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屈原列传》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
一'知识点汇总
1、课文详解
屈原列传〔两汉〕司马迁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
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
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日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
《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
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
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
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誓,
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
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
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嚼然
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既细,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
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
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向,
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
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
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
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原既疏,
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昧。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
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
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
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
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
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
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
笑,此不知人之祸也。《易》曰:“井溪不食,为我心恻,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王
之不明,岂足福哉!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
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
不傲其糟而啜其醯?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日:“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
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
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蟆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
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馀年,汉有贾
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
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
容,而自令若是!读《II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2、译文:
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同姓。做楚怀王的左徒。(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
道理,擅长外交辞令。对内,同楚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颁发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答对各国诸侯。
楚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和他职位相等,想争得楚王对他的宠爱,便心里嫉妒屈原的贤能。楚怀王派屈原制定国家的
法令,屈原编写的草稿尚未定稿,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把草稿强取为己有,屈原不赞同。上官大夫就谗
毁他说:“君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没人不知道的,每出一道法令,屈原就炫耀自己的功劳,说:'除
了我,没有人能制定法令了‘。"楚王听了很生气,因而疏远了屈原。
屈原痛心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谄媚国君的人遮蔽了楚怀王的明见,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
无私的人,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谗臣所容,所以忧愁深思,就创作了《离骚》。“离骚”,就是遭遇忧
愁的意思。上天,是人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境困难时,总是要追念上天和父母(希望给以援
助),所以劳累疲倦时,没有不呼叫上天的;病痛和内心悲伤时,没有不呼叫父母的。屈原正大光明行为
正直,竭尽忠心用尽智慧来侍奉他的国君,却被小人离间,可以说处境很困难。诚信而被怀疑,尽忠却被
诽谤,能没有怨愤吗?屈原作《离骚》,是从怨愤引起的。《诗经》中的国风,写男女恋情而不过度,小
雅有怨刺之言,但不直切愤怒。屈原的《离骚》诗,则两者之美兼而有之。(他)远古提到帝学,近古提
到齐桓公,中古提到商汤、周武王,利用古代帝王这些事用来讽刺当世社会。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治乱
的条理,没有不全表现出来的。他的文章简约,语言含蓄,他的志趣高洁,行为正直。就其文字来看,不
过是寻常事情,但是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列举的虽是肯前事物,但是表达意思很深远。他的志趣高洁,所
以作品中多用美人芳草作比喻;他的行为正直,所以至死不容于世。他自动地远离污泥浊水,像蝉脱壳那
样摆脱污秽环境,以便超脱世俗之外,不沾染尘世的污垢,出于污泥而不染,依旧保持高洁的品德,推究
这种志行,即使同日月争光都可以。
屈原已被罢免。后来秦国准备攻打齐国,齐国和楚国结成合纵联盟互相亲善。秦惠王对此担忧。就派
张仪假装脱离秦国,用厚礼和信物呈献给楚王,对怀王说:“秦国非常憎恨齐国,齐国与楚国却合纵相亲,
如果楚国确实能和齐国绝交,秦国愿意献上商、於之间的六百里土地。”楚怀王起了贪心,信任了张仪,
就和齐国绝交,然后派使者到秦国接受土地。张仪抵赖说:“我和楚王约定的只是六里,没有听说过六百
里。”楚国使者愤怒地离开秦国,回去报告怀王。怀王发怒,大规模出动军队去讨伐秦国。秦国发兵反击,
在丹水和淅水一带大破楚军,杀了八万人,俘虏了楚国的大将屈白,于是夺取了楚国的汉中一带。怀王又
发动全国的兵力,深入秦地攻打秦国,交战于篮田。魏国听到这一情况,袭击楚国一直打到邓地。楚军恐
惧,从秦国撤退。齐国终于因为怀恨楚国,不来援救,楚国处境极端困窘。第二年,秦国割汉中之地与楚
国讲和。楚王说:“我不愿得到土地,只希望得到张仪就甘心了。”张仪听说后,就说:“用一个张仪来
抵当汉中地方,我请求到楚国去。”到了楚国,他又用丰厚的礼品贿赂当权的大臣靳尚,通过他在怀王宠
姬郑袖面前编造了一套谎话。怀王竟然听信郑袖,又放走了张仪。这时屈原已被疏远,不在朝中任职,出
使在齐国,回来后,劝谏怀王说:“为什么不杀张仪?”怀王很后悔,派人追张仪,已经来不及了。
后来,各国诸侯联合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杀了楚国将领唐昧。这时秦昭王与楚国通婚,要求和怀王
会面。怀王想去,屈原说:“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可信任,不如不去。”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怀王
去,说:“怎么可以断绝和秦国的友好关系!”怀王终于前往。一进入武关,秦国的伏兵就截断了他的后
路,于是扣留怀王,强求割让土地。怀王很愤怒,不听秦国的要挟。他逃往赵国,赵国不肯接纳。只好又
到秦国,最后死在秦国,尸体运回楚国安葬。
怀王的长子顷襄王即位,任用他的弟弟子兰为令尹。楚国人都抱怨子兰,因为他劝怀王入秦而最终未
能回来。屈原也为此怨恨子兰,虽然流放在外,仍然眷恋着楚国,心里挂念着怀王,念念不忘返回朝廷。
他希望国君总有一天醒悟,世俗总有一天改变。屈原关怀君王,想振兴国家改变楚国的形势,一篇作品中,
都再三表现出来这种想法。然而终于无可奈何,所以不能够返回朝廷。由此可以看出怀王始终没有觉悟啊。
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贤明或昏庸,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为自己服务,选拔贤才来辅助自己的。然而
国破家亡的事接连发生,而圣明君主治理好国家的多少世代也没有出现,这是因为所谓忠臣并不忠,所谓
贤臣并不贤。怀王因为不明白忠臣的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
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军队被挫败,土地被削减,失去了六个郡,自己也被扣留死在秦国,为天下人所耻
笑。这是不了解人的祸害。《易经》说:“井淘干净了,还没有人喝井里的水,使我心里难过,因为井水
是供人汲取饮用的。君王贤明,天下人都能得福。”君王不贤明,难道还谈得上福吗!令尹子兰得知屈原
怨恨他,非常愤怒,终于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发怒,就放逐了屈原。
屈原到了江滨,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色憔悴,形体面貌像枯死的树木一样毫
无生气。渔父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
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父说:“聪明贤哲的人,不受外
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整个世界都混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众人都沉醉,
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
刚洗过头的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
物的污染呢?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
于是他写了《怀沙》赋。因此抱着石头,就自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死了以后,楚国(还)有宋玉、唐勒、景差一些人,都爱好文学,由于擅长写赋受到人们称赞;
然而都效法屈原的委婉文辞,始终没有人敢于直谏。从这以后,楚国一天比一天缩小,几十年后,终于被
秦国所灭亡.自从屈原自沉汨罗江后一百多年,汉代有个贾谊,担任长沙王的太傅。路过湘水时,写了文章
来凭吊屈原。
太史公说:我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为他的志向不能实现而悲伤。到长沙,
经过屈原自沉的地方,未尝不流下眼泪,追怀他的为人。看到贾谊凭吊他的文章,文中又责怪屈原如果凭
他的才能去游说诸侯,哪个国家不会容纳,却自己选择了这样的道路!读了《服鸟赋》,把生和死等同看
待,认为被贬和任用是不重要的,这又使我感到茫茫然失落什么了。
3、课下注释:
楚之同姓:楚王族本姓芈(mi米),楚武王熊通的儿子瑕封于屈,他的后代遂以屈为姓,瑕是屈原的
祖先。楚国王族的同姓。屈、景、昭氏都是楚国的王族同姓。
楚怀王:楚威王的儿子,名熊槐,公元前328年至前299年在位。左徒:楚国官名,职位仅次于令尹。
博闻强志:见识广博,记忆力强。志,同“记”
明于治乱:通晓国家治乱的道理
娴于辞令:擅长讲话。娴,熟悉。辞令,指外交方面应酬交际的语言。
上官大夫:楚大夫。上官,复姓。
宪令:国家的重要法令。
属(zhti):写作。
《离骚》:屈原的代表作,自叙生平的长篇抒情诗。关于诗题,后人有二说。一释“离”为“罹”的
通假字,离骚就是遭受忧患。二是释“离”为离别,离骚就是离别的忧愁。
反本:追思根本。反,通“返”。
惨怛(dd):忧伤。
盖:表推测性判断,大概。
帝善(kii):古代传说中的帝王名。相传是黄帝的曾孙,号高辛氏。
齐桓:即齐桓公,名小白,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685年至前643年在位。汤:商朝的开国君主。武:
指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王朝。
条贯:条理,道理。“见”同“现”。
指:同“旨”。迩(配):近。“见”同“现”。
称物芳:指《离骚》中多用兰、桂、蕙、芷等香花芳草作比喻。
疏:离开。濯淖(zhu(5nao):污浊。
蝉蜕(tui):这里是摆脱的意思。获:玷污。滋:通“兹”,黑。
皤(jiao)然:洁白的样子。
泥:动词,染黑。滓(zi子):污黑。
细(chil):通“黜”,废,罢免。指屈原被免去左徒的职位。
从(z6ng):同“纵”。从亲,合纵相亲。当时楚、齐等六国联合抗秦,称为合纵,楚怀王曾为纵长。
惠王:秦惠王,公元前337年至311年在位。
张仪:魏人,主张“连横”,游说六国事奉秦国,为秦惠王所重。详:通“佯”。委:呈献。质:通
“贽”,信物。
商、於(wii):秦地名。商,在今陕西商州市东南。於,在今河南内乡东。
丹、淅(xi):二水名。丹水发源于陕西商州市西北,东南流入河南。淅水,发源于南卢氏县,南流
而入丹水。
屈旬:(gai):楚大将军。汉中:今湖北西北部、陕西东南部一带。
蓝田:秦县名,在今陕西蓝田西。
邓:春秋时蔡地,后属楚,在今河南邓州市一带。
明年:指楚怀王十八年(公元前311年)。
靳尚:楚大夫。一说即上文的上官大夫。
顾反:回来。反,通“返”。
唐昧:楚将。楚怀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01年),秦、齐、韩、魏攻楚,杀唐昧。
秦昭王:秦惠王之子,公元前306年至前251年在位。
武关:秦国的南关,在今陕西省商州市东。
内:同“纳”。
顷襄王:名熊横,公元前298年至前262年在位。令尹:楚国的最高行政长官。
虽放流:以下关于屈原流放的记叙,时间上有矛盾,文意也不连贯,可能有脱误。
世:三十年为一世。
《易》:即《周易》,又称《易经》。这里引用的是《易经•井卦》的爻辞。谍(xi◎谢):淘去泥污。
这里以淘干净的水比喻贤人。
被:通“披”。披发,指头发散乱,不梳不束。
三闾大夫:楚国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的官。
哺(bU埠):吃,食。糟:酒渣。啜(chub辍):喝。醴离):薄酒。
瑾、瑜:都是美玉。为:表示疑问的语气词。
察察:洁白的样子。汶(menO)汶:浑浊的样子。
皓(hdo)皓:莹洁的样子。温蟾(hub获):尘滓重积的样子。
《怀沙》:在今本《楚辞》中,是《九章》的一篇。令人多以为系屈原怀念长沙的诗。
汨(mi密)罗:江名,在湖南东北部,流经汨罗县入洞庭湖。
宋玉:相传为楚顷襄王时人,屈原的弟子,有《九辩》等作品传世。唐勒、景差:约与宋玉同时,都
是当时的词赋家。
“数十年”句:公元前223年秦灭楚。
贾生:即贾谊(公元前200年前168年),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西汉政论家、文学家。长沙王:
指吴差,汉朝开国功臣吴芮的玄孙。太傅:君王的辅助官员。
湘水:在今湖南省境内,流入洞庭湖。书:指贾谊所写的《吊屈原赋》。
太史公:司马迁自称。
《天问》、《招魂》、《哀郢》:都是屈原的作品。《招魂》一说为宋玉所作。《哀郢》是《九章》
中的一篇。
《Jft鸟赋》:贾谊所作。去:指贬官放逐。就:指在朝任职。
如:去、至!L
稚子:小儿子。
4、文言知识
通假字
人穷则反本。(反,通“返”,返回。)
犹离忧也。(离,通“罹”,遭遇。)
靡不毕见。(见,用“现”,出现。)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指,通“旨”,意旨,旨趣。)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濯,通“浊”,污浊。)
皤然泥而不滓者也。(泥,通“涅”,染黑。)
屈平既细。(细,通''黜",被罢黜。)
齐与楚从亲。(从,通“纵”,合纵。)
厚币委质事楚(质,通“贽”,见面礼。)
顾反。(反,通“返”,返回。)
赵不内。(内,通“纳”,接纳,收纳。)
被发行吟泽畔。(被,通“披”,披散。)
文言实词
属
屈平属草稿未定动词,Zhu,连缀,引申为写作。
亡国破家相随属动词,Zhu,连接。
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动词。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动词,隶属,属于。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动词,掌管。
有宁越……之属为之谋名词,类,这些人。
吾属今为之虏也名词,用在人称后面,表复数。吾属,我们。
神情与苏、黄不属动词,类似。
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
伐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动词,耀,自夸。
其后秦欲伐齐动词,讨伐,进攻。
口诛笔伐动词,声讨。
伐薪烧炭南山中动词,砍伐。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动词,战胜,打败。
此五霸之伐也名词,功业。
疏
王怒而疏屈平动词,疏远。
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形容词,稀疏。
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动词,陈述,旧读shllo
论积贮疏名词,奏章,古代大臣向君主上书言事的文体,旧读shu„
十三经注疏名词,注解的一种,为“注”作注的文字,旧读shUo
离
“离骚”者,犹离忧也后“离”为动词,通“罹”,遭受。又如《叔向贺贫》:“而离桓之罪。
约从离衡动词,离散,分离。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动词,背离。
多情自古伤离别动词,分离,离别。
本
父母者,人之本也名词,根本。
本末倒置名词,本义:草木的根。
今背本而趋末名词,根本的、基础的东西或方面,此指农业。
此之谓失其本心形容词,本来的。
本在冀州之南副词,本来。
己后典籍皆为板本名词,稿本,版本。
今存其本不忍废名词,稿本、底本。
用芽者自从本说代词,这、止匕。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量词,册。
臣本布衣副词,本来(是),原来(是)。一说,动词,出身于。
抑本其成败之迹动词,推究,考察。
志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名词,志向,心意。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名词,意愿。
博闻强志动词,通“记”。一说,名词,记忆力。
其志洁,其行廉名词,志趣。
聊斋志异动词,记述。
项脊轩志名词,表一种记事的文体。
指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名词,通“旨”,意旨,旨趣。
指如削葱根名词,手指。
璧有瑕,请指示王动词,指出。
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动词,指向。
哙遂入……头发上指动词,直立,竖起。
指通豫南副词,一直,直接。
闻
博闻强志名词,学识,见闻。
忽闻门外虫鸣动词,听见。
初闻涕泪满衣裳(chdng)动词,听说。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取。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动词,懂得,明白。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名词,声望,声名。
无何,宰以卓异闻动词,闻名。
留
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动词,扣留。
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动词,停留。
先生可留意矣动词,留心,关心。
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动词,保存,遗存。
迁
顷襄王怒而迁之动词,放逐,流放。
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动词,调动官职,此指升迁。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动词,调动官职。左迁:贬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动词,变迁,变更。
战、守、迁皆不及施动词,迁移,迁都。
父
渔父见而问之曰名词,鱼,古代对老年男子尊称。
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名词,通“甫”,音玲,古代男子的美称,多附缀于名字后面。
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名词,(叔)父,父辈人。
弹
新沐者必弹冠动词,用手指轻轻弹击。
莫辞更坐弹一曲动词,弹奏。
而设法备贮弹药,则可也名词,弓弹、炮弹、炸弹的总称。
害
争宠而心害其能动词,嫉妒。
邪曲之害公也动词使动用法,损害。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名词,祸害。
词类活用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动词活用作名词,听觉,听力,亦指人的聪明智慧和判断力。
谗谄之蔽明也:动词活用作名词,中伤别人的小人。
邪曲之害公也: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邪恶小人。
方正之不容也: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方正之人。
明道德之广崇:形容词活用作动词,阐明。
蝉蜕于浊秽:蝉:名词作状语,像蝉那样……。浊秽: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污浊环境。
厚币委质事楚:名词作状语,用厚币.....
泥而不滓:名词活用作动词,nie,生活在污泥里。
其后楚日以削: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亡国破家相随属: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使……破败。
时秦昭王与楚婚:名词活用作动词,结为婚姻。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名词作状语,在朝内,在国外。
身客死于秦:名词作状语,象客那样。一说,以客的身份。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说短处,诋毁。
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动词使动用法,使……兴。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忠诚之士,贤能之人。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名词活用作动词,效法,模仿。一说为意动用法,以……为祖先。
古今异义
以为“非我莫能为”也:古今同义:认为。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古义:第二年。今义:来年。
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古义:欺诈的言论。今义:无理狡辩,动词。
奈何绝秦欢:古义:怎么,为什么。今义:对付,处置,如“你奈何不了他”“无可奈何”。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古义:返回(楚国)恢复(国家)。一说,反,覆转。今义:一遍又一遍;
颠来倒去;重复的情况。
颜色憔悴:古义:脸色。颜,颜面。色,气色。又如:暮去朝来颜色故。今义:物体光波通过视觉时
所产生的印象。
形容枯槁:古义:形,形体。容,容貌。又如《林黛玉进贾府》:“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今义: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
而能与世推移:古义:变化。今义:移动。
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古义:此处指言语举动适度得体。又如“常从容淡静”。一说,“从容”为举
止行动之意。今义:不慌不忙,不急迫,镇定自若的样子。如成语“从容不迫”。
5、赏析:
本文是《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有关屈原的部分,其中又删去了屈原《怀沙》赋全文。这是现存关
于屈原最早的完整的史料,是研究屈原生平的重要依据。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生
活在战国中后期的楚国,当时七国争雄,其中最强盛的是秦、楚二国。屈原曾在楚国内政、外交方面发挥
了重要作用,以后,虽然遭谗去职,流放江湖,但仍然关心朝政,热爱祖国。最后,毅然自沉汨罗,以殉
自己的理想。本文以强烈的感情歌颂了屈原卓越超群的才华和他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虽然事迹简略,
但文笔沉郁顿挫,咏叹反复,夹叙夹议,是一篇有特色的评传式散文。
本文是一篇极为优秀的传记文学。文章以记叙屈原生平事迹为主,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热烈歌
颂了屈原的爱国精神、政治才能和高尚品德,严厉地谴责了楚怀王的昏庸和上官大夫、令尹子兰的阴险。
本文所记叙的屈原的生平事迹,特别是政治上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国的兴衰存亡息息相关,
他确实是竭忠尽智了。屈原留给后人的财富甚丰,他的高尚品德、爱国精神乃至文学成就,至今具有深远
的影响。
二、专项练习
《屈原列传》复习训练
题号―二总分
评分
阅卷人
得分
1.,;其行廉,故死而不容。(司马迁《屈原列传》
2.屈平正道直行,,,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屈原列传》)
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屈原列传》)
(2)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o(《屈原列传》)
4.,,其志洁,其行廉。,举类迩而见义远。(司马迁《屈原列传》)
阅卷人
得分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改也。其存君兴国,
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习,举贤以自佐。然甘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
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f■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
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易》日:“井
溪不食,为我心恻,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王之不明,岂足福哉!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
大夫琴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
至此?"屈原日:“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日:“夫圣人者,不凝滞
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醵?何故怀瑾握瑜,
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作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与察察,受物之汶汶
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蟆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
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科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
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余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
投书以吊屈原。
太史公日:”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
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W区怪屈虚以被其材游诸侯何国丕容而一自令若是读《服身鸟赋》同死生轻去
就&史然国.朱美W”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冀幸君之一悟,俗之7改也一:一旦
B.新林者必弹冠沐:洗头
C.而蒙世之遢蝮乎温蟆:尘垢,玷污
D.然皆艰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
(2)下列各组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A.(1)被发行吟泽畔(2)而宋荣子犹然笑之(3)虽趣舍万殊
B.(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2)此小大之辩也(3)其次讪体受辱
C.(1)却告了相思回避(2)臣以险衅,夙遭闵凶(3)悟言一室之内
D.(1)翼若垂天之云(2)渔父莞尔而笑(3)见狱吏则头枪地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莫不欲求忠以自为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故内惑于郑袖其制稍异于前
C.人又谁能以身考察察仰观宇宙之大
D.乃作《怀沙》之赋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为务
(4)下列各组中,与例句中加点字词类活用对应完全一致的一组是()
例句:(1)然亡国破家相随属(2)卒使上官大夫建屈原于顷襄王(3)其后楚目以削
A.(1)臣具以表厚(2)宾主尽东南之蓑(3)妪,先大母婢也,毁二世
B.(1)太上不辱先(2)《齐谐》者,志隹者也(3)雄州季列
C.(1)齐彭殛为妄作(2)流俗之所等也(3)臣不胜太巧怖惧之情
D.(1)所以湃目骋怀(2)是以区区不能废匹(3)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5)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既嫉之,虽放流”,但仍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返,表现了他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
B.通过与渔父的对话描写,揭示屈原“见放”是时代的悲剧,表现屈原宁赴湘流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
贵品质O
C.作者用“好辞而以赋见称”的宋玉、唐勒、景差、贾谊等人对比,来衬托屈原“可与日月争光”的高尚
人格。
D.文章有叙有议,文中太史公的一些议论,也是发自其内心的感慨,给人以“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
(6)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II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7)把下面各句译成现代汉语。
①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②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③背负青天而莫之天阕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6.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
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屈平不与国谗之日壬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目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
骚”者,犹离忧也。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
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令尹子兰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
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目:“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
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
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醵?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目:“吾闻之,新沐者
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
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蟆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屈原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
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B.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
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C.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
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D.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日以为/非我
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2)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硬的一项是()
A.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娴:擅长。
B.平伐其功伐:夸耀。
C.王怒而疏屈平疏:疏远。
D.明道德之广崇明:光明。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均相同的一项是()
A.①治乱之条贯②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B.①故忧愁幽思画作《离骚》②信画见疑,忠而被谤
C.①竭忠尽智以事其君②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D.①为楚怀王左徒②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理的一项是()
A.上官大夫与屈原的官位相等,但上官大夫因想争得楚王的宠幸而嫉妒屈原的才能。
B.屈原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与楚王商议国事,应酬诸侯,起初深受楚王的信任。
C.屈原痛心楚怀王不能明辨是非,自己得不到重用,于是心生怨恨,写下了《离骚》。
D.面对渔夫的劝说,屈原宁可投入大江,也不愿让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②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
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
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
令出,平伐其功,日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
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
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
至此?"屈原目:“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
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醴?何故怀瑾握瑜,
而自令见放为?"屈原目:“妾用之新淤者必理兔就洛度必提衣人谁又熊必身之察察(清自)一堂物之这这
c过染)煮至?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蟆乎?”乃作《怀沙》之赋。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E9的一项是()
A.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B.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C.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D.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2)比较下列两组句中加点的字的用法和意义,正确的一项是()
①府吏如丁宁,结誓不别离。②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③秦王击轲,谡八创。④屈原至于江滨,破发行吟泽畔
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3)作者引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的用意是()
A.屈原过于清高、正直,不仅遭人嫉妒,而且为一般人不理解,指出屈原不能知权达变适应社会,顺应时
代。
B.说明屈原坚守节操,德才兼备,不肯同流合污,意在指责楚王无知人之明,同时也含蓄批评屈原孤芳自
赏的态度。
C.肯定了屈原能保持高洁美好的节操和志向,但不同意屈原认为整个世界都混浊的见解,作者比屈原要客
观辩证些。
D.赞扬屈原保持了高度美好的节操和志向,作者借渔父之口,表达了对迫害屈原的那个昏耳贵邪恶的统治集
团的愤慨。
(4)把下列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②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醴?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
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零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
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生之,屈平不与,因谗之:“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
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日:“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
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
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
至此?"屈原目:“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见放。”渔父日:“夫圣人者,不凝滞
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何其糟而啜其醵①?何故怀瑾握瑜,
而自令见放为?"屈原目:“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
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蟆②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
石,遂自投汩罗以死。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注)①醵(H):淡酒。②温蟾(hud):昏耳贵。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心宵其能()②赵不内()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A.改变B.强取C.耽误D.争先取得
②平信其功____________
A.征伐B.败坏C.除去D.夸耀
(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王怒项疏屈平惜其用武财不终也
B.因留怀王用击沛公于坐
C.是以见放戒奢以俭
D.而自令里放冀君实或用恕也
(4)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相同的一项是()。
A.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B.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C.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D.村中少年好事者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于)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6)结合文意,分析作者在屈原死前记叙其与渔父对话的意图。
9.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屈原者,名平。为楚怀王左徒①。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
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②,屈平
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
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羯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注释】①左徒:楚国官名,职位仅次于令尹。②宪令:国家的重要法令。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娴:熟悉。
B.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伐:自夸。
C.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疾:疾病。
D.人穷则反本。反:同“返”,追溯。
(2)下列各组划线的词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A.王怒而疏屈平/夫孰异道面相安/他规矩而改错。
B.父母者,人之本也/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C.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背绳墨以追曲兮/谣逐谓余以善淫
D.博闻强记,明王治乱/步余马士兰皋兮/王嗟女兮,无与士耽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上官大夫与屈原的官位相等,但上官大夫因想争得楚王的宠幸而嫉妒屈原的才能。
B.屈原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与楚王商议国事,应酬诸侯,深受楚王的信任。
C.屈原草拟宪令之后,上官大夫就想夺取过来(邀功),但屈原不给。于是上官大夫就发怒并从此疏远
了屈原。
D.屈原作《离骚》,是因为自己的诚信被怀疑、忠实被诽谤的怨恨引起的。
(4)翻译下面句子
①至陛下,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②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③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
《屈原列传》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
二、知识点汇总
4,课文详解
屈原列传〔两汉〕司马迁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
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
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
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
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
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
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
《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警,下道齐桓,中
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
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
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
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帽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既纳,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
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
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
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
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句,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
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
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
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
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
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昧。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
怀王欲行,屈平日:“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
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
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
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
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
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
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易》日:“井
蝶不食,为我心恻,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王之不明,岂足福哉!令尹
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
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
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日:“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
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
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虢其糟而啜其醯?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
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
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