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课后练习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课后练习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课后练习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课后练习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课后练习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8-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更与环境变迁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化示意图,完成第1~2题。甲乙1.在①时期以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A.物理演化 B.化学演化C.大气演化 D.生物演化2.原始鱼类大量灭亡的时期是()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第1题,在①时期以前,生命尚未出现,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化学演化过程。第2题,原始鱼类大量灭亡的时期,在古生代末期,结合图甲的图例判定为③。答案1.B2.C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第3~4题。3.甲山的形成过程是()A.沉积—褶皱—断层—侵蚀B.褶皱—断层—侵蚀—沉积C.断层—侵蚀—褶皱—沉积D.沉积—断层—褶皱—侵蚀4.乙为中生代晚期沉积岩层,其中可能含有()A.象牙化石B.三叶虫化石C.恐龙蛋化石D.原始鱼类化石解析第3题,沉积作用形成甲山的岩层;在地壳水平挤压作用下岩层发生弯曲褶皱;岩石受到强大张力而断裂,在地壳垂直运动下形成断层;甲处顶部被侵蚀造成部分岩层缺失。第4题,恐龙是中生代晚期的大型爬行动物,因此该沉积岩中可能含有恐龙蛋化石。答案3.A4.C读某岛屿的文明生态湖区规划图,完成第5~6题。5.该图显示人类活动顺应自然规律的有()①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②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③废弃物综合利用④培育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6.下列有利于人类与环境良性循环的叙述是()A.跨流域调水,变更水资源地区分布的不均衡B.毁林垦荒,获得一些新的耕地C.主动围湖造田,以解决粮食不足D.捕获全部珍稀野生动物,进行人工饲养解析第5题,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违反了自然规律。图中没有显示出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第6题,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破坏了生态环境,会使环境恶化。捕获全部珍稀野生动物,进行人工饲养,不利于生物进化和优胜劣汰,没有敬重和顺应自然规律。答案5.D6.A7.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城镇示意图,填空回答图中数码处人类开发利用不当产生的问题。(1)①处林区过度采伐森林→→水土流失→→水害。

(2)②处林区修建旅游设施和道路→→水土流失。

(3)③处上游用水量剧增→河流径流量→河流自净实力减弱。

(4)④处河沙开采过量→河床堤岸→河岸后退→水害。

(5)⑤处城市过量开采地下水→→海水入侵。

(6)⑥处河流径流量削减、海水入侵→河口→航道变浅。

解析首先分析题干,明确该城镇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属于季风气候。本地区过度采伐森林,地表缺乏植被爱护,易引发水土流失现象。又由于缺乏植被爱护,夏季降水集中,河流径流量大,简洁形成水灾,而冬春季节少雨,易出现干旱。假如上游用水量剧增,必定导致河流径流量减小,河流净化实力减弱,影响城镇居民生活用水。若城市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入侵,既破坏了地下水资源,又使河流带来的泥沙在海水的顶托作用下,在河口大量沉积,使河流入海航道变浅。答案(1)森林覆盖率降低(或植被削减)河湖泥沙淤积(2)砍伐森林(3)减小(4)坍塌(受损)(5)地下水位下降(6)泥沙淤积实力提升下图为某游客在台湾野柳地质公园中拍摄的含有海星化石的岩石照片。据此完成第1~2题。1.此岩石属于()A.侵入岩 B.喷出岩C.沉积岩 D.变质岩2.海星等无脊椎动物最早出现在()A.元古代 B.古生代C.中生代 D.新生代解析第1题,此岩石含有“石质化”的海星遗体,属于沉积岩。第2题,从古生代寒武纪起先,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答案1.C2.B读下图,完成第3~4题。3.此图可以简洁看作是“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下列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正确的是()A.①动物②绿色植物③O2④CO2B.①动物②绿色植物③CO2④O2C.①绿色植物②动物③CO2④O2D.①绿色植物②动物③O2④CO24.此图不行以说明()A.人类活动可以变更大气中CO2的浓度B.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更中C.绿色植物起到固定CO2的作用D.动物主要是汲取CO2,排放O2解析第3题,依据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可知①代表动物,②代表绿色植物,③代表绿色植物释放的O2,④代表绿色植物汲取的CO2。第4题,由图中的关系可知,动物是汲取O2,排放CO2。答案3.A4.D位于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是串联在一起的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四个湖的总称。读南四湖流域地理位置示意图,完成第5~6题。5.近年来,南四湖呈现萎缩趋势,主要缘由是()A.全球变暖,蒸发加剧B.湖底遭遇侵蚀,渗漏剧烈C.周边地区大量引用湖泊水发展浇灌农业D.地处黄河泛滥平原,河流含沙量大6.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为解决南四湖萎缩问题带来了机遇,下列关于调水工程对南四湖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湖中微山岛滩涂面积可能扩大B.生物多样性削减C.流域内企业发展循环经济D.调水可以自流解析第5题,全球变暖主要使冰川溶化,海平面上升,对南四湖影响较小;南四湖位于平原地区,以沉积作用为主;南四湖近年来的萎缩主要与入湖河流带来的泥沙多,淤积严峻有关,D项正确。第6题,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使得南四湖水量增大,生物多样性会增加;微山岛滩涂被沉没增多,面积可能减小;调水工程对水质要求高,所以流域内企业应发展循环经济,削减污水排放;南四湖湖水自北向南流,调水不能自流。故C项正确。答案5.D6.C乍得湖是非洲第四大湖,湖水水位常随季节显著变更。读图,完成第7~8题。7.乍得湖在短短40多年间面积萎缩90%以上,其最主要缘由为()A.气候干旱,蒸发旺盛B.降水削减,旱灾严峻C.过度放牧、砍伐森林及过度引水D.河流补给水源枯竭8.乍得湖流域国家开展了对此流域的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最切实可行的措施是()A.加强人工降雨力度,增加降水量B.引进物种,增加生物种类,提高生态环境的稳定性C.复原植被、开凿人工河道引水入湖和推广节水措施等D.让乍得湖四周的居民大量迁移至别处解析第7题,乍得湖地区的气候变更不大,所以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变更也不大;河流的补给水源没有枯竭;而过度放牧、砍伐森林及过度引水,使注入湖泊的水削减,使湖泊的面积萎缩。第8题,人工降雨受大气条件的制约;若引进的物种不相宜当地的种植条件,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让乍得湖四周的居民大量搬迁是不现实的;而复原植被,涵养水源,开凿人工河道引水入湖和推广节水措施等都会改善当地的水源条件。答案7.C8.C9.(探讨性学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日弥足宝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探讨青藏高原升降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看到这个消息,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特殊感爱好,他们确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探讨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物质、学问上的打算工作。(1)考察名称:与地质年头、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考察工具打算:。

(3)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①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岩;按地质年头,该区域较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代。

②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区应为环境,气候、植被特点为。

(4)考察结论:依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认为至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①地理环境经验了环境向环境的演化。

②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地壳经验了(填“抬升”“下降”或“水平”)运动。

解析解答该题应驾驭地球演化、化石与地层的关系、古生物环境的特征及其成因等基础学问,通过理解所反映的相关古生物化石的内容,针对性地解答各小题。解决该题的关键应抓住以下几点:(1)图中古生物新老关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