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史纵横·概览第3讲魏晋至隋唐时期(220年至907年)——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铸与繁荣主题重构·融通高考真题·品悟大题攻略·建模通史纵横·概览主题重构·融通主题融通一制度革新——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变化任务驱动1.学习情境——探究选官制度的变化材料纲要上第7课历史纵横九品中正制的产生纲要上第7课学思之窗王定保《唐摭言》卷1《散序进士》思考:(1)根据“历史纵横”并结合所学,分析九品中正制产生的背景及其选官标准。(2)根据“学思之窗”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提示:(1)背景:战乱导致士大夫流离;世家大族对官吏选拔的垄断;两汉乡里评议的传统;察举制的弊端;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的需要。选官标准:家世;道德;才能。(2)历史作用:科举制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开和公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完善。2.学术情境——认识唐朝的中枢权力体系和法制建设(2023·浙江1月选考·T23)(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贞观之治”成绩的取得,是以人为本、以德治国这一政治路线的成功。以往谈及贞观之治,只是一味强调唐太宗、魏征等人的自觉,常常忽略中国制度的重要背景。魏征从贞观七年开始担任门下省的长官,直至贞观十七年去世,都是门下省的负责人。唐太宗与魏征的关系,与三省制关系密切,而三省制的运行机制,更值得重视。
唐朝也被称为“律令国家”,因为它把中国自汉魏以来的传统律法、律令做了一番非常完善的总结和提炼,形成了律令制度……《唐律疏议》对古代亚洲各国如日本、朝鲜、越南等的立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摘编自荣新江等《唐:中国历史的黄金时代》思考: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从三省制运行机制的角度说明“唐太宗与魏征的关系”,并概括《唐律疏议》在中外法制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6分)提示:关系:唐太宗授命中书省草拟诏令;魏征作为门下省长官进行审核并驳回不妥的诏令。原因: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礼法结合的典范;唐以后历代王朝大多以此为蓝本创制法律;古代亚洲一些国家的立法以此为鉴。3.社会情境——探究唐朝赋税制度的变革(2023·湖南选择考·T17)(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白居易的《赠友》描述了两税征钱导致钱重物轻而伤农的现象,“胡(何)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表达了对租庸调法的认同,“庸必算丁口,租必计桑田。不求土所无,不强人所难。量入以为出,上足下亦安”,主张“复彼租庸法,令如贞观年”。柳宗元的《答元饶州论政理书》指出,两税法实行按户等征税,富人贿赂官吏求居下等以逃税,导致“贫者愈困饿死亡而莫之省,富者愈恣横侈泰而无所忌”。他认为要避免上述现象的出现,只有“舍其产而唯丁田之问”,即恢复以身丁为本的租庸调法。——改编自付志宇《唐人诗文所见两税法变革补证》思考: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白居易、柳宗元对唐代税制改革的看法。(10分)提示:观点:白居易指出,“两税征钱”使钱的重要性逐渐超过了农产品,导致农民贫穷而力不从心。他主张恢复租庸调法,以人口和土地作为衡量标准,实行合理的租税征收。柳宗元认为两税法导致富人隐匿财产,加剧贫富分化和阶级矛盾,主张恢复以人口和土地为基准的租庸调法,将税费合理分摊到每一个家庭。评析:两人的观点都有一定的片面性,只看到了两税法的弊端,忽视了两税法是在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减的情况下实施的;也没有认识到税制的演进,表明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松弛,我国商品经济在不断地发展。当然,他们对两税法的批评也暗示了这一制度的不完善之处,需要进行调整。史论阐释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特点表现阐释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士族政治的发展和统治者崇信佛教,导致地主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恶性膨胀,造成土地和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由于战乱,不少城市遭到严重破坏,加上南方刚刚开发,商品经济发展缓慢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各民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南北经济差距缩小江南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2.魏晋门阀政治的形成及其特点(1)形成原因历史根源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士族的支持政治保障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成为世家大族培植私家势力,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2)特点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社会生活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文化上崇尚清谈,占据高级文官职位3.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及趋势4.对隋唐时期制度创新的影响和认识影响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完善了封建官僚机构,提高了行政效率科举制(1)有利于抑制门阀势力,扩大官吏来源;(2)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3)加强中央集权,稳定政局经济制度租庸调制保证了农时,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有利于垦荒,保障了政府的赋税收入,巩固了府兵制两税法(1)使税制得到统一,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2)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军事制度募兵制减轻农民负担,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军队认识(1)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的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2)制度创新要适应本国国情,顺应生产力的发展,符合时代潮流主题融通二开明开放——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民族政策与对外关系任务驱动1.学习情境——认识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材料图1纲要上第5课西晋末年内迁少数民族分布与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图2纲要上第6课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分布图(669年)思考:(1)根据图1并结合所学,指出3—6世纪我国民族迁徙的主要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2)根据图2并结合所学,分析唐朝边疆治理的特点及历史意义。提示:(1)特点:少数民族从游牧区迁往汉族农耕区(从边疆迁往内地);迁徙的少数民族数量众多;少数民族迁徙后在北方广泛分布(在迁徙中各民族彼此混居);迁徙过程与建立政权相结合(迁徙至汉族政权都城附近);北方汉族人民大量南迁。原因:游牧民族的扩张;汉族农耕区物质、文明较富饶发达;各民族间交融加强;北方自然环境的变化;北方战乱多,南方相对安稳(南方自然条件适宜农业生产);汉族政权颁行有利于少数民族内迁的政策;东晋政权制定政策吸引北民南迁。(2)特点:分层管理;管理形式多样;管理制度。更加规范;设置机构进行管理;军事防御与教化并重;实行羁縻政策;因俗而治;管理政策开明、灵活等。意义:巩固了边防;加快了边疆发展;推动了民族交融;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对后世边疆治理提供借鉴。2.学术情境——探究唐朝对外开放的特点及原因材料唐朝在对外关系上,实行友好开放的政策,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鼓励对外交往。唐朝政府设置鸿胪寺接待各国使节、宾客,在不少地方设商馆以招待外商,设互市监、市舶司掌管对外贸易。周边邻国纷纷遣使建交并进行正常的商业贸易,当时与唐朝通使交好的国家有七十多个,中外贸易广泛开展,唐都长安外商云集,成为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成为国际性大都市。景教、摩尼教、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唐政府下令保护,绝不盲目排外。在此背景下,大量外来的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传入,唐朝兼收并蓄,积极的借鉴吸收。——摘编自许敏《唐前期的改革与兴盛》思考:根据材料,概括唐朝在处理对外关系方面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王朝采取上述措施的原因。提示:措施:实行友好开放的政策;设置专门机构负责对外交往;重视发展中外贸易;兼收并蓄外来文化。原因:唐朝国力强盛;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思想开放。史论阐释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特色维度阐释经济(1)魏晋以来,内迁的少数民族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过定居生活;(2)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相互学习,促进了农耕经济的发展,生活习俗呈现民族交融的特征政治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促进了少数民族政治制度的封建化文化(1)西晋时期,内迁少数民族大多已使用汉语;(2)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更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3)西北少数民族的乐器、歌舞等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心理随着经济、文化的不断交流,“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民族交融加强2.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和影响特点(1)范围广泛: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国家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并且与欧洲、非洲也有往来,范围之广,历史少见。(2)领域全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多个方面。(3)渠道众多:有官方外交往来、公派及民间留学、国家间及民间贸易、以佛教为载体的传播等渠道。(4)内容不同:中国传出去的主要是制度、文化、生产技术等,推动了各国的发展与进步;外国传入的主要是土特产、物种、艺术等,丰富了唐朝的社会生活影响(1)唐朝经济进一步繁荣,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各国土特产进入中国,外来宗教在中国广泛传播,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及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2)唐朝成为世界交流的中心,中华文化圈形成。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对亚洲和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主题融通三兼收并蓄——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任务驱动1.学术情境——探究隋唐时期佛教的传播材料隋代,隋文帝、隋炀帝父子崇信佛教,且极力倡导佛教发展。如仁寿年间,全国重要、高规格寺院达3792所,剃度僧人23万之众,造像、写真、译经等诸项佛教事业,亦颇具兴盛。唐代,国力强盛,交通发达,使佛经多元化传入,译经成果亦颇为突出。其中高僧玄奘西游归来译经论75部、1335卷;高宗时义净取经译经论61部、239卷。佛经的大量翻译,亦使佛教法会盛行,广泛传播,深入民间。在唐代,统治者实行以儒治国,以佛治心,以道养生的三教并用政策,佛教在统治者的推崇下趋于盛行。——摘编自董鹏昭《我国佛教的发展历程》思考:根据材料,比较隋唐两朝佛教传播的共同点。结合所学,分析隋唐时期佛教传播的影响。提示:共同点:统治者重视,佛教事业兴盛。影响:有利于中外交流,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佛教的发展也给社会经济带来负面影响。2.学习情境——探究中外文化交流材料纲要上第8课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示意图纲要上第8课唐招提寺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以“对外交往”为主题,为唐都长安写一段简短的解说词。提示:唐朝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国力强盛(或经济繁荣);实行开放包容的政策;文化兼收并蓄(或文化昌盛);对外交通发达。唐都长安,是当时的国际大都会。聚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留学生、商人、侨民、宗教人士等。唐长安是商业、文化交流的汇集地;唐代的科技文化、政治制度、饮食风尚等从长安传播至世界各地;其他文化通过唐长安传至周边的日本、朝鲜等国家和地区;促进了文化交流融合,使唐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多元化;有助于中华文化圈形成,大大提高了唐朝在国际上的声誉。史论阐释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兴盛的影响2.魏晋至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1)范围更加广泛,且有连续性。(2)领域全面,同东亚国家的交往最为密切,唐朝是东亚文化圈的中心。(3)交往形式多种多样,有使节往来、留学生、技术交流、贸易交流、宗教往来、艺术交流等。(4)影响巨大,促进了东亚、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东亚文化圈走向兴盛,是当时世界上的东方文明中心,影响具有双向性。3.唐朝中外交流频繁的原因维度阐释政治隋唐时期,国家安定统一和军事力量强大为对外交流提供了安全保证经济唐朝生产工具进步,农耕经济高度繁荣为贸易发展创造了条件管理唐朝鸿胪寺兼有外事接待活动的职能,有利于对外交流思想唐朝形成了“兼容并包”的文化特征,有利于文明之间的交流交通便利的交通工具及国家的配套设施,为对外交流提供了保障高考真题·品悟考点年份(2022-2024)备考策略魏晋至隋唐时期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2024(1)全国新课标卷·T26;(2)北京等级考·T3;(3)广东选择考·T31.考查特点(1)高频考点:魏晋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西汉到隋唐时期的经济发展、唐朝的藩镇割据、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发展。(2)常规考点:南北朝到隋唐时期专制皇权的强化。2.备考指导(1)魏晋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西汉到隋唐时期的经济发展、唐朝的藩镇割据、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发展,仍是高考复习的主要内容,但同时也要注意魏晋到隋唐时期中外之间的交往。
(2)注意魏晋南北朝时期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为隋唐时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3)注意隋唐时期的民族政策与边疆治理,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4)关注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江南开发及其对后世制度发展的影响2023(1)广东选择考·T3;(2)重庆选择考·T2;(3)浙江1月选考·T4;(4)天津等级考·T32022广东选择考·T3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与社会生活2024(1)湖南选择考·T3;(2)重庆选择考·T2;(3)安徽选择考·T22023(1)山东等级考·T3;(2)江苏选择考·T32022河北选择考·T3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文化交流与传播2024江苏选择考·T22023(1)河北选择考·T3;(2)辽宁选择考·T32022江苏选择考·T3典题示例(2024·全国新课标卷·T26)三国魏代汉、西晋代魏,都通过“禅让”实现:权臣在切实掌握军政权力后,皇帝下诏表彰其功业、德行,表示尊重天意、民心,主动让位;公卿大臣则群起劝进,权臣再三谦退,“不得已”建立新政权。“禅让”反复出现 (
)A.保障了政治和平稳定B.放弃了血缘世袭传统C.维护了特权阶层利益D.巩固了儒学忠孝伦理命题情境本题以三国魏代汉、西晋代魏的“禅让”现象构建学习情境考教链接(1)考查主旨:门阀士族政治(2)教材题源:“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关键能力【易错陷阱】偏离主旨:忽视权臣切实掌握军政权力是实现“禅让”的重要因素,容易偏离主旨,认为“禅让”减少了大规模的社会动荡,有利于保障了政治和平稳定,结果错选A。·变式训练1.(变情境·士族专权)东晋初期,琅邪王氏家族位高权重,时称“王与马,共天下”;此后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等士族相继掌权。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
)A.士族专权取代了皇权政治B.出现权力制衡机制C.势力均衡有利于政权稳固D.士族专权威胁皇权【解析】选D。据材料概括可知,从“王与马,共天下”到此后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等士族相继掌权,说明士族的权力较大,威胁了皇权,故选D;取代了皇权政治,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A;材料未涉及产生了新的机构以维护权力的平衡,排除B;从材料可以看出此时士族权力较大,削弱了皇权,不利于政权的稳固,排除C。2.(变考向·士族衰落)下表所示为唐代高门士族清河崔氏入仕情况统计。这可以用于印证,唐代 (
)A.士族仍旧把持国家大权B.科举制为士族所垄断C.官僚队伍素养明显提高D.科举取士日益受重视入仕总人数为287人有确切记载入仕途径的有84人。其中,18人为门荫入仕,66人为科举入仕为相总人数12人1人门荫入仕,3人入仕途径不明,其余8人均以科举入仕。在8人科举及第科目中,7人为进士科出身,1人为诸科出身【解析】选D。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唐朝时期,高门士族清河崔氏有确切记载入仕途径的人中,大多数是通过科举入仕;成为宰相的也多是通过科举。由此体现了科举制的地位日益重要,也说明科举取士日益受到重视,故选D;根据清河崔氏的入仕途径无法说明士族仍然把持国家大权和科举制为士族所垄断,排除A、B;清河崔氏的子弟中多通过科举入仕,但据此不代表官僚队伍素养提高,排除C。真题体验知识点一魏晋至隋唐时期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1.(2023·广东选择考·T3)两晋时期参与中央决策的官员出身统计表上表的变化反映了 (
)A.江南士族擅权日甚 B.豪强势力的膨胀C.九品中正制的衰微 D.专制皇权的弱化朝代高门士族占比宗室、外戚占比寒人占比西晋48%19.1%32.9%东晋78.4%7.4%14.2%【解析】选D。据材料,从西晋到东晋,参与中央决策的官员高门士族出身的占比增加,宗室、外戚出身的占比减少,寒人出身的占比减少,这反映了士族对于中央决策的影响力日益增强,而专制皇权相对有所弱化,故选D;据材料,参与中央决策的官员,并未特指江南士族,且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两晋时期一直都是北方士族掌权,甚至东晋时晋室南迁也未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排除A;据材料,参与中央决策的官员,其社会阶层为高门士族而非豪强,排除B;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高门士族维护自身特权的工具。高门士族出身的占比增加,这体现了九品中正制的作用增强,排除C。2.(2023·重庆选择考·T2)北魏兰陵长公主遭驸马刘辉殴打致流产,朝廷就如何判处刘辉展开激烈辩论:一方以尚书省官员为代表,坚持以父系家族伦理为标准,以杀子罪判处四至五年徒刑;另一方则是代表灵太后意志的门下省官员,主张以谋反大逆罪判处死刑。最终皇帝下诏支持门下省意见。这一判决表明 (
)A.男尊女卑传统被打破B.法律儒家化过程曲折C.皇权受门阀士族威胁D.门下省司法职能增强【解析】选B。材料大意是公主遭驸马殴打流产,朝廷两方持不同意见,一方坚持以父系家族伦理为标准,以杀子罪判处四至五年徒刑;一方坚持以谋反大逆罪判处死刑,最终皇帝选择判处死刑,说明这一时期的法律判决并没有完全遵从儒家伦理道德,法律儒家化过程曲折,故选B;北魏时期仍然是男尊女卑,“被打破”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A;据材料“皇帝下诏支持门下省意见”可知,最终的判决结果依然是皇帝决定,不能说明皇权受门阀士族威胁,排除C;门下省属于审议机构,主要负责审核政令,只是对该案判决提出了意见,本身并不具备司法职能,排除D。3.(2023·浙江1月选考·T4)延载元年(694)八月敕:“诸户口计年将入丁、老疾应免课役及给侍者,皆县亲貌形状,以为定簿。一定以后,不得更貌。疑有奸欺者,听随事貌定,以付手实。”这种户籍管理办法是 (
)A.黄籍登记 B.白籍土断C.貌阅之法 D.诸色户计【解析】选C。据材料“延载元年(694)”“皆县亲貌形状,以为定簿”可知,唐朝实行貌阅之法,将人口体貌与户籍登记相比较,重新核定户籍,严防不实,故选C;西晋短暂统一中国,重建户籍,以黄纸登记户主姓名、年龄、家庭情况,装订成册,称为“黄籍”,排除A;东晋对从北方南渡而来侨居的州、郡、县人口以“白籍”进行登记,不向白籍人口征发赋役;东晋后期和南朝,政府为增加赋役,不时将侨居户口编入所居郡县户籍,称作“土断”,排除B;元朝户口类型按职业可以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等,统称为“诸色户计”,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排除D。4.(2022·广东选择考·T3)图1为南北朝时期北齐到隋唐政府机构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 (
)A.加强了中枢决策权B.避免了相权被分割C.降低了政令的执行效率D.使中央机构分工更明确【解析】选D。图示内容显示南北朝时期北齐的一系列政府机构到隋唐时期变成了六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划分使中央行政机构分工更加明确,故选D;图示内容主要体现的是中央机构分工更加明确,并不能体现中枢决策权的加强,排除A;三省六部制分割了相权,“避免了”不符合史实,排除B;隋唐政府机构分工更加明确,有利于提高政令的执行效率,排除C。5.(2024·北京等级考·T3)“判”是古时官员断决狱讼的文本,也是唐代铨选官吏的考试科目之一。唐代的《龙筋凤髓判》是我国完整传世的一部判例集,通过模拟判例的形式陈述案例缘由,给出判决意见,并进行解释,为应试者提供了“判”的写作程式和方法。这说明唐代 (
)A.以法为教,轻视了道德礼义
B.重视家训,教化渗透至基层C.注重判例解读,提升官员司法素养D.强调司法实践,开创律例合编体例【解析】选C。材料提及《龙筋凤髓判》通过模拟判例来陈述案例缘由并给出判决意见,为应试者提供了“判”的写作程式和方法,说明唐代重视判例解读,旨在提高应试者和官员的司法素养,故选C;“以法为教,轻视了道德礼义”主要是秦朝,唐朝提倡德治礼治,排除A;“重视家训”不合题意,与官员断决狱讼、唐代铨选官吏相悖,排除B;“开创律例合编体例”是明朝重修《大明律》采用“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排除D。6.(2024·重庆选择考·T3)唐朝为边疆防御设节度使,每个节度使领属数万军队,兵将形成长期而密切的关系。节度使的设置缓解了边疆外族势力对朝廷的压力,然而天宝年间发生了安史之乱。这说明节度使 (
)A.制度具有重大的缺陷
B.由蕃将充任是严重失误C.没有边地军队调兵权
D.打破了外重内轻的局面【解析】选A。节度使的设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边疆外族势力对朝廷的压力,但同时也为后来的安史之乱埋下了隐患。节度使手握重兵,且兵将之间形成了长期而密切的关系,这种高度集中的军权若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就容易导致军事力量的滥用和叛乱的发生,故选A;虽然题目中提到了节度使与兵将之间的密切关系,但并未明确指出这些节度使都是由蕃将充任的,也没有证据表明蕃将的充任是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排除B;节度使作为边疆的重要军事长官,是拥有边地军队调兵权的,排除C;唐玄宗统治后期,国家出现外重内轻的局面,“打破了”不符合史实,排除D。7.(2024·广东选择考·T3)两税法依据田地、杂产等资产评定户等,但对杂产种类及其价值没有明确规定。唐文宗时,湖州刺史庾威在所属五县,“自立条制,应田地、奴婢,下及竹、树、鹅、鸭等并估计出税,差军人一千一百五十人散入乡村,捡责剩征税钱四千九百余贯”,结果被朝廷以“扰人”罪名贬官。由此可见,两税法 (
)A.存在一定的制度缺陷B.强化对农民的人身控制C.赋予地方官员加征权D.解决了政府的财政困难【解析】选A。据材料可知,两税法对杂产种类及其价值没有明确规定,导致湖州刺史能够自立条制,将田地、奴婢,甚至竹、树、鹅、鸭等也纳入征税范围,这反映了两税法存在一定的缺陷,使得地方官员有机会滥用职权,故选A;两税法有利于减轻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排除B;材料中提到的湖州刺史乱收税,被朝廷处罚,表明地方官员并未被赋予加征权,排除C;题目并没有涉及两税法是否解决了政府的财政困难,排除D。知识点二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与社会生活8.(2024·湖南选择考·T3)下表为史籍所载东汉至南朝时期官府掌握的湖南地区户口数和人口数。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大规模的瘟疫流行 B.战乱异常频繁C.豪强大族势力膨胀 D.官府组织移民时间户口数(万)人口数(万)东汉永和五年(140年)64.98281.32西晋太康年间(280—289年)14.2385.39南朝宋昇明三年(479年)4.1933.48【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从东汉永和五年到南朝宋昇明三年,湖南地区官府掌握的户口数和人口数的下降幅度很大,结合所学可知,从东汉末年开始,北方战乱不断,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量南下,南方人口相对来说应该下降幅度较小,而材料中的官府掌握的户数和人口数非常少,主要与这一时期豪强势力壮大,隐匿人口有关,很大一部分户数和人口数被豪强大族掌握,故选C;大规模的瘟疫流行不是这一时期官府控制人口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排除A;此时期南方相对安定,排除B;官府组织的移民还是被官府掌控,不会导致官府掌握的人口数大幅度下降,排除D。9.(2024·重庆选择考·T2)北魏均田令规定,奴婢按编户民标准授田,但要求“奴从耕,婢从织”。北齐均田令规定“奴婢限外不课田者皆不输”。隋承齐制,大业元年(605)又规定“除妇人及奴婢、部曲(依附民)之课”。这意味着 (
)A.均田制逐渐遭到破坏B.北齐奴婢不再授田C.承担赋役是授田前提D.隋代废除定额租调【解析】选C。从北魏到隋朝的规定可以看出,奴婢和部曲授田与承担赋役是相关的,如果不承担赋役,则可能不再授田,故选C;题目中的信息并没有直接说明均田制遭到破坏,而是说明了授田与承担赋役之间的关系变化,均田制遭到破坏是到唐朝中期,排除A;题目中的信息并没有说奴婢不再授田,而是说奴婢限外不课田,则不输税,排除B;题目中的信息并没有提到隋代废除定额租调,而是关于奴婢和部曲的赋役问题,且隋代仍然实行定额租调,排除D。10.(2024·安徽选择考·T2)《晋书·陶侃传》记载,陶侃为武昌太守时“立夷市于郡东,大收其利”。《梁书·张稷传》亦载:“郁洲(今属连云港市)接边陲,民俗多与魏人交市。”此类记载所反映的现象表明,这一时期 (
)A.海外贸易增加财政收入B.市镇兴起维护了时局稳定C.互市交易促进民族交往D.榷场的设立带动民间交流【解析】选C。材料中描述的边境地区的互市交易行为,体现了民族间的经济交流,这种交流有助于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故选C;材料未涉及海外贸易,排除A;市镇兴起维护了时局稳定的表述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榷场特指宋辽金元时期设置的边境贸易市场,与题干时间背景不符,排除D。11.(2023·江苏选择考·T3)唐《杂令》规定,公私借贷可自行签订契约,官府不干涉,但利息总量不得超过本金一倍。唐敬宗发布敕文,对“出利过本两倍”的私债,官府不负责追讨,由此可知 (
)A.暂时放松重农抑商的政策B.禁止民间的资本性借贷活动C.保障借贷主体和适当权益D.通过法律手段调整人身关系【解析】选C。据材料“公私借贷可自行签订契约”“官府不负责追讨”可知,唐代政府注重规范公私借贷行为,鼓励自行签订契约,但是也对利息过高的现象进行了限制,说明政府注重保障借贷主体的适当权益,故选C;重农抑商始终是古代封建社会的基本国策,只是在不同时期存在严厉和放松的差别,排除A;“官府不干涉”说明政府并未完全禁止民间借贷行为,排除B;材料中的法律规定是政府通过法律手段规范借贷关系的体现,不涉及农民与地主或者农民与国家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的变化,排除D。知识点三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文化交流与传播12.(2024·江苏选择考·T2)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儒学受到佛教、道教的挑战,但世家大族依然尊奉儒家思想,并以儒家经学为家学的核心内容,形成了以南朝会稽贺氏、北朝范阳卢氏为代表的经学世家。这一时期经学世家的形成 (
)A.源于北方士族南迁B.影响南北方政权频繁更替C.有利于儒学的复兴D.导致“三教合归儒”的局面【解析】选C。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尽管社会动荡,但经学世家家族内部的学术研究和教育,使得儒家经典得以保存并继续发展;这些世家大族中的学者们往往担任朝廷的重要职位,他们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推广儒学,使得儒学在政治上保持了较高的地位;在这一时期,儒学通过与佛教、道教的交流和碰撞,吸收了一些新的思想和理论,使得儒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综上,经学世家的形成有利于儒学的复兴,并为后来的儒学发展奠定了基础,故选C;北方士族南迁并不是所有经学世家形成的原因,排除A;经学世家的形成与南北政权的频繁更替无关,排除B;“三教合归儒”的局面出现在隋唐以后,与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不符,排除D。13.(2023·河北选择考·T3)吐鲁番交河故城粟特人(中亚地区的一个古代民族)康氏家族墓地,出土了唐龙朔二年(662)康延愿墓志。志文载其家世曰:“其先出自中华,迁播届于交河之郡也。”这可用于证明 (
)A.人口流动促进了边疆开发B.世族郡望观念影响广泛C.华夏文化认同观念的演进D.各族同源共祖观念流行【解析】选C。据材料“其先出自中华,迁播届于交河之郡也”等可知,居于吐鲁番交河故城的粟特人康氏家族,在墓志铭中强调其家世源于中华,体现了对中华文化的向往和认同,反映了中华文化强大的吸引力,可以用于证明华夏文化认同观念的演进,故选C;材料只表示粟特人迁居至交河,并没有涉及其对交河的开发,排除A;材料中康延愿墓志强调了家世的渊源(出自中华),但并没有表明其家族为世族郡望,且材料只涉及一处墓志铭,无法得出“影响广泛”,排除B;材料仅涉及粟特人康氏家族的相关信息,不涉及其他民族以及各族同源共祖观念,排除D。14.(2022·江苏选择考·T3)唐人崇尚“晋贤真迹”,争相效仿以王羲之父子为代表的江左书法风格,进士及第后在雁塔题名的字迹被认为皆有“江左遗风”。这主要反映出,唐代 (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科举推动行书步入盛世C.市民文化需求强烈D.书法艺术吸纳六朝元素【解析】选D。据材料“唐人……争相效仿以王羲之父子为代表的江左书法风格”可知,唐朝在书法上受“江左”书法的影响比较深,这可以反映出唐代书法艺术吸纳六朝元素,故选D;虽然唐代文化受南方文化的影响,但不能说江南文化成为主流,排除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专业车辆买卖协议范本汇编版
- 2024年土地使用权出让居间服务详细协议范本版B版
- DB32T 4639.1-2024 地理标志产品宜兴紫砂 第1部分:茶器
- DB32T 4599-2023 淮扬菜新中式冷餐会服务规范
-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综合英语》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幼儿园课件制作》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屋顶建设专用瓦材供应协议一
-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企业纳税筹划》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国际市场营销》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定制软件技术支持服务合同模板版B版
- 第六单元(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 2023年12月英语四级真题及答案-第2套
- 中职学校《金属加工与实训》全套电子教案(含教学进度计划)(配套教材:高教版中职统编)云天课件
- 五小成果评价标准
- 春和里学校骨干教师献课活动实施方案
- 计件工资存在问题原因和完善措施探析
- 九仙温泉度假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标准人体关节活动度测评量表
- 工资单模板(样本)之欧阳语创编
- 应急避难场所设计规范
- 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名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