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7 实验(第3期)_第1页
专题17 实验(第3期)_第2页
专题17 实验(第3期)_第3页
专题17 实验(第3期)_第4页
专题17 实验(第3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7实验1.用显微镜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位时,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A.物像越小、视野越亮、细胞数目越多 B.物像越小、视野越暗、细胞数目越少C.物像越大、视野越暗、细胞数目越少 D.物像越大、视野越亮、细胞数目越多2.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A.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转运和消耗掉 B.设置对照实验C.增加叶片内淀粉的含量 D.除去叶片中的叶绿素3.下面一组三图是制作并观察生物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中带黑边的圆圈是气泡,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没有让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B.图乙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植物细胞C.图丙中的结构③是反光镜D.下降显微镜镜筒时,眼睛应注视图丙中的①4.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会遇到不同情况,下列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将较暗的视野调亮---使用凹面反光镜、大光圈对光B.将视野右侧边缘的物像移至中央---向右移动坡片标木C.判断视野中污点的位置---转动反光镜、遮光器或目镜D.镜筒下降时,避免物镜压碎玻片标本---从侧面注视物镜5.淀粉具有遇碘变蓝的特性。下列实验可利用这一特性的有(

)①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②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③观察酵母菌④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⑤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6.(2023·湖北黄石·统考中考真题)人类对细胞的认识,离不开显微镜。下列有关显微镜的叙述,错误的是()A.显微镜是生命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工具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和C.从显微镜的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大7.“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农业生产上,播种前应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如果发芽率低,就要另选良种,否则会造成减产。下列关于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时应尽量挑个儿大的种子 B.实验时应给种子萌发提供适宜的条件C.为避免浪费,测几颗种子即可 D.不同作物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相同8.有人说“手机屏幕上的细菌比马桶盖上的还要多”,真的是这样吗?小张根据已有的经验,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并决定进行探究。从科学探究的角度来看,小张的看法相当于()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制定计划 D.实验结论9.(2023·四川绵阳·统考中考真题)小吴同学在显微镜操作时,要让镜筒下降,使物镜接近玻片标本,应转动的调节钮及方向是() A B C D10.(2023·四川绵阳·统考中考真题)下图载玻片上滴有甲、乙两滴草履虫培养液,用解剖针连通两滴培养液,并在乙的右侧放一小粒食盐。请你利用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原理,推测草履虫将()A.静止不动 B.从甲移到乙中C.从乙移到甲中 D.随机分布11.(2023·湖南湘潭·统考中考真题)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②镜头为目镜,③④镜头为物镜B.想看到尽可能多的细胞,应选择镜头组合①④C.为了让视野中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细准焦螺旋D.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质顺时针方向流动,玻片标本中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逆时针12.(2023·湖南湘潭·统考中考真题)为探究大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某实验小组将150粒大豆种子随机均分为3组进行实验(除探究条件外,其他环境条件均相同且适宜),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甲组和乙组形成对照,说明种子萌发需要水B.乙组和丙组形成对照,说明种子萌发需要光C.大豆种子开始萌发时,营养物质来自于胚乳D.此实验说明大豆种子萌发与空气无关13.(2023·吉林长春·统考中考真题)某同学为探究草履虫能否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在载玻片的a、b、c三处各滴两滴草履虫培养液,将其连通,a处边缘放一粒食盐、c处边缘滴一滴肉汁,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草履虫在a、b之间的运动方向是a→bB.c处草履虫最多,说明肉汁是有利刺激C.该实验说明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草履虫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14.(2023·吉林长春·统考中考真题)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选择尾鳍色素多的小鱼 B.将盖玻片盖在小鱼的尾鳍上C.必须用高倍镜进行观察 D.红细胞呈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15.(2023·吉林长春·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A.观察鸡卵的气室时,应敲开鸡卵的钝端B.测定种子发芽率时,应挑选粒大饱满的种子C.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时,应统计各小组数据,取平均值D.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应将待测试管置于37℃温水中16.(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用黄豆种子发豆芽,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选取籽粒饱满的种子 B.提供适宜的发芽温度C.种子始终浸没在水中 D.发芽过程保持通风透气17.(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同学们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向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B.试管中的液体需要充分混合均匀C.水浴温度为37℃,模拟了人体体温 D.2号试管溶液的蓝色比1号试管的深18.(2023·黑龙江牡丹江·统考中考真题)小明同学想探究馒头变甜是否与唾液有关,下图是他操作的四个步骤,其中步骤B的2号试管应注入,与1号试管形成对照。他的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步骤是(填字母)。改进实验后,步骤D中变蓝的是号试管。19.(2023·西藏·统考中考真题)科学研究表明,烟草燃烧时会产生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尼古丁、焦油和一氧化碳等,从一包香烟中提炼出来的尼古丁可以毒死一头牛。某生物兴趣小组以水蚤为研究对象,探究“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步骤如下:烟草浸出液的配制方法:①将两支烟的烟丝加160mL清水浸泡一天;②将四支烟的烟丝加160mL清水浸泡一天。用其浸出液做实验。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水中的活水蚤并记录10秒内的心跳次数,重复五次取平均值。在显微镜下观察两支烟的烟丝浸出液中的活水蚤并记录10秒内的心跳次数,重复五次取平均值。在显微镜下观察四支烟的烟丝浸出液中的活水蚤并记录10秒内的心跳次数,重复五次取平均值。实验结果见下表:组别清水两支烟的烟丝浸出液四支烟的烟丝浸出液水蚤个数55510秒内心跳次数353741分析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该兴趣小组提出的问题是?(2)在实验中设置清水组的目的是形成。(3)该兴趣小组的尼玛同学认为还需要增加两个组别,即用一支烟的烟丝漫出三支烟的烟丝浸出液进行实验,你认为这样做的原因是。(4)根据实验结果,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填“促进”或“抑制”)作用。(5)该兴趣小组在显微镜下发现水蚤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请你推测水蚤属于下列选项中_____。A.节肢动物 B.鱼类 C.软体动物 D.扁形动物(6)请写出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写出一条即可)。20.(2023·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合理开发利用盐碱地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研究表明,高浓度的盐溶液会减弱植物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科研人员通过对某种百合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探究AM真菌能否提高植物的抗盐性。(1)方法步骤:①选择完好且无病虫害的百合,用药物浸泡进行杀菌处理,目的是。②将杀菌后的百合用清水洗净,均分成2组。种植时,1组不接种AM真菌,1组接种AM真菌,采用相同规格的花盆,每盆定植3株。待株高30cm时,用0.8%的盐溶液浇灌。采用相同规格的花盆是为了。③在晴天、从7:00到17:00,测定气孔张开程度和叶绿素含量、结果如图所示。(2)实验结果与分析:据图可知,接种AM真菌后,植物气孔张开程度(填“增大”或“减小”),推测蒸腾作用会,同时(填气体)会通过气孔进入叶片。图中的实验结果证实接种AM真菌还能(填“增加”或“减少”)叶绿素含量,进而可能会增强植物的作用。(3)实验结论:。21.(2023·湖北黄石·统考中考真题)“双减”政策实施后,同学们有了更多的课外时间来开展实践活动。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材料:打孔器、烧杯、一定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可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新鲜绿萝叶片、秒表、不同瓦数的白炽灯(瓦数越大,光照越强)等。实验步骤:①取4个大小相同的烧杯,分别编号为1、2、3、4,并在烧杯中加入等量一定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②用打孔器将叶片打成大小相同的叶圆片(40片),并抽真空处理(目的是去除叶圆片中的空气),将处理后的叶圆片均分到4个烧杯中,叶圆片全部沉入烧杯底部;③将4个烧杯分别放在15W、25W、35W、45W的白炽灯下,固定灯与烧杯的距离。记录烧杯中全部叶圆片上浮所需的时间,结果如下表所示:烧杯编号1234白炽灯瓦数(W)15253545上浮所需时间(s)8.06.24.12.6(1)小组同学就叶圆片上浮的原因向物理老师请教,物理老师解释说叶圆片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导致叶圆片浮力增大而上浮。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该气体为。(2)上述探究实验的变量是。实验过程中,为了控制单一变量,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应。(3)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一定范围内,白炽灯的瓦数越大,全部叶圆片上浮所需时间越短。由此,该兴趣小组可得出的结论为。(4)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是。光合作用对于整个生物圈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光合作用的意义:。(答出一点即可)22.(2023·四川绵阳·统考中考真题)蚯蚓穴居在土壤中,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某生物兴趣小组计划利用蚯蚓来分解果皮、菜叶等生活垃圾,净化环境。在确定处理方案时,该小组决定首先探究适合蚯蚓生活的土壤湿度(以土壤含水量表示)。实验方案如下:材料用具蚯蚓若干条,土壤,无盖的纸盒等。方法步骤I.采集同种花园土壤,随机均分为5份,并使其土壤含水量依次递增,分别为30%、40%、50%、60%、70%。II.将不同湿度的土壤分别平铺放入5个纸盒中,并对其编号。III.将蚯蚓随机均分5组,分别放入5个纸盒土壤中的同一深度。置于阴暗环境中,其余的条件相同且适宜。IV.观察记录蚯蚓在不同湿度土壤中停留的时间。回答下列问题:(1)蚯蚓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属于动物。蚯蚓能用来处理生活垃圾,是因为蚯蚓的食物来源是土壤中的(填“有机物”或“无机物”)。(2)该实验的变量是。实验中各组土壤的种类、多少等都应相同,这样做的目的是。(3)理论上,在该实验中,蚯蚓停留的时间,说明该土壤湿度越适合蚯蚓生活。若土壤含水量过高,蚯蚓很快会从土壤里钻出来,这是因为蚯蚓需要的不足,蚯蚓钻出土壤进行呼吸。(4)实验中,每个组用多条蚯蚓而不用1条的原因是。23.(2023·湖南湘潭·统考中考真题)豚鼠属于恒温动物,为了探究豚鼠下丘脑(下丘脑位于脑干上端)是否与体温调节有关,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第1步:取两只成年豚鼠,分别标记为甲、乙;第2步:在实验条件下破坏甲鼠的下丘脑,乙鼠不做处理;第3步:将甲、乙两鼠置于人工控制的温室中,室内温度调为5℃,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实验初测量起始体温,之后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请分析作答:(1)该实验的变量是。(2)若甲鼠体温(填“恒定”或“不恒定”),乙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则下丘脑与体温调节有关;若甲、乙两鼠体温,则下丘脑与体温调节无关。(3)以上实验步骤中还存在有两点缺陷,这两点缺陷分别是:①;②。24.(2023·山东菏泽·统考中考真题)研究发现,淀粉可被嗜淀粉乳杆菌分解为乳酸,乳酸可降解塑料,为探究“嗜淀粉乳杆菌对厨余垃圾中淀粉的分解作用”,科研小组进行如下实验:步骤一:将厨余垃圾制成培养基,取300mL平均分成三组,再分别采用以下三种发酵方法进行处理:组别处理方式A不灭菌,直接接种0.2g嗜淀粉乳杆菌B不灭菌,不接种嗜淀粉乳杆菌C高温灭菌30分钟,冷却后,再接种0.2g嗜淀粉乳杆菌步骤二:将处理后的三组培养基都放置于无氧、35℃环境下发酵,每隔24h取样并分析乳酸浓度。所得数据绘制成折线图,如图所示。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该研究形成两组对照实验,分别是(用字母表示)。(2)步骤一表格内C组处理方式中的“冷却”,目的是;步骤二对A、B、C三组的处理均相同,目的是。(3)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分解厨余垃圾中淀粉的微生物有。(4)为得到分解淀粉能力更强的嗜淀粉乳杆菌。该小组又对原有菌株进行诱变处理,得到三种突变菌株甲、乙、丙,再将淀粉分成等量的四组,分别加入等量的原有菌株、菌株甲、菌株乙、菌株丙,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分析菌株分解淀粉能力最强。将这种分解淀粉能力最强的菌株应用于厨余垃圾的处理,取得较好效果。该菌株这种对人类有利的变异,属于。25.(2023·甘肃天水·统考中考真题)小张同学吃大饼时,多咀嚼了一会儿,感觉到甜味。为探究其原因,他设计了如下实验:①取新鲜大饼,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将A块和B块切碎(模拟牙齿咀嚼);C块不做处理。②取3支洁净的试管,编为①②③号,分别做如下处理:编号大饼状态加入液体处理方式颜色变化①号试管大饼碎屑A2毫升唾液将3支试管放入37℃温水中,10分钟后取出,各滴加2滴碘液?②号试管大饼碎屑B2毫升清水?③号试管大饼块C2毫升唾液浅蓝色请据此分析回答问题。(1)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将大饼中的淀粉分解成,所以可感觉到甜味。(2)①号试管的颜色变化是,其原因是。(3)②号试管的颜色变化是,其原因是。26.(2023·黑龙江牡丹江·统考中考真题)为了深刻认识“吸烟有害健康”,某中学八年6班生物学兴趣小组同学探究了“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数据如下表:组别一二三四五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等量)清水浸出液I浸出液Ⅱ浸出液Ⅲ浸出液IV10秒内水蚤心跳次数(平均值)3536373941提示:向四个盛有某种香烟烟丝各半支的小烧杯中,分别加入50毫升、40毫升、30毫升、20毫升蒸馏水,浸泡一天,配制出烟草浸出液工、Ⅱ、Ⅲ、IV,其浓度依次增加。(1)本探究实验的变量是。(2)本实验应尽量选取大小一致、营养状况相同的成年水蚤,水体、温度等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目的是为了保证。(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水蚤的心率会随着烟草浸出液浓度的增加而。(4)实验结论: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选填“抑制”或“促进”)作用,且浓度越高作用越。(5)2023年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无烟为成长护航”。结合此主题和上述实验结论,你的做法是:(一点即可)。27.(2023·贵州贵阳·统考中考真题)为了研究运动与心率的关系,小华在跳绳前和跳绳后(1分钟内)两个节点分别测量自己的心率。在开始跳绳锻炼前、跳绳锻炼1个月后、2个月后三个时间段测量,每个时间段测量3次,取平均值,并记录在下表中。回答下列问题。测量项目、次数测量节点心率(次/分钟)跳绳锻炼前1个月后2个月后A797472B135134131(1)表中(填“A”或“B”)的数据是跳绳后(1分钟内)的测量结果。(2)跳绳时,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刺激而收缩,牵动骨绕活动。(3)跳绳过程中呼吸频率加快,这样可使外界空气更快地经过呼吸道处理进入肺,在肺泡处与血液进行,更多的通过血液循环送到组织细胞,满足机体需要。同时,细胞产生的(列出两项即可)等通过呼气、排汗被及时排出体外。(4)坚持锻炼2个月后,小华的心率比锻炼前慢了一点,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28.(2023·贵州贵阳·统考中考真题)细菌和人类生活的关系密切,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人们对细菌的了解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7世纪后叶以前,人们不知道细菌这类生物。17世纪后叶,由于显微镜的发明,列文虎克看到了放大200~300倍的形状不同的细菌。材料二

到19世纪中叶,人们仍不知道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当时一些著名科学家认为细菌是从非生命物质中自发形成的(即自然发生)。1864年,科学家巴斯德展示了利用鹅颈瓶所做的实验及结果(实验过程如下图),提出了不同于他人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1)细菌很小,若要用肉眼看到它们,在实验室需先,经高温灭菌冷却后,再、恒温培养使其形成菌落。(2)从实验开始到一年后,肉汤仍澄清,打断瓶颈一天后肉汤变浑浊,说明肉汤中的细菌来自。因此,巴斯德认为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产生的。(3)细菌靠分裂进行生殖。假设此刻你手上有100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若按每30分钟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或其他影响细菌生活繁殖的情况下,2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个。这对你搞好个人卫生的启示是(答出一点即可)。

专题17实验1.(2023·青海西宁·统考中考真题)用显微镜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位时,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A.物像越小、视野越亮、细胞数目越多 B.物像越小、视野越暗、细胞数目越少C.物像越大、视野越暗、细胞数目越少 D.物像越大、视野越亮、细胞数目越多【答案】C【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详解】观察同一视野的同一部位:低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小,数量多、视野亮;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大,数量少、视野暗,故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越大、视野越暗、细胞数目越少,C正确,ABD错误。故选C。2.(2023·青海西宁·统考中考真题)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A.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转运和消耗掉 B.设置对照实验C.增加叶片内淀粉的含量 D.除去叶片中的叶绿素【答案】A【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详解】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叶片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如淀粉),若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将实验装置放入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转运和消耗掉。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3.(2023·青海西宁·统考中考真题)下面一组三图是制作并观察生物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中带黑边的圆圈是气泡,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没有让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B.图乙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植物细胞C.图丙中的结构③是反光镜D.下降显微镜镜筒时,眼睛应注视图丙中的①【答案】D【分析】图丙中,①目镜、②物镜、③反光镜。【详解】A.甲图中带黑边的圆圈是气泡,可能是在盖盖玻片时,没有让其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造成的,A正确。B.图乙中的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等结构,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植物细胞结构,B正确。C.图丙中的结构③是反光镜,C正确。D.显微镜下降镜筒时,眼睛应注视物镜,即图丙中的②,防止镜头压碎玻片标本,D错误。故选D。4.(2023·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会遇到不同情况,下列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将较暗的视野调亮---使用凹面反光镜、大光圈对光B.将视野右侧边缘的物像移至中央---向右移动坡片标木C.判断视野中污点的位置---转动反光镜、遮光器或目镜D.镜筒下降时,避免物镜压碎玻片标本---从侧面注视物镜【答案】C【分析】显微镜的使用包括: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和整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显微镜使用时注意事项。【详解】A.光线的强弱由光圈和反光镜控制,当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当视野较暗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A正确。B.由于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是实物的倒像,物像移动的方向与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当物像不在视野的中央时,移动玻片应与玻片的位置一致,所以如果物像位于视野的右方,只有向右方移动玻片,物像才能向左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B正确。C.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C错误。D.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避免物镜碰破玻片标本,D正确故选C。5.(2023·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淀粉具有遇碘变蓝的特性。下列实验可利用这一特性的有(

)①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②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③观察酵母菌④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⑤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答案】C【分析】淀粉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因此可以用碘来检验淀粉的存在。【详解】①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中,为证明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也需要滴加碘液验证。②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实验中,在玉米种子的纵剖面上滴加碘液,发现玉米种子的变蓝色的部分,这部分叫做胚乳,从而证明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里,其主要的营养物质是淀粉。③观察酵母菌,由于酵母菌细胞是无色透明的,在显微镜下不易观察它的结构,为了对比明显,用碘液染色,酵母菌除了细胞核染色外,还有淀粉粒能遇碘变蓝色。④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为验证绿叶在光下是否产生了淀粉,需要用碘液来验证。⑤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由于动物细胞是无色透明的,在显微镜下不易观察到细胞核的结构,为了使细胞结构能够清楚的显现出来,用稀碘液染色,而不是应用“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故选C。6.(2023·湖北黄石·统考中考真题)人类对细胞的认识,离不开显微镜。下列有关显微镜的叙述,错误的是()A.显微镜是生命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工具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和C.从显微镜的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大【答案】B【分析】显微镜的结构由光学部分、支持部分及调节部分三部分组成。【详解】A.显微镜能放大物体,使人们看到微小的生物,是生命科学研究中常用到的观察工具,A正确。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乘积,B错误。C.从显微镜中看到的物像是放大倒立的像,C正确。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在视野内所看到的物像也越大,细胞数目越少,D正确。故选B。7.(2023·湖北黄石·统考中考真题)“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农业生产上,播种前应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如果发芽率低,就要另选良种,否则会造成减产。下列关于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时应尽量挑个儿大的种子 B.实验时应给种子萌发提供适宜的条件C.为避免浪费,测几颗种子即可 D.不同作物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相同【答案】B【分析】种子的发芽率的指发芽种子占全部种子的百分数,测定种子的发芽率采用的方法是抽样检测,即从检测对象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对样本的检测能够反映总体的情况。【详解】A.在抽样中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设置重复组,取平均值作测定结果,挑个大的种子测发芽率违背随机抽样的要求,A错误。B.种子在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都具备时才能萌发。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具有足够的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在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验时,应给种子萌发提供适宜的条件,B正确。C.只用几粒种子测一下,偶然性较大,测定的实验数据不淮确,C错误。D.通常,不同作物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不同,D错误。故选B。8.(2023·四川绵阳·统考中考真题)有人说“手机屏幕上的细菌比马桶盖上的还要多”,真的是这样吗?小张根据已有的经验,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并决定进行探究。从科学探究的角度来看,小张的看法相当于()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制定计划 D.实验结论【答案】B【分析】探究的一般过程为: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订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详解】有人说“手机屏幕上的细菌比马桶盖上的还要多”,真的是这样吗?科学探究的角度来看这是提出问题。小张根据已有的经验,认为这是不可能的,这是根据已知科学知识对问题作出假设,因此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9.(2023·四川绵阳·统考中考真题)小吴同学在显微镜操作时,要让镜筒下降,使物镜接近玻片标本,应转动的调节钮及方向是() A B C D【答案】A【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包括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收镜和整理。【详解】在显微镜操作时,要让镜筒下降,使物镜接近玻片标本,应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因此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10.(2023·四川绵阳·统考中考真题)下图载玻片上滴有甲、乙两滴草履虫培养液,用解剖针连通两滴培养液,并在乙的右侧放一小粒食盐。请你利用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原理,推测草履虫将()A.静止不动 B.从甲移到乙中C.从乙移到甲中 D.随机分布【答案】C【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详解】草履虫具有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的特性,即应激性。如图在乙的右侧放一小粒食盐,食盐对草履虫来说是有害刺激,那么草履虫将从乙培养液游向甲中培养液,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11.(2023·湖南湘潭·统考中考真题)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②镜头为目镜,③④镜头为物镜B.想看到尽可能多的细胞,应选择镜头组合①④C.为了让视野中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细准焦螺旋D.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质顺时针方向流动,玻片标本中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逆时针【答案】D【分析】图中①②目镜、③④物镜。【详解】A.①②无螺丝纹,为目镜,③④有螺丝纹,为物镜,A正确。B.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显微镜放大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因此,想看到尽可能多的细胞,应选择镜头组合长目镜①和短物镜④,B正确。C.观察到物像后,为了让视野中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细准焦螺旋,C正确。D.显微镜下观察到是倒立的图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图像上下颠倒,左右颠倒。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质顺时针方向流动,玻片标本中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顺时针,D错误。故选D。12.(2023·湖南湘潭·统考中考真题)为探究大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某实验小组将150粒大豆种子随机均分为3组进行实验(除探究条件外,其他环境条件均相同且适宜),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甲组和乙组形成对照,说明种子萌发需要水B.乙组和丙组形成对照,说明种子萌发需要光C.大豆种子开始萌发时,营养物质来自于胚乳D.此实验说明大豆种子萌发与空气无关【答案】A【分析】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详解】A.甲乙对照,变量为水,甲组萌发,乙组不萌发,说明种子萌发需要水,A正确。B.乙丙对照,变量为光,乙丙两组都萌发,且发芽率都不相上下,说明种子萌发不需要光,B错误。C.大豆属于双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里。因此,大豆种子开始萌发时,营养物质来自于子叶,C错误。D.如果要探究种子的萌发与空气有关,此实验还要设置丁组水浸没、有光和乙组形成对照。因此,此实验不能说明大豆种子萌发与空气无关,D错误。故选A。13.(2023·吉林长春·统考中考真题)某同学为探究草履虫能否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在载玻片的a、b、c三处各滴两滴草履虫培养液,将其连通,a处边缘放一粒食盐、c处边缘滴一滴肉汁,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草履虫在a、b之间的运动方向是a→bB.c处草履虫最多,说明肉汁是有利刺激C.该实验说明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草履虫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答案】D【分析】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叫做应激性,应激性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草履虫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并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详解】A.食盐对于草履虫来说是不利的刺激,所以在有盐粒一侧的草履虫要逃离,游到没有盐粒的肉汁滴中;故草履虫的运动方向是a→b,A正确。B.草履虫能趋利避害。c处草履虫最多,说明肉汁对于草履虫来说是有利的刺激,B正确。C.食盐对于草履虫来说是不利的刺激,草履虫要逃避不利刺激;肉汁对于草履虫来说是有利的刺激,草履虫趋向有利刺激。该实验说明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正确。D.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动物,没有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属于应激性,D错误。故选D。14.(2023·吉林长春·统考中考真题)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选择尾鳍色素多的小鱼 B.将盖玻片盖在小鱼的尾鳍上C.必须用高倍镜进行观察 D.红细胞呈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答案】D【分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详解】A.小鱼尾鳍内含色素,如果色素量多,颜色深是不利于观察的,所以尽可能选择尾鳍色素较少的小鱼进行观察,A错误。B.“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时,将小鱼平放在培养皿中,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将载玻片盖在小鱼尾鳍上,再将培养皿放置在载物台上,B错误。C.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应该用低倍的显微镜,低倍镜比高倍镜的视野亮,C错误。D.判断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D正确。故选D。15.(2023·吉林长春·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A.观察鸡卵的气室时,应敲开鸡卵的钝端B.测定种子发芽率时,应挑选粒大饱满的种子C.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时,应统计各小组数据,取平均值D.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应将待测试管置于37℃温水中【答案】B【分析】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只能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减小,而不可能避免。在测量过程中,一般我们会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详解】A.鸡蛋的钝端指的是较大的那一端,此端有两层卵壳膜围成的空腔叫气室,观察鸡卵的气室时,应敲开鸡卵的钝端,A正确。B.在测定种子发芽率时,为了减少主观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应该随机挑选种子,不要特意选择,这样才是最真实的值,可以减少误差。否则不足以说明问题,B错误。C.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时,应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数据的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C正确。D.试管放在37℃的温水中,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在此温度下活性最强,因此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应将待测试管置于37℃温水中,D正确。故选B。16.(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用黄豆种子发豆芽,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选取籽粒饱满的种子 B.提供适宜的发芽温度C.种子始终浸没在水中 D.发芽过程保持通风透气【答案】C【分析】种子是否萌发与自身条件、外部环境条件有关。【详解】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所以用黄豆种子发豆芽,应该选取籽粒饱满的种子,提供适宜的发芽温度,发芽过程保持通风透气。如果种子始终浸没在水中,无法获得充足的空气,无法进行呼吸,种子就不能萌发,因此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17.(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同学们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向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B.试管中的液体需要充分混合均匀C.水浴温度为37℃,模拟了人体体温 D.2号试管溶液的蓝色比1号试管的深【答案】D【分析】(1)唾液腺的开口在口腔,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2)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麦芽糖遇到碘液不会变蓝。(3)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可能会使酶失去活性,低温会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在37℃左右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强。【详解】A.本实验中1号试管加入了清水、2号试管加入了唾液,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因此,这俩个试管能够形成以唾液为变量的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A正确。B.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以便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该实验中的唯一变量是唾液,其他条件应该相同且适宜,因此试管中的液体需要充分混合均匀,B正确。C.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会使酶丧失活性,温度过低会抑制酶的活性,而在37℃左右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强。因此实验过程中,应将实验装置放在37℃的水中进行水浴加热。这是模拟人体的口腔温度,为了保证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如此实验才能成功,C正确。D.实验中,1号试管加入了清水,水不能将淀粉分解,因此该试管中有淀粉存在,滴加碘液后变蓝。实验中,2号试管加入了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全部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遇碘液不变蓝,因此该试管滴加碘液后不变蓝,D错误。故选D。18.(2023·黑龙江牡丹江·统考中考真题)小明同学想探究馒头变甜是否与唾液有关,下图是他操作的四个步骤,其中步骤B的2号试管应注入,与1号试管形成对照。他的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步骤是(填字母)。改进实验后,步骤D中变蓝的是号试管。【答案】2毫升唾液C1【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详解】要证明馒头变甜是否与唾液有关,则实验中唯一不同的变量应该是唾液,所以除有无唾液外其它条件都相同,所以在1号试管加入2mL清水,2号试管中应加入等量的唾液,构成一组对照试验,其实验变量是唾液。分析实验步骤可知,错误的步骤是C,不应该把试管放入4℃的环境中,而应该放在37℃的水温中,此时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或催化活性)发挥的最好。改进实验后,步骤D中变蓝的是1号试管,因为1号试管中的淀粉没有被分解,2号试管因为淀粉被分解所以不变蓝。19.(2023·西藏·统考中考真题)科学研究表明,烟草燃烧时会产生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尼古丁、焦油和一氧化碳等,从一包香烟中提炼出来的尼古丁可以毒死一头牛。某生物兴趣小组以水蚤为研究对象,探究“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步骤如下:烟草浸出液的配制方法:①将两支烟的烟丝加160mL清水浸泡一天;②将四支烟的烟丝加160mL清水浸泡一天。用其浸出液做实验。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水中的活水蚤并记录10秒内的心跳次数,重复五次取平均值。在显微镜下观察两支烟的烟丝浸出液中的活水蚤并记录10秒内的心跳次数,重复五次取平均值。在显微镜下观察四支烟的烟丝浸出液中的活水蚤并记录10秒内的心跳次数,重复五次取平均值。实验结果见下表:组别清水两支烟的烟丝浸出液四支烟的烟丝浸出液水蚤个数55510秒内心跳次数353741分析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该兴趣小组提出的问题是?(2)在实验中设置清水组的目的是形成。(3)该兴趣小组的尼玛同学认为还需要增加两个组别,即用一支烟的烟丝漫出三支烟的烟丝浸出液进行实验,你认为这样做的原因是。(4)根据实验结果,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填“促进”或“抑制”)作用。(5)该兴趣小组在显微镜下发现水蚤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请你推测水蚤属于下列选项中_____。A.节肢动物 B.鱼类 C.软体动物 D.扁形动物(6)请写出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写出一条即可)。【答案】(1)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影响吗(2)对照(3)配制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4)促进(5)A(6)诱发肺部疾病【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接受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不接受对实验变量处理,保持自然状态的就是对照组。【详解】(1)根据题干可知,该兴趣小组提出的问题是: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影响吗?(2)对照实验应该根据变量来设置对照,该实验的变量是烟草浸出液的浓度,故实验中设置清水组的目的是形成对照。(3)增加两个组别,分别用一支烟的烟丝浸出液和三支烟的烟丝浸出液,可以增加两组不同浓度烟草浸出液的实验组,使实验结果更具说服力。(4)根据表格中的实验结果,随着烟草浸出液的浓度升高,水蚤10秒内心跳次数增加,由此可以判断: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促进作用。(5)显微镜下发现水蚤身体和附肢都分解,身体和附肢都分解是属于节肢动物的特征,故推测水蚤属于节肢动物,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6)烟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有:直接影响呼吸系统的功能、诱发肺部疾病、诱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20.(2023·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合理开发利用盐碱地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研究表明,高浓度的盐溶液会减弱植物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科研人员通过对某种百合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探究AM真菌能否提高植物的抗盐性。(1)方法步骤:①选择完好且无病虫害的百合,用药物浸泡进行杀菌处理,目的是。②将杀菌后的百合用清水洗净,均分成2组。种植时,1组不接种AM真菌,1组接种AM真菌,采用相同规格的花盆,每盆定植3株。待株高30cm时,用0.8%的盐溶液浇灌。采用相同规格的花盆是为了。③在晴天、从7:00到17:00,测定气孔张开程度和叶绿素含量、结果如图所示。(2)实验结果与分析:据图可知,接种AM真菌后,植物气孔张开程度(填“增大”或“减小”),推测蒸腾作用会,同时(填气体)会通过气孔进入叶片。图中的实验结果证实接种AM真菌还能(填“增加”或“减少”)叶绿素含量,进而可能会增强植物的作用。(3)实验结论:。【答案】(1)清除原有的细菌和真菌,防止对本次实验的干扰控制单一变量(2)增大旺盛二氧化碳增加光合(3)AM真菌能提高植物的抗盐性【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详解】(1)①自然生长的百合植物体上是有细菌和真菌的,而本次实验要探究AM真菌能否提高植物的抗盐性,因此将百合用药物浸泡进行杀菌处理,目的是清除原有的细菌和真菌,防止对本次实验的干扰。②设置对照实验,要控制单一变量,因此要采用相同规格的花盆来进行实验。(2)据图可知,接种AM真菌后,植物气孔张开程度增大了,而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所以推测蒸腾作用会旺盛。同时二氧化碳也会通过气孔进入叶片。据图可知,接种AM真菌后,叶绿素含量增加。而叶绿素是叶绿体的构成部分,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因此图中的实验结果证实接种AM真菌还能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3)由第二问可知,AM真菌能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所以实验结论为:AM真菌能提高植物的抗盐性。21.(2023·湖北黄石·统考中考真题)“双减”政策实施后,同学们有了更多的课外时间来开展实践活动。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材料:打孔器、烧杯、一定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可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新鲜绿萝叶片、秒表、不同瓦数的白炽灯(瓦数越大,光照越强)等。实验步骤:①取4个大小相同的烧杯,分别编号为1、2、3、4,并在烧杯中加入等量一定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②用打孔器将叶片打成大小相同的叶圆片(40片),并抽真空处理(目的是去除叶圆片中的空气),将处理后的叶圆片均分到4个烧杯中,叶圆片全部沉入烧杯底部;③将4个烧杯分别放在15W、25W、35W、45W的白炽灯下,固定灯与烧杯的距离。记录烧杯中全部叶圆片上浮所需的时间,结果如下表所示:烧杯编号1234白炽灯瓦数(W)15253545上浮所需时间(s)8.06.24.12.6(1)小组同学就叶圆片上浮的原因向物理老师请教,物理老师解释说叶圆片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导致叶圆片浮力增大而上浮。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该气体为。(2)上述探究实验的变量是。实验过程中,为了控制单一变量,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应。(3)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一定范围内,白炽灯的瓦数越大,全部叶圆片上浮所需时间越短。由此,该兴趣小组可得出的结论为。(4)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是。光合作用对于整个生物圈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光合作用的意义:。(答出一点即可)【答案】(1)氧气(2)光照强度相同(3)一定范围内,光照增强,光合作用越强(4)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光合作用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起重要作用。【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详解】(1)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因此,导致叶圆片浮力增大而上浮的气体是氧气。(2)根据题意可知:“将4个烧杯分别放在15W、25W、35W、45W的白炽灯下”因此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强度。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3)由表格中的实验结果可推测出实验结论是:一定范围内,光照增强光合作用越强。(4)光合作用是通过叶绿体完成的。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因此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是: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是食物之源;②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以及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22.(2023·四川绵阳·统考中考真题)蚯蚓穴居在土壤中,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某生物兴趣小组计划利用蚯蚓来分解果皮、菜叶等生活垃圾,净化环境。在确定处理方案时,该小组决定首先探究适合蚯蚓生活的土壤湿度(以土壤含水量表示)。实验方案如下:材料用具蚯蚓若干条,土壤,无盖的纸盒等。方法步骤I.采集同种花园土壤,随机均分为5份,并使其土壤含水量依次递增,分别为30%、40%、50%、60%、70%。II.将不同湿度的土壤分别平铺放入5个纸盒中,并对其编号。III.将蚯蚓随机均分5组,分别放入5个纸盒土壤中的同一深度。置于阴暗环境中,其余的条件相同且适宜。IV.观察记录蚯蚓在不同湿度土壤中停留的时间。回答下列问题:(1)蚯蚓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属于动物。蚯蚓能用来处理生活垃圾,是因为蚯蚓的食物来源是土壤中的(填“有机物”或“无机物”)。(2)该实验的变量是。实验中各组土壤的种类、多少等都应相同,这样做的目的是。(3)理论上,在该实验中,蚯蚓停留的时间,说明该土壤湿度越适合蚯蚓生活。若土壤含水量过高,蚯蚓很快会从土壤里钻出来,这是因为蚯蚓需要的不足,蚯蚓钻出土壤进行呼吸。(4)实验中,每个组用多条蚯蚓而不用1条的原因是。【答案】(1)环节有机物(2)土壤湿度/土壤含水量保证单一变量/排除无关因素的对实验结果的干扰(3)越长氧气(4)蚯蚓的数量仅1条,容易出现偶然性【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这样便于排除其他条件干扰实验,使实验更具有说服力,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土壤湿度。实验应有对照组和实验组,并且重复实验几次。【详解】(1)蚯蚓身体细长,约由100多个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属于环节动物。蚯蚓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消化后排出的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养分”。所以,可以用蚯蚓来处理生活垃圾,将垃圾中的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盐。(2)从题中实验步骤可知,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适合蚯蚓生活的土壤湿度,所以实验的变量是:土壤湿度。实验中唯一的变量是土壤湿度,故各组土壤的种类、多少等都应相同,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3)根据题中实验,蚯蚓停留在土壤中的时间越长,说明该土壤湿度越适合蚯蚓生活。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若土壤含水量过高,会把土壤缝隙中的氧气排挤出来,土壤中的氧气减少,蚯蚓需要的氧气不足,会钻出土壤进行呼吸。(4)如果仅用1条蚯蚓进行实验,会使实验结果容易出现偶然性。故每个组用多条蚯蚓而不用1条的原因是:避免出现偶然性,影响实验结果。23.(2023·湖南湘潭·统考中考真题)豚鼠属于恒温动物,为了探究豚鼠下丘脑(下丘脑位于脑干上端)是否与体温调节有关,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第1步:取两只成年豚鼠,分别标记为甲、乙;第2步:在实验条件下破坏甲鼠的下丘脑,乙鼠不做处理;第3步:将甲、乙两鼠置于人工控制的温室中,室内温度调为5℃,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实验初测量起始体温,之后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请分析作答:(1)该实验的变量是。(2)若甲鼠体温(填“恒定”或“不恒定”),乙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则下丘脑与体温调节有关;若甲、乙两鼠体温,则下丘脑与体温调节无关。(3)以上实验步骤中还存在有两点缺陷,这两点缺陷分别是:①;②。【答案】(1)下丘脑(2)不恒定恒定(3)实验前要先测定甲、乙鼠的体温要有重复实验,仅用两只小白鼠进行实验有一定的偶然性【分析】科学探究设计对照实验: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在探究过程中,还需要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详解】(1)由题意可知,该实验是探究豚鼠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实验变量是下丘脑,破坏甲鼠的下丘脑作为实验组,乙鼠不做处理作为对照组。(2)若甲鼠体温明显降低(或不恒定),乙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说明下丘脑与体温调节有关;若甲、乙两鼠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说明下丘脑与体温调节无关。(3)实验设计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排除非实验因素对探究的干扰,使探究具有可信度,保证探究的严谨有效;通过重复实验,或扩大样本,排除其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确性。以上实验步骤中还存在两点缺陷,这两点缺陷是实验前要先测定甲、乙鼠的体温,以便与实验后的体温数据进行对比;要有重复实验,仅用两只小白鼠进行实验有一定的偶然性。24.(2023·山东菏泽·统考中考真题)研究发现,淀粉可被嗜淀粉乳杆菌分解为乳酸,乳酸可降解塑料,为探究“嗜淀粉乳杆菌对厨余垃圾中淀粉的分解作用”,科研小组进行如下实验:步骤一:将厨余垃圾制成培养基,取300mL平均分成三组,再分别采用以下三种发酵方法进行处理:组别处理方式A不灭菌,直接接种0.2g嗜淀粉乳杆菌B不灭菌,不接种嗜淀粉乳杆菌C高温灭菌30分钟,冷却后,再接种0.2g嗜淀粉乳杆菌步骤二:将处理后的三组培养基都放置于无氧、35℃环境下发酵,每隔24h取样并分析乳酸浓度。所得数据绘制成折线图,如图所示。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该研究形成两组对照实验,分别是(用字母表示)。(2)步骤一表格内C组处理方式中的“冷却”,目的是;步骤二对A、B、C三组的处理均相同,目的是。(3)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分解厨余垃圾中淀粉的微生物有。(4)为得到分解淀粉能力更强的嗜淀粉乳杆菌。该小组又对原有菌株进行诱变处理,得到三种突变菌株甲、乙、丙,再将淀粉分成等量的四组,分别加入等量的原有菌株、菌株甲、菌株乙、菌株丙,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分析菌株分解淀粉能力最强。将这种分解淀粉能力最强的菌株应用于厨余垃圾的处理,取得较好效果。该菌株这种对人类有利的变异,属于。【答案】(1)A组和B组、A组和C组(2)防止高温将菌种杀死为了控制单一变量(3)嗜淀粉乳杆菌(4)丙可遗传的变异【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详解】(1)该实验中有两组对照实验,其中A组和B组是以嗜淀粉乳杆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A组和C组是以高温杀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2)步骤一表格内C组处理方式中的“冷却”,目的是防止高温将菌种杀死;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为了控制单一变量,A、B、C三组的处理方式要相同。(3)通过以上实验可知,结合题干折线图,分解厨余垃圾中淀粉的微生物有嗜淀粉乳杆菌。(4)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分析菌株丙产生的乳酸最多,因此,它分解淀粉能力最强。将这种分解淀粉能力最强的菌株应用于厨余垃圾的处理,取得较好效果。该菌株这种对人类有利的变异,是可以遗传下去的,属于可遗传变异。25.(2023·甘肃天水·统考中考真题)小张同学吃大饼时,多咀嚼了一会儿,感觉到甜味。为探究其原因,他设计了如下实验:①取新鲜大饼,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将A块和B块切碎(模拟牙齿咀嚼);C块不做处理。②取3支洁净的试管,编为①②③号,分别做如下处理:编号大饼状态加入液体处理方式颜色变化①号试管大饼碎屑A2毫升唾液将3支试管放入37℃温水中,10分钟后取出,各滴加2滴碘液?②号试管大饼碎屑B2毫升清水?③号试管大饼块C2毫升唾液浅蓝色请据此分析回答问题。(1)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将大饼中的淀粉分解成,所以可感觉到甜味。(2)①号试管的颜色变化是,其原因是。(3)②号试管的颜色变化是,其原因是。【答案】(1)麦芽糖(2)不变蓝唾液中的淀粉酶将淀粉完全分解了(3)变蓝清水没有分解淀粉的能力,淀粉遇碘液显现蓝色【分析】唾液腺的开口在口腔,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麦芽糖遇到碘液不会变蓝。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可能会使酶失去活性,低温会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在最接近人的体温37℃左右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强。【详解】(1)大饼中的淀粉在口腔中开始被消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部分淀粉被分解成麦芽糖。淀粉无甜味,麦芽糖有甜味。所以可感觉到甜味。(2)实验中①号试管加入了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在适宜的温度下,将淀粉全部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遇碘液不变蓝,因此该试管滴加碘液后不变蓝。(3)实验中②号试管加入了清水,清水不能将淀粉分解。因此,该试管中有淀粉存在,滴加碘液后变蓝。26.(2023·黑龙江牡丹江·统考中考真题)为了深刻认识“吸烟有害健康”,某中学八年6班生物学兴趣小组同学探究了“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数据如下表:组别一二三四五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等量)清水浸出液I浸出液Ⅱ浸出液Ⅲ浸出液IV10秒内水蚤心跳次数(平均值)3536373941提示:向四个盛有某种香烟烟丝各半支的小烧杯中,分别加入50毫升、40毫升、30毫升、20毫升蒸馏水,浸泡一天,配制出烟草浸出液工、Ⅱ、Ⅲ、IV,其浓度依次增加。(1)本探究实验的变量是。(2)本实验应尽量选取大小一致、营养状况相同的成年水蚤,水体、温度等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目的是为了保证。(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水蚤的心率会随着烟草浸出液浓度的增加而。(4)实验结论: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选填“抑制”或“促进”)作用,且浓度越高作用越。(5)2023年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无烟为成长护航”。结合此主题和上述实验结论,你的做法是:(一点即可)。【答案】(1)烟草浸出液的浓度/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2)变量唯一(3)增加(加快)(4)促进强青少年不吸烟、远离烟草、劝诫家人不吸烟、宣传吸烟有害健康等【分析】对照实验是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