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点穴联合中药膏摩治疗胃脘部胀痛1例的护理体会_第1页
手指点穴联合中药膏摩治疗胃脘部胀痛1例的护理体会_第2页
手指点穴联合中药膏摩治疗胃脘部胀痛1例的护理体会_第3页
手指点穴联合中药膏摩治疗胃脘部胀痛1例的护理体会_第4页
手指点穴联合中药膏摩治疗胃脘部胀痛1例的护理体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手指点穴联合中药膏摩治疗胃脘部胀痛1例的护理体会一、疾病概述胃脘部胀痛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症状之一,主要涉及胃脘部,即上腹部剑突下至脐上的区域。该病症可单独出现,也可伴随其他消化系统症状。在中医理论中,胃脘部被视为脾胃所居之处,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失调则易引发胃脘部的不适。现代医学认为,胃脘部胀痛可能与胃的生理功能异常有关,包括胃的蠕动、排空、分泌胃酸及消化酶等功能出现紊乱。胃脘部胀痛不仅会影响患者的食欲,长期反复的胀痛还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导致患者身体消瘦、精神不振,甚至可能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二、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病因1.饮食因素-饮食不规律是常见原因之一。例如,患者经常不吃早餐,胃长时间处于空腹状态,胃酸分泌后没有食物进行中和,容易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部不适。长期暴饮暴食,胃的负担过重,也会引起胃部蠕动功能紊乱,引发胃脘部胀痛。过食生冷食物,如大量食用冰淇淋、冷饮等,寒冷刺激会使胃黏膜血管收缩,影响胃部血液循环,进而引起胃部痉挛和胀痛。过食辛辣、油腻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这些食物不易消化,会刺激胃黏膜,增加胃酸分泌,导致胃脘部胀痛。2.情志因素-在现代社会,精神压力对胃部健康影响很大。例如,一位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压力下的上班族,每天面临着工作任务的压力、职场竞争的压力以及人际关系的压力,这些压力会导致患者情绪紧张、焦虑、抑郁等。在中医理论中,情志失调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而肝木克脾土,肝气不舒则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脾胃气滞,出现胃脘部胀痛。3.胃部疾病因素-慢性胃炎是引起胃脘部胀痛的常见疾病。胃黏膜长期受到炎症刺激,会出现充血、水肿,影响胃的正常功能。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也是重要因素,Hp在胃内生存繁殖,会破坏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引起胃部炎症反应,导致胃脘部胀痛。胃溃疡患者,胃黏膜存在溃疡面,胃酸刺激溃疡部位时,会引发疼痛,同时由于胃部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受到影响,也会出现胀痛感。(二)发病机制从中医角度看,脾胃的升降功能失调是胃脘部胀痛的主要发病机制。脾胃为中焦枢纽,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当各种病因导致脾胃的升降功能失常时,就会出现气机阻滞于胃脘部,不通则痛。例如,饮食积滞会阻碍脾胃的运化,使胃气不降,脾气不升,导致胃脘部胀满疼痛。从现代医学角度看,胃部的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以及胃肠道的动力机制紊乱是发病的关键。胃黏膜的感受器受到不良刺激后,通过神经传导将信号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再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影响胃的蠕动、胃酸分泌等功能。如果这些调节机制失衡,就会导致胃部肌肉收缩不协调、胃酸分泌过多或过少等情况,从而引发胃脘部胀痛。三、临床表现1.胃脘部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刺痛、灼痛等。隐痛一般为慢性的、轻微的疼痛,多在空腹或劳累后出现,例如一些慢性胃炎患者,在早晨起床未进食时会感到胃脘部隐隐作痛,休息后可稍有缓解。胀痛则是感觉胃脘部胀满不适,伴有疼痛,这种疼痛与胃部气体积聚有关,如饮食过多后,胃部消化功能减弱,气体不能正常排出,就会出现胀痛。刺痛多为局部气血瘀滞所致,疼痛较为剧烈,且疼痛部位相对固定,可能与胃部的瘀血阻滞有关,如胃溃疡患者的疼痛可能表现为刺痛。灼痛往往与胃酸分泌过多有关,患者会感觉胃脘部有灼热感,同时伴有疼痛,常见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2.胃脘部胀满-患者感觉胃脘部有气体或食物积聚,胀满不适。这种胀满感可在进食后加重,尤其是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后。例如,吃了大量的豆类食品后,由于豆类容易产气,会使胃脘部胀满感更加明显。严重时,患者甚至会感觉胃脘部胀得像个气球,影响呼吸,出现气短的症状。3.嗳气、反酸-嗳气是胃内气体上逆经口排出的现象。当胃脘部气机不畅时,胃内气体不能正常下行,就会向上反流,产生嗳气。有些患者会频繁嗳气,严重影响社交活动。反酸则是胃酸反流至食管,患者会感觉食管内有酸水反流,伴有烧心的感觉。这是因为胃的排空功能障碍或食管下括约肌松弛,导致胃酸反流,多见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4.恶心、呕吐-在胃脘部胀痛严重时,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恶心是一种上腹部不适、欲吐的感觉,呕吐则是胃内容物经口吐出。例如,当胃部受到强烈的刺激,如食物中毒或者胃部严重痉挛时,就会引发呕吐,呕吐物可能为未消化的食物、胃液等。四、治疗要点1.手指点穴-穴位选择至关重要。常用的穴位有中脘、足三里、内关等。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是胃的募穴,点按此穴可调节胃的功能,促进胃部气血运行,缓解胃脘部胀痛。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点按此穴可调节脾胃功能,增强胃肠蠕动,提高机体免疫力。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点按此穴可调节胃部的神经功能,缓解胃部痉挛和疼痛。操作时,一般用拇指指腹按压穴位,力度适中,以患者感到酸胀为度,每个穴位点按3-5分钟,每日可进行2-3次。2.中药膏摩-中药膏摩是将中药制成膏剂,涂抹于胃脘部,然后进行按摩的一种治疗方法。中药膏的配方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会包含一些具有理气止痛、健脾和胃作用的中药,如木香、厚朴、陈皮、白术等。按摩手法包括摩法、揉法、推法等。摩法是用手掌或手指在胃脘部做环形的摩擦运动,以促进药膏的吸收,改善胃部的血液循环;揉法是用手指或手掌在胃脘部做轻柔的揉动,以缓解胃部肌肉的紧张;推法是用手指或手掌从胃脘部的一个部位推向另一个部位,以调节胃部的气机。每次膏摩治疗时间约为15-20分钟,每周可进行2-3次。3.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采用手指点穴和中药膏摩治疗的同时,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配合西医治疗。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脘部胀痛患者,可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铋剂(如枸橼酸铋钾)和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组成的三联或四联疗法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对于胃酸分泌过多的患者,可使用抑酸剂,如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或质子泵抑制剂来减少胃酸分泌,缓解胃脘部的灼痛。五、实验室检查结果1.胃镜检查-胃镜是诊断胃脘部胀痛病因的重要检查方法。通过胃镜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的情况,如是否有炎症、溃疡、息肉等病变。在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镜下,可见胃黏膜呈红白相间,以红为主,黏膜粗糙不平,可有出血点或糜烂。胃溃疡患者则可看到胃黏膜上存在圆形或椭圆形的溃疡面,边缘整齐,底部平坦,周围黏膜充血、水肿。2.幽门螺杆菌检测-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尿素呼气试验和胃镜下活检。尿素呼气试验操作简便、无创,患者比较容易接受。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提示患者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镜下活检则是在做胃镜检查时,取胃黏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除了可以确定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外,还可以对胃部病变进行病理诊断,判断病变的性质,如是否为癌前病变或胃癌等。3.血液检查-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患者是否有炎症反应。如果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提示胃部存在炎症,如急性胃炎等。另外,还可以检查胃蛋白酶原、胃泌素等与胃部功能相关的指标。胃蛋白酶原水平降低可能提示胃黏膜萎缩,胃泌素水平异常可能与胃部的内分泌功能失调有关。六、护理诊断1.疼痛:与胃脘部气血不畅、胃部疾病等有关。表现为胃脘部的隐痛、胀痛、刺痛、灼痛等不同性质的疼痛,影响患者的舒适度和日常生活。2.舒适度改变:与胃脘部胀满、嗳气、反酸等症状有关。患者会感觉胃脘部不适,胀满感会使患者感觉腹部沉重,嗳气、反酸会影响患者的口腔感觉,使患者感觉口腔异味,从而影响患者的整体舒适度。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胃脘部胀痛导致食欲减退、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有关。患者由于胃脘部不适,食欲下降,进食量减少,同时由于胃部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受到影响,身体不能充分摄取营养物质,长此以往会导致体重下降、身体消瘦等情况。4.焦虑:与胃脘部胀痛症状长期不缓解、担心疾病预后等有关。患者长期受到胃脘部胀痛的困扰,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不确定,担心疾病会进一步发展,如发展为胃癌等,从而产生焦虑情绪,这种情绪又会进一步加重胃部的不适症状。七、护理措施1.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饮食结构。对于胃脘部胀痛患者,应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馒头等。避免食用生冷、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冰淇淋、辣椒、油炸食品等。鼓励患者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例如,可将每日三餐改为每日五餐,每餐量适当减少,这样既可以减轻胃部的负担,又能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同时,告知患者进食时要细嚼慢咽,这样有助于消化,减轻胃部的消化压力。2.穴位护理-在手指点穴治疗后,要观察患者穴位处的皮肤情况,有无红肿、疼痛等不适。对于点穴后的酸胀感,要向患者解释这是正常的穴位反应,一般会在短时间内自行缓解。同时,指导患者在家中可以自行进行简单的穴位按摩,如按压足三里穴,以增强治疗效果。3.中药膏摩护理-在中药膏摩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膏的温度和涂抹的均匀性。药膏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以免烫伤或刺激患者皮肤。涂抹药膏时要均匀,保证按摩时药物能充分作用于胃脘部。治疗后,要及时清理患者胃脘部的药膏残留,避免残留药膏刺激皮肤。4.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与患者沟通,倾听患者对胃脘部胀痛的感受和担忧。例如,每天安排一定时间与患者聊天,让患者倾诉自己的痛苦和烦恼。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向患者介绍胃脘部胀痛的病因、治疗方法和预后,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可以通过介绍成功治愈的病例,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5.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胃脘部胀痛的症状变化,包括疼痛的性质、程度、发作频率,以及胃脘部胀满、嗳气、反酸等症状的变化情况。同时,观察患者的食欲、体重、精神状态等方面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护理措施。如果患者的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如呕血、黑便等,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八、案例分析(一)现病史患者,女性,40岁,家庭主妇。患者近6个月来反复出现胃脘部胀痛症状。初始发病与饮食不规律有关,患者由于家庭琐事较多,经常不能按时进餐,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有时又会在短时间内大量进食。发病初期,胃脘部为隐痛,多在空腹时出现,患者未予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逐渐加重,疼痛性质变为胀痛,且疼痛程度加重,胃脘部胀满感明显,进食后胀痛加重,有时还伴有嗳气、反酸。患者自行服用一些健胃消食片等药物,但效果不佳。近1个月来,患者的症状进一步加重,疼痛发作频繁,每天都会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食欲明显减退,进食量较以前减少了约一半,体重也下降了3公斤。患者否认有胃部手术史,家族中无胃癌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史。患者平时情绪容易波动,常因家庭琐事而焦虑、烦躁。(二)诊断根据患者的现病史,包括胃脘部胀痛、胀满、嗳气、反酸,饮食不规律的诱因,以及情绪因素的影响,结合胃镜检查结果(胃黏膜呈红白相间,有轻度糜烂,提示慢性胃炎)和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诊断为慢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脘部胀痛。(三)治疗及护理1.治疗-采用手指点穴联合中药膏摩治疗,同时配合西医的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手指点穴选择中脘、足三里、内关等穴位,每日2次,每次每个穴位点按3-5分钟。中药膏摩使用自制的中药膏,其主要成分包括木香、厚朴、陈皮、白术等,每周进行3次,每次15-20分钟。西医治疗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20mg,每日2次;铋剂枸橼酸铋钾110mg,每日2次;抗生素阿莫西林1000mg,每日2次;克拉霉素500mg,每日2次,共14天的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2.护理-饮食护理: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指导患者每日进食5餐,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米粥、软面条、蒸蛋羹等。避免食用生冷、辛辣、油腻食物,如冰淇淋、辣椒、油炸食品等。告知患者进食时要细嚼慢咽。-穴位护理:在手指点穴治疗后,观察患者穴位处皮肤无红肿、疼痛等异常情况,向患者解释穴位处酸胀感的正常性。指导患者在家中自行按压足三里穴,每日3次,每次3-5分钟。-中药膏摩护理:在中药膏摩治疗时,注意药膏温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