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一地理注意事项:1.本试卷考试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请勿折叠答题卡,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这是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下图示意天问一号航行轨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地球、火星、航行中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均属于()A.行星 B.卫星 C.天体 D.恒星2.与地球相比,火星()A.距离太阳更近 B.生物种类更多 C.地表气温更低 D.液态水更丰富【答案】1.C2.C【解析】【1题详解】地球和火星属于行星、航行中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属于人造卫星,这三者所属的天体类型不同,但都属于天体。ABD错误,故选C。【2题详解】根据八大行星的轨道位置可知,火星比地球离太阳的距离更远,地表的气温更低,故A错误、C正确;火星上没有生命,也没有液态水,B、D错误。故选C。【点睛】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地球所属的天体系统,按照等级由低到高的次序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下图是一款新型太阳能衣服,用天然纤维制成,衣服内有太阳能电池板,可以给很多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和GPS装置)充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我国下列地区中,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的是()A.四川盆地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东北平原 D.青藏高原4.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正确叙述是()A.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活动B.太阳辐射与地球上某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C.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从而使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D.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答案】3.D4.D【解析】【3题详解】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与使用地区的太阳能丰富程度有关。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太阳辐射最强,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D正确;而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因海拔低,空气稠密,且夏季多云雨天气,四川盆地还多雾,太阳辐射较弱,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较低,A、B错误;东北平原纬度较高,冬季昼长时间较短,太阳能丰富程度较低,C错误。故选D。【4题详解】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太阳活动是太阳能量的释放方式之一,A错误;地震由内力作用形成,水旱灾害由降水变化造成,这类自然灾害与太阳辐射无关,B错误;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的是太阳活动,而不是太阳辐射,C错误;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D正确。故选D。【点睛】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影响到达地表太阳辐射的因素:纬度和季节因素(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大气透明度、天气与气候、地势高低、污染程度等差异。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完成下列小题。5.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A.正比例 B.负相关 C.正相关 D.没有相关性6.此图所反映的问题是()A.太阳活动时,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从而影响中高纬度地区树木的生长B.太阳活动发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电离层C.太阳活动时,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D.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答案】5.C6.D【解析】【分析】5题详解】观察图中曲线变化趋势可知,当太阳黑子相对数增多时,年轮宽度也随之增加,表明二者之间的数值变化趋势呈正相关,C正确,B、D错误;图中显示,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变化趋势并不完全一致,也不成固定比例变化,因此不具有正比例关系,A错误。故选C。【6题详解】树木年轮宽度的周期性变化受水热条件变化影响所致,即受气候变化所致,此图反映太阳黑子相对数与树木年轮宽度具有正相关关系,表明太阳活动能够影响地球气候,D正确;太阳活动时,太阳风导致两极地区出现的极光,是很微弱的光,对中纬度度地区树木没有什么影响,而且这不是此图反映的问题,排除A;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电离层,太阳活动时,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这些与树木年轮宽度变化无关,这些不是此图反映的问题,排除B、C。故选D。【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活动高峰年,激烈天气现象增加,全球农业倾向于增产等。②影响电离层,产生“磁暴”现象,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和航天。③在极地地区产生极光现象。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1年10月14日5时6分在重庆沙坪坝区发生3.2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震中位于北纬29.68度,东经106.30度。下图为中国地震局发布的此次震中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7.本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软流层8.地震发生时,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经过莫霍面时波速变化是()A.纵波、横波波速均变小 B.纵波波速变大、横波波速变小C.纵波、横波波速均变大 D.纵波波速变小、横波波速变大【答案】7.A8.C【解析】【7题详解】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9-41千米,海洋部分较薄,平均厚度约为5-10千米。此次地震发生于重庆沙坪坝区,属于陆地地壳,震源深度20千米,所以本次地震的震源位于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A正确,BCD错误。故选A。【8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经过莫霍面时波速变化是纵波、横波波速均变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研究地球内部结构时,发现地震波经过莫霍面时,纵波、横波波速均变大;而经过古登堡面时,横波消失,纵波降速。这是由于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所导致的。一般认为,介质密度越大,地震波传播速度越快。2018年10月3日,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上的索普坦火山爆发,火山灰直冲4千米高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喷发出来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10.火山灰漫天飞扬,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大影响。下列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B.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底部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答案】9.A10.B【解析】【分析】【9题详解】由材料中信息可以判断,喷发出来的火山灰物质先进入大气圈,再进入其他圈层,最后降落到地表,因此其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A正确,B、C、D错误。故选A。【10题详解】大气圈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的,系统复杂,A错误。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B正确。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及岩石圈的上部,C错误。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与地球的内部圈层也有密切的关系,D错误。故选B。【点睛】地球的外部圈层可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各个圈层既围绕地表可各自形成一个封闭的体系,同时又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并共同促进地球外部环境的演化。读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1.图中地层中动物化石经历的演化过程是()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12.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分别出现在()A.前寒武纪末期和古生代末期 B.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C.中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 D.古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答案】11.B12.B【解析】【11题详解】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一般而言,越向下,岩层形成的时间越早。结合图例可知,图中动物的演化过程为三叶虫(海生无脊椎动物)--鱼类(海生无脊椎动物)-恐龙(爬行动物),B正确,ACD错误。故选B。【12题详解】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分别出现在古生代末期(二叠纪大灭绝,超过96%的地球生物灭绝)和中生代末期(白垩纪大灭绝,又称为恐龙大灭绝),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地球演化:从时间来讲,由老到新为: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从植物来讲,由老到新为: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从动物来讲,由老到新为:无脊椎动物、有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时代。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上图中,形成“V”形河谷的地质作用是()A.冰川作用 B.风化作用C.流水作用 D.风力作用14.右上图中,E、F示意的河谷形态分别出现在河流的()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13.C14.D【解析】【13题详解】“V”形河谷是流水下蚀作用的结果,C正确;冰川作用下会形成的"U"型河谷;风化作用是将岩石破碎成松散物的过程,不包括侵蚀作用;风力作用不会形成“V”形河谷,ABD错误,故选C。【14题详解】E处河谷较宽,主要表现为流水的搬运作用,多出现在河流的中游②处,F位于河口④处,有河口三角洲的存在。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河流流经山区,地势落差大,水流急,水流不断侵蚀河谷岩石,使河谷两岸岩石崩解,形成"V"形河谷。“V”形河谷深度大,岸壁较哇,谷底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卵石。风蚀坑是在地表富含沙源沉积物且具有植被覆盖的地区,以风为动力,并受人类活动等作用影响形成的地貌。下图为青海省某县风蚀坑形状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该风蚀坑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风力强盛 B.植被破坏严重 C.粉沙表土深厚 D.坡度较陡16.甲处物质A.可延缓风蚀坑扩展速度 B.加速古风成沙出露地表C.逐渐堆积,变得越来越厚 D.来源于背风坡的粉沙土17.推测图示风蚀坑可能发生的变化是A.风蚀坑不断加深 B.风蚀坑积水成湖C.风蚀坑坡度逐渐增大 D.风蚀坑内出现流动沙丘【答案】15.B16.A17.D【解析】【15题详解】本小题考查风蚀坑的根本成因,同时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风力强盛是风蚀坑形成的动力因素,A错误;粉沙土和地表植被对古风成沙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人类破坏地表植被后,粉沙土活化,古风成沙受风力侵蚀,逐渐形成风蚀坑,B正确;粉砂土覆盖在古风成沙之上,土层较薄,C错误;坡度大小对风蚀坑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B。【16题详解】本小题考查风沙物质的来源,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甲处物质是重力作用下坍塌下来的粉沙土,其堆积在风蚀坑的侵蚀凹面处,部分或全面覆盖在古风成沙上,能够保护古风成沙暂时不被侵蚀,但随着堆积物受风力、重力等作用被侵蚀或搬运,古风成沙再次出露地表,遭受侵蚀,故甲处物质可延缓风蚀坑的扩展。故选A。【17题详解】本小题考查外力作用对风蚀坑变化产生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探究和论证地理问题的能力。在该区域植被不断破坏的情况下,单一风蚀坑受风力、重力、流水等外力侵蚀会导致风蚀坑面积不断扩大,并与周边的风蚀坑相连,从而形成成片裸露古风成沙区,古风成沙在风力作用下发生移动,风蚀坑内出现流动沙丘。在风蚀坑发展过程中,重力、风力侵蚀和堆积作用相互作用,风蚀坑的深度、坡度会出现陡缓交替的现象,A、C错误;该区域降水稀少,蒸发旺盛,风蚀坑内不会积水成湖,B错误。故选D。读峰丛、峰林和孤峰剖面图,回答下面小题。18.图中所表示的地形景观是在()A.玄武岩分布区 B.石灰岩分布区 C.大理岩分布区 D.花岗岩分布区19.导致下列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与图示地貌相同的是()A.北美五大湖 B.湄公河三角洲 C.塔里木盆地的沙丘 D.“V”型河谷【答案】18.B19.D【解析】【18题详解】由图可知,该区域峰丛、峰林众多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在石灰岩分布区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而形成的。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19题详解】图示地貌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形成该地貌的地质作用为流水侵蚀作用。北美五大湖是冰川作用的结果,A错。湄公河三角洲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B错。塔里木盆地的沙丘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C错。“V"形河谷是由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D正确。故选D。热喀斯特指多年冻土区受热融蚀产生类似喀斯特地貌形态的热融地貌。由地下冰融化而产生,又称热喀斯特地貌,分为热融沉陷地貌和热融滑塌地貌两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0.下列区域能够经常见到热喀斯特地貌的是()A.云贵高原 B.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平原C.巴西高原 D.巴尔干半岛喀斯特高原21.热融沉陷区域形成热融湖()A.会继续陷落成溶洞 B.是岩层弯曲形成的C.面积广、水量大 D.会使冻土层逐渐变薄或被切穿【答案】20.B21.D【解析】【20题详解】热喀斯特地貌为地下冰融化后形成,云贵高原、巴西高原、巴尔干半岛喀斯特高原纬度、海拔较低,基本上没有冻土,不会形成这种地貌,ACD错误;西西伯利亚平原有冻土,夏季气温高,地下冰融化形成热喀斯特地貌,B正确。故选B。【21题详解】溶洞是石灰岩地区地表水流入地下的进口,但热喀斯特地貌并非喀斯特地貌,所以不会出现溶洞,A错误;热喀斯特地貌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不是内力岩层运动导致岩层弯曲形成的,B错误;热融湖面积大小与水量大小都受多种因素影响,沉陷之后不一定会有足够多的积水,C错误。湖水温度高于冻土,水比热容较大,通过热量传递,湖底和湖岸多年冻土加速退化,使冻土层变薄或被切穿,D正确。故选D。【点睛】地下喀斯特地貌以溶洞为主,常常呈层状分布,溶洞顶部常见向下发育的石钟乳、石幔或石帘;底部常见向上发育的石笋。石钟乳和石笋连接起来就形成石柱。地下喀斯特发育到末期,无法支撑地上部分就会发生塌陷,形成天坑,形成的形态与热融地貌塌陷形成的坑形态类似,故被称为热喀斯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地处内华达山脉西麓,其标志性的U形峡谷(如下图)形成于距今约1万年前的第四纪冰期。完成下面小题。22.该公园内U形峡谷的形成源自()A溶蚀作用 B.流水作用 C.冰川作用 D.风力作用23.该公园内与U形峡谷相伴而生的地貌景观可能还有()A.溶洞、峰林 B.沙丘、风蚀柱 C.冰斗、刃脊 D.海滩、海蚀崖【答案】22.C23.C【解析】【22题详解】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公园内的U形峡谷形成于距今约1万年前的第四纪冰期,表明其形成主要受冰川侵蚀作用,C正确;溶蚀作用、流水作用、风力作用无法形成U形峡谷,ABD错误。故选C。【23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可知,U形峡谷形成受冰川侵蚀影响,冰斗、刃脊等也是典型的冰川地貌,C正确;溶洞、峰林多是流水侵蚀形成的喀斯特地貌,A错误:沙丘、风蚀柱受风力作用形成,B错误:海滩、海蚀崖受海水作用形成,D错误。故选C。【点睛】冰川侵蚀作用是指冰川和它所携带的石块在流动过程中对地面岩石的破坏,并把破坏下来的物质带走的过程。包括拔蚀和磨蚀作用。可造成冰斗、角峰、冰槽谷等地貌。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完成下面小题。24.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 B.土层浅薄C.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25.贺兰山东麓南部洪积扇的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主要是因为洪积扇边缘()A.水源充足 B.光照充足C.热量充足 D.土壤颗粒小【答案】24.B25.D【解析】【24题详解】洪积扇自山口到边缘,颗粒越来越小,厚度也越来越薄。根据材料,东南部的洪积扇堆积物以砾石为主,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砾石较多不适合作为土壤耕种,洪积扇的边缘土层很薄,所以耕地少,B正确;南部洪积扇海拔与其他地区海拔相差不大,A错误;南部纬度稍低,光照较足,C错误;洪积扇分布区都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D错误。故选B。【25题详解】洪积扇自山口到边缘,颗粒越来越小,洪积扇边缘土壤颗粒小,利于种植业发展,D正确;洪积扇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不是洪积扇边缘的主要优势,A错误;洪积扇边缘的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与冲积扇其它部位没有明显差距,BC错误。故选D。【点睛】洪积扇指暂时性或季节性河流出山口后变为多河床辫流形成的一种扇状堆积地形。主要发育在干旱或半干旱山区,往往是由多次洪积过程形成。由于洪水大小不同,洪积作用规模也有差别,洪积扇顶部物质一般粗大,是潜水补给带,越向边缘越细,是潜水溢出带,溢出地表形成泉水或沼泽,甚至使地表呈现盐渍化。形成洪积扇的暂时性河流到山前多呈散流而消失,因此洪积扇是这类河流的末端沉积。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0分。)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影响我国海南岛与漠河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2)根据材料图,描述我国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的总体特征:年太阳总辐射量从____向____呈增大趋势(填方向)。高值中心在____(填地形区),低值中心在____(填地形区),山东半岛年太阳辐射总量的数值大约在____之间(3)纬度大致相当的重庆、拉萨两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拉萨年太阳总辐射量远____(填“大于”或“小于”),其原因是____。【答案】(1)纬度因素或太阳高度角(2)①.东(东南)②.西(西北)③.青藏高原④.四川盆地⑤.120~130(3)①.大于②.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中尘埃含量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晴天多,日照时间长;重庆位于四川盆地,盆地地形中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多,阴天、雾天较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解析】【分析】本题以年太阳总辐射分布为背景,涉及区年太阳总辐射量差异的主要因素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及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影响我国海南岛与漠河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或太阳高度角。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反之则少,这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两极递减的主要原因。【小问2详解】根据图中等值线的数值可以判断,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总体上分布不均;年太阳辐射总量的最高值出现在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辐射总量的最低值出现在四川盆地地区;并且年太阳辐射总量大致呈现出由东部沿海地区向西部内陆地区增加的趋势;读图可知山东半岛年太阳辐射总量的数值大约在120~130千卡/平方厘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年太阳辐射总量在110~120千卡/平方厘米。【小问3详解】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海拔、天气、昼长、下垫面性质等。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拉萨的年太阳辐射总量大于重庆,主要是因为:拉萨位于青藏高原地区,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大气中的尘埃物质较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拉萨以晴朗天气为主,年日照时数较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重庆位于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总量远高于拉萨,且盆地地形导致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较高,所以导致重庆阴雨天、雾天较多,年日照时数较少;云层较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27.图示意我国东部某地区的流域景观,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①处河流地貌类型是____,其两侧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是____。(2)河流入海口形成了众多的沙洲,简述其成因:____。(3)②处的河流西岸易被____(填“侵蚀”或“堆积”),附近的旧河道废弃常形成牛轭湖。如果沿着河床做剖面,以下能够正确表示的是____。(4)在夏季,指出对②处威胁较大的自然灾害是____,其成因是____。【答案】(1)①.V形谷(峡谷)②.滑坡(2)入海口处地势低平,流速变慢;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有利于泥沙堆积。(3)①.侵蚀②.D(4)①.洪涝灾害②.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河道弯曲(地形平坦),排水不畅。【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东部某地区的流域景观为材料,设置4个小题,涉及河流地貌、自然灾害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①处河流河床窄而深,岸壁陡峭,为V形谷(峡谷);由于两侧岸壁陡峭,易发生滑坡。【小问2详解】沙洲为流水堆积地貌。入海口处由于水下坡度平缓,地势低平,流速变慢,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减慢,有利于泥沙堆积,因此河流入海口形成了众多的沙洲。【小问3详解】读图可知,②处的河流出现明显弯曲,西岸为凹岸,易被侵蚀,附近的旧河道废弃常形成牛轭湖。曲流处河床两侧不对称,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