8分,每小题18分)6.(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橿背枣杨西京中明奶眼瞎了,一天到晚嘴不闲。“老婆儿嘴碎,老头儿耳背”。没过三天,中明爷耳朵可“聋”了。一瞎一聋,你做我的眼睛,我当你的耳朵,乐呵呵活在自家祖居小院天地。小院坐北朝南,背靠岩峰嵯峨的大山。一棵老橿树,裸露簇聚的根,像中明爷胳膊腿上的青筋,支暴条凸,流动着千钧生存之力,根似钢钻,须是铁针,深深扎进石窑窑顶深处。房檩似的数个主枝,平伸于院子上空。根部正中,凹出一个石窝,岁月给石窝注进了尘埃,尘埃中,竟长出一棵枣树。枣树主干铁柱似的立在橿树檩条横空的脊背上,下垂的枣枝拉着橿枝,上昂的橿树新条托着枣树嫩梢,浓绿厚实的橿叶亲吻着点点金黄的枣花。上辈子人管这两棵树叫“橿背枣”。初夏,“橿背枣”携手俯身,张开一怀绿荫,抱住了这个小院。山里人说,“百木有神灵,百禽通人性”。这“橿背枣”的灵性,化成了二老在小院时空一日三餐、谈天说地的昵称。“枣妮,吃扁食哩。”“咦!老橿头,可又晌午啦。”小院中央一方石桌,两张罗圈藤椅。桌上,中明爷已做好两碗山韭菜土鸡蛋扁食。中明奶正在大门口喂鸡,听见老头儿喊,摸着心路,坐到熟位。老两口脸对脸坐着。“这一碗是你哩。”中明爷把一个黑瓷碗顺桌面推到老伴儿脸前,另一碗拉到自己面前。中明奶左手摸摸堆成山尖似的黑瓷碗,右手拿起了筷子。自老伴瞎后,中明爷成了家里专职厨师。天天晌午饭,做的日不重样,包扁食,炸油条、烙油馍,塌菜馍、蒸菜蟒,擀蒜面……换着花样逗老伴儿既开心又开胃。这不,盘馅、和面、擀片、包馅、下锅……忙活了一上午,这会看着老伴儿脸上如花含苞,松了口气,轻手轻脚摸进灶火,拿出前几天孙子从空军军营快递回来的带嘴儿香烟,点上一支,舒坦坦往罗圈椅上一靠,笑盈盈吸上一口。中明奶吸溜吸溜鼻子,从椅上立起,沿着石桌边沿,两手鹰扑小鸡似的扑向中明爷惯常夹香烟的右手……“穿破哩才是衣,到老了才是妻”。老伴儿一抬手,中明爷就知道她弄啥哩。于是,迅即把香烟移向左手,右手迎势而上;中明奶头扑落空,一手握住中明爷右手,另一手扑向其左手;中明爷忙将香烟移到石桌一边儿的石墩上。二扑落空,中明奶两手一合,捂向老伴儿的嘴,老伴儿嘴上正噙着一个圆滚滚的扁食。中明奶脸上的花盛开了,复坐原处,捣着对面的老伴儿,调高了嗓门,数落到:“老橿头,烟真不敢吸了。你看看咱那灶伙顶,黑成啥,都是烟熏哩啦。天天吸烟,你不怕肚子肠子都熏黑?要命不要命啦!咹?!”“就是,就是。可我没吸呀。”中明爷一字一板。“那我咋闻着一股吸烟味?”中明奶不依不饶。“咦,那是咱灶伙里冒出的柴火烟味。”“噢。”中明奶记忆里,做饭一直是烧柴禾。她不知道,两月前在县城生活的儿子回来,已给土灶换成了天然气灶具。“吃吧,扁食都放凉了。”中明奶摸着堆成山尖似的碗,眉头皱了一下,说:“眼里饥,肚里饱;吃下去,受不了。老橿头儿,拨出来一半吧。”中明爷从灶伙取出一个白瓷碗,从黑瓷碗里拨出一半,把白瓷碗拉到自己脸前。中明奶用筷子摸摸,果然,黑瓷碗只剩下半碗扁食,于是,叨起一个,填到嘴里嚼。中明爷一边吃着自己那一碗,一边不慌不忙,从白瓷碗里夹起一个扁食,悄悄放入中明奶的黑瓷碗。老伴儿叨一个进嘴,中明爷夹一个填缺。“咦,我约摸都吃完了,咋还剩这半碗哩?”中明奶一摸碗,诧异了。“我没动你那碗呀,你摸摸我这碗,我都吃光了。枣妮,人老啦,精气神全凭饭力哩,得噎着吃。”中明奶忖忖,在理,又叨起一个。“前两天孙子不是给咱微信,说年底回来休假结婚。到时,你还得上台,给孙子媳妇发红包哩。”“纺花车子是圆的,老两口儿吃饭是玩的。”中明奶一听这话,脸上笑成一张初秋的葵花盘儿,又叨起一个。两只花尾巴喜鹊从对面山峰飞过来,一会儿跳到柔柔的枣枝上,一会蹦到硬硬的橿梢上,“喳喳喳”地叫个不停。“清早叫,晌午跳,大喜小喜都来到。枣妮,这是咱孙子叫喜鹊来给咱送好儿(方言,结婚日期)哩。”中明奶又一阵儿“咯咯滴滴”,叨起一个。“摸摸这是啥?”中明爷把过年时儿子从县城带回的“华为”手机塞到老伴儿手里。“手机嘛。”“上星期天,孙女从郑州回来看咱,俺跟孙女学会了玩抖音,来,你连着叨,俺给你拍个抖音,叫孙子看看,他奶多中,一顿能吃一大疙篓(方言,特号大碗)。”“中,老中。俺还等着抱重孙哩。”中明爷晃着手机,弓腰移步,导演着老伴儿的吃相。中明奶一张葵花盘儿脸,明光灿烂,随着老伴的指挥,叨起一个,又叨起一个……碗底朝天啦。中明爷关了机,笑嘻嘻夹起石墩上的过滤嘴儿香烟,美美气气连吸数口,身子往罗圈椅子上一靠,两只脚踩住石桌边沿,仰脸对着“橿背枣”枝叶丛中筛下的缕缕阳光,吐出一团团烟雾,五彩阳光线里,那团团烟雾,悠悠旋着,轻轻飘着,柔柔荡着……一群群蜜蜂,在枣花丛里,“嗡嗡”地忙碌着,为这小院甜甜的时空唱着一支甜甜的乡风民俗歌……(选自《河南小小说》,2022年6月)(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明奶三次“搜捕”中明爷吸烟,次次落空,这一情节写出了两位老人有趣的日常生活,写出了这座农家小院的别样风景。B.文中运用“好儿”“大疙篓”等方言和“穿破哩才是衣,到老了才是妻”等俗语,具有浓浓的乡土气息,读来备感亲切。C.文中多处运用比喻修辞,如“脸上笑成一张初秋的葵花盘儿”,生动描写出中明奶未发现中明爷抽烟时的高兴心情。D.文中儿子给买“华为”手机、换燃气灶,孙女教玩抖音,给孙子拍抖音等描写,反映了新时代中国乡村生活的变化。(2)请简要概括中明爷的人物形象。(3)本文标题蕴藏着丰富内涵,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四.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7分,每小题17分)7.(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皇甫嵩字义真,安定朝那人。嵩少有文武志介,好《诗》《书》,习弓马。初举孝廉、茂才。太尉陈蕃、大将军窦武连辟,并不到。灵帝公车征为议郎,迁北地太守。初,钜鹿张角自称“大贤良师”,遣弟子八人使于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转相诳惑。十馀年间,众徒数十万。皆着黄巾为标帜,时人谓之“黄巾”,杀人以祠天。于是发天下精兵,博选将帅,以嵩为左中郎将,与右中郎将朱俊,共发五校、三河骑士及募精勇,合四万馀人,共讨颍川黄巾。时,嵩与角弟梁战于广宗。梁众精勇,嵩不能克。明日,乃闭营休士,以观其变。知贼意稍懈,乃潜夜勒兵,鸡鸣驰赴其阵,战至晡时,大破之,斩梁,获首三万级。嵩温恤士卒,甚得众情,每军行顿止,须营幔修立,然后就舍帐。军士皆食,已乃尝饭。吏有国事受赂者,嵩更以钱物赐之,吏怀惭,或至自杀。嵩既破黄巾,威震天下,而朝政日乱,海内虚困。故信都令汉阳阎忠干说嵩曰:“难得而易失者,时也。时至不旋踵者,机也。故圣人顺时而动,智者因几以发。今将军遭难得之运,蹈易骇之机。而践运不抚,临机不发,将何以保大名乎?”嵩曰:“何谓也?”忠曰:“天道无亲,百姓与能。今将军受钺于暮春,收功于末冬。兵动若神谋不再计摧强易于折枯消坚甚于汤雪旬月之间神兵电埽封尸刻石南向以报威德震本朝,风声驰海外,虽汤、武之举,未有高将军者也。今身建不赏之功,体兼高人之德,而北面庸主,何以求安乎?”嵩曰:“夙夜在公,心不忘忠,何故不安?”忠知计不用,因亡去。寻李催作乱,嵩亦病卒,赠骠骑将军印绶,拜家一人为郎。嵩为人爱慎尽勤,前后上表陈谏有补益者五百馀事,皆手书毁草,不宣于外。又折节下士,门无留客,时人皆称而附之。(节选自《后汉书•皇甫嵩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兵动若神谋/不再计/摧强易于折枯/消坚甚于汤雪/旬月之间/神兵电埽/封尸刻石/南向以报/B.兵动若神/谋不再计/摧强易于折枯/消坚甚于汤雪/旬月之间/神兵电埽/封尸刻石/南向以报/C.兵动若神谋/不再计/摧强易于折枯/消坚甚于汤雪/旬月之间/神兵电埽封尸/刻石南向以报/D.兵动若神/谋不再计/摧强易于折枯/消坚甚于汤雪/旬月之间/神兵电埽封尸/刻石南向以报/(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河,即是河东、河内、河南三个郡,为近畿之地。三河骑兵是指三个郡征召的精锐士兵,主要负责卫戍京师,兼任歼灭外敌的职责。B.鸡鸣,或曰荒鸡,为丑时,相当于凌晨1﹣3时,是十二时辰中夜半之后、平旦以前的那一段时间。与四更、四鼓、丁夜相对应。C.钺,古代的一种兵器,形状像斧,可砍劈,君王往往用钺象征征伐。古代大将出征,接受天子所授的符节与斧钺,称为“受钺”。D.印绶,旧时称印信和系印的丝带,官吏印章的统称,亦借指官爵。“解印绶”,指解下印绶,与“解褐”“解佩”的意思大体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皇甫嵩志存高远,文武兼备。他喜读儒家经典,娴习弓马射猎,曾被举荐孝康、茂才。太尉陈蕃、大将军窦武接连征召,他都不上任。B.皇甫嵩有勇有谋,战功卓著。在镇压起义的战斗中,张梁部队精猛,皇甫嵩便观察敌军形势,修整士兵,夜晚出击,最终大破黄巾。C.皇甫嵩忠心为主,气节过人。在平定黄巾起义军之后,朝政日渐荒芜,国内空虚困难,汉阳阎忠劝其趁机政变,皇甫嵩未予采纳。D.皇甫嵩为人恭谨,恪尽职守。他尊重人才却不喜接待宾客,上表陈说有益的意见五百多条,都亲手书写并毁掉草稿,不向外界泄漏。(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嵩温恤士卒,甚得众情,每军行顿止,须营幔修立,然后就舍帐。②今将军遭难得之运,蹈易骇之机,而践运不抚,临机不发,将何以保大名乎?五.诗歌阅读(共1小题,满分9分,每小题9分)8.(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冬日归旧山(节选)李白未洗染尘缨,归来芳草平。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嫩篁侵舍密,古树倒江横。穿厨孤雉过,临屋旧猿鸣。洗砚修良策,敲松拟素贞。此时重一去,去合到三清①。[注]①三清:指道教指神仙所居的最高仙境,包括玉清、上清、太清。此处比喻朝廷。(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句呼应标题,写诗人未洗征尘,行色匆匆,表现诗人冬归旧山的急切心情。B.第四句的“云不行”侧面烘托天寒,这与“空山凝云颓不流”的手法有相同之处。C.第五句写诗人归山所见之景。嫩竹绕舍,为这寒冷萧瑟的冬日增添了勃勃生机。D.本诗综合运用了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描写景物,描绘了一幅荒凉的山居图。(2)本诗的最后四句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六.默写(共1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6分)9.(6分)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1)古人善于用典。在《春江花月夜》中,“,。”两句运用典故,暗含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两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2)高适的《燕歌行》中“,。”通过写汉将带兵出征时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刻画一位临战轻敌的形象。(3)《八声甘州》中点明描摹暮秋傍晚雨景的句子是:“,。”写出了登临纵目看到的秋天雨后清朗的雄浑境界。七.语言表达(共2小题,满分8分)10.(3分)用符号法划分下列单句的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长阳一中德高望重的校长昨天在办公室就这个问题郑重地跟他谈话好久。1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节日期间,无论是家人团圆,还是老友欢聚,“吃”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节后很多人会增添新的烦恼,那就是“节日肥”“过年肥”,减肥也就提到日程上来。事实上,生活中你会发现,有许多整天嚷嚷着要减肥或者正在减肥的人,其实根本不胖,反而是一些真正应该减肥的人对此却毫不在意,那么,怎么判断是否需要减肥呢?从医学角度来说,身材是否肥胖,①。体质指数是用体重千克数除以身高米数之平方而得出的数字,国人的健康体质指数为18.5~23.9,如果低于18.5,就是偏瘦,不需要减肥,而高于23.9,就可以考虑减肥了。提到减肥,不少人都为之“奋斗”过,节食、跳绳、跑步都是常用的减肥方法。临床中还发现,很多人用不吃晚饭来减肥,这种方式不但难以长期坚持,②,有人就因此得了严重的胃病。而且,如果以后恢复吃晚饭,③,甚至比以前更胖。不仅如此,不吃晚餐,营养素供给不足,蛋白质供应下降,肌肉量也会随之减少,体重反弹后,在同样的体重下,体脂率反而会比减肥前更高。因此,减肥一定要讲究科学。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八.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5分,每小题5分)12.(5分)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瞌睡惊诧缈茫迷迷糊糊惦记青雾沧茫纤腰束素风致灌木旋律没精打彩。九.作文(共1小题,满分60分,每小题60分)13.(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学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宣传栏中,有以下三则关于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的事迹。2016年5月18日,南阳市卧龙区西华村一栋民宅突发大火,租住在一楼的王锋发现后,义无反顾地三次冲入火场救人,邻居无一伤亡,但王锋被烧成了“炭人”,从住处到临近的张衡路口五六十米的距离,路上都留下了他血染的脚印,不幸去世。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一生奉献国家航天事业,作为航天航空负责人之一,开创了中国多项第一,他领导下所发射的卫星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2009年,获得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1980年,时年十九岁的江西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反对,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她在山村讲台坚守36年,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请根据材料,从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的理解出发,比较上述三人的事迹,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下学期河北高一语文期中典型卷2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4小题,满分12分,每小题3分)1.(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对孩子提出的无理要求,家长要正确引导,不能盲目满足,否则无异于抱薪救火,只会让孩子更加任性。②张大爷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对儿子因车祸致残这件痛心疾首的事,他已经想好了解决的办法。③棋盘上自己的棋子所剩无几,而对方却兵多将广,邹明感到排兵布阵上捉襟见肘。④随着国力增强,中国正在重构一种新型的国际关系。有人目无全牛,仅从周边的局部争端就得出中国外交陷入困境的结论,这是不客观的。⑤日本著名的作家川端康成有着浓厚的崇拜女性的审美情趣,他塑造的女性形象几乎个个给人以美的感受,但他笔下的男性形象就相形见绌了。⑥最近,央视推出了原创公益音乐节目“梦想星搭档”,主持人曾宝仪身材娇小,谈吐伶俐,反应机敏,八面玲珑,很受观众喜爱。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⑤⑥ D.①④⑥【考点】成语运用.【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的考查是命题的一个常项。主要侧重同义成语的选择、成语使用正误等两种方式。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成语。【解答】①抱薪救火:比喻因为方法不对,虽然有心消灭祸患,结果反而使祸患扩大。使用正确;②痛心疾首:意为痛恨到极点。句中望文生义,“痛心疾首”不是说伤心到了极点而是痛恨到了极点;③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符合句意;④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此处属望文生义,误以为是做事情考虑不周全;⑤相形见绌: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符合句意;⑥八面玲珑:形容人处世圆滑,不得罪任何一方,是贬义词。这里是对主持人的赞扬,使用此成语感情色彩有误;故选:A。【点评】成语辨析题的设错角度:一、望文生义。有些成语可以直接从字面去理解;而绝大部分成语需要透过字面意义去深刻地理解,如果对成语意义不加认真推敲,仅从字面去简单、肤浅地理解,就会造成望文生义的毛病。二、断词取义。成语的意义具有完整性。如果只注意某些语素,而忽视其他语素,就会破坏整个成语的意义。三、轻重失度。有些成语词义有轻重之别,切不可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四、语义重复。成语的意义比较精练,使用得当,可以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但如果不注意成语意义和整个句子语义的比照,就可能造成成语意义和句子语义的重复。五、自相矛盾。如果不注意成语的意义和整个句子语义的比照,也极有可能使成语的意义和句子的语义矛盾。六、形近混淆。有些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上极可能混淆。七、不合对象。有些成语的使用有其特定的对象和范围,不能随意搬用。八、褒贬颠倒。成语往往含有不同的感情色彩,一般说来,褒词不能贬用,贬词不能褒用,否则会影响感情的正确表达。九、谦敬错位。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用于己方,不能用于对方;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用于对方,不能用于己方。如果辨别不清,就会造成谦敬错位。十、语法不通。各个成语的词性是不同的,所以其语法功能也不同。如果对成语的词性把握不清,就会造成句子的语法错误。十一、性别色彩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或只能用于男性,或只能用于女性,或共用于两性。如果把握不准,就会造成误用。十二、数量色彩在表数量的成语中,有的只能用于多数,用在表单数的句子中就成了误用。2.(3分)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按照党的十八大部署,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即将在全党深入展开. B.斯诺登此前向媒体曝光美国情报机构不仅大规模监听公众电话通讯,同时也通过一个名为“棱镜”的电脑软件从互联网公司获取大量公众电子通讯信息. C.当年的红卫兵在媒体刊登广告道歉,促使人们反思个体在集体行动中的责任,道歉是自我救赎的必然之途,希望更多的人懂得这一道理. D.国土部明确表示将从严从紧调控房地产市场,针对房价波动大的城市出台措施,同时建立房地产大企业大地块跟踪督察,防止“地王”误导市场.【考点】病句辨析;成分残缺或赘余.【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解答】A.正确;B.正确;C.正确;D.成分残缺,“建立”后缺少宾语,“督察”后加“制度”;故选:D。【点评】成分残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缺少主语例如: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得到”的主语是什么?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2、缺少谓语例如: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在“建立”前少了个谓语“完成”.)3、缺少宾语例如: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抓紧”什么?“时间”一词不能省.)4、缺少修饰成分例如:要想作出杰出的成就,就必须付出劳动.(“劳动”前应加“艰苦”“辛勤”之类的修饰语,同时,前一分句又是“动宾不当”.)3.(3分)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砯崖转石万壑雷 B.猿猱欲度愁攀援 C.使人听此凋朱颜 D.玉露凋伤枫树林【考点】词类活用.【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词类活用,结合句子的意思和加点字的词性分析作答。【解答】A.砯崖转石万壑雷:飞流撞击着巨石在山谷中滚动像万壑鸣雷一般。砯(pīng)崖:水撞石之声。砯,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这里作动词用,冲击的意思。转:使滚动,动词的使动用法。B.猿猱欲度愁攀援: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愁:动词的为动用法,为发愁。C.使人听此凋朱颜:使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凋朱颜:红颜带忧色,如花凋谢。凋,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D.玉露凋伤枫树林: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动词的使动用法。故选:B。【点评】使动用法:动、形、名后面带宾语,表示“主语使宾语”发出动词所具有的动作行为、具有形容词的性状或成为名词所代表的事物。1.动词的使动用法:宾语发出动作,一般限于不及物动词。“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宾语具有形容词的性质。“必先苦其心志”(《<孟子>二章》)苦: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苦恼。4.(3分)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的句子组合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①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道歉)②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③食时信往,不为具食。(准备)④乃绐为谒曰:“贺钱万”。(拜见)⑤乃以秦王属吏。(交付)⑥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和…一样)⑦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因为)⑧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一定)⑨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走到尽头)⑩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说明)⑪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若)⑫少时常与鲍叔牙游。(交往,来往)⑬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功劳)⑭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难吃的)⑮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欺辱)⑯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可乎?(因为)⑰愿枉车骑过之。(委屈)⑱独不怜公子姊邪?(难道)⑲今予之生地,皆走。(目前,现在)⑳愿大王少假借之。(宽容)A.①②③④⑥⑦⑭⑱⑲⑳ B.②③⑤⑥⑦⑩⑫⑮⑰⑱ C.③⑤⑦⑩⑪⑯⑰⑱⑲⑳ D.①⑧⑨⑪⑫⑬⑭⑮⑯⑰【考点】一般实词.【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解答】④请帖。译文:于是在名帖上诈说“贺钱一万”。⑧如果。译文:如果您要诛灭没有德政的暴秦。⑨渡过,越过。译文:大将军卫青向南行渡过沙漠,遇到了前将军李广和右将军赵食其。⑬夸耀。译文:自己炫耀自己功勋,张显他自己的能力却不效法古人。⑭猛烈的。译文:直率忠诚的话刺耳却利于行动,有猛烈的药虽苦却利于治病。⑯经由,通过。译文:希望通过田先生来结交荆轲,可以吗?⑲假如。译文:如果给他们留有生路,就都跑了。故选:B。【点评】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二.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5分,每小题15分)5.(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林庚先生《说“木叶”》一文实际上有很大的片面性。林庚先生抓住屈原《九歌》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一句,便扩大到全面,认为凡是用“木叶”的都和“树叶”不同,他摘引谢庄、陆厥、王褒、柳恽、沈佺期等人作品中关于“木叶”二字的用法,便得出结论说:“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金。真的是这样吗?我觉得有不少诗句,足以否定林庚先生的引申以至于他所得出来的结论。林庚先生在文章中强调“木”和“树”的分别,并且说“木是容易使人想起树干以及黄色的暗示性”云云,我看就不一定是这样。试读以下的诗句,就可以知道。珍木郁苍苍。(刘桢《公宴诗》)遥爱云木秀。(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乔木生夏凉。(韦应物《同德寺雨后寄元侍御、李博士》)山木尽亚洪涛风。(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从这些都用了“木”字的有名的诗句中我体会不出一点“树干”以及“黄色的暗示性”来。相反地,他们在用了“木”字的诗句中恰巧描绘了郁郁苍苍和荫浓茂盛的景象,每一句中似乎都有绿化之美,绝对没有黄色的给人以光秃秃的树干的感觉。林庚先生在《说“木叶”》一文中又说:“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这说法,拿他所举的例子还勉强可通,若拿我在上面所举出的一些例子来看,就显得十分矛盾了。依照林庚先生的观点,树“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荫的联想。所谓‘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这里如果改用‘木’字就缺少‘午阴’更为真实的形象”。不错,“嘉树”的确不能改为“嘉木”,否则太不成话了。但我要转问林庚先生一下:刘桢“珍木郁苍苍”,王维“遥爱云木秀”,你一定也要改为“珍树郁苍苍”“遥爱云树秀”才好吗?如果不改,就不能和你的说法符合;如果要改,我看是不妥当的。尤其是韦应物的“乔木生夏凉”,若改为“乔树生夏凉”,那就要成为绝大的笑话了!因为“乔木”等词儿,早已约定俗成,不容许你擅自改动了。应该用“木”的地方,必须用“木”字,应该用“树”的地方,必须用“树”字。大约木与树给人的感觉只是有时不同,其原因恐与前人名句所引起的联想有关,和音节的谐否、字面的生熟等问题也有关。如果引更多的诗句来作更细的分析,结论就一定会不同一些。至于林庚先生所引杜甫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木’字固然胜‘叶’,但“落叶满空山”(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也是十分好的句子,不能用“落木”的例子来强为衡量。艺术形象是要根据具体例子来作分析的,不能笼统地一概而论。(摘编陈友琴《温故集》)材料二:林庚先生的《说“木叶”》开头引用屈原《九歌》的名句,说明“木叶”已成为诗人笔下颇受钟爱的形象。对于为什么会造成这种诗歌语言现象,林先生认为关键在于一个“木”字:“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林先生认为要说明“木”何以有这个特征,就涉及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木”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具有一般“木头”“木料”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使我们更多地想到了树干。林先生还谈到了“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木”所暗示的颜色。“木”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但笔者认为这样说并不恰当。人们看到“木”首先想到的是一棵树。人们看到“树”首先想到的也是一棵树。由“木”想到“木头”“木料”等,是现代人的联想方式,古代诗人写诗时恐怕不是如此,至于由“木”想到门门、棍子、桅杆等,并由此产生一种“微黄与干燥之感”,也显得同样牵强。那么,是不是像林先生所说,“木”“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呢?大量的古诗证明并非如此简单。“木”与秋天并无必然联系。比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描述的“木欣欣以向荣”,就是指春夏季枝叶繁茂的树。另一方面,是不是像林先生所说,“树”就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荫的联想”呢?事实证明不是这样。诗中写秋天的情景,并不乏用“树”的,比如杜甫写深秋景色的诗句“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送韩十四江东觐省》),用的就是“树影”而非“木影”。可见“木”也可以是充满活力,枝繁叶茂的,而“树”也可能是叶落飘零,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的。因此,古人诗句咏及树的形象,或用“木”,或用“树”,而不大可能有林先生所说的那么多差别和讲究,本来并不复杂的道理,我们不必想那么深奥,“木叶”和“树叶”在形象上并没有什么差别。至于古人喜欢用“木叶”或“落木”而不用“树叶”,笔者认为可以这样解释。首先,“木”“落”“叶”在古代汉语中都是入声字,入声是一个短促的调子,“木叶”或“落木”读起来朗朗上口,有种掷地有声的铿锵的韵律美。其次,可能是因为“木”字在书面语中用得较多,“树”字在口语中用得多,“木叶”就比“树叶”庄重些。更为重要的是,“木叶”最初出现于屈原作品中,“诗骚”向来被奉为经典,加上“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一句,优美动人,意境浑然,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胡应麟语),“木叶”也便成为一个意味深厚的意象原型了。后人写诗文用“木叶”不仅显得古雅,而且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摘编自李睿《也说“木叶”》)(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A.材料一认为,林庚先生抓住《九歌》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一句,认为凡是用“木叶”的都和“树叶”不同的观点是片面的。B.材料一认为,用了“木”字的诗句也能描绘郁郁苍苍和荫浓茂盛的景象,而改用“树”字之后,便消减了那种“密密层层”的“绿化之美”。C.材料二认为,人们见到“木”一般想到的都是树,由“木”想到“木头”“材料”等,这是现代人的联想方式,古代诗人写诗时却并不如此。D.材料二是一篇驳论文,文章先引述林庚观点,先立后破,破立结合,最后提出自己的看法。材料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论证结构井然有序。(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认为“木”有时指夏季“枝繁叶茂”的树,因此,“木”与秋天并没有必然联系。B.材料一和材料二为了充分论述林庚先生观点的片面性,主要使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C.材料一和材料二开头都谈到《说“木叶”》中引用了屈原《九歌》中的名句,但是二者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认为林庚先生的说法不恰当,这启发我们鉴赏诗歌时对相同意象也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3)下列各项中,能体现“木是容易使人想起树干以及黄色的暗示性”的一项是BA.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B.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C.群木昼阴静,北窗凉气多。(韦应物《夏景园庐》)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简述材料一的主要观点。(5)两则材料认为古人喜欢用“木叶”或“落木”而不用“树叶”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考点】非连续性文本;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筛选信息,归纳要点;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答案】(1)A(2)C(3)B(4)①林庚先生《说“木叶”》一文对“木”这个意象的解析有很大的片面性,“木”与“树”给人的感觉只是有时不同而已。②艺术形象应该根据具体例子来作分析,不能笼统地一概而论。(5)①与前人名句所引起的联想有关。②和音节的谐否有关。(或“木”“落”“叶”都是入声字,读起来朗朗上口,有韵律美。)③与字面的生熟有关。(或“木叶”在语体上比“树叶”庄重些。)④“木叶”是意味深厚的意象原型,可以使诗歌古雅,具有文化内涵。【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2)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要在理解选项所涉及的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题干关键信息进行判断。(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把握作者观点态度。(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找出与题干相关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解答】(1)B.“便消减了那种‘密密层层’的‘绿化之美’”错误。由原文“相反地,他们在用了‘木’字的诗句中恰巧描绘了郁郁苍苍和荫浓茂盛的景象,每一句中似乎都有绿化之美,绝对没有黄色的给人以光秃秃的树干的感觉”可知,原文没有说“改用‘树’字之后,描绘了郁郁苍苍和荫浓茂盛的景象,每一句中似乎都有绿化之美。C.“人们见到‘木’一般想到的都是树,……古代诗人写诗时却并不如此”错误。由原文“人们看到‘木’首先想到的是一棵树。人们看到‘树’首先想到的也是一棵树。由‘木’想到‘木头’‘木料’等,是现代人的联想方式,古代诗人写诗时恐怕不是如此”可知,原文说的是“人们看到‘木’首先想到的是一棵树”,而不是“都是树”,古代诗人写诗时“恐怕”不是如此,表猜测,而非肯定。D.“先立后破”错误,应是“先破后立”。故选:A。(2)C.“但是二者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错误。作用都是相同,都是为了引出错误观点,然后进行否定。故选:C。(3)A.“夏木”枝叶繁茂。B.“木落雁南度”写秋天树叶飘落,大雁南飞,天气转冷,容易使人想起树干以及黄色的暗示性。C.“夏景”指夏天的群木,应是枝叶繁茂。D.“万木春”指春天的树木,应是枝叶繁茂。故选:B。(4)结合材料一关键句“林庚先生《说‘木叶’》一文实际上有很大的片面性。”“应该用‘木’的地方,必须用‘木’字,应该用‘树’的地方,必须用‘树’字。大约木与树给人的感觉只是有时不同,其原因恐与前人名句所引起的联想有关,和音节的谐否、字面的生熟等问题也有关。如果引更多的诗句来作更细的分析,结论就一定会不同一些”可知,林庚先生《说“木叶”》一文对“木”这个意象的解析有很大的片面性,“木”与“树”给人的感觉只是有时不同而已。结合材料一“艺术形象是要根据具体例子来作分析的,不能笼统地一概而论”可知,艺术形象应该根据具体例子来作分析,不能笼统地一概而论。(5)结合“大约木与树给人的感觉只是有时不同,其原因恐与前人名句所引起的联想有关”可知,与前人名句所引起的联想有关。结合“和音节的谐否”“首先,‘木’‘落’‘叶’在古代汉语中都是入声字,入声是一个短促的调子,‘木叶’或‘落木’读起来朗朗上口,有种掷地有声的铿锵的韵律美”可知,和音节的谐否有关,“木”“落”“叶”都是入声字,读起来朗朗上口,有韵律美。结合“字面的生熟等问题也有关”“其次,可能是因为‘木’字在书面语中用得较多,‘树’字在口语中用得多,‘木叶’就比‘树叶’庄重些”可知,与字面的生熟有关,“木叶”在语体上比“树叶”庄重些。结合“更为重要的是,‘木叶’最初出现于屈原作品中,‘诗骚’向来被奉为经典,加上‘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一句,优美动人,意境浑然,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胡应麟语),‘木叶’也便成为一个意味深厚的意象原型了。后人写诗文用‘木叶’不仅显得古雅,而且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可知,“木叶”是意味深厚的意象原型,可以使诗歌古雅,具有文化内涵。答案:(1)A(2)C(3)B(4)①林庚先生《说“木叶”》一文对“木”这个意象的解析有很大的片面性,“木”与“树”给人的感觉只是有时不同而已。②艺术形象应该根据具体例子来作分析,不能笼统地一概而论。(5)①与前人名句所引起的联想有关。②和音节的谐否有关。(或“木”“落”“叶”都是入声字,读起来朗朗上口,有韵律美。)③与字面的生熟有关。(或“木叶”在语体上比“树叶”庄重些。)④“木叶”是意味深厚的意象原型,可以使诗歌古雅,具有文化内涵。【点评】选择题干扰项设置常见错误类型:1.扩大范围。2.偷换概念。3.无中生有。4.已然未然混为一谈。5.强加因果。6.答非所问。7.相互矛盾。8.张冠李戴。9.过于绝对。10.断章取义。三.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8分,每小题18分)6.(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橿背枣杨西京中明奶眼瞎了,一天到晚嘴不闲。“老婆儿嘴碎,老头儿耳背”。没过三天,中明爷耳朵可“聋”了。一瞎一聋,你做我的眼睛,我当你的耳朵,乐呵呵活在自家祖居小院天地。小院坐北朝南,背靠岩峰嵯峨的大山。一棵老橿树,裸露簇聚的根,像中明爷胳膊腿上的青筋,支暴条凸,流动着千钧生存之力,根似钢钻,须是铁针,深深扎进石窑窑顶深处。房檩似的数个主枝,平伸于院子上空。根部正中,凹出一个石窝,岁月给石窝注进了尘埃,尘埃中,竟长出一棵枣树。枣树主干铁柱似的立在橿树檩条横空的脊背上,下垂的枣枝拉着橿枝,上昂的橿树新条托着枣树嫩梢,浓绿厚实的橿叶亲吻着点点金黄的枣花。上辈子人管这两棵树叫“橿背枣”。初夏,“橿背枣”携手俯身,张开一怀绿荫,抱住了这个小院。山里人说,“百木有神灵,百禽通人性”。这“橿背枣”的灵性,化成了二老在小院时空一日三餐、谈天说地的昵称。“枣妮,吃扁食哩。”“咦!老橿头,可又晌午啦。”小院中央一方石桌,两张罗圈藤椅。桌上,中明爷已做好两碗山韭菜土鸡蛋扁食。中明奶正在大门口喂鸡,听见老头儿喊,摸着心路,坐到熟位。老两口脸对脸坐着。“这一碗是你哩。”中明爷把一个黑瓷碗顺桌面推到老伴儿脸前,另一碗拉到自己面前。中明奶左手摸摸堆成山尖似的黑瓷碗,右手拿起了筷子。自老伴瞎后,中明爷成了家里专职厨师。天天晌午饭,做的日不重样,包扁食,炸油条、烙油馍,塌菜馍、蒸菜蟒,擀蒜面……换着花样逗老伴儿既开心又开胃。这不,盘馅、和面、擀片、包馅、下锅……忙活了一上午,这会看着老伴儿脸上如花含苞,松了口气,轻手轻脚摸进灶火,拿出前几天孙子从空军军营快递回来的带嘴儿香烟,点上一支,舒坦坦往罗圈椅上一靠,笑盈盈吸上一口。中明奶吸溜吸溜鼻子,从椅上立起,沿着石桌边沿,两手鹰扑小鸡似的扑向中明爷惯常夹香烟的右手……“穿破哩才是衣,到老了才是妻”。老伴儿一抬手,中明爷就知道她弄啥哩。于是,迅即把香烟移向左手,右手迎势而上;中明奶头扑落空,一手握住中明爷右手,另一手扑向其左手;中明爷忙将香烟移到石桌一边儿的石墩上。二扑落空,中明奶两手一合,捂向老伴儿的嘴,老伴儿嘴上正噙着一个圆滚滚的扁食。中明奶脸上的花盛开了,复坐原处,捣着对面的老伴儿,调高了嗓门,数落到:“老橿头,烟真不敢吸了。你看看咱那灶伙顶,黑成啥,都是烟熏哩啦。天天吸烟,你不怕肚子肠子都熏黑?要命不要命啦!咹?!”“就是,就是。可我没吸呀。”中明爷一字一板。“那我咋闻着一股吸烟味?”中明奶不依不饶。“咦,那是咱灶伙里冒出的柴火烟味。”“噢。”中明奶记忆里,做饭一直是烧柴禾。她不知道,两月前在县城生活的儿子回来,已给土灶换成了天然气灶具。“吃吧,扁食都放凉了。”中明奶摸着堆成山尖似的碗,眉头皱了一下,说:“眼里饥,肚里饱;吃下去,受不了。老橿头儿,拨出来一半吧。”中明爷从灶伙取出一个白瓷碗,从黑瓷碗里拨出一半,把白瓷碗拉到自己脸前。中明奶用筷子摸摸,果然,黑瓷碗只剩下半碗扁食,于是,叨起一个,填到嘴里嚼。中明爷一边吃着自己那一碗,一边不慌不忙,从白瓷碗里夹起一个扁食,悄悄放入中明奶的黑瓷碗。老伴儿叨一个进嘴,中明爷夹一个填缺。“咦,我约摸都吃完了,咋还剩这半碗哩?”中明奶一摸碗,诧异了。“我没动你那碗呀,你摸摸我这碗,我都吃光了。枣妮,人老啦,精气神全凭饭力哩,得噎着吃。”中明奶忖忖,在理,又叨起一个。“前两天孙子不是给咱微信,说年底回来休假结婚。到时,你还得上台,给孙子媳妇发红包哩。”“纺花车子是圆的,老两口儿吃饭是玩的。”中明奶一听这话,脸上笑成一张初秋的葵花盘儿,又叨起一个。两只花尾巴喜鹊从对面山峰飞过来,一会儿跳到柔柔的枣枝上,一会蹦到硬硬的橿梢上,“喳喳喳”地叫个不停。“清早叫,晌午跳,大喜小喜都来到。枣妮,这是咱孙子叫喜鹊来给咱送好儿(方言,结婚日期)哩。”中明奶又一阵儿“咯咯滴滴”,叨起一个。“摸摸这是啥?”中明爷把过年时儿子从县城带回的“华为”手机塞到老伴儿手里。“手机嘛。”“上星期天,孙女从郑州回来看咱,俺跟孙女学会了玩抖音,来,你连着叨,俺给你拍个抖音,叫孙子看看,他奶多中,一顿能吃一大疙篓(方言,特号大碗)。”“中,老中。俺还等着抱重孙哩。”中明爷晃着手机,弓腰移步,导演着老伴儿的吃相。中明奶一张葵花盘儿脸,明光灿烂,随着老伴的指挥,叨起一个,又叨起一个……碗底朝天啦。中明爷关了机,笑嘻嘻夹起石墩上的过滤嘴儿香烟,美美气气连吸数口,身子往罗圈椅子上一靠,两只脚踩住石桌边沿,仰脸对着“橿背枣”枝叶丛中筛下的缕缕阳光,吐出一团团烟雾,五彩阳光线里,那团团烟雾,悠悠旋着,轻轻飘着,柔柔荡着……一群群蜜蜂,在枣花丛里,“嗡嗡”地忙碌着,为这小院甜甜的时空唱着一支甜甜的乡风民俗歌……(选自《河南小小说》,2022年6月)(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A.中明奶三次“搜捕”中明爷吸烟,次次落空,这一情节写出了两位老人有趣的日常生活,写出了这座农家小院的别样风景。B.文中运用“好儿”“大疙篓”等方言和“穿破哩才是衣,到老了才是妻”等俗语,具有浓浓的乡土气息,读来备感亲切。C.文中多处运用比喻修辞,如“脸上笑成一张初秋的葵花盘儿”,生动描写出中明奶未发现中明爷抽烟时的高兴心情。D.文中儿子给买“华为”手机、换燃气灶,孙女教玩抖音,给孙子拍抖音等描写,反映了新时代中国乡村生活的变化。(2)请简要概括中明爷的人物形象。(3)本文标题蕴藏着丰富内涵,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考点】小说;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内容理解与概括;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鉴赏作品文学形象.【答案】(1)C(2)①勤劳,爱护妻子,每天变着花样给妻子做饭。②机智,又透露着些许顽皮,“策略性”耳聋哄骗中明奶没抽烟。③乐观,热爱生活,虽然中明奶眼睛看不见,但两位老人的生活在中明爷的打理下充满乐趣。(3)①老橿树根部正中凹出的石窝中生长着一棵枣树,上辈子人管这两棵树叫“橿背枣”。②橿树和枣树盘根错节,相互融合,喻指中明奶与中明爷相濡以沫,相互体贴的夫妻深情。③“百木有神灵,百禽通人性”,“橿背枣”的灵性化成了二老在小院中的幸福美满生活,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乡村的精神风貌,含蓄表达了对伉俪情深和乡村振兴的赞美之情。【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解答时,要了解文本内容,明确文本艺术特色,再结合选项比对判断。(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时,要了解文本内容,筛选相关信息,再结合题目要求分析作答。(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标题丰富内涵的能力。解答时,要理解文本标题的含义,再结合题目要求分析作答。【解答】(1)C.“生动描写出中明奶未发现中明爷抽烟时的高兴心情”错误,原文为“‘前两天孙子不是给咱微信,说年底回来休假结婚。到时,你还得上台,给孙子媳妇发红包哩。’‘纺花车子是圆的,老两口儿吃饭是玩的。’中明奶一听这话,脸上笑成一张初秋的葵花盘儿,又叨起一个”,可知“脸上笑成一张初秋的葵花盘儿”描写出中明奶因听说孙子于年底要回来休假结婚的喜讯后的高兴心情。故选C。(2)“自老伴瞎后,中明爷成了家里专职厨师。天天晌午饭,做的日不重样,包扁食,炸油条、烙油馍,塌菜馍、蒸菜蟒,擀蒜面……换着花样逗老伴儿既开心又开胃”,中明爷天天给老伴儿做不重复的饭,看出他勤劳,爱护妻子。“没过三天,中明爷耳朵可‘聋’了”,可见中明爷不是真的聋了,而是为了照顾中明奶“瞎”的情况。“老伴儿一抬手,中明爷就知道她弄啥哩。于是,迅即把香烟移向左手,右手迎势而上;中明奶头扑落空,一手握住中明爷右手,另一手扑向其左手;中明爷忙将香烟移到石桌一边儿的石墩上。二扑落空,中明奶两手一合,捂向老伴儿的嘴,老伴儿嘴上正噙着一个圆滚滚的扁食”“‘就是,就是。可我没吸呀。’中明爷一字一板。‘那我咋闻着一股吸烟味?’中明奶不依不饶。‘咦,那是咱灶伙里冒出的柴火烟味’”,中明爷机智地骗中明奶没抽烟,用手倒烟的过程又透露着些许顽皮。中明爷变着花样给中明奶做饭,“中明爷一边吃着自己那一碗,一边不慌不忙,从白瓷碗里夹起一个扁食,悄悄放入中明奶的黑瓷碗。老伴儿叨一个进嘴,中明爷夹一个填缺”“中明爷晃着手机,弓腰移步,导演着老伴儿的吃相”,中明爷哄中明奶吃饭。虽然中明奶眼睛看不见了,但中明爷并没有因此消沉,而是积极投入生活,两位老人的生活在中明爷的打理下充满乐趣。从中看出中明爷乐观,热爱生活。(3)结合“一棵老橿树……根部正中,凹出一个石窝,岁月给石窝注进了尘埃,尘埃中,竟长出一棵枣树。枣树主干铁柱似的立在橿树檩条横空的脊背上,下垂的枣枝拉着橿枝,上昂的橿树新条托着枣树嫩梢,浓绿厚实的橿叶亲吻着点点金黄的枣花。上辈子人管这两棵树叫‘橿背枣’”可知,从字面看,“橿背枣”指老橿树根部正中凹出的石窝中生长着一棵枣树,上辈子人管这两棵树叫“橿背枣”。“橿背枣”长在中明奶与中明爷自家祖居小院里,“橿背枣”携手俯身,张开一怀绿荫,抱住了这个小院,橿树和枣树盘根错节,相互融合;中明奶与中明爷“一瞎一聋,你做我的眼睛,我当你的耳朵,乐呵呵活在自家祖居小院天地”。由此可知,题目有象征意义,两棵树就是两位老人,两棵树风雨同舟,喻指中明奶与中明爷相濡以沫,相互体贴的夫妻深情。结合文中“山里人说,‘百木有神灵,百禽通人性’。这‘橿背枣’的灵性,化成了二老在小院时空一日三餐、谈天说地的昵称。‘枣妮,吃扁食哩。’‘咦!老橿头,可又晌午啦’”“中明爷关了机,笑嘻嘻夹起石墩上的过滤嘴儿香烟,美美气气连吸数口,身子往罗圈椅子上一靠,两只脚踩住石桌边沿,仰脸对着‘橿背枣’枝叶丛中筛下的缕缕阳光,吐出一团团烟雾,五彩阳光线里,那团团烟雾,悠悠旋着,轻轻飘着,柔柔荡着……一群群蜜蜂,在枣花丛里,‘嗡嗡’地忙碌着,为这小院甜甜的时空唱着一支甜甜的乡风民俗歌”可知,“橿背枣”的灵性化成了二老在小院中的幸福美满生活,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乡村的精神风貌;中明奶与中明爷在祖传农村小院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安享晚年,而题目“橿背枣”与之呼应,含蓄表达了对伉俪情深和乡村振兴的赞美之情。答案:(1)C(2)①勤劳,爱护妻子,每天变着花样给妻子做饭。②机智,又透露着些许顽皮,“策略性”耳聋哄骗中明奶没抽烟。③乐观,热爱生活,虽然中明奶眼睛看不见,但两位老人的生活在中明爷的打理下充满乐趣。(3)①老橿树根部正中凹出的石窝中生长着一棵枣树,上辈子人管这两棵树叫“橿背枣”。②橿树和枣树盘根错节,相互融合,喻指中明奶与中明爷相濡以沫,相互体贴的夫妻深情。③“百木有神灵,百禽通人性”,“橿背枣”的灵性化成了二老在小院中的幸福美满生活,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乡村的精神风貌,含蓄表达了对伉俪情深和乡村振兴的赞美之情。【点评】文字类选择题解答步骤:第一步:细读选项,抓关键。此类题4个选项,答题区域涉及文本的各个角落,因此需要仔细阅读选项,把握选项中的部分关键词语,给第二步打好基础。第二步:精准定位,找区间。根据选项中的关键性词语,迅速浏览文本,找与之匹配的关键词,从而确定选项的答题区间。第三步两相比较,问三问。两相比较就是把选项和相关区域的原文进行比较,在具体比较时可以“问三问”:选项有没有篡改内容,有没有混淆逻辑,有没有主观臆想;是否篡改了原文中表范围、程度、时间等的内容;是否混淆了原文中几个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原文中有没有此类信息。选项命制时加入了命题者的臆想,主观臆想的选项内容往往是无中生有的。四.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7分,每小题17分)7.(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皇甫嵩字义真,安定朝那人。嵩少有文武志介,好《诗》《书》,习弓马。初举孝廉、茂才。太尉陈蕃、大将军窦武连辟,并不到。灵帝公车征为议郎,迁北地太守。初,钜鹿张角自称“大贤良师”,遣弟子八人使于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转相诳惑。十馀年间,众徒数十万。皆着黄巾为标帜,时人谓之“黄巾”,杀人以祠天。于是发天下精兵,博选将帅,以嵩为左中郎将,与右中郎将朱俊,共发五校、三河骑士及募精勇,合四万馀人,共讨颍川黄巾。时,嵩与角弟梁战于广宗。梁众精勇,嵩不能克。明日,乃闭营休士,以观其变。知贼意稍懈,乃潜夜勒兵,鸡鸣驰赴其阵,战至晡时,大破之,斩梁,获首三万级。嵩温恤士卒,甚得众情,每军行顿止,须营幔修立,然后就舍帐。军士皆食,已乃尝饭。吏有国事受赂者,嵩更以钱物赐之,吏怀惭,或至自杀。嵩既破黄巾,威震天下,而朝政日乱,海内虚困。故信都令汉阳阎忠干说嵩曰:“难得而易失者,时也。时至不旋踵者,机也。故圣人顺时而动,智者因几以发。今将军遭难得之运,蹈易骇之机。而践运不抚,临机不发,将何以保大名乎?”嵩曰:“何谓也?”忠曰:“天道无亲,百姓与能。今将军受钺于暮春,收功于末冬。兵动若神谋不再计摧强易于折枯消坚甚于汤雪旬月之间神兵电埽封尸刻石南向以报威德震本朝,风声驰海外,虽汤、武之举,未有高将军者也。今身建不赏之功,体兼高人之德,而北面庸主,何以求安乎?”嵩曰:“夙夜在公,心不忘忠,何故不安?”忠知计不用,因亡去。寻李催作乱,嵩亦病卒,赠骠骑将军印绶,拜家一人为郎。嵩为人爱慎尽勤,前后上表陈谏有补益者五百馀事,皆手书毁草,不宣于外。又折节下士,门无留客,时人皆称而附之。(节选自《后汉书•皇甫嵩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A.兵动若神谋/不再计/摧强易于折枯/消坚甚于汤雪/旬月之间/神兵电埽/封尸刻石/南向以报/B.兵动若神/谋不再计/摧强易于折枯/消坚甚于汤雪/旬月之间/神兵电埽/封尸刻石/南向以报/C.兵动若神谋/不再计/摧强易于折枯/消坚甚于汤雪/旬月之间/神兵电埽封尸/刻石南向以报/D.兵动若神/谋不再计/摧强易于折枯/消坚甚于汤雪/旬月之间/神兵电埽封尸/刻石南向以报/(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A.三河,即是河东、河内、河南三个郡,为近畿之地。三河骑兵是指三个郡征召的精锐士兵,主要负责卫戍京师,兼任歼灭外敌的职责。B.鸡鸣,或曰荒鸡,为丑时,相当于凌晨1﹣3时,是十二时辰中夜半之后、平旦以前的那一段时间。与四更、四鼓、丁夜相对应。C.钺,古代的一种兵器,形状像斧,可砍劈,君王往往用钺象征征伐。古代大将出征,接受天子所授的符节与斧钺,称为“受钺”。D.印绶,旧时称印信和系印的丝带,官吏印章的统称,亦借指官爵。“解印绶”,指解下印绶,与“解褐”“解佩”的意思大体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皇甫嵩志存高远,文武兼备。他喜读儒家经典,娴习弓马射猎,曾被举荐孝康、茂才。太尉陈蕃、大将军窦武接连征召,他都不上任。B.皇甫嵩有勇有谋,战功卓著。在镇压起义的战斗中,张梁部队精猛,皇甫嵩便观察敌军形势,修整士兵,夜晚出击,最终大破黄巾。C.皇甫嵩忠心为主,气节过人。在平定黄巾起义军之后,朝政日渐荒芜,国内空虚困难,汉阳阎忠劝其趁机政变,皇甫嵩未予采纳。D.皇甫嵩为人恭谨,恪尽职守。他尊重人才却不喜接待宾客,上表陈说有益的意见五百多条,都亲手书写并毁掉草稿,不向外界泄漏。(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嵩温恤士卒,甚得众情,每军行顿止,须营幔修立,然后就舍帐。②今将军遭难得之运,蹈易骇之机,而践运不抚,临机不发,将何以保大名乎?【考点】人物传记;文言断句;文言翻译;内容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答案】(1)B(2)D(3)D(4)①皇甫嵩体恤士卒,很受众人爱戴,每次行军驻扎,一定等全军的营帐都搭建好,他才回自己的营帐。②现在将军遇到了难得的运气,踏着容易变化的机会,而有运气不抓着,当着机会不利用,您怎么保持大名呢?【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1)句意为:行军如神,谋不再计,摧强敌比折枯还容易,消化坚冰比融雪还快,旬月之间,神兵像电一样除寇乱,封尸刻石,向朝廷汇报。“谋”作“不再计”的主语,前后构成主谓关系,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神兵”作“电埽”的主语,意思是“神兵像电一样除寇乱”,意思独立,结构完整,其后断开,排除D项。故选B。(2)D.“与‘解褐’‘解佩’的意思大体相同”错,解褐意思是脱去粗布衣服,喻入仕为官。故选D。(3)D.“他尊重人才却不喜接待宾客”错,原文“折节下士,门无留客”意思是皇甫嵩“虚心下士,尽力汲引,家里没有因为没受推引而留下来的客人”。故选D。(4)①“温恤”,体贴抚慰,体恤;“得众情”,指受众人爱戴;“修立”,搭建好,修建好;“就”走向,靠近。译文为:皇甫嵩体恤士卒,很受众人爱戴,每次行军驻扎,一定等全军的营帐都搭建好,他才回自己的营帐。②“易骇之机”,容易变化的机会;“抚”,抓,抓住;“临”,当着,对着;“临机不发”,当着机会不利用;“何以”即“何以”,用什么;“保”,保持。译文为:现在将军遇到了难得的运气,踏着容易变化的机会,而有运气不抓着,当着机会不利用,您怎么保持大名呢?答案:(1)B(2)D(3)D(4)①皇甫嵩体恤士卒,很受众人爱戴,每次行军驻扎,一定等全军的营帐都搭建好,他才回自己的营帐。②现在将军遇到了难得的运气,踏着容易变化的机会,而有运气不抓着,当着机会不利用,您怎么保持大名呢?参考译文:皇甫嵩字义真,安定朝那人。皇甫嵩少年时有文功武略之志,好《诗》《书》,学习弓剑驰马。开始被举为孝廉、茂才。太尉陈蕃、大将军窦武相继征召,都不去。灵帝时公车征为议郎,升北地太守。当初,钜鹿张角自称“大贤良师”,派遣八个弟子到四方,用做好事教化天下人,辗转欺骗、迷惑。十多年间,信徒数十万。都头戴黄巾为标帜,当时人叫“黄巾”,杀人祭天。于是天子起用天下精兵。广选将帅,任命皇甫嵩为左中郎将,与右中郎将朱俊,共发五校、三河骑士及募精勇,计四万多人,合力讨伐颍川黄巾。当时,皇甫嵩与张角的弟弟张梁战于广宗,张梁的部队精锐勇敢,皇甫嵩不能胜。第二天,皇甫嵩关闭营垒,让战士休息,观察敌军的变化。晓得贼军士思想松懈了,于是晚上悄悄地集合部队,等到鸡叫,发起冲锋,战斗到天黑时,大破敌军,斩了张梁,获首三万级。皇甫嵩体恤士卒,很受众人爱戴,每次行军驻扎,一定等全军的营帐都搭建好,他才回自己的营帐。军士们都吃上饭,他才吃饭,官吏有因事受贿的,皇甫嵩便再赏赐他钱财,官吏心怀惭愧,有的甚至自杀。皇甫嵩已消灭黄巾,威名震动天下。而朝廷政事一天乱似一天,海内空虚困难。前信都令汉阳阎忠贸然对皇甫嵩说:“难以得到而容易失去的东西是时间。时间到了就会来但却无不转瞬即逝的是机遇。每一位成功者都能顺势而动,见机而发。现在将军遇到了难得的运气,踏着容易变化的机会,而有运气不抓着,当着机会不利用,您怎么保持大名呢?”皇甫嵩说:“这是说什么啊!”阎忠说:“天道对人没有偏私,老百姓更懂得艰深的道理。现在将军暮春受皇上命讨贼,到冬末就收功。行军如神,谋不再计,摧强敌比折枯还容易,消化坚冰比融雪还快,旬月之间,神兵像电一样除寇乱,封尸刻石,向朝廷汇报。威德震本朝,声名扬海外,虽汤武的行事,也不比将军高呢。现在您建立了不朽的功绩,又有高人的品德,而奉事昏庸的人主,怎么求得安全呢?”皇甫嵩说:“朝夕努力工作,心不忘忠于皇上,为什么不安?”阎忠知道计谋不能被采用,逃跑了。不久,李催作乱,皇甫嵩也病死,赠骠骑将军印绶,任家中一人为郎。皇甫嵩为人仁爱谨慎勤勉,前后上表陈谏对国家有补益的五百余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23908:2024 EN Sharps injury protection - Sharps protection mechanisms for single-use needles,introducers for catheters and needles used for blood testing,monitoring,s
- 2024年城市轨道交通广告经营合同
- 2024年定制技术服务合作协议样式版
- 2024年专利权保护协议范本版B版
- 2024年度农产品采购与农业技术服务合同
- 2024年兄弟姐妹财产分割合同范例
- 2024年农业种植合作承包经营合同书版B版
- 2024定制桌椅买卖协议条款版B版
- 2024年专业爆破技术支持服务合同版B版
- 2024年度企业顾问服务协议模板汇编一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商务数据分析赛项)备赛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年物理实验操作考试(考生试题)
- 人教精通版(2024新版)三年级上册英语Unit 1-Unit 6全册共6套单元测试卷汇编(含答案)
- 医生进修工作汇报
- 02《 陈太丘与友期》对比阅读-2024-2025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 演唱会门票预订合作
- 《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 DB11T 730-2024保安服务规范 中小学幼儿园
- 大学体育与体质健康(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2024年新华社招聘122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