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_第1页
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_第2页
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_第3页
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_第4页
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费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中考试模拟

语文试题

2024.11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

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除了讲求实用以外,我们还要有一种为学问而学问的兴趣,为真理而真理的态度。

逻辑就它的本身说,是一种纯粹科学。逻辑之学,自亚里士多德轫创以来,经过中世纪,

到九十余年前,一直是在冬眠状态之下。而自十九世纪中叶波勒等人重新研究以来,突

飞猛进,与纯数学合流。由于晚近逻辑发展之突飞猛进,引起数学对于其本身的种种根

本问题之检讨与改进。写文运思而依照逻辑方式,是一件颇不易办到的事,好比在这个

世界上,全然健康的人也不多见。很少人能说他的运思为文全然无逻辑上的毛病,即使

是逻辑专家,也不能完全办到这一点。逻辑训练,除了积极方面可能助长我们的推论能

力以外,在消极方面可以多少防止错误的推论,而且可以直接或间接帮助我们免除种种

常见的谬误。

(摘编自殷海光《逻辑新引》)

材料二:

稻草人谬误是指在论辩过程中通过歪曲对方来反驳对方,或者通过把某种极端荒谬

的观点强加给对方来丑化对方的诡辩手法。就像树起一个稻草人做靶子,并自欺欺人地

以为:打倒了这个稻草人,也就打倒了对方。

歪曲对方观点的重要手法有夸张、概括、限制、引申、简化、省略、虚构,等等。

例如,无政府主义者故意把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论点“人们的经济地位决定人们的意

识”,歪曲为“吃饭决定思想体系”,并对这个荒谬的论点大加攻击。有人驳斥了这一

偷换论题的诡辩手法:【甲】“究竟何时、何地、在哪个行星上,有哪个马克思说过'

吃饭决定思想体系'呢?【乙】为什么你们没有从马克思著作中引出一句话或一个字来

证实你们的这种论调呢?诚然,马克思说过,人们的经济地位决定人们的意识,决定人

们的思想,【丙】可是谁向你们说过吃饭和经济地位是同一种东西呢?难道你们不知道,

像吃饭这样的生理现象是与人们的经济地位这种社会现象根本不同的吗?【丁】如果说

人们的经济地位等同于吃饭,那么有钱人就不买书不看报只是当个饭桶喽?"

稻草人谬误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避强就弱、避重就轻、避实就虚,即论敌本来为自

己的观点提出了很多论据,在反驳时,却避开对方所提出的那些强有力的、重要的、实

实在在的论据,而专挑那些比较弱的、不太重要的、虚的论据展开反击。这也等于歪曲

了对方,故意把对方弱化为稻草人。

不过,无论在逻辑上还是在人们的心理上,稻草人谬误都是不管用的。因为批判的

态度应该是科学的态度:在批判对方时,在与对方论战时,每个人都有义务忠实地转达

对方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论战,这是逻辑的要求,也是道德的要求!

1

(摘编自陈波《逻辑学十五讲》)

材料三: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对他人的观点进行转述的情况,例如,评论家说:“我不

喜欢这本书。也许在行至孤岛的情况下,没有了别的书,我才会喜欢它。”出版商转述

为:“评论家说即使在行至孤岛的情况,他仍然喜欢它。"

从这一案例中可以看出,评论家的原意是“不喜欢这本书”,而出版商则将其扭曲

为“喜欢这本书”,但出版商并没有对评论家的观点进行攻击,可见,扭曲的目的显然

不是为了使得评论家的观点更容易被攻击,而是出于另一种私利——书本销量更好。那

么,它属于什么谬误呢?

在《扭曲语境:对承诺的操纵》一文中,作者沃尔顿和马卡纽认为这是一种欺骗性

的引用谬误。“为了理解在对话中,错误的引用作为一种欺骗策略的谬误,有必要研究

引语作为一种常见的工具在论证中使用。”他们首先对“引用"进行了讨论,认为引用

作为论辩的一种策略有支持和对抗两种形式。其中,支持策略是指利用引用来支持自己,

增加自己立场的可信度,而对抗策略则是利用引用来攻击对手,降低对方立场的可信度。

沃尔顿和马卡纽基于对多种引用实例的分析,总结了三种引用谬误,总的来说可以分为

两大类:改变原文和改变语境。其中,改变原文包括错误引用和选择性引用,错误引用

谬误即对原文的改写,选择性引用则是对原文的省略;改变语境是指扭曲语境谬误。需

要注意的是,有些改变原文类谬误,会通过对原文的改写或省略而造成语境的改变,即

改变原文的引用谬误与改变语境的引用谬误存在交叉情况。在同一谬误中,可能既存在

改写又存在省略,如上例中,既省略了“没有了别的书”,也对原句进行了调整,改变

了原句的意思,属于引用的支持策略。但是,“引用"本身并不是说要对原文不做一丝

改动,有些对原文的省略、改写并不会改变原文的意思,而引用谬误之所以是谬误,关

键就在于其在引用中改变了原文的意思。

如上文提及,引用谬误不同于稻草人谬误:一是,稻草人谬误是对对方观点的扭曲,

而引用谬误可以是对任何人的任何话语的扭曲;二是,稻草人谬误是利用扭曲攻击对方,

而引用谬误还可以利用扭曲支持自己的论证。但两者之间又存在联系,引用谬误可以作

为稻草人谬误的手段,帮助完成“扭曲”任务。结合引用谬误的不同类型,我们发现省

略原文、改写原文和改变语境构成了稻草人谬误中的三种主要扭曲手段并由此产生了丰

富多样的稻草人谬误。

(摘编自金立、孙玥《稻草人谬误的性质与类型探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提到数学是为了介绍逻辑学在发展中取得的进展,举写文运思的例子则是为了

说明逻辑错误很难避免并以此引出逻辑训练的意义。

B.材料二第三段“这也等于"中的“也”字很严谨,说明“避强就弱"等与歪曲对方观

点虽然属于稻草人谬误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本质上是相同的。

C.材料三为了达到讲清引用谬误类型的最终目的,先以具体案例引人,然后介绍了引用

的类型,在此基础上又对不同概念进行了层层的比较。

D.材料一总体上谈逻辑的重要性,材料二和材料三则深人具体论述了对稻草人谬误的认

识,这些认识从一定意义上可印证材料一的有关观点。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以“冬眠状态”比喻逻辑学在其发展中经历的长时间停滞,这说明了在波勒等

人重新研究以前,没有人关注或研究过相关的学问。

B.批判的态度应该是一种为真理而真理的科学态度,论战双方要客观呈现彼此观点,摒

弃个人主观情感,将逻辑的要求置放在道德的要求之上。

C.改变原文可能会出现引用谬误,这种谬误还会存在与改变语境的引用谬误相交叉的情

况;但并不是改写了原文,就一定会出现引用谬误。

D.既然引用谬误可以作为稻草人谬误的手段,帮助完成扭曲任务,那么,理论上可以依

据引用谬误的类型,划分出稻草人谬误的所有具体类型。

4.材料二画线部分是对无政府主义者的驳斥,其中使用了归谬法的一项是(3分)

A.甲B.乙C.丙D.丁

5.《孟子·滕文公下》:“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孟子对杨朱、

墨翟两人观点的批评,均存在逻辑谬误,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鳟鱼游荡的小溪

[苏]康·帕乌斯托夫斯基

文本一:

这个元帅还很年轻。战斗中的损伤和行军使他的那张脸失去了光泽。除了疲惫不堪的行军

和战斗,他几乎什么也看不到,什么也不知晓。他从来就未曾想过从马鞍上俯身简单问一问

农民,他的马匹所踩踏的草叫什么名字。无休止的战争教会了他保持沉默,教会了他忘却自

己的生活。

那是在冬天,元帅的骑兵团在一个小城里过夜。白雪覆盖的山峦在夜里银光闪闪。

①小城周围绵延着山毛榉森林,只有天上的星星在不停地闪烁,周围的一切仿佛都凝滞

不动了。

元帅住进了一家旅馆,独自一人坐在小客厅里的壁炉旁。他累坏了,只想一个人待着。整

座小城都被白雪覆盖着,寂静无声。他现在很需要这种已经让他不太习惯的安静。

元帅紧盯着壁炉里燃烧的木块,并没有发现一位脸庞消瘦的老人已经走进客厅。这位陌生

人穿着一身蓝色的带补丁的燕尾服。陌生人走到壁炉旁,伸出冻僵的双手去取暖。元帅抬起

头,不满地问道:

“先生,您是谁?为什么会不声不响地出现在这里?”

“我是音乐家鲍姆维斯,"陌生人答道,“我之所以轻手轻脚地进来,是因为在这样一个冬

天的夜晚,人会情不自禁地不发出任何声响。”

这位音乐家的脸庞和说话声让人产生了一丝好感,于是元帅思忖了片刻,说道:

3

“请坐到壁炉边吧,先生。我承认,我在生活里很少能够遇上这样安静的夜晚,所以我很

高兴能和您说说话。"

“谢谢您,”音乐家回答道,“不过,假如您允许的话,我想坐到钢琴边弹会儿钢琴。一个

音乐主题已经折磨了我两个小时了。我必须把它演奏出来,可是在楼上,在我的房间里,根

本就没有钢琴。"

“好吧……”元帅答应了,“虽然对我来说,这个夜晚的宁静毫无疑问比最神圣的音响都

惬意得多。"

鲍姆维斯坐到钢琴前,非常轻地演奏起来。元帅觉得,小城周围那厚厚的然而很轻盈的雪

仿佛发出了声音;冬天仿佛在歌唱,被厚厚的白雪压弯了的山毛榉树枝仿佛在歌唱;甚至壁

炉里的火苗也在歌唱。

“您恐怕是一个了不起的钢琴家吧?”元帅说道。

“不,"鲍姆维斯停了下来,说,“我只是在别人的婚礼和节日晚会上演奏而已。”

台阶旁传来马匹的嘶鸣声。

“好啦,"鲍姆维斯站起来,“他们来叫我啦。我得向您道别啦。”

“您这是上哪儿去?"元帅问道。

“两里地之外的山里,住着一个护林员,”鲍姆维斯答道,“女歌唱家玛丽娅·采尔尼

现在就在护林员家里做客。今天是她二十三岁的生日,她举办了一个小小的生日晚会。

②可是有哪一个晚会能够缺了老演奏员鲍姆维斯呢?"

元帅一下子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先生,”他说道,“如果我加入你们的行列,跟你们一起在护林员的房子里度过这个夜晚,

您会不会觉得这样太唐突?"

“随您的意愿吧。”鲍姆维斯有节制地鞠了一躬,回答道,不过显然,元帅的话还是让他

有点惊讶。

“不过,"元帅开口道,“这件事对谁也别说。我摸黑走下台阶,悄悄地坐上停在那口井旁

的马车。”

“可以,随您的便吧。"鲍姆维斯重复了一遍,再次鞠了一躬,走出门去。

元帅笑了起来。这天晚上他没喝一口酒,可是一丝不经意间泛起的陶醉感忽然以一股罕见

的力量控制了他的全身。

③“到真正的冬天里去!”他自言自语道,“到森林里去,到黑乎乎的大山里去!这该多么

惬意啊!"

他披上披风,悄无声息地走出旅馆,穿过花园,跨上井边停着的马车。

马儿在裹上一层银装的原野上飞奔。雪花飞到马儿热乎乎的脸上,融化了。严寒使森林变

得更有魔力。深色的常春藤牢牢地缠住山毛榉树的树干,仿佛要尽力把树干里那些生机盎然

的树汁捂暖和些。

突然,马儿在一条溪流旁停了下来。这条小溪没有封冻。它湍急地泛着水花,哗哗地淌过

石块,从山洞里,从满是倒下的树木和冻硬了的落叶的密林里流出。

马儿走到小溪边饮水。不知是什么东西在马蹄下的水里闪现了一下,划出一道耀眼的水流。

马儿受到惊吓,猛地一蹿,在狭窄的道路上跑开了。

“是一条鳟鱼,”车夫说道,④“一条快乐的鱼儿!"

元帅微微笑了一下。陶醉之感还没有过去。当马车来到一片山林中的空地上,停在一座有

高高屋顶的老房子前面时,元帅仍然没有从陶醉中清醒过来。

房子的窗户里灯光明亮。门开了,元帅抖落身上的披风,拉着鲍姆维斯的手,一同走进灯

火通明的低矮的房间,在门槛旁停了下来。房间里有一些穿着考究的男男女女。

一个女人站了起来。元帅望了她一眼,便立刻猜出,这就是玛丽娅·采尔尼……(有删改)

4

文本二:

高尔基曾说过,“每一个人就其天性而言,都是艺术家”。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

又不得不自行熄灭掉艺术和诗意的激情。而帕乌斯托夫斯基以其抒情的文字迫使我们重新去

发现人身上的这一美好的天性。在帕乌斯托夫斯基的作品里,心灵的丰富与单纯完好地融合

在一起,构筑成一个美妙的艺术世界。

“大自然之恋"也是帕乌斯托夫斯基艺术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是就帕乌斯托夫斯

基作品那质朴清新的艺术风格而言,还是就作家执着于对人的心灵的铸造而言,他对俄罗斯

大自然的眷恋都是一股强大的内在精神力量。在帕乌斯托夫斯基构建的人的生存状态之高度

艺术情感化这一理想精神家园里,对大自然的生命体验是人的心灵世界实现艺术情感化所不

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在帕乌斯托夫斯基看来,自然与我们人的心灵情感息息相通,自然具有

独立的、需要我们以整个心灵的力量去充分感受的生命意义。

(摘编自董晓《白色的虹:帕乌斯托夫斯基短篇集·译者序》)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轻元帅长年征战,战争给他留下伤病和疲惫,让他忘却自己的生活,很少关注其他

方面,习惯了冷漠和独处。

B.音乐家鲍姆维斯痴迷音乐,钢琴演奏技艺高超,经常在别人的晚会上演奏,他的偶然

出现打破了元帅沉闷的军旅生活。

C.鲍姆维斯的钢琴演奏唤醒了元帅被战争侵蚀的麻木心灵,元帅陶醉在美妙的音乐和自

然之景中,内心开始苏醒。

D.元帅对于参加生日晚会表现得非常积极主动,但鲍姆维斯觉得元帅的请求比较唐突,

既不敢拒绝又感到无可奈何。

7.下列对文本一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描写小城周围的景色,既表现了战争的压抑,也透露出希望,暗示下文情节的

发展。

B.句子②表现出鲍姆维斯对自己演奏水平的自信,也表现出他与他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友

善。

C.句子③反映出元帅的内心渴望,他想要去感受真正的生活,在寒冷的冬天去冷静地反

思战争。

D.句子④一语双关,既是描写自然之景,照应标题,也暗示了元帅此时欢快自由的心境。

8.简要说明文本一中音乐家提出告别前,元帅对音乐家态度的变化过程。(4分)

9.文本二评论帕乌斯托夫斯基的艺术创作是“大自然之恋”,谈谈文本一是如何体现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

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

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

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

5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大

下治。

(《墨子·兼爱》)

材料二:

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

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然而今大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子墨子言

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

皆难也。苟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况于兼相爱、交相利,则与此异!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

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

(《墨子·若爱》)

材料三:

巫马子谓子墨子曰:“我与子异,我不能兼爱。我爱邹人于越人,爱鲁人于邹人,爱我

乡人于鲁人,爱我家人于乡人,爱我亲于我家人,爱我身于吾亲,以为近我也。击我则疾,

击彼则不疾于我,我何故疾者之不拂,而不疾者之拂?故我有杀彼以利我,无杀我以利彼。”

子墨子曰:“子之义将匿邪,意将以告人乎"

巫马子曰:“我何故匿我义吾将以告人。”

子墨子曰:“然则一人说子,一人欲杀子以利己;十人说子,十人欲杀子以利己;天下

说子,天下欲杀子以利已。一人不说子,一人欲杀子,以子为施不祥言者也:十人不说子,

十人欲杀子,以子为施不祥言者也;天下不说子,天下欲杀子,以子为施不祥言者也。说子

亦欲杀子,不说子亦欲杀子,是所谓经者口也,杀常之身者也。"子墨子曰:“子之言恶利

也若无所利而不言,是荡口也。”

(《墨子·耕柱》)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凡天下祸篡A怨恨B其所C以起者D以不相爱E生也F是以G仁者H非之。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恶施不孝"中的“恶”读wū,相当于“何"怎么”;“人必从而恶之"中的“恶”读

wù,意为“憎恶"。

B.“视弟子与臣若其身”,其中的“弟子"是“弟弟、子女”的意思,和《师说》中“是故弟

子不必不如师"意思不一样。

C.在“犹有大夫之相乱家”中,“乱"是使动用法,意为“使……混乱,扰乱”,与“既以非

之,何以易之"的“非”用法相同。

D.“此何难之有"是宾语前置句,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居则曰:不吾

知也”的句式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从反面立论,认为社会祸乱起因于人们不相爱,然后从反面论证,最终推导出唯有

兼爱方可止乱致治的正面结论。

B.材料二中,当仁者不认同墨子的观点时,墨子通过举例来论述自己的理想蓝图是完全有可

能实现的。

C.材料三中,墨子把巫马子放在了自己的对立面,与之展开了一场针锋相对的辩论,展现出

了自己的辩护技巧和思想方法。

D.墨子在先秦诸子中,表达风格自成一家,一方面追求语言的浅显,逻辑的严密和结构的层

次感;一方面又反复论说,务求把意思说得清楚明白。

6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

(2)击我则疾,击彼则不疾于我。我何故疾者之不拂,而不疾者之拂?

14.结合墨子的观点,分析材料三中巫马子思想的不同之处(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5~16题。

东风第一枝·春雪

史达祖

巧沁兰心,偷黏草甲,东风欲障新暖。谩凝碧瓦难留,信知暮寒轻浅。行天入镜,做弄

出、轻松纤软。料故园、不卷重帘,误了乍来双燕。

青未了、柳回白眼。红欲断、杏开素面。旧游忆著山阴①,厚盟遂妨上苑②。寒炉重暖,

便放慢、春衫针线。恐凤靴、挑菜归来,万一灞桥相见。

[注]①“旧游"句:《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忽忆戴安道。

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

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②“后盟"句:司马相如赴梁王兔园之宴以践约,因值雪天而

迟至。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首咏物词,词以细腻的笔触,绘形绘神,写出春雪的特点,以及雪中草木万物的千

姿百态。

B“行天入镜”取白唐代诗人韩愈《春雪》中的“入镜鸾窥沼,行天马渡桥",侧面体现出池

面桥面积雪的特点。

C.“料故园”一句,宕开一笔,以“料"字领起,展开想象。词人睹物伤情,异乡沦落之感溢于

言表。

D.“恐凤靴”一句,暗示即使到了挑菜节,仍是寒气未褪,人心倦出的因素仍在,暗示出词

人心境凄凉仍旧。

16.咏春雪与咏雪不同,除了不离雪外,还必须不离春天。请结合具体诗句,说说作者是如何

紧扣这两方面来歌咏春雪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儒家提倡“忠恕之道”,在《论语·卫灵公》中,孔子向子贡阐明“恕”的含义为“_________,

__________",并认为“恕”虽仅一字,但可终身践行。

(2)《诗经·无衣》中的“"描写战士修整甲胄和兵器,然后又以“”

一句表明战士们奔赴前线,共同杀敌的英雄气概。

(3)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写春江花月之夜景,抒思乡孤独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体现了人事变幻、江水永恒的道理。

(4)《将进酒》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怀才不遇的郁愤,传达出

舍我其谁的自信。

7

三.语言文字应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共5小题,18分)

“文化出海”,是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方面。如

何“文化出海”?我们可以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

一是看“罗盘"识方向。“扬帆远航”,意味着机遇,也预示着这些文化产品要接受更多受

众、更多视角的检验。因此,既需要识别(甲),也需要识别哪些需求又是因

国家而异的,从而创作出更具全球目光、更能引起情感共鸣与认同的作品。比如去年集奥林

匹克精神与中国文化元素于一身的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