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单元政治制度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单元政治制度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单元政治制度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单元政治制度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单元政治制度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学习目标导航]课标解读1.了解先秦到秦朝政治体制的发展历程,从“历史说明”角度相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进步性。2.梳理古代中国宰相制度的演化过程,从“史料实证”角度相识古代中心行政体制变迁的基本规律。3.从“唯物史观”角度辩证评价君主专制中心集权制度,坚持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正确相识政治文明的演进。4.从“时空观念”角度厘清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层级的变更,从“家国情怀”角度相识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督抚制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巩固的深远影响。时空坐标学问点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1)夏朝①国家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②王位传承: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2)商朝①内外服制:商王干脆限制内服王畿地区,王畿四周是外服。②管理机构: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2.西周政治制度(1)内容体制核心周天子是国家最高统治者,限制着镐京和洛邑旁边的王畿地区分封对象与周天子有血缘关系的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等级关系周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分封士,形成贵族等级分封序列继承原则周天子与各级贵族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权利义务诸侯虽享有受封土地上的统治权,但要听从周天子的政令,担当对周王室的义务(2)特征:分封制与宗法制相协作,政治权力安排与血缘关系相结合。3.原始民主传统(1)特点:君主的权力不是肯定的,其中的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2)表现: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平民“国人”的看法,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3)影响:在春秋各国政治中仍有肯定影响。学问点二秦朝的政治制度1.背景: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斗争的混乱局面。2.内容(1)皇帝制度: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一切政治、军事、法律事务的确定权都在皇帝手中。(2)中心机构:三公九卿①职责丞相百官之长,分左、右,秉承皇帝旨意,统领众官太尉最高武官,掌军事御史大夫副丞相,协理国政,掌管图籍、文书,同时又是最高监察官九卿分掌国家各种政务和皇室事务,下设若干部门②特点:三公九卿共同组成中心政府,国家重大事务由公卿进行廷议,最终由皇帝裁断。(3)地方制度:郡县制①秦朝地方行政机构分为郡、县两级。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置郡守、郡丞和郡尉,另设监御史掌监察。②郡下设县或道,依据户数的多少,置县令(长)、县丞、县尉。郡县主要官吏都由中心干脆任命。(4)文书邮传: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建立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心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学问点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化1.中心行政制度(1)汉朝①汉初:汉承秦制,中心行政制度仍为三公九卿制。②汉武帝时:为了加强集权,设立中朝,从而使外朝丞相的权力大大减弱。③西汉晚期:中朝尚书的权力渐渐增大。④东汉: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减弱。(2)隋唐①三省六部名称职能三省中书省是受命于皇帝的决策机构,门下省是审议封驳朝廷政令的机构,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三省长官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令与尚书仆射并称宰相,分掌宰相职权,在政事堂共同议政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详细政务②意义:三省六部制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制约,可以有效履行封建国家的不同职能。(3)宋朝①最高行政长官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之职。②设枢密院掌管军政,三司掌管财政大权。(4)元朝:实行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制度。 (5)明朝①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宰相,秦汉以来绵延1000多年的宰相制度终结。②废宰相后设立内阁,内阁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6)清朝:设立军机处①设立:清朝雍正帝。②职能:军机大臣干脆秉承皇帝旨意,处理军国大事。③地位: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2.地方行政体制(1)两汉①西汉:郡国并行制度郡县郡设太守,下设郡尉、郡丞,分别协掌军事、行政。太守选用属吏,分曹理事,各曹属吏分管详细事务郡下设县,县设令或长,其下有县丞、县尉及分曹属吏封国汉初地方行政制度中还包括王国和侯国。景帝、武帝后,诸侯国的权力被不断减弱②东汉:东汉晚期,原来的监察区“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形成州、郡、县三级制。(2)魏晋南北朝:州、郡、县三级制。(3)隋朝:废郡,以州统县,实行州、县二级制。(4)唐朝①唐朝依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划分为10道,后增至15道,作为中心派出的监察机构。②唐中期以后,在一些战略重地设节度使统兵征战,形成藩镇割据势力。(5)宋朝:宋朝分为州(府、军、监)和县二级,后又改道为路,从而形成路、州(府)、县三级制。(6)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更,形成了省、路、府、州、县多级行政制度。(7)明清:省、府、县三级制①明初废行中书省,原行中书省的权力由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割。②朝廷向各省派出巡抚、巡按,渐渐总揽一省之权。③清承明制,巡抚成了一省长官,又设总督掌管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王位世袭制王位世袭制是国家王位由一个家族世代承袭的制度,是继“禅让制”之后出现的一种政治制度,继承方式主要是父死子继,有时兄终弟及。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标记着中国氏族社会基本瓦解,奴隶制社会已经确立。学者王家范认为“周人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这是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属于周的创建”。由此可见这一创建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提示:加强了中心对地方的限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的关系“君主专制”和“中心集权”(1)君主专制:一种决策方式,其特征是个人专断独裁,强调君主个人权力的至高无上,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2)中心集权:一种政权组织形式。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集中于中心,地方受命于中心。唯物史观——社会经济发展与政治体制的关系社会存在确定社会意识。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生产力水平提高,井田制起先走向瓦解,而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上的分封制、宗法制起先崩溃。小农经济的出现、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小农经济的脆弱性等都迫切须要强有力的中心政权来保障,因此君主专制中心集权政治体制的建立就符合了当时社会发展的时代需求。中外朝制度唐朝中书省与元朝中书省的区分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心机构三省之一,驾驭决策权,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元朝的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领导六部,行使宰相职权,唐朝的中心行政机构是尚书省。中国古代皇权的发展趋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解读:该图为莫高窟156窟壁画,是张议潮被敕封为节度使后统军出行的写照,张议潮位居中心,威猛雄壮,画面相互联系,完备统一。唐朝设置节度使目的在于借助藩镇平定叛乱,后因节度使权力不断扩大,外地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心政府限制的局面,成为导致唐朝混乱乃至灭亡的根源之一。古代中心行政体制的演进■情境探究·································································1.获得信息秦朝中枢机构及权力材料一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述秦朝中心行政制度的特点。提示:(1)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心行政制度:“三公”分工严密,各司其职而又相互牵制,最终大权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室服务的。2.论证观点唐朝政治体制的创新材料二唐朝中心政府的一大特色为“三省分工”,三省权力相互制约。不论唐太宗如何的开明,他的政府无可避开为一种专制体制,只不过因为儒教的纪律,促使当今日子在内部制造了些许监督方式来警惕他本身……它代表着皇帝之意志力,乃是一种人身上的品德,而非组织结构上之力气。——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有学者认为三省分工并没有变更“专制体制”,结合材料二及所学学问论证这一观点。提示: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唐朝三省分工并未变更“专制体制”,因为尽管三省之间相互制约,但它们都共同对皇帝负责,没有变更皇帝大权独揽的本质,某个皇帝的优秀品德不能变更组织结构的固定性,因此三省分工并没有变更“专制体制”的本质。■素养形成···································································汉唐以来中心行政制度的演化特点1.皇权加强。皇帝通过不断压抑、侵夺相权来加强皇权,宰相制度沿着相权的步步减弱、君权的渐渐强化发展演化。2.内外转化。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逐步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心机构。3.由实变虚。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由实位到虚位反映的是宰相权限及权威的下降,宰相不再专任是对相权的限制压缩。4.相权分化。宰相权力不断分化,宰相既实行分权,在同一机构中,往往设置几个宰相职位,又注意事权的相对集中,弥补了分权效率低下的弊端。中心集权制度的主动作用和消极影响1.主动作用(1)政治:有利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创建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抵挡外来侵略。(2)经济: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3)民族关系: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防止分裂割据;有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沟通、发展和提高,使我国古代人民创建了领先于世界的古代文明。2.消极影响(1)经济:封建社会末期,束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延缓了封建制度的瓦解。(2)政治:空前强化的专制统治使人民毫无政治地位和人身自由;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宦官专权、外戚干政是君主专制统治的伴生物。(3)思想文化:独尊一家,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严峻阻碍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古代地方行政体制的演进■情境探究·1.获得信息西周分封制度材料一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节,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什么?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主动作用。提示:机制:分封制和宗法制。主动作用:稳定政治秩序;维护政治联系。2.论证观点元朝的行省制材料二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干脆驾驭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心。自不待言,元行省制中心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心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提取材料二信息,简要论证“元行省制中心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心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这一观点。提示:这种观点具有肯定的合理性。因为元朝行省拥有大权,但受中心节制,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中心寄部分权力于行省,借行省集权中心;部分地方由中书省干脆管理,充分发挥了中心集权和地方分权的作用,有利于调动地方的主动性,因此可以认为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心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素养形成·································································中国古代三大地方行政制度的异同项目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不同点盛行时代西周几乎整个封建时代元朝前提周王室势力强大国家大一统基础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打破血缘关系,以地域关系为基础和中心政府的关系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心政府,权力、地位可以世袭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县令都由皇帝干脆任免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心节制作用和影响在肯定时期内产生一些主动作用,但长期以来其分裂势力不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心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主动作用愈益明显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相同点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在肯定时期内都产生过主动作用;对后世王朝产生过重大影响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层级的演化1.中心集权的强化是推动地方行政层级变更的主因。地方行政体制是中心行政体制的延长,地方行政层级调整大多是为了强化中心集权。2.在沿袭中变革是地方行政层级变更的主流,后代对前代地方行政体制大多沿袭,并辅以肯定的变革。3.下稳上动是地方行政层级结构变更的特征。县作为基层行政机构,长期保持稳定。郡、州、道、府、路等则变更较大,直到行省制确立后才趋于稳定。1.右图为“封”字在甲骨文、金文中的写法,其形似植树于土堆之上,其本义为培土植树,后引申为堆、冢之义。这反映了分封制的内容之一是()A.授爵B.授官C.授土D.授民C[周代的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依据材料“植树于土堆之上”可知,材料未涉及爵位,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培土植树”可知有设置新政权的含义不是官职,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培土植树”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分封制有授土建立新政权的含义,故C项正确;材料“植树于土堆之上”表明不是授予人民,故D项错误。]2.有学者认为,商代的方国,大部分是由各个早期定居点和族群演化而来,其叛服取决于商王实力的强弱。而西周的诸侯国大部分是由周王室所建立,其权力干脆来自周天子的授予。材料主要反映了()A.商王对方国的管控受到很大限制B.商代方国和西周诸侯国建立方式不同C.周王室实现了对地方的干脆限制D.西周的君臣统属关系较商朝更为稳定D[依据材料可知,商代方国的叛服取决于商王实力的强弱,而西周诸侯国权力来源于周天子,这说明西周的君臣统属关系较商朝更为稳定,D项正确;材料说明的是商王对方国管控实力有限,而非受到很大限制,解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解除;C项不符合史实,解除。]3.秦朝在中心设置了三公九卿,九卿部分官员职能见下表。由此可见秦朝的中心官制()官员职能奉常主管宗庙礼仪和教化事务典客主管少数民族及其外交事务宗正主管皇室事务治粟内史主管国家财政少府主管皇室财政A.充分体现了皇权至高无上B.体现了家国同治的特点C.官员职责明确,相互牵制D.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B[秦朝的中心官制中,奉常主管宗庙礼仪,宗正主管皇室事务,这些职务既是皇室事务,同时也是国家官职,故选B项;仅从表中秦朝的中心官制设置无法体现皇权至高无上,解除A项;“秦朝的中心官制”官员职责分明,没有明确的权力制衡内容,解除C项;仅从表中“九卿部分官员职能”不能体现政府的办事效率如何,解除D项。]4.元朝地方设行中书省,在划区时突破以山川地理自然环境划分疆界的故套,将自然、人文和社会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便于简化行政区划层级B.为了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加强区域间的经济联系D.抑制割据加强中心集权D[材料表明元朝的行省划界人为地打破自然区域之间的山川之险,实行犬牙交织的区划原则,使山川之险消解,使割据的地理基础丢失,故选D项;材料没有涉及简化行政区划层级,解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行政效率的问题,解除B项;元朝行省划界的做法有效地加强了中心集权,因此加强区域间的经济联系不是主要目的,解除C项。]5.中国古代一级行政区经验了秦汉的郡、魏晋南北朝的州、唐后期的道、宋代的路、元朝的行省、明清的省的变迁,不同时期变更较大。这反映出()A.中心与地方的冲突长期存在B.地方行政监察体制日益完善C.地方行政机构权力不断扩大D.中心与地方的分权趋于合理A[由材料可知,从秦汉到明清一级行政区变更较大,呈现出不稳定性,即中心为维护统治不断对一级行政区划进行调整,这反映出中心与地方的冲突长期存在,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地方行政监察体制日益完善、地方行政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