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战争教学设计_第1页
中日甲午战争教学设计_第2页
中日甲午战争教学设计_第3页
中日甲午战争教学设计_第4页
中日甲午战争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甲午中日战争》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和结果。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称作甲午中日战争;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及邓世昌的事迹;掌握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及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通过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历史责任感。学习邓世昌等英勇反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教学重点]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2.《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教学难点]《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教具准备]课件,含图片、视频历史资料。[教材学情分析]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以后中国更为全方位地被迫开放,并且相继受到大规模的军事侵略,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清王朝衰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初中学生深入认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教学方法]1.提问法:通过提问,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2.讲解法:针对教材中的关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确主要在于清政府的腐败。3.比较法:针对教材难点,通过比较,帮助学生理解《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堂教学构想]本课内容既需要学生把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又要求学生进行较多的理性思维,因此,一定要注意课堂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对于战争爆发的背景,要引导学生从列强侵华的根本原因、日本政治经济文化、清政府自身和直接原因几个角度全面讲述,使学生把握整体结构;对于战争经过,要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宏观地把握其过程;对于《马关条约》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要指导学生与《南京条约》进行比较来学习,对于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教师强调重要知识点,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学习。[教学过程]、甲午中日战争战争爆发的背景一、中日甲午战争1.起因:(1)根本原因:第二)欠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列强产生新的侵略要求(扩大资本市场,最大厚度茸奉资源)「①经济上: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国内「士 资源匮乏;1890年r经济危机;(2)日本《②思想上:军国主义盛行;L③跋告上:制定对夕所张的"大陆政策"。(3)清朝:封建主义制度腐朽(4)导火索:189份r朝鲜东学党起义.根本原因:列强随着自己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对世界领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断扩大自己的(半)殖民地,在扩张中同时造成了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而在中国这个问题上,各国都默许和纵容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径。.日本的“大陆政策”:日本的强盛要追溯到1868年的明治维新,这场改革使日本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但由于本身条件的限制(封建残余势力的保留,市场的狭小,社会矛盾的激化),促使日本从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为此制定了“大陆政策”。这一政策分为五步:一、侵占中国的台湾;二、征服朝鲜;三、侵占中国的东北和蒙古;四、征服全中国;五、侵占亚洲,称霸世界。由此可以看出日本是否征服中国是它大陆政策是否成功的至关重要的步。.清政府寄希望于各国的“调停”:战争一触即发,国内舆论强烈要求清政府备战,北洋海军的广大官兵也要求立即投入抗击日军的战斗。然而,李鸿章拒绝出动北洋海军,主张“避战自保”,因为他深知,北洋海军自1888年正式成军后,没有再添任何舰只;1891年以后又停止购买枪炮弹药,海防经费被慈禧挪用去修颐和园。李鸿章对自己多年苦心经营的北洋海军不肯轻于一试,力主乞求列强出面调停,希望依靠第三国的力量迫使日本从朝鲜撤军。慈禧即怕日本的武力威胁,又忙于自己六十寿辰的庆典,一心力保“和局”,苟安目前,她支持李鸿章的求和主张,由此可以证明,战争不可避免,清政府的失败不可避免。4.朝鲜东学党起义:朝鲜东学党起义是一次反对本国腐朽封建统治和日本侵略者而进行的农民起义,作为友好邻邦的清政府应朝鲜政府的邀请派援兵前往朝鲜镇压这场起义,日本也趁机出兵朝鲜实现它“大陆政策”的第二步。当清政府派兵前往朝鲜时,日本也趁机派军队开进朝鲜,为它实施第二步计划创造了条件。当起义平息后,中日本应同时撤兵,但日本置之不理,并且还大派援兵,准备发动战争。二、战争的爆发和经过播放微课视频(5分钟),学生活动:记录主要战役和主要人物。一,中日甲午战争2.过程:【大事件】1894年7月『丰岛偷袭(爆发)9月r平壤战役(左宝贵);黄海海战(邓世昌)月r辽东半岛战役(旅厩杀)1895年初「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灭)三、结果一,中日甲午战争3、结果:中国惨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战败原因】内因:玩治腐朽,制度落后《狼);清政府避战求和政策;外因,日本蓄谋已久,且制度先进;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支持.《马关条为》内容及危害危害;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⑥内容| 危害割三地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刺激冽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赔2亿加剧了财政负担,列3SSJ步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开四口列强侵略势力—毋深入内地设JJ直接掠夺中国原料和劳动力,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黄展与之前条约不同:经济: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主四、影响一、中日甲午战争4,影响:(1)加剧危机.①清朝统治危机:洋务运动破产②中华民族危机: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亡国危险口开始一895年,戢.德・盛三国干沙还辽d高潮:1897-1898年,时强成中国期分‘变力量囹”.教师小结:沙俄早已企图霸占中国东北,日本割占辽东半岛侵害了俄国的利益,直接构成对俄国独霸东北的威胁,俄国成为三国干涉还辽的策划者。德国一方面想在远东扩大侵略势力,一方面希望以此和沙俄勾结以减轻俄法同盟在欧洲对自己的压力。法国是俄国的同盟国,对日本的干涉问题基本上以俄国立场为转移。(3)三国干涉还辽的结局是什么?日本被迫归还辽东半岛给中国,但向清政府勒索白银3000万两作为交换条件。3000万两白银的赎辽费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进一步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与此同时,台湾大片领土的丧失,激起了台湾人民的愤怒,他们掀起了反割台斗争。(2)带来机遇国近促资的中的,族义动会化民主展推社代进本发①促使清政府谋求新变革:国近促资的中的,族义动会化民主展推社代进本发「雪事施革上扇睢新事'锐涛或及觉民同亦广的限制& ②激发了民众的救亡斗志。好反割台斗争。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反帝爰国运动。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1895年5月10月:抗击日军500001895年5月10月:抗击日军50000余人.打死打饬3200。余人.击毙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山根信成少将.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天.去年今日割台湾问题:(D这首诗写于那一年?109年⑵为什么"四万万人同一哭”?甲午战争失败,日本强占台湾(3)“春愁”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词语,作者刈纺题目抒发了怎祥典情怀。领土被割的悲愤和爱国之情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国人民对割地议和的态度,以及在反割台斗争中涌现出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从而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培养他们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课堂总结]1894年至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非常鲜明地体现了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特点。中国的战败,进一步说明了清政府的腐败。《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列强强加给中国的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欧美列强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的条款,也都享有条约规定的特权。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之后,列强在中国进行大规模的资本输出,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课堂练习课堂练习及作业课堂练习课堂练习1.对于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有以下两种不同看法:一种认为,巨大的魁总是以历史进步作为补信,甲午战争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另T看法,甲午战争使中国在20世纪几乎遭到亡国之祸,阴碍了中国近代化进步。下列不能支持第一手柝见点的史实是(D)人唤翼了先进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感r掀起敬亡图存运动新高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曼本主义的发展C、4是住了维新思暇的广泛传播D、清政府开始自救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