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_第1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_第2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_第3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_第4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上)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目录

5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6散步/莫怀戚

7*散文诗二首

8《世说新语》二则

写作《学会记事》

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

《秋天的怀念》教学反思

《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写的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

作者用凝重的笔触回忆了母亲在自己双腿瘫痪后的几件平

常小事,由一个个平凡的细节为读者诠释了母爱的内涵。文

章意境优美,意蕴丰厚,语言清新隽永,不失为一篇美文,

应反复诵读,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应选准切入点,让学生多读课文,畅谈感受,这样学生的积

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每个学生都能说点什么,哪怕只是给

同学们大声朗读几句,也仍然对他人有益,自己也很有成就

感,难点问题很容易就解决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概括主

旨就会有水到渠成之感。

初一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时期,本课的出

现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熏陶与感染,感悟人间真情,及时的

给学生作一次爱的洗礼。同时初一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阅

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学生要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题并不难,

关键是如何使学生的内心真正受到震撼,从而感恩母亲,热

爱生活!在感恩中理解爱,在感动中滋润心田。

《新课程标准》对作品阅读的要求是“逐步培养学生

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因此本课的教学我将综

合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多种阅读方式,咀嚼语言,感悟

感情。在整体阅读中感知,在品读中感悟感动。同时也灵活

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通过教学目标的设定,由此确定本课文的教学重点,引导学

生体会作者怎样通过细节描写描写来表现伟大的母爱。教学

难点为:让学生感悟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成功之处:这篇课文没有华丽的词汇,却感人至深。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学生的表现非常好,带来许多惊喜。

在探究环节,他们提出了许多问题,并自行解决了大部分疑

问。课上一问一答,交流学习进行得井然有序。

当然,教学中某些地方还存有不足,如对母爱的感受,

学生找到相关语句却不能概括时,教师的引导还不够,没有

善于捕捉学生的语言来追问,在今后的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

中教师还要善于随机应变,循循善诱,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散步》教学反思

《散步》是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篇课

文。本单元的各篇课文,从内容主体来看,都在表现亲情,

属于“亲情单元”。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刚上初

中不久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切近,平易。《散步》这篇课文

则表现家人之间互敬互爱、其乐融融的美好氛围,但是这篇

文章并不仅限于亲情,还可以读出其他丰厚的内涵,有生命

的轮回或延续的感慨,人生的选择,人到中年特有的责任感

等。

一、速读文章,整体感知。

组织同学们用最短的时间读文章,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

章的主要内容,教师做好归纳与整合。本文主要写了我们一

家四口人早春在田间散步的事情,展现了作者一家互敬互爱、

和谐相处的生活画面。

之所以这样设计,主要还是遵循了“轻松走进”课堂的原则,

让同学们感觉到学习语文是很简单的事情,是每个人都能做

好的事情。只不过是不同的人所说的内容不同而已,程度好

一点的学生概括的全面一些。同时,这样既锻炼了同学们的

整体感知能力,又锻炼了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概括

能力。并且还营造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

下面课堂的推进做了很好的铺垫。时间5分钟左右。

二细读文章,感悟品味。

同学们细读文章,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加以品析。

要求每人至少找两处来品析,并且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赏析,

提示学生可以从句子内容出发,抓住关键词语来赏析,比如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句子中“熬”字既写出了

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为母亲安然无恙而庆幸

的心情;还可以从语言特点方面来分析,如“有的浓,有的

淡”“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

有意思”等,句式对称,形式优美,读起来有一种节奏感;

还可以从个人感受来谈。在这个过程中,要别关注待转化生,

因为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很难在短时间内进入状态。这时

老师一句温馨的话,比如有困难吗?需要我帮忙吗?或者是

一个友爱的眼神,就能帮助他们尽快投入到学习中。给学生

充分自主的空间,让他们去圈点勾画,找自己喜欢的语言品

析、玩味,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受到学习

过程的愉悦。

根据学生圈点批注的情况,组织同学们小组交流,互相借鉴、

补充、添加、完善。

时间约8分钟。

三自主汇报,成果分享。

汇报的环节为先说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在哪一段,并且用自己

喜欢的方式读出来,然后说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其他同学

可以即兴评价,可以补充,可以质疑,可以拓展。比如有的

同学可能会谈到文章第四段: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

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

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一一生命。这

段话通过对初春美景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一般

情况下,同学们都会说到这一点。有的同学不仅理解了这一

点,可能还会联想到以前学过的写景的片段诵出来;或者想

到自己家乡初春的景色,即兴说出来或写出来;或为这段文

字写上一首小诗;或者围绕着这种美景画出一幅画,然后说

出画面的内涵;或者为这段文字配上音乐唱出来等。

补充说明:由于此处设计的是学生自主回报,难免会出现学

生的发言头上一句脚上一句的现象,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

觉,别着急,越是这样,越能看出老师的教学智慧。一个比

较好的做法便是对学生的发言要洗耳恭听,当学生说到某一

个关键词或句子时,要追问。比如文章第五段: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

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同学们可能会说出这个地方可以看出家庭的和谐和幸福,气

氛融洽、祥和。我抓住关键点:和谐和幸福,气氛融洽、祥

和。请同学们找一找文章中哪些地方还表现了这一点?同学

们便会把体现这一点的内容找到,老师做好总结与归纳,再

进入下一个关键点的赏析。

由于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往往孩子们喜欢哪句就说哪句,

对于个别较难理解且又是重点的句子无人设计,比如文章最

后一句: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

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如果遇到了这样的情况,教师一定要注意及时把问题抛出来,

让同学们交流讨论,自主发言,根据学生发言的情况进行总

结:中年人站在人生的中点上,也处在生命之链的关节上,

既尊老又爱幼,体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以上内容预计15分钟左右。争取人人展示,个个发言,每

个同学既是分享者,参与者,合作者,又是学习者,收获者。

结合学生发言的情况,教师做好总结和归纳:《散步》这篇

文章是集人性美、情感美、景物美和语言美于一体的。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启迪学生的灵性,

诱发学生的悟性。《新课标》强调审美体验,注重引导学生

设身处地、身临其境、用情感和心灵去感受、欣赏、评价文

学作品,进而受到感染和激励,得到情感熏陶。

本次教学中,我将不同层次的朗读作为主线贯穿整个

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反

复吟诵,最终用朗读表达出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对亲情的感

悟。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

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圈点勾画法、品

读法、讨论法、猜想法等学习方法相结合,抓住关键语句反

复咀嚼,从而领悟平易朴实的文字里深长的意味。在此基础

上,让学生联系生活,通过课内外相结合的方法,以外促内,

以内促外深入理解本文,体察生活,将自己的独特体验表达

出来。通过比较阅读,提高阅读能力,感悟亲情

《散文诗二首》教学反思

《散文诗二首》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上册第二单元的

课文,由《金色花》和《荷叶・母亲》。

《金色花》是泰戈尔诗集《新月集》的代表作,是他的

早期作品。这一时期泰戈尔的创作往往“梦幻多于现实”。

他本人幻想通过温和的宗教、哲学、教育和道德等手段来改

造国民、改造社会,从而实现民族自治。

《荷叶・母亲》选自《冰心全集》第一册(海峡文艺出

版社2012年版)。原题作《往事(一)》之七,题目是编者

加的。这首散文诗是冰心的一篇很典型的以“母爱”为主题

的诗作。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歌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在本质

上,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想象,像诗一样精粹、凝练,

给读者美的感受;在内容上,它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

在形式上,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

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散文诗一般表现作者基于社会和

人生背景的小感触,注重描写客观生活触发的思想情感的波

动和片段。这些特点,决定了它题材上的丰富性,也决定了

它形式上的短小灵活。其结构的基本方式大体有直抒式、想

象式(如《金色花》)、哲理式和象征式(如《荷叶•母亲》)

四大类。

七年级的学生也许知道泰戈尔和冰心,但对他们的生

平与思想了解不多,他们虽然读过一些文学作品,但接触较

少,很需要这方面的文学修养。

本节课采取“美读感知法”和“交流合作探究法”,

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

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并通过创设合理的问

题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深刻感

悟到作品的内涵。

本课强调熟读诗歌,理解诗意诗情,在读中感悟。首先

让学生通读,整体感知;再精读诗歌,品味诗情;接着研读

诗歌,探究难点;最后比较阅读,探究主题与写法;以学生

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给予学

生自主思考的时间,提倡同桌间、小组间交流,在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中提高能力。

可取之处:

对于作者的思想感情,我没有采用直白简单的灌输法强

加给学生,而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朗读让学生自己体会和感知,

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和理念。

不足之处:

语言显得过于直白,如果能够运用精练优美、饱含深情的

语言加以渲染,把学生的感情煽动起来,效果一定更佳,这

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世说新语》二则之《咏雪》教学反思

《咏雪》这篇课文虽然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较为浅显,

而且有一定的故事性,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这一单元中心,

学生理解起来应该说相对容易一些。

诗词教学从培养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味来谈也有举足

轻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态度,小到言谈举止,都有影响。

两篇文言文都很短小,所叙之事有一些意味,语言也较为浅

近,适合学生阅读。设计教学时应在前面单元文言文学习的

基础上,继续以读懂文义和理解字词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文

言语感。两篇短文在文言文中相对比较通俗,所写内容也

便于理解,应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主要是提出一些问题供

学生研讨,提高学生的阅读层次。学生对两则短文内涵的理

解,特别是第一则,可能大多会停留在表层:反映了古代孩

子的聪明伶俐。教学时,通过分组讨论,教师适当点拨,深

入理解文章的意象和人物形象。

可取之处: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法的指

导。在自学中出示具体的要求;建议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向

同学或老师求助,学会合作;在问题探究中,再协作商议完

成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不足之处:设计了较多的拓展及训练,因此拖延了课时。

诸如对古代称呼的补充介绍可以直接放到解词中几句话带

过,或者放到作业中让学生去找。可以用更多的时间指导学

生当堂背诵,这样效果就更好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元方确实是个聪明机智

的孩子,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信与礼的重要性,诚信礼貌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并发扬这一光荣传统,

让我们以信做人,以礼待人。

《世说新语》二则之《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反思

《世说新语》二则是语文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的文言课文。《陈

太丘与友期》是《世说新语》“方正”门中的,主要是写陈太丘

之子元方聪颖机智,懂礼识仪。文中“无信”“无礼”二词为全

篇核心,可见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借“陈元方责客”来说明“信”

和“礼”的重要性。告诉学生一个道理一一人必须明礼诚信。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呵护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是课堂教学的主题。,根据课程材准

要求,结合文本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采用:

1、朗读法。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基本方法,指导学生朗读,

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

2、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积极读书。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我的这堂课希望能尽量地围绕新课标所倡导的要求来实施,充

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使文言文教学扎实有效,使

学生更乐于接受传统经典文化。

《陈太丘与友期》是一篇很多人都熟悉的名篇。它讲述了七岁

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同时

也告诫人们,做人要讲信用,为人要方正。文中人物形象鲜明,

语言朴素自然。不管是从语言上,还是从思想上,对初中起始阶

段的七年级学生来说都是很好的教育素材。

初中文言文教学往往是程式化、机械化、低效化,作为初

中起始阶段文言文有效教学研究汇报课,《陈太丘与友期》一课

主要探讨初中起始阶段文言文有效教学的方法,实现初中和小学

文言文教学的有效衔接,为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奠定基础。通过

本节课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

法,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目标是诵读课文,积累常见的

文言词语,把握常用的文言文翻译方法,学习古人的智慧、知礼、

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因此在执教这一课时,我主要采用了自

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课堂过程有以下几个环节:1、由中午

留堂背诵、默写文言文现象引入。2、以读代讲,让学生朗读、齐

读、分角色读等诵读几遍,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意思。3、小

组合作学习,疏通大意。指导学生运用留字法、加字法、换字法、

把原文省略的的成分补充上去等方法翻译课文。疑难字词交流。

补充: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4、人物

性格品析,学生分角色朗读。5、展开辩论,让小组之间展开元

方是否有理的辩论,在辩论中升华主旨。

课后,我觉得这堂课有如下的几点优点:1、实现了“还语文

课堂琅琅读书声”的教学理念。2、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课上有一位学生提出:“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却“入门不

顾”是不是太无礼了?我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让同学样

各抒己见。于是有同学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