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日本战后派作家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论析曾晶(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02级本科4班,陕西汉中723000)指导教师:刘清河[摘要]战后的日本不仅是政治上的特殊时期,同样是文学发展的特定阶段,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在彰显人性、社会伦理、价值判断方面体现出重要意义,同时,从该类小说的文本角度考察,在众多构成要素上体现出欧美文学理论与本土理论的融合。战后派作家的知识者题材小说在艺术手法和风格、类型的表现方面都为烘托主题作出了理想的铺垫,成为研究日本战后社会现实的一个窗口。[关键词]日本战后派作家;知识分子命运特征;时间;心理;叙述人视角;语言日本战后处于一个起伏动荡的夹缝时期,在历史学家失语的情况下,文学对于历史的呈现与诘问凸现出来,作家并没有漠然置之,忧愤为文,命蹇而不遁世。文学评论家吉田精一在《现代日本文学史》中提到:“最有资格代表‘战后文学派’的特点是那些在战后初次获得个人地位的作家,是一批集合在《近代文学》(昭和二十一年创刊)(1945年)周围的作家和文艺批评家,正是由于这些作家,才产生了战争时期以及战后没有的新文学。”[1](P177-P178)“战争”母题成为战后派作家的普遍经验,他们在历史清理和人性反省中探察悲剧的成因。塞义德在《知识分子论》中谈到知识分子应具备的三个标准是:人文立场、代表社会良知及具有批判精神。从这个角度讲,知识分子形象在文学作品中承担着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可以成为检验社会的试剂;二是可以成就作品的理想和信念。日本战后派作家对知识分子命运和精神境遇的审视,体现出一种深切而真实的抚慰与疗救,是日本现代文学史的重要现象。一统观日本战后派文学中为数众多的知识者题材的作品,知识者的命运描写主要以两类人为代表:一是陷入社会泥淖里的“小人物”;二是理想、信念坍塌的学子。两类知识者所演绎的生存状态衍生出了共同的命运悲剧。“小人物”——社会泥淖里的彳亍者。井上靖的《梦中桧》中的诸多人物,佐多稻子的《树影》中的穷画家等颇具典型。“小人物”的生命是知识者人格的多重组合,在这些作品中,人在泥淖一样的社会环境中受到诸如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法律关系等冷酷无情、尴尬难堪的束缚与挤压,其存在意义荡然无存,人的存在沦落到了极为悲惨可怜的境况。军国主义、资本主义的颓靡所要销蚀的正是“小人物”们的生命。《梦中桧》的“桧”的寓意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揭示意义。小说原名“竖桧”,原是一种长绿乔木,幼时与桧树极象,传说这种树总是梦想“明天会成为桧树的”,它在日本是“梦幻”、“泡影”的代名词。侵略的战争场景,忽而是凄苦的精神生活。男主人公北山年夫的心理活动在潜伏的爱意与虚妄之间徘徊。“人生否定论”、爱情、忏悔三者交织在一起,以一种梦幻般的意识流形式呈现在读者眼前。男主人公内心的矛盾与自我的追问都通过堀川仓子的脸外现出来,时而是令北山年夫倾心爱慕的美的化身,时而是侵略战争跟踪问罪的钢鞭,时而又是其自身剖肝裂腹的利刃。心理分析小说,揭示的不是一般的心理,是一个人心理的复杂性,有上意识、下意识和潜意识,是战后派作家成功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证明。他们成功窥视人性经久不息的涌动层面,由人的内在生命来表现人性,表现男女情爱。心理现实主义的探索冲破了陈旧的人物形象仅靠单一行动表现的手法,技术不断成熟。变态的人物心理使悲剧和苦难转化为一种审美情境,表现了作家对生活的美学判断,作者对人物内心隐秘层层剥茧式的揭露,对主人公情绪、生存心态和生活感受的剖析式书写,对于社会的拒绝与抵制这一精神主题,本质上切入了海德格尔所期望的那种生存的“本真性”。在《脸上的红月亮》中,男女主人公自我游移于沉溺与超脱、迷狂与清醒之间。作者受普鲁斯特的影响,在心理刻画中注重潜意识挖掘,着力追求人性本真的还原,将对社会的行而上思考内化为男女主人公的潜意识流,以一种诗化般的韵律表现出来。这种心理描写综合了幻觉蒙太奇多维透视技巧,展现给读者一幅深邃的内心图卷。通过对知识者内心的细致刻画,作者表达了自身对时世的哲学思考:无论是战乱时期,还是“和平”时代,知识者的悲剧都是无法根除的,身体和精神的他杀与自杀都是政治意识形态所造成的,悲剧以不同的方式重复着、延续着。尽管作者有意潜入人物内心发掘其最隐秘处的人性,但并没有超出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去渲染和虚构,而是在体现真实的同时进行艺术概括。反抗、虚无、孤独成为战后派作家笔下知识者命运的三个特征。反抗是面对昨天世界的态度,虚无是反抗后的心理效应,孤独则是普遍的心理特征。他们渴望心灵的健全发展和理想社会的生活,渴望人与人之间精神的相通与相知,但当这种追求无法实现时,他们就陷入了虚无与孤独的泥淖中,这样的悲剧是由社会所造成的。“悲剧的人”的文学形象在战后派作家笔下得到了深刻的表现。圆形人物的塑造是他们创作的一个突出实绩,同时也可以看出日本战后派作家在知识分子题材的涉猎时对西方现代派技法的借鉴和自我发挥。从总体上看,战后派作家在该类题材作品中总体呈现出一种哀婉、凄迷的风格。在时间营构方面,战后派作家借鉴、融合西方小说的时间矢向,让主人公活动在时间顺序中展开,采用顺叙、倒叙两种时空矢向,使故事时空的内部组合呈现繁复错综的图式,在有吉佐和子的《醉中醒》中,作者采用第三人称叙事的方式,以战后的广岛为背景,通过在酒馆与原子弹后遗症患者之间的对话来揭露原子弹给日本人造成的悲剧,在这条主线当中又牵引出一对广岛夫妻的故事,同样受原子弹辐射,他们不忍真诚的爱情破灭而互相隐瞒病情的例子,引领读者在时空的轨道中滑行。时间,在某种意义上成为叙事的主题,当全部的情节纳入到时间的范畴中的时候,每一段时间都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回忆历史、反省历史的主题在文中得以映现,作者有意运用时空交错的画面让故事呈现出一种支离感,这种支离感是历史的沉痛所带来的。现实成为历史的延续,被打上了时间的烙印,所有潜伏的悲可以在现实中一瞬间爆发出来,甚至是在醉酒之后的昏迷状态,时间不仅仅在于叙事文本上的意义,对于历史本身来说,它体现在遭受核辐射后人们的弥留岁月,时间对于他们来说既充满了对战争的谴责,又有一种生之苍凉的末世感渗透于其中。作者有意把人物时间压缩,将小说中两位广岛夫妇生命的前二十年都抹去了,仅仅是从原子核辐射写起。时间的意义在苦难中彰显出来,人物的存在在时间中得以印证。现实中的时间与历史中的时间在对比中一个被压缩、一个被放大,时间和空间发生跳跃和交叉,犹如把意识活动当作一块木板,切割成大小不等的块,有点有面,有一定体积,然后作者又按照自己的意愿重新组合,使之具有艺术的美。结构主义倡导者米勒提到“小说的时间是多节奏的,之所以产生这种情况是因为每一个人物都有他自己的时间,在当前的具体情节过去之时,每一个人物都与它处于一种不同的关系之中,并且每一个人都有其自己的回忆和预见的时间结构。一部小说的戏剧性情节是由心灵之间的一系列相互作用构成的一种时间模式,当这些心灵趋向于它们关系的平衡或消失之时,每一个心灵都有它自己的时间流。”[2](P96)《醉中醒》是战后派作家当中成功运用时间叙事的范例。美国结构主义倡导者查特曼将叙事时间的“顺序”关系分为“正常顺序”和“时间错误顺序”两类。“正常顺序”指故事时间和话语时间具有相同的顺序。“时间错误顺序”又分为“倒叙”(flashback)和“超前叙述”(flashforward)两类。在《醉中醒》中,小说用到了正常顺序和倒叙两种叙事时间。从以上两种观点可以看出,日本战后派小说在叙事技巧上已经很大程度地与西方叙事结合,在叙事文学领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时间在战后深受原子辐射后遗症者的身上体现出特殊的意义,诸种恐怖的经验使人濒临精神崩溃的边缘,作者以此来表达对人的存在处境的深度关注和质疑。十七世纪思想家巴斯喀描述的人的状况的图景正符合了日本战后人民的悲惨命运,“戴着锁链的一大排人,他们每个人都被判了死刑,每天,其中的一些人眼看着另一些人被处死,留下来的人,从他们同类的状况看到自己的状况,痛苦而绝望地对视着……这就是人状况的图景”。[3](P1180)石敢在他的《日本现代文学史》中说:“在日本文学史上,写实主义、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往往是同根共生杂糅一处的”。可以看到在战后派作家笔下,很难确切地划分其艺术风格,他们中不仅可以看到自然主义所描绘的“实录生活和照相式的印象”,“只追求人物的气质特点和精神变态心理”,并且“开始淡化情节,不去追求戏剧性的曲折变化,主张按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反映现实”,以及“将某些压迫人、扭曲人的社会现象拟人化”,[4](P181)同时也可以看到写实主义所追求的“艺术的真实模式”和“内倾性”和“外倾性”[4](P187)的两种倾向,以及思想特征上所体现的人道主义和对人生存处境、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怀。这些特征在野间宏的《脸上的红月亮》和椎名麟三的《深夜的酒宴》中得到有力的印证。作家“以庶民的立场抓住现实生活中的黑暗面,不断地寻求脱离这种生活的可能性和拯救这种思想的办法,面对着所谓‘革命’、‘自由’、‘爱’和‘幸福’之类现代最大的课题,他的思想往往是沿着意识的具体化这一方面摸索着前进。”[4](P197)野间宏在谈到自己创作时说“要掌握一个人物,必须从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这三个方面来观察……社会方面,是怎样把《资本论》中的认识引导到小说的认识能力中来的问题。”[1](P184)三在战后派作家的知识者题材的作品中,以叙事人视角为主的作品占了绝大多数。这里的叙述人对故事的操纵权力更大,叙述更为自由,既能深入主人公内心深处,又可以按照自己的叙事意图来掌握故事的进程,调配人物,处置情节。井上靖的《梦中桧》,野间宏的《脸上的红月亮》,田宫虎彦的《画册》,新田次郎的《日向滩》等作品中叙事人把自己的眼光附着于主人公身上,体现了作家的某种意志在其中,看似客观,实则是作者意志物化的结果。其次,《黄金时代》中叙述人兼主人公的视角将“我”遭受生活打击之后的行为心理呈现在读者眼前,“我”并没有猝不及防的震惊,有的只是无声的呐喊和颓靡,竟至走向生命的尽头,“我”的目的,在于展示知识分子的生命选择被扭曲、异化的特定阶段。在他们身上找不到唐·吉诃德般的勇气,只有被动和受宰割的命运。“我”既是故事的讲述者,又是亲历者和见证人。“我”是主人公,“我”的行为和心理是对外界环境的直接反应;“我”又是叙述人,希望自己的讲述得到读者的共鸣,除了将知识者命运展示之外,“我”还得反省自己的态度,因为叙述人的声音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在战后派作家的小说中,叙事的展开在某种程度依赖于两性内在或外在的关系,并由此反观社会。在佐多稻子的《树影》,野间宏的《脸上的红月亮》,井上靖的《梦中桧》中,真心相爱的男女能否幸福地结合成为衡量时代的标准,这种叙事视角,在某种程度上触及到了社会本质的深处。知识分子的命运通过两性视角被透析出来,两性关系从而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和意义。除了两性关系的切入角度,还有以家庭为观察视角的作品,例如,田宫虎彦的《画册》,新田次郎的《日向滩》都是通过对一个家庭中孩子的描写来表现的,井上靖的《梦中桧》揭示了金钱至上的主题。从揭示人的荒诞到揭示世界的荒诞,战后派作家从这些角度入手,都是有意体现其“反省”的主导主题,不仅是人性反省,也是历史清理。作家们怀着一颗反省的心,渴求从被害者受到残害的心灵中,看到加害者的罪恶。相比“新戏作派”的消极的、悲观的、颓废的资产阶级思想感情而言,战后派作家更多的是怀着人道主义的理想和决心。作品的得失、作家的高下,有着诸多构成因素,其中之一,就是看取生活的艺术视角的找点与定位。可以看到,战后派作家在反映知识分子命运的时候,是从最贴近生活的场景入手,去挖掘其最为深厚的意义。“小说以其灵活多变的语言运用手法,能够广阔地描绘社会生活,刻画人物的性格,反映历史发展的进程,并且可以通过抒情议论、象征、暗示等表现手段,把艺术家的审美认识和情感态度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5](P193)在战后派作家的笔下,语言的特色呈现多元化的倾向。《梦中桧》通过大量口语化的对白来烘托时代气息,刻画人物形象;《脸上的红月亮》的语言深沉幽婉、浓淡和谐,为心理刻画作了铺垫;《深夜的酒宴》则凝炼而沉重,作者以全知视角将下层人民的贫困生活展现在读者面前;《画册》朴实、自然;《醉中醒》细腻深透、哀婉曲折;《日向滩》自然、清新;《树影》简洁、明快。在语言技法上,战后派作家常常会用到反讽,有主题上的反讽,也有情节过程中的反讽。例如《黄金时代》中的主人公“我”彻底被社会打垮之后,“我”对自己说道:“现在是最好的时刻,这是我的黄金时代。”接着,“我躺在地上,看着白色的汽车向我驶来。”在《梦中桧》中,高中时代最“笨拙”的逢坂,如今成了最有名望的产业社社长,其他“聪明绝顶”的同学则成了穷画家、建筑师一类的小人物,曾经一直怀着作贵妇人梦的光村田鹤子在酒宴上富丽堂皇地出现,在故事的结局悬念才被破解,原来她就是逢坂妇人。这些反讽的运用在某种程度上使悲剧性加强或者消解,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主题的作用。其表面意义与实际意义之间的巨大差别的真正用意是要使作品在矛盾中表现出更强的艺术感染力。“那种能直接表现人的本来面目的语言,则是本色化的语言,古人称‘本色语’或‘本色文字’”[6](P206-P207)本色化语言又分为本色化的描述语和本色化对话,战后派作家正是通过这种本色化语言来揭示人物的本来面目,唤起读者的本色体验。《醉中醒》中,对白带着浓重的广岛的地方特色,显示了作者用戏剧语言来营造气氛的功力,有地方特色的语言成为其作品中具有“魔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战后派小说的语言还呈现出一种散文化的倾向,作者不着意于通过人物的性格刻画,以某种思想意识教化读者,而是直接抒发主人公的强烈感情去打动读者,这是战后派作家对知识分子命运的一次总盘点,意志的迷茫、生活的困顿、潜意识中模糊的理想与信念、社会的沧桑,全部都涌向这里。“人的文学”成为当时文学的中心概念。本多秋五认为“战后和战前的不同归根结底是一个‘自由’的问题”,他在《漫谈战后文学·续篇》中谈到“人是否真有‘自由’呢?……他们之所以必须这样对自己提出这个最终的问题,那是由于日本的知识分子都是在被迫之下投入战争的,是被迫地受到那种令人窒息的‘自由’的体验的”,事实上,这种自由涉及到了“人的文学”的主张,是在强调文学必须应用于人生之上,而不单纯作为一种艺术而存在。战后派作家对知识者的创作意识,具备了较为深厚的历史人生内容和有关知识者人性的精神想象学意义,对知识者命运的探寻与人性的解剖,使得战后派作家在一定程度上探寻到社会的底层,抵达到了人性的深度。【参考文献】[1]吉田精一[日].现代日本文学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2]黄应麟.当代美国小说理论[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3]巴斯喀.巴斯喀全集[M].上海:Pléiade版,1984.[4]郑克鲁.外国文学史(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5]刘叔成,夏之放,楼昔勇等.美学基本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6]童庆炳,程正民.文艺心理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TheJapanesePostwarFactionWriter'sIntellectualThemeNovelDiscussesAnalyzesZENGJing(Grade2002,Class4,MajorLanguageandLiterature,SchoolofLiteralArts,ShaanxiUniversityofTechnology,Hanzhong723000Shaanxi,China)Instructionteacher:LIUQing-heAbstract:NotonlypostwarJapanisinthepoliticalspecialtime,similarlyistheliteraturedevelopmentsp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外阴白斑护理讲课
- 《压型钢板设计》课件
- 周围血管疾病病人护理
- 电工家电维修课程设计
- 《复制记账原理》课件
- 电子银行促销策略研究报告
- 电子贺卡单片机课程设计
- 电子稳像课程设计
- 叙事护理考研笔记分享
- 电子电器课程设计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貌 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1
-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新员工岗前安全培训考试题含完整答案【各地真题】
- 第四届“长城杯”网络安全大赛(高校组)初赛备赛试题库-上(单选题部分)
- 国开2024年秋季《形势与政策》大作业答案
- 2024年浙江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题(潮汐卷)(解析版)
- 中职教育一年级上学期英语《We Are Friends》课件
- 专题10 议论文阅读(含答案) 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上海专用)
- 21 小圣施威降大圣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 新概念第四册课文翻译及学习笔记:Lesson5
- 业绩对赌协议范文(2024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