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检验诊断及方法_第1页
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检验诊断及方法_第2页
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检验诊断及方法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检验诊断及方法病毒性疾病检验诊断应首先根据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资料,初步判断可能感染的病毒。然后根据可疑病毒的生物学特点、机体免疫应答和临床过程,结合患者当前所处的时机,确定检验诊断的方法。有些病毒感染潜伏期较短,发病时机体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应答,没有抗体产生,因此可选择测定病毒颗粒、病毒抗原或病毒核酸。对于潜伏期超过10天的病毒感染,可检测特异性的IgM抗体来进行早期快速诊断、区别初次和再次感染。对可在机体内形成持续感染或潜伏感染的病毒,可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的IgG抗体滴度有无4倍以上升高,或直接检测病毒核酸。对原因不明,可能有新病毒感染时,应采集相应部位的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同时应采取双份血清以确认分离的病毒为病原病毒。对同一症状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情况,应同时检测几种相关病毒的病毒颗粒、抗原或抗体,对由多个型别组成的病毒可测定它们的共同抗原。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查包括病毒分离与鉴定、病毒核酸与抗原的直接检出以及特异性抗体的检测。1标本的采集与送检临床医师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疾病的症状与体征综合判断可能为何种病毒感染,留取适宜的标本送检。实验结果对诊断病毒感染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标本的采集和处理的方式是否恰当。正确采集标本,及时运送和处理,是极为重要的。1.1采集标本的时间尽可能在发病的初期,急性期或患者入院的当天进行。疾病后期由于机体产生免疫力,开始清除病毒,使病毒数量减少或消失,不易检出。1.2标本种类的选择根据临床感染的症状及流行病学资料,判断可能感染病毒种类,选择相应部位采取标本。处理标本时要考虑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如有包膜病毒冻融易被灭活。某些病毒如麻疹病毒吸附茬白细胞上,为了有效分离病毒,血液标本应加抗凝剂。1.2.1心脏疾病可采取咽拭子、粪便、心脏组织或心包液标本。分离相关的肠道病毒,包括埃可病毒、柯萨奇A组和B组病毒,也可采取血液标本进行血清学诊断。1.2.2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采取咽拭子、粪便标本、脑脊液标本进行肠道病毒的分离;采取咽拭子、脑膜组织分离单纯疱疹病毒,亦可采取脑脊液进行PCR检查;采取咽拭子,尿液、脑脊液或唾液标本用于分离腮腺炎病毒。另外,虫媒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麻疹病毒、狂犬病毒等也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可通过血清学或测定抗原、核酸来诊断。应在入院时采取第1次血标本5~10ml,第2次在2~3周后或出院前采取,用于双份血清学诊断。1.2.3先天或新生儿感染采取咽拭子、尿液分离人类巨细胞病毒,血清学方法测定IgM有助于诊断;采取咽拭子、皮肤、尿液、脑脊液、粪便或直肠拭子分离肠道病毒;采用喉拭子、皮损、尿液标本分离HSV,脑脊液标本用于PCR测定,皮损标本亦可用直接荧光抗体测定,测定血清中IgM有助于诊断。采集咽拭子、皮损等标本用于分离带状疱疹病毒。HBV、HIV和微小病毒B19也可引起宫内感染,可以进行血清学诊断。1.3常见标本的采集方法1.3.1血液以无菌操作抽取抗凝血10ml。抗凝剂可选用100U/ml肝素钠,常用于分离CMV和HSV,亦可用于虫媒病毒、EBV、HIV-1及新生儿肠道病毒的分离;如欲进行PCR检测核酸,则需使用EDTA抗凝;为了血清学检查的需要,应抽取另一管5ml血液,不抗凝送检。1.3.2脑脊液以无菌手续抽取脑脊液1~2ml,置无菌试管内,在冰浴中应立即送检。在4℃可存放72小时。常用于分离柯萨奇病毒、ECHO病毒、肠道病毒、腮腺炎病毒等。1.3.3宫颈或阴道拭子采取病灶部位分泌物,将拭子置运送液中;如无病损部位,则清理宫颈口粘液,将拭子伸入宫颈约1cm停留5秒以上取出,置运送液中4℃冰浴立即送检。常用于HSV、CMV的分离。1.3.4粪便标本取2~4g粪便标本在无菌的容器中,加8~10ml运送液立即送检,常用于腺病毒、肠道病毒的分离,亦用于轮状病毒的分离及抗原检测。2病毒检验的结果评价通过实验手段,从标本中获得有关病毒感染的证据,从而确定病毒感染和临床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是病毒检验诊断的目标。通过分离和鉴定获得致病性病毒,发现病毒感染的特异性改变,如机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细胞内包涵体的形成等,即说明有病毒感染的存在。由于各种病毒感染在不同机体内导致的结局差别很大,因此感染病毒的临床意义必须结合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病毒种类及机体的病理变化作综合分析才能判定。对于一些引起急性感染性疾病的病毒而言,在疾病流行季节从人体内各种组织、脑脊液、血液、水疱液中分离到的病毒的致病特征,与患者的临床特征相符时,可作出病原学诊断;或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中相应的特异性抗体滴度有4倍以上的升高,也可得出病原学诊断,如乙型流行性脑炎病毒、出血热病毒等。从呼吸道分离到的流行性感冒病毒,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由于感染后通常都为急性发病,很少有无症状携带者和长期排毒现象,因而具有临床诊断意义。巨细胞病毒、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腺病毒等病毒,虽然分离到了病毒,但与临床症状并不一定密切相关,则需考虑健康带毒、隐性感染、混合感染和持续感染状态等情况。可寻求血清学特异性抗体滴度是否升高来帮助诊断。临床上疑为病毒感染,而分离培养阴性,在确认标本采集正确、无污染,并采用了敏感的细胞株,而且通过可靠的识别方法确认无病毒存在,则可排除可疑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如果可疑病毒为无法培养或难以分离的病毒,则不能排除感染的可能性,可采用血清学检查特异性抗体以助诊断。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的总抗体滴度如有4倍以上的升高,有助于明确诊断,但不适合于早期诊断。IgM抗体的测定有助于早期诊断,但在感染的早期机体产生IgM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如腮腺炎患者发病三日内有部分患者血清中无特异性IgM抗体;仅有45%的风疹患者在出疹后第一天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此外,有少数患者产生的特异性IgM抗体可持续1~2年。在评价IgM抗体检查的可靠性方面需引起注意。免疫缺陷的患者、局部感染、多种血清型病毒引起的感染,特异性抗体检查可能为阴性。分子生物学诊断是通过测定病毒核酸而实现的,利用southern杂交可根据病毒核酸分子量的大小观察整合型和游离型病毒。PCR方法有极高的灵敏度,但仍然有假阳性。另外检出病毒核酸并不等于检出具有传染性的病毒颗粒,其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确认。参考文献[1]伊强,欧启水.利用EB病毒诊断鼻咽癌的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8年02期.[2]谢正德,刘亚谊,张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