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2_第1页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2_第2页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2_第3页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2_第4页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前背诵清朝处理民族关系的特点:①因地制宜,因俗而治②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借助宗教强化管理)③优待上层分子,稳定局势④恩威并施,剿抚并用⑤设立机构,颁行法律

苗族女性服饰在明清时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而制作其饰品的原材料白银从何而来?为什么在这个时期会有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让我们今天一起走进今天的学习《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导入新课苗族服饰课标要求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学习目标:1.明确掌握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表现,同时认识其存在的局限性2掌握并了解陆王心学的内容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落日余晖─经济之变与不变——核心素养落实1、农业发展新气象时空观念(1)明朝后期,新的农作物品种被引进、推广种植(玉米、甘薯、马铃薯)特性: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旱地、山地都可种植学生活动1:高产作物的引入造成什么影响?

材料一: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材料二:“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影响:①粮食产量增加,人口增长②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推动土地的开垦,缓解人地矛盾,但是也造成了土地过度开发,生态的恶化③丰富了食物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④推动了经济作物的种植和推广(烟草、花生)

明朝中期常熟一位地主谭晓,用低价购买了大片空闲的低洼沼泽地,雇用贫苦乡民加以治理。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收成大增。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顺带捕捉鸟类和昆虫,此类副产品运到市场,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由此,谭晓成功致富。类似新现象,从明中期起逐渐多见。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落日余晖─经济之变与不变——核心素养落实1、农业发展新气象(2)江南地区农业多种经营日益兴盛,(3)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4)农民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副业,增加收入。突破农业单一经营方式历史解释(5)推动了生产的区域化分工(湖广熟天下足)江南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造成了粮食作物的短缺,需要依赖临近地区提供粮食,湖广、江西就成为了新的粮食生产基地(4)边疆地区农业相较于前代也有所发展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加深学生活动1:结合教材课程导言部分,概括农业方面让人们还有哪些发家致富的方式?2、手工业发展新气象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表现:1、手工业各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2.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工场(集中协作生产、社会化程度高,分工细,效率高)3.生产关系:雇佣关系4.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教材P83材料一

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zhizhu)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明神宗实录》教材P83材料二

我吴市民罔籍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户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炒束手,小户一日不就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蒋以化《西台漫纪》翻译:吴地的人口非常多,但是家庭的固定资产很少,家家户户从事丝织业,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互依存很久…….苏州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朝不保夕,有工作就能生活下去,没工作就会死……..当染坊停止工作,就会有数千名染工和织工失业流散,这些都是自食其力的良民解释:在明朝的吴地,市民们不再从事农业,大户开设织机进行生产,而小户则依靠织布为生。每天早晨,数百个小户聚集在玄庙(今苏州市玄妙观)口,听从大户的指挥进行织布,并按照日工资领取报酬。如果大户不织布,就会束手无策;而小户如果不为大户织布,就会饥饿。这种关系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有专门的劳动力市场(劳动力成为商品);机工计日受值,有人身自由。手工工场: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早期形态——“资本主义萌芽”雇佣关系(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商品生产以增殖财富为目的工场(集中协作生产、社会化程度高,分工细,效率高)特征生产关系:生产目的:生产方式概念解析课堂巩固明初徐一夔在《织工对》中记载对当时杭州的纺织业工匠访谈,“吾业虽贱,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入养吾父母妻子......吾艺固过于人,而受值与众工等,当求倍值者而为之佣。”这则史料可以印证()A.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B.官营手工业面临严重困境C.国家加强对工匠的人身控制D.新的生产经营方式的出现答案D据材料信息可知,明初杭州纺织业工匠的工作与生活状态,他们按日获取报酬并供养家庭,同时寻求技艺与报酬相符的雇佣关系,这反映了工匠与雇主之间的新型经济关系,即雇佣关系的出现,这是资本主义萌芽的重要标志,体现了新的生产经营方式的出现,故选D项;材料主要描述的是手工业领域的状况,而非农业发展情况,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民营手工业中工匠与雇主的关系,并未提及官营手工业的状况,排除B项;材料中的工匠可以自由选择雇主,寻求更高的报酬,这表明工匠的人身自由并未受到严格限制,排除C项。3、商业新发展进入新的繁荣期①货币:白银大量流入成为主要货币

材料一:

美洲在17世纪和18世纪分别生产了3.7万吨和7.5万吨白银,两个世纪合计8.1万吨运到欧洲。在欧洲获得的白银中,大约一半(3.9万吨)又转手到亚洲,这些白银最终主要流入中国……中国大量的生丝、丝绸、棉布流向各国,中国占世界白银产量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摘编自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学生活动二:请同学们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白银成为主要货币的原因?提示:国内国际两个角度①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需求量激增②国际:新航路的开辟,国内外银矿的开采,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白银大量流入③贵金属自身:纸币容易带来通货膨胀,贵金属价值相对稳定④明清赋税制度改革,实行一条鞭法,赋税征银②商业贸易A海外:海外贸易B国内: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商业资本集聚③商帮:徽商、晋商、宁波商人等商帮,即地域性的商人群体,以血缘、乡谊作为纽带,以会馆进行联络。④工商业市镇:(位置)在工商业发达的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一大片(功能)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特点)商业活跃,人口密集,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2.经济发展的局限经济:政治:君主专制统治的日益僵化传统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生产力农业手工业商业资本主义萌芽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决定反作用认识:生产方式没有根本性突破,未实现社会转型;相对于西方工业文明,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政策: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二、思想领域的变化承古萌新—文化之变与不变——核心素养落实1、陆王心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宋明理学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程颐程颢朱熹南宋陆九渊明朝王守仁明朝中期,形成陆王心学。二、思想领域的变化承古萌新—文化之变与不变——核心素养落实1、陆王心学主张①宇宙观:良知即天理②人生观:“致良知”③方法论:“知行合一”②评价:王阳明将程朱理学的外在的天理转化为内在的良知,强调道德自律、自觉精神。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而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理在哪心中心领神会心想事成如何求理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内在的“心”(主观唯心主义)实质:维护封建统治探究:结合图片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外在的“理”(客观唯心主义)内在的“心”(主观唯心主义)世界本原认识事物的方法身外心中理在哪如何求理“格物致知”致良知(内心反省)伤天害理天理难容心领神会心想事成二、思想领域的变化承古萌新—文化之变与不变——核心素养落实1、陆王心学服务社会目的历史解释一草一木都蕴含人生哲理:格竹七天七夜,因此,真正的学问不仅在于外在的观察,而且更在于内心的体悟否定儒学正统的权威性,鞭挞程朱理学的虚伪性否定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以及官场的欺诈。二、思想领域的变化承古萌新—文化之变与不变——核心素养落实2、李贽思想: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史料实证黄宗羲:

古者天下为主,君为客……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明夷待访录》顾炎武和王夫之: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了进行批判,提出一些重要见解。二、思想领域的变化承古萌新—文化之变与不变——核心素养落实3、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新思想的实质/影响: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是对儒家思想的批评继承,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未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未占主流,程朱理学仍占统治地位。——不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经世致用史料实证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的特点①反教条,反传统②反对封建君主专制③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④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⑤提倡经世致用时间作者代表作品历史地位/意义小说元末明初施耐庵

罗贯中明中期吴承恩清中期吴敬梓曹雪芹

戏曲明汤显祖清孔尚任明清道光《水浒传》《三国志通俗演义》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西游记》神话小说的杰作《儒林外史》讽刺小说的杰作《红楼梦》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也是享誉世界的名著。《牡丹亭》传奇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桃花扇》昆曲长期流行京剧※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三、文艺之变化承古萌新—文化之变与不变——核心素养落实梳理:明清时期丰富的文艺作品有哪些?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这一现象与当时社会发展有怎样的关系,明清小说的特点?三、文艺之变化承古萌新—文化之变与不变——核心素养落实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需要更大众的通俗文学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决定思想:拜金逐利风气的盛行,轻商观念淡化,文化:印刷术发展文化的普及政治:社会矛盾尖锐,人们对现实不满,反封建、反礼教的市井小说

杀去东京,夺了鸟位。——【明】施耐庵《水浒传》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於我,便罢了。——【明】吴承恩《西游记》反封建君主反对专制语言通俗数量繁多,题材多样,表现手法多言内容世俗化重视教化作用明清小说的三大特点:唯物史观时期人物代表成果历史地位/意义特征明朝李时珍

重实用,轻理论,重经验,轻实验,重农业,在16世纪前领先世界,封闭性,很少对外学习和借鉴徐光启

宋应星

徐弘祖

利玛窦(传教士)永乐朝清朝康熙朝乾隆朝《本草纲目》古代医药学的总结性著作《农政全书》古代农学的总结性著作《天工开物》古代工艺学的总结性著作《徐霞客游记》地理学和地质学名著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几何原本》,绘《坤舆万国全图》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西学东渐)《永乐大典》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传教士帮助清廷绘制全国地图《四库全书》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四、科技承古萌新—文化之变与不变——核心素养落实梳理:明清时期的优秀的科技成果有哪些?有什么共同特征?不变:总结前人成就,无科技创新,仍是传统科技,未转化为近代科技问题探究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启蒙思想萌发涌动文艺大众化世俗化西学东渐世界与中国之变化对比承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