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业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指南TOC\o"1-2"\h\u21598第一章绿色建筑设计原则与理念 215401.1绿色建筑的定义与特征 2288801.2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 398891.3绿色建筑的理念创新 3578第二章建筑材料的选择与应用 364202.1绿色建筑材料的选择标准 3134842.2生态建筑材料的开发与应用 4271762.3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430623第三章节能设计技术 5126503.1建筑节能设计方法 5229493.2节能建筑围护结构设计 5111523.3节能设备与系统的选择与应用 613227第四章节水设计技术 6186124.1建筑节水设计原则 6196454.2非传统水源利用技术 6219244.3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设计 78345第五章室内环境质量控制 7247445.1室内空气质量保障 720225.2室内光照环境设计 8157095.3声环境与振动控制 814097第六章绿色建筑施工管理 8267866.1绿色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 8289536.1.1组织结构 8216696.1.2管理制度 8301736.1.3人员培训与考核 998706.2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 9121946.2.1施工场地规划 9313286.2.2施工废弃物处理 94856.2.3施工噪声与振动控制 999926.3施工现场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 9275826.3.1资源节约 929896.3.2材料循环利用 96056.3.3施工用水与用电管理 1030914第七章建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10113677.1建筑废弃物分类与处理 1067617.1.1建筑废弃物的分类 1033897.1.2建筑废弃物的处理 10141187.2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1182877.2.1混凝土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1278947.2.2砖瓦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1143217.2.3金属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1103017.3建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政策法规 1160927.3.1法律法规 11110667.3.2政策文件 1182747.3.3标准规范 1129136第八章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12282118.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方法 12237868.2绿色建筑评价流程与指标 124708.3绿色建筑评价案例解析 1210701第九章绿色建筑政策法规与激励机制 13286489.1绿色建筑政策法规概述 1374329.1.1政策法规背景 13110119.1.2政策法规内容 13178999.1.3政策法规特点 14224849.2绿色建筑激励机制设计 1498989.2.1激励机制目标 14264109.2.2激励机制内容 14119219.2.3激励机制实施策略 14199289.3绿色建筑政策法规实施与监督 1479349.3.1政策法规实施 14123699.3.2政策法规监督 1530965第十章绿色建筑发展趋势与展望 151852910.1绿色建筑发展趋势分析 151652310.2绿色建筑技术创新与突破 151572910.3绿色建筑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16第一章绿色建筑设计原则与理念1.1绿色建筑的定义与特征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以降低环境负荷、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障人体健康和提升居住环境质量为目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采用适宜的技术、材料和管理措施,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绿色建筑具有以下特征:(1)节能: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能耗。(2)环保:采用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建筑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率。(3)舒适:注重室内外环境质量,提供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4)安全:保证建筑结构安全,提高建筑抗震、抗风、抗火等功能。(5)美观:兼顾建筑美学和实用性,提升建筑形象。1.2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绿色建筑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整体性原则:将建筑视为一个整体系统,充分考虑建筑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2)适应性原则:根据地域特点、气候条件、资源分布等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设计方案和技术措施。(3)可持续性原则: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关注资源利用效率、环境影响、经济效益等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4)创新性原则: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建筑功能和品质。(5)人性化原则:关注用户需求,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1.3绿色建筑的理念创新绿色建筑理念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态理念:强调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关注建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2)节能理念: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采用节能技术,降低建筑能耗。(3)环保理念:关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采用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4)智能化理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建筑智能化水平,实现建筑与人的互动。(5)人文理念:注重建筑与人的关系,关注人的生理、心理需求,提供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通过以上理念创新,绿色建筑旨在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章建筑材料的选择与应用2.1绿色建筑材料的选择标准绿色建筑材料的选择是实施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的关键环节。在选择绿色建筑材料时,应遵循以下标准:(1)环保性:建筑材料的生产、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应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2)资源节约:建筑材料的生产应尽量使用可再生能源和可回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健康性:建筑材料应具有无毒、无害、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等特点,保证室内空气质量。(4)耐久性:建筑材料应具备较长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和更换次数,降低长期使用成本。(5)可循环性:建筑材料在生命周期结束后,应易于回收、再利用或降解,减少对环境的影响。(6)舒适性:建筑材料应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吸声等功能,提高建筑物的舒适度。2.2生态建筑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生态建筑材料是指在生产、使用和废弃处理过程中,具有环保、节能、健康、舒适等特点的建筑材料。以下为几种常见的生态建筑材料及其应用:(1)木材:木材是一种可再生、可降解的天然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功能。在建筑中,可应用于结构、装饰、家具等方面。(2)竹材:竹材具有生长周期短、强度高、可降解等特点,可应用于建筑结构、装饰、家具等。(3)天然石材:天然石材具有独特的纹理和美观性,可用于建筑物的外墙、地面、装饰等。(4)绿色混凝土:绿色混凝土是一种利用工业废弃物、废渣等作为原料的混凝土,具有较低的能耗和环境污染。(5)环保型涂料:环保型涂料具有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排放、无毒、无害等特点,可应用于室内外墙面、地面等。2.3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为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几个方面:(1)废渣利用:将建筑废弃物中的废渣进行分类、处理,作为新型建筑材料或回填材料。(2)废金属回收:对建筑废弃物中的废金属进行回收,减少资源浪费。(3)废塑料回收:将建筑废弃物中的废塑料进行回收,加工成新型塑料产品。(4)废木材利用:对建筑废弃物中的废木材进行再利用,如制作家具、装饰品等。(5)废砖石利用:将建筑废弃物中的废砖石进行破碎、筛分,作为地基回填材料或制备新型建筑材料。通过以上措施,实现建筑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第三章节能设计技术3.1建筑节能设计方法建筑节能设计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降低建筑物的能耗,提高能效,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在设计阶段,应综合考虑以下几种方法:(1)能耗分析:通过对建筑物的能耗进行详细分析,确定能耗高的环节,并针对性地进行优化。(2)被动式设计:利用建筑物的朝向、开窗位置、体型系数等设计要素,实现自然通风、采光和温度调节,减少对空调、照明等设备的依赖。(3)模拟分析:运用建筑能耗模拟软件,对设计方案进行模拟分析,预测建筑物的能耗情况,并根据分析结果调整设计。(4)标准化设计:推广应用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方法,提高建筑部件的通用性和互换性,降低建筑成本。3.2节能建筑围护结构设计建筑围护结构是建筑物能耗的主要来源之一,其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保温隔热功能:提高墙体、屋面、地面等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功能,减少室内外温差引起的能量交换。(2)气密性:加强建筑物的气密性设计,减少空气渗透造成的能量损失。(3)窗户设计:选择适合的窗户类型和尺寸,提高窗户的隔热功能,并考虑使用遮阳设施。(4)通风设计:合理设计通风系统,利用自然通风降低室内温度,减少空调使用时间。3.3节能设备与系统的选择与应用节能设备与系统的选择与应用是建筑节能设计的核心内容,以下为关键点:(1)高效设备:选择高效节能的空调、照明、电梯等设备,提高设备运行效率。(2)可再生能源利用:推广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降低建筑物对传统能源的依赖。(3)智能控制系统:应用智能化控制技术,实现建筑设备运行的实时监测和优化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4)系统集成:将建筑设备、系统进行集成设计,实现各系统之间的协同工作,提高整体节能效果。第四章节水设计技术4.1建筑节水设计原则建筑节水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遵循国家有关节水的法规和政策,严格执行节水标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结合建筑特点,合理确定用水定额,优化给排水系统设计,减少无效用水。(3)采用先进的节水技术和设备,提高节水效果。(4)注重非传统水源的利用,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5)充分考虑节水与环保、节能、减排等要求的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4.2非传统水源利用技术非传统水源利用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再生水利用: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经过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标准,用于非饮用领域,如绿化、冲厕、洗车等。(2)雨水利用:收集建筑屋面、地面等部位的雨水,经过处理后,用于建筑内部或外部用水。(3)海水利用:通过淡化处理,将海水转化为淡水,用于建筑用水。(4)矿井水利用:将矿井水经过处理后,用于建筑用水或工业用水。4.3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设计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建筑所在地气候条件、降雨量等因素,合理确定雨水收集与利用规模。(2)合理布局雨水收集设施,保证雨水收集效率。(3)采用高效、可靠的雨水处理技术,保证水质达标。(4)充分考虑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与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衔接,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5)注重雨水收集与利用设施的美观、实用,与建筑环境相协调。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雨水收集设施:包括屋面雨水收集、地面雨水收集等。(2)雨水处理设施:包括雨水过滤、消毒、水质监测等。(3)雨水储存设施:包括雨水蓄水池、水箱等。(4)雨水利用设施:包括绿化、冲厕、洗车等。(5)雨水排放设施:包括溢流井、排水管道等。通过合理设计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建筑节水效果,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五章室内环境质量控制5.1室内空气质量保障室内空气质量是衡量绿色建筑室内环境优劣的重要指标。为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应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设计建筑空间,提高室内通风换气效率,降低室内污染物浓度。(2)选用环保材料,减少室内装修污染。对装修材料进行严格检测,保证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3)采用高效空气净化设备,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处理,去除细菌、病毒、甲醛等有害物质。(4)定期进行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保证室内空气质量达标。5.2室内光照环境设计室内光照环境对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在进行室内光照环境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充分利用自然光,提高室内光照质量。合理设置窗户、天窗等采光口,优化室内光照条件。(2)合理选择照明设备,保证室内照度均匀。采用节能、环保的照明灯具,降低能耗。(3)根据室内空间功能和使用需求,进行分区照明设计。注重照明的舒适性和美观性。(4)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实现照明设备的自动调节,提高室内光照环境质量。5.3声环境与振动控制室内声环境和振动控制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为营造良好的室内声环境和振动控制,应采取以下措施:(1)选用隔音功能好的建筑材料和构造,降低室内噪声传播。(2)合理设计建筑布局,避免噪声源与敏感区域相邻。(3)采用隔振、减振措施,降低室内振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4)定期检测室内声环境和振动状况,发觉问题及时处理。(5)加强室内绿化,提高室内空气质量,降低噪声污染。通过以上措施,可以为绿色建筑室内环境质量控制提供有力保障。第六章绿色建筑施工管理6.1绿色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6.1.1组织结构绿色建筑施工应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保证绿色建筑理念在施工过程中的贯彻执行。组织结构应包括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绿色建筑管理小组等。6.1.2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制度,包括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过程控制、施工验收等环节。管理制度应结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标准,保证施工过程符合绿色建筑要求。6.1.3人员培训与考核加强绿色建筑施工人员培训,提高其对绿色建筑的认识和技能水平。培训内容应包括绿色建筑理念、施工技术、环保知识等。同时建立考核机制,保证施工人员具备相应的绿色建筑施工能力。6.2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6.2.1施工场地规划合理规划施工场地,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场地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划分施工区域,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相互干扰;(2)合理设置临时设施,保证施工过程中的环保要求;(3)合理布置施工道路,降低扬尘污染。6.2.2施工废弃物处理加强施工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和处理,遵循以下原则:(1)分类收集,对不同类型的废弃物进行分别处理;(2)减量化处理,尽量减少施工废弃物的产生;(3)资源化利用,提高施工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率。6.2.3施工噪声与振动控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施工噪声与振动,包括:(1)选用低噪声、低振动设备;(2)合理布置施工设备,减少噪声与振动的传播;(3)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保证施工过程有序进行。6.3施工现场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6.3.1资源节约在施工现场加强资源节约,遵循以下原则:(1)优化施工方案,减少资源消耗;(2)加强施工过程控制,降低资源浪费;(3)提高施工人员素质,减少人为破坏。6.3.2材料循环利用加强施工现场材料循环利用,包括:(1)对可回收利用的建筑材料进行分类收集;(2)对临时设施进行拆除、回收,降低材料浪费;(3)推广绿色建筑材料,提高材料循环利用率。6.3.3施工用水与用电管理加强施工现场用水与用电管理,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规划用水与用电,降低能源消耗;(2)选用节能型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加强用水与用电监测,保证资源合理分配。第七章建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7.1建筑废弃物分类与处理7.1.1建筑废弃物的分类建筑废弃物是指建筑、拆除、维修、装饰等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根据其性质和来源,建筑废弃物可分为以下几类:(1)混凝土废弃物:包括废弃的混凝土块、混凝土构件、混凝土拌和物等;(2)砖瓦废弃物:包括废弃的砖块、瓦片、砖渣等;(3)金属废弃物:包括废钢铁、废铝、废铜等;(4)木材废弃物:包括废弃的木料、木屑、木糠等;(5)塑料废弃物:包括废弃的塑料管、塑料板、泡沫塑料等;(6)其他废弃物:包括废玻璃、废纸张、废纤维等。7.1.2建筑废弃物的处理建筑废弃物的处理应遵循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原则。具体处理方法如下:(1)分类收集:在建筑废弃物产生阶段,对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便于后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2)压缩减容:对废弃物进行压缩减容,降低运输和堆放成本;(3)粉碎处理:对废弃混凝土、砖瓦等硬质废弃物进行粉碎处理,便于资源化利用;(4)无害化处理:对含有有害物质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5)资源化利用:对可资源化的废弃物进行再生利用,降低资源浪费。7.2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7.2.1混凝土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混凝土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主要包括再生骨料制备、再生混凝土制备等。再生骨料是将废弃混凝土块经过粉碎、筛分、清洗等工艺处理得到的骨料,可用于制备再生混凝土。再生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力学功能和耐久性,可用于建筑基础、道路、桥梁等工程。7.2.2砖瓦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砖瓦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主要包括砖瓦再生利用、砖瓦废渣制备建材等。砖瓦再生利用是将废弃砖瓦经过清洗、整形等工艺处理后,重新用于建筑砌筑、路面铺装等。砖瓦废渣制备建材是将砖瓦废渣经过处理,制备成新型建筑材料,如砖渣混凝土、砖渣砖等。7.2.3金属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金属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主要包括废钢铁回收、废铝回收等。废钢铁回收是将废弃的钢铁经过回收、熔炼等工艺处理后,重新用于钢铁生产。废铝回收是将废弃的铝材料经过回收、熔炼等工艺处理后,重新用于铝材生产。7.3建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政策法规我国高度重视建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以推动建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工作的开展。7.3.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7.3.2政策文件(1)《关于推进建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意见》;(2)《建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政策》;(3)《建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规划编制导则》。7.3.3标准规范(1)《建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规范》;(2)《建筑废弃物处理设施设计规范》;(3)《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产品应用技术规范》。第八章绿色建筑评价体系8.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方法绿色建筑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对建筑项目在全寿命周期内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的过程。我国现行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主要包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和《绿色建筑评价方法》(GB/T503792015)。绿色建筑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两种。定量评价是通过具体的量化指标对建筑项目进行评价,如能耗、水耗、室内环境质量等。定性评价则是通过专家评审、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建筑项目进行评价。8.2绿色建筑评价流程与指标绿色建筑评价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项目申报、评价准备、评价实施、评价结果公布和评价后跟踪。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节能与能源利用:包括建筑能耗、可再生能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等指标。(2)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包括给水系统、排水系统、雨水利用、景观用水等指标。(3)节材与材料利用:包括建筑材料、施工材料、室内装饰材料等指标。(4)室内环境质量:包括室内空气品质、声环境、光环境、热环境等指标。(5)室外环境质量:包括绿化、生态环境、景观设计等指标。(6)经济效益:包括投资回报、运营成本、经济效益等指标。(7)社会效益:包括建筑功能、人文关怀、社区参与等指标。8.3绿色建筑评价案例解析以下以某城市绿色建筑项目为例,进行评价案例解析。该项目位于某城市新区,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包括住宅、商业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在设计、施工和运营阶段均遵循绿色建筑的理念。(1)节能与能源利用:项目采用高功能外墙保温系统、外窗遮阳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等节能措施,降低建筑能耗。同时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节水与水资源利用:项目采用节水型卫生器具、雨水收集系统、绿化滴灌系统等,降低水资源消耗。同时对雨水进行收集和利用,减少排水系统压力。(3)节材与材料利用:项目选用绿色建材,如环保型板材、无毒涂料等,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提高材料利用率。(4)室内环境质量:项目注重室内环境设计,采用新风系统、室内绿化等手段,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同时采用隔音、隔热等措施,保证室内声环境和热环境质量。(5)室外环境质量:项目注重景观设计,提高绿化覆盖率,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合理规划室外空间,满足居民休闲、娱乐需求。(6)经济效益:项目投资回报期较短,运营成本较低,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7)社会效益:项目充分考虑居民需求,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务设施,提高居住品质。同时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促进社会和谐。通过对该项目的绿色建筑评价,可以看出项目在节能、节水、节材、室内外环境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第九章绿色建筑政策法规与激励机制9.1绿色建筑政策法规概述9.1.1政策法规背景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筑业的能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为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绿色建筑政策法规,旨在引导建筑行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绿色建筑政策法规主要包括国家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等。9.1.2政策法规内容绿色建筑政策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明确绿色建筑的定义、目标和基本原则;(2)制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方法;(3)规定绿色建筑在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环节的基本要求;(4)鼓励和支持绿色建筑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5)设立绿色建筑激励机制,引导建筑行业转型升级。9.1.3政策法规特点绿色建筑政策法规具有以下特点:(1)强调强制性,保证绿色建筑的实施;(2)注重激励性,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绿色建筑;(3)突出创新性,推动绿色建筑技术创新;(4)综合性,涵盖建筑行业全产业链。9.2绿色建筑激励机制设计9.2.1激励机制目标绿色建筑激励机制的设计目标主要包括:(1)提高绿色建筑的市场竞争力;(2)促进建筑行业转型升级;(3)引导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4)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9.2.2激励机制内容绿色建筑激励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财政补贴:对符合条件的绿色建筑项目给予财政补贴;(2)税收优惠:对绿色建筑企业和项目给予税收优惠政策;(3)信贷支持:优先支持绿色建筑企业和项目的信贷需求;(4)土地政策:优先保障绿色建筑项目的土地供应;(5)信用评价:建立绿色建筑信用评价体系,提高企业诚信意识。9.2.3激励机制实施策略(1)制定具体的操作流程和实施细则;(2)建立部门协同推进机制;(3)强化宣传引导,提高社会认知度;(4)定期评估激励机制的实施效果,及时调整。9.3绿色建筑政策法规实施与监督9.3.1政策法规实施(1)加强政策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相关部门和企业的认识;(2)建立绿色建筑项目库,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动态监管;(3)开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水泥行业市场调研合同3篇
- 2024年度水电消防系统施工及运行管理合同2篇
- 2024年书店店长专属聘用协议范本版
- 2024年耐磨球段项目建议书
- 2024全球食品出口与进口合同
- 2024年安全生产项目部与班组互保协议范本版B版
- 二零二四年度电竞赛事组织运营合同2篇
- 2024年国际食品贸易合同
- 2024年度供应链管理代理采购合作合同版B版
- 2024年光伏发电站设计与建设合同
- 纪检监察组织监督招标管理工作实施办法
-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运维技术方案
- 2023春国开现代教育管理专题形考任务1-4试题及答案
- 五年级科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 项目经理试用期的工作总结
-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小型机具)
-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小学英语人教PEP四年级上册《Unit6 Meet my family Part A1》精美课件
- 中国相关的邮轮航线
- 内蒙古自治区行业用水定额
- 食品安全法培训
- 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年产六千吨再生氨纶纤维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