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图书分类与借阅管理规范_第1页
图书馆图书分类与借阅管理规范_第2页
图书馆图书分类与借阅管理规范_第3页
图书馆图书分类与借阅管理规范_第4页
图书馆图书分类与借阅管理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图书馆图书分类与借阅管理规范TOC\o"1-2"\h\u25511第一章图书分类规范 3275921.1图书分类的基本原则 3165251.1.1科学性原则 31801.1.2系统性原则 3130681.1.3实用性原则 3309861.1.4动态性原则 3122101.1.5图书分类方法 4211841.1.6图书分类标准 4127271.1.7图书分类前的准备工作 494431.1.8图书分类实施步骤 486641.1.9图书分类后的管理工作 421371第二章图书编目规范 53181.1.10编目目的 5152011.1.11编目原则 5246751.1.12编目基本要求 5240701.1.13图书编目内容 5108351.1.14图书编目流程 651821.1.15编目数据维护 6201531.1.16编目数据管理 618565第三章图书采购与验收规范 6270331.1.17图书采购原则 6318421.1.18图书采购流程 7157901.1.19图书验收标准 7147911.1.20图书验收程序 7160541.1.21采购记录 8226961.1.22验收记录 849261.1.23归档管理 8549第四章图书典藏与排架规范 8290981.1.24图书典藏的原则 8260851.1.25图书典藏的方法 967861.1.26图书排架的规则 9316601.1.27图书排架的要求 96071.1.28典藏管理 9148871.1.29排架管理 94061第五章借阅服务规范 10136941.1.30借阅服务对象 10139521.1.31借阅服务范围 10274501.1.32借阅流程 10157351.1.33借阅要求 10282771.1.34图书遗失 10147351.1.35图书损坏 11323691.1.36借阅证遗失 1115340第六章读者证管理规范 1189701.1.37申请条件 118181.1.38申请流程 1114421.1.39发放方式 11110771.1.40挂失 11129171.1.41补办 12306701.1.42续期 1234431.1.43注销 1230759第七章图书借阅期限与续借规范 12243421.1.44借阅期限的基本原则 12305511.1.45具体借阅期限 12165961.1.46续借条件 133301.1.47续借流程 13117961.1.48超期提醒 13200711.1.49超期费用 13260611.1.50超期处理 1312589第八章图书遗失与赔偿规范 13272041.1.51发觉图书遗失 14157571.1.52遗失图书的处理 1460101.1.53遗失图书的注销 14245841.1.54赔偿图书的标准 14200441.1.55赔偿图书的要求 1427911.1.56赔偿款项的收取 14249161.1.57赔偿款项的管理 144611第九章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规范 1566641.1.58原则 15209791.1遵循平等、互利、共享的原则,充分发挥图书馆资源优势,满足读者需求。 1581131.2坚持合法、合规、安全的原则,保证馆际互借工作的顺利进行。 15260211.3依据图书馆资源状况,合理划分馆际互借范围,兼顾读者利益。 1559321.3.1范围 15188312.1馆际互借范围包括图书、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标准等文献资源。 15180632.2馆际互借对象为我国大陆地区的高等教育、科研、公共图书馆等合法机构。 15207792.3馆际互借服务面向全体读者,但需遵循图书馆的借阅规定。 15227022.3.1流程 1519331.1读者向图书馆提交文献传递申请,包括文献名称、作者、出版信息等。 15144421.2图书馆工作人员对申请进行审核,确认文献的可用性。 1511121.3确认无误后,图书馆工作人员通过文献传递系统向其他图书馆发出借阅请求。 15461.4其他图书馆收到请求后,按照规定时间将文献传递至申请图书馆。 15154181.5申请图书馆收到文献后,通知读者前来借阅。 15199981.6读者借阅结束后,将文献归还至申请图书馆。 1521231.6.1要求 1611282.1读者需提供准确的文献信息,以便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检索。 16249782.2读者应遵守图书馆的借阅规定,按时归还文献。 1685162.3图书馆工作人员应保证文献传递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16147272.4图书馆之间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保证文献传递的顺利进行。 1650942.4.1协作机制 16245181.1建立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协作网络,实现资源共享。 16240311.2制定统一的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规范,保证协作的顺利进行。 1698181.3定期召开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协作会议,交流经验,解决问题。 1632761.3.1协作内容 16167002.1共享图书馆资源,实现文献资源的互补。 16138942.2互相协助,提供文献传递服务,满足读者需求。 167722.3开展联合培训,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16123922.4加强图书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1626583第十章图书馆内部管理规范 16213492.4.1组织结构 16105232.4.2人员配备 16135792.4.3工作流程 17101042.4.4制度 1754132.4.5安全管理 1797732.4.6应急预案 17第一章图书分类规范1.1图书分类的基本原则1.1.1科学性原则图书分类应遵循科学性原则,以图书内容的学科属性、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范畴为依据,保证分类体系的合理性和科学性。1.1.2系统性原则图书分类应具备系统性,将图书按照一定的规律和特征组织起来,形成完整的分类体系,便于读者检索和借阅。1.1.3实用性原则图书分类应注重实用性,以满足读者需求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图书馆的实际情况,保证分类体系便于操作和管理。1.1.4动态性原则图书分类应具备动态性,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和更新分类体系,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第二节图书分类的方法与标准1.1.5图书分类方法(1)数值分类法:按照图书内容的学科属性和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若干类,用数字表示各类图书的序号。(2)字母分类法:按照图书内容的学科属性和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若干类,用字母表示各类图书的序号。(3)混合分类法:将数值分类法和字母分类法相结合,形成更完善的分类体系。1.1.6图书分类标准(1)学科分类:按照学科属性将图书划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类别。(2)内容分类:按照图书内容的主题和研究对象,将图书划分为小说、散文、诗歌、历史等类别。(3)体裁分类:按照图书的体裁,将图书划分为理论著作、应用著作、工具书、教材等类别。第三节图书分类的具体实施1.1.7图书分类前的准备工作(1)收集图书资料:对图书馆现有图书进行清点,收集图书的基本信息,如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等。(2)制定分类方案: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制定图书分类方案,明确分类方法和标准。1.1.8图书分类实施步骤(1)对图书进行初步分类:根据图书的学科属性、内容和体裁,将其划分为相应的类别。(2)编制分类号:按照分类方案,为每本书编制分类号,作为图书分类的标识。(3)归档分类号:将分类号归档,以便于检索和借阅。(4)建立分类索引:根据分类号,建立图书分类索引,便于读者快速查找所需图书。1.1.9图书分类后的管理工作(1)定期检查:对图书分类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保证分类准确无误。(2)更新分类体系:根据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和更新图书分类体系。(3)培训工作人员: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图书分类能力和管理水平。第二章图书编目规范第一节图书编目的基本要求1.1.10编目目的图书编目的目的在于对图书馆藏书进行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整理,以便于读者检索和借阅,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1.1.11编目原则(1)客观性:编目工作应遵循客观、准确、全面的原则,保证图书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2)科学性:编目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标准,保证编目工作的有序性和高效性。(3)规范性:编目应遵循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保证编目数据的兼容性和互换性。(4)可扩展性:编目应考虑图书馆藏书的发展,具备一定的可扩展性。1.1.12编目基本要求(1)人员要求:从事图书编目工作的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图书馆学、情报学等相关知识,熟悉图书馆业务和编目规范。(2)设施要求:图书编目工作应具备良好的工作环境,包括安静、明亮的工作场所,以及必要的编目设备。(3)数据要求:编目数据应真实、准确、完整,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第二节图书编目的内容与流程1.1.13图书编目内容(1)图书基本信息:包括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ISBN号等。(2)图书分类: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进行分类。(3)图书主题:提取图书主题词,便于读者检索。(4)图书摘要:简要介绍图书内容,帮助读者了解图书概要。(5)图书著者:包括作者、译者、编者等。(6)图书出版社:包括出版社名称、地址、联系电话等。(7)图书版次:包括初版、再版、修订版等。(8)图书价格:图书定价。1.1.14图书编目流程(1)图书验收:对到馆图书进行验收,确认图书信息。(2)图书分类: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进行分类。(3)图书著录:记录图书基本信息,包括书名、作者、出版社等。(4)图书主题标引:提取图书主题词,便于读者检索。(5)图书摘要编写:简要介绍图书内容。(6)图书编目数据审核:对编目数据进行审核,保证数据真实、准确、完整。(7)图书编目数据:将编目数据至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第三节编目数据的维护与管理1.1.15编目数据维护(1)数据更新:定期更新图书编目数据,保证数据的时效性。(2)数据核对:定期核对图书编目数据,保证数据的准确性。(3)数据备份:定期对图书编目数据进行备份,防止数据丢失。1.1.16编目数据管理(1)数据共享:加强图书馆之间编目数据的共享,提高编目工作效率。(2)数据安全:加强编目数据的安全管理,防止数据泄露。(3)数据标准化:遵循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保证编目数据的兼容性和互换性。(4)数据培训: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编目数据培训,提高编目工作水平。第三章图书采购与验收规范第一节图书采购的原则与流程1.1.17图书采购原则(1)符合图书馆发展定位:图书采购应紧密结合图书馆的发展目标和任务,保证图书资源的合理配置。(2)满足读者需求:图书采购应以满足读者需求为出发点,关注读者兴趣和学术研究动态,提高图书的借阅率。(3)注重图书质量:图书采购应注重图书内容的质量,保证采购的图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4)优化资源配置:图书采购应遵循经济效益原则,合理分配图书采购经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1.1.18图书采购流程(1)需求调研:图书馆应根据读者需求、学科发展、图书馆发展定位等因素,进行图书需求调研。(2)采购计划制定:根据需求调研结果,制定图书采购计划,明确采购类别、数量、经费等。(3)招标采购:图书馆应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具备资质的图书供应商,保证采购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4)采购合同签订:图书馆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5)图书验收:图书馆对采购的图书进行验收,保证图书质量符合要求。第二节图书验收的标准与程序1.1.19图书验收标准(1)图书质量:图书内容应具有学术价值、实用价值和可读性,符合图书馆的采购原则。(2)图书完整性:图书应无破损、缺页、字迹模糊等问题,保证图书的完整性。(3)图书版本:图书应为正式出版物,具有ISBN号,版本符合要求。(4)图书包装:图书包装应完好无损,无破损、变形等问题。1.1.20图书验收程序(1)验收准备:图书馆验收人员应熟悉验收标准,准备好验收工具和设备。(2)审核采购合同:验收人员应核对采购合同,保证图书采购数量、种类等符合合同要求。(3)核对图书信息:验收人员应核对图书的ISBN号、书名、作者、出版社等信息,保证图书质量。(4)检查图书完整性:验收人员应检查图书的完整性,保证无破损、缺页等问题。(5)验收记录:验收人员应详细记录验收过程,包括验收时间、验收人员、验收结果等。第三节采购与验收的记录与归档1.1.21采购记录(1)采购计划:记录采购图书的种类、数量、经费等信息。(2)采购合同:记录采购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供应商、图书种类、数量、价格、交货时间等。(3)采购发票:记录采购发票的金额、付款时间等信息。1.1.22验收记录(1)验收报告:记录验收过程、验收结果、验收人员等信息。(2)验收清单:详细记录验收的图书信息,包括ISBN号、书名、作者、出版社等。1.1.23归档管理(1)采购与验收文件:将采购与验收的相关文件整理归档,便于查询和管理。(2)采购与验收记录:将采购与验收的记录整理归档,作为图书馆图书采购与验收的依据。第四章图书典藏与排架规范第一节图书典藏的原则与方法1.1.24图书典藏的原则(1)完整性原则:保证图书馆藏书资源的完整性,满足读者对各类图书的需求。(2)实用性原则: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和读者需求,合理配置图书资源。(3)科学性原则:按照图书分类体系进行典藏,便于读者检索和利用。(4)规范性原则:遵循图书典藏的相关规定和标准,保证图书典藏工作的顺利进行。1.1.25图书典藏的方法(1)采购: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和读者需求,制定采购计划,保证图书资源的质量和数量。(2)登记编目:对采购的图书进行登记、编目,建立完整的图书信息数据库。(3)分类:按照图书分类体系对图书进行分类,便于读者检索和利用。(4)排架:根据图书分类结果,将图书有序地排列在书架上,便于读者借阅。第二节图书排架的规则与要求1.1.26图书排架的规则(1)按照图书分类体系进行排架,保证图书的有序性。(2)同一类别图书按照作者姓氏字母顺序排列,便于读者查找。(3)同一作者的多本图书,按照出版年份的先后顺序排列。(4)同一出版年份的图书,按照书名首字母顺序排列。1.1.27图书排架的要求(1)排架整齐:保证图书在书架上的排列整齐,便于读者查找和借阅。(2)标识清晰:对各类图书进行明确标识,便于读者识别。(3)安全稳固:保证图书在书架上的稳固性,防止图书滑落或受损。(4)定期检查:定期对图书排架进行检查,及时调整不符合规定的图书。第三节典藏与排架的日常管理1.1.28典藏管理(1)对新采购的图书进行验收,保证图书质量。(2)对捐赠、交换、赠送的图书进行登记、编目,纳入图书馆藏书体系。(3)定期对图书馆藏书进行清点,保证图书数量的准确性。(4)对遗失、损坏的图书进行赔偿和处理。1.1.29排架管理(1)定期对图书排架进行检查,保证图书排列整齐、标识清晰。(2)对不符合排架规则的图书进行调整,保持图书有序。(3)对新书进行分类、排架,保证新书及时上架。(4)对读者归还的图书进行验收、消毒、上架,保证图书安全。(5)对图书架位进行维护,保证架位稳固、清洁。第五章借阅服务规范第一节借阅服务的对象与范围1.1.30借阅服务对象图书馆借阅服务的对象主要包括校内教职工、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以及校外读者。其中,校内教职工和学生在享受借阅服务时,应按照学校相关规定办理借阅证。1.1.31借阅服务范围(1)馆藏图书:包括纸质图书、电子图书、视听资料等。(2)馆际互借:图书馆与其他图书馆之间开展的书刊借阅服务。(3)网络借阅:通过图书馆网站、移动图书馆等网络平台提供的借阅服务。(4)特殊服务:为残障人士、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提供的借阅服务。第二节借阅服务的流程与要求1.1.32借阅流程(1)办理借阅证:读者需持有效证件(如身份证、学生证等)至图书馆办理借阅证。(2)查询图书:读者可通过图书馆网站、移动图书馆等途径查询所需图书。(3)借阅图书:读者持借阅证至图书馆借阅处,按照规定借阅图书。(4)还书:读者在规定期限内归还所借图书,如有逾期,应承担相应责任。(5)续借:读者在借阅期限内,可申请续借图书。1.1.33借阅要求(1)读者应遵守图书馆规章制度,爱护图书,不得损坏、遗失图书。(2)读者借阅图书时,应仔细检查图书,如有损坏,应及时告知工作人员。(3)读者借阅图书应按照规定期限归还,如有逾期,应承担相应责任。(4)读者应妥善保管借阅证,如有遗失,应及时挂失。第三节借阅服务中的特殊情况处理1.1.34图书遗失(1)读者在借阅期间遗失图书,应及时向图书馆报告。(2)读者需按照图书馆规定,赔偿遗失图书的原价及处理费用。(3)读者在赔偿遗失图书后,可继续享受借阅服务。1.1.35图书损坏(1)读者在借阅期间损坏图书,应及时向图书馆报告。(2)读者需按照图书馆规定,赔偿损坏图书的原价及处理费用。(3)读者在赔偿损坏图书后,可继续享受借阅服务。1.1.36借阅证遗失(1)读者在借阅证遗失后,应及时挂失,以免造成损失。(2)读者在挂失后,可申请补办借阅证,补办费用由读者承担。(3)读者在补办借阅证后,可继续享受借阅服务。第六章读者证管理规范第一节读者证的申请与发放1.1.37申请条件(1)凡年满18周岁的我国公民,均可申请办理图书馆读者证。(2)申请者需提供有效身份证件,包括身份证、户口簿、军官证、护照等。(3)申请者需填写《读者证申请表》,详细填写个人信息,并承诺遵守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1.1.38申请流程(1)申请者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到图书馆读者服务窗口提交申请。(2)工作人员审核申请者提交的资料,确认无误后,予以登记。(3)申请者缴纳规定费用,领取读者证。1.1.39发放方式(1)读者证采用电子卡片形式,内置芯片存储个人信息及借阅记录。(2)读者证在发放时,工作人员需向申请者说明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第二节读者证的挂失与补办1.1.40挂失(1)读者证丢失后,读者需及时到图书馆读者服务窗口办理挂失手续。(2)挂失时,读者需提供身份证件,工作人员核实身份后,进行挂失操作。(3)挂失后,读者证立即失效,不能再进行借阅等操作。1.1.41补办(1)读者在挂失后,可申请补办读者证。(2)补办时,读者需提供身份证件,缴纳补办费用。(3)工作人员在核实身份后,为读者补办新的读者证。第三节读者证的续期与注销1.1.42续期(1)读者证有效期为一年,到期后需办理续期手续。(2)读者在读者证到期前一个月内,携带身份证件到图书馆读者服务窗口办理续期。(3)续期时,工作人员核实身份后,为读者办理续期手续。1.1.43注销(1)读者证注销分为主动注销和被动注销。(2)主动注销:读者因个人原因不再使用读者证,可携带身份证件到图书馆读者服务窗口办理注销手续。(3)被动注销:读者证因过期未续期、挂失等原因,由图书馆自动注销。(4)注销后,读者证内的借阅信息将被清空,不能再进行借阅等操作。第七章图书借阅期限与续借规范第一节图书借阅期限的设定1.1.44借阅期限的基本原则为保证图书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合理分配,图书馆依据图书的类别、读者类型及借阅需求,设定不同的借阅期限。以下为图书借阅期限的基本原则:(1)依据图书类别,如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分别设定不同的借阅期限。(2)依据读者类型,如教职工、本科生、研究生等,分别设定不同的借阅期限。(3)借阅期限的设定应兼顾图书的流通速度与读者的实际需求。1.1.45具体借阅期限(1)教职工:借阅期限为60天。(2)本科生:借阅期限为30天。(3)研究生:借阅期限为45天。(4)其他类型读者:借阅期限为20天。第二节图书续借的条件与流程1.1.46续借条件(1)读者所借图书未超出规定的借阅期限。(2)读者所借图书未被其他读者预约。(3)读者在规定时间内无逾期未还的图书。1.1.47续借流程(1)读者登录图书馆管理系统,查询所借图书的借阅状态。(2)读者在系统中提交续借申请,等待审核。(3)图书馆工作人员审核通过后,借阅期限自动顺延。(4)读者在新的借阅期限到期前归还图书。第三节借阅超期处理办法1.1.48超期提醒(1)读者所借图书临近到期时,图书馆通过短信、邮件等方式向读者发送到期提醒。(2)读者应在收到提醒后及时归还图书,以免产生超期费用。1.1.49超期费用(1)超期费用按照每天0.5元的标准计算,不足1天按1天计算。(2)读者在归还超期图书时,需缴纳超期费用。1.1.50超期处理(1)读者超期未还图书,图书馆将暂停其借阅权限,直至归还图书并缴纳超期费用。(2)读者超期图书累计达到3本,将被列入黑名单,限制其在图书馆的借阅权限。(3)读者如有特殊情况,可向图书馆申请延期归还,经批准后,借阅期限可适当延长。第八章图书遗失与赔偿规范第一节图书遗失的处理流程1.1.51发觉图书遗失(1)读者在借阅期间发觉图书遗失,应立即向图书馆工作人员报告,并填写《图书遗失报告单》。(2)图书馆工作人员对遗失图书进行核实,确认图书遗失情况。1.1.52遗失图书的处理(1)读者在遗失图书后,应在规定时间内购买相同版本的图书赔偿。(2)赔偿图书需经图书馆工作人员验收,确认图书符合赔偿要求。(3)读者在赔偿图书验收合格后,凭验收单到图书馆办理赔偿手续。1.1.53遗失图书的注销(1)读者赔偿图书后,图书馆工作人员将遗失图书进行注销,并更新借阅系统信息。(2)读者在赔偿图书后,可继续借阅其他图书。第二节图书赔偿的标准与要求1.1.54赔偿图书的标准(1)赔偿图书应为相同版本、相同出版社、相同印刷次数的图书。(2)赔偿图书的封面、封底、正文内容完整,无破损、涂鸦等。(3)赔偿图书的扉页、版权页、目录页等应与原书一致。1.1.55赔偿图书的要求(1)读者购买赔偿图书时,应选择正规渠道,保证图书质量。(2)赔偿图书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购买,并提交给图书馆工作人员验收。(3)读者在赔偿图书过程中,如有疑问,可咨询图书馆工作人员。第三节赔偿款项的收取与管理1.1.56赔偿款项的收取(1)读者遗失图书,需按照图书馆规定的赔偿标准支付赔偿款项。(2)赔偿款项收取方式包括现金、转账、等。(3)读者在支付赔偿款项时,应提供有效证件,以便工作人员进行核实。1.1.57赔偿款项的管理(1)图书馆工作人员对赔偿款项进行统一管理,保证赔偿款项的合规使用。(2)赔偿款项的收入与支出,应按照图书馆财务管理制度进行记录和核算。(3)图书馆工作人员定期对赔偿款项进行审计,保证赔偿款项的合理使用。(4)赔偿款项的退还a.若读者在赔偿图书验收合格后,发觉原图书,可申请退还赔偿款项。b.退还赔偿款项时,读者需提供赔偿收据和原图书,由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核实。c.退还赔偿款项应按照原支付方式进行,保证读者权益。第九章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规范第一节馆际互借的原则与范围1.1.58原则1.1遵循平等、互利、共享的原则,充分发挥图书馆资源优势,满足读者需求。1.2坚持合法、合规、安全的原则,保证馆际互借工作的顺利进行。1.3依据图书馆资源状况,合理划分馆际互借范围,兼顾读者利益。1.3.1范围2.1馆际互借范围包括图书、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标准等文献资源。2.2馆际互借对象为我国大陆地区的高等教育、科研、公共图书馆等合法机构。2.3馆际互借服务面向全体读者,但需遵循图书馆的借阅规定。第二节文献传递的流程与要求2.3.1流程1.1读者向图书馆提交文献传递申请,包括文献名称、作者、出版信息等。1.2图书馆工作人员对申请进行审核,确认文献的可用性。1.3确认无误后,图书馆工作人员通过文献传递系统向其他图书馆发出借阅请求。1.4其他图书馆收到请求后,按照规定时间将文献传递至申请图书馆。1.5申请图书馆收到文献后,通知读者前来借阅。1.6读者借阅结束后,将文献归还至申请图书馆。1.6.1要求2.1读者需提供准确的文献信息,以便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检索。2.2读者应遵守图书馆的借阅规定,按时归还文献。2.3图书馆工作人员应保证文献传递的准确性和安全性。2.4图书馆之间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保证文献传递的顺利进行。第三节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的协作2.4.1协作机制1.1建立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协作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