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6Sora来袭聚焦新质生产力考点要求课标要求命题预测新质生产力与科技2024年2月15日,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发布人工智能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这一技术将彻底颠覆传统的视频创作方式,为我们开启一个全新的AI视频时代!2024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首要任务人工智能浪潮的到来从2015年、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先后提出“互联网+”“智能+”,再到今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人工智能+”,这是中国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释放创新动能的新信号。“新质生产力”作为一个新概念,是两会的热点,也是一个新的重要考点。这一概念大部分同学之前可能都没接触过,知识点提出时间不长,理论性较强,难度较大,我们需要提前准备,未雨绸缪。这部分是和历史课程关联性最强的,也是必须掌握的内容,在答题时除了考虑生产力角度,还要多多关注生产关系角度。
中国古代生产力关中国式现代化
考点一新质生产力与科技核心考点梳理考点1:新质生产力的含义概念:新质生产力指的是在生产力领域发生根本性变化的生产力形式,这种变化体现为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产业创新和管理创新,它代表了社会生产力演化的一次巨大跃升。内涵:新质生产力相较于传统生产力,具有更高的技术水平、更好的质量、更高的效率和更强的可持续性。
它强调创新驱动,特别是依靠科技创新来推动生产力的提升,区别于依靠大量资源投入、高度消耗资源的生产力发展方式,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体现了数字时代的融合性和新内涵。表现:考点2: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改进体现了生产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考点3:世界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至今主要标志改良蒸汽机的使用电力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主要成就蒸汽机、蒸汽火车、汽船电力、汽车、化工、石油开采计算机、原子能、航天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技术等特点首先发生在英国,技术发明者都是有实践经验的工人或机械师;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科学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新技术的发明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电气时代”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科学技术和各个领域相互渗透。“信息时代”考点4:辨证看待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科技革命引起生产方式的变化(1)生产力变化: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2)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工厂制、垄断组织、生产国际化2、科技革命引起生活方式的变化:城乡变化、交通与通信进步、教育不断推广、人类文化生活出现新的模式、人类视野开阔。3、工业革命导致了城市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流行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全球性生态危机;个人信息泄露,网络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年轻人沉溺网络世界。知识拓展:近现代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以18世纪末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中国:
①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近代工业产生(洋务运动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③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也促进中国近代教育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以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使社会生产力进入“电气时代”。中国:
①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③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中期,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信息时代”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在科技领域硕果累累,机遇与挑战并存。
考点5:世界市场的形成与经济全球化学科素养探究核心素养—家国情怀【命题角度】探究:工业革命后的社会问题和解决【参考答案】实践探索:三大工人运动,标志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芝加哥工人大罢工(国际劳动节由来)理论探索:马克思主义诞生结果:产业工人待遇有所改善,最长工时受到限制,最低工资得到一定保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应对世界生态问题传统的全球治理机制: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新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出现了不同层次的国际治理组织和机制中国方案: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社会进步离不开科技发展;(3)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是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4)在发展科学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与资源。中考演练真题回归1.(2023•徐州模拟)如图是三次工业革命进程示意图,从图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是()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应用B.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后来居上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电气化的实现 D.三次科技革命生产力未发生根本性变化2.(2022•通辽)科技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下按职业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A.汽车司机﹣﹣铁路工人﹣﹣计算机教师B.火车司机﹣﹣汽车司机﹣﹣网络工程师C.火车司机﹣﹣网络工程师﹣﹣石油工人 D.石油工人﹣﹣宇航员﹣﹣轮船修理工3.(2023•泰安)表为科技成果从发明到生产应用所需要的时间,这最能说明()二战前二战后照相机112年电视5年电话56年激光2年原子能15年A.科技革命对生产力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B.科研领域不断扩展C.二战后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空前加快D.科技给人类的日常生活带来巨大变化4.(2022•衢州)下列关于三次科技革命的认识,正确的是()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发电机的应用 B.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国和德国后来居上 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电气化的实现 D.三次科技革命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5.(2022•广安)科技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解读,不准确的是()A.工业革命造成了新的社会矛盾,马克思主义诞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B.工业革命的发展,为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 C.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工业化强国,近代科学与文化开始产生 D.计算机网络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生活空间,推动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6.(2023•潍坊)建国后的前一百年,美国往往偷取别人的技术。到了1900年,美国开始输出“美式精巧发明”。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美国独立战争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美国南北战争 D.第三次科技革命7.(2023•衡阳)2023年6月4日7时,神开十五号飞船返回舱安全着陆,湘籍航天员张陆出舱后激动地说:“眼有星辰大海,胸怀赤胆忠心——祖国一直在我心中!”铿锵的话语令国人感到自豪。请问神舟十五号飞船主要体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哪一方面的成就()A.原子能技术 B.计算机技术 C.航天技术 D.生物工程8.(2023•广安)王斯德《世界通史》:“科学的突破,技术的创新,新发明的涌现,对于工业革命的形成至关重要。第二次工业革命实际上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直接推动下兴起的。电磁学理论直接导致了电力工业的产生……”据此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A.需求增长刺激了新技术的发明 B.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C.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 D.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9.(2021•随州)近现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也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下列关于科技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有()①18世纪,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②爱迪生建立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③本茨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 ④工业化使人口越来越集中于城市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10.(2022•随州)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大烟囱工业”“夕阳工业”(如钢铁采矿)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原子能、生物工程等“朝阳工业”迅猛发展。它充分说明这次科技革命()A.进一步引起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 B.大机器生产已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C.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巨大改变 D.科技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考题预测【新考法】核心素养—考查的是工业革命的成就,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1.下列有关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及其影响的组合,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瓦特改良蒸汽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B.“旅行者号”试车成功——水上交通迅速发展C.电动机的发明——汽车成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D.生物工程——促使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新考法】新情境--考查以三次科技革命为切入点进行整合,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2.有学者指出,近现代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推动着各大国的综合国力此消彼长,塑造、更替着近现代以来英国鹤立鸡群、美德法日英“群雄并立”、美苏两极争霸和美欧中日俄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由此推断()A.科技革命决定着国际格局的演变 B.科技革命推动着政治多极化趋势C.科技革命最终导致两极格局解体 D.科技革命影响世界历史发展进程【新考法】核心素养——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史实。3.人类历史上先后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影响。以下史实揭示出()●晚清时期,两次工业革命期间发明的电话、电报等传入中国●1879年,大清邮政官局创办,这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计算机网络技术阔步发展●2020年,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完成部署A.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电气时代”进入“信息时代” B.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明与普及是信息技术的一次革命 C.中国通讯技术经历了从引进,与世界接轨到自主创新的过程 D.中国通讯事业从古代向近代转型促进社会生活的演变【新考法】新情境——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史实。4.全球经济演变的本质就是科技突破带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 B.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 C.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 D.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与技术都紧密相结合【新考法】核心素养——考查近代以来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和综合分析材料的能力。5.关于三次科技革命,有学者提到,过去二百多年中,人类经历的三次科技革命的特征,第一次科技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科技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科技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个性化”。下面关于三次科技革命特征的阐述正确的是()A.三次科技革命都使世界大战变得更加残酷 B.“机械化”是指世界范围内机器广泛应用 C.“规模化”是指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D.“个性化”是指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考点二中国古代生产力核心考点梳理考点1:古代手工业发展考点2:古代手工业发展考点3:古代商业的发展知识总结: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一)涉及领域:天文、历法、数学、医学、农学等
(二)发展历程:(三)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1)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服务于生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2)中国古代科技著作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具有较强的经验性。
(3)古代科学理论的技术化倾向严重,而这些技术又不具有开放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生产力。
总之,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造成了重大影响,为世界科学技术做出了重大贡献。
学科素养探究核心素养—唯物史观【命题角度】(1)以上四幅图片蕴含的历史信息,分别体现了“盛唐气象”的什么内容(2)“盛唐气象”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从中,你得到哪些重要启示?【参考答案】体现的内容图1经济发展迅速,呈现繁荣景象图2民族政策开明,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图3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图4文学艺术丰富多彩,成就斐然国家统一安定是社会发展、繁荣的前提;政治清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制度创新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改善民生是国家发展的要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对外开放交流有助于增强国力中考演练真题回归1.(2023•湖州)在参观过程中,小明看到了许多古代生产工具,其中属于汉代播种工具的是()A. B. C. D.2.(2021•娄底)生产生活离不开工具的革新。下列古代生产工具中,代表了春秋时期较高发展水平的是()A.打制石器 B.骨耜C.青铜铲 D.铁农具3.(2021•西宁)我国具有悠久的农业生产历史,认识古代的农业生产工具是提高中学生劳动素养的有效途径。以下图片中,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人使用的农业工具是()A.铁农具 B.耧车 C.骨耜 D.曲辕犁4.(2022•菏泽)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下列中国古代生产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5.(2023•海南)东晋初年,江南粮荒严重,但南北劳动人民两支生产大军,用无比坚韧的力量战胜了自然,使江南农业发展迈进一大步,这表明江南农业发展得益于()A.自然环境优越 B.生产工具改进 C.高产作物引进 D.农民辛勤劳动6.(2023•西宁)生产工具的改进极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下列生产工具出现于唐朝的是()A.铁农具 B.耧车 C.曲辕犁 D.秧马7.(2023•北京)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的使用进一步推广,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开垦者缴纳赋税,田地所有权就可以得到国家承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同时,铁制工具在开挖河渠中的使用成就了大型水利工程。以上材料说明()A.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 B.铁制工具完全取代了木石工具 C.各国变法带来生产工具的改进 D.水利工程为国家统一创造条件8.(2021•怀化)明代宋应星所著的一书中全面记载了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经验技术,他引用《尚书》的内容写道,“润下作咸,武王访箕子而首闻其义”,强调制盐是圣王也要重视的事,在一幅《治丝图》中,他所绘的纺织工人戴着指套和绑腿,俨然知识分子装束。此书是()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9.(2022•郴州)“这部著作详尽地记述了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过程,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这部著作是()A.《史记》 B.《齐民要术》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10.(2023•陇南)某著作记载了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各部门的生产技术,包括谷类和棉麻作物栽培、食品加工、制盐、制糖、制陶、榨油、造纸、冶铸、兵器、舟车制造和珠玉采琢。据此推断,该著作是()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考题预测【新考法】核心素养—考查古代小农经济的发展,本题掌握古代农业生产力发展的表现进行分析解答。1.某同学为了参加辩论会搜集资料,搜集到的图片可以作为证据资料来论证()A.古代生产力的发展 B.古代灌溉工具的进步 C.古代饲养牲畜的品种增多 D.古代农业耕作方式落后【新考法】新情境——考查识记都江堰的修筑者及其作用。2.我国古代采取了不少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至今依然发挥巨大作用的是()A.兵归家,释奴婢 B.蜀守冰,凿离堆C.招流民,行屯田 D.重本业,轻末业【新考法】新情境——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3.“……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制作石器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会长时间保存火种。”请你判断□□应该填写()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新考法】新情境——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有关内容。4.用“长江流域”、“水稻”、“猪纹陶钵”、“干栏式房屋”等描述的原始居民是()A.半坡原始居民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龙山原始居民 D.红山原始居民【新考法】核心素养——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铁农具与牛耕使用的意义。5.生产力是古代社会进步的最终动力,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A.手工业的发展 B.农业技术的进步C.水利工程的兴修 D.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考点三中国式现代化核心考点梳理考点1:中国式现代化含义【内涵】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考点2: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时间原因特点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1.总体比较落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2.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薄弱;3.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①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的刺激;②状元实业家张謇回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许多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①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②“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再度受挫第一次世界大战后①“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②国民党统治时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著名企业家张謇(状元实业家,大生纱厂);荣宗敬和荣德生——荣氏兄弟(纺织业和面粉业);卢作孚;侯德榜(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考点3:中国共产党成功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1949年-今)时期特点取得成就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前提条件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为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奠基时期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经济基础。改革开放新时期快速发展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经济在快速增长中创造了世界奇迹,形成了充满新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人民生活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充满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基本成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走向成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理论和制度体系日趋完善,物质基础更为坚实,全国人民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更加自信。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论断,开辟了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新境界。知识梳理知识拓展:中西方现代化的异同项目中国式现代化西方现代化不同方式中国现代化走和平发展之路西方现代化过程伴随殖民扩张和剥削压迫背景原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平理念西方流行强取豪夺、霸权横行发展类型中国是后发型西方是先发型实施主导中国是政府主导西方是私人资本家主导发展环境在“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国际环境在殖民扩张和争夺激烈的环境中制度保障广泛意义的人民民主制度资产阶级代议制经济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生产资料私有制为主体成果分配人民共享现代化成果贫富差距悬殊国际影响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成为了地区冲突和世界动荡的重要因素共同点中西现代化都是以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为推动力,以效率化、世俗化、民主化、公平化为价值取向【点拨】和西方相比,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之处(特点)
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以人民为中心;③以共同富裕为目标;④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⑤注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⑥具有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本特征。学科素养探究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间表现2012年党的十八大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并提出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2017年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行了战略规划,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分为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其目标是实现物质、政治、精神、社会和生态五大文明体系协调发展。2022年中共二十大,习近平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命题角度】据材料,概括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为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的努力。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取得了哪一阶段性成果。【参考答案】努力: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提出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行了战略规划。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命题和五个文明体系协调发展的目标。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阶段性成果:2021年,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的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中考演练真题回归1.(2023•无锡)洋务“自强”运动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等,仅仅触及了现代化的表皮,而没有获得工业化的突破。下列属于这场运动领导人的是()A.林则徐 B.洪秀全 C.李鸿章 D.康有为2.(2023•西宁)“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材料反映了当今世界()A.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 B.国防现代化进程加快 C.政治民主化深入发展 D.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3.(2022•深圳)他们的目的在于恢复儒家的地位,使这个极其落魄的帝国恢复传统专制制度那种平静安稳的统治。但是也逐渐认识到改革和谨慎的现代化的必要性。“改革和谨慎的现代化”是指()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戊戌变法 D.实业救国4.(2023•陇南)这次大会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这次大会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九大 C.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 D.中共二十大5.(2023•营口)欧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建立新政治制度的第一次尝试。“第一次尝试”后确立的政治体制是()A.民主集中制 B.民主共和制 C.联邦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6.(2023•营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实现了由单一军种到诸军兵种合成的转变,武器装备不断向现代化迈进。下列事件出现在改革开放以后的是()A.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B.组建第二炮兵部队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辽宁舰”交接入列7.(2023•张家界)19世纪初,拉美国家赢得了民族独立,由从前专制王权殖民统治下的一个个辖区,创建了一系列民族国家,成为了现代化的发展实体。下列领导拉美获得民族独立的人物是()A.圣马丁、玻利瓦尔 B.章西女王、甘地 C.扎格鲁尔、曼德拉 D.卡德纳斯、卡斯特罗8.(2023•湖北)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将在_____实现。()A.2027年 B.2035年 C.2049年 D.2056年9.(2023•金昌)这次大会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这次大会是()A.中共十七大 B.中共十八大 C.中共十九大 D.中共二十大10.(2023•凉山州)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创业路上,有一座城市率先拥抱世界,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现代化大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这个城市是()A.上海 B.厦门 C.深圳 D.珠海考题预测【新考法】新情境—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表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完成。1.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报告表明()A.我国已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B.开始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完成 D.全国范围的脱贫攻坚任务即将完成【新考法】新情境——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材料反映国家每年召开“两会”目的是全国人民为了凝聚共识,更好建设社会主义。2.2024年3月,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式现代化”“新质生产力”等成为今年代表们热点议题。材料反映国家每年召开“两会”目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 B.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多党合作制的制度安排 C.全国人民为了凝聚共识,更好建设社会主义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制度安排【新考法】新情境——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该文字出自()A.中共十六大报告 B.中共十七大报告 C.中共十八大报告 D.中共二十大报告【新考法】新情境——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4.2024年甲辰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于4月4日上午在陕西省黄陵县桥山祭祀广场隆重举行,今年的公祭活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为主题。我们祭祀黄帝主要是因为他()A.发明了文字,编制了乐谱 B.曾经打败过炎帝和蚩尤C.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新考法】跨学科——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袁隆平的相关史实。5.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为人类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下列说法最能体现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是()A.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C.籼型杂交水稻研制成功 D.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专题16Sora来袭聚焦新质生产力考点一新质生产力与科技中考演练真题回归1.(2023•徐州模拟)如图是三次工业革命进程示意图,从图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是()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应用B.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后来居上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电气化的实现 D.三次科技革命生产力未发生根本性变化【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三次工业革命。需要掌握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状况。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图示的解读与分析,结合三次工业革命的史实解答即可。【解答】观察题干图片及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应用,选项A符合史实,在图中也可以体现。选项B虽符合史实,但在图中无法体现,应排除。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电气化的实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互联网、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故选项C错误。三次科技革命都使生产力发生根本性变化,在图中可以体现,选项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对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状况的把握,考查学生解读图示、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2022•通辽)科技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下按职业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A.汽车司机﹣﹣铁路工人﹣﹣计算机教师B.火车司机﹣﹣汽车司机﹣﹣网络工程师C.火车司机﹣﹣网络工程师﹣﹣石油工人 D.石油工人﹣﹣宇航员﹣﹣轮船修理工【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考查三次科技革命。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斯蒂芬森发明的陆路交通工具;飞机是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的,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电脑网络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英国人斯蒂芬森在1825年发明的陆路交通工具;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人卡尔•本茨在1885年发明的交通工具;电脑网络技术是1945年在美国最早出现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先后顺序为:火车司机﹣﹣汽车司机﹣﹣网络工程师。故选:B。【点评】理解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同影响是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3.(2023•泰安)表为科技成果从发明到生产应用所需要的时间,这最能说明()二战前二战后照相机112年电视5年电话56年激光2年原子能15年A.科技革命对生产力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B.科研领域不断扩展C.二战后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空前加快D.科技给人类的日常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应重点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解答】依据题干“一战照相机112年,电话56年;二战后电视5年,激光2年,原子能15年”这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计算机网络技术集中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快速、便捷、高度智能化和全球化的特点,也反映了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以及学科交叉渗透的特点。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网络社会和信息产业发展的先导和基础。信息产业的迅速崛起以及创造的巨大产值,表明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内容、特点以及影响的相关知识。要注意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的识记和理解,要注意区分第三次科技革命给不同领域带来的不同变化。4.(2022•衢州)下列关于三次科技革命的认识,正确的是()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发电机的应用 B.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国和德国后来居上 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电气化的实现 D.三次科技革命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三次科技革命,注意对比其异同。【解答】关于三次科技革命的认识,正确的是三次科技革命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后来居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史实与异同。5.(2022•广安)科技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解读,不准确的是()A.工业革命造成了新的社会矛盾,马克思主义诞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B.工业革命的发展,为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 C.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工业化强国,近代科学与文化开始产生 D.计算机网络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生活空间,推动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三次工业革命。掌握三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解答】近代科学与文化开始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C表述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以三次工业革命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6.(2023•潍坊)建国后的前一百年,美国往往偷取别人的技术。到了1900年,美国开始输出“美式精巧发明”。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美国独立战争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美国南北战争 D.第三次科技革命【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解答】据题干“建国后的前一百年,美国往往偷取别人的技术。到了1900年,美国开始输出‘美式精巧发明’。”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结束于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密切结合,并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美国是领先国家,在电力应用和交通工具方面等取得重大成就,B项正确;美国独立战争发生于1775年至1783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美国南北战争发生于1861年至186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美国发展历程这一史实的准确记忆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在日常学习中对大国史的基本内容有扎实的基础,同时需要全面准确地提取材料信息,进行问题转换和知识运用。7.(2023•衡阳)2023年6月4日7时,神开十五号飞船返回舱安全着陆,湘籍航天员张陆出舱后激动地说:“眼有星辰大海,胸怀赤胆忠心——祖国一直在我心中!”铿锵的话语令国人感到自豪。请问神舟十五号飞船主要体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哪一方面的成就()A.原子能技术 B.计算机技术 C.航天技术 D.生物工程【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领域,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这次技术革命被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根据题干“2023年6月4日7时,神舟十五号飞船返回舱安全着陆”可知,题干体现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航天技术领域的成就,故C符合题意;神舟十五号飞船没有体现原子能技术,排除A;神舟十五号飞船返回主要体现的是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没有强调计算机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排除BD。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领域与代表性成就。8.(2023•广安)王斯德《世界通史》:“科学的突破,技术的创新,新发明的涌现,对于工业革命的形成至关重要。第二次工业革命实际上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直接推动下兴起的。电磁学理论直接导致了电力工业的产生……”据此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A.需求增长刺激了新技术的发明 B.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C.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 D.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掌握基础知识。【解答】A.材料并未强调需求增长与新技术发明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A。B.根据材料“第二次工业革命实际上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直接推动下兴起的,电磁学理论直接导致了电力工业的产生”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的理论研究大量的运用到生产中,反映出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故B正确。C.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不符合题意,排除C。D.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排除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9.(2021•随州)近现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也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下列关于科技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有()①18世纪,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②爱迪生建立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③本茨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 ④工业化使人口越来越集中于城市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天覆地的变化,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解答】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不是18世纪。①排除;1882年9月,爱迪生在纽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发电厂。②正确;福特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③排除;工业化使人口越来越集中于城市。④正确。②④符合题意。排除A、B和D。故选:C。【点评】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和主要发明。10.(2022•随州)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大烟囱工业”“夕阳工业”(如钢铁采矿)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原子能、生物工程等“朝阳工业”迅猛发展。它充分说明这次科技革命()A.进一步引起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 B.大机器生产已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C.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巨大改变 D.科技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以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大烟囱工业”“夕阳工业”(如钢铁采矿)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原子能、生物工程等“朝阳工业”迅猛发展为依托,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大烟囱工业”“夕阳工业”(如钢铁采矿)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原子能、生物工程等“朝阳工业”迅猛发展。它充分说明这次科技革命进一步引起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促进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加快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促使知识经济出现等。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知识。考题预测【新考法】核心素养—考查的是工业革命的成就,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1.下列有关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及其影响的组合,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瓦特改良蒸汽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B.“旅行者号”试车成功——水上交通迅速发展C.电动机的发明——汽车成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D.生物工程——促使电子计算机的发明【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次工业革命,侧重于考查的是工业革命的成就。【解答】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瓦特改良蒸汽机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第一次工业革命标志着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故正确;B.“旅行者号”试车成功,不能促进水上交通的发展,故排除;C.内燃机使汽车成为交通工具,故排除;D.生物工程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无关,故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工业革命的成就,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新考法】新情境--考查以三次科技革命为切入点进行整合,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2.有学者指出,近现代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推动着各大国的综合国力此消彼长,塑造、更替着近现代以来英国鹤立鸡群、美德法日英“群雄并立”、美苏两极争霸和美欧中日俄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由此推断()A.科技革命决定着国际格局的演变 B.科技革命推动着政治多极化趋势C.科技革命最终导致两极格局解体 D.科技革命影响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属理解层面的要求,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A.国际格局受国家实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科技仅仅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不是决定性因素,排除。B.“科技革命推动着政治多极化趋势”表述片面,不能概括题干所有信息,排除。C.题干材料没有科技革命导致两极格局解体的表述,排除。D.材料“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着各大国的综合国力此起彼伏,塑造、更替着……国际格局”表明科技革命影响了国际格局和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树立专题意识,以三次科技革命为切入点进行整合,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新考法】核心素养——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史实。3.人类历史上先后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影响。以下史实揭示出()●晚清时期,两次工业革命期间发明的电话、电报等传入中国●1879年,大清邮政官局创办,这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计算机网络技术阔步发展●2020年,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完成部署A.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电气时代”进入“信息时代” B.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明与普及是信息技术的一次革命 C.中国通讯技术经历了从引进,与世界接轨到自主创新的过程 D.中国通讯事业从古代向近代转型促进社会生活的演变【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的通讯技术的变化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据题干图表中“晚清时期,两次工业革命期间发明的电话、电报等传入中国”“1879年,大清邮政官局创办,这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计算机网络技术阔步发展”“2020年,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完成部署”可知,图表中的史实体现了中国通讯技术经历了从引进、与世界接轨到创新的过程,C项正确;瓦特制成的改良蒸汽机解决了动力问题,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材料反映的是中国通讯技术的变化,排除A项;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明与普及是信息技术的一次革命,电话等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排除B项;题干图表材料反映的是近现代中国通讯技术的变化发展,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史实。【新考法】新情境——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史实。4.全球经济演变的本质就是科技突破带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 B.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 C.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 D.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与技术都紧密相结合【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三次科技革命的作用及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计算机网络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生活空间,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但不是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与技术都紧密相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成果很多都是来源于技师的发明,科学与技术尚未紧密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突出的特点是自然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中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学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选项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史实。【新考法】核心素养——考查近代以来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和综合分析材料的能力。5.关于三次科技革命,有学者提到,过去二百多年中,人类经历的三次科技革命的特征,第一次科技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科技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科技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个性化”。下面关于三次科技革命特征的阐述正确的是()A.三次科技革命都使世界大战变得更加残酷 B.“机械化”是指世界范围内机器广泛应用 C.“规模化”是指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D.“个性化”是指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要求学生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解答】第二次科技革命垄断组织产生,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体现了规模化的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规模化,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生产的高度集中,企业总数减少,而产量、投资额大幅度提升,生产和资本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产生了垄断组织,垄断很快渗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方面,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近代以来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和综合分析材料的能力。考点二中国古代生产力中考演练真题回归1.(2023•湖州)在参观过程中,小明看到了许多古代生产工具,其中属于汉代播种工具的是()A. B. C. D.【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两汉经济的发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耧车是汉代出现的播种工具,以人或畜为动力,一人扶耧,可将开沟、播种、掩土三道工序一次完成,B是正确的选项;翻车是三国时期魏国马钧改进的灌溉工具,排除A;曲辕犁是唐朝发明的耕作农具,排除C;中国汉代出现了纺车,是纺织工具,排除D。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明确考查了两汉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2.(2021•娄底)生产生活离不开工具的革新。下列古代生产工具中,代表了春秋时期较高发展水平的是()A.打制石器 B.骨耜C.青铜铲 D.铁农具【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铁器的使用,知道代表了春秋时期较高发展水平的是铁农具。【解答】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故代表了春秋时期较高发展水平的是铁农具。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铁器的使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3.(2021•西宁)我国具有悠久的农业生产历史,认识古代的农业生产工具是提高中学生劳动素养的有效途径。以下图片中,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人使用的农业工具是()A.铁农具 B.耧车 C.骨耜 D.曲辕犁【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有关内容。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解答】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用陶器装粮食,会挖水井,C符合题意;AD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工具;B是西汉时期发明的播种工具。故选:C。【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有关内容。4.(2022•菏泽)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下列中国古代生产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生产工具的创新。【解答】曲辕犁出现于唐朝,铁犁铧出现于春秋战国,木棉纺车是元代黄道婆发明的,秧马是在北宋大量使用。故选:D。【点评】注意准确识记我国生产工具出现的时间。5.(2023•海南)东晋初年,江南粮荒严重,但南北劳动人民两支生产大军,用无比坚韧的力量战胜了自然,使江南农业发展迈进一大步,这表明江南农业发展得益于()A.自然环境优越 B.生产工具改进 C.高产作物引进 D.农民辛勤劳动【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东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材料。【解答】根据题干“东晋初年,江南粮荒严重,但南北劳动人民两支生产大军,用无比坚韧的力量战胜了自然,使江南农业发展迈进一大步”可知,题干材料重点强调了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南北劳动人民两支生产大军的辛勤劳动,D符合题意;自然环境优越、生产工具改进是东晋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但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B;东晋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与高产作物引进不符,排除C。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东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等知识。6.(2023•西宁)生产工具的改进极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下列生产工具出现于唐朝的是()A.铁农具 B.耧车 C.曲辕犁 D.秧马【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新发明的农具,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唐朝人民发明了新的犁地工具曲辕犁,它由11个部件构成,设计精妙、轻便灵巧,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C项正确;铁制农具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排除A项;耧车是西汉时期发明的农具,排除B项;“秧马”是种植水稻时,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北宋开始大量使用,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唐朝新发明的农具,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7.(2023•北京)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的使用进一步推广,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开垦者缴纳赋税,田地所有权就可以得到国家承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同时,铁制工具在开挖河渠中的使用成就了大型水利工程。以上材料说明()A.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 B.铁制工具完全取代了木石工具 C.各国变法带来生产工具的改进 D.水利工程为国家统一创造条件【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题干“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的使用进一步推广,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开垦者缴纳赋税,田地所有权就可以得到国家承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同时,铁制工具在开挖河渠中的使用成就了大型水利工程”可知,这说明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故A符合题意;题干材料说明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不能说明铁制工具完全取代了木石工具、各国变法带来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工程为国家统一创造条件,排除BCD。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8.(2021•怀化)明代宋应星所著的一书中全面记载了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经验技术,他引用《尚书》的内容写道,“润下作咸,武王访箕子而首闻其义”,强调制盐是圣王也要重视的事,在一幅《治丝图》中,他所绘的纺织工人戴着指套和绑腿,俨然知识分子装束。此书是()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明朝时期宋应星编著《天工开物》,这部著作是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据“‘润下作咸,武王访箕子而首闻其义’,强调制盐是圣王也要重视的事,在一幅《治丝图》中,他所绘的纺织工人戴着指套和绑腿,俨然知识分子装束。”可知,此书是《天工开物》,故B符合题意;《齐民要术》是贾思勰编著农书,排除A;《农政全书》是徐光启编著的农书,排除C;《本草纲目》是李时珍编著的医学著作,排除D。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的相关史实。9.(2022•郴州)“这部著作详尽地记述了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过程,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这部著作是()A.《史记》 B.《齐民要术》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以“这部著作详尽地记述了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过程,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为依托,考查《天工开物》。【解答】“这部著作详尽地记述了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过程,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这部著作是《天工开物》。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编写的《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天工开物》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收录了农业、手工业、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尤其是机械,更是有详细的记述。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时期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10.(2023•陇南)某著作记载了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各部门的生产技术,包括谷类和棉麻作物栽培、食品加工、制盐、制糖、制陶、榨油、造纸、冶铸、兵器、舟车制造和珠玉采琢。据此推断,该著作是()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天工开物》的相关史实。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中国明代一部综合性科技著作,涉及种植、纺织、熬盐、制糖、制陶、冶铸、制造车船、造纸、采矿、兵器、酿酒等数十个行业领域,被欧洲学者称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解答】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十七世纪我国有一著作记载了农业和手工业各部门的生产技术,包括谷类和棉花作物栽培、食品加工、制盐、制糖、制陶、榨油、造纸、冶铸等,故该著作应该是指《天工开物》,D符合题意;《齐民要术》和《农政全书》都是中国古代的农业科学著作,与“记载了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各部门的生产技术”不符,排除AB;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属于药物学著作,与“记载了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各部门的生产技术”不符,排除C。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天工开物》的相关史实。考题预测【新考法】核心素养—考查古代小农经济的发展,本题掌握古代农业生产力发展的表现进行分析解答。1.某同学为了参加辩论会搜集资料,搜集到的图片可以作为证据资料来论证()A.古代生产力的发展 B.古代灌溉工具的进步 C.古代饲养牲畜的品种增多 D.古代农业耕作方式落后【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古代小农经济的发展,根据图片农业耕作工具进行综合分析即可。【解答】根据图片信息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产生,汉代出现耦犁,唐代出现了曲辕犁,反映了古代农业生产力不断发展,故A项正确。B项,图片并非灌溉工具,排除。C项,图片未体现牲畜饲养,排除。D项,图片反映了古代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并非强调生产方式落后,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古代小农经济的发展,本题掌握古代农业生产力发展的表现进行分析解答。【新考法】新情境——考查识记都江堰的修筑者及其作用。2.我国古代采取了不少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至今依然发挥巨大作用的是()A.兵归家,释奴婢 B.蜀守冰,凿离堆C.招流民,行屯田 D.重本业,轻末业【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措施,结合所学即可作答。【解答】据所学知,我国古代采取了不少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至今依然发挥巨大作用的是李冰修筑的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筑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了“天府之国”,B项蜀守冰,凿离堆反映的正是都江堰的修建。故选:B。【点评】注意识记都江堰的修筑者及其作用。【新考法】新情境——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3.“……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制作石器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会长时间保存火种。”请你判断□□应该填写()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考查了远古北京人。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吃到熟食,缩短了消化过程,促进了体质的发展。【解答】“……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制作石器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会长时间保存火种。”请你判断□□应该填写北京人。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新考法】新情境——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有关内容。4.用“长江流域”、“水稻”、“猪纹陶钵”、“干栏式房屋”等描述的原始居民是()A.半坡原始居民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龙山原始居民 D.红山原始居民【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以“长江流域”、“水稻”、“猪纹陶钵”、“干栏式房屋”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点。【解答】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所以B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有关内容。【新考法】核心素养——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铁农具与牛耕使用的意义。5.生产力是古代社会进步的最终动力,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A.手工业的发展 B.农业技术的进步C.水利工程的兴修 D.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了铁农具与牛耕的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解答】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农具来耕种土地。此外,至迟在春秋末年,人们已经使用牛来耕地。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故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铁农具与牛耕使用的意义。考点三中国式现代化中考演练真题回归1.(2023•无锡)洋务“自强”运动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等,仅仅触及了现代化的表皮,而没有获得工业化的突破。下列属于这场运动领导人的是()A.林则徐 B.洪秀全 C.李鸿章 D.康有为【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根据材料“洋务‘自强’运动”可知,反映了洋务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䜣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他们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C项正确;林则徐虎门销烟,也是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排除A项;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排除B项;康有为领导了戊戌变法,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2023•西宁)“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材料反映了当今世界()A.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 B.国防现代化进程加快 C.政治民主化深入发展 D.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识记相关知识点。【解答】根据材料中的“世界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可知,当今世界的趋势之一是经济全球化,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全球化的内容,没有涉及文化、国防和政治,AB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D。【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经济全球化的掌握。3.(2022•深圳)他们的目的在于恢复儒家的地位,使这个极其落魄的帝国恢复传统专制制度那种平静安稳的统治。但是也逐渐认识到改革和谨慎的现代化的必要性。“改革和谨慎的现代化”是指()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戊戌变法 D.实业救国【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题干“他们的目的在于恢复儒家的地位,使这个极其落魄的帝国恢复传统专制制度那种平静安稳的统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等对儒家思想采取宣传的态度,“但是也逐渐认识到改革和谨慎的现代化的必要性。”其目的是利用儒家思想为变法宣传造舆论,如《孔子改制考》,故C正确;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排除A;新文化运动对儒家学说采取完全否定的态度,排除B;实业救国借助兴办民族企业来拯救民族危亡,排除D。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改革和谨慎的现代化”是指戊戌变法。4.(2023•陇南)这次大会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这次大会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九大 C.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 D.中共二十大【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相关内容,识记中共二十大的相关内容,掌握基础知识。【解答】A.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排除A。B.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B。C.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排除C。D.根据材料“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及所学可知,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中共二十大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5.(2023•营口)欧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建立新政治制度的第一次尝试。“第一次尝试”后确立的政治体制是()A.民主集中制 B.民主共和制 C.联邦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君主立宪制的相关史实,“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建立新政治制度的第一次尝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据所学知识,1688年的“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建立新政治制度的第一次尝试”及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尝试”后确立的政治体制是君主立宪制,D项正确;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和制度,排除A项;美国独立战争后颁布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民主共和制,排除BC项。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君主立宪制的相关史实。6.(2023•营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实现了由单一军种到诸军兵种合成的转变,武器装备不断向现代化迈进。下列事件出现在改革开放以后的是()A.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B.组建第二炮兵部队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辽宁舰”交接入列【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据所学可知,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012年,“辽宁舰”交接入列,符合题意,D项正确;华东军区海军建立在1949年4月,组建第二炮兵部队在1966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在1964年,排除ABC三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相关知识,特别是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7.(2023•张家界)19世纪初,拉美国家赢得了民族独立,由从前专制王权殖民统治下的一个个辖区,创建了一系列民族国家,成为了现代化的发展实体。下列领导拉美获得民族独立的人物是()A.圣马丁、玻利瓦尔 B.章西女王、甘地 C.扎格鲁尔、曼德拉 D.卡德纳斯、卡斯特罗【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领导拉美获得民族独立的人物的相关史实。【解答】据所学可知,19世纪初,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拉丁美洲地区掀起了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起义烽火燃遍了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的广大地区。在南美洲北部地区,玻利瓦尔解放黑人奴隶,承诺胜利后分给起义士兵土地。大批印第安人、黑人和混血种人参加起义部队。1819年,玻利瓦尔率领队伍,克服艰难险阻,越过常年积雪的安第斯山脉,大败西班牙军队。玻利瓦尔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当选总统后,他继续领导南美的独立战争。在南美洲南部地区,圣马丁先后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战争。他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A项正确;章西女王、甘地与印度有关,排除B项;扎格鲁尔、曼德拉与非洲有关,排除C项;卡德纳斯在墨西哥进行改革,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等人的领导下,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和雇佣军,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拉丁美洲独立的相关史实。8.(2023•湖北)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将在_____实现。()A.2027年 B.2035年 C.2049年 D.2056年【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解答的关键是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习近平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其中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考查学生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准确记忆。9.(2023•金昌)这次大会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洞察分析
- 运动防护用具智能化市场分析-洞察分析
- 2025年沪科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沪科版五年级英语上册月考试卷
- 虚拟化存储数据迁移技术-洞察分析
- 2025年外研版九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沪科版八年级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浙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油气田智能采油策略-洞察分析
- 2025年外研版2024六年级语文下册月考试卷
- GB/T 9755-2001合成树脂乳液外墙涂料
- GB/T 10609.3-1989技术制图复制图的折叠方法
- GB 4053.2-2009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2部分:钢斜梯
- 通力电梯培训教材:《LCE控制系统课程》
- 佛山市内户口迁移申请表
- 品管圈PDCA持续质量改进提高静脉血栓栓塞症规范预防率
- 一次函数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陕西省榆林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 天车设备维护检修标准设备维护检修规程
- 中国智能物联网(AIoT)研究报告
- 江苏新海石化有限公司废气治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