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版《政治》资料:讲解部分课堂课件-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_第1页
新高考版《政治》资料:讲解部分课堂课件-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_第2页
新高考版《政治》资料:讲解部分课堂课件-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_第3页
新高考版《政治》资料:讲解部分课堂课件-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_第4页
新高考版《政治》资料:讲解部分课堂课件-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

政治第四部分哲学与文化

专题八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考点一时代精神的精华一、追求智慧的学问1.哲学与生活实践的关系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1)区别①含义: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关于世

界观的学问.基础篇2②形成:世界观人人都有,是人自发形成的;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

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

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③特点:世界观是零散的、不自觉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但不全是

科学的).2)联系:它们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1)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用世

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

统一.3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比较

哲学具体科学区别研究对象整个世界某一具体领域

任务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的本质和

最普遍的规律揭示某一具体领域的

规律

作用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论指导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指导联系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

反对两种错误倾向①替代论: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②取消论: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

4易错提醒:哲学与具体科学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而是共

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二、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5易混易错: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

的关系问题,但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阵营观点基本形态区别

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主观唯心主义世界的本原是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世界的本原是客观精神(如上帝、神、理念、绝对精神等)6归纳总结: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

学的对立.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1)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

斗争的必然产物.2)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

的唯物主义.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其自然科学前提和社会科学前提.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7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温馨提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群众的精神武

器.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详见综合篇知能一)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

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8考点二探究世界的本质一、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

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

分.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

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9易混易错: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从物质本质上讲的,是相对于人的意识、精神而言的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运动是指物质存在的状态,是相对于静止、不变而言的10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从其产生来说: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

人类社会.2)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构成来说

3.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从产生上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产物.2)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3)从内容看: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11易混易错: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二、运动的规律性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温馨提示: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

主义.2.规律及其特点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

联系.122)规律的特点①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

消灭.②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

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3.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1)主观能动性的表现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

创造性.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3归纳总结:意识活动的特点特点区别目的性侧重于行动目标、方式和步骤确定自觉选择性强调认识对象的选择能动创造性突出反映程度(现象与本质)和时间跨度(过去、当前和未来)142)主观能动性的条件性: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

件.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

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

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

作用.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两个依据:①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②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

性的关系.2)四个要求: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②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③以求真

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④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153)两个结合:①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②把高度的

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4)两个反对:①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②反对片面强调客

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16考点三把握世界的规律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1.联系的含义: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

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2.联系的特点: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易混易错:①联系的普遍性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联

系是有条件的.②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17比较

整体部分

含义整体是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

地位、功能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相互影响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也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182)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要掌握系

统优化的方法.二、世界是永恒发展的1.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发展的普遍性: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自然

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不断发展的.2)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3)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因①从含义看: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

前途的事物.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会走向灭亡.②从特点看:新事物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汲取19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

而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③从历史领域看: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

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归纳总结: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是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

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新事物是后来出现的事物,但后来出现的

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20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事物发展的形式或状态:量变和质变.区别量变质变含义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特点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是质态的转变,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21区别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原因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

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有一个过程

旧事物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2)发展的方向、道路:前进性和曲折性.22归纳总结: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根本途径.三、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矛盾的含义:矛盾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矛盾就是

对立统一.温馨提示:统一与对立是矛盾双方的关系,而不是矛盾双方.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比较

同一性斗争性区别含义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特点相对的绝对的联系

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23易混易错: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与斗争性,而非普遍性与特殊性.3)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2.矛盾问题的精髓1)矛盾的普遍性①含义:空间维度上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时间维度

上是指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②地位: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242)矛盾的特殊性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25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

系①地位: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②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③要求: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

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归纳总结: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中理解普遍性是从同一类事物

的共性去理解.263.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角度内容

原理依据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

原理

要求两点论复杂事物: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某一矛盾: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重点论复杂事物: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某一矛盾: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关系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

274.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1)含义: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

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2)地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

的活的灵魂.3)重要性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28易混易错:比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范畴辩证法范畴唯物论范畴侧重点强调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强调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尊重规律原理依据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29四、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唯物辩证法形而上学观点用联系、发展、全面观点看问题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0知能一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1.哲学是什么综合篇角度内容本义哲学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起源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与时代的关系哲学是一定时代和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作用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基本性质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1核心观点实践观点

基本特征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于社会历史研究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科学性:①它正确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②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革命性:①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②它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

学;③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论品质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

2.马克思主义哲学32知能二辩证唯物论(探究世界的本质)辩证唯物论主要原理原理名称原理内容方法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定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规律的客观性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意识的能动作用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重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意识,克服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33原理名称原理内容方法论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重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观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①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②认识和利用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续表34原理名称

原理内容方法论

普遍性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

观点

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①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

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等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知能三唯物辩证法(把握世界的规律)1.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原理35原理名称原理内容方法论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①互相区别.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②相互联系.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①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②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

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

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

果.③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续表36原理名称原理内容方法论发展的普遍性及其实质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静止的观点.坚持与时俱进,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发展的形式或状态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②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①重视量的积累,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2.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原理37原理名称原理内容方法论发展的方向、道路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①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和保护新事物.②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看到对立发展的原因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要着重抓住内因,又不能忽视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发展的根本途径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创新意识续表383.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原理原理名称原理内容方法论矛盾的含义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矛盾的基本属性①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②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③矛盾的斗争性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①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向有利方面转化.②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39原理名称原理内容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具有普遍性,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要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承认矛盾,善于分析矛盾,

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矛盾的特殊性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是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二是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①坚持矛盾的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续表40原理名称原理内容方法论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想问题、办事情既要

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

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

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

好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处于支配地位,

起着主导作用;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想问题、办事情既要

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

支流

续表41知能四比较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基于区分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考生的易错点、疑难点和高考

的常考点,特设置该知能点.42议题推进政府数据开放的辩证法智慧[2021江苏卷,17(2)]生活情境:材料一①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政府数据开放已经成为当今

世界各国的共同趋势.政府将可开放的数据资源面向全社会开放,企

业、个人和研究机构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并将其产生的社会化数据反哺

给政府,//②从而促进国家公共数据资源体系的建立健全(如下图).

应用篇43材料二③目前,我国在推进政府数据开放方面做出了一些积极探索,并

将进一步提升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功能,优先推动企业登记监管、卫

生、交通、气象等高价值数据集向社会开放,鼓励第三方深化对公共数

据的挖掘利用.//④不过,政府数据开放也面临着公共数据资源概念不

清,数据开放与数据共享、数据开放与数据交易的界限模糊等问题,尤其

是数据开放的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和法规制度体系还需要进

一步完善.探究问题: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阐述如何更好地推进政府数据开放.(10

分)44设问拆解:“唯物辩证法知识”→知识范围.“如何”→措施类非选择题→分析角度:如何更好地推进政府数据开放数据开放的过程涉及多个主体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政府数据开放面临许多问题→解决复杂问题,分出轻重缓急主次矛盾关系材料分层:①说明政府数据开放是大势所趋,展现政府数据开放的过程;②

说明政府数据开放对国家公共数据资源体系的影响;③说明我国在推进

政府数据开放方面所做的探索;④指出政府数据开放面临的问题.45材料解读:①中“政府将可开放的数据资源面向全社会开放,企业、个人

和研究机构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并将其产生的社会化数据反哺给政府”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②中“促进国家公共数据资源体系的建立健全”及示意图+③中“共享

交换”“第三方”→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全局观念,用综合的思

维方法认识事物,正确处理政府数据平台与其他市场主体等要素资源的

联系.④中“概念不清”“界限模糊”“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和法

规制度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分出轻重

缓急,运用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的知识,处

理好数据平台、政府与市场主体的关系,明确公共数据资源概念,完善相关体系.46参考答案

①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特别

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3分)

推进政府数据开放要正确处理政府数据平台和其他市场主体等要素资

源联系,用综合的思维方式从整体上构建公共数据体系.(2分)②主要矛

盾与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3

分)推进政府数据开放,需要明确公共数据的资源概念,厘清数据开放与数

据共享、数据开放与数据交易的关系,更要完善数据开放的标准规范体

系、安全保障体系和法规制度体系等.(2分)47创新点拨时评写作的哲学之道例(2022苏锡常镇二模,1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

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

争.”纵观整个社会发展史,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飞跃和发展,都离不开

斗争.一部百年党史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展现斗争精

神、练就斗争本领的气势恢弘的历史.从革命战争年代的“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推翻“三座大山”,到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西方列强的封

锁和挑衅,敢于斗争,抗美援朝,都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斗争史的华章.正是

因为党善于发扬斗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能突破重重“包围

圈”,“争”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前景,赢得国家生存发展的空创新篇48间和民族的尊严.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关键时期.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重大斗争不会少,我们必须

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奋勇搏击、迎难而上,敢于斗争、勇于胜

利,从而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结合材料,就“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撰写一篇时事评论.

(9分)要求:①运用发展观和矛盾观相关知识;②紧扣主题,论据充分,逻辑清晰,

结构合理;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200字左右.49试题特点:

1.基于探究的视角写时事评论,设问具有开放性,命制方式新颖.2.运用发展观和矛盾观知识,基于背景素材得出评论观点,体现学以致用

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培养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参与实践,提高辩证思维能

力.50探究路径:

先用矛盾观的知识阐述实现伟大梦想的动力要靠斗争,再用发展观的知

识阐述实现伟大梦想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