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说课稿 华东师大版_第1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说课稿 华东师大版_第2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说课稿 华东师大版_第3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说课稿 华东师大版_第4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说课稿 华东师大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说课稿华东师大版授课内容授课时数授课班级授课人数授课地点授课时间教材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华东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意义以及开国大典等相关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本节课与课本紧密关联,符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助于学生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知识。核心素养目标1.增强国家认同感,培养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学会通过史料分析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必然性。

3.培养批判性思维,理解新中国成立对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深远影响。

4.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志向。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

①新中国的成立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②开国大典的相关细节和象征意义。

2.教学难点

①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包括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

②掌握新中国成立后社会性质的变化及其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③分析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特别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

④结合史料,培养学生的历史实证意识和历史解释能力。教学资源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

2.课程平台:校园网络教学平台

3.信息化资源:历史纪录片片段、开国大典视频资料、相关历史图片

4.教学手段:PPT演示、小组讨论、史料分析、课堂互动提问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5分钟)

-开场白: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日的新闻报道视频作为导入,让学生感受新中国的辉煌成就。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哪一年成立的吗?成立的意义是什么?

-预设回答:1949年,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2.讲授新课(15分钟)

-简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包括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

-讲解新中国成立的过程,强调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实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必然性。

-用时5分钟

-展示开国大典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时刻。

-用时3分钟

-讲解新中国的成立意义,包括社会制度的变革、国家独立、人民解放等方面。

-用时7分钟

3.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新中国成立对他们生活的影响,以及他们如何为建设新中国贡献力量。

-用时5分钟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对每个中国人的重要性。

-用时3分钟

-结合史料,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用时2分钟

4.巩固练习(10分钟)

-练习题: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题目涉及新中国成立的时间、地点、意义等基础知识。

-用时5分钟

-小组讨论答案,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用时3分钟

-教师总结练习题的答案,强调重点知识,巩固学生的记忆。

-用时2分钟

5.课堂总结(3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学生的核心素养目标。

-提醒学生课后进一步学习相关历史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6.作业布置(2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新中国成立意义的短文,字数不限,要求结合个人理解。

总用时:45分钟知识点梳理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

2.新中国成立的过程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实现新中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的具体时间和地点

3.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社会制度的变革: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

-国家独立: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实现国家独立

-人民解放:人民从被压迫的地位中解放出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础

4.开国大典

-时间和地点: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

-主要内容: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升国旗、阅兵式等

5.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性质变化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土地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

6.新中国成立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居住条件、提高教育水平、提高医疗条件等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措施的推出

7.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为中国历史进程带来深远影响,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础

-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8.新中国成立对世界的影响

-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和解放运动

9.新中国成立后的重要事件

-抗美援朝战争

-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历史事件

10.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成就

-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农业集体化、工业化进程的推进

-科技发展的突破:原子弹、氢弹的爆炸成功,航天事业的发展

-社会事业的发展: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进步内容逻辑关系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与过程

①历史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②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③重点词汇: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的成立、开国大典。

2.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与影响

①意义:社会制度的变革,国家独立,人民解放,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

②影响:对人民生活的改善,对世界的影响,对历史进程的推动。

③重点句子: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3.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性质变化与重要事件

①社会性质变化: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②重要事件:抗美援朝战争,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历史事件。

③重点知识点:社会主义改造,土地改革,国有企业改革。

4.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成就

①经济建设:农业集体化,工业化进程的推进。

②科技发展:原子弹、氢弹的爆炸成功,航天事业的发展。

③社会事业: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进步。

④重点词句: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科技发展的突破,社会事业的进步。教学反思与总结1.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尝试通过多媒体资源和互动讨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新中国成立的相关知识。我感到比较满意的是,学生们在开国大典的视频观看环节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他们能够通过直观的画面感受到新中国的成立对每一个中国人的重要性。

然而,在教学方法上,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例如,在小组讨论环节,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我对讨论主题的设计不够吸引他们,或者是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引导。此外,我在课堂上可能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教学总结

从学生的反馈和课堂表现来看,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学生们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们能够结合史料分析新中国成立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在知识掌握方面,学生们能够记住新中国成立的时间、地点和重要事件,对相关历史知识有了较好的掌握。

在技能方面,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通过课堂讨论,他们学会了如何从不同角度看待历史事件,如何通过史料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尽管如此,我也注意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些学生在巩固练习环节仍然表现出一定的困难,这提示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另外,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的收获可能不如知识和技能方面明显,这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历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