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科学2023年中考二轮复习专题:14化学实验设计一、单选题1.如下表的四个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选项实验目的方案A鉴别硝酸钠溶液和硫酸钾溶液取样,滴加Ba(NO3)2溶液,观察现象B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将粗盐研碎、溶解、过滤、蒸发C除去CaO中的CaCO3高温加热到固体质量不变D探究Mg、Ag、Cu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将两根光亮的镁条分别伸入硫酸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2.某气体可能含有水蒸气、一氧化碳、氢气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最佳的实验方案是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假设每次吸收或反应均完全)()A.丁、甲、丙、丁、乙 B.丁、甲、丙、丙、乙C.丁、丙、甲、丁、乙 D.丁、丙、甲、乙、丁3.下列制备物质的方案切实可行的是()。A.用铜片和稀硫酸制取氢气B.用铁和盐酸制备氯化铁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D.用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制备氢氧化铜4.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CuSO4溶液显蓝色是由Cu2+造成的,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A.将CuSO4溶液加水稀释B.观察Cu(NO3)2溶液C.观察Na2SO4D.向CuSO4浴液中滴加足量NaOH溶液5.同学们在做实验时发现,将镁条放入某CuCl2溶液中,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对于这一“异常现象”产生原因,同学们设计了以下探究方案进行讨论。其中没有意义的是()A.甲同学推测该气体可能是H2,于是收集气体并检测该气体B.乙同学猜想该CuCl2溶液呈酸性,并用pH试纸检测C.丙同学用锌粒与该CuCl2溶液反应,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D.丁同学用镁粉与该CuCl2溶液反应,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6.小浔利用如图中装置进行“硫燃烧”实验,探究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开始时先点燃酒精灯①,然后用气卿鼓入空气,再点燃酒精灯②B.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Na2SO3和H2OC.该实验装置的优点之一是在同一装置中可以观察两个不同的实验现象D.实验中可以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氢氧化钾溶液7.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适量的Ca(OH)2溶液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CO3B.用稀盐酸除去CaO中的CaCO3C.用无色酚酞试液来鉴别Na2CO3溶液和NaOH溶液D.用灼烧法鉴别棉线和羊毛线8.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测定CuO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已知实验中CuO样品的质量为15g,样品中CuO反应完全,杂质不参与反应,U形管中干燥剂足量且吸收完全,该小组经过规范的实验操作后得到了如表所示的实验数据: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反应前反应后①B装置的质量/g45.543.9②C装置的质量/g100.5103.2A.实验时应先点燃酒精灯,再通入H2B.该实验缺少尾气处理装置C.完全反应后B中减少的质量等于反应生成水的质量D.选用第①组数据计算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得到的结果更准确9.水煤气是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而生成的气体,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氢气及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验证水煤气的成分,装置与药品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与推理错误的是()A.丙装置的作用是将二氧化碳除净,避免对后续实验的干扰B.实验中两次用到甲装置,其目的是不同的,第一次是验证水煤气中含有水蒸气,第二次是通过验证生成物有水来证明水煤气中含有氢气C.验证水煤气中各成分的顺序依次是水蒸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氢气D.若撤去丁装置会对后续实验产生干扰10.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ABCD实验设计实验目的证明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CO2证明CO2密度大于空气检验CO2的化学性质证明CO2能灭火A.A B.B C.C D.D二、填空题11.某校“我与化学”活动小组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我国超市每年消耗约40万吨塑料袋。假定这些使用后的废塑料袋都通过焚烧处理,将排放大量CO2。该活动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测量一定质量的塑料袋燃烧后产生的CO2的质量。(1)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连接好实验装置后应检查,再加入药品进行实验。(2)装置Ⅰ的小烧杯中加入足量H2O2和催化剂。可持续产生O2供塑料袋充分燃烧,产生O2的化学方程式是。(3)塑料袋燃尽,装置Ⅰ逐渐冷却时,装置Ⅱ中液体也不易倒吸进入装置Ⅰ中。原因是。(4)根据实验目的,需要称量的是()A.实验前塑料袋的质量B.实验前和实验后装置Ⅱ的质量C.实验前和实验后装置Ⅲ的质量12.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1)为减少化石燃料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科学家研究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成水和甲烷,它的化学方程式为(2)“绿色化学”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只生产一种有机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可能是A.甲醇(CH4O) B.甲酸(CH2O2)C.乙醇(C2H6O) D.乙酸(C2H4O2)13.小科同学在学习了金属、金属氧化物和碱之间的相互关系后,发现如下规律:金属+O2→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H2O→碱。请你根据这一规律,写一个金属氧化物和水反应生成碱的化学方程式:。是不是所有的金属氧化物都能和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选填“是”或“不是”)。14.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它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在潜水艇中用作制氧剂,供人类呼吸之用。某学生为了验证这一实验,以足量的大理石、足量的盐酸和过氧化钠样品为原料,制取O2,设计出如下实验装置:(提示: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1)C装置内可能出现的现象是。(2)为了检验E中收集到的气体,在取出集气瓶后,接下来应如何操作,请你说出检验的方法和相应的现象。(3)E中饱和石灰水的作用是。15.如图为U盘的外观和内部结构示意图,请据此回答以下问题:(1)图中含有的金属材料是(填1种)。(2)制作保护套的材料,铝合金替代铁的主要优点是(填一个最主要的即可)。(3)铜箔即很薄的铜片。将铜加工成铜箔是利用了铜的这一物理性质。(4)闪存芯片通常用99%以上纯度的Si单质做原料。工业上利用碳与SiO2反应得到粗硅,然后在粗硅中通入Cl2得到SiCl4,再将SiCl4与氢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得到高纯硅和一种化合物。据此可知,SiCl4与氢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6.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某菱铁矿样品中碳酸亚铁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含铁元素且在实验过程中不发生任何变化)。已知:碳酸亚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受热易分解生成氧化亚铁和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加热则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碳。(1)写出装置甲中发生的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能判断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乙吸收的依据是:装置乙中质量增加且。三、实验探究题17.为探究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是否全部变质,小柯取少量样品配制成溶液,再取少量溶液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进行了如甲、乙两图所示实验。(注:BaCl2溶液呈中性)(1)小柯认为“甲图实验说明了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你认为小柯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2)分析乙图实验的现象,可以确定样品的变质情况为。(3)进一步探究:另取少量样品溶液,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请在丙图中画出“生成CO2的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变化”的大致图像。18.小舟同学和同学一起揭密一种家里常见的蓝色液体--“xx牌蓝洁灵”所含的成分,其探究过程如下:【查阅资料】厕所污垢主要包括由钙、镁离子形成的难溶性碳酸盐或碱、水锈(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铁)等。【提出问题】蓝色的“xx牌蓝洁灵”中可能含有什么物质?【建立猜想】猜想1:可能含有Cu2+的可溶性盐。猜想2:可能含有某种酸碱指示剂。请你根据资料提出猜想3:可能含有【探究方案与实验】实验设计方案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甲小组方案: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入几滴NaOH溶液。无蓝色沉淀产生,溶液蓝色不褪去猜想1和2不成立乙小组方案: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铁片。铁片表面只产生气泡,无红色物质析出猜想1不成立【评价与交流】⑴由乙小组实验现象,还可知该蓝洁灵溶液中含有大量的。(写离子符号)⑵对于甲小组实验设计方案,其他小组认为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理由是。【继续探究】……19.科学拓展学习小组的同学欲探究碳酸钠(Na2CO3)与碳酸氢钠(NaHCO3)的性质。【探究目的】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快慢是否相同。【设计实验】(1)小金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同时将两注射器中的稀盐酸全部快速注入试管中,通过比较气球膨胀的快慢,比较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快慢的科学方法是(选填“类比法”、“转换法”或“建立模型”)。(2)小华同学提出,由于两者反应都较快,无法直接进行定性比较,于是设计了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定量研究。分别取等体积、含碳元素质量相同的碳酸钠、碳酸氢钠稀溶液,以及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足量的稀盐酸进行实验。实验时,广口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如图3所示。①连通管的作用是。②实验中取“等体积、含碳元素质量相同的碳酸钠、碳酸氢钠稀溶液”的目的是。(3)【得出结论】相同条件下,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较快,理由是。20.已知某纯碱试样中含有NaCl杂质,为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可用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主要实验步骤如下:①按图示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将a克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得到试样溶液。③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形管的质量为b克。④从分液漏斗滴入硫酸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气体时为止。⑤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空气。⑥再次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形管的质量,为c克。⑦重复步骤⑤和⑥的操作,直到U形管的质量基本不变,为d克。请填空和回答问题:(1)装置中干燥管B的作用是;(2)如果将分液漏斗中的硫酸换成相同浓度的盐酸,测试的结果(填“偏高”“偏低”或“不变”);(3)步骤⑦的目的是;(4)若求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需要用到实验步骤中的哪些数值:。21.小明发现某植物园在阴雨天时会用红光和蓝光对植物进行照射,他认为阴雨天分别用这两种单色光照射植物都会促进光合作用,于是设计实验进行研究。(1)植物光合作用强弱可以用释放氧气的速度进行比较,也可以用进行比较。(2)请利用下列器材帮助小明设计实验步骤:实验器材:500毫升的烧杯、漏斗、50毫升的量筒各若干;新鲜金鱼藻(水生植物)若干:清水;功率相同的红光灯、蓝光灯各一只;天平;刻度尺;计时器。四、解答题22.一瓶氢氧化钠固体,因不慎敞口放置了一段时间,已经部分变质。科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测定该瓶试剂变质的程度,他们在知识回顾的基础上,依次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知识回顾: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Na2CO3和H2O;CaCO3不溶于水。第一步:取该瓶中的试剂20g加水配置成溶液;第二步: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第三步:过滤、干燥、称量,生成沉淀为5g。(1)若该瓶试剂中的Na2CO3质量分数为A,则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A),原因是。(2)计算该20g试剂中含有杂质Na2CO3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解析】【分析】(1)同有硝酸根离子的两种化合物不能反应。
(2)根据粗盐提纯是将粗盐中含有的泥沙等不溶物除去。
(3)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4)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解答】A、硫酸钾溶液能与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硝酸钠溶液与Ba(NO3)2溶液却不能反应,A不符合题意。
B、粗盐提纯是通过将粗盐研碎、溶解,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B不符合题意。
C、CaCO3固体高温煅烧可以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加热到固体质量不变,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C不符合题意。
D、将两根光亮的镁条分别伸入硫酸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镁可以与硫酸铜溶液、AgNO3反应置换出铜、银,说明了活动性Mg>Ag,Cu>Ag;但是无法比较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2.【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验证气体成分时,通过溶液中会带入水蒸气,所以要先验证水蒸气的存在,然后再验证其它气体分析,注意有干扰的物质在验证前要先排除干扰。【解答】要确定气体成分,为防止从溶液中带出水蒸气,应先验证水蒸气,然后再利用CO氧化后的产物为二氧化碳,氢气氧化后的产物为水验证氢气和CO的存在,验证时会防止干扰,要保证通入氧化铜装置时没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所以装置应先通过丁,再通过丙,然后通入甲,再先验证生成物的水分证明氢气,即通入丁,最后验证二氧化碳的生成,证明CO的存在;
故答案为:C。3.【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铜的活动性排在氢后,不能与酸反应、铁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亚铁盐、硫酸钙的微溶性及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分析。
【解答】A、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不符合题意;
B、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不符合题意;
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因生成物微溶,不能持续反应,所以不能制取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用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制备氢氧化铜,符合题意;
故选D。4.【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对比实验的设计要求分析。
【解答】A、硫酸铜溶液加水稀释,没有改变各粒子种类,该实验无意义,符合题意;
B、硝酸铜溶液中含有铜离子,观察硝酸铜溶液颜色,可证明溶液显蓝色是铜离子造成的,不符合题意;
C、硫酸钠中含有硫酸根离子,观察硫酸钠溶液颜色,可证明溶液显蓝色是铜离子造成的,不符合题意;
D、向CuSO4浴液中滴加足量NaOH溶液,可将铜离子转化为沉淀,通过颜色的变化可证明溶液显蓝色是铜离子造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5.【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溶液酸碱性的测定方法及实验设计要求分析。【解答】A、因金属与酸反应可产生氢气,所以气体可能是氢气,不符合题意;
B、乙同学猜想该CuCl2溶液呈酸性,溶液酸碱性可用pH试纸测定,不符合题意;
C、为排除是金属种类的原因,将镁换成锌粒重新实验,不符合题意;
D、验证镁与氯化铜溶液反应产生气泡的快慢对证明产生气泡这一异常现象无意义,符合题意;
故选D。6.【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该对比实验要先做硫在空气中燃烧,然后再做硫在氧气中燃烧,装置中氢氧化钠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可用氢氧化钾替代及该装置可进行两个实验的特点分析。
【解答】A、实验开始时鼓入空气,再点燃酒精灯②,然后再点燃酒精灯①,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不符合题意;
C、该实验装置是在同一装置中可以观察两个不同的实验现象,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钾溶液也能吸收二氧化硫,可代替氢氧化钠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A。7.【答案】D【解析】【分析】A、根据除杂时不能引入新杂质分析;
B、根据氧化钙和碳酸钙都能与盐酸反应分析;
C、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呈碱性分析;
D、根据羊毛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分析。【解答】A、用适量的Ca(OH)2溶液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CO3,会引入氢氧化钠新杂质,不符合题意;
B、氧化钙和碳酸钙都能与盐酸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都能使酚酞变红,不符合题意;
D、羊毛线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棉线灼烧有烧纸气味,用灼烧的方法可以鉴别两物质,符合题意;
故选D。8.【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的操作步骤、玻璃管内固体减少质量是氧元素质量及氢气未经干燥对实验的影响分析。【解答】A、点燃氢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易发生爆炸,所以实验时要先通氢气排除装置内空气,然后再加热,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尾气中不含有害气体,不需要尾气处理,不符合题意;
C、完全反应后B中减少的质量等于反应生成水中的氧元素质量,不符合题意;
D、因氢气中可能含有水蒸气,所以通过C装置增重质量计算会有误差,选用第①组数据计算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得到的结果更准确,符合题意;
故选D。9.【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验证气体时,先验证水蒸气,再验证其它气体,除杂时要先除其它杂质最后除水蒸气分析。
【解答】A、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丙装置的作用是将二氧化碳除净,避免对后续实验的干扰,不符合题意;
B、无水硫酸铜遇水白色变成蓝色,第一次是验证水煤气中含有水蒸气,第二次是通过验证生成物有水来证明水煤气中含有氢气,不符合题意;
C、验证水煤气中各成分的顺序依次是水蒸气、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符合题意;
D、丁装置是除去原气体中水蒸气,以防止干扰氢气的验证,若撤去丁装置会对后续实验产生干扰,不符合题意;
故选C。10.【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各实验现象结合产生该现象的原因与实验目的对比分析。
【解答】A、该实验现象不能排除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使装置内气压变小的可能,且也无法证明溶解的体积,符合题意;
B、根据倒入二氧化碳的杠杆一端下沉可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符合题意;
C、根据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可证明二氧化碳的性质,不符合题意;
D、根据蜡烛熄灭的现象可证明二氧化碳能灭火,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11.【答案】(1)装置的气密性(2)2H2O22H2O+O2↑(3)装置Ⅰ中的过氧化氢继续分解生成氧气,使装置Ⅰ内压强增大(4)C【解析】【解答】(1)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连接好实验装置后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加入药品进行实验;(2)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3)装置Ⅰ逐渐冷却时,装置Ⅱ中液体也不易倒吸进入装置Ⅰ中。原因是装置Ⅰ中生成氧气,使装置Ⅰ内压强增大;(4)根据实验目的,“一定质量的塑料袋燃烧后产生的CO2的质量”,也就是要知道塑料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所以需要称量的是实验前塑料袋的质量,实验前和实验后装置Ⅲ的质量。12.【答案】(1)CO2+4H2===加热催化剂2H2(2)B【解析】【分析】(1)二氧化碳和氢气加入催化剂和加热,生成水和甲烷,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2)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可判断所生成的有机物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应与CO2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相同,为1:2;根据所生成有机物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判断四个选项中符合此特点的化学式即该物质的化学式。【解答】(1)二氧化碳和氢气转化为水和甲烷的方程式为:
CO2+4H2===加热催化剂2H2O+CH4;
(2)A.根据化学式CH4O,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故A错误;
B.根据化学式CH2O2,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故B正确;
C.根据化学式C2H6O,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1,故C错误;
D.根据化学式C2H4O2,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故D错误。13.【答案】CaO+H2O=Ca(OH)2(合理即可);不是【解析】【分析】根据氧化钙能与水发生化合反应及氧化铁等不与水反应分析。
【解答】氧化钙为金属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方程式为CaO+H2O=Ca(OH)2;氧化铁、氧化铜等不能与水反应,所以不是所有金属氧化物和水都能反应;
故答案为:CaO+H2O=Ca(OH)2;不是。14.【答案】(1)变蓝(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会复燃(3)除去未反应完全的CO2【解析】【分析】(1)根据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分析;
(2)根据氧气利用带火星木条检验分析;
(3)根据石灰水可吸收二氧化碳分析。【解答】(1)气体导出时会带有水蒸气,C装置内可能出现的现象是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
(2)E中气体为氧气,检验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会复燃;
(3)E中饱和石灰水可除去未反应完全的CO2;
故答案为:(1)变蓝;(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会复燃;(3)除去未反应完全的CO2。15.【答案】(1)铝合金(或铜)(2)质轻(硬度大、耐腐蚀等)(3)延展性(4)SiCl4+2H2高温_【解析】【分析】(1)金属材料是指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的统称。包括纯金属、合金、金属材料金属间化合物和特种金属材料等。
(2)可从硬度、是否耐腐蚀、质量大小等角度分析解答;
(3)根据金属的性质解答;
(4)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其中的金属材料是铝合金或铜。
(2)制作保护套的材料,铝合金替代铁的主要优点是:质轻(硬度大、耐腐蚀等)。
(3)铜箔即很薄的铜片,将铜加工成铜箔是利用了铜的延展性这一物理性质。
(4)四氯化硅和氢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单质硅和氯化氢,反应的方程式为:SiCl4+2H2高温_16.【答案】(1)FeC(2)装置丙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解析】【分析】(1)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如果没有二氧化碳存在,那么澄清的石灰水就不会变浑浊,据此分析解答。【解答】(1)菱铁矿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铁,碳酸铁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亚铁和二氧化碳气体,则反应的方程式为:FeCO3高温17.【答案】(1)不正确,无论氢氧化钠是否全部变质,都能让无色酚酞变红色(2)部分变质(3)【解析】【分析】氢氧化钠变质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2NaOH+CO【解答】(1)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溶液都是碱性的,所以通过酚酞无法鉴别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故答案为:不正确,无论氢氧化钠是否全部变质,都能让无色酚酞变红色;BaCl2+Na2CO故答案为:(1)不正确,无论氢氧化钠是否全部变质,都能让无色酚酞变红色;(2)部分变质;(3)如上图。18.【答案】可能含有某种酸性溶液;H+;NaOH量太少,优先与酸反应【解析】【分析】根据厕所污垢主要成分,结合酸的化学性质分析。
【解答】【建立猜想】由所给资料厕所污垢成分可知,要除污垢需加入酸性溶液,故猜想3为可能含有某种酸性溶液;
【评价与交流】(1)样品中加过量铁片,有气泡产生,且无红色物质析出,说明溶液中含有大量氢离子;
(2)甲小组实验方案中因NaOH量太少,且优先与酸反应,所以不能通过无蓝色沉淀生成得出结论;
故答案为:可能含有某种酸性溶液;H+;NaOH量太少,优先与酸反应。
19.【答案】(1)转换法(2)保持压强平衡,使稀盐酸能够顺利流下;控制变量(3)压强越大,二氧化碳越多。产生相同量的二氧化碳,碳酸氢钠所需时间最短【解析】【分析】(1)根据气球的变化判断物质反应的速率是利用转换法分析;(2)根据对比实验需控制变量唯一分析;
(3)根据相同条件下,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较快分析。【解答】(1)通过比较气球膨胀的快慢,比较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快慢,该科学方法是转换法;
(2)①连通管可保持压强平衡,使稀盐酸能够顺利流下;②对比实验需保持变量的唯一性,实验中取“等体积、含碳元素质量相同的碳酸钠、碳酸氢钠稀溶液”的目的是控制变量;
(3)压强越大,二氧化碳越多,产生相同量的二氧化碳,碳酸氢钠所需时间最短,由此可得出相同条件下,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较快。
故答案为:(1)转换法;(2)保持压强平衡,使稀盐酸能够顺利流下;控制变量;(3)压强越大,二氧化碳越多。产生相同量的二氧化碳,碳酸氢钠所需时间最短。20.【答案】(1)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U型管(2)偏高(3)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U型管中的碱石灰吸收(4)a、b、d【解析】【分析】(1)根据空气中成分对实验造成的干扰分析;(2)根据盐酸的挥发性分析;
(3)根据反应后装置内气体残留分析;
(4)根据该实验原理是利用碳酸钠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质量计算碳酸钠质量分数分析。【解答】(1)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会干扰实验的验证,所以装置中干燥管B的作用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U型管;
(2)盐酸具有挥发性,会因挥发生氯化氢使碱石灰质量偏大,从而测试结果偏高;
(3)有气体生成的反应,装置内会有气体残留,步骤⑦的目的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U型管中的碱石灰吸收,使结果更准确;
(4)由实验可知,该反应是利用碱石灰吸收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利用二氧化碳质量确定碳酸钠质量分数,所以需测定反应前样品质量和反应前后U形管质量,即数值a、b、d;
故答案为:(1)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U型管;(2)偏高;(3)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U型管中的碱石灰吸收;(4)a、b、d。21.【答案】(1)相同时间内产生有机物的多少(相同时间内消耗二氧化碳的多少)(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企业咨询服务合同:企业管理改进与战略规划
- 二零二四年度物流服务合同运输方式与时间3篇
- 2024年光通信设备研发与制造合同
- 2024企业管理咨询顾问合同
- 2024借款合同借款合同范本共
- 2024年度物业管理中介服务合同2篇
- 石材建材供应合同三篇
- 小班角色扮演与想象力发展计划
- 美术活动中的亲子互动设计计划
- 机械设计服务招标合同三篇
- 统计软件SPSS教案(全)
- 混凝土发泡剂配方
- 产品设备报价单通用模板
- 《探索与表达规律》教学设计
- 直线点斜式方程说课 完整版课件
-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单元测试卷(原卷版)
- 历史事物-历史概念-历史评价-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讨论
- 幼儿如厕睡眠行为的观察记录与分析
- 内镜室设置及管理
- 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小兔运南瓜》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