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本试题卷共8页,33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表为考古发现的中国早期人类遗存(部分)。据此可知,当时()文化遗址发现遗存(部分)时间湖南玉蟾岩遗址人工栽培稻种距今约14000—18000年浙江上山遗址镰形石器、石刀、石磨盘距今约8600—11400年河北磁山遗址地窖式粮仓、家猪骨距今约7600—8000年A.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 B.南方农业生产发达C.先民已成为食物生产者 D.石器打制技术成熟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在名前”旨在说明()A.郡县制影响深远 B.中西方书写习惯不同C.专制主义的强大 D.家族宗法制观念浓厚3.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于葵丘会盟,周襄王派特使参加,送来王室祭肉并免其跪拜礼,但齐桓公坚持恭行跪拜。这反映了()A.宗法等级制度已彻底瓦解 B.齐桓公以尊王来巩固霸业C.齐桓公霸主地位尚未确立 D.周天子共主地位依然稳固4.下表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主要学派的治国主张。据此可知,春秋战国的时代主题是()学派主张儒家以礼治国,为政以德墨家互爱互助,选贤任能,争取和平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法家以法为工具,控制臣民A.构建官僚政治 B.重建政治秩序C.加强中央集权 D.变革选官制度5.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秦统一后,原六国旧贵族仍忠于他们的王室,精英知识分子也对禁锢诸子学说的政策不满,平民百姓不堪远征和大兴土木的负担,秦王朝便分崩离析了。他意在强调()A.六国旧贵族势力的隐患 B.秦朝覆灭原因的多样性C.精英知识分子的重要性 D.秦朝统治缺乏文化认同6.秦统一全国后,确立了“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政治制度。据此可知,该政治制度是()A.三公九卿制度 B.三省六部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 D.猛安谋克制度7.“自公孙弘以布衣为相封侯,遂破以军功拜相封侯成例”。自此以往,入仕为官遂有一客观标准,”王室”与政府逐步分离,”民众”与政府则逐步接近。材料描述的是,西汉()A.地方行政机构的调整 B.黄老思想受重视 C.民众与政府关系缓和 D.选官方式的变化8.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每年定期巡视所部郡国。这表明汉朝()A.改革了选官制度 B.弱化了丞相权力C.实行了监察措施 D.加强了商业管控9.汉代精英阶层喜爱西域物产与生活方式。《后汉书·五行志》载:“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说明,汉代()A贵族喜好决定社会审美取向 B.西域文明与华夏文明相互交流C.丝路的畅通丰富了社会生活 D.统治阶层的生活日益腐朽堕落10.汉武帝在汉景帝的基础上,颁布诏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这一措施()A.导致了“七国之乱” B.拓展了汉朝疆域C.加强了中央集权 D.开辟了“丝绸之路”11.东汉末年至魏晋之际,关中、中原两大经济区的人口急剧减少,北方士民纷纷背井离乡,举家南迁。此后南方许多荒原变成肥田沃野,荆扬的洞庭、鄱阳、太湖流域成了谷仓地带,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三熟之稻”。这说明当时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造成了南方人多地少的矛盾 B.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开发C.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 D.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12.如果把“少数民族内迁”“淝水之战”“六朝古都”“改拓跋姓为元”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主题的是()A.国家的强盛和统一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版图的奠定与盛世危机13.孝文帝在位期间曾先后多次祭孔,祭孔的规格不断提高。公元492年,孝文帝诏令“改谥宜尼曰文圣尼父,告谥孔庙”,此举标志着孔庙祭祀被正式纳入北魏的国家祭祀体系。该举措旨在()A.将祭祀制度规范化 B.强化北魏政权的正统性C.有效控制士人阶层 D.扫除冯太后的政治余威14.595年—596年,隋朝政府先后在37个州建立了公益粮仓,这些粮仓分布在都城周围,集中在西至敦煌,东至宁夏平原、陕北高原、河套平原等地。这一现象反映了,隋朝时期()A.边境地区自然灾害频繁 B.民族矛盾不断激化C.政府注重维护京师安全 D.内轻外重局面形成15.《资治通鉴·唐纪》载“每议政之际,是非蜂起,上不能决也。”同时,当时也有“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的说法。这反映了三省体制()A.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 B.推动了政治决策民主化C.削弱了皇帝的专制权力 D.三省相互牵制降低效率16.士谱是记载士族门第的凭籍,庶族是不入士流的。但庶族地主为了抬高身价,往往杜撰身世伪造士谱,降及唐初依然未息。唐太宗重修《氏族志》时,一开始就提出“质诸史籍,考其真伪”的要求。对此解读合理的是,唐初()A.士族权力受到抑制 B.庶族政治地位提升C.门阀观念依然浓厚 D.史学重视考据方法17.安史之乱期间,吐谷浑、于阗、回纥、吐蕃等少数民族政权或“请助讨贼”或“请助国供灵州军粮”,积极助唐平乱。唐玄宗感叹道:“西戎北狄,吾常厚之,今国步艰难,必得其用。”唐朝能得到少数民族政权支持的主要原因是()A.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B.受到唐玄宗人格魅力的感染C.少数民族地区的物资充足 D.安史之乱动摇少数民族统治18.唐代,禅宗六祖离能提出"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其三世徒怀海禅师制定的《百丈清规》(寺院章程)主张:丛林以无事为兴盛,长幼以慈和为进德,待客以至诚为供养、处众以谦恭为有礼。由此可知,唐代()A.儒学独尊地位牢不可破B.佛教融合儒道思想C.佛教注重维护礼乐制度D.三教并行趋势显著19.安史之乱后,全国户口从九百万户骤减到一百九十余万户,虽然其中有相当人口是在战乱中死亡,但大部分主要是逃亡。形成“丁口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形成()A.标志着唐朝社会由盛而衰 B.加剧了唐政府的财政危机C.使得均田制出现瓦解趋势 D.促进了全国经济重心南移20.如图中唐朝税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实行均田制 B.实施两税法 C.实行了租庸调制 D.解决了土地兼并21.7世纪中叶,被医家奉为治病指南的《本草经集注》因存在种种不足和错误而显“不合时宜”,唐政府遂组织苏敬等二十余贤才集体重修了丰富严谨的《唐本草》,颁布后对国内外医药学的发展都起了重大作用。这体现出()A.国家力量助推医学发展 B.中国医学技术领先于世界C.唐朝政府内部人才济济 D.技术更新有利于巩固统治22.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集中反映。下列两首诗歌可用于说明,由唐至宋()脱鞍哲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唐)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递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宋)赵恒《劝学诗》A.门第观念趋于淡化 B.社会控制相对松弛C.民族战争逐渐减少 D.治国方略发生变动23.描绘北宋都城的水陆交通及日常生活的《清明上河图》中,缺乏两种市井常见动物——马和羊,画面上,开封的大车都用黄牛或水牛拖拉。对这一信息解读合理的是,宋代()A.交通工具的落后导致马匹供不应求 B.政府严格执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C.文人阶层对市井生活缺乏基本常识 D.边患使政府加强对战备物资的控制24.宋朝时负责承转奏章的职能机构有:进奏院、登闻检院和理检院等。它们面向不同身份的官员和民众各行其政,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信息传递网。这一做法()A.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B.有利于君主集权加强 C.避免了决策失误 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25.在王安石变法过程中,朝廷设立了“发运使”,主要掌握国家东南六路的生产情况以及政府与宫廷的物资需求情况,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统一收购和运输物资。这一措施()A.调动了商人从商的热情 B.提高了农业产品的价格C.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D.发挥了政府的调控作用26.辽道宗耶律洪基自谓”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中华”,并下诏设学养士,在各州相继建立孔子庙,并颁赐”五经”诸家注疏,命令博士、助教认真传授。这反映()A.多民族政权并立 B.大一统局面形成 C.各民族文化创新 D.汉文化影响深远27.《金史》记载:“金之初年,诸部之民无它徭役,壮者皆兵,平居则听以佃渔射猎习为劳事,有警则下令部内,及遣使诣诸孛堇征兵,凡步骑之仗糗皆取备焉。其部长曰孛堇,行兵则称曰猛安、谋克,从其多寡以为号,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这表明金朝猛安谋克制度()A.适应了农业生产需要 B.实现了疆域内民族平等C.具有军事组织的特点 D.受到了中原文明的影响28.元代在地方设立行省,突破了以山川地理划分区域传统做法,反而尽量做到“‘犬牙交错’,‘以北制南’,从根本上消除了……赖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险、区域经济之利、一方民众之心。"其主要意图是()A.防止地方据险割据 B.整合资源发展经济C.加强边疆地区管理 D.促进区域平衡发展29.《元史·百官志》载:“▲秩从一品,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遇吐蕃有事,则分院往镇,亦别有印。如不征伐,则令枢府议。”填入▲的应为()A.岭北行省 B.北庭都元帅府 C.宣政院 D.澎湖巡检司30.下表为元朝中期吏部统计的官员数据。据此可知元朝()
朝官外任官蒙古、色目9385689汉人、南人110014236A.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B.政府已经完全汉化C.社会门第观念弱化 D.地方权力逐渐分散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先秦诸子,关于政治社会方面的意见,是各有所本的,而其所本亦分新旧。儒家,是综合自上古至西周的政治经验所发生的思想。法家,是基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形势所发生的思想。先秦诸子所想解决的,都是人事问题,而人事问题,则以改良社会的组织为其基本。粗读诸子之书,似乎所注重的,都是政治问题。——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材料二汉武帝时代贬斥黄老刑名等百家之言,起用文学儒者至数百人,实现了治国方略的历史性转变。汉武帝大举贤良文学之士,著名儒学大师董仲舒以贤良身份,就汉武帝提出的命题发表对策,讨论成就治世的策略。齐地儒生公孙弘以精通《春秋》之学升迁为天子信用的重臣,相继任博士、太常、御史大夫,丞相并受封平津候,于是"天下之士靡然向风矣"。——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和法家为解决"政治问题"提出主张。并分析其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汉时期儒学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10世纪开始的自然环境恶化,使得当时中国的平均气温下降了1℃,这对地处西部、北部的游牧民族打击很大,很多草地出现了沙化,而原先的一些绿洲也逐渐干涸,于是游牧民族向南迁移便成为一种自然的选择。其次,北方游牧民族之所以能这么成功地向南发展,还有赖于一个事实,那就是此时中原王朝的懦弱和管理上的内部空虚。——摘编自赵红军《小农经济、惯性治理与中国经济的长期变迁》材料二南方远离在北部边疆生活的民族政权,且其西、南两面都无势力较强的非汉族力量,东面则是大海,周边环境比较安全。宋代南方人口稠密地区能在一定的人口压力下保持着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除了依靠扩大耕地面积和向开发中地区迁移以外,还要依靠大量的人口投身于工商业和农业多种经营以及非生产部门。——摘编自葛剑雄主编《中国人口史·第三卷·辽宋金元时期》材料三宋代江南各路人口密度统计表(人/平方公里)时期江南东路两浙路江南西路荆湖南路福建路北宋后期24.930.727717.016.0南宋中期27.932.937.722.525.4——摘编自郑学檬《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公元10世纪后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带来的影响。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材料二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材料三明朝放弃元朝凭借边疆向外扩展的做法,继承汉唐“守在四夷”的治边之策。为防范“北虏”南下,明朝修建九边重镇,修缮长城并驻重兵,以强硬的军事手段应对北方游牧势力。明朝在南部边疆蛮夷地区大量派驻军队,以卫所的形式驻守各地。在设置卫所以外蛮夷聚居的边远地区,明朝普遍推行土司制度,总体上实行卫所与土司结合统治的双轨制。——摘编自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1)根据材料一,概述孝文帝改革的措施。(2)阅读材料二,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成熟的办法”。列举唐朝处理少数民族关系的方式(至少两例)(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答案1-5【答案】C【答案】D【答案】B【答案】B【答案】B6-10【答案】C【答案】D【答案】C【答案】C【答案】C11-15【答案】B【答案】C【答案】B【答案】C【答案】A16-20【答案】C【答案】A【答案】B【答案】B【答案】B21-25【答案】A【答案】D【答案】D【答案】B【答案】D26-30【答案】D【答案】C【答案】A【答案】C【答案】A31【答案】(1)主张:儒家提出仁、礼、为政以德、仁政、隆礼重法、君舟民水等思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