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太平广记》动物故事中的报应观研究摘要本文以《太平广记》中的动物故事为研究对象,综合文学、民俗学、宗教学等多个学科知识,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看待《太平广记》中的宗教文化态势,展现善恶报应观念在普通民众中的传播,并剖析这些动物故事中的报应观所反映的文化内蕴。善恶报应的动物意象在《太平广记》中充分体现了印度果报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因果报应的文化烙印成为颇具民族特性的文学标志。通过对《太平广记》中常见善恶报应故事的总结,透析《太平广记》在动物叙事背后的人文关怀,以求在新时代树立正确的观念,充分认识古代文学动物叙事中的善恶报应观念在新时代的意义。关键词:《太平广记》;动物故事;善恶报应观;动物叙事目录一、引言 5(一)学术回顾 51.《太平广记》的报应观研究 52.《太平广记》的动物意象研究 5(二)选题源起 6二、《太平广记》善恶报应主题动物意象类型与分析 6(一)龙体系 6(二)蛇体系 7(三)虎体系 8(四)狐体系 10(五)鱼体系 11三、《太平广记》动物意象善恶报应的主题意蕴 12(一)中印两国的善恶有报思想 12(二)《太平广记》动物故事的人文关怀 13四、动物叙事的时代意义 13五、结语 14参考文献 16致谢 17一、引言(一)学术回顾1.《太平广记》的报应观研究善恶报应观念由来已久,《太平广记》的报应观研究也一直是《太平广记》宗教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点,多位学者都曾对这一问题做过深入的探讨。刘畅在《〈太平广记》报应故事研究—以唐代为例》中以唐代报应故事为研究主体,探究善恶报应故事的传播态势与文化内涵。黎红霞在《〈太平广记〉生命观研究》中分析因果报应法则制约下的生命观念和生命状态,揭示众生平等的生命观和民众的伦理道德标准。章思邈在《〈太平广记〉中佛教故事初探》中探究佛教故事中因果报应类故事盛行的缘由和异僧形象,以此探寻佛教文化的流传与发展。周靖娴在《南北朝隋唐时期的报应观研究—基于〈太平广记〉的考察》中以《太平广记》中南北朝隋唐时期的报应故事为切入点,从多方面展现南北朝隋唐这一时期中国本土的善恶报应观念受到佛教影响的佛教化趋向。杨夏丽在《〈太平广记〉所载〈金刚经〉灵验故事研究—以唐代为例》中以唐代为背景,从历史学角度出发,采用文献学的方法,分析渗透了佛教因果报应思想的灵验故事,探讨民众的经像信仰。盛莉在《论主题学视角下的〈太平广记〉报应类》中针对《太平广记》报应类故事,从主题学视角分析审美内涵和叙事模式这两个方面,说明因果报应思想的审美内涵的生成与发展和捏合因果叙事手法的多样化。2.《太平广记》的动物意象研究动物叙事这一特殊的叙事类型,有着悠久的传承和演变历史。《太平广记》中的动物意象作为一大类别,早就引起了相关学者的注意。刘敏的《〈太平广记〉的鼠信仰探究》以辑录的各类鼠故事为研究主体,探究鼠信仰背后的民众心理,将鼠划分为预示吉凶、财富象征、知恩图报等不同类型,彰显民间信仰的包容性。齐艳红的《〈太平广记〉动物部词汇研究》从语言学角度研究动物部词汇,梳理具体动物类特色词语的发展和异文的语言使用,揭示动物部词汇的多样化使用情况。曹花杰的《〈太平广记〉之精怪故事母题研究》以表格的形式提取常见情节单元并统计数据,总结各类精怪故事母题的特点。盛莉的《论〈太平广记〉类目的动物分类思想》从所在领域空间、类必立长和灵必有序以及小说审美视野三个方面探讨了《太平广记》类目的动物分类思想,探究了其中的文学审美观念和传统文化内涵。胡加利的《〈太平广记〉报应类动物意象初探》针对佛法灵异故事中的动物意象探究了虎意象和狮意象的象征意义,佐证经典佛教与民俗佛教的两种形态。李君的《〈太平广记〉中的狐形象研究》通过对知恩图报的狐、作祟抱怨的狐和其他种类的狐进行分析,对狐形象的地域化,宗教化,女性化进行总结,以狐形象为切入点,阐述狐形象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雷丹的《〈太平广记〉龙、蛇小说研究》通过对龙蛇形象的概况,故事情节的分类和文化环境的剖析,全面系统地梳理了龙蛇小说的流变,解读巫、道、佛等各种文化对龙蛇小说的影响。张林君的《〈太平广记〉所见唐代长安的动物交易》以《太平广记》为研究核心,适当辅以敦煌吐鲁番出土的相关文书,通过研究唐代长安动物交易,以此探索变迁中的唐代社会经济状况。(二)选题源起关于《太平广记》报应观和动物意象的研究接连不断,但从动物意象角度研究善恶报应的宗教意蕴尚未深入。《太平广记》所反映的社会史和文化史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报应观既属于社会观念也属于文化观念,从这一角度展开对《太平广记》的考察,有助于深刻理解当时的社会及大众心态。而《太平广记》动物故事讲述的不仅是动物自身的故事,也是动物与人的故事,动物的活动领域空间亦是人的活动领域空间。《太平广记》记载了很多动物与人之间的互化故事。报应类故事的内容是宣扬佛法灵异和中国传统的善恶报应之说,但是在宣教的同时,借助了动物意象这一媒介,因此动物意象在报应类篇目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通过这些动物意象,考察其后的宗教意蕴,可以窥见佛教传入中国之后,根据中国所特有的文化基因,吸收了儒道思想和其他的民间信仰后,呈现出的一种中国化的形态。二、《太平广记》善恶报应主题动物意象类型与分析(一)龙体系龙是以华夏族信奉的蛇图腾为原型,吸收了其他氏族的图腾组合演化而来,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一种神异生物。先民赋予作为图腾崇拜的龙以各种文化内涵,龙文化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和民间信仰的有机组成部分。《太平广记》中从卷四一八到卷四二五,共收录八卷九十四篇龙类小说。《柳毅》是龙女报恩的典型。书生柳毅赶考落第后,前往泾阳告别自己的同乡。在路旁遇到一位神色凄苦的放羊女。经过交谈,女子告知柳毅自己本是洞庭龙女,因所嫁非人备受虐待的不幸遭遇。柳毅同情龙女的命运,帮龙女向家人传书,救助龙女。后来在龙女一片赤诚之心的感动下,柳毅与龙女结为夫妇。柳毅仗义传书相救,得到了龙女以身相许的美满婚姻。知恩图报的龙远不止《柳毅》中的龙女。《俱名国》一文中,有一个叫离车的人捕获了一条龙打算杀了吃,商人用八头牛交换,救下了这条龙。龙女得救后讲诉了自己修行的意志并送给商人八饼金来感谢他的救命之恩。《任顼》中任顼按照老龙的提示救了向他求救的老龙,老龙为了感谢任顼的恩情,回报以骊龙之宝。《汾水老姥》中老妇人因养育了化龙的红色鲤鱼,鲤鱼回报的珍珠化为丹丸救下了老人儿子的命。在《太平广记》记载的龙小说中,几乎不会有人主动去侵害龙,但即使是无意中做出了侵害龙的行为,也会受到惩罚。《安天龙》中沧州的一对母子因为在躲避徭役的路上误把安天龙当作大蛇捆绑勒死,儿子遭受报应,被雷火焚烧,从天上坠地而亡。《崔道枢》中崔道枢和其表兄韦氏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吃了雨龙化成的鲤鱼,韦氏得疾暴毙,崔道枢也被降罪,受到了官爵消除和年岁削半的惩罚。除了中国传统龙类,对佛教中的龙类形象的记载更是对佛教中国化这个节点上龙形象演变的进一步印证。《宋云》中商人在池边住宿,遇上了一条毒龙,这些商人全部被龙害死了。果阤王知道了这群商人的不幸遭遇后,退位前往鸟场国学习婆罗门咒,学成后就池咒龙,最终使得龙化人悔过。果阤王学习婆罗门教咒语体现了佛教的典型特征。《俱名国》中的龙女被困也是因为受到了菩萨的约束。佛家的龙为脱离因果报应,自愿遵守佛教法规,守护佛门。《尹浩》中天火烧毁了佛堂,却没有毁坏佛像就是因为龙留下的卵的护佑。龙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原始崇拜对象,在历史的发展中衍生出各种附加意义,占据着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信仰中的重要地位。《太平广记》中载有八卷以龙为叙事主体的故事,其他分卷中也间或有与龙相关的记载,这些记载反映了中国龙文化的发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作为祥瑞象征的龙在历代的封建王朝中是仅供皇室使用的,皇宫使用龙纹等饰物,皇帝称自己为真龙天子。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太平广记》中的龙形象呈现出中国传统中的祥瑞之象。同时,佛教的文化也影响到了《太平广记》中所记载的龙形象,如龙女一类的故事就源于佛经。佛教中的龙形象也不同于中国信仰中的龙形象。因为佛教中的龙王本为菩萨的坐骑,在佛教中的地位并不高,所以《太平广记》在描写神仙时很多地方都提到“乘龙”,这里显然就是把龙作为一种骑乘的工具,与龙作为中国传统祥瑞象征的文化意义截然不同。自形成以来,中国的龙形象不断变化发展,各个时期各有其特点。《太平广记》中龙形象的特殊之处对于我们加深理解佛教中国化这个结点上的龙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二)蛇体系在中国的神话体系中,人类的始祖女娲和伏羲人首蛇身的形象说明了自人类出现以来就存在着对蛇的崇拜。最初,在进行蛇文化研究时,由于蛇与龙在早期记载中难以分割,往往将龙蛇混为一谈,后来学者将二者剥离,蛇文化成为独立的研究对象。《太平广记》收录了一百篇蛇小说,因果报应型十四篇。《太平广记》中既有用蛇的报恩劝人向善的情节,又有人类行恶被报应化蛇的业果。《太平广记》中知恩图报的蛇有很多。《海州猎人》一文中,海州人在打猎时被蛇掳到了高岩上,在高岩上看见了两条蛇在山下互相争斗,海州人明白了蛇的请求,用药箭帮助蛇获胜后,蛇赠与他几斗大珍珠。《檐生》中书生将一条蛇收养长大并取名檐生,后来檐生在书生被冤入狱时救下了书生性命,报答书生的恩情。除了报恩,蛇小说中更多的是怨报的情节。《毕乾泰》中毕乾泰为了扩大父亲的墓穴,在修建墓穴的过程中将正月蛰伏不能动的蛇全部取出丢入井中。不久后,毕乾泰和他的父母全都不幸身死,这就是由于惊扰了蛇而招来的报应。《嵩山客》中嵩山上的五六个外地人为了口舌之欲射杀大蛇,遭到报复,被震死在塔下。《郫县民》中农民捉到了蛇之后,剖蛇烘烤。蛇转而报复农民的儿子,使他承受同等的痛苦。《邛都老姥》中邛都老姥虽然家里贫穷,依然喂养一条蛇长大。后来县令因为自己的马被吞吃而治罪于老妇人,蛇托梦给县令示威,将整个城池都淹没成了湖泊。在《太平广记》记载的蛇小说中,当人们没有缘由地杀害蛇时,就会受到报应。但是如果是蛇先侵害人,人杀蛇,则并不会受到报应。《章苟》一文中,由于大蛇偷吃章苟的饭菜,所以章苟伤害了它。但是,因为是大蛇先偷吃了章苟的饭菜,章苟在这之后才伤到了大蛇,所以当章苟解释清楚事情的经过后,大蛇反被雷公劈死。《薛重》中小吏薛重夜里回家发现妻子的床上有男人的声音,愤怒之下砍死了与妻子私通的蛇,被府君捉入地府。府君审判后得知了蛇奸淫人妻的罪行,放薛重还阳。《朱觐》中朱觐旅居客店,听说了主家的女儿被鬼魅所迷惑。他射杀了白蛇,救下了少女。朱觐不仅没有因为杀生而带来不幸,还迎娶了主家的女儿。《太平广记》中的蛇故事也有着佛教的痕迹。除了典型的佛教因果报应思想,还有佛教的经像灵验之说。《张骑士》一文中,张骑士自述小时候渡海时遇到一条像船那么大的蛇,船上的人都在念佛,本是求速死,但是最后却全都得救了。这体现了信仰佛教,诚心祷告经文可以护佑自身的佛教理念。《王真妻》中王真的妻子与蛇化的少年私通被王真撞破,少年化蛇逃走,王真的妻子自己跌倒断气后也变为一条蛇。王真的妻子死后由人化为畜生体现了佛教灵魂不灭的轮回报应。《太平广记》中辑录的龙小说与蛇小说时间跨度很长。作为叙事对象的龙与蛇,在文学作品中逐渐具有了人性化的特征。龙崇拜和蛇崇拜在早期研究中时常混为一谈,龙蛇有时候可以画上等号。后来,龙与封建王权相联系,成为帝王的象征;蛇受到精怪思想的影响,形象迅速妖化,祥瑞性逐渐消退。《太平广记》中记载的龙若幻化成人形,在尘世中游历时大多与人和谐互助;然而蛇却多幻化成人形哄骗引诱世人作恶。这表明龙、蛇作为信仰物,其形象在人们的心中已经发生了变化,蛇形象朝着妖魔化的方向发展,而龙形象朝着生活化和人性化方向发展。雷丹.《太平广记》龙、蛇小说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年,第24页.龙、雷丹.《太平广记》龙、蛇小说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年,第24页.(三)虎体系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虎意象在不断延续中发展创新。《太平广记》中记载了八卷以虎为主体的叙事篇章,这些故事为展现多样化的虎形象提供了宝贵的文献材料。印度佛教文献中佛陀以狮子的形象来指代,但中国佛教文献中多呈现以虎为主的动物意象。这是因为中国本土没有狮子,所以在中国的佛教故事中便把狮子出现的地方用本土民众比较熟悉的虎来代替。在宣扬佛法的动物故事中,虎意象出现的次数最多且大多以善虎的形象出现。胡加利.《太平广记》报应类动物意象初探[J].唐山文学,2017年,第1胡加利.《太平广记》报应类动物意象初探[J].唐山文学,2017年,第136页.义虎故事是善虎故事中的一类,但是不同于偏向于人格化的善虎,义虎故事中的虎尚未脱离动物性的本能,这些虎还没有具备人性化的特征。这些虎报恩的方法通常是口衔野肉放置在恩人的门前,投食报恩的这种模式最为常见,大多故事的情节都是人遇见老虎,在帮助了老虎后,老虎投放食物报答恩情。帮助老虎的情节大多表现为帮助老虎生产,取出老虎喉咙中卡住的骨头或者拔除虎掌中的刺等。《太平广记》中宿命报应主题的化虎故事极富奇异色彩,数量众多的人虎互化故事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人们对于违反了仁义礼智信的行为准则的惩罚方法之一就是使人化为虎。《封邵》中酷吏封邵由于不能善待百姓,有一天就变成一只猛虎,百姓称之为“封使君”。《谯本》中谯本不孝不义,邻居们都讨厌他。有一天,因为辱骂他的母亲,变成了一只赤虎,被众人分吃了。《蔺庭雍》中蔺庭雍的妹妹路过寺庙,偷拿了寺里的东西变成了一只虎。佛教的因果轮回思想的风行影响到了这些化虎故事,宿命报应的表现形式在脱离了与政治相关的神秘性后,逐渐形成了前世或今生犯下罪业的人被惩罚化为老虎,最后被杀或者失踪的叙事模式。化虎之人所作罪业有多种,比如供奉了不熟的祭肉,杀了即将生产的母猴等。这些罪人化虎之后告诚世人多做善事,不要违背道德礼仪。《太平广记》中的虎类形象多样,数量众多的僧侣化虎和伏虎故事中就暗藏着佛教宿命报应和经像崇拜的文化因子。无论是作恶的僧侣被惩罚化为虎还是虎类救助佛教信仰的教徒,虎这种吉凶综合的形象在中国动物题材小说中极具存在感。化虎故事中虎性与人性的相互交织,丰富了这类故事的艺术构思,从侧面显示出中国古代文言叙事小说在艺术上逐渐走向成熟的发展历程。值得注意的是,虎虽然较早就有了人化趋向,但因为虎食肉吃人的兽性造成了与人类的矛盾关系,因此虎始终不曾脱离原始的动物形态,未能实现完全的人格化。以一种动态形象出现的虎意象随着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具有越来越深广的文化意义。因为虎食野猪,能起到保护禾苗的作用,所以被视为农业保护神,成为人们祭祀的对象。唐宋时期,人口增加,大量开垦田地,虎的栖息地被不断挤压,虎被迫接近人类的居住地,虎患加剧。虎族一直保持着对人的性命的威胁,人们惧怕虎,又因为虎的吸引力,编织出人虎相斗的传奇故事,这也是虎故事后续不断创新发展的动力。虎作为承载着想象空间的载体,成为中国古代文言作品中极具价值的存在。(四)狐体系中国人的民间信仰具有多样化的特征。狐作为民间崇拜之一,历经流变,却数千年崇信不衰。狐由于狡诈的本性和妖魔化的民族印象而无缘成为中国的正统神仙,但在民间却因为亦仙亦妖的形象,成为文学作品中的常客。在众多的动物之中,狐与人的关系最为微妙。《太平广记》中的狐不仅有着人的外形,也有人的情感。知恩图报的狐与作祟报怨的狐共同构成了狐的两重性格。《太平广记》九卷狐故事中的狐形象各有不同。一些狐虽然是异类,但却有着与人类相同的情感和智慧,人类若有恩于它们,它们便会以实际行动来报答人类。报答的方式也各不一样,或是帮人类预测凶吉,或是解救人类性命。虽然狐的报恩方式多种多样,但最终都是为了偿还人类的恩情。李君.《太平广记》中的狐形象研究[D].延边大学,2019年,第18页.《郑宏之》一文中,郑宏之住在县委的官署里,老狐狸想要抢占这块地方反被郑宏之所擒。老狐狸为了求生,答应了只要能保住性命就报答郑宏志。后来老狐的朋友黄撅神法术高强,帮助郑宏之预测吉凶,使他官至刺史。《李自良》中李自良因为追赶狐狸跳进了一个坟里,他顺手取出了棺材上的文书。狐狸化成的道士请求他归还并承诺李自良官运亨通。在道士施展神威后,李自良相信了道士。三年后,李自良官拜工部尚书。《姚坤》中的隐士姚坤心地仁善,时常买下邻居捕捉的野物放生。当姚坤被人灌醉扔进井里时,一只老狐狸为了感谢他曾经救下了自己的子孙,教给了姚坤逃生的方法。《太平广记》中的狐形象较之前文学李君.《太平广记》中的狐形象研究[D].延边大学,2019年,第18页.在《太平广记》记载的狐故事中,除了知恩图报之狐以外,还有一类作祟报怨之狐,它们时常搞恶作剧来捉弄人类,甚至还会威胁人的性命。截取人的头发通常是狐狸作祟的一种方式,这种害人方式很早就已经在典籍中出现。《孙岩》中孙岩发现他的妻子是一只狐狸后,孙妻就剪走了他的头发,变成了一只狐狸,潜藏在京中继续作恶。《靳守贞》中霍邑里住着惑人伤人的狐狸,它时常在半夜出来弄断妙龄女子的头发,使这些人不知不觉间遭受灾祸。靳守贞见到的狐女从空中渡河而来,顺着山岭脚踩虚空便准备剪靳守贞的头发,幸运的是靳守贞恰好押送囚徒,手握斧子,狐女没有得逞。除了截人头发的作祟方式,还有狐狸化为人形故意使人误杀他人的故事。《张简》中唐朝国子监助教张简发现有一只狐狸假扮自己为学生讲课。他回家后,这只狐狸又化为他的妹妹,狐狸化成的妹妹欺骗张简,张简误将自己的真妹妹打死。张简的妹妹不幸成为野狐恶作剧的牺牲品。狐作崇的另一个方式是以色相诱惑人间男女,而且并不是只有雌狐会魅惑男子,雄狐也会使用手段勾引女子。《徐安》中徐安的妻子王氏与一位少年往来相好,背叛了徐安,后来徐安发现了妻子的异常,最终设计杀死了三个魅惑自己妻子的老狐狸。狐承载着中国民间信仰的文化内蕴,与其相关的文学作品始终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备受青睐的题材。《太平广记》中有着许多以狐为叙事主体的奇幻故事,狐形象也与佛教有着关联。这些故事中,狐常化为僧人、弥勒佛或者菩萨的形象迷惑世人,这反映了当时民众对佛教的信仰,而道士伏狐的结局实质是佛道相争的映射。这些狐故事在作家有意识的将狐形象与宗教联系后,体现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从先秦原始动物形态的狐到《太平广记》中人性化的狐,狐意象贯穿着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每个阶段。《太平广记》中出现了许多懂得人情世故的狐狸,人狐恋爱故事中纯情忠贞的狐身上充盈着人情化的光辉。《太平广记》中塑造的狐在“情”这一点上,较之始终难以脱离原始动物形态的虎,无疑是已经开始真正走向人性化了。这些人狐故事为狐的世俗化指引了新的方向,影响了诸如《聊斋志异》等一系列志怪小说。(五)鱼体系水族在《太平广记》中共有九卷,从卷四六四到卷四七二,一共记载了一百七十九个故事。在《太平广记》的水族故事中,鱼故事数量最多,共八十六篇,这些篇章具有极为浓厚的文学意味。在古人的观念里,鱼与狐一样,虽然是异类,但也有人的情感,既会感恩,也会报复。《太平广记》的鱼故事中有许多因善行得善报的例子。《尹儿》中四个鱼化成的人请求到尹儿家里休息,尹儿招待了他们。这些鱼为了感谢尹儿的招待,在洪水中保护了尹儿一家。使他们逃脱了水淹的灾祸。《刘成》中刘成和李晖以打渔为生,听到了鱼的求救后,刘成从李辉那里买下这些鱼并放生。被救的鱼留下了纸条和十五钱来感谢刘成的救命之恩。《史氏女》中史氏的女儿感而受孕,生了一条鲤鱼。在鲤鱼回归水中后,史家也慢慢脱离了贫困,鲤鱼在史氏女死后还时常前来祭拜感念生育之恩。《王瑶》中王瑶做梦一只鱼向自己求救并承诺报答,王瑶醒后阻止了厨子杀鱼并放生了那条鱼,夜里王瑶又一次梦到鱼哭着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这些故事中的鱼充满灵性,主动回报施予善意的人类,但同时,心怀贪婪和恶意的人类也会被鱼报复。《晋安民》中,有个白帽黄衣的人告诉捕鱼的晋安民千万不要伤害第二天将捕到的那条大鱼,但这个人不听劝告杀害了大鱼,最后捕鱼者全家人几乎全都死去。《荆州渔人》中渔夫钓到了一条奇特的青鱼,将其烹食。过后五天,渔夫被一队车马骑士控诉吃了他们的王子并受到诅咒。不久后渔夫就生了重病,口鼻手足溃烂,身肉分散而死。《大兴村》中大兴村的村民射杀了池中的白鱼,遭到鱼儿的报复。几天后,漕梁河突发大水,射杀白鱼的人全家都被淹死了。在《太平广记》的水族故事中,鱼故事占据大量的篇幅,这些故事短小精悍,奇异虚幻,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社会价值观和作者朴素的时代愿景。无论是求助获救的报恩故事还是遭受伤害的复仇故事,恰是这些情节结构不够完整,人物刻画稍显粗略的篇章为后世小说提供了素材和基石。起源于人类的渔猎时代的鱼文化,从千年前的仰韶鱼纹到文学作品中的重要素材,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鱼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富贵吉庆,“年年有余”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最朴素的生活愿景。鱼在文人墨客的笔下,也成为颇具象征意义的视觉珍宝。从因为多籽被视为生殖崇拜的动物神灵,到寓意吉祥美满的大众文化符号,鱼完成了脱去神性光环到走向大众化、寻常化的形象转变,鱼文化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吉祥物。三、《太平广记》动物意象善恶报应的主题意蕴(一)中印两国的善恶有报思想善恶报应是中印两民族的共同观念,但印度佛教的因果报应和中国伦理型的善恶报应这两种思想各有其特点。中国本土的报应观念在佛教果报思想传入以前就已经存在。《周易》有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王辉编译.周易[M].北京:天地出版社,2019年,第51页.《尚书》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闫林林译.尚书[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第96页.这都是中国早期有关善恶报应观念的经典论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中国早期朴素报应观的经典言论。但是现世生活中时常会出现行善者得恶报,行恶者却得善终的道德悖论。因此,道教提出了“承负说”的理论进行补充。“承负王辉编译.周易[M].北京:天地出版社,2019年,第51页.闫林林译.尚书[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第96页.王明.太平经合校[M].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第70页.佛教由业报轮回说产生的“三报论”结合了业报思想和轮回观念,将因果报应不仅作用于现世此生,还延伸至轮回转世的来生。“经说业有三报。一曰现报。二曰生报。三曰后报。现报者,善恶始于此身,即此身受。生报者,来生便受。后报者,或经二生三生,百生千生,然后乃受。”石峻、楼宇烈等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1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8石峻、楼宇烈等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1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87-88页.《太平广记》动物故事中的恩报与怨报正是在中国传统善恶报应和印度佛教果报思想相融合的时代背景下的产物。人与动物之间的恩怨相报,不仅有着中国传统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朴素思想的影子,故事中的佛教特有的轮回观念也丰富了善恶报应的思想内涵。与此同时,儒家传统伦理道德依然存在于恩怨报应的模式中。《太平广记》的动物故事就是佛教思想中国化进程中的一个侧影,映射了佛教思想被逐渐纳入到中国传统文化并加以吸收改造的过程。(二)《太平广记》动物故事的人文关怀《太平广记》在对动物报应故事的讲述中,让民众感受到遵守道德规范在社会中的重要性。这些故事通过讲诉善恶报应的因果,形成一种精神上的约束力量,嘉奖一切遵守道德的善行,惩罚一切破坏道德的恶行。通过行善事得善报,行恶业尝恶果的形式告诫世人,一切行为都有一种冥冥之中的善恶力量在监督,都会被纳入到道德评判的范畴内。《太平广记》借助善恶报应的叙事模式,在构筑故事叙述的艺术框架的同时,站在人与动物的双向立场思考生命的价值,表达对于普通民众生命状态和生存空间的人文关怀与“喻世”“警世”的社会关怀。《太平广记》中各个体系的动物故事在恩怨相报的模式中展现自我种族的特性,动物与人同处于一个生存空间,在万物有灵的观念下,关爱生命,行善事得善果成为人与动物的共同追求。在善与恶的道德框架内,人与动物都是接受道德力量约束的存在,对生活于当世的生命状态的关注和对善报的美好畅想是这一类故事给予民众的温情的人文关怀。《太平广记》的动物故事内隐着佛教“万物有灵”的观念,以动物的外在形式讲诉中国的伦理道德观念,从而使得报应观念在民众中广为传播。佛教果报论认为自业自报,自己的行为只关乎自己的命运,并不涉及家族群体。而中国本土的善恶报应观念不仅强调报应的个体性,还强调报应的家族性,即后人也必须承担先人的业债,家族成员受到施业者报应的连带惩罚。佛教果报论是一种出世性的宗教理论,追求的是彼岸世界的往生和超脱。它宣扬现世的修行是为了往世的转生,善德即能修来善生,恶徳则恶生。《太平广记》动物故事辑录了建立在因果报应理论基础上的文学叙事模式,但更强调的是现世性,即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和现世生命的关怀,而不是彼岸世界的追求和来世生命的转生。这类故事普遍存在着对当下时空中残暴者的批判和弱势群体同情性的人文关怀。四、动物叙事的时代意义我国古代文言叙事作品中有大量情节涉及到因果报应这一观念,“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报应观作为规劝世人行善避恶的行为标准,早已深深植根于国人的集体无意识之中。新世纪以来,人类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自然环境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动物叙事文本中人与动物之间恩怨相报的情节,无疑是对当前尚存的剥夺动物生命,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的一种示警。《太平广记》中的动物故事在人与动物共存的空间下强调善恶报应的强制力量,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带来了双方的良性互动,而当人与动物的关系变为相互交恶则会引起业报的反噬。在这一模式下,人与动物都被纳入到了善恶报应的道德约束下,这有助于构建和谐的自然关系和生态环境。当动物在人的生存空间里得到尊重,实质上人类本身也将得到这一良性关系的馈赠。新世纪,生态文学成为新的文学热点。生态小说的发展催生了动物叙事这一概念,以动物视角构建情节的作品不断涌现。受中国传统文以载道思想的影响,从传统志怪小说到当代文学,动物题材作品中的动物大多并不具备主体性价值。中国古代文学曾经存在过以人类为中心,轻视自然的倾向。事实上,肯定动物视角在文学书写中的地位是在背弃人类中心主义的局限后,动物叙事在审美方式和叙事方式上的新开拓。对万物生命价值的肯定其实是对动物和自然怀有天然的敬畏的生态意识的体现。现代社会让动物成为被俯瞰和消费的客体,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强调动物以他者的身份介入人类社会,将人类中心主义视角从动物叙事中淡出,开拓新的思维维度,有助于构筑生态整体观意识,思考生态视阈下的动物书写该如何更具文学性。在新世纪,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严峻,越来越多的作家开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唯有尊重和感恩自然,才能与自然万物和谐共生。《太平广记》的动物叙事背后隐喻着人与自然的相处模式,善恶有报不仅是动物故事的情节建构方式,更是人类在现世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新时代下,随着人们认识到尊重自然生态的重要性,动物叙事将成为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文学书写中的一种表达方式。五、结语作为中国第一部古代文言小说总集,《太平广记》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太平广记》中的各类故事展现了多样的文化思维,其因果报应故事的叙事模式获得了宋代官方的认可。动物报应故事中恩怨相报的情节模式在《太平广记》中作为典型的叙事方式,丰富了文学书写的广度与深度。善恶报应的故事模式一方面利于信众自身的精神解脱,另一方面也是以威慑性的宣讲来强调遵守戒律的必要性。《太平广记》的因果报应模式有着鲜明的儒家偏向,辑录的故事在情节上注重以儒家伦理道德作为善恶报应的标准。在这些故事情节中,编纂者有意用儒家伦理道德来替换佛教戒律,虽然偏离了佛教的原始思想,但实质上促成了佛教文化向儒家文化的靠近,具有影响深远的文化意义。《太平广记》中多样化的动物故事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对于自然和世界的特有认识,是研究古人信仰的宝贵材料。这些动物报应故事在传教的过程中,实际上增添了许多世俗生活的内容,善恶报应观在各种文化的融合下成为宋以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公司汽车租赁合同标准范文
- 2024年巡演承办协议:演艺活动全程策划与执行责任版B版
- 2024专业堰塘管理协议范例版B版
- 2024年度企业经营风险评估咨询合同
- 2024场地使用权租赁合同范本
- 2024年工程项目综合服务保障合同版B版
- 2024年售楼部建筑工程施工协议样本版
- 2024年企业员工专用通勤车服务合同版
- 2024学生退学协议
- 2024先进感知新技术及新应用白皮书
- 一年级阅读指导ppt课件(63页PPT)
- 超市盘点流程详解
-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ppt课件
- 探伤报告格式模板
- 一张A4纸引出的……
- FD7冬季备料方案
- --某煤矿采空区积水疏放措施(精)
- 废纸的回收利用及前景分析
- 十二地支会合破害冲刑图
- 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清单(模板)
- 停车场交通标线方案方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