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劳动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劳动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劳动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劳动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劳动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课程代码306BR057课程名称劳动经济学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分216学时32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课程负责人适用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简介:《劳动经济学》是人力资源管理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劳动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在已经掌握的经济学基本理论基础之上,分析对于劳动力这种特殊资源的利用、开发的机制和原理,使学生能够从微观和宏观层面,用实证和规范的研究方法,对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理、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工资和就业、劳动关系等相关的问题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逐步了解劳动经济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以及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同时要布置适量的思考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1.了解劳动经济学的产生背景,理解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特点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系统地掌握劳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3.在已经掌握的经济学基本理论基础之上,分析对于劳动力这种特殊资源的利用、开发的机制和原理。4.使学生能够从微观和宏观层面,用实证和规范的研究方法,对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理、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工资和就业、劳动关系等相关的问题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5.了解国情、了解学科前沿,激扬爱国爱家乡的赤子情怀,提升参与创新实践热情和自主学习力度。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课程目标4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指标点2.2HHHH毕业要求4毕业要求指标点4.1M

M毕业要求指标点4.3L

M毕业要求5毕业要求指标点5.1M

L毕业要求指标点5.3

H

M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知识单元对应课程目标知识点预期学习成效实现环节学时导言课程目标1、5劳动经济学研究对象、劳动经济学研究方法、劳动经济学的研究特点、劳动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学生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理解理解劳动经济学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研究特点。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传统教学。理论2课时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探索精神、爱国主义情怀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劳动经济学研究研究特点介绍,让学生知道目前该学科研究的主要特点和前沿知识,了解中国国情,同时激扬学生爱国爱家乡的赤子情怀。劳动力需求课程目标2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企业劳动力需求行为、资本积累与长期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弹性、技术进步与劳动力需求1.通过课堂讲授、学生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掌握需求、需求弹性相关概念;2.通过课程讲授、案例研究、研讨等学习活动的训练,掌握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差别抽象掉的前提下考察有关劳动力需求的各方面问题。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传统教学。理论4课时劳动力供给课程目标2,5劳动力供给的定义、人口与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供给曲线、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1.通过课堂讲授、学生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了解劳动力、劳动力需求相关概念;掌握从人口与劳动力供给、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供给曲线、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供给时间选择等几个方面考察劳动力的供给;2.通过课程讲授、案例研究、研讨等学习活动的训练,理解劳动力供给的原理。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传统教学。理论4课时劳动力市场均衡与内部劳动力市场课程目标2、3均衡的基本含义、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1.通过课堂讲授、学生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理解是劳动力市场均衡与内部劳动力市场的相关概念。2.2.通过课程讲授、案例研究、研讨等学习活动的训练,掌握是讨论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劳动力供求之间的均衡与非均衡,内部劳动力市场在调整劳动力供求方面的作用与运行机理。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辅助视频;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传统教学。理论4课时生命周期与劳动参与决策课程目标2、3、5生命周期的变化、就业与就学的决策、结婚、育儿决策、就业与转换工作决策1.通过课堂讲授、学生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理解生命周期与劳动参与决策的相关概念。2.通过课程讲授、案例研究、研讨等学习活动的训练,能够从经济学角度说明人生各阶段与就业相关的选择决策,政策与制度会给这些选择带来什么影响。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传统教学。理论2课时课程思政元素:科学探索精神、法律法规、爱国主义、责任使命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生命周期与就业决策,一方面引导学生突破陈规,从经济学视角探索两者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思考未来的就业决策,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了解国家有关就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培养法治思维。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生成理论课程目标2、3、4、5工资形式与工资职能、经典政治经济学中的工资生成理论、西方经济学中的工资生成理论1.通过课堂讲授、学生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理解工资形式与工资职能的相关概念。2.通过课程讲授、案例研究、研讨等学习活动的训练,能够掌握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生成理论。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传统教学。理论4课时课程思政元素:科学探索精神、勇于创新、终身学习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西方经济学中的工资理论梳理,引导学生思考工资理论演变的原因和动力,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深入研究,找到中国发展情境下的科学的工资理论;工资理论的内涵,引导学生思考工资理论背后对人的认识,让学生分析以人为本在工资理论中体现。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水平与工资差别课程目标2、3、4、5宏观工资水平变动因素、微观工资水平变动因素、工资水平控制、工资差别1.通过课堂讲授、学生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理解宏观与微观工资水平变动的因素。2.通过课程讲授、案例研究、研讨等学习活动的训练,掌握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劳动生产率水平等对宏观工资水平的决定作用,工资差别形成的主要原因。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传统教学。理论3课时课程思政元素: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变动的宏微观因素分析,让学生掌握相关前沿知识,了解中国国情,同时激扬学生爱国爱家乡的赤子情怀;帮助学生了解该专业相关国家政策和制度,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就业与失业课程目标2、3、4、5就业与失业的界定、就业理论综述、就业结构分析、失业类型及成因分析1.通过课堂讲授、学生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理解就业与失业的相关概念。2.通过课程讲授、案例研究、研讨等学习活动的训练,能够掌握劳动力市场的宏观领域,考察整个社会的就业与失业总水平的影响作用。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传统教学。理论3课时课程思政元素:爱国主义情怀、科学探索、爱岗敬业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就业失业现状,让学生了解中国目前的劳动力市场现状,在了解国家、地区、家乡劳动力市场基础上,激扬学生爱国爱家乡的赤子情怀;了解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中国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经世济民的职业素养。人力资本投资课程目标2、3、4、5人力资本概述、教育投资分析、培训的成本效益分析、劳动力的流动1.通过课堂讲授、学生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能够理解人力资本的相关概念。2.通过课程讲授、案例研究、研讨等学习活动的训练,能够掌握分析人力资本的含义、人力资本投资的方式及投资收益等问题。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传统教学。理论2课时课程思政元素:爱国主义情怀、科学探索、责任感、终身学习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教育投资,让学生明白教育投资的价值,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激扬爱国爱家乡,服务奉献家乡的赤子情怀。劳动时间课程目标2、3、4劳动投入量的计量尺度、从劳动供给者的立场看劳动时间、从企业的立场看劳动时间、制度劳动时间、不规则劳动时间与有效劳动时间供给、经济状况对劳动时间的影响通过课堂讲授、学生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掌握劳动时间与劳动投入量的关系。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传统教学。理论2课时政府行为与劳动力市场课程目标2、3、4、5国家财政与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与竞争、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1.通过课堂讲授、学生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活动,了解国家财政与劳动力市场的相关概念。2.通过课程讲授、案例研究、研讨等学习活动的训练,能够理解并掌握劳动力市场的干预和调节。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传统教学。理论2课时课程思政元素:科学探索精神、爱国主义、终身学习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国家财政与劳动力市场,引导学生思考两者之间的影响机制和作用关系,了解中国国情,分析国家地区甚至家乡财政与劳动力市场关系,激扬学生爱国爱家乡的赤子情怀;了解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中国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经世济民的职业素养。。备注1)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学生查阅资料、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课堂交流探讨、课后拓展阅读等等。

2)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本课程关于课程思政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与平时成绩考核挂钩,考查学生课堂表现情况、课后相关读书笔记或体会等。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知识单元对应课程目标考核方式成绩评定导言课程目标1出勤及课堂表现课程成绩包括3个部分,分别为出勤及课堂表现、实践项目和课程论文。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1.出勤及课堂表现(15%),具体方案为:总分为100分,无故旷课一次扣5分,无故旷课超过学校规定次数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上课睡觉、玩手机、吃零食者被老师发现一次扣5分;态度端正、课堂表现活跃、善于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加5分;2.实践项目(35%),完成1-2次实践项目(自主选择),提交案例分析报告并进行小组汇报。实践项目总分为100分。3.课程论文(50%),总分为100分,独立完成一篇课程论文。具体评分标准为:优秀(90分以上):论文选题新颖、适度,具有理论意义或实际价值;研究方案合理、研究方法得当;论文内容完整,论证严密且有逻辑性,语句通畅,层次清楚;论文格式规范。良好(80—89分):论文选题有一定新意;研究方案、研究方法合理;论文内容比较完整,论证较为严密且有一定逻辑性,语句通畅,层次清楚;论文格式规范。中等(70—79分):论文选题有一定新意;研究方案、研究方法比较合理;论文内容比较完整,论证有一定的逻辑性,语句通畅,层次清楚;论文格式规范。合格(60—69分):论文选题适度;研究方案、研究方法较为合理;论文内容基本完整,论证有一定逻辑性,语句通畅,论述有条理;论文格式基本规范。不合格(59分以下):论文选题不符合课程研究方向;论文内容不够完整,论证缺乏逻辑性,思路不清晰,错误较多;论文格式不规范。劳动力需求课程目标2出勤及课堂表现、1份案例分析报告(任选)劳动力供给课程目标2出勤及课堂表现、1份案例分析报告(任选)劳动力市场均衡与内部劳动力市场课程目标2、3出勤及课堂表现生命周期与劳动参与决策课程目标2、3出勤及课堂表现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生成理论课程目标2、3、4出勤及课堂表现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水平与工资差别课程目标2、3、4出勤及课堂表现、1份案例分析报告(任选)就业与失业课程目标2、3、4出勤及课堂表现、1份案例分析报告(任选)人力资本投资课程目标2、3、4出勤及课堂表现、1份案例分析报告(任选)劳动时间课程目标2、3、4出勤及课堂表现政府行为与劳动力市场课程目标2、3、4课程论文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建议教材1.杨河清主编.劳动经济学(第5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2.曾湘泉主编.劳动经济学(第三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年.2.主要参考书1.乔治·鲍尔斯.劳动经济学(第七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2.蔡

昉.劳动经济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3.张德远.西方劳动经济学.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4.赵履宽.劳动经济学.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8.5.董克用,潘功胜.西方劳动经济学教程.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5.6.罗纳德·伊兰伯格,罗伯特·史密斯著潘功胜等译.现代劳动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工作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课程代码306BR061课程名称工作分析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分2.516学时

48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负责人适用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简介:《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必修课,工作分析是全面了解工作并系统提取工作有关信息的基础性管理活动,包括一系列工作信息的搜集、分析和综合的过程。该课程的主要包括工作分析概述、工作分析信息收集方法(通用型方法、人员导向型工作分析、工作导向型工作分析等)、工作评价等。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工作、工作描述、任职资格、工作说明书等基础知识;了解观察、访谈、问卷等通用型工作分析方法的操作流程;掌握职位分析问卷、临界特质分析方法、关键事件法等一系列专业工作分析方法操作流程,并熟练运用工作分析方法进行搜集工作信息,制定工作说明书;通过实践教学,不断提升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从事工作分析相关工作的能力、素养和热情。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酬工作分析及其相关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了解工作分析的学科前沿,增强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的理解。目标2能力方面:基于对工作分析知识和理论的理解,熟练运用工作分析技术和方法搜集工作相关的全部信息,厘清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等,制定岗位工作说明书;学生掌握工作分析有关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论文写作等方法和技能,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目标3素养方面: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确立坚定的政治立场,树立正确的工作价值观,增强实践能力,培养从事企业工作分析专员相关工作的能力、素养、热情。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指标点支撑的课程目标毕业要求3:掌握工作分析、培训与开发、绩效考核与薪酬设计、劳动关系等基本原理,熟悉各业务模块的基本内容、操作流程。

3.1

能够搜集组织中不同职务的设置目的、任务或职责、隶属关系、工作环境、任职资格等相关信息,制定职务说明书。课程目标1、2、33.2熟悉工作分析系统,掌握不能工作分析系统操作步骤。毕业要求4:具备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术研究和实务操作所必需的数理分析、外语、计算机等相关知识和职业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4.1

掌握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实务操作和学术研究的数理分析理论和工具。课程目标1、2、34.4

掌握基本科学研究方法和步骤,具备专业软件的应用能力,具有创新意识的解决组织工作分析问题的能力。毕业要求6: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好的人文素养。6.1

拥有良好的中文和外语语言表达能力。课程目标1、2、36.3具备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能够准确完成工作说明书的编写。6.4

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建立团队荣誉感以及个人在团队中的责任感和大局意识。毕业要求7:具备一定的就业技能,了解就业、创业的基本知识,具有能够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和适应其它领域专业工作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能力。7.1拥有较强的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课程目标1、2、3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知识单元对应课程目标知识点预期学习成效实现环节学时工作分析概述课程目标1、2、31.

工作分析的概念、类别、内容2.

工作分析流程3.

工作说明书编写4.工作分析的历史沿革5.工作分析的发展趋势

1.掌握工作分析概念、工作分析主要内容(工作描述、任职资格)。2.了解工作分析的发展演变过程。3.熟悉工作分析未来发展趋势。课堂教学

理论9学时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了解科技对组织工作的影响,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工作分析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企业工作分析中存在的困境,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探索破解困境之道,为中国企业发展贡献自己智慧。实践模块1课程目标1、2、3依据实践模块,巩固工作分析概述部分知识点

1.熟练掌握工作分析的操作流程,并掌握不同操作流程的关键点2.掌握不同岗位工作说明书的编写内容及格式实践教学3实践课时课程思政元素:探索精神、思辨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对工作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掌握不同岗位客观信息,树立正确岗位价值观;运用一定的探索精神和思辨能力,在和团队成员讨论的过程中编制一份合格的工作说明书。工作分析通用方法课程目标1、2、31.访谈法2.问卷法3.观察法4.工作日志法1.掌握访谈法的操作流程及关键点。2.掌握问卷法的操作流程及关键点。3.掌握观察法的操作流程及关键点。4.了解工作日志法的操作流程及关键点。1.课堂教学2.课堂讨论理论5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探索精神、思辨精神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客观分析不同工作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和探索精神,明晰不同方法的适应情境实践模块2课程目标1、2、3依据实践模块,巩固工作分析概述部分知识点1.掌握访谈法的操作流程及关键点。2.掌握问卷法的操作流程及关键点。3.掌握观察法的操作流程及关键点。4.了解工作日志法的操作流程及关键点。实践教学实践4学时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探索精神、思辨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客观分析不同工作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和探索精神,明晰不同方法的适应情境;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搜集岗位信息,发挥团队合作精神职务分析问卷课程目标1、2、31.职务分析问卷概述2.职务分析问卷操作过程及关键点3.职务分析问卷的应用1.掌握职务分析问卷的内涵、内容。2.熟悉职务分析问卷的操作流程及关键点。3.了解职务分析问卷的优缺点及简单应用。1.课堂教学

理论3学时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探索精神、思辨精神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客观分析职务分析问卷内容,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分析职务分析问卷方法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和探索精神,明晰方法的适应情境工作要素法课程目标1、2、31.工作要素法简介2.工作要素法实施步骤与关键控制点3.小结1.掌握工作要素法的内涵、主要内容。2.熟悉工作要素法的操作流程及关键点。3.了解工作要素法的优缺点及简单应用。1.课堂教学

理论3学时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探索精神、思辨精神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客观分析工作要素法的内容,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分析工作要素法方法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和探索精神,明晰方法的适应情境临界特质分析系统课程目标1、2、31.临界特质分析系统介绍2.临界特质分析系统实施步骤3.临界特质分析系统应用4.小结1.掌握临界特质分析系统的内涵、主要内容。2.熟悉临界特质分析系统的操作流程及关键点。3.了解临界特质分析系统的优缺点及简单应用。1.课堂教学

理论3学时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探索精神、思辨精神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客观分析工作要素法的内容,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分析工作要素法方法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和探索精神,明晰方法的适应情境实践模块3课程目标1、2、3依据实践模块,巩固工作分析概述部分知识点1.掌握职务分析问卷的内涵、内容、操作流程2.掌握工作要素法的内涵、内容、操作流程3.掌握临界特质分析系统内涵、内容、操作流程实践教学实践3学时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探索精神、思辨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客观分析工作要素法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和探索精神,明晰工作要素法的适应情境;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搜集岗位信息,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实践模块4课程目标1、2、3依据实践模块,巩固工作分析概述部分知识点1.掌握职务分析问卷的内涵、内容、操作流程2.掌握工作要素法的内涵、内容、操作流程3.掌握临界特质分析系统内涵、内容、操作流程实践教学实践3学时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探索精神、思辨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客观临界特质分析系统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和探索精神,明晰临界特质分析系统的适应情境;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搜集岗位信息,发挥团队合作精神职能工作分析方法课程目标1、2、31.职能工作分析方法介绍2.职能工作分析方法程序3.职能工作分析方法应用1.掌握职能工作分析方法的内涵、主要内容。2.熟悉职能工作分析方法的操作流程及关键点。3.了解职能工作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及简单应用。1.课堂教学

理论3学时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探索精神、思辨精神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客观分析职能分析系统的内容,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分析职能工作分析系统方法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和探索精神,明晰方法的适应情境关键事件法课程目标1、2、31.关键事件法概述2.关键事件法实施步骤与关键控制点3.关键事件法的应用1.掌握关键事件法的内涵、主要内容。2.熟悉关键事件法的操作流程及关键点。3.了解关键事件法的优缺点及简单应用。1.课堂教学

理论3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探索精神、思辨精神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客观分析关键要素法的内容,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分析工作要素方法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和探索精神,明晰方法的适应情境实践模块5课程目标1、2、3依据实践模块,巩固工作分析概述部分知识点1.掌握职务分析问卷的内涵、内容、操作流程2.掌握工作要素法的内涵、内容、操作流程3.掌握临界特质分析系统内涵、内容、操作流程实践教学实践3学时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精神、探索精神、思辨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