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南京市民办求真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2分)如图,机械臂的功能类似于人的手臂。以下与机械臂工作时属于同一类杠杆的是()A.“青绿腰” B.修枝剪刀 C.天平 D.踮起脚尖2.(2分)下列有关数据符合实际的是()A.一名中学生从一楼登上三楼克服自身重力做的功约为400J B.从地上捡起一只鸡蛋并把它缓缓举过头顶,所做的功约为10J C.一名中学生骑自行车的功率约为70W D.一个机械经改进后其效率可达100%3.(2分)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冰的内能为0 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C.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 D.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给内能大的物体4.(2分)如下图的三种场景中,拉力F1、F2、F3大小相等,在拉力的作用下物体移动的距离相等。若拉力所做的功分别记为W1、W2、W3,下列关于它们大小关系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W1=W2<W3 B.W1=W2=W3 C.W2<W1=W3 D.W1<W2<W35.(2分)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处于竖直方向,下列方案可行的是()A.钩码的数量适当增加 B.钩码的位置适当左移 C.弹簧测力计转到图中虚线位置 D.弹簧测力计位置适当向左平移6.(2分)为了比较两位同学上楼时的功率,使用下列哪组器材一般不能达到目的()A.皮尺、体重计 B.皮尺、秒表 C.体重计、皮尺、秒表 D.体重计、秒表7.(2分)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与“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因素”两个实验中,均可通过如图所示器材完成实验。以下关于两个实验的四个判断中错误的是()A.都选用大小不同的木块是为了改变相同的物理量 B.都需要观察小桌陷入沙中的深度 C.前者实验不需要将木块从小桌正上方一定高度自由释放 D.后者实验中小桌不需要倒放8.(2分)如图所示,光滑水平桌面上的弹性小球被弹出后,经过A点和B点后落到地面,图中虚线为小球的运动轨迹。下列有关小球的运动,描述正确的是()A.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机械能不断减少 B.小球反弹经过D点时动能为零 C.若将弹性小球表面涂黑,则会在C、F两点留下等大的黑色圆斑 D.小球经过E点的机械能大于经过G点的机械能9.(2分)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沙石或干泥土的比热容大,所以在沿海地区陆地表面的气温比海面的气温昼夜变化显著。读下面四幅海陆风示意图,判断近地面大气运动的正确流向是()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0.(2分)如图甲所示,分别用水平拉力F1、F2拉物体A、B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图乙是F1、F2所做的功﹣路程图像,图丙是A、B的路程﹣时间图像,A、B所受的摩擦力分别为f1、f2,F1、F2的功率是P1、P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1=F2 B.v1<v2 C.f1<f2 D.P1>P211.(2分)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钩码总重G为1.0N,钩码上升高度h为0.1m,实验时,始终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A.匀速竖直拉动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 B.匀速竖直拉动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先变大后变小 C.若将钩码从A点移到B点,用同样的方式将钩码提升0.1m,则机械效率降低 D.若将弹簧测力计的作用点移到B点,用同样的方式将钩码提升0.1m,则机械效率升高12.(2分)用四个相同的滑轮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匀速提升重物,不计绳重及摩擦。若绳自由端的拉力和移动的速度都相同,则在相同时间内()A.两图中重物上升的距离相等 B.两图中做的有用功相等 C.乙图中比甲图中的机械效率大 D.乙图中比甲图中拉力做的功率大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7分)13.(2分)图甲是扔实心球的分解动作,其中人对实心球做功的是动作(选填序号);从实心球出手到落地的过程中,能正确反映实心球的动能E动与时间t的关系是图乙中图线。14.(4分)如图所示为同学们在体育课上做仰卧起坐时的情景,前半段是背部由平躺地面变成脊柱弯曲,后半段是上半身完全离开地面。仰卧起坐时,从平躺至坐起的过程中,运动员肌肉所施加的动力(选填“变小”“变大”或者“不变”);若小华同学的质量为45kg,其上半身的质量约为全身质量的,每次上半身重心上升的距离均为30cm,则她每次克服重力做的功约为J,功率为W。为改变仰卧起坐的快慢,来控制体育锻炼的效果,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的大小。15.(2分)如图所示,一弹簧原长在B点,现用一个木块将弹簧压缩在A点,木块的速度,木块的机械能。(填序号:①一直在减小;②先增大后减小;③在平面上时不变,在斜面上时逐渐减小;④在C点时最大)16.(3分)如图甲所示是生活中常用的夹子,拇指对夹子施加压力F1使夹子缓慢张开,夹子上的钢丝对夹子的弹力为F2,则F1F2(填“>”“=”或“<”),此时夹子是(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如图乙所示,用夹子夹住木块3的方向(填“向下”或“向上”)。17.(3分)如图甲,分别将两个相同的物体A、B匀速拉到斜面顶端,对物体做功情况如图乙所示,则对物体A做的有用功是J,对物体B做的额外功是J,物体A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是N。18.(4分)如图所示,工人使用动滑轮将重约200N的物体匀速提升5m,用时20s,克服动滑轮重所做的额外功占总功的15%,则该工人所用拉力是N,拉力的功率是W,此动滑轮重是N,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19.(3分)如图所示,小球以某速度从M点开始沿粗糙轨道MOP运动,经P点离开轨道,又下落经过Q点。N位于P、Q之间,O、P、Q处在同一水平高度。不计空气阻力(选填“相等”或“不等”),小球到达的最高点N(选填“可能”或“不可能”)高于M点,小球经过N点时的机械能(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经过Q点时的机械能。20.(3分)求真中学科技小组制作了如图所示的展示牌(含牌面和支架),展示牌的重力为50N、重心为O,支架的夹角为60°。为测试该展示牌的抗风力大小,小组同学将展示牌放在水平地面上,进行模拟测试(1)第一组同学施加的力F1始终与牌面垂直,当支架刚刚离开地面时,力F1的大小为N。(2)第二组同学施加的力F2始终与水平面平行,当支架刚刚离开地面时,则力F2F1(选填“>”“<”或“=”)。(3)为防止展示牌倾倒,可行的措施是(说出一条即可)。21.(3分)质量为50kg的小明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将重12N的空吊篮提升到高处,施加的拉力F、吊篮上升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关系分别如图乙、丙所示。绳子B和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分别为100N和40N,忽略绳重及摩擦。则动滑轮的重力为N;第2s内拉力F的功率为W;此装置提升重物的最大机械效率为%。三、解答题(共49分)22.(2分)如图所示,杠杆AO在力F1、F2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L2是力F2的力臂,请在图中画出力F1的力臂L1和力F2的示意图。23.(2分)如图,在撬棒AD上作出撬起“石块1”的最小力F及对应的力臂l。24.(2分)如图,小明站在地面上用图中滑轮组提起重物,画出最省力的绕绳方法。25.(8分)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实验前若向左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调节之前杠杆端高;小明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主要目的是。(2)图甲中,在A处挂2个钩码,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个钩码。杠杆平衡后,再用一滑轮推动悬线(如图乙),会发现杠杆(填“左端下沉”、“仍然平衡”或“右端下沉”);(3)图丙中,保持A点所挂钩码的数量和位置不变,将弹簧测力计绕B点从a位置缓慢转到b位置,在此过程中拉力F的变化情况是,F与其力臂的乘积变化情况是。(4)图丁中,长为2cm的长方体橡皮放在15cm长的直尺(两端刻度线与尺的边缘对齐)上,向右移动直尺,此时位置如图戊,若橡皮和直尺均质地均匀,将橡皮翻转至虚线位置(如图己),则直尺(选填“不能”或“能”)平衡。26.(10分)如图,用小球和木块来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实验中是通过比较来比较动能大小。(2)本实验研究的动能是指。(填序号)A.小球在斜面上时的动能B.小球撞击木块时的动能C.小球撞击木块后木块的动能(3)比较图A、B是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的关系。(4)若要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应改变(小球/小车)的质量,木块在水平面滑行时受到的摩擦力将,整个过程中,木块增加的内能(选填“>”“=”或“<”)小球减小的机械能。(5)小赵在实验时,先让质量为m的小球从斜面h高处由静止下滑,测出木块被撞击的距离为s1,接着他立即让同一小球从斜面h高处由静止下滑,测出木块被撞击的距离为s2,如图C所示,则s1s2(大于/小于/等于),你判断的依据是。(从能量角度解释)。(6)实验结束后,该同学拿走木块,先后将同一小球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处静止释放,如图D所示,根据此现象(选填“合理”或“不合理”)。(7)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后,小红用质量不同的铁球将同一弹簧压缩相同程度后由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观察到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情况是。A.质量大的铁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较远B.质量小的铁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较远C.质量不同的铁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相同27.(7分)用图甲滑轮组做“探究动滑轮的重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实验。实验中把不同的磁铁吸附在动滑轮边框上以改变滑轮的重,每次实验都匀速拉动绳端使物体上升10cm。不计绳重,实验数据如表。次数G物/NG动/NF/N%16.00.32.290.926.01.036.01.92.969.046.03.23.458.8(1)在实验操作中应该使钩码上升;(2)第2次实验中拉力F的示数如图乙,则第2次实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分析数据可知:在物重不变的情况下,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3)实验中若仅增大绳端移动的距离,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本实验中,在物重不变的情况下,动滑轮变重时(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以下情形导致机械效率结果偏大的是。A.加速拉动弹簧测力计B.弹簧测力计读数错误,致使读数偏大C.钩码有磨损,导致实际质量比标注质量小D.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在零刻线以下,未调零测量拉力(6)根据所学知识,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还与绳重和摩擦有关,分析图丙中的A点可知。A.小于40NB.等于40NC.大于40N28.(9分)如图甲所示,小明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和初温均相同的水和煤油加热,以探究水和煤油吸热能力的大小。(1)要完成该实验,除了图甲、乙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秒表和。(2)实验过程中通过反映两种液体吸热的多少。(3)关于该实验的变量控制,下列做法和要求中一定需要的有哪些。A.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B.使用相同的容器C.烧杯中分别装入相同体积的不同液体D.相同质量的燃料E.加热时火焰大小尽量相同F.液体吸收相同的热量(4)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水和煤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由图象可知(选填“水”或“煤油”)的吸热能力更强,煤油的比热容是J/(kg•℃)。若水的质量为100g,则在前20min内水吸收的热量为J。[c水=4.2×103J/(kg•℃)](5)实验结束后,小明又找来了一些冰块,探究了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在BC阶段中C点处物质的内能(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点处物质的内能;由图丁可以看出AB、CD段升高的温度相同,但CD段加热的时间更长。(6)另一小组的同学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a、b两液体加热,根据测得数据分别描绘出两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戊)。不计液体热量散失a、mb、ca、cb表示a、b两液体的质量和比热容,则结合图中信息作出的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若ma=mb,则ca>cbB.若ma=mb,则ca=cbC.若ca=cb,则ma<mbD.若ca=cb,则ma>mb29.(9分)质量为65kg的工人,在建筑工地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提升石板,已知托盘重100N,每块石板重120N,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700N,此装置的机械效率为80%。求:(1)此时工人所做有用功的功率?(2)此装置的动滑轮重为多少?(3)该工人用此装置提升石板的机械效率最高可达到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024-2025学年江苏省南京市民办求真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2分)如图,机械臂的功能类似于人的手臂。以下与机械臂工作时属于同一类杠杆的是()A.“青绿腰” B.修枝剪刀 C.天平 D.踮起脚尖【答案】A【解答】解:机械臂的功能类似于人的手臂,机械臂的动力臂比阻力臂短。A、“青绿腰”的支点在人的腰部靠近臀的地方,动力的作用点在支点的左边,在支点的右边,属于费力杠杆;B、修枝剪刀的动力臂比阻力臂长,故B不符合题意;C、天平的动力臂和阻力臂相等,故C不符合题意;D、踮起脚尖,属于省力杠杆。故选:A。2.(2分)下列有关数据符合实际的是()A.一名中学生从一楼登上三楼克服自身重力做的功约为400J B.从地上捡起一只鸡蛋并把它缓缓举过头顶,所做的功约为10J C.一名中学生骑自行车的功率约为70W D.一个机械经改进后其效率可达100%【答案】C【解答】解:A.一名中学生从一楼登上三楼克服自身重力做的功约为W=Gh=mgh=50kg×10N/kg×6m=3000J;B.从地上捡起一只鸡蛋并把它缓缓举过头顶﹣3kg×10N/kg×8m=1J,故B错误;C.一名中学生骑自行车的功率约为70W;D.机械效率不可能达到100%。故选:C。3.(2分)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冰的内能为0 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C.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 D.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给内能大的物体【答案】D【解答】解:A.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故A错误;B、热量是一个过程量,故B错误;C、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D.热传递过程中,最终达到温度相同,温度可能不同,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故选:D。4.(2分)如下图的三种场景中,拉力F1、F2、F3大小相等,在拉力的作用下物体移动的距离相等。若拉力所做的功分别记为W1、W2、W3,下列关于它们大小关系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W1=W2<W3 B.W1=W2=W3 C.W2<W1=W3 D.W1<W2<W3【答案】A【解答】解:由图可见,第一幅图中滑轮为定滑轮,不省距离,拉力做的功为:W1=F1s;第二幅图中,拉力移动的距离也等于物体移动距离为s7=F2s;第三幅图中滑轮为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拉力移动距离为2s5=F3×2s。又因为拉力F6、F2、F3大小相等,所以综上分析可得:W6=W2<W3.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5.(2分)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处于竖直方向,下列方案可行的是()A.钩码的数量适当增加 B.钩码的位置适当左移 C.弹簧测力计转到图中虚线位置 D.弹簧测力计位置适当向左平移【答案】D【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稍稍超过量程,A、若钩码的数量适当增加,阻力×阻力臂变大,则需要的动力会更大;B、钩码的位置适当左移,阻力×阻力臂变大,则需要的动力会更大;C、弹簧测力计转到图中虚线位置,阻力×阻力臂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D、弹簧测力计位置适当向左平移,阻力×阻力臂不变,故D符合题意。故选:D。6.(2分)为了比较两位同学上楼时的功率,使用下列哪组器材一般不能达到目的()A.皮尺、体重计 B.皮尺、秒表 C.体重计、皮尺、秒表 D.体重计、秒表【答案】B【解答】解:由P==可知,需测量两名同学的体重,因此需要使用测量体重的工具:体重计;测量时间的工具:秒表;还可以通过相同时间比较上楼的高度,因此可以不用测量时间的工具;还可以通过相同高度,比较时间,故D能达到目的;无论选用哪种方案,都必须测量人的体重。故选:B。7.(2分)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与“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因素”两个实验中,均可通过如图所示器材完成实验。以下关于两个实验的四个判断中错误的是()A.都选用大小不同的木块是为了改变相同的物理量 B.都需要观察小桌陷入沙中的深度 C.前者实验不需要将木块从小桌正上方一定高度自由释放 D.后者实验中小桌不需要倒放【答案】A【解答】解:A、“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时,是为了改变压力的大小,选用大小不同的木块,所以改变的量是不同的;B、根据转换法可知,故B正确;C、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不需要将木块从小桌正上方一定高度自由释放;D、“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因素”时,所以小桌不需要倒放。故选:A。8.(2分)如图所示,光滑水平桌面上的弹性小球被弹出后,经过A点和B点后落到地面,图中虚线为小球的运动轨迹。下列有关小球的运动,描述正确的是()A.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机械能不断减少 B.小球反弹经过D点时动能为零 C.若将弹性小球表面涂黑,则会在C、F两点留下等大的黑色圆斑 D.小球经过E点的机械能大于经过G点的机械能【答案】D【解答】解:A、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小球处于平衡状态,高度不变,所以小球机械能不变;B、从轨迹来看,小球在最高点时,水平方向速度不为零,故B错误;C、弹性势能大小与弹性形变程度有关,圆斑越大,在C点与在F点时,而每次小球反弹到的最高点都比上一次的最高点低,机械能逐渐变小,故小球在C点的弹性势能大于在F点的弹性势能,故C错误;D、小球在多次弹起过程中,而E点在G点之前,故D正确。故选:D。9.(2分)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沙石或干泥土的比热容大,所以在沿海地区陆地表面的气温比海面的气温昼夜变化显著。读下面四幅海陆风示意图,判断近地面大气运动的正确流向是()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B【解答】解:海水的比热容大于陆地的比热容,白天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后,所以陆地上方空气的气压低,风从气压高的海洋流向气压低的陆地,③正确;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海洋上空气温高,风从陆地吹向海洋,④错误。故选:B。10.(2分)如图甲所示,分别用水平拉力F1、F2拉物体A、B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图乙是F1、F2所做的功﹣路程图像,图丙是A、B的路程﹣时间图像,A、B所受的摩擦力分别为f1、f2,F1、F2的功率是P1、P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1=F2 B.v1<v2 C.f1<f2 D.P1>P2【答案】D【解答】解:A.由图乙可知,由W=Fs可知1做的功多,水平拉力的大小关系为F1>F8,故A错误;B.由图丙可知,即两物体运动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当两物体的运动时间相同时,由v=,两物体的速度关系为v1>v2,故B错误;C.因为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3=F1,B所受的摩擦力为f2=F5,由A可知,F1>F2,因此A、B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关系为f6>f2,故C错误;D.由P=,因为F1>F5,v1>v2,故F7、F2所做功率的大小关系为P1>P7,故D正确。故选:D。11.(2分)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钩码总重G为1.0N,钩码上升高度h为0.1m,实验时,始终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A.匀速竖直拉动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 B.匀速竖直拉动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先变大后变小 C.若将钩码从A点移到B点,用同样的方式将钩码提升0.1m,则机械效率降低 D.若将弹簧测力计的作用点移到B点,用同样的方式将钩码提升0.1m,则机械效率升高【答案】A【解答】解:(1)由图可知,OC为钩码G的力臂,由△OCA∽△ODE可得:=,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G×OC=F×OD,则==,由和G不变可知,即匀速竖直拉动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B错误;(2)若将钩码从A点移到B点,用同样的方式将钩码提升0.1m时,此时杠杆上旋的角度减小,杠杆升高的距离变小,则额外功变小,由η=×100%可知,故C错误;(3)若将弹簧测力计的作用点移到B点,用同样的方式将钩码提升5.1m,此时杠杆上旋的角度和杠杆升高的距离不变,克服杆与O点的摩擦力做功不变,由η=×100%可知,故D错误。故选:A。12.(2分)用四个相同的滑轮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匀速提升重物,不计绳重及摩擦。若绳自由端的拉力和移动的速度都相同,则在相同时间内()A.两图中重物上升的距离相等 B.两图中做的有用功相等 C.乙图中比甲图中的机械效率大 D.乙图中比甲图中拉力做的功率大【答案】C【解答】解:由题知,拉力端移动的速度相同,由图知,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甲=2,n乙=3,A、因为拉力端移动的距离s=nh甲=s,h乙=s,则h甲>h乙,故A错误;B、由题知,而拉力端移动距离相同总=Fs可知拉力做的总功相同,因为W总=W有用+W额,乙物体上升的高度较小,额外功较小,可得W有用甲<W有用乙,故B错误;C、拉力做的总功相同,W有用甲<W有用乙,由η=可知η甲<η乙,故C正确;D、已知绳自由端的拉力相同,由P==,故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7分)13.(2分)图甲是扔实心球的分解动作,其中人对实心球做功的是动作①③(选填序号);从实心球出手到落地的过程中,能正确反映实心球的动能E动与时间t的关系是图乙中D图线。【答案】①③;D。【解答】解:(1)①中把球捡起来,力的方向是向上的,所以做了功;②停在空中时,虽然有力,不做功;③挥动球时,球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④球飞出去是因为球具有惯性,人对球没有力的作用;故选①③;(2)实心球在上升过程中,因为质量不变、实心球的动能减小,因实心球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一定的速度;下降过程中,速度增大。所以只有乙图中的D图符合要求。故答案为:①③;D。14.(4分)如图所示为同学们在体育课上做仰卧起坐时的情景,前半段是背部由平躺地面变成脊柱弯曲,后半段是上半身完全离开地面。仰卧起坐时,从平躺至坐起的过程中,运动员肌肉所施加的动力变小(选填“变小”“变大”或者“不变”);若小华同学的质量为45kg,其上半身的质量约为全身质量的,每次上半身重心上升的距离均为30cm,则她每次克服重力做的功约为81J,功率为64.8W。为改变仰卧起坐的快慢,来控制体育锻炼的效果,从物理学角度分析功率的大小。【答案】变小;81;64.8;功率。【解答】解:(1)仰卧起坐时,大体可看成杠杆模型,肌肉的拉力F为动力;在平躺至坐起的过程中,由图可知,而重力的力臂(阻力臂)逐渐变小,阻力臂变小,即运动员肌肉所施加的动力变小;(2)由题意可知,该同学上半身的重力:G=×45kg×10N/0N=270N,该同学做一次仰卧起坐,克服上半身重力做的功:W=Gh=270N×30×10﹣2m=81J,在1min内做了48次仰卧起坐,则她在这段时间克服上半身重力做的功:W总=nW=48×81J=3888J,她在这段时间克服上半身重力做功的功率:P==64.6W;(3)同学们可以改变仰卧起坐的快慢(即改变了在1min内做仰卧起坐的次数),虽然每次做功相同,从物理学角度分析,即用功率表示。故答案为:变小;81;功率。15.(2分)如图所示,一弹簧原长在B点,现用一个木块将弹簧压缩在A点,木块的速度②,木块的机械能②。(填序号:①一直在减小;②先增大后减小;③在平面上时不变,在斜面上时逐渐减小;④在C点时最大)【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木块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速度增大,当动能到达最大后,但由于克服摩擦力做功,故机械能减小;B点以后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速度减小。故木块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机械能先增大后减小故选②。故答案为:②;②。16.(3分)如图甲所示是生活中常用的夹子,拇指对夹子施加压力F1使夹子缓慢张开,夹子上的钢丝对夹子的弹力为F2,则F1<F2(填“>”“=”或“<”),此时夹子是省力(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如图乙所示,用夹子夹住木块3的方向向上(填“向下”或“向上”)。【答案】<;省力;向上。【解答】解:用手捏开夹子时,手施加的力是动力,由下图可知,所以此时夹子是省力杠杆1<F2;;用夹子夹住木块,夹子对木块施加一个向下的力,木块会给夹子一个向上的力3所示。故答案为:<;省力。17.(3分)如图甲,分别将两个相同的物体A、B匀速拉到斜面顶端,对物体做功情况如图乙所示,则对物体A做的有用功是2J,对物体B做的额外功是0.5J,物体A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是2N。【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由图乙可知,对物体A做的总功为3J,有用功与额外功的和叫总功。故对物体A做的有用功W有=WA总﹣WA额=3J﹣4J=2J;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根据W有=Gh,故对物体B做的有用功和对物体A做的有用功相同;由图乙可知,对物体B做的总功为2.4JB额=WB总﹣W有=2.5J﹣2J=0.5J;物体A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故答案为:2;0.6;2。18.(4分)如图所示,工人使用动滑轮将重约200N的物体匀速提升5m,用时20s,克服动滑轮重所做的额外功占总功的15%,则该工人所用拉力是160N,拉力的功率是80W,此动滑轮重是48N,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62.5%。【答案】160;80;48;62.5。【解答】解:(1)动滑轮绳子的有效股数n=2,则绳端移动的距离:s=nh=2×8m=10m,由W=Fs可得,该工人所用拉力:F==160N;(2)因克服动滑轮重所做的额外功占总功的15%,所以,克服动滑轮重所做的功:W动=W总×15%=1600J×15%=240J,由W=Gh可得,动滑轮的重力:G动==48N;拉力的功率:P==80W;(3)滑轮组拉力做的总功:W有=Gh=200N×5m=1000J,则动滑轮的机械效率:η=×100%=。故答案为:160;80;62.7。19.(3分)如图所示,小球以某速度从M点开始沿粗糙轨道MOP运动,经P点离开轨道,又下落经过Q点。N位于P、Q之间,O、P、Q处在同一水平高度。不计空气阻力不等(选填“相等”或“不等”),小球到达的最高点N可能(选填“可能”或“不可能”)高于M点,小球经过N点时的机械能等于(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经过Q点时的机械能。【答案】不等;可能;等于。【解答】解:由于球以某速度从M点沿粗糙轨道开始运动,在轨道上运动过程中要克服摩擦阻力做功,因此球到达P点的机械能一定小于在O点的机械能,O,球的重力势能相等,球在轨道上运动过程中要克服摩擦阻力做功,球在N点的机械能一定小于在M点的机械能、N点的动能大小不确定、N两点的重力势能大小也不确定,则最高点N与M点对比,忽略空气阻力,因此球在N点的机械能等于Q点的机械能。故答案为:不等;可能。20.(3分)求真中学科技小组制作了如图所示的展示牌(含牌面和支架),展示牌的重力为50N、重心为O,支架的夹角为60°。为测试该展示牌的抗风力大小,小组同学将展示牌放在水平地面上,进行模拟测试(1)第一组同学施加的力F1始终与牌面垂直,当支架刚刚离开地面时,力F1的大小为25N。(2)第二组同学施加的力F2始终与水平面平行,当支架刚刚离开地面时,则力F2>F1(选填“>”“<”或“=”)。(3)为防止展示牌倾倒,可行的措施是在支架上放石头(说出一条即可)。【答案】(1)25;(2)>;(3)在支架上放石头。【解答】解:(1)第一组同学施加的力F1始终与牌面垂直,如图所示:;支架的夹角为60°,根据数学知识可知,L1=5LG,当支架刚刚离开地面时,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F1L1=GLG,则:F5=×G=;(2)第二组同学施加的力F2始终与水平面平行,由图可知,L1>L4,当支架刚刚离开地面时,支架处于平衡状态、重力的力臂不变,F2>F1;(3)为防止展示牌倾倒,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也可以适当减小支架的夹角。故答案为:(1)25;(2)>。21.(3分)质量为50kg的小明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将重12N的空吊篮提升到高处,施加的拉力F、吊篮上升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关系分别如图乙、丙所示。绳子B和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分别为100N和40N,忽略绳重及摩擦。则动滑轮的重力为8N;第2s内拉力F的功率为40W;此装置提升重物的最大机械效率为75%。【答案】8;40;75。【解答】解:由图丙可知,在1~2s内(第4s内)空吊篮被匀速提升,由图甲知,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n=2,拉力F=篮+G动),则动滑轮重力:G动=2F﹣G篮=2×10N﹣12N=8N;由图丙可知,在6~2s内(第2s内)吊篮上升的速度v=8m/sP===Fv'=Fnv=10N×2×2m/s=40W;忽略绳重及摩擦,C处绳子拉力:FC=(FB+G动)=(FB+2N),则当C处最大拉力为40N时,B处拉力为72N;当B处最大拉力为100N时,C处拉力为54N;所以要以C处最大拉力为准,此时B处的拉力:FB=G篮+G货=72N,此装置最多能匀速运载货物的重力:G货=FB﹣G篮=72N﹣12N=60N;此装置提升重物的最大机械效率为:η大=====×100%=75%。故答案为:8;40。三、解答题(共49分)22.(2分)如图所示,杠杆AO在力F1、F2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L2是力F2的力臂,请在图中画出力F1的力臂L1和力F2的示意图。【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过力臂L2的右端,作垂直于L2的直线,与杠杆OA的交点为力F6的作用点,方向斜向右上方2的示意图;作F1的反向延长线,过支点O作F4作用线的垂线段,即为F1的力臂L1,如图所示:23.(2分)如图,在撬棒AD上作出撬起“石块1”的最小力F及对应的力臂l。【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由图示可知,当杠杆与地面的接触点(A点)为支点时,所以此时动力最小,过D点作垂直于动力臂向上的力。如图所示:24.(2分)如图,小明站在地面上用图中滑轮组提起重物,画出最省力的绕绳方法。【答案】见解答【解答】解:要使滑轮组最省力,需要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最多,依次绕过上面的定滑轮,再绕过上面的另一个定滑轮25.(8分)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实验前若向左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调节之前杠杆左端高;小明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主要目的是便于测量力臂。(2)图甲中,在A处挂2个钩码,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1个钩码。杠杆平衡后,再用一滑轮推动悬线(如图乙),会发现杠杆右端下沉(填“左端下沉”、“仍然平衡”或“右端下沉”);(3)图丙中,保持A点所挂钩码的数量和位置不变,将弹簧测力计绕B点从a位置缓慢转到b位置,在此过程中拉力F的变化情况是先变小再变大,F与其力臂的乘积变化情况是不变。(4)图丁中,长为2cm的长方体橡皮放在15cm长的直尺(两端刻度线与尺的边缘对齐)上,向右移动直尺,此时位置如图戊,若橡皮和直尺均质地均匀4:5,将橡皮翻转至虚线位置(如图己),则直尺能(选填“不能”或“能”)平衡。【答案】(1)左;便于测量力臂;(2)1;右端下沉;(3)先变小在变大;不变;(4)4:5;能。【解答】解:(1)在挂钩码前,通过向左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的左端高右端低;(2)设每个钩码重为G,杠杆每格长为L,解得:n=1;图乙是一个平衡的杠杆,此时若推动左侧钩码的悬线,左侧拉力的力臂会变小,小于右侧拉力与力臂的乘积。(3)如图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杠杆的B点,动力臂先变大后变小、阻力臂不变;由于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所以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4)以桌子边缘为支点,由图丁可知1=+1.8cm=2.5cm6=﹣5.2cm=2cm,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G1L8=G2L2,m6g×L1=m2g×L4,则===,将橡皮翻转至虚线位置(如图戊),则直尺重心左移,G1L1变大,仍能平衡。故答案为:(1)左;便于测量力臂;右端下沉;不变;能。26.(10分)如图,用小球和木块来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实验中是通过比较木块移动的距离来比较动能大小。(2)本实验研究的动能是指B。(填序号)A.小球在斜面上时的动能B.小球撞击木块时的动能C.小球撞击木块后木块的动能(3)比较图A、B是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4)若要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应改变小球(小球/小车)的质量,木块在水平面滑行时受到的摩擦力将不变,整个过程中,木块增加的内能<(选填“>”“=”或“<”)小球减小的机械能。(5)小赵在实验时,先让质量为m的小球从斜面h高处由静止下滑,测出木块被撞击的距离为s1,接着他立即让同一小球从斜面h高处由静止下滑,测出木块被撞击的距离为s2,如图C所示,则s1大于s2(大于/小于/等于),你判断的依据是第二次小球从滚下斜面底端移动s1的距离有能量损耗。(从能量角度解释)。(6)实验结束后,该同学拿走木块,先后将同一小球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处静止释放,如图D所示,根据此现象合理(选填“合理”或“不合理”)。(7)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后,小红用质量不同的铁球将同一弹簧压缩相同程度后由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观察到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情况是C。A.质量大的铁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较远B.质量小的铁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较远C.质量不同的铁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相同【答案】(1)木块移动的距离;(2)B;(3)速度;(4)小球;不变;<;(5)大于;第二次小球从滚下斜面底端移动s1的距离有能量损耗;(6)合理;(7)C。【解答】解:(1)该实验应用转换法。由图知,将木块推的越远,故通过比较木块移动的距离来比较动能大小。(2)本实验研究的动能是指B.小球撞击木块时的动能,因为研究对象是小球;(3)比较图A、B可知,高度不同即滚到斜面底部的初速度不同。(4)若要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应改变小球的质量,木块在水平面滑行时受到的摩擦力将不变,木块增加的内能<小球减小的机械能(小球自身摩擦也损耗能量)。(5)小赵在实验时,先让质量为m的小球从斜面h高处由静止下滑1,接着他立即让同一小球从斜面h高处由静止下滑,测出木块被撞击的距离为s2,如图C所示,则s3大于s2,判断的依据是第二次小球从滚下斜面底端移动s1的距离有能量损耗。(6)实验结束后,该同学拿走木块,记录小球在相同表面上滑行到静止的距离,根据此现象。该同学实验方案合理,通过观察小球滑行到静止的距离大小可以判断出小球的动能大小。(7)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后,小红用质量不同的铁球将同一弹簧压缩相同程度后由静止释放。观察到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情况是,因为它们起始的能量即弹簧的弹性势能相同。故答案为:(1)木块移动的距离;(2)B;(4)小球;<;(5)大于7的距离有能量损耗;(6)合理。27.(7分)用图甲滑轮组做“探究动滑轮的重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实验。实验中把不同的磁铁吸附在动滑轮边框上以改变滑轮的重,每次实验都匀速拉动绳端使物体上升10cm。不计绳重,实验数据如表。次数G物/NG动/NF/N%16.00.32.290.926.01.036.01.92.969.046.03.23.458.8(1)在实验操作中应该使钩码匀速上升;(2)第2次实验中拉力F的示数如图乙,则第2次实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分析数据可知:在物重不变的情况下,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3)实验中若仅增大绳端移动的距离,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本实验中,在物重不变的情况下,动滑轮变重时变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以下情形导致机械效率结果偏大的是CD。A.加速拉动弹簧测力计B.弹簧测力计读数错误,致使读数偏大C.钩码有磨损,导致实际质量比标注质量小D.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在零刻线以下,未调零测量拉力(6)根据所学知识,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还与绳重和摩擦有关,分析图丙中的A点可知C。A.小于40NB.等于40NC.大于40N【答案】(1)匀速;(2)80%;(3)低;不变;(4)变小;(5)CD;(6)C。【解答】解:(1)实验中应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出测力计,使钩码匀速上升;(2)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1N,拉力F2=2.5N,实验7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2====80%;(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所以机械效率与绳子端移动的距离无关;(4)实验中克服动滑轮重力所做的额外功占总额外功的比例为:=所以实验1中克服动滑轮所做的额外功占总额外功的比例为:=,实验2中克服动滑轮所做额外功占总额外功的比例为:=,实验3中克服动滑轮所做额外功占总额外功的比例为:=,实验4中克服动滑轮所做额外功占总额外功的比例为:=,由以上数据可知,动滑轮变重时,所以由绳子,克服绳重的额外功不变,由摩擦引起的额外功占总额外功的比例变小;(5)A.加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拉力偏大,有用功不变;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偏大,计算的总功偏大,机械效率降低;C.钩码磨损重力偏小,计算的有用功偏大,机械效率偏大;D.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在零刻度以下,未调零测拉力,有用功不变;故选CD;(6)使用滑轮组要摩擦力、绳子做额外功×100%,80%,解得G物>40N;故选C;故答案为:(1)匀速;(2)80%;不变;(5)CD。28.(9分)如图甲所示,小明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和初温均相同的水和煤油加热,以探究水和煤油吸热能力的大小。(1)要完成该实验,除了图甲、乙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秒表和天平。(2)实验过程中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热塑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胸部放射技术培训课件
- 痔疮手术复原多久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卷
- 中班科学教案:蝉
-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枫桥夜泊
- 脑梗护理诊断与措施
- 2.1作图练习(一)原卷版
- 秩序维护部培训方案
- 2023年辽宁省沈阳二中高考地理三模试卷
-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传感器制作
- 10以内加减法口算题(13套100道题-可直接打印)
- 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桩基检测静载试验培训教材ppt课件
- 婚礼主持人培训-_图文ppt课件
-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
- 汽车维修价格表格模板
- 第七章 行为修正模式
- 小猪吃的饱饱教案
-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解读.ppt
- 科学课程中的概念教学浅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