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下学期广州高一语文期中典型卷3一.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9分,每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论语》开篇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种快乐究竟是什么呢?朱熹说:“学之为言效也。人性皆善,而觉有先后,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乃可以明善而复其初也。”自这番注解之后,《论语》之“学”的方向似乎就是对性和理的探究,“学而时习之”之“说”则是这“性”或者“理”的形而上探究之乐。不过这里与孔子本人的言说有一点矛盾,子贡明确说过:“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孔子本人当然有尽性或尽理之学,而孔子施教,在于尽量理解每人学生的性情,让他们成为“和而不同”的君子,而非一个个形而上学家。刘宝楠认为孔子所谈的“学”并非在性或理上下功夫,而是在《诗》《书》《礼》《乐》的学习之中认识自己,认识政治生活。但这何“说”之有呢?《说文解字》解释:“兑,说也。”“说”指为政君子身先士卒,不辞劳苦,这样就可以形成一种为政者和民之间共有的“说”。“说”意味着一种美好的政治风俗的形成,或者说对政治生活参与的真正热情。孔子虽然经历挫折而退而修,但这是以真诚的政治生活参与为前提的。他所感叹的“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说”的政治风俗的形成,可能是“成”的一个标志。由于有这种“说”,才会“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退而修《诗》《书》《礼》《乐》”之后,“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在这种“乐”中,一时一地的政治风气的良善才会引向更加深刻的关于政治生活之道的某些永恒之善的探究。“有朋”之乐可以说是思想场景的活生生的展开图景。“人不知而不愠”,似乎是对君子是否成学的考验。经由所学与朋友的切磋琢磨,学者或已有所成,但还要做到“人不知而不愠”,方可谓君子。《论语》中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君子断乎不能为阴郁的情感所左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抑制小人之风肆意生长的“风”。从“说”到“乐”再到“不愠”,呈现了孔子期待的“君子”的精神品格的逐渐形成。无论《论语)的编纂者是谁,他或者他们一定在某种程度上体会到孔子的这种期待。(娄林:《君子之乐:<论语>的开端》,选自《光明日报》2023﹣02﹣17,有删改)材料二:《论语》作为传,与其他释经之传相比,特殊在于《论语》中敞开了一个孔子与弟子、孔子与当时人之间活生生的场景:这是一个活跃的思想场景。曹植在写给杨修的信中曾经说:“昔尼父之文辞,与人通流。”(《与杨德祖书》)与人通流即谓其言辞常常平易而可与人交流,并没有故作高深的玄妙。钱基博的修辞性解释可以作为这种“与人通流”的另一种说明:“《论语》二十篇,其中‘之’‘乎’‘也’‘者’‘矣’‘焉’哉’无不具备;浑噩之语,易为流丽之辞,作者神态毕出。”司马迁在《史记》中偶尔修改《论语》的文本,有时不慎遗漏了这种现场的细腻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史记》里改为“三人行,必得我师。”顾随在点评时说,“是还是,而没味了”。《论语》中有对话,也有许多孔子的直言,常常含有这种“味”。所谓直言,就是大多数我们无法判断历史场景的“子曰”之文。学者们统计,二百二十则左右的孔子直言中,以问句设言者,大约有一百二十余则,占了一半以上的篇幅。比如《八佾》首尾两章:“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对于政治秩序溃散的愤怒溢于言表。孔子之所以善于以问句设教,正是为了将听者——当时的学生,未来的历代读者——唤入思想问题的场域,激发其思考。更典型者,当然还是孔子与弟子之间的对话。子夏问孔子《诗经》中这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究竟何意呢?孔子回答非常简约:“绘事后素。”子夏很快领悟,追问说:“礼后乎?”孔子对子夏的回答极其满意,他表扬子夏说:“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即谓子夏是可以启发自己的好学生。《韩诗外传》在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以“由此观之,则教学相长也”加以赞许。孔子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激发或许表明,孔子让学生成为更好的学生,以子夏为代表的学生也让孔子成为更好的孔子。《论语》最吸引人的,或许正是这师生之间砥砺琢磨的精神场景。而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孔子又常常给出不同的、切合其人的回答。《为政》中孟懿子、孟武伯、子游与子夏各自问孝,而孔子回答各不相同。因材施教当然是方便的解释,但更进一步来说,这更意味着一个基本的思想事实:人与人之间虽有可沟通之处,但每人人皆是不同的个体,其为人为学,必须找到那个切己之处才能有真正的成长,而孔子正擅长于这一点上的启发。《论语》中的孔子弟子,经由孔子的教育和启发,最终成长为“恺悌君子”,也是由于这个缘故,孔子才会在颜回、子路去世之后悲痛不已。思想原初的场景的首要含义并不在于学问的精深追求,而是这些人格教育最初的丰茂情景。(娄林:《<论语>作为思想场景的开端》,有删改)(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说”是“‘有朋’之乐”的前提,有所成后,再“人不知而不愠”,可成“君子”。B.作者认为,《论语》中活跃的思想场景,可以唤入思想问题的场域,激发学生的思考。C.曹植认为孔子言辞平易不高深,可与人交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能体现此特点。D.朱熹和刘宝楠都认为,孔子所谈的“学”是在学习之中认识自己,认识政治生活。(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激发表明,没有学生就没有孔子的成就,也就没有《论语》。B.孔子虽多次经历挫折,但依然真诚地参与政治,使所治之地三年后形成向善的风俗。C.《论语》提供了活跃的思想场景的例子,我们可以从中了解人格教育最初的丰茂情景。D.《论语》作为君子之乐开端,是因其以美好政治风俗抑制小人之风,养成“君子”品格。(3)对材料中所用的论据,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二引用子夏和孔子关于“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等内容的对话,是为了说明教学可以相长。B.材料二引用《为政》中孟懿子、孟武伯、子游与子夏各自问孝,而孔子回答各不相同的论述,是为了说明有教无类。C.材料一引用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是为了说明孔子身先士卒,不辞劳苦地推行他的学说。D.材料一引用《孔子世家》“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是为了说明孔子施教,在于理解每个学生的性情。(4)两则材料均提到了“开端”,各有什么侧重,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如何印证材料二相关内容?请结合材料加以述。二.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8分,每小题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猎人格拉库斯(节选)【奥地利】卡夫卡码头的墙上,有两个男孩坐在上面掷骰子玩。那尊挥舞着战刀的英雄投下的阴影里,有一男子坐在纪念碑的台阶上看报。井边有位姑娘正在往她的大木桶里灌水,一个水果商躺在他的货物旁,两眼望着湖面。透过门窗上无遮无掩的洞,可以看到小酒馆深处有两个男人在喝葡萄酒。店主坐在前面的一张桌子边打瞌睡。一只平底船仿佛被托在水面上,悄然漂进这个小港。一个穿蓝色套衫的男人跳上岸,将缆绳套进铁环。另有两个男人身着缀着银纽扣的深色外套,抬着一副尸架出现在水手身后,尸架上那块带鲜花图案和流苏的大丝单下面,分明躺着一个人。码头上谁也不关心这些刚抵达的人,甚至当他们放下尸架等候还忙着系缆绳的船长时,也没人走近他们,谁也不问他们问题,谁也不仔细打量他们。……尸架上的人立刻睁开了眼睛,露着痛苦的微笑将脸转向那位先生说:“你是谁?”跪着的先生并不惊奇地站起来答道:“里瓦市长。”尸架上的人点了点头,软弱无力地伸出胳膊指着一把扶手椅,待市长顺从他的邀请坐到椅子上后,他说:“您大概也知道,我是猎人格拉库斯。”“毫无疑问,”市长说,“关于您的事是鸽子昨天夜里告诉我的。当时我们早已睡下。午夜时分我妻子喊道:‘萨尔瓦托尔’——这是我的名字——‘快看窗边的那只鸽子!’那的确是只鸽子,不过大得像只公鸡。它飞到我耳边说:‘已故猎人格拉库斯明天要来,请以本市的名义接待他。’”猎人点了点头,舌尖在双唇间闪了一下:“是的,那些鸽子是在我之前飞来的。不过市长先生,您认为我该留在里瓦吗?”“这我还说不上来。”市长回答说。“您死了吗?”“不错,”猎人说,“那还是很多年以前,不过这很多年肯定是个大数目,在黑森林,那是在德国,在追一只岩羊时,我从一块岩石上摔了下来。从那时起我就死了。”“可您也还活着。”市长说。“在某种程度上,”猎人说,“在某种程度上说我也还活着。我的死亡之舟行错了航线,一次错误的转舵,船长走神的那一瞬,我那美丽的故乡的吸引力,我不知道那到底是什么,我只知道,我依旧留在这世上,我那小舟从此就行驶在尘世的水域里。我就这样漫游着,本来只想住在自己山里的我,死后却遍游世间各国。”“前猎人格拉库斯在故乡黑森林追猎一只岩羊时摔了下来,打那以后我就一直躺在这上面。整个过程有条不紊。我追猎,失身摔下去,在一个山谷里流尽了血,成了死人,那条平底船本该将我送往冥界。我还记得,第一次在这块木板上伸展四肢时我有多么高兴。当时朦朦胧胧的四壁听我唱的那首歌,故乡的群山从未听过。”“我活得愉快,死得高兴。踏上小船之前,我终于抛掉了那可恶的小盒子、口袋和猎枪,以前我总是自豪地带着它们。我迅速套上尸衣,就像一个姑娘穿她的嫁衣。我躺在这上面等着,后来就发生了那件不幸的事。”“可真倒霉。”市长像是抵挡着什么抬起手说,“对此您就没有一点过失?”“没有。”猎人说,“我曾是个猎人,这能算一种过失?我是黑森林的猎人,当时那里还有狼。我潜伏起来,开枪射击,击中猎物,剥下猎物的皮,这也算一种过失?我做这些是受过祝福的。‘黑森林伟大的猎手’就是我。这也是一种过失?”“我没资格就此做出决断,”市长说,“不过我觉得过失不在于此。可到底是谁的过失呢?”“是那个水手的。”猎人说,“谁也不会看到我将在这里写下的东西,没有人会来帮助我。假若帮助我成了一项任务,那么所有房子的所有门窗都将紧紧关闭,所有的人都将躺在床上,用被子蒙住头,一家夜间客栈即是整个世界。这样倒好了,因为谁也不会知道我,即使知道我也不会知道我的逗留地,即使知道我的逗留地,他们也知道不可能将我留在那里,他们不知道如何帮助我。要帮助我的想法是一种病,必须治愈才能下床。”“对这些我一清二楚,因此我从不呼喊别人来救我,尽管我在某些无法自制的时候非常想这样做,比如现在。然而只要我环顾一下四周,具体想象一下我现在所待的地方,几百年来一直居住的地方——大概我可以这样说——恐怕就足以打消这个念头了。”“非同寻常,”市长说,“非同寻常……您打算留在我们里瓦吗?”“不想留。”猎人微笑着说。为了冲淡嘲讽的味道,他将手放在市长的膝头上。“我只知道我现在在这里,除此之外我什么也不知道,除此之外我什么也不能做。我的小船没有舵,它靠从冥界最深的地方吹来的风行驶。”(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于海上突刮狂风,猎人的死亡之舟本应驶往冥界,结果行错了航线,只能长期漫游在世间的河流中。B.鸽子在猎人漂到里瓦城之前传信给市长,让市长前来接待猎人。里瓦市长照做了,还与猎人进行了一番对话。C.猎人是在追猎一只岩羊时摔了下来,流尽了血而死亡的,但猎人“活得愉快,死得高兴”,随遇而安。D.“那件不幸的事”是指猎人的死亡之舟“从此就行驶在尘世的水域里”,但猎人并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小说没有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人物也比较简单,主要是靠对话推动情节的展开,叙述也很平静,但全篇笼罩着压抑的氛围。B.猎人既不强烈地渴望生,也不畏惧死,他遵循生命的规律,由生到死,不料意外打破一切,小说表现了对人类精神迷茫的忧虑。C.“要帮助我的想法是一种病”,表明没人知道猎人的存在,也没有任何人能够帮助他,体现了猎人不被理解、无人可与之产生共鸣的孤独。D.当市长询问猎人是否留在里瓦城时,猎人一口回绝了,因为猎人已经习惯了这样四处漂流的生活,他要继续寻找通往冥界的路。(3)开头两段内容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4)“荒诞”是卡夫卡小说的重要特征。请结合小说对其简要分析。三.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7分,每小题17分)3.(17分)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湜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湜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①,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②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由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迁刑部尚书,改户部。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蒙曰:“吾府之积若干?”曰:“八千缗。”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又尝有凡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曰:“侯蒙亦如是邪?”罢知亳州。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节选自《宋史•侯蒙传》)【注】①王恢: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汉武帝大怒,曰:“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②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B.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C.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D.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是成年。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C.拜,指授予官职。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左迁,指贬官、降职。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侯蒙精于治理,敏于干事。侯蒙不肯越境禀报工作,转运使黄湜大怒,想借审查工作治侯蒙的罪,却发现无可指责,最后以礼相待。B.侯蒙善于劝谏,解救大臣。皇帝派侯蒙到秦州去责罚五路将帅等18人,侯蒙援引典故,劝皇帝不要自残肢体,皇帝醒悟后不再追究。C.侯蒙直言评鉴,结怨蔡京。皇帝要侯蒙评鉴蔡京,侯蒙认为蔡京心术不正,要不然也是贤相。蔡京闻知后,心里记恨并报复了侯蒙。D.侯蒙忠于国事,为君分忧。侯蒙认识到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建议改革,但又不想引起市场恐慌,所以斥责府库主管并安抚他。(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②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四.选择题(共3小题,满分9分,每小题3分)4.(3分)下列语句与“吾得兄事之”中“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项伯杀人,臣活之 B.常以身翼蔽沛公 C.群臣怪之 D.邻之厚,君之薄也5.(3分)对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大块假我以文章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③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④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⑤视为止,行为迟⑥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⑦则何以哉⑧异乎三子者之撰⑨然今卒困于此⑩苟以天下之大A.①⑧⑨/②③/④/⑤⑥/⑦⑩ B.①⑨/②③/④⑤/⑥⑩/⑦⑧ C.①⑧/②③/④⑩/⑤/⑥⑨/⑦ D.①⑧/②③/④⑤/⑥⑨/⑦⑩6.(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C.沛公居山东时 D.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五.诗歌阅读(共1小题,满分9分,每小题9分)7.(9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甲登岳阳楼①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乙念奴娇•过洞庭②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注]①《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712﹣770)于大历三年(768年)创作一首即景抒情之作。②张孝祥因受政敌谗害而被免职,途经洞庭湖时,即景生情,写下这首《念奴娇•过洞庭》。(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通过两诗的题目和诗句可知,两诗作者观察洞庭湖景色的角度有所不同:前者登楼俯瞰,后者荡舟平视。B.甲诗首联虚实结合,蕴含强烈的今昔对比:早闻盛名却暮年才见,表面写喜悦之情,而内含复杂之意。C.“近中秋”看似平淡,却有多重作用:交代节令时间,又便下文写月;此时月明,又呼应下阙“孤光自照”之意。D.“不知今夕何夕”与《赤壁赋》里的“不知东方之既白”都写了诗人饮醉后宠辱皆忘之状,皆有曲终奏雅之效。(2)甲乙两首诗都写到洞庭湖的恢弘之气,诗人由此抒发的感情一样吗?请结合诗歌加以简析。六.默写(共1小题,满分8分,每小题8分)8.(8分)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1)古人善于用典。在《春江花月夜》中,“,。”两句运用典故,暗含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两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2)高适的《燕歌行》中“,。”通过写汉将带兵出征时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刻画一位临战轻敌的形象。(3)《八声甘州》中点明描摹暮秋傍晚雨景的句子是:“,。”写出了登临纵目看到的秋天雨后清朗的雄浑境界。七.名著导读(共2小题,满分10分)9.(6分)根据要求,完成问题。在《红楼梦》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群芳夜聚怡红院为宝玉庆生,大家占花名以助兴。探春掣的签画的是杏花,诗句是“日边红杏倚云栽①”;湘云掣的签画的是海棠,诗句是“只恐夜深花睡去②”;香菱掣的签画的是并蒂花,诗句是“连理枝头花正开”;黛玉掣的签画的是芙蓉,诗句是“莫怨东风当自嗟③”;注释:①封建士大夫多以日、天比君王。②语出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③语出欧阳修《明妃曲》“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从整本书看,每个签上的画和诗句都体现了掣签人的性格命运。请任选一签,根据原著简要分析签中隐含了掣签人怎样的性格命运。10.(4分)判断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的分析是否恰当。(1)要说明“木”字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该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诗歌暗示性和概念的关系非常密切。(2)也就是说,都在什么场合“木”字才恰好能构成精妙的诗歌语言?事实上他们并不是随处都用的,要是那样,就成了“万应锭”了。该句运用明喻的修辞手法,说明不能像万能药那样随处乱用“木”字。八.作文(共1小题,满分60分,每小题60分)11.(60分)作文。古人云“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团结就是力量,合作才有出路,在当今劳动分工日益细密的情况下,靠个人的能力成功的机会更少了。团结、合作已经成了人的一种能力,是成功的基础。请以学会“合作”为话题,谈谈你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合作解决的困难、取得的成绩或得到的启示。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下学期广州高一语文期中典型卷3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9分,每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论语》开篇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种快乐究竟是什么呢?朱熹说:“学之为言效也。人性皆善,而觉有先后,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乃可以明善而复其初也。”自这番注解之后,《论语》之“学”的方向似乎就是对性和理的探究,“学而时习之”之“说”则是这“性”或者“理”的形而上探究之乐。不过这里与孔子本人的言说有一点矛盾,子贡明确说过:“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孔子本人当然有尽性或尽理之学,而孔子施教,在于尽量理解每人学生的性情,让他们成为“和而不同”的君子,而非一个个形而上学家。刘宝楠认为孔子所谈的“学”并非在性或理上下功夫,而是在《诗》《书》《礼》《乐》的学习之中认识自己,认识政治生活。但这何“说”之有呢?《说文解字》解释:“兑,说也。”“说”指为政君子身先士卒,不辞劳苦,这样就可以形成一种为政者和民之间共有的“说”。“说”意味着一种美好的政治风俗的形成,或者说对政治生活参与的真正热情。孔子虽然经历挫折而退而修,但这是以真诚的政治生活参与为前提的。他所感叹的“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说”的政治风俗的形成,可能是“成”的一个标志。由于有这种“说”,才会“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退而修《诗》《书》《礼》《乐》”之后,“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在这种“乐”中,一时一地的政治风气的良善才会引向更加深刻的关于政治生活之道的某些永恒之善的探究。“有朋”之乐可以说是思想场景的活生生的展开图景。“人不知而不愠”,似乎是对君子是否成学的考验。经由所学与朋友的切磋琢磨,学者或已有所成,但还要做到“人不知而不愠”,方可谓君子。《论语》中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君子断乎不能为阴郁的情感所左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抑制小人之风肆意生长的“风”。从“说”到“乐”再到“不愠”,呈现了孔子期待的“君子”的精神品格的逐渐形成。无论《论语)的编纂者是谁,他或者他们一定在某种程度上体会到孔子的这种期待。(娄林:《君子之乐:<论语>的开端》,选自《光明日报》2023﹣02﹣17,有删改)材料二:《论语》作为传,与其他释经之传相比,特殊在于《论语》中敞开了一个孔子与弟子、孔子与当时人之间活生生的场景:这是一个活跃的思想场景。曹植在写给杨修的信中曾经说:“昔尼父之文辞,与人通流。”(《与杨德祖书》)与人通流即谓其言辞常常平易而可与人交流,并没有故作高深的玄妙。钱基博的修辞性解释可以作为这种“与人通流”的另一种说明:“《论语》二十篇,其中‘之’‘乎’‘也’‘者’‘矣’‘焉’哉’无不具备;浑噩之语,易为流丽之辞,作者神态毕出。”司马迁在《史记》中偶尔修改《论语》的文本,有时不慎遗漏了这种现场的细腻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史记》里改为“三人行,必得我师。”顾随在点评时说,“是还是,而没味了”。《论语》中有对话,也有许多孔子的直言,常常含有这种“味”。所谓直言,就是大多数我们无法判断历史场景的“子曰”之文。学者们统计,二百二十则左右的孔子直言中,以问句设言者,大约有一百二十余则,占了一半以上的篇幅。比如《八佾》首尾两章:“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对于政治秩序溃散的愤怒溢于言表。孔子之所以善于以问句设教,正是为了将听者——当时的学生,未来的历代读者——唤入思想问题的场域,激发其思考。更典型者,当然还是孔子与弟子之间的对话。子夏问孔子《诗经》中这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究竟何意呢?孔子回答非常简约:“绘事后素。”子夏很快领悟,追问说:“礼后乎?”孔子对子夏的回答极其满意,他表扬子夏说:“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即谓子夏是可以启发自己的好学生。《韩诗外传》在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以“由此观之,则教学相长也”加以赞许。孔子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激发或许表明,孔子让学生成为更好的学生,以子夏为代表的学生也让孔子成为更好的孔子。《论语》最吸引人的,或许正是这师生之间砥砺琢磨的精神场景。而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孔子又常常给出不同的、切合其人的回答。《为政》中孟懿子、孟武伯、子游与子夏各自问孝,而孔子回答各不相同。因材施教当然是方便的解释,但更进一步来说,这更意味着一个基本的思想事实:人与人之间虽有可沟通之处,但每人人皆是不同的个体,其为人为学,必须找到那个切己之处才能有真正的成长,而孔子正擅长于这一点上的启发。《论语》中的孔子弟子,经由孔子的教育和启发,最终成长为“恺悌君子”,也是由于这个缘故,孔子才会在颜回、子路去世之后悲痛不已。思想原初的场景的首要含义并不在于学问的精深追求,而是这些人格教育最初的丰茂情景。(娄林:《<论语>作为思想场景的开端》,有删改)(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A.“说”是“‘有朋’之乐”的前提,有所成后,再“人不知而不愠”,可成“君子”。B.作者认为,《论语》中活跃的思想场景,可以唤入思想问题的场域,激发学生的思考。C.曹植认为孔子言辞平易不高深,可与人交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能体现此特点。D.朱熹和刘宝楠都认为,孔子所谈的“学”是在学习之中认识自己,认识政治生活。(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CA.孔子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激发表明,没有学生就没有孔子的成就,也就没有《论语》。B.孔子虽多次经历挫折,但依然真诚地参与政治,使所治之地三年后形成向善的风俗。C.《论语》提供了活跃的思想场景的例子,我们可以从中了解人格教育最初的丰茂情景。D.《论语》作为君子之乐开端,是因其以美好政治风俗抑制小人之风,养成“君子”品格。(3)对材料中所用的论据,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A.材料二引用子夏和孔子关于“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等内容的对话,是为了说明教学可以相长。B.材料二引用《为政》中孟懿子、孟武伯、子游与子夏各自问孝,而孔子回答各不相同的论述,是为了说明有教无类。C.材料一引用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是为了说明孔子身先士卒,不辞劳苦地推行他的学说。D.材料一引用《孔子世家》“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是为了说明孔子施教,在于理解每个学生的性情。(4)两则材料均提到了“开端”,各有什么侧重,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如何印证材料二相关内容?请结合材料加以述。【考点】非连续性文本;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筛选信息,归纳要点;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答案】(1)D(2)C(3)A(4)①材料一侧重阐述《论语》作为君子之乐的开端。由“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引入朱子对此的解释,由此分析“说”的原因。然后由“说”,到“乐”,再到“不愠”,层层深入,阐述了期待的“君子”品格。②材料二侧重阐述《论语》作为思想场景的开端。《论语》提供了一个活跃的思想场景,这个思想场景在对话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最后再次强调思想场景的重要性,体现《论语》作为思想场景的开端。(5)①弟子待坐,敞开孔子与弟子的活跃对话场景。②“亦各言其志也”,启发学生畅所欲言。③谈志,通过语气词“也”“乎”等词,体现了现场细腻感。④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各自谈志,孔子启发,体现了孔子善于适时引导启发的教育方式。【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说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和论据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要求,明确相关材料的论点,然后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选择。(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找出与题干相关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内容,把握作者观点的能力。先要把握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再联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的内容,分析此文如何印证的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解答】(1)D.根据材料一第二段“朱熹说:‘学之为言效也。人性皆善,而觉有先后,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乃可以明善而复其初也’”和“刘宝楠认为孔子所谈的‘学’并非在性或理上下功夫,而是在《诗》《书》《礼》《乐》的学习之中认识自己,认识政治生活”可判断,刘宝楠认为,孔子所谈的“学”是在学习之中认识自己,认识政治生活。朱熹认为学习是模仿,后觉模仿先觉,学习的最高成果是回到初心,并探究“性”或者“理”。故选:D。(2)A.“没有学生就没有孔子的成就,也就没有《论语》”于文无据,材料二第四段的表述为“相互激发或许表明,孔子让学生成为更好的学生,以子夏为代表的学生也让孔子成为更好的孔子”。B.“使所治之地三年后形成向善的风俗”混淆已然与未然。材料一第三段中“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的表述是一种假设,并非实际发生。D.“是因其以美好政治风俗抑制小人之风,养成‘君子’品格”强加因果。材料一第五段的表述为“君子断乎不能为阴郁的情感所左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抑制小人之风肆意生长的‘风’”。故选:C。(3)B.“是为了说明有教无类”分析错误。《为政》中孟懿子、孟武伯、子游与子夏各自问孝,而孔子回答各不相同的论述,是为了表明因材施教。C.“是为了说明孔子身先士卒,不辞劳苦地推行他的学说”分析错误。引用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是为了说明他参与政治生活,三年可能会形成政治风俗。D.“是为了说明孔子施教,在于理解每个学生的性情”分析错误。引《孔子世家》“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是为了说明因为有“说”,才会有“乐”,才有“弟子弥众,至自远方”。故选:A。(4)材料一在开始由《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句引出对其中“说”为何种快乐的追问。接着,作者引入朱子对此的解释,“……形而上探究之乐”,但作者显然不同意朱子的解释,指出“这里与孔子本人的言说有一点矛盾”,然后自己分析了“说”的原因。由“说”到“乐”,再到“不愠”,通过层层深入的分析,分析了“说”的具体内涵,阐述了期待的“君子”品格。所以材料一侧重阐述《论语》作为君子之乐的开端。与材料一不同,材料二侧重阐述《论语》作为思想场景的开端。作者首先指出《论语》提供的思想场景,“这是一个活跃的思想场景。曹植在写给杨修的信中曾经说:“昔尼父之文辞,与人通流。”(《与杨德祖书》)与人通流即谓其言辞常常平易而可与人交流,并没有故作高深的玄妙”,而且这个思想场景在对话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孔子之所以善于以问句设教,正是为了将听者——当时的学生,未来的历代读者——唤入思想问题的场域,激发其思考”“这更意味着一个基本的思想事实:人与人之间虽有可沟通之处,但每人人皆是不同的个体,其为人为学,必须找到那个切己之处才能有真正的成长,而孔子正擅长于这一点上的启发”。在最后一段中,作者再次强调思想场景的重要性,“思想原初的场景的首要含义并不在于学问的精深追求,而是这些人格教育最初的丰茂情景”。体现《论语》作为思想场景的开端。(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表明了当时的场景,弟子侍坐在侧,师生间进行思想对话,敞开孔子与弟子的活跃对话场景。接着孔子引导各位学生说出自己的志向。子路的治国之治,冉有的要成为祭祀中的小相以及公西华的潇洒洒脱的“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志向,都是在孔子的启发下说出的。在这段记录中,使用了语气词“也”“乎”等,如“且知方也”“亦各言其志也”“风乎舞雩”等,通过语气词“也”“乎”等词,体现了现场细腻感。最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各自谈志,都是在孔子的启发下说出的,而且孔子还专门回答了曾皙的问题,体现了孔子善于适时引导启发的教育方式。答案:(1)D(2)C(3)A(4)①材料一侧重阐述《论语》作为君子之乐的开端。由“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引入朱子对此的解释,由此分析“说”的原因。然后由“说”,到“乐”,再到“不愠”,层层深入,阐述了期待的“君子”品格。②材料二侧重阐述《论语》作为思想场景的开端。《论语》提供了一个活跃的思想场景,这个思想场景在对话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最后再次强调思想场景的重要性,体现《论语》作为思想场景的开端。(5)①弟子待坐,敞开孔子与弟子的活跃对话场景。②“亦各言其志也”,启发学生畅所欲言。③谈志,通过语气词“也”“乎”等词,体现了现场细腻感。④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各自谈志,孔子启发,体现了孔子善于适时引导启发的教育方式。【点评】选择题干扰项设置常见错误类型:1.扩大范围。2.偷换概念。3.无中生有。4.已然未然混为一谈。5.强加因果。6.答非所问。7.相互矛盾。8.张冠李戴。9.过于绝对。10.断章取义。二.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8分,每小题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猎人格拉库斯(节选)【奥地利】卡夫卡码头的墙上,有两个男孩坐在上面掷骰子玩。那尊挥舞着战刀的英雄投下的阴影里,有一男子坐在纪念碑的台阶上看报。井边有位姑娘正在往她的大木桶里灌水,一个水果商躺在他的货物旁,两眼望着湖面。透过门窗上无遮无掩的洞,可以看到小酒馆深处有两个男人在喝葡萄酒。店主坐在前面的一张桌子边打瞌睡。一只平底船仿佛被托在水面上,悄然漂进这个小港。一个穿蓝色套衫的男人跳上岸,将缆绳套进铁环。另有两个男人身着缀着银纽扣的深色外套,抬着一副尸架出现在水手身后,尸架上那块带鲜花图案和流苏的大丝单下面,分明躺着一个人。码头上谁也不关心这些刚抵达的人,甚至当他们放下尸架等候还忙着系缆绳的船长时,也没人走近他们,谁也不问他们问题,谁也不仔细打量他们。……尸架上的人立刻睁开了眼睛,露着痛苦的微笑将脸转向那位先生说:“你是谁?”跪着的先生并不惊奇地站起来答道:“里瓦市长。”尸架上的人点了点头,软弱无力地伸出胳膊指着一把扶手椅,待市长顺从他的邀请坐到椅子上后,他说:“您大概也知道,我是猎人格拉库斯。”“毫无疑问,”市长说,“关于您的事是鸽子昨天夜里告诉我的。当时我们早已睡下。午夜时分我妻子喊道:‘萨尔瓦托尔’——这是我的名字——‘快看窗边的那只鸽子!’那的确是只鸽子,不过大得像只公鸡。它飞到我耳边说:‘已故猎人格拉库斯明天要来,请以本市的名义接待他。’”猎人点了点头,舌尖在双唇间闪了一下:“是的,那些鸽子是在我之前飞来的。不过市长先生,您认为我该留在里瓦吗?”“这我还说不上来。”市长回答说。“您死了吗?”“不错,”猎人说,“那还是很多年以前,不过这很多年肯定是个大数目,在黑森林,那是在德国,在追一只岩羊时,我从一块岩石上摔了下来。从那时起我就死了。”“可您也还活着。”市长说。“在某种程度上,”猎人说,“在某种程度上说我也还活着。我的死亡之舟行错了航线,一次错误的转舵,船长走神的那一瞬,我那美丽的故乡的吸引力,我不知道那到底是什么,我只知道,我依旧留在这世上,我那小舟从此就行驶在尘世的水域里。我就这样漫游着,本来只想住在自己山里的我,死后却遍游世间各国。”“前猎人格拉库斯在故乡黑森林追猎一只岩羊时摔了下来,打那以后我就一直躺在这上面。整个过程有条不紊。我追猎,失身摔下去,在一个山谷里流尽了血,成了死人,那条平底船本该将我送往冥界。我还记得,第一次在这块木板上伸展四肢时我有多么高兴。当时朦朦胧胧的四壁听我唱的那首歌,故乡的群山从未听过。”“我活得愉快,死得高兴。踏上小船之前,我终于抛掉了那可恶的小盒子、口袋和猎枪,以前我总是自豪地带着它们。我迅速套上尸衣,就像一个姑娘穿她的嫁衣。我躺在这上面等着,后来就发生了那件不幸的事。”“可真倒霉。”市长像是抵挡着什么抬起手说,“对此您就没有一点过失?”“没有。”猎人说,“我曾是个猎人,这能算一种过失?我是黑森林的猎人,当时那里还有狼。我潜伏起来,开枪射击,击中猎物,剥下猎物的皮,这也算一种过失?我做这些是受过祝福的。‘黑森林伟大的猎手’就是我。这也是一种过失?”“我没资格就此做出决断,”市长说,“不过我觉得过失不在于此。可到底是谁的过失呢?”“是那个水手的。”猎人说,“谁也不会看到我将在这里写下的东西,没有人会来帮助我。假若帮助我成了一项任务,那么所有房子的所有门窗都将紧紧关闭,所有的人都将躺在床上,用被子蒙住头,一家夜间客栈即是整个世界。这样倒好了,因为谁也不会知道我,即使知道我也不会知道我的逗留地,即使知道我的逗留地,他们也知道不可能将我留在那里,他们不知道如何帮助我。要帮助我的想法是一种病,必须治愈才能下床。”“对这些我一清二楚,因此我从不呼喊别人来救我,尽管我在某些无法自制的时候非常想这样做,比如现在。然而只要我环顾一下四周,具体想象一下我现在所待的地方,几百年来一直居住的地方——大概我可以这样说——恐怕就足以打消这个念头了。”“非同寻常,”市长说,“非同寻常……您打算留在我们里瓦吗?”“不想留。”猎人微笑着说。为了冲淡嘲讽的味道,他将手放在市长的膝头上。“我只知道我现在在这里,除此之外我什么也不知道,除此之外我什么也不能做。我的小船没有舵,它靠从冥界最深的地方吹来的风行驶。”(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A.由于海上突刮狂风,猎人的死亡之舟本应驶往冥界,结果行错了航线,只能长期漫游在世间的河流中。B.鸽子在猎人漂到里瓦城之前传信给市长,让市长前来接待猎人。里瓦市长照做了,还与猎人进行了一番对话。C.猎人是在追猎一只岩羊时摔了下来,流尽了血而死亡的,但猎人“活得愉快,死得高兴”,随遇而安。D.“那件不幸的事”是指猎人的死亡之舟“从此就行驶在尘世的水域里”,但猎人并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DA.这篇小说没有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人物也比较简单,主要是靠对话推动情节的展开,叙述也很平静,但全篇笼罩着压抑的氛围。B.猎人既不强烈地渴望生,也不畏惧死,他遵循生命的规律,由生到死,不料意外打破一切,小说表现了对人类精神迷茫的忧虑。C.“要帮助我的想法是一种病”,表明没人知道猎人的存在,也没有任何人能够帮助他,体现了猎人不被理解、无人可与之产生共鸣的孤独。D.当市长询问猎人是否留在里瓦城时,猎人一口回绝了,因为猎人已经习惯了这样四处漂流的生活,他要继续寻找通往冥界的路。(3)开头两段内容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4)“荒诞”是卡夫卡小说的重要特征。请结合小说对其简要分析。【考点】小说;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内容理解与概括;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答案】(1)A(2)D(3)①小说开头两段对码头的描写,既引出了故事的主人公猎人,也为故事的发生提供了具体的场所。②小说开头两段对码头的描写,与后文猎人解释自己为何行驶在尘世的水域里的情节相照应。③小说开头两段描写了港口一系列人的活动,人们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对周围的事情漠不关心,表现了猎人的孤独。(4)①人物形象的荒诞。小说的主人公猎人格拉库斯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而是一个“不死不活”的亡灵。②情节设置的荒诞。小说讲述了躺在死亡之舟上每天漫游在世间各地的猎人格拉库斯漂到里瓦城,与里瓦市长进行了一番对话的故事。③人物命运结局的荒诞。猎人格拉库斯在水面上不知道漂泊了多少年,没有人能帮助他,他也无法停留下来,还将继续漂泊下去。【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了解文本内容,再判断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解答时,要明确小说的艺术特色,再判断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重要文段作用的能力。解答时,可以从情节、主题、人物等方面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体裁特征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作答。【解答】(1)A.“由于海上突刮狂风”说法错误。原文是“一次错误的转舵,船长走神的那一瞬”才导致猎人的死亡之舟行错了航线。故选A。(2)D.“因为猎人已经习惯了这样四处漂流的生活,他要继续寻找通往冥界的路”说法错误,因为猎人只是一具尸体,他什么也做不了,他不属于人世间,而且猎人的小舟没有舵,只能靠来自冥界的风行驶,没法儿长期停留在任何一个地方。故选D。(3)从环境描写上,由“另有两个男人身着缀着银纽扣的深色外套,抬着一副尸架出现在水手身后,尸架上那块带鲜花图案和流苏的大丝单下面,分明躺着一个人”可知,小说开头通过对码头情形的描写,引出了故事的主人公猎人格拉库斯,码头这一具体地点也为故事的发生提供了具体的场所。从情节结构上,由“一只平底船仿佛被托在水面上,悄然漂进这个小港。一个穿蓝色套衫的男人跳上岸,将缆绳套进铁环”“码头上谁也不关心这些刚抵达的人,甚至当他们放下尸架等候还忙着系缆绳的船长时,也没人走近他们”可知,小说开头对码头的描写,与后文“我的死亡之舟行错了航线,一次错误的转舵,船长走神的那一瞬,我那美丽的故乡的吸引力”——猎人解释自己为何行驶在尘世的水域里的情节相照应。从人物形象上,小说开头“有两个男孩坐在上面掷骰子玩。那尊挥舞着战刀的英雄投下的阴影里,有一男子坐在纪念碑的台阶上看报。井边有位姑娘正在往她的大木桶里灌水,一个水果商躺在他的货物旁,两眼望着湖面……”“谁也不问他们问题,谁也不仔细打量他们”等内容描写了港口一系列人的活动,人们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对周围的事情不闻不问,漠不关心,表现了主人公猎人的孤独。(4)人物形象的荒诞。由文中“‘您死了吗?’‘不错,’猎人说,‘那还是很多年以前,不过这很多年肯定是个大数目,在黑森林,那是在德国,在追一只岩羊时,我从一块岩石上摔了下来。从那时起我就死了。’‘可您也还活着。’市长说”的对话可知,小说的主人公猎人格拉库斯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而是一个“不死不活”的亡灵,这是有悖于现实的,具有荒诞性。情节设置的荒诞。由“我的死亡之舟行错了航线,一次错误的转舵,船长走神的那一瞬,我那美丽的故乡的吸引力,我不知道那到底是什么,我只知道,我依旧留在这世上,我那小舟从此就行驶在尘世的水域里。我就这样漫游着,本来只想住在自己山里的我,死后却遍游世间各国”等内容可知,小说讲述了躺在死亡之舟上每天漫游在世间各地的猎人格拉库斯漂到里瓦城的故事,故事的主体内容是里瓦市长前来接待猎人,并与猎人进行了一番对话。这一情节的设置超越现实,具有荒诞性。人物命运结局的荒诞。小说的结尾当市长询问猎人是否留在里瓦城时,猎人一口回绝了,他说“我只知道我现在在这里,除此之外我什么也不知道,除此之外我什么也不能做。我的小船没有舵,它靠从冥界最深的地方吹来的风行驶”,格拉库斯在水面上不知道漂泊了多少年,他只是一具尸体,他什么也做不了,也没有人帮助他,而且他的小舟没有舵,只能靠来自冥界的风行驶,没法儿长期停留在任何一个地方,还将继续漂泊下去。这样的人物命运结局是荒诞的。答案:(1)A(2)D(3)①小说开头两段对码头的描写,既引出了故事的主人公猎人,也为故事的发生提供了具体的场所。②小说开头两段对码头的描写,与后文猎人解释自己为何行驶在尘世的水域里的情节相照应。③小说开头两段描写了港口一系列人的活动,人们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对周围的事情漠不关心,表现了猎人的孤独。(4)①人物形象的荒诞。小说的主人公猎人格拉库斯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而是一个“不死不活”的亡灵。②情节设置的荒诞。小说讲述了躺在死亡之舟上每天漫游在世间各地的猎人格拉库斯漂到里瓦城,与里瓦市长进行了一番对话的故事。③人物命运结局的荒诞。猎人格拉库斯在水面上不知道漂泊了多少年,没有人能帮助他,他也无法停留下来,还将继续漂泊下去。【点评】文学类选择题解答步骤:第一步:细读选项,抓关键。此类题4个选项,答题区域涉及文本的各个角落,因此需要仔细阅读选项,把握选项中的部分关键词语,给第二步打好基础。第二步:精准定位,找区间。根据选项中的关键性词语,迅速浏览文本,找与之匹配的关键词,从而确定选项的答题区间。第三步两相比较,问三问。两相比较就是把选项和相关区域的原文进行比较,在具体比较时可以“问三问”:选项有没有篡改内容,有没有混淆逻辑,有没有主观臆想;是否篡改了原文中表范围、程度、时间等的内容;是否混淆了原文中几个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原文中有没有此类信息。选项命制时加入了命题者的臆想,主观臆想的选项内容往往是无中生有的。三.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7分,每小题17分)3.(17分)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湜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湜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①,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②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由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迁刑部尚书,改户部。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蒙曰:“吾府之积若干?”曰:“八千缗。”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又尝有凡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曰:“侯蒙亦如是邪?”罢知亳州。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节选自《宋史•侯蒙传》)【注】①王恢: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汉武帝大怒,曰:“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②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A.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B.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C.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D.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是成年。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C.拜,指授予官职。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左迁,指贬官、降职。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侯蒙精于治理,敏于干事。侯蒙不肯越境禀报工作,转运使黄湜大怒,想借审查工作治侯蒙的罪,却发现无可指责,最后以礼相待。B.侯蒙善于劝谏,解救大臣。皇帝派侯蒙到秦州去责罚五路将帅等18人,侯蒙援引典故,劝皇帝不要自残肢体,皇帝醒悟后不再追究。C.侯蒙直言评鉴,结怨蔡京。皇帝要侯蒙评鉴蔡京,侯蒙认为蔡京心术不正,要不然也是贤相。蔡京闻知后,心里记恨并报复了侯蒙。D.侯蒙忠于国事,为君分忧。侯蒙认识到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建议改革,但又不想引起市场恐慌,所以斥责府库主管并安抚他。(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②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考点】人物传记;文言断句;文言翻译;内容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本题考查断句,注意句意,抓好常见的文言虚词这些断句标志和主谓结构。(2)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常识的了解。(3)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注意将题干与原文进行对比。(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解答】(1)B.本句的意思:宋江凭借三十六人横行于山东、河南一带,官军几万人没有敢与他抗衡的,他的才能一定超过常人。如今清溪的盗贼起事,不如赦免宋江,让他去征讨方腊来赎自己的罪。“横行齐魏”是动宾短语,不可断开,故排除AD,“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是两个意思独立的分句,应断开,所以选B。(2)A.古代男子20岁成年,行加冠礼,又称“弱冠”,而非18岁。(3)D.侯蒙没有建议改革币值,他是确实不知情,才斥责主管官吏。原文“安有更革而吾不知”侯蒙不知情。(4)①无庸,无须;辱,侮辱。译为:侯蒙向他们说明:“你们都是一方的侯伯,无须让狱吏侮辱你们,只管按实情回答。”②使,假使;正,端正;加,比得上;衔,怀恨。译为:假使蔡京能够端正自己的心术,即使古代的贤相也比不上他!”皇帝点头,并且让他暗中探察蔡京的所作所为。蔡京听说后怀恨在心。答案:(1)B(2)A(3)D(4)①侯蒙向他们说明:“你们都是一方的侯伯,无须让狱吏侮辱你们,只管按实情回答。”②假使蔡京能够端正自己的心术,即使古代的贤相也比不上他!”皇帝点头,并且让他暗中探察蔡京的所作所为。蔡京听说后怀恨在心。参考译文:侯蒙,字元功,是密州高密县人。还不满二十岁的时候,就有好的名声,为正义的事情急于奔走,喜好施救有困难的人,有时一天就花掉千金。考取进士后,调任宝鸡县尉,后来又任柏乡县知县。百姓打官司都是当庭判决,受罚的人都没有任何怨言。转运使黄浞听到他的名声,要推荐他,叫他到衙署禀报事情,侯蒙因越过了自己的县境而不肯前往。黄浞很生气,过些天来到柏乡县,审阅文书案卷,想要推翻已定的案子使他获罪;查了一会儿,竟没有一点瑕疵可指摘,这才以宾客之礼接见他,说:“您真是个能干的吏员啊。”黄浞便率领各位使者一起推荐他。镇守西部的将领高永年被羌人杀死了,皇帝很生气,亲自写了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的姓名,命令侯蒙去秦州逮捕他们治罪。侯蒙到了秦州,仲武等穿着囚服听候命令,侯蒙向他们说明:“你们都是一方的侯伯,无须让狱吏侮辱你们,只管按实情回答。”案件判定的结论还没有报上去,又提升他任御史中丞。侯蒙上奏说:“当年汉武帝杀了王恢,不如秦缪公赦免孟明。子玉自缢而死使晋侯高兴,孔明去世使蜀国的地位变轻了。如今羌人杀了我们一个都护,却使十八员将领因此而死,这是自残肢体啊。想要身体不得病,可能吗?”皇帝醒悟了,把这件事放在一边,不再追究。迁任刑部尚书,改任户部。近年郊庙祭祀提前办妥告成,尚书主管政事。到这时,皇帝就秘密地告诉他这种情况。侯蒙回答说:“因为财利来要求君主提拔自己,这不是臣下所敢做的事情。”一天,皇帝随便地问:“蔡京这个人怎么样呢?”侯蒙回答说:“假使蔡京能够端正自己的心术,即使古代的贤相也比不上他!”皇帝点头,并且让他暗中探察蔡京的所作所为。蔡京听说后怀恨在心。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朝廷商议贬值十分之七,府库主管官吏报告说:“各部门都用车装载大面值钱币到店铺买货物,都疑心货币制度要变更。”侯蒙说:“我们府库之中有多少贮存?”官员回答道:“八千缗。”侯蒙斥责道:“怎么有变革而我却不知道!”第二天,法令颁布。又曾经有几件事侯蒙独自接受圣旨,蔡京不知道;蔡京侦探到这些事,告诉皇帝,皇帝说:“侯蒙也这样吗?”将侯蒙贬为亳州知州。宋江进犯京东,侯蒙上书说:“宋江凭借三十六人横行于山东、河南一带,官军几万人没有敢与他抗衡的,他的才能一定超过常人。如今清溪的盗贼起事,不如赦免宋江,让他去征讨方腊来赎自己的罪。”皇帝说:“侯蒙身居外地却不忘君主,是忠巨。”命他任东平知府,还没有上任就死了,终年六十八岁。【点评】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四.选择题(共3小题,满分9分,每小题3分)4.(3分)下列语句与“吾得兄事之”中“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项伯杀人,臣活之 B.常以身翼蔽沛公 C.群臣怪之 D.邻之厚,君之薄也【考点】词类活用.【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活用类型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解答此类题目,要审清题干要求,利用对课内词语活用的积累,根据常见的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词类活用类型,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解答】例句兄:名词活用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句子译为:我得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A.活:使动用法,使……活。句子译为: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B.翼:名词活用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那样。句子译为:常常用身体像鸟张开翅膀那样掩护刘邦。C.怪:意动用法,以……为怪。句子译为:秦国大臣们感到奇怪。D.厚、薄: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句子译为:邻国的势力变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变薄弱了。故选:B。【点评】使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一般需要用“使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和语译。例:①焉用亡郑以陪邻?②项伯杀人,臣活之。③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以上例句中的“亡”“活”“忿恚”都是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之”“尉”,成为使动用法。“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忿恚尉”即“使尉忿恚(发怒)”。意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或语译。(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例如:①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异: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异之”,即“以之为异”(认为这件事奇怪)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奇: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奇之”,即“以之为奇”(认为他才能非凡)(2)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作这个用作意动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例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宾客: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宾客其父”是动宾结构,意为“以宾客之礼待其父”。②父利其然也。(《伤仲永》)利:是名词活用作意动词。“利其然”即“认为……有利可图”。5.(3分)对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大块假我以文章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③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④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⑤视为止,行为迟⑥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⑦则何以哉⑧异乎三子者之撰⑨然今卒困于此⑩苟以天下之大A.①⑧⑨/②③/④/⑤⑥/⑦⑩ B.①⑨/②③/④⑤/⑥⑩/⑦⑧ C.①⑧/②③/④⑩/⑤/⑥⑨/⑦ D.①⑧/②③/④⑤/⑥⑨/⑦⑩【考点】判断句.【答案】C【分析】此题是考查文言文中文言句式知识点。平时学习要多积累一些判断文言文句式的标志性词语,还要熟悉现代语法,才能判断词语的位置发生了怎样的改变。【解答】①状语后置句,应是“大块以文章假我”,句子翻译为:大自然又展现锦绣风光给我们看;②判断句,句末“也”表判断,句子翻译为: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子;③判断句,句末“也”表判断,句子翻译为: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④定语后置句,应是“麾下壮士八百余人骑从”,句子翻译为:部下士兵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⑤省略句,在“视”后省略了“之”。句子翻译为:目光因为有这个交错聚结的地方而集中在那里,动作也因此而缓慢下来;⑥被动句,“为……所”被动句,句子翻译为:治理国家的一国之君不要使自己被积威所胁迫啊!⑦宾语前置句,“何以”宾语前置,即“以何”,句子翻译为:那你又能做什么呢?⑧状语后置句,应是“乎三子者之撰异”,句子翻译为:跟他们三人的志向不一样;⑨被动句,“困”是被困,句子翻译为:现如今我的士兵被困在这里(指垓下);⑩定语后置句,“天下之大”定语后置,句子翻译为:如果凭借这样广大的天下;故选:C。【点评】宾语前置:在古代汉语中,一些宾语经常放在动词(或介词)前面,这种现象语法上称之为“宾语前置”。宾语前置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要前置。但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句子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毋、莫”等否定词表示。例如:①秦人不暇自哀。(《过秦论》)“自哀”应理解为“哀自(哀叹自己)”。②闻道百,以为莫己若。(《秋水》)“莫己若”应理解为“莫若己”。二、疑问句中如果宾语是疑问代词,宾语一般要前置。例如:①大王来何操?(《鸿门宴》)“何操”应理解为“操何(拿什么)”。②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何以”应理解为“以何”。三、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例如:①夫晋,何罪之有?(《烛之武退秦师》)“何罪之有”应理解为“有何罪”。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全句应理解为“不解句读,不解惑”。四、陈述句中为了强调宾语,通常介词(以、与等)宾语前置。例如:①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勾践灭吴》)“一以当十”应理解为“以一当十”。②臆!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五、陈述句中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宾语有时也需要前置。例如:①亚父南向坐。(《鸿门宴》“南向”应理解为“面向南”。②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秋水》)“东面而视”应理解为“视东面”。六、“相”偏指动作行为的一方时通常要前置,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①杂然相许。(《愚公移山》)“相”代“他”(愚公),作“许”的宾语。②好自相扶将。(《孔雀东南飞》)“相”代“婆婆”,作“扶将”的宾语。七、“见”偏指动作行为的一方时通常要前置,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①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见”代“刘兰芝”作“丁宁”的宾语。②慈父见背。(《陈情表》)“见”代“李密”作“背”的宾语。八、“自”字解释为“自己”时,通常要放在谓语动词的前面。例如:①举贤以佐。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九、古典诗词中,有时为了平仄或压韵的需要,往往把宾语提到谓语动词的前面。例如:①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英雄无觅”应理解为“无觅英雄”。②中原北望气如山。(《书愤》)“中原北望”应理解为“北望中原”。6.(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C.沛公居山东时 D.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考点】古今异义.【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所谓“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古义与今义有差别,甚至词义相差很远.这种词义的差异,是由词义发展变化造成的.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等,都有可能造成古今异义词.辨清古今异义词对于了解古代文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积累的基础之上,要学会采用因文定义和代入分析的方法.【解答】A.夫人:古义:那人;今义:男子的配偶;B.首领:古义:头颈;生命;今义:领导者;C.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区域名称;D.泉源:从地下流出的水源;故选:D。【点评】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一,词义扩大,指今义的范围大于古义,古义被包括在今义之中.如“臣之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亲戚”原是父亲兄弟等亲属,现在指有血缘关系或姻亲关系的人;二,词义缩小,指今义的范围小于古义,今义被包括在古义之中.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当今专指黄金;三、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当今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四,感情色彩发生改变,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当今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五.诗歌阅读(共1小题,满分9分,每小题9分)7.(9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甲登岳阳楼①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乙念奴娇•过洞庭②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注]①《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712﹣770)于大历三年(768年)创作一首即景抒情之作。②张孝祥因受政敌谗害而被免职,途经洞庭湖时,即景生情,写下这首《念奴娇•过洞庭》。(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通过两诗的题目和诗句可知,两诗作者观察洞庭湖景色的角度有所不同:前者登楼俯瞰,后者荡舟平视。B.甲诗首联虚实结合,蕴含强烈的今昔对比:早闻盛名却暮年才见,表面写喜悦之情,而内含复杂之意。C.“近中秋”看似平淡,却有多重作用:交代节令时间,又便下文写月;此时月明,又呼应下阙“孤光自照”之意。D.“不知今夕何夕”与《赤壁赋》里的“不知东方之既白”都写了诗人饮醉后宠辱皆忘之状,皆有曲终奏雅之效。(2)甲乙两首诗都写到洞庭湖的恢弘之气,诗人由此抒发的感情一样吗?请结合诗歌加以简析。【考点】理解诗词词句;理解诗词内容;理解作者情感.【答案】(1)D(2)不一样。甲诗作者由洞庭湖的壮阔恢宏,联想到自身的病老之悲,进而抒发了对国家安危和时局动荡的忧思,有着心系天下的胸怀。乙诗通过“悠然’“妙处”抒发了诗人愉快的心情,而“肝肺皆冰雪”“稳泛”“独啸”等则彰显了他磊落的襟怀,以及虽受冷落却依然超脱的气度。【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2)本题考查比较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作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指出甲乙两首诗的诗人抒发的感情不一样,然后结合诗词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D.“都写了诗人饮醉后……”错误,后者是赞叹夜色美好,沉醉其中,并没有饮酒。故选D。(2)甲诗中的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对洞庭湖浩瀚无边的描写。洞庭湖坼吴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无际。从而引出颈联和尾联的抒情,颈联直抒胸臆,多年战乱和漂泊,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年老多病只有一只船孤零零的陪伴自己。尾联提到国事,并为之涕泗纵横,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所以甲诗通过描写洞庭湖的恢弘之气抒发了诗人年老多病、漂泊无依的孤独感和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限伤心。乙诗中上阙重在写景,描写了洞庭夜月空阔、高远的意境,最后一句用“悠然”“妙处”抒发了诗人愉快的心情。而下阙重在抒情。换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三句,反顾词人的心路历程。词人借助月光自照,虽然仕途失意却光明磊落。“肝肺皆冰雪”一句,既与上阕“表里俱澄澈”相照应,又显示出词人的心胸坦荡,襟怀洒落。“尽挹西江”,这是借用佛教禅宗一口吸尽西江水来形容豪饮的气概。“细斟北斗”是把天上的星斗想象为人间的酒器,用来慢慢地斟酒畅饮。这种幻觉中的意象,显示词人早已把人间的宠辱、荣华富贵抛之九宵云外。“扣舷”二句作为全篇的结尾,把读者的思绪也一同拉到了物我两忘的超尘绝俗的境地。所以乙诗通过描写洞庭湖的恢弘之气抒发了诗人愉快的心情,以及磊落的襟怀和超脱的气度。答案:(1)D(2)不一样。甲诗作者由洞庭湖的壮阔恢宏,联想到自身的病老之悲,进而抒发了对国家安危和时局动荡的忧思,有着心系天下的胸怀。乙诗通过“悠然’“妙处”抒发了诗人愉快的心情,而“肝肺皆冰雪”“稳泛”“独啸”等则彰显了他磊落的襟怀,以及虽受冷落却依然超脱的气度。甲:译文:很早听过闻名遐迩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住宅小区室内设计规划合同
- 2024年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合同
- 2024年学生违纪就读规范合同版B版
- 2024全面货物交易与物流服务合作合同一
- 2024商业买卖协议范例下载无偿提供版
- 2024常用工程作业人员劳动协议版B版
- 2024年定制版中介代理协议样本版B版
- 2024年度园林树苗销售协议模板版
- 2024年实木建筑安装协议范例版B版
- 2024年大型客机零部件购销合同
- 2023年天津市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试题真题含答案
-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管理制度汇编
- 贸易投资合作协议书
- 【浅谈中外民航服务差异6500字(论文)】
- 沥青道路工程施工投标文件
- 大学信息技术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
- 电焊机知识(实用)
- 2023年西藏昌都市从乡村振兴等专干中招录(聘)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无压管道闭水试验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
- 【全册】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
- 缠中说禅教你炒股票10:每日解盘精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