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8单元主题阅读 附答案_第1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8单元主题阅读 附答案_第2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8单元主题阅读 附答案_第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8单元主题阅读 附答案_第4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8单元主题阅读 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主题阅读

(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紫藤萝瀑布

宗璞(pu)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

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

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

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

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

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

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

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

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

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

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

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

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

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

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

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

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

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982年5月6日

L【品读感悟】这篇文章以“紫藤萝花”为线索,按照“赏花一一,忆花一一悟花”的顺序

来写,先写紫藤萝花的美丽繁茂,接着回忆十多年前花的稀零,与眼前繁茂的紫藤萝形

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出紫藤萝花顽强不息的生命力,最后得出生命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用原句回答)

2.【分析写法】理解文章内容,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

(1)文章从()等方面来描写紫藤萝花,体现了紫藤萝的繁茂、生机勃勃。

A.颜色、形状、香味B.大小、颜色、味道

(2)“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

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对这两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紫藤萝花的可爱、生机勃勃。

B.这两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盛开的花比喻成帆、笑容,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紫藤萝花的饱满、旺盛、灿烂,表达了作者对紫藤萝花的喜爱、赞美之情。

3.【正确判断】下面对“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这句话的理解正确吗?在正确的感悟后面打“J”。

(1)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保持长久坚定的信念。()

(2)厄运过后,不能老是让悲痛压在心头,应该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以昂扬的斗

志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3)人类的生命长河并不因为某个人的不幸或逝去而停止流动,悲痛伤害自己,也伤害

他人。()

4.【拓展迁移】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哪些遭遇不幸却依然坚强的人?请举出一个,并

写一写你的体会。

【材料一】快速公交系统(简称“BRT”)是一种介于快速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

新型公共客运系统,有专门的车道,投资及运营成本比轨道交通低,而运营效果接近于轨

道交通。它是一种既保持轨道交通特性(运营速度快),同时又具备普通公交灵活性的一

种大容量、高性能、低排放、便利、快速的公共交通方式。

【材料二】2019年,武汉BRT2号线开通。武汉BRT2号线,西起高新大道佳园路口,

经佳园路往南,再沿高新二路往东,止于豹溪路。线路长约8.7公里,设车站11对。通

车后,将与目前运行中的雄楚大道BRT对接,形成总长22.3公里的“路面上的地铁”。

1.[梳理内容]材料一主要介绍了。

2.【正确选择】读材料,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A.“BRT”指的是快速公交系统,具有容量大、速度快、便利等特点。

B.武汉BRT2号线西起高新大道佳园路口,东到豹溪路。

C.材料二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了武汉BRT2号线的相关情况。

D.“路面上的地铁”是说快速公交系统是在路面上行驶,却具有地铁(轨道交通)的运

营速度。

3.【畅谈想法】结合材料内容和日常生活,分条说明武汉BRT2号线开通有哪些好处。(至

少两条)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参考答案

类文阅读

1.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2.(1)A(2)B

3.(1)V(2)V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L快速公交系统(BRT)及其特点2.C

3.示例:①能够有效缓解该路线周边的交通压力;②能够缩短人们的交通出行时间。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

(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1.【提取信息】这首词的词牌名是,题目是-

2.【理解词句】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

(1)”屈指行程二万”中''屈指"的意思是()

A.低着头。B.弯着腰。C.弯着手指头计算数目。

(2)词中描写秋天景象的句子是()

A.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B.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C.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3)对“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强调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

B.表现了红军不取得长征胜利决不罢休的革命豪情。

C.说明只有到了长城才能算是好汉。

3.【分析写法】“总有一天,红军战士将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夺得最后的胜利。”这首词中有两句话

表达了作者的这个心愿,这两句是:“”这两句话运用了

—和的修辞手法o

4.【整体评析】这首词和《七律•长征》有什么共同点?

狱中联欢

期待的日子一转眼就来了。

元旦那天早上,天还未亮,女室一带头,每一间牢房同时响应,像一阵闪电,爆发了洪亮的歌

声。人们纵情高歌,唱完一支又一支。

新年大联欢开始了。

唱歌是第一个节目。第二个节目是交换礼品。每间牢房,每个人都准备了礼物,送给认识的或

者不认识的战友,作为联欢的纪念品。最多的礼物是“贺年片”,那是用小块的草纸做的,上面用

红药水画上鲜红的五角星或者镰刀锤子,写上几句互相鼓励的话。楼七室经过昼夜赶工,用牙刷柄

刻出了一百多颗红的、黄的、晶亮的五角星,分送给各个牢房的同志。女室送给各室的是一幅幅绣

了字的锦旗,那些彩色的线,是从她们的袜子上拆下来的……

接着第三个节目开始了。每间牢房的人都在门口贴对联。所有的对联都是草纸接连起来做成的。

所有的对联都不是一个人写成的,同一副对联中,有老年人苍劲的笔法,也有“孩儿体”的弯弯曲

曲的笔迹。女室里,江姐捏着“监狱之花”的小手,也写了几笔。所有的对联都洋溢着革命的乐观

精神。

女牢的对联写的是:洞中才数月,世上已千年。

大家心里明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正在崩溃,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就要到来,“世上已千年”

还形容不了翻天覆地的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咧!

她们还在牢门上贴了一张横额:扭转乾坤。

猩猩也许看不懂,也许看懂了又不敢承认,居然妄加评论道:“这对联倒有些修仙炼道的味了。”

楼一室的对联写得更妙:歌乐山下悟道,渣滓洞中参禅。横额是:极乐世界。

大家心里明白:这里悟的是革命之道,参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禅。“极乐世界”,正是写的人

们掌握了革命真理的心境。

猩猩挑起了眉梢,玩味了一会儿,只好说:“真有点仙风道骨!”

楼二室的对联写得十分优美:看洞中依然旧景,望窗外已是新春。横额是:苦尽甘来。

楼三室的对联借用了古人的诗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横额是:大地回春。

一副副对联,全洋溢着这样乐观、诙谐的情趣。

表演节目的时间快到了,大家一拥而出,享受这自由而愉快的时刻。这个时刻,正是党的胜利,

人民解放军的节节前进,给他们赢来的。

几个戴着脚镣的同志,在往常放风的地坝中间扭起秧歌。沉重的铁镣,撞击得叮当作响,成了

节奏强烈的伴奏。欢乐的歌舞里,充满了对黑暗势力的轻蔑。看啊,还有什么节目比得上这种顽强

而鲜明的高歌曼舞!

狂热的掌声送走了一间牢房的节目,又迎来了另一间牢房的表演。人潮卷来卷去,地坝变成了

绝妙的露天舞台。

“哈哈哈哈!”人们朗声大笑,迎接着1949年胜利的春天。

(节选自《红岩》,有删改)

1.【梳理内容】这篇短文写的是狱中联欢的过程,依次是:一A—A

-►o其中,作者详写的是。

2.【正确判断】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J”,错的打“X”。

(1)“满园春色”代指革命胜利的大好形势。借用古人诗句说明谁也不能阻止人民解放战争在全

国范围内所取得的伟大胜利,这胜利的消息是关不住的。()

(2)“猩猩”指的是关押在牢房里的革命战士。()

(3)“期待的日子一转眼就来了。”这个日子指的是1949年的1月1日。()

3.【正确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

(1)在写贴对联这一活动时,作者采用()的手法来写场面。

A.点面结合B.环境衬托C.详略得当

(2)下列句子中具体描写对联内容的一项是()

A.所有的对联都是草纸接连起来做成的。

B.女牢的对联写的是:洞中才数月,世上已千年。

C.女室里,江姐捏着“监狱之花”的小手,也写了几笔。

4.【体会情感】读了这篇短文,说说短文蕴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二单元主题阅读参考答案

诗词阅读

1.清平乐六盘山2.(1)C(2)A(3)B

3.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比喻反问

4.都抒发了诗人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豪情。

类文阅读

1.唱歌交换礼物贴对联表演节目贴对联

2.(1)V(2)X(3)V3.(1)A(2)B

4.这篇短文体现了战士们对革命充满必胜的信心,赞美了战士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

(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类文阅读・】

可以吃的书

人类依靠智慧,创造出了许多种书:树叶书、发光书、颜色书……这些书不仅能读,

而且更贴近人们的生活,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

在1976年那场震惊中外的唐山大地震中,人们曾在一座倒塌的楼中救出一个被埋10

天的小男孩。他被救出来时,精神尚好,问他想吃什么,他说不饿。长达10天的时间里,没

有饭吃竟然没被饿死,这简直是个奇迹。原来,是书救了他的命。当他被压在里面时,没有

吃的,只能用书包里的书来充饥;没有喝的,只能用自己的尿来止渴。就这样,他度过了艰

难而关键的10天。

书是用纸印成的,纸里只含有纤维素和少量淀粉,人体很难消化吸收,除非在极度特殊

的情况下才能吃。而现在,为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有人生产出了“可以吃的书”。这种“书”

与普通的书有什么不同呢?

原来,这种“可以吃的书”是一种纸形食品。原料用的是淀粉和糖等,淀粉经过糊化后

再加入一些调味物质,或者磨碎的蔬菜、肉末,把它们加工成薄纸一样的一片片,切成像书

一样大小,用食用色素印上字,装订后即可成为可以吃的书。

这种纸形食品目前已经在日本上市。它外形美观,颜色鲜艳,撕开即可食用。小朋友可

以边吃边学习,是真正把书吃到肚子里去了。科学家们还根据原料的品种不同,把书做成许

多种味道,如牛肉味、三鲜味、鸡肉味,以及苹果味、草莓味、香蕉味、咖啡味等等,朋友

们可以在选择“书”时以味相投。

这种书将营养浓缩在书中,因此营养非常丰富。一页长21厘米,宽20厘米的蔬菜纸,

含有的营养素相当于250克新鲜蔬菜的营养。在看完书后,再将它吃掉,不仅得到了知识,

也得到了营养。何乐而不为呢?

朋友们,你喜欢这种“书”吗?在你出去游玩时,带上几本这样的“书”,看完后可以

吃掉,这不仅不用带零食,还特别轻便。但要注意卫生啊!“看书”前一定要先洗手,这样才

不至于把病菌一同吃进肚子里去!

L【品读句子】在第2自然段中,作者讲述了唐山大地震时,书包里的书救了孩子的命,

其作用是()

A.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介绍了“可以吃的书”的成因,引出“可以吃的书”这一说

明对象。

B.故事离奇,吸引人的注意力,让大家对唐山大地震的故事产生浓厚兴趣。

2.【判断选择】判断下面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填序号)

A.作比较B.举例子C.列数字

(1)科学家们还根据原料的品种不同,把书做成许多种味道,如牛肉味、三鲜味、鸡肉

味,以及苹果味、草莓味、香蕉味、咖啡味等等。()

(2)一页长21厘米,宽20厘米的蔬菜纸,含有的营养素相当于250克新鲜蔬菜的营养。

()()

3.【梳理内容】选文从、、、等方面介绍了“可以吃

的书”。我是运用的方法找到答案的。

4.【体会语言】在“一页长21厘米,宽20厘米的蔬菜纸,含有的营养素相当于250克新

鲜蔬菜的营养”这句话中,“相当于”这个词语能换成“等于”吗?为什么?

5.【正确选择】下列关于“可以吃的书”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可以吃的书”是一种纸形食品,由淀粉、糖等原料和一些调味料加工而成。

B.“可以吃的书”外形美观、颜色鲜艳,简单加工后即可食用。

C.科学家们根据原料的品种不同,把书做成了许多种不同的味道。

6.【提出疑问】读了这篇文章后,我对其他种类的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还产生了这样

两个问题:(1)(2)我可以

运用的方法,课外继续研究这方面的内容。

【材料一】汽车自诞生伊始,就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快了人类改

变自然、改变社会的步伐,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但汽车的产生对人类的影响是多元的。比如,传统燃油汽车在带给人类便利的同时也

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种种问题:制造汽车时需要(消费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除了使用

钢铁外,现代的汽车还需要使用能耗很高的铝材和难以回收的塑料;汽车行驶时需要大量

石油来驱动内燃机;在各类事故中,汽车引起的交通事故导致人类死伤数最多;大量的汽

车造成交通拥挤,车辆的停放也日益压缩人们的生活空间;同时,由汽车带来的噪声污染

和尾气排放造成的空气污染,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材料二】目前我国生产和销售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有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

料电池汽车。

纯电动汽车,顾名思义,就是所有的动力由电机输出,同时电力来源于充电。它技术

简单、成熟,充完电就可以行驶,目前续航里程已超过300公里。其保养费用低,行驶时

没有尾气排放。缺点是充电桩少、充电不便。

混合动力汽车则同时用发动机和电机这两个能量转换器以及两套能量储存系统来驱

动车辆。它续航里程长,还可以随时加油,且油耗低。但两套系统也使其价格和维护保养

费用偏高。

燃料电池汽车是以氢气为燃料,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流,依靠电机驱动汽车。其运行

过程中排出物是水,且可通过加注燃料来保证续航。但目前氢燃料存储和运输成本过高,

能加注氢燃料的点太少,(限定限制)了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

1.【正确选择】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打“J”。

2.【提取信息】材料一中,传统燃油汽车给人类生活带来的问题有很多,下面说法错误的

一项是()

A.在各类事故中,汽车引发的交通事故导致人类死伤数最多。

B.汽车造成交通拥挤。

C.汽车带来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

D.汽车让人类变得懒惰。

3.【提取信息】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主要有三种:。

4.【分析理解】读材料一和材料二,说一说: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目前我国生产和销售

的新能源汽车有哪些优势?

5.【联系生活】李伯伯住在南五环,每天上下班50多公里,需要购置一辆汽车代步。某

汽车销售人员向他推荐纯电动汽车,但李伯伯有些顾虑,请你告诉李伯伯纯电动汽车的

好处有哪些。

第三单元主题阅读参考答案

类文阅读

1.A2.(1)B(2)AC

3.原料外形味道营养勾画关键词

4.不能。因为“相当于”是“大概是”的意思,如果换成“等于”,会改变原意,与

实际不符。5.B

6.树叶书有什么作用?发光的书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查阅资料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一炉即2,D

3.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

4.环保、能耗少等。

5.①续航里程已超过300公里;②保养费用低;③行驶时没有尾气排放,环保。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主题阅读

阅读要素;-…一关注情工环塞感受人物形象。

品读小说多角度品读,感受人物形象。

;关注环境描写和情节设计,体会它们对

方法突破一,刻画人物的作用。

折射温暖

我去天山山区旅游,那里地处偏远,人们生活节奏很慢,太阳照屁股才起床张罗生意,

我第二天一大早要上山抓景,就准备买些方便面当早餐,照相机电池也要准备。

我在宾馆下面的小街购买,女店主懒得连屁股都不抬,听我说要电池和方便面,她淡

淡地说:“这没有,往下走彩云商店有。”

我来到彩云商店,那是家小得只有六七平米的鸽子笼店,招牌、货柜都很旧了,一个

年过六旬的老太太窝在里面,多余活动的地方都很小。这里倒是有我要的方便面和电池,

可是老太太的货品简单稀少、杂乱陈旧,让人没有购买的胃口。

我转身离开彩云商店,去不远处的超市,那家超市有货架二十几排,小具规模,货物

琳琅满目,环境也不错,里面居然也没有最常见的方便面和电池。

我再次来到彩云商店,老太太起身拿货非常艰难,她拄着拐棍,手都颤颤巍巍的。

我折回来,从女店主嘴里知道了真相。她说:“方便面和电池这条街只有彩云商店有,

这是我们约定好的,有几种货品大家都不卖,只留给彩云商店。”

彩云商店老太太的老伴早逝,她靠吃低保过活,前年儿子犯事坐牢,老太太日子更见

窘迫,身体也一日不如一日。邻居们想帮她,但老太太脾气好强,不愿欠人家的。邻居能

为她做的,就是达成一致,留一些生意让她独享。

女店主做了个比喻:“老人家生活困苦,心情总是背离阳光。我们扳不过她的身子,

便当镜子,把阳光折射给她。”

我回头望望这条狭窄落后的小巷,只觉得太阳光照下来,每个角落都好温暖。

1.【理解词语】选择括号里正确的近义词打“J”。

张罗(A.罗列B.料理)

琳琅满目(A.目不暇接B.零零碎碎)

2.【关注情节】短文写了“我”四次买电池和方便面,分别是怎样的情形?简单地说一说。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注情节】第6自然段中所提及的“真相”指的是什么?

4.【品析句子】女店主的话中“背离阳光”指,而“把阳光折射给她”

的言外之意是。

5.【感受人物】读了这篇短文,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材料一】近年来,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工具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

读逐渐盛行。微博、手机、平板电脑等掌上阅读成为时尚,这种阅读方式被称为碎片化阅

读。

不少人觉得碎片化阅读是“美丽”的。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娱乐八卦,无论是耳熟能

详的经典名作还是冷门生僻的知识,都可以通过碎片化阅读迅速获取。同时,比起价格不

菲的大部头纸质书,碎片化阅读的阅读成本更低。

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碎片化阅读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导致了知识来源的随意性和

不可靠性。零碎的阅读根本无法让读者走进大部头书籍和主题严肃的文本,人们习惯于简

单的口述和拼接后,就很难主动阅读,容易形成思维惰性,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材料二】

2019年、2020年18〜70周岁国民阅读调查摘要

年度报纸、期刊阅读率数字化阅读方手机阅读接触人均每天微信阅读

式率时长

201934.6%64.0%60.0%22.63分钟

202026.3%68.2%66.1%26.00分钟

【注】数字化阅读指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iPad阅读等。

L【提取信息】什么是“碎片化阅读”?请从材料一中提取关键信息,用一句话概括。

2.【综合判断】“碎片化阅读”让人担忧的原因有哪些?在说法正确的后面打“J

(1)能够使读者迅速获取海量的信息。()

(2)导致读者获取的知识随意、不可靠。()

(3)使读者很难主动阅读,形成思维惰性。()

3.【问题探究】从材料二的表格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语言运用】结合所提供的材料,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就“今天,我们该如何阅读”

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四单元主题阅读

类文阅读

1.料理J目不暇接J

2.去宾馆下面的小街购买,店里没有,店主极不热情。

来到彩云商店,店子很小,货品稀少杂乱,让人没有购买欲望。

去彩云商店不远处的超市,货物琳琅满目,却没有方便面和电池。

再次来到彩云商店买电池和方便面。

3.指的是方便面和电池只有彩云商店有,这是邻居们为了帮助老太太,暗地

里商量好的,留一些货品让老太太出售。

4.抑郁、悲伤给予老太太温暖与关爱

5.我从中体会到了天山山区人民的善良和真挚。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工具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就是“碎

片化阅读”。

2.(2)V(3)V

3.数字化阅读成为国民阅读的主要方式。

4.示例:在科技全面发展,信息发展迅速的时代,我们离不开数字化阅读,

但并不能因此而摒弃纸质书阅读,归根结底,只有拿着书读、读整本书才

能算真正的阅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主题阅读

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O

阅读要素

在选材时,要从不同的方面或者选取不同的

事例来写。

方法突破卜-;茬表达时,要围绕中心意思,将重要的部分写

•得详细些、具体些。

我的童年,像彩色的梦!

沐浴在春天的阳光下,欢跳于锦簇耀眼的花丛中,和蜂儿嬉戏,和蝴蝶追

逐……那,就是童年的我。

松软的海滩上,有位正在拾贝壳的小姑娘,她睁着一对黑钻石般的眼睛,惊

奇地发现,离开了大海,玲珑剔透的贝壳就失去了光泽。她赶忙把一小堆五颜六

色的贝壳放入海水里……那也是童年的我。

满山红叶如火一般耀眼,一片片枫叶落到地面,把大地染得通红。一位小姑

娘手拿一束枯叶,皱着眉,歪着头,站在爸爸的肩上,要把那手中的落叶安到树

枝上,显得那么诚挚,那么郑重……那,还是童年的我。

北国的雪花像鹅毛一样轻,一样白,飘落到哪里,哪里就银光闪闪。广场上,

融化了的积雪又冻得像镜面儿似的。一位年轻的妈妈拉着自己的小女儿,鼓励她

勇敢地滑行,要她像海燕一样勇敢、坚强,学会在冰上自由飞翔。她会意地点点

头,放开了妈妈的手,向前滑去。跌倒了,爬起来,又跌倒了,再爬起来……然

而,“小海燕”终于展开了柔嫩的双翅。妈妈甜蜜地笑了,小姑娘也笑了,笑得

像妈妈一样甜……那,依然是童年的我。

充满新奇,充满幻想,充满温馨,我的童年,使我永远难忘。啊,童年,你

是我记忆中的明珠,心灵上的彩虹!

L【自主拟题】根据本文表达的中心,给短文加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

线上。

2.【积累展示】读到“满山红叶”,我想到了四字词语“”;读到“北

国的雪花”,我想到了四字词语“"。

3.【句子品析】文中画“—”的句子中,“小海燕”指“";“终于展开了

柔嫩的双翅”的意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提取信息、】作者把童年比作、、o

5.【选材训练】作者选取了、、

、,抒发了“我”之情。

第五单元主题阅读

类文阅读

1.童年的我

2.层林尽染白雪皑皑

3.“我”

“我”终于敢自己在冰上滑行,不要妈妈扶着,“我”变得勇敢了

4.彩色的梦记忆中的明珠心灵上的彩虹

5.在花丛中嬉戏在海滩上拾贝壳在树林中安落叶

在广场上学滑冰对童年的怀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

(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大自然的警钟

孙广勇

①最近,素来高温炎热的沙特阿拉伯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寒冬,在首都利雅得

早晚气温降至0℃左右,北部的拉夫哈、泰布克等地区最低气温达到-7℃,并出

现了当地罕见的霜冻、降雪和树挂等现象。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也下了百年来的第

一场雪。在全年平均气温25℃左右的科威特,最低气温竟降到-3℃。

②近年来,诸如暴风雪、寒流、暴雨、热浪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在全球发生

的频率增加,强度也加大,气候问题愈来愈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全球性问题。

③所谓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是指与历史同期相比出现较少的小概率天气气候

事件。造成极端天气频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全球变暖。尽管海湾地区遭受了罕

见的寒流袭击,与全球变暖之说似乎相悖,但实际上全球变暖和局部严寒并不矛

盾。全球变暖只是指全球气温呈总体上升趋势,并不排除局部地方发生严寒。

④“暖冬”曾于2006年入冬后在世界上流行。在北美洲地区,隆冬气温堪

比夏季:美国纽约到当年年底前片雪未下,最高气温达22℃;加拿大历来被称

为“冰与枫的国度”,但其北部特有的冬季风情日渐消失,以全球最长滑冰场而

闻名的丽都河迟迟不结冰……在北半球本应最冷的季节,一些国家的路人却身着

短袖,熊不冬眠,候鸟忘记迁徙,植物在冬天发芽,高山滑雪场无雪可滑。

⑤气候变化带来的不仅仅是反常的严寒和暖冬,还导致了夏季高温热浪,海

平面上升,岛国消失,南北极地冰川消融。洪涝、大旱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

加,对人类的生存形成直接威胁。据统计,在过去20年里,全球发生的自然灾

害数量增加了3倍多。

©2007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评估报告指出,人类若

不重视环保,到20世纪末,估计平均气温最多将上升6.3℃。科学研究表明,

如果平均气温上升3℃,仅在亚洲,每年就有700多万人面临洪水袭击,全球将

有1亿多人陷入粮食不足的窘境;如果气温上升4℃,全球就会有30多亿人面

临缺水问题,北美地区受热浪侵袭的次数将增加3〜8倍,北极海冰将减少35%O

⑦极端天气频繁出现,是大自然向人类敲响的警钟!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个人,

都应该参加到保卫自然的战斗中,尽自己的努力,从身边小事做起,减缓气候变

暖的进程。

1.【梳理内容】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呼吁人类要

2.【提取信息】什么是极端天气?请你从文中提取信息,用一句话简要概括。

3.【正确选择】第①段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多选)

A.举例子B.列数字C.作比较D.打比方

4.【整体把握】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极端天气?()

A.总起一一分述一一总结B.严寒一一暖冬一一热浪

C.成因一一现象一一危害D.举例子一一下定义一一敲警钟

5.【品析词语】第③段中加点的“似乎”一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请你说说理

由。

6.【拓展迁移】读了这篇文章,请你为保护地球环境设计一条宣传语。

城南

[宋]曾巩

雨过横塘①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③。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释】①横塘:古塘名,在今南京城南秦淮河南岸。②乱山高下:群山高

低起伏。③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L【正确选择】与《城南》一样,都属于七言绝句的是()0

A.《长歌行》(青青园中葵)B.《春晓》C.《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理解诗句】根据意思写诗句。

一番风雨使昔日艳丽的桃花和李花零落殆尽,而春草不仅没有被摧毁,反

而青翠欲滴,显得更加齐整。

3.【分析判断】理解诗句,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J”,错的打“X”。

(1)古诗前两句描绘的是雨中的景色,后两句描绘的是雨后的景色。

()

(2)诗的第一、二句写出了雨量之大,雨势之猛。

()

(3)第三、四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暴雨过后零落殆尽的桃李与翠绿齐整

的青草进行对比,暗示了桃花、李花虽艳丽但生命力却很

弱,青草虽很朴素但生命力顽强的哲理。

()

4.【拓展迁移】读了这首诗,你想到了哪些描写青草的诗句?对准火苗根部喷射一手握住压把,

(人站立足上风口)一手握住喷管

请写一写。

右图是灭火器的使用方法说明,认真阅读并完成练习。(注:“上风”指风刮

来的那一方。)

1.【联系生活】起风了,风是从南方刮来的,如果我们用灭

火器灭火,我们应该站在火的方使用灭火器。

2.【排列顺序】关于灭火器的使用步骤,正确的一项是()

①拔掉保险销。②对准火苗根部喷射。③取出灭火器。④一手握住

压把,一手握住喷管。

A.①②③④B.③①④②

C.③④①②D.③②①④

第六单元主题阅读参考答案

类文阅读

1.极端天气频繁出现,是大自然向人类敲响的警钟保护环境,减缓气候变暖

的进程

2.极端天气是指与历史同期相比出现较少的小概率天气。

3.AB4.B

5.不能。“似乎”表示推测的意思,若去掉则太过绝对化,不符合原文意思,体

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6.保护碧水蓝天,共建绿色家园。

古诗词阅读

1.C2.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3.(1)X(2)V(3)V

4.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②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南2,B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主题阅读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光明的心曲(节选)

赵丽宏

傍晚,最后一抹斜阳穿过窗外的绿叶,幽幽地照到我写字桌旁的白墙上,开始是许

多斑驳的橙色光点,恍若一片微波荡漾的湖泊,然后暗下来,暗下来,光点由橙色转为

暗红,并且奇怪地凝成两个椭圆的光团,无声无息地闪烁着……

无意中见到的新鲜的形象,总是会引起我的遐想。对着墙上这两团闪闪烁烁的夕晖,

我发愣了,总觉得它们像什么。闪着火苗的、深沉的、在幽暗中执着地透出亮色的一一

它们,像什么呢?

蓦地,我的眼前闪出一双眼睛来,一双小姑娘的眼睛,一双黯淡的眼睛,一双燃烧

着希望之火的眼睛……

也是在一个晚霞似火的黄昏,从街心花园的林荫深处,飘出一阵优美的歌声,唱歌

的是一位小姑娘,在手风琴的伴奏下,她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清泉在流淌,阳光

在歌唱,心儿啊,飞向那遥远的地方……”歌声像清泉,叮叮咚咚地在暮色中流;歌声

像阳光,洒在浓浓的绿荫深处。看见歌唱的小姑娘了,一件白色的连衣裙在晚风里飘拂,

一只天蓝色的大蝴蝶结,随着歌声在她头顶飞舞。她唱得那么动情,我迎面走去,她竟

仿佛没有看见,依然优美地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

看清她的眼睛时,我不由倒抽了一口冷气:一双多么漂亮的大眼睛,然而,又长又

黑的睫毛下,覆盖着一层灰色的荫翳(yi)——啊,竟是一个盲姑娘!

我站住了,心头一阵震颤,这样美妙、这样无忧无虑的歌声,怎么可能从一个盲姑

娘的口中唱出?

“……清泉在流淌,阳光在歌唱……”

歌声依然飘来。盲姑娘,陶醉在她的歌声里。她两手合抱成一个拳头,紧紧地贴着

胸口,头微微昂起,仿佛在遥望着远方:那流着清泉、飘着阳光的地方,那开满了五彩

缤纷的花儿的远方……从她的清脆而又纯美的歌声里,从她的幸福而又神往的微笑里,

我似乎也看到了她向往的那个光明灿烂的远方。我知道,在她的憧憬里,这远方绝不是

虚幻的,它足以驱散她眼前的黑暗。

唱吧,盲姑娘,有一颗热恋光明、向往光明的心,你的生命之路,是不会黯然无光

的。

拉手风琴的是位年轻的母亲,她凝视着自己的女儿,手指轻轻地在琴键上移动。从

这位母亲抿紧的嘴角上,从那闪着泪光的眼神里,我知道了她的心思,她要用一颗母亲

的心,为女儿点燃希望之火。她满怀深情地拉着琴……

我慢慢地走了,盲姑娘的歌声却久久地跟随着我,环绕着我:“在那遥远的地方……”

墙上的夕晖早已消失,夜色在我的小屋里弥漫,盲姑娘的那支闪着光芒的歌,却又

在我的心中响起来。

1.【梳理内容】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我”在街心花园的林荫深处,偶遇一位—

,从她的歌声中听出了她对o

2.【分析判断】理解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J”,错的打“X”。

(1)“光明”指的是我们所见到的阳光,也表示盲姑娘内心充满希望和光明,同时也

代表母亲对女儿的爱如光明一般照亮她的内心。(

(2)“我"心头一阵震颤的原因是“我”终于见到了盲姑娘,情绪非常激动。()

(3)结尾“闪着光芒的歌”指的是盲姑娘向往的光明灿烂的远方。()

(4)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夕晖,这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这样首尾呼应,深化了

文章的主题。(

3.【分析写法】文中多处描写了“我”听到盲姑娘的歌声后产生的联想,下面句子中没

有运用联想手法的一项是()

A.歌声像清泉,叮叮咚咚地在暮色中流;歌声像阳光,洒在浓浓的绿荫深处。

B.那流着清泉、飘着阳光的地方,那开满了五彩缤纷的花儿的远方……

C.墙上的夕晖早已消失,夜色在我的小屋里弥漫,盲姑娘的那支闪着光芒的歌,却又

在我的心中响起来...

4.【想象画面】仿写:听着盲姑娘的歌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美丽画面?

小古文阅读•:

画竹题记(节选)

郑燮(xi。)

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①初放,绿阴照人,置一小榻

②其中,甚凉适③也。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

根咒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⑥触窗纸上,冬冬作小鼓声。

于时一片竹影零乱,岂非⑦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

影中耳。

【注释】①新篁(huang):刚长出的竹子。②榻:狭长而低的床。③凉适:凉爽舒

适。④围屏骨子:屏风架子。⑤窗根(Ung):窗户上用木条或铁条等交错制成的格子。

⑥冻蝇:过冬受冻的苍蝇。⑦岂非:难道不是。

1.【理解词语】解释下列词语。

(1)余家:(2)师承:

2.【理解句子】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夏日新篁初放,绿阴照人。

(2)岂非天然图画乎!

3.【分析判断】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J”,错的打“X”。

(1)郑燮是清代诗人、画家,他画的竹子尤为出名,《竹石》一诗就是他写的。()

(2)“秋冬之际”和“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这两句中的三个“之”意思一样。()

4.【想象画面】在郑燮的眼中,美丽的竹林就像一幅美丽的画。结合文段,想象竹林中

的美景,写一写。

5.【提炼主旨】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第七单元主题阅读参考答案

类文阅读

1.热爱歌唱的盲姑娘光明的向往

2.(1)V(2)X(3)X(4)V3.C

小古文阅读

1.(1)我的家里。(2)效法某人或某一流派并继承其传统。

2.(1)夏天,新长出的竹子刚刚长出嫩叶,苍翠碧绿,光亮照人。

(2)这难道不是一幅天然的图画吗?

3.(1)V(2)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主题阅读

借助相关资料,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阅读要素

关注文章题目,抓关键句,叙事性文章抓起因、经

过、结果。

方法突破-1一运用边读边列提纲的方式记录各部一分卤容「由更阅

读后将其连起来,从而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朋友,下面是我写下的一些零零碎碎的事情,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一一有

关那个老人的最后的事情。

在万国殡仪馆的灵堂中静静地躺着那个老人,每天从早到晚,许许多多的人

到这里来,一个一个地或者五六个人站成一排地向他致最深的敬礼。我站在旁边,

我的眼睛把这一切全看进去了。

一个秃顶的老人刚走进来站了一下,忽然埋下头低声哭了。另一个十三四岁

的女孩子已经走出了灵堂,却又把头伸进帷幔里来,红着眼圈哀求道:“让我再看

一下吧,这是最后一次了。”

灵堂里灯光不够亮。一群小学生恭敬地排成前后两列,一齐抬起头,痴痴地望

着那张放大的照片。忽然一个年纪较大的孩子埋下头鞠躬了。其余的人马上低下

头去。有的在第三次鞠躬以后,还留恋地频频点着头。孩子们的心是最真挚的。

他们知道如今失掉一个爱护他们的友人了。“救救孩子!”我的耳边还仿佛响着那

个老人的声音。我所认识的一个杂志社的工友意外地来了。他红着眼在灵堂的一

角站了片刻,孩子似的恭恭敬敬行了三个礼,然后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