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1页
广东省广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2页
广东省广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3页
广东省广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4页
广东省广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广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总分评分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表是良渚古城反山墓地随葬器物表。由此可知当时()墓号随葬品数量随葬品种类12约656件以玉器为主,随葬玉钺、玉琮,无生产工具23466件以玉器为主,少量陶器1560件少量玉器、陶器、石器A.有共同的宗教信仰 B.部落联盟通过战争获得财富C.阶级出现初步分化 D.出现了中国早期的农耕文明2.遂公盨(图)为西周中期器物,内有铭文“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乃差方设征”,与《诗经》中的记载一致,遂公成为了研究大禹治水的重要例证。这表明()A.实物史料能反映历史全貌B.口传史料能确证历史真实C.文献史料比实物史料的可信度更高D.史学研究应有多重史料的相互印证3.(商王)大令众人曰:劦(协力耕作)田,其受年(收成)。这反映了商朝()A.土地实行集体耕作 B.王权和神权的结合C.社会矛盾异常尖锐 D.实行了内外服制度4.据《商君书》记载,“民闻战而相贺也,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导致秦国上下形成这一氛围的原因是,商鞅变法推行了()A.重农抑商政策 B.郡县制C.奖励军功 D.什伍连坐制5.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子主张“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这反映其思想特点是()A.礼法兼施 B.尊法敬天 C.崇德重礼 D.尊君贵贤6.汉初承秦末之弊,战乱导致社会残破,天子连四匹毛色一样的马驾都备不齐。在此背景下,汉朝推行的治国理念是()A.以法治国 B.独尊儒术 C.无为而治 D.尚贤节俭7.汉武帝时期,积极开拓疆域,经过三次对匈奴的战争,夺取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同时又派出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汉宣帝时设置了西域都护府。这些措施()A.确定了中国古代的疆域 B.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C.有利于东亚文化圈形成 D.加强了江南与中原的联系8.北魏孝文帝改革积极接受汉族生活方式和文化,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同时,胡服、胡食、胡床也逐渐在中原地区流行开来。这体现了()A.民族交融的双向性 B.农耕与游牧文明隔阂被打破C.胡汉观念已经消失 D.全国已经形成大一统的局面9.下表是与隋朝相关的文献史料节选。由此可知隋朝灭亡的原因是()史料出处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杜佑《通典·食货典》唐太宗说:“隋开皇十四年大旱,人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吴兢《贞观政要》大运河满足了将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的长江流域同仍是政治中心的北方连接起来的需要。但是……隋炀帝失去了民众的支持,损害了自己的王朝。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A.藩镇割据,宦官专权 B.国富民穷,矛盾尖锐C.外戚专权,党锢之祸 D.赋役繁重,严刑峻法10.唐初,三省的职权进一步明确划分,“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由此可知门下省的主要职能是()A.执行政令 B.监察地方 C.草拟诏令 D.审核诏令11.唐朝时期,鉴真曾谈及在广州的见闻,“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师子国、大石国、骨唐国、白蛮、赤蛮等往来居(住),种类极多。”材料反映了广州()A.对外经济文化联系频繁 B.个体农耕经济的衰退C.成为唐朝税收重要来源 D.成为国家的经济中心12.唐朝诗人杜牧鼓励侄子认真学习,赋诗“一日读十纸,一月读一箱。朝廷用文治,大开官职场。愿尔出门去,取官如驱羊。”据此可知唐朝实行()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宗法制13.宋人在颂扬本朝集权成就时,称道“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与这一现象形成有关的是,宋朝()A.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 B.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C.州一级增设通判一职 D.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14.宋代的东京、临安,有数以千百计的酒楼。樊楼为东京酒楼之甲,每天到此饮酒者达千人之多。人们可以在此欣赏表演,还产生了很多以此为背景的话本。由此可见当时()A.世俗文化的繁荣兴盛 B.小农经济走向瓦解C.商业突破了时空限制 D.市民文化成为主流15.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曾写道:“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焦点就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可以佐证此观点的是()A.郭守敬的《授时历》 B.雕版印刷术的发明C.沈括的《梦溪笔谈》 D.《九章算术》的编订16.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定国号契丹。后“诏建立孔子庙、佛寺、道观。”并亲自去孔庙祭奠。这表明()A.华夏认同观念的影响 B.宋金两国友好相处C.民族交融的深入发展 D.儒学受到佛道挑战17.元朝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人事方面,自“管库而上,皆命于朝”司法方面“决大狱,质疑事,皆中书报可而后行”。据此可知,元朝行省制度()A.不利于边疆管理的稳定 B.对后世地方制度影响深远C.彻底消除地方割据隐患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18.明朝末年,一些知识分子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这一现象反映了()A.西学东渐的影响 B.经世致用思想的发展C.主流思想的变化 D.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19.明清时期,“广州凡矶围堤岸皆种荔枝、龙眼,或有弃稻田以种者。”每当荔枝、龙眼成熟的季节,大批商人前往购买。荔枝、龙眼交易还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为栲箱者、打包者各数百家,舟子、车夫皆以荔枝、龙眼赡口”。这种现象()A.体现了中国古代资本主义的萌芽B.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瓦解C.反映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D.标志着闭关锁国政策结束20.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载帝王言行的档册,由帝王的近侍臣工负责记录,名义上连皇帝本人都不得索阅。康熙曾要求起居注官给自己保留一点私人空间。后直接将起居注衙门裁去。这表明当时()A.君权受到有效制约 B.君主专制强化C.君主重视治史传统 D.中枢机构异化21.有学者认为,“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枪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以下属于“这场战争”影响的是()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C.西方列强的侵略从沿海深入到内陆D.南京被开放为通商口岸22.太平天国运动前期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以下选项,与此相关的是()A.提出了新型的社会政治蓝图 B.体现反封建反侵略的时代特点C.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D.首次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23.19世纪60年代以后,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西北、西南、东南边疆地区安全遇到了严重危机,清政府于1884年在新疆正式建省,1885年在台湾建省。这()A.标志着传统宗藩体系的瓦解 B.推动政府外交观念的近代化C.刺激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 D.反映了清政府边防意识增强24.1891年康有为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期间完成《新学伪经考》,在书中他认为东汉以来独尊为儒学正宗的古文经,不过是刘歆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新学”,湮没了孔子学说的“微言大义”。据此可知,康有为意在()A.重构儒家思想的体系 B.宣传西方的民主共和思想C.为变法寻求合理依据 D.为改良寻求广泛社会支持25.据统计,中国1914年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这反映了此时期中国()A.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加强 B.经济近代化的发展C.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动 D.官僚资本主义产生26.近代实业家张謇认为“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这反映辛亥革命()A.促进中国政治的民主化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C.推动了王朝的循环更替 D.传播了民主共和的思想27.下表为北洋政府历任总统在位情况列表。这反映了北洋军阀统治的特点是()总统在位时间袁世凯1912.3-1916.6黎元洪1916.6-1917.7冯国璋1917.7-1918.10徐世昌1918.10-1922.6黎元洪1922.6-1923.6曹锟1923.10-1924.11段祺瑞1924.11-1926.4张作霖1927.6-1928.6A.丧权辱国 B.政局动荡 C.军阀混战 D.专制独裁28.1916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中发表文章,“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说明()A.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源是未改变政体B.北洋军阀统治缺乏民众的支持C.新文化运动旨在推动国民思想解放D.中共的诞生是时代发展的产物29.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第一次全面觉醒。”这一论断主要是基于五四运动()A.高举爱国旗帜 B.中共发挥领导作用C.挽救民族危亡 D.人民群众广泛参与30.1926年,全国罢工次数在200次以上,罢工人数达80余万。到1927年3月底,全国已有5个省成立了农民协会,有200多个县成立了农民协会,有组织的农民达915万人。这些现象()A.体现了中共二大的最高纲领 B.推动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C.得益于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D.标志着中国革命新道路开辟31.国民政府于1928年后公布《劳资争议处理法》和《工厂法》,先后修正《特种工业奖励法》《工业奖励法》。这些措施()A.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反映列强放松对华的侵略C.旨在抵制洋货、提倡国货 D.巩固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32.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史的缩影。图2中诗词涉及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是()A.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 B.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C.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D.标志着中共工作重心转移33.抗战时期,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以上,其中军队伤亡380余万,占各国伤亡人数总和的三分之一:日本投降前夕,日军在中国战场的兵力为186万人,其海外总兵力为358万人,在华兵力占其海外总兵力的50%以上。据此可知()A.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B.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始终发挥主要作用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引领了抗战的胜利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34.1933年我国钢料总产量仅2.5万吨,到1945年,我国钢料总产量仍约为2.5万吨,其中西南地区的钢料产量已达年产1.2万吨,约占全国产量的48%。据此一定程度反映了()A.近代民族工业持续增长 B.西南地区工业基础较好C.抗战形势影响工业发展 D.重工业的产值逐步上升35.下图为1947年北平学生“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队伍通过天安门广场。这一事件()A.反映民众反对北洋政府统治 B.折射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C.推动了国共内战的全面爆发 D.宣告国民党在大陆统治覆灭二、非选择题(共2题,其中36题16分,37题14分,共30分。)36.“一带一路”沿线的城市中,蕴藏着人类千年的历史、多元的文化和无尽的动人故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以下是唐朝以来泉州的部分遗址遗存。——摘编自谢必震主编《闽在海中》材料二751年唐朝与阿拉伯帝国怛罗斯战役之后,阿拉伯人完全控制了中亚,切断了唐朝通西域的陆路交通,从此,海路交通日益重要。广州、宁波、泉州相继发展为对外开放的主要贸易港口。宋元时期泉州与近百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往来。因泉州临近杭州,便于闽浙等地产出的瓷器的出口,中国的丝绸、瓷器等由此源源不断运往海外。波斯、阿拉伯世界的香料、珠宝等由此进入中国。南宋时,政府还将皇族事务机构南外宗正司迁移到此并且管理外贸。明以后,泉州的对外贸易走向衰落。——摘编自《闽在海中》《梯航百货万国商》等(1)根据材料一提取与泉州发展相关的信息。(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与明清时期泉州贸易的不同地位,并分别指出其原因。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通过减租减息,农民的经济地位大幅度提高,激发了底层农民的革命热情,促使其积极投身抗战革命。减租减息政策的推广,是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的重要体现。将一些开明地主拉到支持革命的队伍中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权力向基层的延伸,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适合中国革命发展实际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切实体现。——摘编自吴明怿、黄晓玉《论抗战时期冀鲁豫根据地的减租减息运动》材料三将农村中全部土地、山林、水利,平地以乡为单位,山地以村为单位,除少数重要反动分子本身外,不分男女老少,在数量上(抽多少),质量上(抽肥瘦)平均分配。而且要将地主富农两阶级多余的粮食、耕牛、农具、房屋及其他财富拿出来,适当地分配给农民中缺乏这些东西的人们,地主富农所得的土地财产不超过也不低于农民所得。此外,同意即由土地会议通过土地法大纲,作为向各解放区政府的建议。——摘编自《中央关于彻底平分土地问题给中央工委的复示》(1947年9月)(1)指出与材料一相关的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指出抗战时期土地政策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背景。(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土地政策的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12号墓坑的随葬品数量多,以贵重的玉器制品为主,无生产工具;而15号墓坑仅有少量玉器、陶器、石器等生产生活用具,随葬品的差别说明部落中出现了权贵阶层,说明当时社会阶级出现初步分化,C项正确;

材料没有提及宗教信仰的内容,排除A项;

材料未涉及部落联盟之间的战争,排除B项;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材料信息不能证明农耕文明的出现,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良渚文化,解答本题关键是根据随葬器物表进行分析,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答案】D【解析】【分析】据材料可知,遂公铭文中记载大禹治水的故事,与《诗经》中的记载一致,是先秦古文献记载的有力佐证,表明史学研究应有多重史料的相互印证,故D正确;

实物史料能反映一部分历史实事,“反映历史全貌”说法绝对,排除A项;

口传史料的真实性不是绝对的,需要与其他史料对比印证,“口传史料能确证历史真实”说法绝对,排除B项;

文献史料与实物史料各有其历史价值,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文献史料比实物史料的可信度更高”,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周文化,解答本题关键是根据器物铭文的内容进行分析,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劦(协力耕作)田,其受年(收成)”可知商王是要求民众通过集体劳作以获得好的收成,由此说明商朝时期土地实行集体耕作,A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商朝时期的集体耕作制度,并不能体现王权与神权的结合,不能说明社会矛盾异常尖锐,排除B、C项;

材料反映的是劳作制度,并不是内外服制度,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4.【答案】C【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民闻战而相贺也,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中实行军功爵制,民众闻战相贺,是因为可以上战场取得战功以此来赢得爵位,C项正确;

材料涉及的是秦国的民众状况,不能得出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项;

郡县制的推行与材料无关,不能使民众闻战相贺排除B项;

什伍连坐制是为了加强对民众的控制,不能使民众闻战相贺,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商鞅变法,解答本题需结合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影响进行分析,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5.【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隆礼”、“重法”可知该荀子强调隆礼重法,即礼法兼施,A项正确;

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而不是敬天,排除B项;

荀子还注重法,并不全是崇德重礼,排除C项;

尊君重贤没有体现对法的重视,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解答本题学生需掌握百家争鸣的含义背景和意义,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6.【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汉初社会残破,天子连四匹毛色一样的马驾都备不齐,为了恢复经济,汉初推行黄老之学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C项正确;

以法治国是秦朝的治国理念,排除A项;

尊崇儒术是汉武帝时期的统治措施,与汉初的统治理念不符,排除B项;

尚贤节俭是汉初的统治措施,而非治国理念,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汉朝的统治,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汉朝统治的措施,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7.【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汉武帝时期到汉宣帝时期,汉政府通过战争和设置机构等措施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控,从而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B项正确;

汉武帝到汉宣帝时期,确定中国古代的疆域是在清朝,排除A项;

东亚文化圈是指中国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排除C项;

题干体现对西北地区的管辖,与江南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汉朝统治的措施,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8.【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北魏孝文帝时期,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同时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也在汉族地区流传开来,因此体现了民族交融的双向性,A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民族交融的双向性,并不是农耕与游牧文明的隔阂被打破,排除B项;

当时胡汉观念并没有消失,也不可能消失,排除C项;

北魏孝文帝时期没有形成全国大一统的局面,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孝文帝改革,解答本题需结合孝文帝改革内容及影响进行分析,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9.【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天下义仓又皆充满。隋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隋炀帝失去了民众的支持,损害了自己的王朝”可知,隋朝时期建造了大量的义仓,其中储存的米粟比较充裕,但并未起到解救饥荒的作用,最终加剧了阶级矛盾,导致了农民起义的爆发,使隋王朝走向了灭亡,B项正确;

“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属于唐王朝灭亡的原因之,排除A项;

“外戚专权,党锢之祸”属于东汉灭亡的原因之一排除C项;

“赋役繁重,严刑峻法”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史料作用,解答本题关键是根据材料结合史料的运用进行分析,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自,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0.【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唐朝三省制的门下省的主要职权是审核诏令,D项正确;

执行政令是尚书省的职能,排除A项;

隋唐时监察地方的机构为御史台,排除B项;

隋唐时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令,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隋唐三省六部制,解答本题需要掌握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11.【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师子国、大石国、骨唐国、白蛮、赤蛮等往来居(住),种类极多。”可知,广州港口船舶众多,装载大量的商品,体现了中外贸易繁荣的景象,A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个体农耕经济衰退的相关信息,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

材料无法得出海外贸易是唐朝税收重要来源的结论,排除C项;

材料未涉及广州与其他地区的对比信息,无法得出其成为国家的经济中心,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隋唐时期的商业发展,解答本题需要掌握隋唐时期的商业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2.【答案】C【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唐朝实行科举制,通过分科考试方式选拔官员。杜牧鼓励侄子勤学苦读,通过科举入仕,C项正确;

汉朝实行察举制,排除A项;

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排除B项;

西周实行宗法制,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科举制,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科举制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3.【答案】C【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北宋统治者鉴于唐后期以来藩镇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的措施,其中一个重要做法是分散权力、相互牵制,也即材料所述“上下相维,轻重相制”。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C项正确;

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排除A项;

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排除B项;

宋朝政府适当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这不属于“集权成就”,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宋朝的统治,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4.【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宋代的东京、临安,有数以千百计的酒楼,人们可以在此欣赏表演,还产生了很多以此为背景的话本,这一时期商业兴盛,市民阶层兴起,宋代的话本小说也由此产生,反映出世俗文化的兴盛,A项正确;

材料没有提及小农经济的发展状况,排除B项;

材料主要反映的世俗文化的兴起,没有反映商业突破时空的限制,排除C项;

市民文化成为主流不符合这一时期的史实,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宋朝的商业发展,解答本题需要堂握宋朝的商业发展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15.【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它的主焦点就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宋朝时期的科技成就有沈括的《梦溪笔谈》,C项正确;

郭守敬的《授时历》是在元朝时期,排除A项;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是在唐朝,排除B项;

《九章算术》是汉代的科技成就,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影响,解答本题根据“它的主焦点就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进行分析,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6.【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耶律阿保机称帝后,下诏建立孔庙、佛寺、道观,并亲自去孔庙祭奠,反映出其积极学习中原文化,表明少数民族统治者受到华夏认同观念的影响,A项正确;

这一时期宋朝还没有建立,排除B项;

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契丹民族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没有涉及民族交融,排除C项;

材料没有反映出儒学受到佛道的挑战,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多民族政权的并立,解答本题关键是根据“诏建立孔子庙、佛寺、道观。并亲自去孔庙祭奠”进行分析,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7.【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意可知,元朝时期的行省大权在握,但重大事务都要票报中央,这就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项正确;

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边疆管理的稳定,排除A项;

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元朝时期行省制度的影响,排除B项;

“彻底消除”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元朝的行省制,解答本题关键是根据元代行省制受中央节制的表现进行分析,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8.【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明朝末年的一些知识分子主张会通中西文化,一些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这一时期受到了西学东渐的影响,A项正确;

经世致用由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提出,他们认为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当时的伪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对后人影响很大,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

这一时期的主流思想依然是儒学,没有变化,材料所述现象没有成为主流思想,排除C项;

民族危机这一时期没有产生,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西方文化传入中国,解答本题需要掌握西方文化传入中国的影响,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9.【答案】C【解析】【分析】荔枝、龙眼等非粮食作物的广泛种植,以及由此带动的商业和其他相关行业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一定程度上是对传统的以粮食种植和家庭手工业为主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突破,C项正确;

资本主义萌芽的重要特征是出现雇佣关系,材料未提及,排除A项;

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继续实施,而非“瓦解”,排除B项;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直至西方列强入侵打开中国国门,闭关锁国政策才逐渐结束,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商业的发展,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明清时期的商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0.【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载帝王言行的档册,由帝王的近侍臣工负责记录,名义上连皇帝本人都不得索阅”可知,起居注如实记录帝王言行,在名义上是皇帝本人都不能翻阅的,客观上制约帝王行为,但康熙帝直接裁撤了起居注衙门,这体现了当时君主专制的强化,B项正确;

材料中康熙帝撤销起居注衙门,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不是受到制约,排除A项;

康熙帝裁撤了起居注衙门,所以不能体现君主重视治史,排除C项;

起居注衙门不属于中枢机构,不能体现中枢机构异化,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解答本题需结合皇权专制强化的本质进行分析,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1.【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枪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并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国门,中国主权受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项正确;

甲午战后西方对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排除B项;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侵略从沿海深入到内陆,排除C项;

鸦片战争中南京并未被开放为通商口岸,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结合题干“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枪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及鸦片战争的影响进行分析,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分析解答的能力。22.【答案】C【解析】【分析】题干“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强调的是农民拥有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这是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否定,故C正确;

“新型的社会政治蓝图”题干不能体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

题干没有体现反侵略的信息,故排除B;

《资政新篇》首次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故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解答本题依据材料“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考查了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分析解答的能力。23.【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意可知,中国在面对列强侵略的情况下,设置了新疆和台湾行省,行省的设置有助于加强对这两地的控制,所以这反映了清政府边防意识的增强,D项正确;

新疆和台湾等地原来就是中国的版图,不是宗藩关系,并不是传统宗藩体系瓦解的标志,排除A项;

这一措施体现的是清政府边防意识的增强,而不是外交观念的近代化,排除B项;

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刺激了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边疆危机,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清政府应对边疆危机的史实进行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24.【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意可知,康有为认为东汉以来的儒学都是伪造的“新学”,不是孔子的学说,所以他意在推行改革,恢复孔子的学说,从而为变注寻求合理的依据,C项正确;

康有为是为了给变法寻求合理依据,而不是为了重构儒家思想体系,排除A项;

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不是宣传西方的民主共和思想,排除B项;

康有为掀起的戊成变法始终没有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所以康有为并不是为了寻求广泛的社会支持,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维新变法,解答本题需要结合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史实进行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25.【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国1914年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并结合所学可知,一战爆发后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民族工业迎来发展的短暂春天,促进了中国经济近代化,B项正确;

材料未直接反映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排除A项;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动,排除C项;

官僚资本主义在材料中未反映,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结合题干“中国1914年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及民族工业发展历程进行分析,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分析解答的能力。26.【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变专制政体为民主共和,这有利于促进中国政治的民主化,故A项正确;

辛亥革命并未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B项错误;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的循环,而非推动王朝循环更替,故C项错误;

材料内容主要强调国体的改变,与传播民主共和思想无关,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辛亥革命,解答本题需结合辛亥革命的意义进行分析,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7.【答案】B【解析】【分析】从表格中的人物掌握北洋政权的时间可以看出,在位时间很短,政权更替频繁,反映出北洋军阀统治的特点是政局动荡,B项正确;

材料没有提及北洋军阀政府向帝国主义妥协屈膝和出卖国家利益,不能得出丧权国,排除A项;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各军阀凭借手中掌握的军队,争权夺利,先后爆发直院、直奉混战,材料没有相关信息,排除C项;

材料只提及历任总统的在位时间,看不出其统治政策,不能得出“专制独裁”,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北洋军阀的统治,解答本题需结合北洋军阀统治的特征进行分析,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8.【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吾人于共和国体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可知,要真正打破专制统治就要实现社会的思想解放和民众启蒙,所以陈独秀掀起的新文化运动旨在推动国民思想的解放,故C项正确;

辛亥革命改变了当时中国的政体,变封建专制为民主共和,故A项错误;

材料内容和北洋军阀的统治无关,故B项错误;

1916年中共尚未诞生,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新文化运动,解答本题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进行分析,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9.【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第一次全面觉醒”并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有力推动了运动的发展,故D项正确;

高举爱国旗帜只是五四运动的一个特征,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

当时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成立,故B项错误;

挽救民族危亡是五四运动其中的一个目的,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五四运动,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第一次全面觉醒”,结合五四运动的影响解答,考查了考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30.【答案】C【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1926-1927年全国工人罢工和农民运动蓬勃发展。结合材料时间和所学可知,此时正处于国民大革命时期,受国民大革命的影响,全国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故C项正确;

结合所学可知,中共二大提出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材料反映的是工农运动全国工人罢工和农民运动蓬勃发展,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故A项错误;

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就已经实现,故B项错误;

中国革命新道路开辟是在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国民大革命,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时间,解读分析材料信息,结合国民大革命的影响解答,考查了考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31.【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国民政府于1928年后公布《劳资争议处理法》和《工厂法》,先后修正《特种工业奖励法》《工业奖励法》。”可知,国民政府颁布一系列保护民族工业、激励工业发展的法律文件,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A项正确;

材料未反映列强对华侵略态度,排除B项;

材料未反映提倡国货,排除C项;

材料未反映官僚资本,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结合题干“国民政府于1928年后公布《劳资争议处理法》和《工法》,先后修正《特种工业奖励法》《工业奖励法》”及民族工业发展的背景进行分析,考查学生根据根材料进行分析理解的能力。32.【答案】C【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描述的红军长征,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预示革命新局面的到来,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故B正确;

1927年,并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故排除A;

解放战争在1946年开始,红军长征结束的时间在1936年,故排除C;

1949年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党的工作重心再次进行转移,故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需结合长征的意义进行分析,考查了考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3.【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意可知,抗日战争中中国付出了巨大的人员伤亡,牵制了日本的大量兵力,说明中国的抗日战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D项正确;

材料不是突出中共在抗战中的作用,排除A项;

“始终发挥主要正面战场在战争初期起着主要作用,作用”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引领了抗战的胜利”是抗战胜利的原因之一,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解答本题需结合抗战胜利的国际意义进行分析,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4.【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其中西南地区的钢料产量已达年产1.2万吨,约占全国产量的48%。”及所学可知,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组织了工业内迁运动,推动了西南地区工业的发展,C项正确;

近代民族工业是曲折发展,不是“持续增长”,排除A项;

材料无法得出西南地区工业基础较好的结论西南地区钢料产量的占比大是因为工业内迁运动,排除B项;

材料只有钢料的发展,不能体现整个重工业的产值逐步上升的结论,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重点掌握抗战时期工业内迁运动的史实及影响,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5.【答案】B【解析】【分析】依据材料“1947年北平学生举行'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处于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政权为了内战,大肆搜刮物资,同时大量美国商品进入国内,再加上滥发纸币,导致工厂倒闭物价飞涨,粮食危机,引发了“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这反映出国民党政权出现统治危机,故B项正确;

当时处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北洋政府统治已经结束,故A项错误;

国共内战的全面爆发于1946年,故C项错误;

1949年4月渡江战役占领南京,国民党在大陆统治覆灭,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947年北平学生举行'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结合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出现危机的表现及其原因解答,考查了考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6.【答案】(1)信息:唐朝至宋元时期,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各国商人、旅行家和传教者聚集于此,海上贸易繁荣,宋朝政府在泉州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海上贸易同时也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印度教、景教等多元宗教文化在泉州和谐共生(2)不同地位:唐宋时期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明清时期泉州的对外贸易走向衰落。原因:唐宋时期:受割据、战乱等因素影响,陆上丝绸之路重要性渐趋下降,海路交通日益重要;南方地区经济发展,商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繁荣,经济重心南移;造船业发展,航海技术进步;封建政府采取鼓励海上贸易的政策,加强对海上贸易的管理;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在欧亚国家广受欢迎。明清时期: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封建政府采取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对外贸易的发展;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在世界海上贸易中逐渐占据优势地位。【解析】【分析】(1)据材料“泉州蕃客墓碑”并结合所学得出,唐朝以后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各国商人、旅行家和传教者聚集于此,海上贸易繁荣;据材料泉州市舶司”得出宋朝政府在泉州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据材料“泉州开元寺印度教石刻”“泉州景教碑”得出海上贸易同时也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印度教、景教等多元宗教文化在泉州和谐共生。

(2)不同地位:据材料“泉州发展为对外开放的主要贸易港口”并结合所学得出唐宋时期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据材料“明以后,泉州的对外贸易走向衰落”得出明清时期泉州的对外贸易走向衰落。原因:唐宋时期:据材料“751年唐朝与阿拉伯帝国恒罗斯战役之后,阿拉伯人完全控制了中亚,切断了唐朝通西域的陆路交通,从此,海路交通日益重要并结合所学得出受割据、战乱等因素影响,陆上丝绸之路重要性渐趋下降,海路交通日益重要;此外还可以结合所学,从南方经济发展、商品经济繁荣、经济重心南移,造船业发展、航海技术进步政府采取鼓励海上贸易的政策、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在欧亚国家广受欢迎等方面分析。明清时期:结合所学,明清时期泉州的对外贸易走向衰落,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主导是重要经济根源;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是重要政治原因;封建政府采取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对外贸易的发展是重要的政策因素;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在世界海上贸易中逐渐占据优势地位是重要的外部因素。

故答案为:

(1)信息:唐朝至宋元时期,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各国商人、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