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1页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2页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3页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4页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澎湃新闻的微信公众号八月九日发表文章,介绍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官方微博账号“东风快递”的一份征兵文告:好消息!好消息!世界一流、包吃包住的东风快递——招(zheng)人(bing)啦!这份文告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它最后一行采用的特殊的修辞方式。而澎湃新闻在结语处采用了同样的手法:看了这么硬(tu)核(wei)的宣传你还在等什么?这是近年网络文章中非常流行的一种修辞方式,括号内外的几个字或拼音连起来,分别构成两个不同的单词或短语。它们放入句中都可以念得顺,但意思相异。例如:为了做(an)好(shi)科(bi)研(ye),许多研究生每天大多数时间都泡在实验室里。有人将这种修辞方式称为“注音心声体”。“注音”指的就是其在形式上的特征,“心声”是指它同时为读者提供了两个不同声音。大部分情况下,括号外的表述都更加“官方”、正式,但括号内所要表达的,才是作者的真正意图所在:所谓“招人”,其实是“征兵”;表面上夸奖对方“硬核”,实际却是说其“土味”;说的是“做好科研”,真正想的却是怎样“按时毕业”。它可以看作两个文本的并置、对比与复合,一个是由汉字承载的公开而“正式”的文本,一个是放在括号里的“半遮半闭”的文本。其特殊之处就在于,它在隐藏信息的同时,又故意将破解其秘密的线索展示给读者,逗引读者去揭开更深层的真相。隐藏与指点——它同时召唤出两个相反的行动。从修辞的角度看,“注音心声体”可以视作一种委婉语。但一般的委婉语意在对说话者的真实意图加以修饰、润色,使其看起来不那么直接、坦率、咄咄逼人。“注音心声体”却恰好与之相反,其目的是“欲”盖而弥彰:“盖”只是手段,其最终目标还是“彰”。它将我们在生活中彼此心照不宣的“潜台词”公然摆上台面,同时又假装是“不小心”泄露的——在这个意义上,它又成了“不”盖而弥彰。单从修辞看,“注音心声体”主要是为了造成一种幽默效果。它产生于互联网,是一种年轻人的文化,因此也天然带有一种活泼和俏皮的感觉。在这里我想提出一个有趣的对比,那就是巴赫金笔下的“狂欢节”,也许你会体悟到其深层的特质。从某种意义上看,“注音心声体”和“狂欢节”不无相似:它们都是由“民间”发动的,表达了“人民大众”对于“主流”秩序的疏离乃至颠覆。而且,它们都是通过冷嘲热讽或插科打诨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目标的,但这两者在精神上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和“狂欢节”不同,“注音心声体”所要凸显的是一种清醒,而非沉醉的狂迷,它是个体的或个体之间的交流,而非群体性的耽溺。相对于“狂欢节”那种刻意的倒置和“革命”精神,“注音心声体”来自更为日常的社会互动情境。发言者并不刻意地跳出现实,而是很清楚自己就生活在现实之中。但他又不肯全情投入,而是维持了与现实之间应有的距离——这距离使他保有了刻意冷眼旁观乃至点破现实“合理性”中的虚伪和漏洞的权利。可是,他也不会采用“狂欢节”那种撕裂一切秩序、决绝抗争的态度去否定现实。与其说它在批判,不如说它在调侃、揶揄。在这种意义上,“注音心声体”的使用者绝不会成为“革命家”,但这也并不表明他就是顺服的、怯懦的。相反,“注音心声体”使一个人实现了与现实沟通的多维可能性:他揭露现实,也能部分地维持与现实的“共谋”,但他同时也在探索松动现实的可能性。他虽然明白自己无法颠覆括号外的世界,却也固执地维续着括号内的空间,进而逼近一种改善的可能。与巴赫金“狂欢节”精神不同的另一方面是,“注音心声体”一般不会刻意使用粗话和怪诞、恶心的形象,即使是括号内的语言,它采用的也是“正常”的温柔敦厚的、可以被公众接受的表达。“注音心声体”诞生于互联网,与这种发言环境本身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那里既是各种语言现象的催生地和实验室,又较实体性的人际社会更为宽松和自由。网络为发言者带来心理上的安全感,给了他们将“潜台词”公开化的勇气。实际上,言语行为所依赖的社会共识的存在,不仅为“注音心声体”的诞生带来了可能,也为它释放其政治潜能提供了保障。近些年来,“注音心声体”已经不再只是一种“民间”专属的修辞手段,也得到官方的采纳——好比是国王也可以在“狂欢节”中“与民同乐”一样。同一种修辞形式,可以得到不同社会力量的青睐和使用,自然表明了语言首先还是一种交流工具,具有价值中立性。然而任何一种语言现象都是从特定社会环境中产生的,因此也难免会受到其使用环境的影响,而社会环境自有其无法摆脱的伦理向度。这既体现为人们说了什么,也体现为他们怎样说。不同的语言表述形式和运用方式,内嵌着人们观察世界和人生的不同视角。因此,哪怕只是对现象的单纯“描写”,也不可避免地会关联到某种特定的价值导向,说到“注音心声体”,这至少意味着,我们要维持好括号内的声音,使其被更多的人听到,然后再去努力修正括号外的那个世界。(选自王东杰《括号内的声音:一种网络汉语修辞的潜能》)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注音心声体”是在括号内用加注与汉字相异的拼音的方式来传达自己真实意图的修辞方式。B.“注音”是形式特征;“心声”是具体内容,即作者的真正意图、逗引读者揭开的深层真相。C.“不”盖而弥彰,是指不掩盖“潜台词”且通过“不小心”泄露的方式使得真实意图更明显。D.“注音心声体”作为一种语言现象不仅被互联网上的年轻人们所接受,还得到了官方的采纳。2.根据文意,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A.“注音心声体”中的拼音不如汉字直观,无形中起到了遮掩的作用。B.“注音心声体”延长了读者提取信息的时间,由此获得委婉的效果。C.“注音心声体”之所以诞生于网络,是因为发言者能获得更多支持。D.“注音心声体”使发言者获得行使话语权的自由,能尽情吐露心声。3.下列选项中,作为例子来佐证材料中画线句的观点,最合适的一则是()(3分)A.这家店一直在出售物(que)美(jin)价(shao)廉(liang)的产品。B.当遇到老人摔倒时,我们应当走(yong)为(yu)上(fu)策(qi)。C.所有同学一起阅读了这篇趣(suo)味(ran)横(wu)生(wei)的文章。D.放学回家收拾自己干(luan)净(qi)整(ba)洁(zao)的房间。4.在与“狂欢节”的对比中,突出了“注音心声体”哪些不同的特质,请简析。(4分)5.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注音心声体”的?请简要概括。(5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北中国萧红一早晨起来就落着清雪。在一个灰色的大门洞里,有两个戴着大皮帽子的人,在那里响着大锯。“扔,扔,扔,扔……”好像唱着歌似的。不远就有一段树林,沿大道的两旁长着。说是养了一百来年的大树,从祖宗那里继承下来的。将来还要传给第二代、第三代儿孙,最好是永远留传下去,好来证明这门第的久远和光荣。可是,今年却是这树林的主人自己发的号令,用大锯锯着。树上的喜鹊窝,新的旧的有许多。树一被伐倒,喜鹊窝也跟着覆到地上,有的跌破了,有的则整个的滚下来,就坐在那亮晶晶的雪上。一百多棵榆树,现在没几棵了。上房的门喀喀的响着就开了,老管事的手里拿着一个信封,从台阶上下来,怀怀疑疑,把嘴唇咬着。那两个拉锯的,一看这情景就知道大先生又在里边闹了。老管事的走进大门洞,把信封拿给他们两个细看。他们都不识字,老管事的也不识字。不过他闭着眼睛也可以背得出来,这样的信,他的主人从生了病的那天就写,一天或是两封三封,或是三封五封。已经写了三个月了,老管事的把信封头朝下、脚朝上的倒念着:中华抗日英雄耿振华吾儿收父字全念对了,中间写在红绶上的那一行,他只念了“耿振华收”。一个拉锯的,连忙补添着说:“耿振华吾儿收。”清雪还照旧的下着,两个拉锯的,又在那里唰唰的工作起来。这样好的木头那里去找去!现在锯了,毁了,劈了烧火了。好像他们自己的命运一样,看了未免有几分悲哀。“百多棵树,耿大先生想儿子想疯了。”大少爷一走,开初耿大先生不表示什么意见。他想,过了一些时候,就会回来的。自己年轻时也是那样。孙中山先生革命的时候,还偷偷地加入了革命党呢。只希望他在外边碰了钉子就回来了。儿子的母亲,一哭哭了三四天,说儿子走的三四天前,她就看出孩子有点不对。眼泡是红的,一定是不忍心走,哭过了的,还有他问过母亲一句话,他说:“妈,弟弟他们每天应该给两个钟头念中国书。尽念日本书,将来连中国字都不认识了,等哪天咱们把日本人打跑了,还满口日本话,那该多么耻辱。”妈就说:“什么时候会打跑日本?”儿子说:“我就要去打日本了……”这不明明跟母亲露一个话风吗?可惜当时她不明白,现在她越想越后悔。儿子一去就是三年,只是到了上海时,有过两封信。以后就音信皆无了。传说就在上海的抗日部队里,当了兵。后来,又说他早就不在上海了,在陕西八路军里边工作。母亲在这三年中,会说东忘西的,无所因由似的说哭就哭。可是耿大先生则不然,关于儿子,他一字不提。只是夜里不睡觉,静静的坐着,往往一坐坐个通宵。他夜里坐了三年,竟把头发坐白了。大少爷一走,全家都散心了,院墙倒了,用一排麦秆附上;房子漏了雨,拿一块砖头压上。一切的光辉生气随着大少爷的出走失去了。现在耿大先生早已经病了,有的时候清醒,有的时候则昏昏沉沉的睡着。今年阴历十二月里,他听到儿子大概是死了的消息。这消息是儿子从前的一个同学那里传出来的。耿大先生拿起这些日子所有的报纸,看了半夜。直到鸡叫天明,他枕着那些报纸,忽然做了一梦。在梦中,他的儿子并没有死,而是做了抗日英雄,带着千军万马,从中国杀向“满洲国”来了。耿大先生一梦醒来,从此就病了。清醒的时候,他就指挥着伐树。“伐呀,不伐白不伐。”把树木都锯成短段。“烧啊!不烧白不烧,留着也是小日本的。”等他昏迷的时候,他就要笔要墨写信。只要客人来了,他就说:“你等一等,给我带一封信去。”家里的人,觉得这是一种可怕的情形。若是来了日本客人,他也把那抗日英雄的信托日本人带去,可就糟了。所以自从他发了病,也就被幽禁起来,把他放在花园角上那凉亭子里去了。那花园里素常没有人来,一到了冬天,满园子都是白雪,凉亭里边生了一个炭火盆,他寂寞的时候,就往炭火盆上加炭。有一天,厨子给老爷送饭的时候,一开门,满屋子的蓝烟。往地上一看,耿大先生就在火盆旁边卧着,一只手按着自己的胸口,好像是在睡觉,又好像还有许多话没有说出来似的。耿大先生死了。1941.3.26(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中耿少爷走后音信渺茫,连死讯都只是传言,写出了动荡时局中投身抗战的东北青年辗转不定的处境。B.耿大先生年青时也参加过革命党,小说以此将两代人的青春关联起来,展现了不同时期青年同样的担当精神。C.耿大先生梦见儿子率军归来收复家园的景象,与梦醒后儿子已不在的现实形成强烈反差,增强了故事的悲怆色彩。D.小说结尾耿大先生被幽禁园中,孤愤难言,他的死是时代的悲剧,也与周围的人求全自保,冷漠疏离有关。7.小说中“树”多次出现,与之相关的叙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3分)A.榆树是家园环境的一部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B.养树、惜树象征对家园的热爱,对血脉传承的重视。C.伐树隐喻了家庭命运的转折和家败人亡的悲剧。D.焚树表现了耿大先生因儿子牺牲而精神错乱。8.小说中往往会出现隐性情节和表层情节相互渗透的现象,画线处振华母子的对话就包含着隐性情节,请分析这样安排的作用。(6分)9.“悲凉之雾,遍被华林”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主题风格的形象写照。萧红小说是如何透出这层“悲凉之雾”的,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宋文帝元嘉二十六年,帝欲经略中原,群臣争献策以迎合取宠。彭城太守王玄谟尤好进言,帝谓侍臣曰:“观玄谟所陈,令人有封狼居胥意。”左军将军刘康祖以为:“岁月已晚,请待明年。”上曰:“北方苦虏虐政,义徒并起。顿兵一周,阻向义之心,不可。”王玄谟士众甚盛,器械精严,而玄谟贪愎好杀。初围滑台,城中多茅屋,众请以火箭烧之。玄谟曰:“彼吾财也,何遽烧之!”城中即撤屋穴处。时河、洛之民竞出租谷,操兵来赴者日以千数,玄谟不即其长帅而以配私昵;家付匹布,责大梨八百;由是众心失望。攻城数月不下,闻魏救将至,众请发车为营,玄谟不从。冬,十月,乙丑,魏主渡河,众号百万,鞞鼓之声,震动天地;玄谟惧,退走。魏人追击之,死者万馀人,麾下散亡略尽,委弃军资器械山积。十二月庚午,魏主至瓜步,坏民庐舍,及伐苇为筏,声言欲渡江。建康震惧,民皆荷担而立。建康内外戒严,丹阳统内尽户发丁,王公以下子弟皆从役。命领军将军刘遵考等将兵分守津要,陈舰列营,周亘江滨。自采石至于暨阳,六七百里。太子劭出镇石头总统水军丹杨尹徐湛之守石头仓城吏部尚书江湛兼领军,军事处置悉以委焉。上登石头城,有忧色,谓江湛曰:“北伐之计,同议者少。今日士民劳怒,不得无惭。贻大夫之忧,予之过也。”又曰:“檀道济若在,岂使胡马至此?”上又登莫府山,观望形势,购魏主及王公首,许以封爵、金帛。又募人赍野葛酒置空村中,欲以毒魏人,竟不能伤。春,正月,丙戌朔,魏主大会群臣于瓜步山上,班爵行赏有差。魏人缘江举火,太子右卫率尹弘言于上曰:“六夷如此,必走。”丁亥,魏掠居民、焚庐舍而去。(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宋文图恢复》)10.材料中画双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赋分。(3分)太子劭出镇A石头B总统C水军D丹杨尹徐湛之E守石头仓城F吏部尚书江湛G兼领军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元嘉,“元嘉”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的“元嘉”都是指宋文帝的年号。B.封狼居胥,汉将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划定狼居胥山为界,匈奴自此不得来犯,以纪功勋。C.丙戌,干支纪日法。干支可以用来纪年、月、日、时,《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中的“壬戌”是干支纪年法。D.“魏人缘江举火”的“缘”是“沿着”的意思,与《桃花源记》中“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的“缘”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对于北伐一事,左军将军刘康祖建议来年再筹划,但是宋文帝没有同意,积极主张北伐。事后,宋文帝对此深表后悔。B.河、洛一带的百姓竞相来投军的每天有上千人,王玄谟不但不任用他们的首领,反而向百姓索要物资,众人内心失望。C.魏主逼近建康时,京城内外戒严,朝廷征召王公以下子弟加入军队,并命令众将把守重要渡口,陈军江岸。D.魏军渡河后乘胜追击王玄谟,王玄漠军伤亡惨重。第二年春天,魏军又渡过长江,掠夺当地居民,焚烧房屋,随后撤走。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日士民劳怒,不得无惭。贻大夫之忧,予之过也。(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14.宋文帝为何急欲北伐?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5~16题。马嵬①(清)袁枚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马嵬(其一)(唐)李商隐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注]①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7月15日,唐玄宗逃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北二十三里)。随行将士处死宰相杨国忠,并强迫杨玉环自尽,史称“马嵬驿兵变”。15.下列对两首诗歌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袁诗第一、二句运用借喻,认为不应只关注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悲剧,更要关注百姓遭遇的亲人分离之痛,“莫唱”二字含有对为其赋诗者的批判。B.袁诗第三句借杜甫《石壕吏》中描写的亲人分离的悲惨事实,暗示了战乱不仅给君王以影响,更给百姓带来了灾难。C.李诗首句采用借代手法描写安禄山起兵叛乱的来势汹汹,意在反衬唐玄宗为爱情而导致国势衰颓的现实。D.李诗第二句中两个“自”字连用,一写唐玄宗不得已杀了杨玉环,一写唐玄宗自己一片真情化为飞灰,饱含了唐玄宗的无限痛苦。16.两首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梦游天姥吟留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拟人和夸张手法表现了诗人进入仙境后的盛况。(2)《琵琶行》中描写诗人从聆听琵琶曲转而凝神体悟内心世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善用修辞来描写事物是古诗词的一大特点,与曹操《短歌行》中“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杜康”运用同一修辞手法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在元青花以前,瓷器的绘画和刻花都由民间的陶瓷工匠完成。因为元末的战乱,北方的大量民间艺人和汉族书画家,不约而同地聚集到战事相对平静的后方景德镇。专业画师的加盟,让元末青花瓷器的绘画水平

。且看“鬼谷子下山”大罐,所绘故事是“孙庞斗智”的一段,但画面的主体是孙、庞的师傅鬼谷子。军士持矛开路,青年将领掣马执旗,上书“鬼谷”二字,主人公鬼谷端坐中车。画师以细笔一丝不苟地描绘着路旁的松竹和花草。鬼谷沉思,将领跟随,兵士不言。松无声,竹无声,花草无声。智慧和谋略就在这无声的渲染中悄然生发。再看“三顾茅庐”大罐,描绘的则是中国民间

的故事——“三顾茅庐”。画中诸葛亮盘膝坐在苍松之下,书童双手捧书匣站立一旁,左前方一双髻童子正倾身禀告。画面另一侧在枝繁叶茂的垂柳下窃窃私语的关羽和张飞立于正毕恭毕敬地躬身拜谒的刘备身后。画中把诸葛亮的高逸潇洒、刘备的求贤若渴,以及关、张二人焦急烦躁的神情描绘得

,展现了元代专业画师高超的绘画技艺。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请将文中画双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短句。可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在雪水的馈赠下,阿尔泰山区拥有了丰富的径流,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吉木乃山溪三大水系,从阿勒泰奔腾而过,为这片广袤的土地带来了充沛的水量,滋润出这丰茂的千里草场,使新疆成为畜牧业的重要基地,阿勒泰也因此而成为我国北境的“水塔”。值得一提的是,额尔齐斯河的流向与众不同。

(1)

,而额尔齐斯河则向西流淌,这一流向在中国的河流中是格外特别的。额尔齐斯河一路向西注入斋桑湖,最后流入北冰洋,成为中国唯一一条注入北冰洋的河流。阿勒泰独特的地理位置,也带来了别地少见的极地风光。①当出现猛烈的太阳风暴时,②凭借地处极北的地理优势,③让阿勒泰成为良好的极光观赏区。④大地磁暴会造成绚丽多彩的极光,⑤此时的阿勒泰地区,⑥整个天空会呈现出肉眼可见的粉红色,⑦你还能看到各种极光柱在不断变化。除了河流、草场等美景,阿勒泰的惊喜之处,

(2)

。20.下列选项中,与文中加点处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他在1961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的往事,注定要成为世界农业史上的经典事例。B.如果说,采种子是钟扬的“主业”,那么科普则是他最爱的“副业”。C.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D.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22.文中第三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或快或慢,或舒缓或急促。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节奏无处不在,比如,有人赞赏“特种兵式”旅游,有人喜爱“沉浸式”漫步……在学习、生活中,如何找寻自己的节奏,把控自己的节奏,成了不少青少年面对的问题。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议论文,展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1.B(3分)2.A(3分)3.B(3分)4.①精神上保持清醒(保持距离、冷眼旁观),是个体或个体之间的交流。②态度上,不刻意地跳出现实,而是对现实调侃、揶揄。③表达上,不刻意使用粗话和怪诞、恶心的形象,采用“正常”的表达。(4分,每点1分,答出3点给满分。)5.①概念及特点;②修辞特征;③深层特质;④产生的环境与所受到环境的影响。(5分,每点1分,答出4点给满分。)【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心声’是具体内容,即作者的真正意图、逗引读者揭开的深层真相”错误。原文是“‘心声’是指它同时为读者提供了两个不同声音”,可见“心声”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而“作者的真正意图、逗引读者揭开的深层真相”仅仅指其中一方面,选项信息杂糅。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B.“延长了读者提取信息的时间”错误。由原文“它将我们在生活中彼此心照不宣的‘潜台词’公然摆上台面,同时又假装是‘不小心’泄露的——在这个意义上,它又成了‘不’盖而弥彰”可知,选项为无中生有。C.“是因为发言者能获得更多支持”错误。由原文“那里既是各种语言现象的催生地和实验室,又较实体性的人际社会更为宽松和自由”可知,选项无中生有。D.“能尽情吐露心声”错误,“尽情”表达太过绝对化。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由划线句子“我们要维持好括号内的声音,使其被更多的人听到,然后再去努力修正括号外的那个世界”以及前文提到的“价值导向”可知,“注音心声体”应该体现正确的价值观,并让人们在关注括号内的词语后,努力学会括号外的做法。A、C、D括号内分别为“缺斤少两”“索然无味”“乱七八糟”,均不具备正确的价值导向。B.括号内是“勇于扶起”。体现正确的价值观。故选B。(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6.D.(“周围的人求全自保,冷漠疏离”是错误的,周围的人把耿大先生幽禁园中,是害怕来了日本客人,他也把那抗日英雄的信托日本人带去。)7.D.(焚树表现了沦陷区人民不屈的信念和玉石俱焚的决心。)8.①更完整地理解表层情节进程中不能得到很好解释的某些因素。说弟弟们“尽念日本书”“我就要去打日本了”,这解释了耿振华离家的原因。②丰富和拓宽了小说风云变化的时代背景。“满口日本话“什么时候会打跑日本”隐含了北中国已沦陷的现实,体现日寇铁蹄践踏中国的时代特征。③巧妙地展现了人物的心路历程。“连中国字都不认识”“耻辱”“打日本”展现了爱国年的心路历程,暗示了抗日斗争的艰辛,凸显了坚韧不屈的民族气节。(每点2分)9.①以场景描写来营造悲凉的情境感。小说开头的场景描写,展现了侵略者占领之下的小城单调压抑的日常生活图景,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②将人物情绪的悲凉感贯穿事件的叙述中。从当前耿大先生的病写起,以其因儿子投身抗战牺牲而生病死亡的悲剧故事为主线展开叙述。③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寄寓悲凉深意。以耿家为中心,将家国浮沉、两代人的故事凝聚一处,透露出浓重的时代悲凉之感。(每点2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10.BDF11.B.封狼居胥,封,登山祭天,以纪功勋。12.D.“第二年春天,魏军又渡过长江”分析错误,依据原文“十二月庚午,魏主至瓜步,坏民庐舍,及伐苇为筏,声言欲渡江”“春,正月,丙戌朔,魏主大会群臣于瓜步山上,班爵行赏有差。魏人缘江举火,太子右卫率尹弘言于上曰:“六夷如此,必走。”丁亥,魏掠居民、焚庐舍而去。”可知,魏主是“声言欲渡江”,而不是“又渡过长江”。13.(1)现在军民劳苦怨恨,(我)不能不惭愧。给大家带来忧愁,这是我的过错。(得分点:不得;贻;大夫;判断句。每点1分。)(2)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壮的筋骨,向上吃泥土,向下喝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用心专一。(得分点:定语后置;爪牙;黄泉;用。每点1分。)14.①渴望建立封狼居胥的功绩;②担心北方苦于虐政太久,再按兵不动,会阻碍百姓归附正义之心。(每点2分)解析:①依据原文“观玄谟所陈,令人有封狼居胥意”可知,宋文帝夸赞王玄谟的想法,说让人有封狼居胥的壮志,所以他渴望建立封狼居胥的功绩;②依据原文“北方苦虏虐政,义徒并起。顿兵一周,阻向义之心,不可”可知,宋文帝认为北方百姓苦于虐政,义徒们一并举行起义,如果停兵一年,会阻碍百姓归附正义之心,是不可以的。参考译文:元嘉二十六年,宋文帝想要攻占中原地区,群臣们都争着献策来迎合皇帝以取得宠信。彭城太守王玄谟尤其喜好献策取宠,皇帝对侍臣说:“听玄谟所说,让人有封狼居胥的壮志。”左军将军刘康祖认为:“时间已晚,等待明年吧。”皇上说:“北方百姓苦于虐政,义徒们一并举行起义。如果停兵一年,会阻碍百姓归附正义之心,是不可以的。”王玄谟的军队人数很多,武器、装备精良齐整,而王玄谟本人贪婪、刚愎、好残杀。开始围攻滑台,城中多茅屋,士兵们请求用火箭烧掉。玄谟说:“那是我们的财物,为什么要烧掉呢!”城里的军民立刻拆掉草房,住进地窖。当时河、洛的百姓拿出租谷,拿着兵器前来投奔的每日用千来计算,王玄谟不任用他们的首领,反而把他们分编入自己的部队;又强迫每户送梨子八百斤,报酬只有一匹布;因此老百姓大失所望。围攻滑台城,好几个月攻不下,听说北魏的救兵将要到来,部众请求动用战车构成营垒,王玄谟不听从。冬十月,乙丑日,魏主拓跋焘渡过黄河,部众号称百万,鞞鼓的声音,震动天地;王玄谟恐惧,退兵逃走。魏军追击,王玄谟军被杀死一万多人,部下几乎全部溃散逃亡,丢弃的军用物资、器械堆积如山。十二月庚午日,魏主拓跋焘到达瓜步,拆毁百姓房屋,砍伐芦苇做成筏子,声称要渡过长江。建康城内震惊恐惧,百姓都挑着担子(等待逃跑)。建康城内外戒备森严,丹阳统内每户都出了男丁,王公以下子弟皆从役作战。命令领军将军刘遵考等率领军队分别把守重要道口,摆放好舰船,围在江边。从采石到暨阳,六七百里。太子劭出兵镇守石头城,总统水军,丹杨尹徐湛之把守石头仓城,吏部尚书江湛兼任领军,军事处理全部委托给他。文帝登临石头城,面有忧色,对江湛说:“北伐之事,同意的人很少,现在军民劳苦怨恨,我不能不惭愧。给大家带来忧愁,是我的过错。”又说:“檀道济如果还在,怎么能让胡兵到此呢?”皇上又登上莫府山,观望形势,许诺用封爵、金帛之赏悬赏魏主和王公首级。又招募人员带着野葛酒放到空置的村落中,想要用它毒死魏国人,但最终没有伤到人。春天,正月初一,北魏国主拓跋焘在瓜步山上召集全体官员,按照功劳大小,分别封爵升官,进行奖赏。北魏人沿长江北岸燃起烽火,刘宋太子右卫率尹弘对文帝说:“胡虏这种行为,一定是要撤退。”二十八年春正月丁亥日,魏军劫掠居民,焚毁百姓房屋后离去。(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C项,没有反衬国势衰颓的现实。16.相同点:都有对唐玄宗荒废朝政、误国殃民的批判。不同点:袁诗对只是同情唐玄宗和杨玉环爱情悲剧的《长恨歌》进行了批判,表达了对饱受战乱摧残的百姓的同情;李诗对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悲剧怀有同情。(答出要点4分,结合相关诗句2分。)解析:题干是“两首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选材的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读懂全诗,根据具体诗句分析。袁诗:第一句的“长恨歌”,指的是白居易着名的长诗《长恨歌》,其中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写得缠绵悱恻,令人同情。第二句的“银河”,则是指牛郎织女的故事,他们被银河阻隔,也是很悲惨的。“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两句,表现了诗人对下层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第三句的“石壕村”,是指杜甫所写的《石壕吏》,诗中有一对老夫妻,因官府抓人当兵而分离。第四句“泪比长生殿上多”一句,揭露了社会上的种种不幸迫使诸多夫妻不能团圆的现实。袁诗对只是同情唐玄宗和杨玉环爱情悲剧的《长恨歌》进行了批判,表达了对饱受战乱摧残的百姓的同情。李诗:唐天宝十四年,安禄山从范阳起兵叛乱。“冀马燕犀动地来”即是说此事件。逃难路上,六军威迫唐玄宗下令缢死杨玉环,玄宗也抑郁而死。所以说他“自埋红粉自成灰”。杨贵妃佳人绝色,明皇认为她能“倾国倾城”,以至放心地“从此君王不早朝”。果真如此,危难来时只要玉环使个媚眼,就不愁安禄山不“倾马倾人”,也就不必路经马嵬仓皇逃难了。李诗第二句中两个“自”字连用,一写唐玄宗不得已杀了杨玉环,一写唐玄宗自己一片真情化为飞灰,包涵了唐玄宗的无限痛苦。他不得已杀了杨玉环,也不得已使自己一片真情化为飞灰。李商隐毕竟是个重于“情”的男子,尽管他对荒淫误国者含有更多的痛恨心理,但当他面对两个生死分离的情侣的时候,尽管知道他们误国误民,却又生恻隐之心。先回答两首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上的相同点:都批判唐玄宗荒废朝政、误国殃民。再回答其不同点:袁诗同情饱受战乱摧残的百姓,而李诗同情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悲剧。(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