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清龙西中学2024届高考语文押题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福建省福清龙西中学2024届高考语文押题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福建省福清龙西中学2024届高考语文押题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福建省福清龙西中学2024届高考语文押题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福建省福清龙西中学2024届高考语文押题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福清龙西中学2024届高考语文押题试卷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

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下列诗句描绘的景象与农历节气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①巧穿帘罅如相觅,重压林梢欲不胜。

②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③竹拥溪桥麦盖坡,土牛行处亦笙歌。

④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A.①立夏②立春③大雪④清明B.①惊蛰②立夏③立春④大雪

C.①立秋②清明③大雪④冬至D.①大雪②立夏③立春④清明

2、对下面这段话核心内涵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一位作曲家带着自己创作的曲子向著名的音乐大师讨教,在听演奏的过程中,这位大师不断地脱帽。演奏完毕,

作曲家连忙问:“大师,是不是屋里大热?”大师说:“不热。我有碰到熟人就脱帽的习惯。在阁下的曲子中我碰到了

很多熬人。”

A.聆听高雅的音乐需要一个清凉舒适的环境

B.遇到熟人脱帽致敬体现一个人的核心索养

C.作品贵在创造而不要照搬照抄别人的东西

D.只有适时向大师请教才能使自己脱颖而出

3、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通过访贤,周人起用了伯达等八个有才能的人。周文王死后,八士就成为周武王的谋臣,积极参与了灭商建周的

战斗。文王曾征询八士意见,八士以“神弃殷商,天助周兴”的鲜明观点支持伐纣的正义战争。后来随国师姜子牙攻

下了都城朝歌,八士奋勇当先攀登城头,与敌军肉搏。武王伐纣大获全胜,八士可谓功不可没。

A.周人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积极纳谏,成就灭商大业。

B.八士作为谋臣通过贡献智慧,帮助武王取得最终的胜利。

C.八士具智勇兼备之才,在灭商建周过程中起到重大作用。

D.八士积极参战,英勇无畏,冲锋陷阵,最终成就历史伟业。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北部的余杭区,由4个分布于同一缓冲区内的遗产区,分别为瑶山片区、

谷口高坝片区、平原低坝一山前长堤片区、城址片区。遗产区总面积14.3平方千米,堤冲区面积99.8平方千米,总

面积超过100平方千米,属于新石器时代遗址类型的世界文化遗产。它以规模宏大的古城、功能复杂的水利系统、分

等级墓地(含祭标)等一系列相关遗址以及具有信仰与制度的系列玉器,揭示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在中国长江

下游环太湖地区,出现过一个曾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以及统一信仰和明显社会分化的区域性国家,良的古城是目前

国内发现的同时代最大的城址,为中华文明的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距今1300—4300年,()o

良渚古城遗址在国内,其意义与价值可比殷墟,是中国同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市,堪称“中华第一城”。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构造象征起源独一无二

B.构成志根源无可比拟

C.构成象征起源独一无二

D.构造标志根源无可比拟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曾出现过一个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漳,具有明显社会分化和统一信仰的区域性国家。

B.曾有一个有统一信仰和明显社会分化以及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的区域性国家出现。

C.一个曾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以及具有明显社会分化和统一信仰的区域性国家出现过。

D.出现过一个曾有统一信仰和明显社会分化以及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的区域性国家。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个重要的时期可以称为中国乃至世界文明诞生及发展的良渚时代

B.这是可以称为良渚时代的中国乃至世界文明诞生及发展的重要时期

C.这是中国乃至世界文明诞生及发展的重要时期,可以称为良渚时代

D.可以称为良渚时代,这是中国乃至世界文明诞生及发展的重要时期

5、送友人寻越中山水

李白

闻道稽山去,偏直谢客①才。

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

东海横秦望②,西陵绕越台。

湖③清霜镜晚,涛白雪山来。

八月枚乘④选,三吴张翰杯。

此中多逸兴,早晚向天台。

注释:①谢客,即谢灵运,浙江会稽人。②秦望,山名,在绍兴南部。③湖,指镜湖。④枚乘,西汉辞赋家,古淮阴

人,因在七国叛乱前后两次上谏吴王而显名。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扣题落笔,点明了去处,巧用典故,盛赞友人风流才干堪压谢灵运。

B.三、四句有动有静,简笔勾勒出会稽山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灵动与气势美。

C.九、十句以"枚乘笔”“张翰杯”侧面表现越中山水美景与美食佳肴的魅力。

D.全诗情感充盈,览山水之兴,观人文之趣,抒胸中之情,可谓“逸兴”飞扬。

2.“湖清”一联,有使“通篇生色”的美誉,请赏析这一联的妙处。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鹏之背,;怒而飞,o(《庄子•逍遥游》)

(2)吾闻之,,。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楚辞•渔父》)

(3)万里悲秋常作客,o,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4)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王勃《膝王阁序》)

(5)桂棹兮兰桨,。渺渺兮予怀,o(苏轼《赤壁赋》)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古以来,英雄都是民族精神重要而具体的体现,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尊崇英雄,捍卫英烈尊严也是人类一

种最深沉的情感。2018年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正式施行,这标志着保护英烈已经纳入法

治化轨道,守护和鹿续英烈精神已经成为全社会的神圣职责。同时,2018年5月7日印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

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强调,要制定英雄烈士保护方面的法律,形成崇尚、捍卫、学习、关爱英雄烈士的良好社

会风尚。这些都是我们鹿续英烈精神的重要举措。

府续英烈精神,就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立法。任何法律规范都是以实现特定的价值观为目的,政治价值

的稳定存在,是凝聚国家共同体信仰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强调,坚持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着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全过程,确保各项立法导向更加鲜明、要求更加

明确、措施更加有力。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制定英烈保护

法,表明了我们样卫英雄烈士、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导向。

英烈保护法明确规定,国家和人民永远尊崇、铭记英雄烈士为国家、人民和民族作出的牺牲和贡献。这一规定,

彰显了国家对主流价值观的维护,让为英雄正名的行为有法可依,顺应了广大人民的普遍愿望,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的基本要求。英烈保护法的颁布实施,其目的就在于强化人们遵守社会基本的道德规则,让英烈精神融入血脉、

内化为文化自觉、凝聚为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奋斗力量。

麻续英烈精神,就要以法治守护民族历史记忆。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

锋。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在中华民族争取独立、

实现富强的过程中,无数仁人志士“捐躯赴国难,视无忽如旧”,展现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凝聚成百

折不挠、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构筑起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然而,一段时期以来,社会上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和观点不断出现,解构英雄事迹、歪曲英雄人物的现象层出

不穷。“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对英雄的亵渎,正是一种“去史”的行为,关乎民族兴亡。因此,用法治守护民

族历史记忆,麝续英烈精神,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也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必然要求。因此,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

实施,标志着我们在尊崇英雄、守护历史方面有了更加明确、完备的法律依据。

英烈精神走中华民族奋斗历程的代表和缩影,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瑰宝,贯彻实施好英烈保护法,就是对英烈

精神的最好继承。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造的巍城丰碑,必将永远载入史册,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

精神力量。让我们以贯彻实施英烈保护法为契机,致敬英烈,让英烈精神永续传承、生生不息!

(选自熊梅《麝续英烈精神,守护民族历史记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制定英雄烈士保护方面的法律,是以形成特定的价值观和良好的社会风尚为目的的。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

C.由于人们不遵守社会基本的道德规则,缺少文化自觉,所以颁布实施了英烈保护法。

D.民族英雄都出现在历史上,比如在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实现富强的过程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围绕着廖续英烈精神,文章层次清晰论证了康续英烈精神的必要性和措施。

B.文章从怎样引领立法和怎样守护民族历史记忆两个方面论述如何通过康续英烈精神,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文章举反面示例说明用法治能守护好民族历史记忆,度续英烈精神。

D.捍卫英雄烈士,弘扬社会主义核心汾值观,这是制定英雄烈士保护法的前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保护英烈应该纳入法治化轨道,《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做到了这一点。

B.如果一个国家要想有希望和前途,那就不能没有先锋,不能没有英雄。

C.相关法律法规之所以颁布实施,是因为我们在尊崇英雄、守护历史方面有了更加明确、完备的法律依据。

D.让英烈精神永续传承,生生不息,就必须让社会共同贯彻实施好英烈保护法。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米缸山下播绿记

白莹

每年初夏的育苗工作,对于我们护林员来说,是一件大事。早上七点多钟我们已经到达离场部十多公里的二台苗

圃地。山谷里晨风清凉宜人,天空篮得像是刚刚被擦洗过;此起彼伏的鸟语,清澈如露珠;岩生忍冬小小的淡紫色的

花朵正在吐蕊,散发出浓郁的芳香。

米缸山是六盘山的主峰,南北走势,巍峨高耸,山的东坡落叶松林浩瀚如海,那是四块林场的前辈们历尽艰辛于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营造起来的。如今站在山下仰望,峰峦苍翠,林海茫茫,针叶林与天然林林相迥异,林界清晰,却

又融接为一体,像穿在大山身上一件裁剪合体而又别致的绿罗裙。山谷幽深宁静,除了清脆的鸟叫声,几乎听不到其

他的声音。

我们的到来让山谷里热闹了起来。

育苗工作最能检验一个团队的协作精神,在这个作业流程中,大家忙忙碌碌却又井井有条:开沟、撒种、覆土,

各司其取。这里是近几年新开辟出来的一块山地,土质并不好,属石块较多的杂质土壤,要把这样的一块地整饬成平

整松软的苗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但要把土里大大小小的石块用耙子细细搂出来,还要把它们物底从地里清理

出去。从林畔筛出来的用来覆盖种子的森林土,也是女职工们用袋子一点一点背到地里的。这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活,

实际干起来,若不是亲自劳作,真的是没法理解个中的艰辛。

另有人员正在紧锣密鼓接微喷水管,育苗一经结束,浇水要马上跟上,经过催芽的种子大多已经露白,若在干土

里经过长时间暴晒,会导致种子回芽而影响出苗率。大家心里都鼓着一把劲,所以育苗进度也很快,西边的山头上飘

过来几朵闲云,朝忙忙碌碌的我们张望了一会儿,又悄无声息地飘走了。日影一点一点期我们的头顶移过来,长时间

重复弯腰的动作,大家的腰都有点受不住了,但育苗工作向来是一件辛苦又开心的事,接踵而来的笑声又冲淡了疲惫。

腰疼,那就忍着,谁让你不把腰放家里呢?——相互之间的调侃和打趣是最能解乏的。

午餐很简单,蒸馍就榨菜,还有白开水。开水是二台护林点供应,驻点护林员马连成是一个行将退休的老牌护林

员,在这个点上已经十多年,由于管护人员紧缺,他是这个点上唯一的一名护林员,独自守护着这片林区。看到我拍

照,便乐呵呵地说,多给我拍几张。我知道,在大家心里,自己的工作太过平凡,没有什么值得称道之处,但是,正

是这一个个平凡而又普通的岗位,支撑并筑牢了六盘山区的森林资源安全屏障。

风来了,一阵吹得紧似一阵,唤醒了阵阵林涛,草木们也随风舞动,像在普天狂欢。日影在移动,时光在奔走,

地塔上一株株白色的绣线菊热烈地播曳着花球;山洼里地坡上像繁星一样缀满白色的野草莓花和黄色的蕨麻花,每一

丛叶子都在合力擎起一朵朵小花,每一朵小花的脸庞,都在灿然仰望着太阳。风来,它们欢舞;风去,它们静默。像

是听到了风的召唤,云也渐渐聚拢了过来,太阳躲进了云层,山谷里变得阴凉起来。

育苗进行了一多半,我们停了下来,开始给育好的苗床盖遮阴网。桦树种子的顶土能力比较弱,种子播撒下去之

后,只覆盖了薄薄一层土,容不得暴晒。盖好遮阴网,浇上水,种子们就可以在这张舒适的“席梦思”上美美地睡上

一觉了,待哪天睡醒了,睁开惺松的眼睛,伸一伸懒腰,然后相互招呼上一声,就纷纷把小小的脑袋从土里探出来了,

然后一天天长大,一天天长出叶瓣,待它们有了直面风雨阳光的能力,我们就会掀去遮阴网。那时,它们一定会惊呼

着,舒展小小的叶片,来拥抱这个世界。

下午,育苗工作早早结束。风慢下了脚步,太阳也钻出了云缝。微喷管已接好,细雨般喷洒的水滴迎着西斜的阳

光开始滋润这块土地。我爬上山洼,坐在树荫下,眺望我们的苗圃地。清凉的风从米缸山上吹过来,吹动绿波荡漾,

吹来了丝丝的寒意。

终有一天,这些种子会长成小树苗,会被栽植到有待绿化的山川匏梁,或是被移植到一片遥远而陆生的土地,在

那里扎根、成长,撑起一片绿荫,携送一缕清凉,而每一片随风而舞的叶子,是否都套保留着一份最初的记忆?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止确的一项是

A.文章多处穿插了对风、云以及太阳等自然景象的描写,这样处理既有利于交待育苗工作的时间变化,又丰富了文

章的审美崽蕴。

B.将茫茫林海比喻成“绿罗裙”,形象生动,“裁剪合体而又别致”写出了针叶林与天然林既“融接为一体”又“林

相迥异”的状态。

C.“我们的到来让山谷里热闹了起来”独句成段,颇具匠心,“热闹”既是对上文山谷“宁静”的回应,也开启了

对下文育苗工作的叙写。

D.文章明暗线交织,育苗工作是明线.“我”的情感变化是暗线,一明一暗双线并行,有助于读者把握文章结构思

路,挖掘文章内涵。

2.文章把育苗工作写得如此详细,有何用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文章结尾写到的“一份最初的记忆”有哪些意蕴?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

已快到惊婪,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

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县城的大街小巷比平时少了许多嘈杂。街巷背阴的地方,冬天残留的积雪和冰溜子正在雨点的敲击下蚀化,石板

街上到处都漫流着肮脏的污水。风依然是寒冷的。空荡荡的街道上,有时会偶尔走过来一个乡下人,

只有在半山腰县立高中的大院坝里,此刻却自有一番热闹景象。午饭伴声刚刚响过,从一排排高低错落的石窑洞

里,就跑出来了一群一伙的男男女女。他们把碗筷敲得震天价响,踏泥带水、叫叫嚷嚷地跑过院坝,向南面总务处那

一排窑洞的墙根下蜂拥而去。偌大一个院子,宴时就被这纷乱的人群踩踏成了一片烂泥滩。

在校园内的南墙根下,已经按班级排起了十几路纵队。各班的值日生正在忙碌地给众人分饭莱。莱分甲、乙、丙

三等。甲菜以土豆、白菜、粉条为主,里面有些叫人嘴馋的大肉片,每份三毛钱;乙菜其他内容和甲莱一样,只是没

有肉,每份一毛五分钱。丙菜可就差远了,清水煮白萝卜一似乎只是为了掩饰这过分的清淡,才在里面象征性地漂

了几点辣子油花。不过,这菜价钱倒也便宜,每份五分钱。主食也分三等:白面馍,玉米面馍,高粱面馍;白、黄、

黑,颜色就表明了一种差别;学生们戏称欧洲、亚洲、非洲。

从排队的这一片黑压压的人群看来,他们大部分都来自农村,脸上和身上或多或少都留有体力劳动的痕迹。贫困

山区的农民尽管眼下大都少吃软穿,但孩子既然到大地方去念书,家长们就是咬着牙关省吃节用,也要给他们做几件

见人衣裳。当然,这队伍里看来也有个把光景好的农家子弟,那穿戴已经和城里干部们的子弟没什么差别,而且胳膊

腕上往往还撑一块明晃晃的手表。有些这样的“洋人”就站在大众之间,如同鹤立鸡群,毫不掩饰自己的优越感。他

们排在非凡的甲菜盆后面,虽然人数寥寥无几,但却特别惹眼。

在整个荒凉而贫瘠的黄土高原,一个县的县立高中,就算是本县的最高学府吧,也无论如何不可能给学生们盖一

座餐厅。天好天坏,大家都是露天就餐,好在这些青年都来自山乡坨崂里吃过饭呢?今天可不行。所有打了饭菜的人,

都用草帽或胳膊肘护着碗,翅越超超穿过烂泥塘般的院坝,跑回自己的宿舍去了。不大一会儿工夫,饭场上就稀稀落

落的没有几个人了。

现在,只有高一(1)班的值日生一个人留在空无人迹的饭场上。这是一位矮矮胖胖的女生,她面前的三个菜盆里

已经没有了菜,馍筐里也只剩了四个焦黑的高粱面馍。她在等待最后一个姗姗来迟者。

就在这时候,在空旷的院坝的北头,走过来一个瘦高个的青年人。他胳膊窝里夹着一只碗,缩着脖子在泥地里蹒

跚而行。小伙子脸色黄瘦,而且两颊有点塌陷,显得鼻子像希腊人一样又高又直。他撩开两条瘦长的腿,扑踏扑踏地

踩着泥水走着。他那身衣服尽管式样裁剪得勉强还算是学生装,但分明是自家织出的那种老土粗布,而且黑颜料染得

很不均匀,给人一种肮肮脏脏的感觉。脚上的一双旧黄胶鞋已经没有了鞋带,凑合着系两根白线绳;一只鞋帮上甚至

还缀补着一块蓝布补丁。裤子显然是前两年缝的,人长布缩,现在已经短窄得吊在了半腿把上。

他独个儿来到馍筐前,先怔了一下,然后便弯腰拾了两个高粱面馍。

他直起身子来,眼睛不由地朝三只空荡荡的菜盆里瞥了一眼。他瞧见乙菜盆的底子上还有一点残汤剩水。房上的

檐水滴答下来,盆底上的菜汤四处飞溅。他扭头瞧了瞧:雨雪迷蒙的大院坝里空无一人。他很快蹲下来,用勺子把盆

底上混合着雨水的剩菜汤往自己的碗里舀。一滴很大的檐水落在盆底,溅了他一脸菜汤。他闭住眼,紧接着,就见两

颗泪珠慢慢地从脸颊上滑落了下来。

他站起来,用手抹了一把脸,端着半碗剩菜汤,来到西南拐角处的开水房前,给菜汤里挣了一些开水,然后把高

粱面馍掰碎泡进去,就蹲在房檐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他突然停止了咀嚼,然后看着一位女生来到馍箧前,把剩下的那两个黑面馍拿走了。是的,她也来了。他望着她

离去的、穿破衣裳的背影。

自从开学以来,每次吃饭的时候,班上总是他两个最后来。这并不是约定的,他们实际上还并不熟悉,甚至连一

句话也没说过。

他蹲在房檐下,一边往嘴里扒拉饭,一边在心里猜测:她之所以也常常最后来取饭,原因大概和他一样。但他对

她的一切毫无所知。因为班上一天点一次名,他现在只知道她的名字叫郝红梅。她大概也只知道他的名字叫孙少平吧?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语言整体朴实厚重,文中“把碗筷敲得震天价响”“烂泥塘般的院坝''“山乡培崂”等陕北方言词语的使用,

使小说具有了浓郁的地方色彩。

B.孙少平是特定年代农村青年的典型,他连五分钱的菜都吃不起,处境已非“贫困”所能形容,但他并未消沉,敏

感而自尊的内心正是向上人生的一种表现。

C.通过将大多数贫困学生与吃甲菜、戴手表的“洋人”学生进行对比,蕴含着对“鹤立鸡群”“亳不掩饰自己的优

越感”的极少数学生的批评。

D.县立高中学生将学校食堂的主食按颜色戏称为欧洲、亚洲和非洲,从中可以看出他们虽处在极端艰苦贫穷的环境

中,但依然保持着乐观。

2.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3.作为一部在中国当代具有史诗特征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是如何做到艺术上的真实的?请结合节选文本简要

分析。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傅咸字长虞,刚筒有大节。咸宁初,葩父爵,拜太子洗马,累迁尚书右丞。出为曩州刺史,继母杜氏不肯敢咸之

官,自表解职。三旬之间,迁司徒左长史。惠帝即位,杨骏辅政。时司隶荀恺多三丧,自表赴哀,诏听之而未下,恺

乃造骏。威因奏曰:“死丧之戚,兄弟孔怀。同堂亡陨,方在信宿(两宿),圣恩矜悯,听使临丧。甘未下而便以行造,

急谄媚之敬,无友于之情。宜加显贬,以隆风教。”帝以骏管朝政有诏下问骏甚惮之咸复与骏笺讽切之骏意稍折渐以

丕平一电反续此为定班晨必农太史骏遇全越说骏丕宜足也正△及止居无何,骏诛。咸转为太子中庶子,迁御史中丞。咸

再为本郡中正,遭继母忧去官。顷之,起以议郎,长兼司隶校尉。咸前后因辞,不听,敕使者就拜,咸复送还中”。

・公奇不通,催使摄职。成以身无兄弟,丧祭无主,重自陈乞,乃使于宜合设灵坐。咸又上表曰:“臣既智弱,不胜重

任。加在哀疚,假息日阕,陛下过意,授非所堪。披露丹款,归穷上闻,谬诏既往,终然无改。”时朝廷宽地,荤有

放恣,交私请托,朝野溷淆。咸奏免河南尹澹、左将军倩、廷尉高光、兼河南尹何攀等,京都肃然,贵戚慑伏。时仆

射王戎兼吏部,威奏:“戎备位台辅,兼掌选举,不能谧静风俗,以凝庶绩,至令人心倾动,开张浮竞。中郎李重、李

义不相匡正。请免戎等官。”诏曰:“戎职在论道,吾所崇委,其解禁止。御史中丞解结以威劲戎为违典制,越局侵

官,干非其分,奏免感官。诏亦不许。元康四年卒官,时年五十六,谥曰贞。

(选自《晋书・傅成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以骏管朝政/有诏下问骏/甚惮之/咸复与骏笺讽切之/骏意稍折/渐以不平/由是欲出为京兆、弘农太守/骏甥李斌

说骏不宜/斥出正人/乃止/

B.帝以骏管朝政/有诏下问/骏甚惮之/咸复与骏笺讽切之/骏意稍折/渐以不平/由是欲出为京兆、弘农太守/骏甥李斌

说骏不宜/斥出正人/乃止/

C.帝以狡管朝政/有诏卜问/骏甚惮之/咸复与骏笺讽切之/骏意梢折/渐以不平/由是欲出为京.兆、弘农太守/骏甥李

斌说骏/不宜斥出正人/乃止/

D.帝以骏管朝政/有诏下问骏/甚惮之/咸复与骏笺讽切之/骏意稍折/渐以不平/由是欲出为京兆、弘农太守/骏甥李斌

说骏/不宜斥出正人/乃止/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洗马,古代官名,是太子的侍从官。因在太子出行时作前导,故又称为“太子洗马”。

B.从兄,也称堂兄,是叔、伯之子中年纪长于自己的人。也泛指同族中同辈的男性。

C.印绶,印信和系印的绶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它也用来借指官爵。

D.豪右,封建社会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在汉代以右为上,所以称豪门大族为豪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咸注重孝道,尊重孝顺继母。傅咸出朝任冀州刺史,继母杜氏不肯随他前往,于是傅咸上表请求免职,在家侍奉

继母;继母去世后,又离职为她守丧。

B.傅咸耿直狷介,痛恨势利小人。傅咸认为荀恺在诏书还没下达时就去辞行,拜访要人,急于表现谄媚逢迎的恭敬,

就上书要求对他从重贬黜,以弘扬教化。

C.傅咸恪守礼制,拒不接受诏命。因继母去世离职,不久,傅咸被起用为议郎,长兼司隶校尉,他前后多次推辞,

都未获准,就派人去拜见皇上,并归还印绶。

D.傅咸不畏豪强,弹劾豪右重臣。豪强大族扰乱朝野,他上奏罢免许多高官,京城肃然;他认为王戎没有尽职使风

俗淳朴,李重、李义也没能匡正,一并弹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咸以身无兄弟,丧祭无主,重自陈乞,乃使于官舍设灵坐。

(2)御史中丞解结以咸劾戎为违典制,越局侵官,干非其分,奏免咸官。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廷机,字尔张,晋江人。贡入太学,顺天乡试第一。万历十一年,令田复第一,以进士第二授编修。二十七年,

典京察,无偏私。尝兼暑户、工二部事,综理精密。奏行轸恤行户四事商困大苏外城陵垣多所塔治费皆取公帑奇建不

以烦民召为礼部右侍郎四辞不允越二年始受任。时已进左侍郎,遂代郭正域视部事。会楚王华为因正域发其他遗书,

诬讦正域不法数事,廷机意右楚王,而微为正域解。大学士沈一贯欲藉妖书倾正域,廷机与御史沈裕、同官涂宗浚俱

著名上,趣定微生光狱,株连遂绝。秦王谊港由中尉进封,其底£手应授本爵,赍缘欲封郡王,廷机三疏力持。王遣

人居间,廷机固拒,特旨许之。

时内阁止朱麝一人。给事中王元翰等虑廷机且入辅,数阴诋之。万历三十五年夏,廷推阁臣,廷机果与海。给事

中曾于件不可。相持久之,卒列以上。帝雅重廷机,命以多半曲节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廷机三辟始视事。元翰

及给事中胡忻攻之不已,帝为夺俸,以慰廷机。已而姜士昌以论廷机被黜,群情益愤。廷机力辨求罢,又疏陈十宜去,

帝慰谕有加。明年四月,主事郑振先论麝十二罪,并及廷机。廷机累疏乞休,杜门数月不出。言者疑其伪,数十人交

聿力攻。廷机求去不已,帝屋诏勉留,旦遣鸿胪挖出,坚卧不起。待命逾年,乃屏居荒庙,廷臣犹有繁言。至四十年

九月,疏已百二十余上,乃陛辞出都待命。同官叶向高言廷机已行,不可再挽,乃加太子太保。赐道里费,乘传,以

行人护归。居四年卒。赠少保,道文节。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五》)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奏行轸恤行户四事商/困大苏/外城陵垣/多所缮治/费皆取公帑奇羡/不以烦民/召为礼部右侍郎四/辞不允/越二年

始受任

B.奏行珍恤行户四事/商困大苏/外城陵垣/多所缮治费/皆取公帑奇羡/不以烦民/召为礼部右侍郎四/辞不允/越二年

始受任

C.奏行轸恤行户四事/商困大苏/外城陵垣/多所缮治/费皆取公帑奇羡/不以烦民/召为礼部右侍郎/四辞不允/越二年

始受任

D.奏行轸恤行户四事商/困大苏/外城陵垣/多所缮治费/皆取公帑奇羡/不以烦民/召为礼部右侍郎/.四辞不允/越二年

始受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均为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

称为“会元”。

B.庶长子,是古代对非正妻所生且年龄最大之子的称呼,但地位远低于嫡长子,没有资格继承父亲的爵位、封邑、

官职、财产等。

C.万历三十五年,中的“万历”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来纪年的名号。汉武帝以后,新君即位就会改年

号,称为“改元”。

D.礼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六部中礼部的最高级长官,掌管户籍财经、典礼、科举、学校、外事活动等,相当于

今日的教育部长、外交部长。

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廷机学习成绩优异,科举之路很顺畅。他先被推举进入太学学习,后来参加乡试、会试都取得佳绩,最后以进

士第二的身份进入仕途。

B.李廷机做事精细周密,关心百姓生活。无论是抚恤商旅的事情,还是修缮整治京城外的陵垣,费用都取自于公款,

没有烦扰百姓。

C.李廷机敢于坚持原则,多次向皇上进言。秦王想让其庶长子分封为郡王,但李廷机多次上奏反对,皇上支持他,

秦王愿望未能实现。

D.李廷机淡泊名利,不肯担任要职。皇帝要他担任礼部右侍郎和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他都多次推辞,但皇帝都

不同意,只好上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楚王华奎因正域发其馈遗书,诬讦正域不法数事。

(2)廷机累疏乞休,杜门数月不出。言者疑其伪,数十人交章力攻。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5年10月4日,马云携手“亿元俱乐部”艺术家曾梵志,只花了几个小时就创作了一幅名为《桃花源》的油

画。马云这件作品经过32轮竞拍,7分多钟后以4220万港元成交,是起拍价130万港元的27.69倍。这是一幅如此

昂贵的画,若以价论,马云已栖身国内一线艺术家之列;这又是一幅艺术价值被高度质疑的画,以至于它的“天价”

令艺术圈的一些人吐槽:马云和他的朋友们,正在用金钱“践踏艺术”!可是又有人说:马云用这幅画募集到的善款

做慈善,而你们这些“泛酸水”的人,有为公益做过什么吗?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D

【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景象和理解文化常识的能力。这类题目应先看懂诗句含义,理解清楚诗句中涉及的意象,同时结合

自己对文化常识的积累,明确不同季节出现的景物,从而正确判断。

①“巧穿帘罅如相觅,重压林梢欲不胜”选自南宋诗人陆游的诗《大雪》,描写的是大雪的节气。

②“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选自南宋诗人陆游的诗《幽居初夏》,描写的是立夏的节气。

③“竹拂溪桥麦盖坡,土牛行处亦笙歌”选自南宋诗人范成大的诗《立春日郊行》,描写的是立春的节气。

④“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选自宋代诗人高翥的诗《清明日对酒》,描写的是清明的节气。

分析可知,诗句描绘的景象与D项的多气一一对应。

故选D。

2、C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压缩语段是语言由丰富到简洁的过程,其关键是去粗取精,抓住关键词。其主要方法

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

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

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题干要求选择:对下面这段话核心内涵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

首先细读文本,把握大意。语境是作曲家带着自己的曲子向著名的音乐大师讨教,而大师的表现是不停地脱帽。作曲

家不明就里,打听原因,大师的回答是:在阁下的曲子中我碰到了很多熟人。这个的题的关键是就是对大师的话的理

解。“曲子中我碰到了很多熟人〃,是委婉地告诉这个作曲家他的作品缺少创意,沿袭前人的东西太多了。

故选C。

【点睛】

提炼语意的方法如下:

1.分层取舍法。这是提炼语意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

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连缀语句。

2.归纳主干法。每一个语段都应该是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展开的,这就是语段的“向心性”。准确把握语段有这样几种

途径:①找中心句,一般情况下,中心句会出现在段首或段尾,如果是新闻,则导语往往就是中心句;②组合关键句

或短语;③用自己的话提炼概括中心意思。概括内容、主旨,常运用此法。

3.定义归纳法。善于用最简洁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按一定的格式作概括说明。

4.提取关键词法。所谓“关键词”是指一段文字中能展现文段主体内容的“词眼”,提取关键词就是找出主体内容的

“词眼”,即善于提取“核心信息”。提取关键词也要通过压缩来完成。

3、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压缩语段的能力。压缩语段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

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

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

仔细阅读材料,本文段强调“八士”,而非“周人”,故排除A项;

B、D分别从智、勇单方面概括,不全面;根据文中最后一句总结句与行文内容,C项最为准确完整,强调“八士具智

勇兼备”。

故选C。

【点睛】

解题时,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结合选项,准确筛选出与题目相关的语句;二是能对筛选的信息进行有效甄别,

合理准碓地概括。

4、1.C

2.A

3.D

【解析】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

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处,“构成”,形成、组成;“构造”,事物的组织。语句的意思是良渚古城遗址由4个遗产区组成,用“构成”

合适。

笫二处,“象征”,用具体事物表现某些抽象意义;“标志”,表明特征,用以识别的记号。语句的意思是挖掘出的

玉器有其特殊含义,用“象征”合适。

第三处,“起源”,事物发生的根源;“根源”,使事物发生的根本原因。语句的意思是良渚古城可以研究中华文明

的根源,用“起源”合适。

第四处,“独一无二”,只此一个,别无其他,比喻最突出或极少见,没有可比或相同的;“无可比拟”,没有可以

与之相比的,含褒义。文中是说良渚古城遗址价值和意义的突出,如使用“无可比拟〃,则与后面“其意义与价值可

比殷墟”矛盾,故用“独一无二”比较合适。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

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

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画横线语句的语病有两个:一是状语位置错误,即“曾”是状语,应该放到动词“出现”“有”等的前面;二是语序

不当,从递进的角度分析,应该先说粮食种植特点,然后说国家层面的特点。考生思考选项病句的修改时还要关注这

句话的中心谓语“揭示”,与之搭配的是“出现(有)……区域性国家”。据此可以排除BCD三项。

故选A。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

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

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

由括号前文的内容可以知道,这句话表述的主体是具体的年代,即“距今1300—4300年”,所以对应的宾语应该是“时

代”“时期”等;从前后句的衔接来分析,前文点明年代,后面紧随的应该是对“良渚时代''的定位;最后解说“良

渚时代”体现的意义,即“中国乃至世界文明诞生及发展的重要时期”。据此排除ABC三项。

故选D。

【点睛】

语病主要分为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而这六种类型又

可归纳为两大类,即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

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

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

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

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5、1.A

2.①镜头转换,动静相宜。镜湖辽阔平静,东海波涛汹涌,两个特写镜头,一静一动,动静相宜;②对比映衬,色彩

鲜明。“湖清”“雪白”,与“万壑树”之碧绿,两相映照,更显山清水秀,风景宜人。③运用修辞,形象生动。上

下两句均运用比喻手法,平静湖面如清霜染镜,汹涌波涛似雪山倾倒,形象生动,强化了诗人的主观感受,增强了感

染力。④运用想象和联想,充分体现诗人浪漫飘逸的情怀。

【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

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

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

案。

A项,“偏宜谢客才“,“偏宜”意为“特别合适”,整句诗的意思是“会稽山水如画最适宜您这如谢客的诗才”o

“堪压谢灵运”错。

故选A。

2.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判断时,考生一定要立足全诗整体,首先从抒情方式、结构、构思等方面入手,然后再

考虑局部的描写、修辞技巧。答题时,也应尽可能把意境、情感、手法、效果等要素分析解说清楚,“诗人采用什么

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题思路为首先明确手法,尽量找全,然后结合诗句解释。比喻修

辞首先指出本体喻体,效果也要点出来,最后总括情感。

“湖清霜境晓,涛白雪山来”,意思是“八百里镜湖的水面明澈如镜,汹涌澎湃的潮水打来好似雪山倾倒”,此句运

用比喻手法,将水面比喻为“明镜”,写出湖面的平静;将潮水比喻为“雪山”,写出浪花的洁白与浪头的高耸;形

象生动,强化了诗人的主观感受,增强了感染力。同时这两句一动一静,动静相宜,写出不同的感受。从色彩上看,

湖的“清”,浪的“白”,与万壑树的“绿”,构成一幅色彩清新的图画,更显得山清水秀,风景宜人。“八百里”

湖面如清霜染镜,不只是眼前看到的,更有作者的联想和想象;“雪山”一样高的浪头,带有夸张色彩,充分体现诗

人浪漫飘逸的情怀。

他善于把自己的个性融化到自然景物中去,使他笔下的山水丘壑也无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他用胸中之豪气赋予山水

以崇高的美感,他对自然伟力的讴歌,也是对高峰远瞩、奋斗不息的人生理想的礼费,超凡的自然意象是和傲岸的英

雄性格浑然一体的。

【点睛】

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

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修辞手法包括:

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

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6、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宁移白首之心不坠青云之志击空明兮溯流光望美人兮天一方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本题属于后者。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

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

“垂”“沐”“霜”“溯”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7、1.A

2.B

3.C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

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B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错误,原文是“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

记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一句的主语应该是“英雄烈士的事迹和

精神”。

C项,“由于人们不遵守社会基本的道德规则,缺少文化自觉”错误,曲解文意,原文是“英烈保护法的颁布实施,

其目的就在于强化……的奋斗力量”。

D项,“民族英雄都出现在历史上”错误,于文无据。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

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项,“论述如何通过廖续英烈精神,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错误,文章要论述的观点是“如何凄续英烈精神”。

故选B。

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

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

C项,“相关法律法规之所以颁布实施,是因为……”错误,强加因果,前后不能构成因果关系。

故选C。

【点睛】

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

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

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

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

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

分析错误等。

8、1.D

2.①照应标题,标题为“米缸山下播绿记”,详写育苗工作符合作品写作的内容:②突出护林工作的艰辛,表现护林

员默默付出和乐观的品质;③详写育苗工作,提醒人们要保护大自然,珍爱人类的人家园。

3.①从生长的环境来看,指的是对所生长的山谷和土地的记忆;②从与人的关系来看,指的是护林员艰辛育苗细心呵

护的记忆;③从情感的表达米看,指的是与护林员彼此之间的真挚情感;④从主旨的揭示来看,指的是人与自然共筑

家园的记忆。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及艺术手法赏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审清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考

题的考查方向。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

查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选项D,“文章明暗线交织""'我’的

情感变化是暗线",理解错误。根据对文本的理解,文章并没有采用明暗线交织的结构形式,文本只是写米缸山下播

绿的过程。“我”的情感也没有发生变化。故答案选D。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写作内容写作意图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从结构上、内容上、

人物形象上、主题突出上等角度进行作答和分析。本题题干的要求是:文章把育苗工作写得如此详细,有何用意?请

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根据对题干的把握,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文章详细写育苗工作的用意,首先从题目上

看“米缸山下播绿记”,内容详细写育苗工作是在围绕题目进行写作。从内容上看,详细写育苗工作是为了体现育苗

工作的艰辛和绿化者的不容易。从主题上看,详细写育苗工作是为了突出绿化环境的意义,也呼吁读者要保护环境造

福人类。

3.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文本中文句的意蕴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审清题干的要求,然后认真理解文句的意

蕴,理解意蕴要注意结合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从句子本身的含义,人物的形象及情感,作品主题等角度进行作答。本

题题干问的是:文章结尾写到的“一份最初的记忆”有哪些意蕴?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根据对题干的把握,考

生要注意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最初的记忆”的内含,这“最初的记忆”是指小苗最初在育苗前的记忆。从原文文

句:是否都保留着一份最初的记忆?是反问句,作者旨在表达要“保留一份最初的记忆”,从情感的表达上是在突出

育苗人的艰辛,同时也在表达对人们加强环境保护的呼吁。

【点睛】

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

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

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主

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

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9、1.C

2.(1)景物描写:描写了雨丝、雪花,渲染了初春黄土高原雨雪交加、严寒的自然环境。(2)拟人手法:“雪当然再

不会存留”“消失得无踪无影了”写出春雪消融之快,也符合早春的乍暖还寒的特点。(3)一语双关:“真正温暖的

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既指自然界的暖春没有到来,也指中国改革开放(让人民富裕、幸福)的新时代还没有到来。

3.①典型的环境:无论是写早春的黄土高原的乍暖还寒、县城街巷的寒冷空荡肮脏,还是县立高中的简陋纷乱,都具

有非常典型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真实地展现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落后贫瘠的黄土高原的社会状况。②典型的情节:

连用动词,结合视觉听觉等角度写学生争先恐后热闹纷乱地吃午饭的情节,这样平凡的日常,普通而又真实,如在眼

前,极富现场感。③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对孙少平的肖像、穿着、动作等细致入微的刻画,与他自尊、敏感,而又

勇敢面对贫困的性格形象相吻合,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解析】

1.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

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C项,“蕴含着对‘鹤立鸡群''亳不掩饰自己的优越感’的极少数学生的批评”分析错误,文中没有批评,只是客

观叙述学生的生活水平,为孙少平出场做铺垫,更加衬托孙少平上高中时的贫穷。

故选C。

2.此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的题目主要是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常见的修辞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动静、虚实和视听结合等,答题时先辨析手法,然后结合文句进行解释,最后明确效果。

划线句子在选文的开头,是一段景物描写。先从景物描写角度进行赏析。先分析景物特点,时令到了惊蛰,但是却仍

在下雪,可见“春寒料峭”,“温暖的春天还没来“。再分析作用。开头段景物描写一般作用是点明时间,渲染气氛,

奠定情感基调等。此处也点明时令,渲染了寒冷的氛围,奠定了情感基调;此处的“寒冷”还有象征意义,象征社会

的寒冬,此处的景物描写也暗示着社会的春天也还没有到来,需要耐心等待。

再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雪当然再不会存留”“消失得无踪无影了”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春雪消融之

快,也符合早春的乍暖还寒的特点。“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这里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既指自然界

的暖春没有到来,也指中国改革开放(让人民富裕、幸福)的新时代还没有到来。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组织答案的步骤:第一步,指明小说艺术特色。第二步,

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这种艺术特色在文句中是如何体现的。第三步,明确有何效果或作用。

本题,“《平凡的世界》是如何做到艺术上的真实的",(I)环境方面,“1975年13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

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黄士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

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县城的大街小巷比平时少了许多嘈杂。街巷背阴的地方,冬天残留的积雪和冰溜

子正在雨点的敲击下蚀化,石板街上到处都漫流着肮脏的污水”,很真实,还原生活本来的面貌。(2)场面描写,“午

饭铃声刚刚响过,从一排排高低错落的石窑洞里,就跑出来了一群一伙的男男女女。他们把碗筷敲得震天价响,踏泥

带水、叫叫嚷嚷地跑过院坝,向南面总务处那一排窑洞的墙根下蜂拥而去”“所有打了饭菜的人,都用草帽或胳膊肘

护着碗,趣趣越起穿过烂泥塘般的院坝,跑回自己的宿舍去了”“就在这时候,在空旷的院坝的北头,走过来一个瘦

高个的青年人。他胳膊窝里夹着一只碗,缩着脖子在泥地里蹒跚而行”“敲”“叫叫嚷嚷”“跑”“蜂拥而去”,连

用动词,结合视觉听觉等角度写学生吃午饭时争先恐后的场景,孙少平出场画面感很强。(3)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小

伙子脸色黄瘦,而且两颊有点塌陷,显得鼻子像希腊人一样又高又直”“他那身衣服尽管式样裁剪得勉强还算是学生

装,但分明是自家织出的那种老土粗布,而且黑颜料染得很不均匀,给人一种肮肮脏脏的感觉。脚上的一双旧黄胶鞋

已经没有了鞋带,凑合着系两根白线绳;一只鞋帮上甚至还缀补着一块蓝布补丁。裤子显然是前两年缝的,人长布缩,

现在己经短窄得吊在了半腿把上”“他擦开两条瘦长的腿,扑踏扑踏地踩着泥水走着“,孙少平的样貌、穿着、动作

刻画的真实而亲切,一个贫寒穷苦,内心自卑脆弱,自尊好面子,面对穷困的坚强刚毅法人农村学生形象跃然纸上。

【点睛】

自然环境描写作用:

1、渲染故事气氛: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2、烘托人物形象:环境本是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所和背景的,故而自然环境的描写,往往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也

就是说,作家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往往要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用以“刺激”人物,

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

3、推动情节发展: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

境描写。

4、暗示社会环境:优秀的作家,总是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为读者提供一副社会历

史图画。所以,小说中的自然环境,一般都带有作家的感情色彩,被当作是社会环境的暗示。

5、深化作品主题: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高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

10>1.C

2.B

3.B

4.(1)傅咸由于没有兄弟,丧祭无人主持,又再次请求(不去就职),于是让(他)在官舍设灵位。

(2)御史中丞解结认为傅咸弹劾王戎是违背典制,越位侵权,干涉了非他职权之内的事,于是上奏罢免傅咸的官职。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

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句中,

“甚惮之”的主语是“骏”,且“有诏下问”意思完整,排除AD;“不宜斥出正人”意思是说“不应该贬斥正直的人

出任外官",“不宜”随前句意不通,排除B。故选3

2.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

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

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要

求选出“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B项,““也泛指同族中同辈的男性”表述范围

扩大,应是同辈人中岁数比自己大的男性。故选B。

3.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

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本题要求选出

“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派人去拜见皇上,并归还印绶”曲解文意,原文是“敕

使者就拜,咸复送还印绶”,意思是“朝廷让使者到家中授职,傅咸又送还印绶”。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

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以”介词,由于、因为;“主”动词,主持;“重〃副词,

反覆,一次又一次;“乃使于官舍设灵坐”是省略句。(2)中的“以”动词,认为;“为〃动词,是;“干〃动词,干涉;

“分”名词,职分、本分。

【点睛】

第1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日"、“云”、

“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

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

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

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参考译文:

傅咸孚长虞,刚正简直有大节。咸宁初年,傅成继承其父傅玄的爵位,拜为太子洗马,累迁为尚书右丞,出朝任

翼州刺史,继母杜氏不肯随傅威前往,于是傅•咸上表请求免职。三旬之后,改任为司徒左长史。太熙元年,晋武帝驾

崩,太子司马衷继位,杨骏辅佐朝政。当时司隶荀恺的堂兄死了,自己上表请求赴丧,诏书同意但还没下达,荀恺便

拜访杨骏。傅威因此上奏说:“死丧是令人哀戚的,兄弟之丧更令人伤怀,荀恺同堂去世,也才几天,天子怜悯,同

意他临丧。诏书还没下就去辞行,拜访要人,急于表现谄媚的恭敬,并无友爱兄弟的真情。应当从重贬釉,以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