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第一单元写作指导:学写读后感-【同步作文课】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单元写作深度指导(统编版选必中册)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14/07/wKhkGWdHs9qAFsWyAALOcBnRfU8340.jpg)
![专题01:第一单元写作指导:学写读后感-【同步作文课】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单元写作深度指导(统编版选必中册)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14/07/wKhkGWdHs9qAFsWyAALOcBnRfU83402.jpg)
![专题01:第一单元写作指导:学写读后感-【同步作文课】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单元写作深度指导(统编版选必中册)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14/07/wKhkGWdHs9qAFsWyAALOcBnRfU83403.jpg)
![专题01:第一单元写作指导:学写读后感-【同步作文课】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单元写作深度指导(统编版选必中册)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14/07/wKhkGWdHs9qAFsWyAALOcBnRfU83404.jpg)
![专题01:第一单元写作指导:学写读后感-【同步作文课】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单元写作深度指导(统编版选必中册)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14/07/wKhkGWdHs9qAFsWyAALOcBnRfU834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写作指导:学写读后感读后感,顾名思义,先读后感。读是基础,感是重点。文章首先要读,在读中领悟要义。感是重点,抓准感点,拓宽论证。读后感一定要联系自身及身边的实际。教材要求写作任务理论对于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阅读理论文章,可以给我们多方面的启发和引领。阅读本单元前四篇课文,领会文章的理论价值,完成下列任务。1.四篇课文观点鲜明,论述透彻,思维缜密,语言准确。阅读这类文章,有助于我们丰富思想,发展思维,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也有助于我们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请任选一篇课文,选取一个角度(如思想观点、论述方法、思维方式、语言表达),写一则读后感,谈谈自己阅读重大理论文章的收获。2.正确而深刻的理论文章对国家进步、社会发展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这样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章,在特定历史时期,对人们的思想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文章的观点又不断得到历史的验证。请联系社会发展实际,或结合其他学科所学,谈谈你对这篇文章核心观点的认识。注意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事实来论证你的观点。高考链接考情展望(上海高考试题)阅读下面文字,以“‘回声’的启示”为题,写一篇700—800字的文章。回声有一个小孩子,不如道回声是什么东西。有一次,他独自站在旷野,大声叫道:“喂!喂!”附近小山立即反射出他的回声,“喂!喂!”他又叫:“你是谁?”回声答道:“你是谁?”他又尖声大叫:“你是蠢材!”立刻又从山上传来“蠢材”的回答声。孩子十分愤怒,向小山骂起来,然而,小山仍旧毫不客气地回敬他。孩子回家后对母亲诉说,母亲对他说:“孩子呀,那是你做得不对。如果你和和气气地对它说,它就会和和气气地对待你。其实,世上许多事情都是这样的啊!”【例文】回声的启示对着小山尖声喊叫,便得到尖利刺耳的回声;而对它和和气气,便的到柔和温婉的回声。得到什么样的回声,全取决于我们在小山面前发出的最初的声音。评析:开篇“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用精简的一句话概括《回声》的内容,并紧扣材料,用“得到什么样的回声,全取决于我们在小山面前发出的最初的声音。”为下文感点的提出蓄势、铺垫。人们常说“世事难料”,其实并不如此。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世事,世事便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回报我们。这便是回声的启示。评析:紧承述读,顺理成章地亮出感点——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世事,世事便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回报我们。这是本文的中心论点。面对他人,如果我们捧出“真诚”,就能收获“友情”;如果付出“猜妒”,比、便只能品尝“孤独”。《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其心计可谓举世无双,但过多的心眼纵然让她在贾母前落下个好名声,却终究摆脱不了寂寞无伴的悲哀。即使对贴身丫环平儿,她也一概以猜忌相对,这当然不能以心换心了。连曹雪芹也不由发出了“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慨叹,其原因便在于她没有付出应有的“真”,便当然得不到“真”的回声。面对人生,如果我们付出“努力”,便能收获“成功”;如果付出“享乐”,便只能得到“哀叹”。伟大文学家鲁迅一生的努力可谓光照史册,他不厌其烦地做着“一木一石”的工作,又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即便在知道自己“来日无多”之后,他仍一刻不停地在努力。当我们翻阅《鲁迅全集》的鸿篇巨制,仰望先人的成就时,常常流连于先生的“回声”,却忘了看一看先生当初那一声声顽强、坚毅的奋斗的呐喊。有的人在临终之际,哀叹自己今生一事无成,抱怨命运的不公,但他们却忘了这“平庸”的回声正是对他们青壮年时沉溺享乐,不思进去的最公正的回应。评析:第三、四段是发感,作为文章的主体部分论证中心论点,从“面对他人”和“面对人生”两个角度,选取典型人物王熙凤、鲁迅的典型事例,分别从反面和正面来论证中心论点,论证充分,具有较大说服力。回声是公正的。因此,它最“无情”,却又最“有情”:捧出“奋进”,便收获“成就”的回声;捧出“拼搏”,便收获“胜利”的回声;捧出“自信”,便收获“坚强”的回声,捧出“勇敢”便收获“坚毅”的回声。相反,若你付出的是自私、懦弱、沉沦……你便决计只能得到孤独、悲伤和失败的回声。让我们记住那位母亲的话,捧出爱,捧出心,收获一曲“真、善、美”的回声。评析:第五、六节概括强化中心,发出号召:让我们记住那位母亲的话,捧出爱,捧出心,收获一曲“真、善、美”的回声。文章六段,按照“述感——感点——发感——结感”的写作流程,完密地构建了读后感的结构,本文在结构上堪称是一篇典型的读后感。【点评】综观全文,本文能很好地把握《回声》这篇材料的内涵,抓住回声的性质和“母亲”的话,准确定位感点: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世事,世事便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回报我们;在论证方面,也多种角度、多种方法、选取典型事例深入论证中心论点;文章也体现了作者相当的文化底蕴,平时没有对名著、对鲁迅有一定的了解,开卷论题是不可能信手拈来如此贴切的例子的。认识读后感知其特点一读后感的概念: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读后感的概念有两重含义:一是真实的、不受任何约束的读后感,二是一种作文的体裁,考试时要接受各种条件的约束。一般考场作文为后者。二、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和思路基本要求:1.立足原文:“离不开读”——对原文的引述、概括、评价等2.阐发感受:“离不开感”——自己的感想。3.大体属于议论性文章;还要与鉴赏性文章区分。基本思路:(1)读后感的标题一般是两行,分为主题和副题。主题集中表达对所读材料的核心感受,一般是思想性、议论性的一个思维判断。副题是表达读的是什么材料,一般形式是——读《————》有感。(2)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3)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4)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5)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掌握方法学写读后感读后感的写作方法1.要重视读,读懂原文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2.基本格式和写法:(一)格式和写法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二)选准感点(感受最深之处)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三)联系实际(读后感的重要内容)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四)处好“读”与“感”关系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读后感以“感”为主。开篇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体现出一个“简”字。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五)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六)写好读后感,活用“引-议-联-结”基本结构“四字诀”①“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②“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③“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或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④“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当然要写好读后感,关键还要读透材料,抓准感点。怎样读透材料?一般说,如果是记叙文,就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某种品质,最有价值的语言行动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意义;如果是议论文,就要把握中心论点;如果是寓言或哲理性的散文,就要领会其深刻的寓意。当然,读一篇文章,感可能是多方面的,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解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一篇读后感只能容纳一个感点,其他感点无论多么好,都要忍痛割爱。明智之举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并围绕一个感点,联系实际,谈深谈透。单元研习写作训练1.从本单元四篇课文中请任选一篇,选取一个角度(如思想观点、论述方法、思维方式、语言表达),写一则读后感,谈谈自己阅读重大理论文章的收获。【写作提示】按照读后感的基本写法:叙-议-联-结,找准感点,生发议论,独立完篇。【例文引路】《怜悯是人的天性》读后感卢梭认为在人的善良天性中,包括两种先天存在的自然感情,即自爱心和怜心。自爱心是为了生存而具有的原的、内在的、先于其他一切的自然产生的欲念。怜悯心可以人的自爱心扩大到爱他人爱人类产生仁慈、宽大等人道精神。他提出自爱心和怜悯心的善良与合理具有反禁欲主义的启蒙作用,也提供了教育顺从天性的理论基础。他特别强调“良心”在与人为善中的重要作用。卢梭虔诚地认为,良心是“圣洁的本能永不消逝的天国的声音”,良心的核心内容是"自爱”与“爱他人”。这种善良情感具体体现在人们对干同胞的爱普偏地希望别人幸福乐干与他人享自己的快乐,对于受苦难的人产生怜悯和恻隐之心对于压迫的人给予保护:对于不公正的暴力行为表示愤怒等。我们的怜悯心一真都在。老人跌倒不敢扶,看弱小受难不敢伸出援手,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不是不想,而是不敢,怕“引火烧身”,招惹麻烦,危及自身。这显然是“自爱心”占了上风,"怜悯心”被极大压制。不能不说,这些担心自有其道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以及行动风险,总是有意无意地引导我们“自我第一”的冷漠与无情,但这不是我们丧失为人处世之本的“怜悯心”的理由。谁都不想生活在一个道德水准低下的环境中谁都不想在自己受难时无人伸出援手。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正如孟子所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丧失怜悯心,个人不成其为“人”社会不成其为人类社会。怜悯心是对弱者的悲悯、同情和关怀,是人性中的高贵情怀。而自爱心,更多顾及的是一己私利。都麻木不仁隔岸观火,都噤若寒蝉龟缩不前,都个人至上他人梦断,这个世界何来良好运转!人类社会要良好运转,显然更需要拥有高贵的情怀的人的支撑!忠君爱国的屈原自是楷模!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垮以!羁兮窖朝许而夕替。既替余以蕙镶兮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朝淬夕替,然力死不悔,为余心所善,哀民生多艰。屈原洁身自爱,但不自怜自惜,他的怜悯之心升华为对国家对人民的大爱之心,以死明志也在所不惜!人人生而平等,野蛮人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锻炼出勇敢机敏的品性。为了保护他的生命,他的智力逐步提高,初步显示了他自由主动的资质。当他反馈自身意识到自由,其意志力或选择力便在心灵的灵性下暗中生根,人也因此天生具有自我完善的能力。这种能力首先表现为依靠智力所得到的欲望的满足和由此滋生的“自爱心”其次,这种能力表现为伴随“自爱心”在人类天性中形成的“怜悯心”。一方面“怜悯心”与“自爱心”密不可分,“怜悯心”在“自爱心”作用下从自己扩展到他人;另一方面“怜悯心”与“自爱心”相互抗衡“怜悯心”是一种自然的感情,它能缓和每一个人只知道顾自己的自爱心,从而有助于整个人类的互相保存”。“自然状态”中凭借“自爱心”与“怜悯心”这两个原动力的互相协调促成了人类纯良天性的秉承和美好道德的维系。从《论不平等》中可见,“怜悯心”作为“自爱心”的扩展,产生于“自爱心”而“自爱心”出自保全生命的理性,因此两者皆出自于理性。“怜悯心”作为与自爱心抗衡的力量,是人类良善道德维系的根本。那么,在此处,似乎可以推断出道德以理性为基础。康德说:“这个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感到深深地震撼,一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相信你和我一样,是对杜甫、屈原这样具有“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的人心怀敬仰的。其实只要你留心,照样会在我们身边感受平凡人带给我们的感动。考题链接拓展训练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某天,一个爱尔兰的小女孩下了火车,她的手里提了一个很重的行李。她是去某个城堡里当女仆的。城堡离车站约一英里,小女孩请车站搬行李的工人帮着把行李带到城堡里去,答应给他一先令。这是她口袋里仅有的钱。搬运工人带着不屑的眼光拒绝了。这时一个人走上前来,他穿着随便,就像平常人一样,答应替小女孩把行李搬到城堡去。他提起行李,边走边和她谈话。到城堡以后,他接受了那一先令,再三说谢谢,然后离开了。一直到第二天,这女孩见到城堡的主人时,才明白昨天帮她把行李从车站运来城堡、并且接受那一先令小费的人,就是这个城堡的主人诺克福公爵。世界上所有高贵的品质都是我们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这件事看起来不大,但是却可以使人有所感悟。请你根据这篇短文,以“美德”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读后感。[例文]绚丽的贝壳——奉献的美德夏日的海滩上,一枚最绚丽的贝壳引人注目;精神的家园中,无私奉献的品德绽放光芒。生命因奉献而美丽。——题记漫步在金色的海滩上,最先进入视野的总是最绚丽的贝壳。那么,漫步在精神家园中,最先跳入眼帘的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科技园区的绿色生态与空间美学构建
- 科学实验教学策略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 跨行业整合探索农业生产与新兴技术的融合路径研究报告
- 现代学校环境教育的挑战与机遇
- 游戏化教学在科技教育中的策略与成效
- 2025年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历年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跨领域合作与创新教育的未来发展
- 智能设备操作的安全教育与风险评估
- 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以劳动技能教育为切入点
- 跨学科视角下的学校思教团队发展策略
- 主题一:人文之美 第7课《天下第一大佛-乐山大佛》 课件
- 印度与阿拉伯的数学
- 口腔科院感知识培训针刺伤
- 会阴切开伤口裂开的护理查房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择题100题(含答案)
- 2024年国新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食堂餐厅服务方案投标方案(技术标)
- Creo-7.0基础教程-配套课件
- 六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计算题练习题(及答案)100解析
- 超声科质量控制制度及超声科图像质量评价细则
- 初中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力和机械》章节练习(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