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3期末试卷及答案-北师大版-2024-2025学年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3期末试卷及答案-北师大版-2024-2025学年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3期末试卷及答案-北师大版-2024-2025学年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3期末试卷及答案-北师大版-2024-2025学年_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3期末试卷及答案-北师大版-2024-2025学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期末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铁犁牛耕的使用提高了耕作效率B、精耕细作技术的推广促进了农业发展C、封建土地私有制导致了土地兼并严重D、农业经济以种植水稻为主,小麦产量较低2、2、下列关于秦朝巩固统一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A、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B、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C、统一度量衡,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D、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有利于文化的繁荣3、题干:以下关于宋代商业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B、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C、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出现了许多商业区D、商业活动完全不受政府监管4、题干:以下关于明朝“海禁”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A、旨在完全禁止海外贸易B、限制民间私自出海贸易,但允许官方贸易C、对外国商人进入中国境内进行贸易进行严格限制D、导致中国与世界的贸易完全中断5、题干: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秦始皇通过连年征战,最终统一了六国。B.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制度。C.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全国划分为36个郡,郡下设县。D.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焚书坑儒的政策,以加强思想控制。6、题干:下列关于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A.促进了儒家思想的统一和发展。B.加速了中央集权的形成。C.增强了封建社会的稳定性。D.导致了其他学派思想的消亡。7、题干: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后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明确规定了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B.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C.规定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D.是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8、题干: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口号,这一口号的提出主要是基于以下哪项原因?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B.国共两党合作抗日C.国民政府军事上的失败D.国内外压力迫使国民党改变政策9、题干:北宋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财政的管理,采取了以下哪项措施?A.设立“度支使”负责地方财政B.设立“转运使”负责地方财政C.设立“盐铁使”负责地方财政D.设立“户部尚书”负责地方财政10、题干: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进入了新的阶段?A.春秋战国时期的“三家分晋”B.秦朝统一六国C.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D.唐朝的安史之乱11、在20世纪初,哪位思想家提出了“三民主义”,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A.孙中山B.毛泽东C.蒋介石D.周恩来12、下列哪一项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A.巴尔干半岛的紧张局势B.欧洲列强之间的军备竞赛C.法国大革命的影响D.列强间复杂的同盟关系13、【题目】以下关于唐朝时期经济繁荣的表现,不正确的是:A.长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B.河南府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C.丝绸之路的繁荣带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D.唐朝实行均田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4、【题目】以下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B.南宋时期,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C.宋代农业技术有了显著进步,水稻产量大幅提高D.宋代天文学家郭守敬编制了《授时历》,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15、题干: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唐朝时期进一步发展,其核心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以下关于科举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科举制度使官员选拔更加公平,提高了官员素质B.科举制度削弱了世家大族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C.科举制度使儒家思想成为唯一官方思想,限制了其他学派的发展D.科举制度导致了士人只重视书本知识,忽视实际能力16、题干:以下关于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史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C.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兴起,中国开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D.鸦片战争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背景材料: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于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最终将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材料二:《资本论》中提到:“劳动价值论是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问题:结合材料一,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观点。(6分)根据材料二,解释什么是劳动价值论?(4分)马克思和恩格斯如何利用劳动价值论来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10分)第二题题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末,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一场以救亡图存、振兴中华为目的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材料二:这场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他们主张通过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问题:材料一中提到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指的是什么?材料二中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主张是什么?这场运动的局限性有哪些?第三题题目: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它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然而,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材料二:19世纪末,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一场以“变法”为目标的戊戌变法运动。这场运动试图通过改革,挽救民族危亡,但最终以失败告终。问题: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是谁?请列举其代表性成果。戊戌变法运动的主要领导人是谁?请简要说明其失败的原因。第四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生产力迅速发展,垄断组织应运而生。这些垄断组织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材料二: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国家开始意识到垄断组织对国家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开始采取措施进行干预。例如,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通过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克莱顿反托拉斯法》等,限制垄断组织的活动。问题:结合材料一,分析垄断组织产生的原因。结合材料二,说明美国对垄断组织进行干预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垄断组织产生后对社会的影响。期末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铁犁牛耕的使用提高了耕作效率B、精耕细作技术的推广促进了农业发展C、封建土地私有制导致了土地兼并严重D、农业经济以种植水稻为主,小麦产量较低答案:D解析:中国古代农业经济以种植小麦为主,水稻种植虽然也很重要,但小麦的产量通常较高。因此,D选项描述不正确。2、2、下列关于秦朝巩固统一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A、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B、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C、统一度量衡,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D、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有利于文化的繁荣答案:A解析:秦朝为巩固统一,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这一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地方行政更加统一和高效。B选项中的措施是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但不是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C选项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措施之一,但不是巩固统一的主要手段。D选项中的焚书坑儒虽然有利于统一思想,但并不利于文化的繁荣。因此,A选项是正确的。3、题干:以下关于宋代商业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B、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C、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出现了许多商业区D、商业活动完全不受政府监管答案:D解析:宋代商业发展迅速,但商业活动并非完全不受政府监管。宋代政府对市场有着严格的管理和调控,包括对商业活动的规范、对市场的征税等。因此,选项D的表述是不正确的。其他选项A、B、C都是宋代商业发展的正确表述。4、题干:以下关于明朝“海禁”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A、旨在完全禁止海外贸易B、限制民间私自出海贸易,但允许官方贸易C、对外国商人进入中国境内进行贸易进行严格限制D、导致中国与世界的贸易完全中断答案:B解析:明朝实行“海禁”政策,其目的是限制民间私自出海贸易,以防止海盗活动、保护国家安全,同时也有利于维护国内经济秩序。尽管如此,明朝政府仍然允许官方贸易,即由官方组织和管理对外贸易。因此,选项B的表述是正确的。选项A、C、D的表述都与“海禁”政策的历史事实不符。5、题干: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秦始皇通过连年征战,最终统一了六国。B.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制度。C.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全国划分为36个郡,郡下设县。D.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焚书坑儒的政策,以加强思想控制。答案:D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焚书坑儒的政策,以加强思想控制,这一点是正确的。A、B、C三项都是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正确描述。因此,不正确的选项是D。6、题干:下列关于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A.促进了儒家思想的统一和发展。B.加速了中央集权的形成。C.增强了封建社会的稳定性。D.导致了其他学派思想的消亡。答案:D解析: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确实促进了儒家思想的统一和发展(A项正确),加速了中央集权的形成(B项正确),增强了封建社会的稳定性(C项正确)。然而,这一政策并没有导致其他学派思想的消亡,只是使得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其他学派虽然受到压制,但并未完全消失。因此,不正确的选项是D。7、题干: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后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明确规定了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B.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C.规定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D.是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答案:D解析:选项A、B、C都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确实反映了其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选项D中,“是”字用法错误,因为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草案,而不是正式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故选D。8、题干: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口号,这一口号的提出主要是基于以下哪项原因?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B.国共两党合作抗日C.国民政府军事上的失败D.国内外压力迫使国民党改变政策答案:A解析: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口号,主要是基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团结全国人民共同抗日,提出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口号,旨在推动国内政治体制改革,实现民主政治。选项B是背景,C是外部压力,D是结果,但都不是主要原因。故选A。9、题干:北宋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财政的管理,采取了以下哪项措施?A.设立“度支使”负责地方财政B.设立“转运使”负责地方财政C.设立“盐铁使”负责地方财政D.设立“户部尚书”负责地方财政答案:B解析:北宋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财政的管理,设立了“转运使”这一职位,专门负责地方财政的调配和管理。这样可以有效地集中中央对地方财政的控制,避免地方割据。因此,正确答案是B。其他选项中的职位虽然与财政有关,但并非专门负责地方财政。10、题干: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进入了新的阶段?A.春秋战国时期的“三家分晋”B.秦朝统一六国C.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D.唐朝的安史之乱答案:B解析:秦朝统一六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进入了新的阶段。在此之前,我国历史上长期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而秦朝的统一结束了这种局面,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其他选项中的事件虽然在我国历史上也具有重要意义,但并非标志着封建社会进入新阶段。因此,正确答案是B。11、在20世纪初,哪位思想家提出了“三民主义”,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A.孙中山B.毛泽东C.蒋介石D.周恩来答案:A解析: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他提出的“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主主义、民生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对后世影响巨大。12、下列哪一项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A.巴尔干半岛的紧张局势B.欧洲列强之间的军备竞赛C.法国大革命的影响D.列强间复杂的同盟关系答案:C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导火索是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即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遇刺。而长期原因则包括巴尔干半岛的紧张局势、欧洲各国间的军备竞赛以及复杂交错的同盟体系。法国大革命发生在18世纪末,与一战的爆发没有直接联系。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13、【题目】以下关于唐朝时期经济繁荣的表现,不正确的是:A.长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B.河南府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C.丝绸之路的繁荣带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D.唐朝实行均田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答案】B【解析】唐朝时期,长安作为都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故选项A正确。河南府(今洛阳)在唐朝时期虽然也是一个重要的城市,但并不是全国的经济中心,故选项B不正确。丝绸之路的繁荣确实带动了唐朝对外贸易的发展,选项C正确。唐朝实行均田制,有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选项D正确。因此,不正确的选项是B。14、【题目】以下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B.南宋时期,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C.宋代农业技术有了显著进步,水稻产量大幅提高D.宋代天文学家郭守敬编制了《授时历》,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答案】D【解析】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确实是宋代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成就,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选项A正确。南宋时期,指南针开始广泛应用于航海,选项B正确。宋代农业技术有了显著进步,特别是水稻产量大幅提高,选项C正确。然而,郭守敬是元朝的天文学家,而不是宋代,他编制的《授时历》虽然在当时是先进的,但不是宋代的作品,故选项D不正确。因此,不正确的选项是D。15、题干: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唐朝时期进一步发展,其核心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以下关于科举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科举制度使官员选拔更加公平,提高了官员素质B.科举制度削弱了世家大族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C.科举制度使儒家思想成为唯一官方思想,限制了其他学派的发展D.科举制度导致了士人只重视书本知识,忽视实际能力答案:B解析:科举制度的实施,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世家大族的势力,因为选拔官员不再仅仅依靠出身和门第,而是通过考试来选拔。这加强了中央集权,因为选拔权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A选项虽然科举制度提高了官员素质,但并非其核心;C选项科举制度并未使儒家思想成为唯一官方思想;D选项科举制度并未导致士人只重视书本知识,忽视实际能力。16、题干:以下关于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史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C.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兴起,中国开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D.鸦片战争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答案:D解析:D选项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确实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但这一事件发生在鸦片战争后较晚的时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洋务运动兴起,中国开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这些都是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史发展的正确说法。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背景材料: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于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最终将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材料二:《资本论》中提到:“劳动价值论是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问题:结合材料一,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观点。(6分)根据材料二,解释什么是劳动价值论?(4分)马克思和恩格斯如何利用劳动价值论来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10分)答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观点(6分):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阶段,每个社会形态都存在特定的生产关系。历史上的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都是由于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引起的,而生产方式的变化则源于生产力的发展。在所有这些社会形态中,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将导致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产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最终促使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劳动价值论(4分):劳动价值论是一种经济学理论,主要由卡尔·马克思提出。它认为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里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利用劳动价值论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10分):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导致了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社会需求之间的不匹配。具体表现为,一方面,由于追求利润最大化,资本家会尽可能地压低工人的工资,减少消费能力;另一方面,为了增加生产和扩大市场,资本家又不得不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商品供应。当商品的供应超过市场需求时,就会出现生产过剩,进而引发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实质上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的表现,它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冲突,预示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限性和未来可能发生的变革。评分标准:每个问题的答案都需要准确反映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对于问题1,能够正确阐述社会历史发展基本观点得3分,完整表达得6分。对于问题2,准确解释劳动价值论得2分,全面阐述得4分。对于问题3,能从基本矛盾出发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得5分,进一步说明经济危机的性质和发展趋势得10分。答案要求逻辑清晰,条理分明,语言表达准确。第二题题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末,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一场以救亡图存、振兴中华为目的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材料二:这场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他们主张通过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问题:材料一中提到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指的是什么?材料二中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主张是什么?这场运动的局限性有哪些?答案:材料一中提到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指的是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材料二中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主张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这场运动的局限性有:改革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受到守旧势力的强烈反对;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最终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解析:戊戌变法是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了救亡图存而发起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旨在通过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改革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振兴中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主张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即君主立宪制,希望通过改革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和民主化。这场运动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改革运动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未能动员起广大民众的支持;其次,改革受到守旧势力的强烈反对,尤其是保守的官僚和皇室成员的抵制;再次,改革运动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未能形成有效的统一指挥和协调;最后,尽管改革试图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未能成功,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态。第三题题目: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它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然而,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材料二:19世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