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科学技术社会》试题_第1页
大学《科学技术社会》试题_第2页
大学《科学技术社会》试题_第3页
大学《科学技术社会》试题_第4页
大学《科学技术社会》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o"点击文章标题可访问原文章链接"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科学·技术·社会》试题课程代码:00394

一、单项选择题1.“科学”在我国现今的含义最早由“格物致知”来指称,指的是

A.能力

B.智慧

C.知识

D.实践2.试图描述科学知识体系内部结构的第一人是

A.开普勒

B.培根

C.圣西门

D.亚里士多德3.按照技术为生产服务的功能分,医疗技术、军事技术属于

A.组合技术

B.加工技术

C.生产陛技术

D.非生产性技术4.STS作为一门学科正式诞生的标志是

A.出现一批STS计划

B.形成明确导向

C.基本立场转变

D.研究制度化5.按照交叉学科的形态划分,信息科学、协同、突变论等属于

A.综合学科

B.新兴学科

C.边缘学科

D.横断学科6.在科学史领域,“内史论”的代表人物是柯瓦雷和

A.波普尔

B.默顿

C.萨顿

D.库恩7.数学中零的概念及其符号0是由

A.中国人创造的

B.罗马人创造的

C.埃及人创造的

D.印度人创造的8.现存我国最古老的数学著作是

A.周髀算经

B.九章算术

C.数书九章

n几何原理9.电话的发明者是

A.西门子

B.爱迪生

C.贝尔

D.马克尼10.一个理论所经受的检验的严格程度是

A.确认度

B。证伪度

C.可信度

D.有效度11.研究纲领的结构包括硬核、助发现法和

A.软件

B.保护法

C.反面发现法

D.正面发现法12.科学发展模式主要有:综合实践模式、历史主义模式和

·

A.知识论模式

B.研究纲领模式

C.实用主义模式

D.学科发展模式13.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是

A.马克思

B‘毛泽东

C.邓小平

D.江泽民14.生产力进步的主要标志是

A.生产资料所衍fj

B.劳动工具的状况和水平

C.生产关系的变革

D.劳动产品的分配制度15.农业社会中财富的主要形式是

A.资本

B.土地

C.货币

D.权力16。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重要的刺激因素是

A.社会的经济竞争

D.社会的经济投入

C.社会发展的需要

D.人类发展的需要17.著名的科学哲学家是

A.爱因斯坦

B.培根

C.罗素

D.库恩18.当代最热门的生物工程技术的核心是

A.基因技术

B.纳米技术

C.克隆技术

D.信息技术19.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科学认知不足

B.技术缺陷

C.决策失误

D.监管不力20.俄罗斯独立后的第一部科学法是

A.俄罗斯科学发展学说

D.科学和国家科学技术政策联邦法

C.1998-2000俄罗斯科学改革构想

D.关于俄罗斯国家科学中心

二、多项选择题21.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把自然知识体系分为

A.天文现象

B.物理现象

C.地理现象

D.生理现象

E.化学现象22.交叉学科的特点有

A.研究问题的实践性

B.研究成果的科学性

C.研究主题的全球性

D.研究对象的复杂性

E.研究主体的群体性23.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发源地包括

A.中国

B.德国

C.美国

D.日本

E.英国24.科学发展的实践主义模式认为,科学发展包括

A.主体论阶段

B.实体论阶段

C.实践论阶段

D.本质论阶段

E.现象论阶段25.科学和技术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三种形态包括

A.产品技术和生产技术

B.依附于载体中的软件、程序、设计等

C.智力技术

D.信息技术

E.资本26.科学和技术发展的路径体现出了知识的转向,这种转向包括

A.唯理化

B.标准化

C.中立化

D.外在化

E.社会化27.关于不同时代的特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19世纪是以科学为主导的科学—技术-T.程的科学时代

B.20世纪是以工程为核心的工程—技术—科学的工程时代

C.21世纪是以工程为统领的工程—技术—科学的工程时代

D.19世纪是以技术为核心的技术—科学—工程的技术时代

E.20世纪是以技术为核心的技术—科学—工程的技术时代

三、填空题

28.科学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实验和

29.1962年,世界上第一本环境科学力作出版,这部著作名为《

》。

30.1783年,拉瓦锡创立了

说,引起了化学革命。

31.科学发展证伪主义模式的创始人是

32.社会的科学技术化的主要特征包括:社会行为的理性化、社会管理的

和社会发展生态化。

33.自从马尔库塞《

》一书出版,单向度一词成为最脍炙人口的概念之一。

34.生产关系由生产、分配、交换和

四个环节所组成。

35.马克思指出,在其现实性上,人是一切

的总和。

36.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全球环境和

问题。

37.1997年,实施

战略首次正式写入党的十五大报告,吹响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号角。

四、名词解释题

38.社会组织(狭义)

39.交叉学科

40.社会发展生态化

41.生活方式

42.创新型国家

五、简答题

43.科学与技术的区别是什么?

44.STS学~:44g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45.当代科技革命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46。科学和技术革命引起生活方式变化的总特征。

47.简析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六、论述题

48.论述引发工程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及规避路径。

49.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社会影响科学和技术的基本形式。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科学.技术.社会》试题课程代码:00395一、单项选择题1.1893年,在翻译介绍日本的书目时首先使用“科学”一词的是

A.严复

B,康有为

C.梁启超

D.陈独秀2.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英文字母缩写是

A.STT

B.SST

C.STS

D.TST3.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是英国哲学家

A.斯宾塞

B.培根

C.洛克

D.休谟4.按学科变化的阶段,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发展依次经历了

A.单一学科、多学科、交叉学科

B.自然学科、人文学科、社会学科

C.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综合学科

D.多学科、交叉学科、超学科5.对欧洲文字发展有很大影响的拼音文字来源于

A.古希腊

B.古埃及

C.古巴比伦

D.古罗马6.爱迪生发明电灯发生在

A.第一次技术革命

B.第二次技术革命

C.第三次技术革命

D.第四次技术革命7.提出科学范式更替模式的学者是

A.波普尔

B.拉卡托斯

C.马诺·邦格

D.托马斯·库恩8.为促进技术发展,采用跨国联合创新的是

A.美国

B.日本

C.欧盟

D.新加坡9.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的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毛泽东

D.邓小平10.人类思维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

A.原始思维

B.直观思维

C.形象思维

D.理论思维11.社会生产为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提供的条件是

A.心理条件

B.生理条件

C.精神条件

D.物质条件12.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但同时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反作用的时代精神精华是

A.神学

B.文化人类学

C.哲学

D.政治经济学13.钦定并记录了27种建筑物各部尺寸单和瓦石油漆等的算料算工算账法的清代著作是

A.《工程做法则例》

B.《工程做法》

C.《新唐书·魏知古传》

D.《工程范畴演变考略》14.既为个人提供谋生场所,又可满足民族国家乃至人类生存需要的是

A.科学共同体

B.技术共同体

C.工程共同体

D.文化共同体15.二战后,日本政府确定的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是

A.贸易立国

B.科学立国

C.技术立国

D.经济立国16.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A.二分之一

B.三分之一

C.四分之一

D.五分之二17.《京都协议书》是世界上第几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旨在防止全球变暖而要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条约?

A.第一个

B.第二个

C.第三个

D.第四个18.美国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

A.科学素养

B.媒介素养

C.实践素养

D.文化素养19.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中,教师应该积极发挥的作用是

A.主体作用

B.主导作用

C.辅助作用

D.权威作用20.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以学科为主体构建课程,其结构一般采用

A.主题式

B.组合式

C.分离式

D.综合式

二、多项选择题21.科学结构的门类划分为

A.自然科学

B.应用科学

C.社会科学

D.人文科学

E.交叉科学22.以下属于横断科学的有

A.天体物理学

B.空间科学

C.系统科学

D.信息科学

E.心理科学23.人类文明的三大支柱是

A.资本

B.物质

C.能量

D.文化

E.信息24.以下属于生产力系统中的非实体因素的有

A.劳动者

B.劳动资料

C.劳动对象

D.科学技术

E.管理25.具有推动科学技术发展作用的政治因素具体包括

A.社会制度

B.军事和战争

C.国家政策

D.国家体制

E.法律制度

26.我国实施国家创新战略所具备的条件有

A.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B.具备了科学技术大发展的基础

C.坚持对外开放合作

D.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E.具有优良的中华文化27.影响课程的因素有

A.教师

B.研究者

C.课程设计者

D.政府

E.学生

三、填空题28.科学是关于外部世界发展和人的精神活动规律的

。29.20世纪下半叶以来,科学和技术成为社会发展的

力量。30.当代主导技术群中的核心是

技术。31.技术发展的经典模式有仿生学发展模式、科学拉动模式和

。32.思维方式是人类理性认识的形式、方法和

。33.科学技术课题主要来源于

。34.当今科学技术异化主要表现在社会的单向度、知识的转向、心理的变异以及

。35.工程的社会功能表现为提供个体必要的就业场所,吸纳

。36.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从单纯技术大国转向科技大国发展,其政府提出“

”战略。37.科学、技术和社会教育的核心思想是

四、名词解释题38.技术39.学科40.科学的技术化41.科学技术异化42.创新型国家

五、简答题43.简述当代科技革命从“小科技”向“大科技”发展所呈现出的特征。44.科学和技术对政治生活的影响体现在哪几个方面?45.导致工程事故或灾难的原因主要有哪几个方面?46.简要概括实施国家创新战略的紧迫性和必要性。47.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的教师素质具有哪些特点?

六、论述题

48.结合实例说明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所倡导的新的教育理念。

49.请联系实际,说明科学和技术如何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科学·技术·社会》试题课程代码:00395

一、单项选择题1.将人类的科学知识体系分为自然科学、生产科学、社会科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是

A.黑格尔

B.马克思

C.恩格斯

D.列宁2.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科学观所坚持的思维模式是

A.理性——感性——理性

B.感性——理性——感性

C.部分——整体——部分

D.整体——部分——整体3.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是德国哲学家

A.康德

B.黑格尔

C.马克思

D.恩格斯4.1994年,影响深远的“科学大战”首先在哪个国家爆发?

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俄罗斯5.古代科学的博物学范式具有的特点包括自然性、本土性、个体性、涉身性和

A.具体性

B.形象性

C.直观性

D.实践陛6.促使科学从古代的博物学范式转到近代的数理范式的是

A.第一次科学革命

B.第一次技术革命

C.第二次科学革命

D.第二次技术革命7.波普尔认为,判断理论进步的标准是

A.证伪度

B.确认度

C.逼真度

D.验证度8.引发了分子生物学革命的科学发现是

A.分子的结构

B.原子的结构

C.DNA双螺旋结构

D.分子的热力学运动9.第一次产业革命对应的管理是一种

A.经验管

B.科学管理

C.专业化管理

D.标准化管理10.从所属的社会文化种类来看,科学和技术分别属于

A.物质文化和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和精神文化

C.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D.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11.近代科学险验方法确立之后,科学理论的主要检验手段是

A.实证

D.实验

C.观察

D.推理12.倡导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是宗教改革所产生的新教伦理和体现人文主义文化的

A.文艺复兴

B。战争革命

C.文化改革

D.政治改革13.《不列颠百科全书》解释工程师职能,将其分为:研究、开发、设计和

A.操作

D.生产

C.发明

D.建构14.在工业社会,工程共同体所从事的是以工业为主导的

A.“自为工程”范式

B.“自在工程”范式

C“自我工程”范式

D.“自然工程”范式15.规避工程灾难应该尊重

A.文化规律

B.伦理规律

C.法制规律

D.自然规律16.美国国会正式批准推动“人类基因组计划”(HGP)是在

A.1970年

D.1980年

C.1990年

D.2000年17.我国未来15年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部署的目标是全面提升

A.科学研究水平

B.科技支撑能力

C.技术创新能力

n文化传播能力18.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倡导的新教育理念有整体教育观、社会教育观和

A.自然教育观

B.人文教育观

C.和谐教育观

D.人本教育观19.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的核心就是要从什么角度看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

A.实践论角度

B.系统论角度

C.二元论角度

D.辩证法角度20.传统科学教育课程构建的首要目标是A.生活知识

B.科学知识

C.课本知识

D.社会知识

二、多项选择题21.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三大理论来源是

A.政治

B.历史

C.哲学

D.社会学

E.艺术

22.下列科学家中对第一次科学革命做出突出贡献的有

A.亚里士多德

B.托勒密

C.哥白尼

D.伽利略

E.牛顿23.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将科学范式分为

A.元范式

B.社会学范式

C.人造范式

D.基础范式

E.综合范式24.科学技术的伦理规范规定了科技工作者及其共同体应恪守的

A.兴趣爱好

B.价值观念

C.社会责任

D.行为规范

E.合作制度25.知识的技术化特征体现为知识的哪几个转向?

A.唯理化

B.标准化

C.多样化

D.中立化

E.外在化

26.引发工程安全问题的来自社会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A.经济因素

B.政治因素

C.文化因素

D.法律因素

E.风俗因素27.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全民的

A.媒介素养

B.科技素养

C.社会责任D。道德素养

E.文化素养

三、填空题

28.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对象是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

29.科学、技术与社会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正式诞生于

年。

30.第二次技术革命的主角是

革命。

31.信息管理的核心是使信息产生

32.知识经济就是以

为基础的经济。

33.《单向度的人》一书的作者是

34.兵器制造是人类最早的与军事上的防备工事相关的

工程。

35.自20世纪40年代起,美国科技研发活动从纯“自由选题”转变到以计划为主导的时代的主要标志是

36.2003年初,国务院颁布了《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其指导思想的根本出发点为提高人民群众的

37.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要求教育应该以——为主体。

四、名词解释题

38.古代科学技术

39.社会发展生态化

40.产业结构

41.工程(狭义)

42.科教兴国

五、简答题

43.简述科学的本质属性。

44.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之间的互动模式主要有哪几种?

45.科学和技术怎样推动人们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46.政治对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推动保障作用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47.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的课程设置的原则有哪些?

六、论述题

48.请结合实际论述科学技术异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9.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实施科学、技术与社会建设的策略。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科学·技术·社会》试题课程代码:00395

一、单项选择题1.将人类的科学知识体系分为自然科学、生产科学、社会科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是

A.黑格尔

B.马克思

C.恩格斯

D.列宁2.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科学观所坚持的思维模式是

A.理性——感性——理性

B.感性——理性——感性

C.部分——整体——部分

D.整体——部分——整体3.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是德国哲学家

A.康德

B.黑格尔

C.马克思

D.恩格斯4.1994年,影响深远的“科学大战”首先在哪个国家爆发?

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俄罗斯5.古代科学的博物学范式具有的特点包括自然性、本土性、个体性、涉身性和

A.具体性

B.形象性

C.直观性

D.实践陛6.促使科学从古代的博物学范式转到近代的数理范式的是

A.第一次科学革命

B.第一次技术革命

C.第二次科学革命

D.第二次技术革命7.波普尔认为,判断理论进步的标准是

A.证伪度

B.确认度

C.逼真度

D.验证度8.引发了分子生物学革命的科学发现是

A.分子的结构

B.原子的结构

C.DNA双螺旋结构

D.分子的热力学运动9.第一次产业革命对应的管理是一种

A.经验管

B.科学管理

C.专业化管理

D.标准化管理10.从所属的社会文化种类来看,科学和技术分别属于

A.物质文化和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和精神文化

C.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D.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11.近代科学险验方法确立之后,科学理论的主要检验手段是

A.实证

D.实验

C.观察

D.推理12.倡导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是宗教改革所产生的新教伦理和体现人文主义文化的

A.文艺复兴

B。战争革命

C.文化改革

D.政治改革13.《不列颠百科全书》解释工程师职能,将其分为:研究、开发、设计和

A.操作

D.生产

C.发明

D.建构14.在工业社会,工程共同体所从事的是以工业为主导的

A.“自为工程”范式

B.“自在工程”范式

C“自我工程”范式

D.“自然工程”范式15.规避工程灾难应该尊重

A.文化规律

B.伦理规律

C.法制规律

D.自然规律16.美国国会正式批准推动“人类基因组计划”(HGP)是在

A.1970年

D.1980年

C.1990年

D.2000年17.我国未来15年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部署的目标是全面提升

A.科学研究水平

B.科技支撑能力

C.技术创新能力

n文化传播能力18.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倡导的新教育理念有整体教育观、社会教育观和

A.自然教育观

B.人文教育观

C.和谐教育观

D.人本教育观19.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的核心就是要从什么角度看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

A.实践论角度

B.系统论角度

C.二元论角度

D.辩证法角度20.传统科学教育课程构建的首要目标是A.生活知识

B.科学知识

C.课本知识

D.社会知识

二、多项选择题21.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三大理论来源是

A.政治

B.历史

C.哲学

D.社会学

E.艺术

22.下列科学家中对第一次科学革命做出突出贡献的有

A.亚里士多德

B.托勒密

C.哥白尼

D.伽利略

E.牛顿23.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