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22DB22/T3020—2019“多规合一”空间地理信息底图编制规程Regulationsforthecompilationof"multi-plansintegration"spatialgeographicinformation2019-05-27发布2019-06-17实施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发布I 1 1 1 2 2 2 2 3 6 6 6 6 7 8 8 8 8 9 3 3 4 4 5 5 5 5 6 6 表A.7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集成评价等级 表B.1后备适宜用地潜力分级的参考阈值 27 29 1资源环境承载能力resourceenvironme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evaluationofresourceenvironm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territorial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evaluationofterritoriald2城镇开发边界urbandevelopment地表覆盖分类数据surfacecoverclassifi地理国情要素数据nationalgeographicalfac4.3.2编码规则3行政区划包括行政村、乡镇,属性应包含政区国土面积、多年份常住人口数包括高程、坡度、坡向,网格大小应为10线点土地利用/覆盖现状4大气、水环境功能区属性应包含功能区类型、面积、水环境功能区目标浓度、污染物综合降解系地质灾害点位分布数据点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与点4.4.2.1要求土地可利用度、水资源丰度、环境纳污能力、自然地理本底51M2M3M4C5C4.4.2.3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平、城镇建成区发展状态、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交通优1M2M3M4C5C61M2M3C高高高中低低低7——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的区域划入生态空间适宜区(EⅠ);——依法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入农业空间适宜区(AⅠ);——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的区域划入城镇空间适宜区(UⅠ)。对应类型的Ⅱ类适宜区(EⅡ、AⅡ、UⅡ);Ⅱ类生态空间适宜区(EⅡ);——局部地区宜按照城镇空间集中原则,划为Ⅱ类城镇适宜区(UⅡ)。——7.1.2.1、7.1.2.2中未域,划分为对应类型的Ⅲ类适宜区(EⅢ、AⅢ、UⅢ);——三种功能适宜性均为低的区域,宜划定为Ⅲ类生态空间88.2.1.1.3国界色带沿界线符号向外侧连续绘制。双线河上的国界色带沿外侧岸线向9境纳污能力5项指标进行单项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集成评价,综合识别承载A.4.1土地资源评价A.4.1.1评价方法Af(A1,A2,A3)............................(A.1)f——函数;A1——地形坡度,单位为度(°););A——土地可利V用度,农业发展、城市建设的土地资源可利用程度,需具备一定的坡度、高程A.4.1.2评价步骤3°~8°8°~15°15°~25°A.4.1.2.2土地可利用度评价与以地形坡度分级结果为基础,结合海拔高度、土地利用现状,将土地可利用度划分为高、较高、中等、较低、低5种类型。如海拔高度在200A.4.2.1评价方法Bf(B1,B2)..............................(A.2)f——函数;);B2——过境水资源量,单位为立方米(m3B2Max(B3)..............................(A.3)B2——过境水资源量,单位为立方米(m3Max——最大值;B3——过境河流年径流量,指过境河流的多年平均径流量,评价中选择径流量最大的河流来描述过境水资源丰富程度,对于未流经评价单元,但空间距离较近、具备用水条件的河流,评价中仍可以A.4.2.2评价步骤A.4.2.2.1降水量评价收集整理评价区域内与邻近地区气象站的长期观测资料(一般应大于30年),计算各气象站多年平均降水量并进行空间插值,得到年降水量栅格数据。降水量等计算三级流域内主要河流径流量的多年平均值,并按径流量划分过境水资大A.4.2.2.3水资源丰度评价与量的分级结果,确定水资源等级。宜以2项指标中较优的分级结果为准,也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A.4.2.2.4针对特殊地理条件的辅助性对评价单元内地域分异显著,区域利用过境水资源的便利程度存在较大差异的区域,宜选择河流A.4.3纳污能力评价A.4.3.1评价方法Cf(C1,C2).............................(A.4)C2——水环境污染物排放限值,以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等主要污染物为评价对f——函数。C4——规定年日平均浓度;C2——水环境污染物排放限值,以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等主要污染物为评价对C5——水环境功能区目标浓度,可根据水环境功能区类别,按照国家或者地方关于水环境质量标A.4.3.2评价步骤A.4.3.2.1污染物排放限值计算应按照环境功能区划定基础评价单元,确定环境功能区内的污染物目标浓度,计算污染物年允许A.4.3.2.2大气环境和水环境应按照排放限值自然分布规律,将各种大气和水污染物排放限值划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并A.4.3.2.3环境纳污能力评价与应将大气和水环境污染物排放限值的高、中、低等级分别赋5、3、1分,并将二者平均值作境纳污能力得分,根据分值高低划分为能力强、较强、中等、A.4.4.1评价方法Df(D1,D2,D3)............................(A.7)D2——活动积温,指大于等于10℃的日平均温度的总和,单位为摄氏度(℃)。f——函数。55D1——湿润系数,年降水量和参考作物蒸散发量的比值,降水量通过气象站观测资料获取,参考A.4.4.2评价步骤A.4.4.2.1单项要素分级评价1亚湿润干旱和湿润;植被类型为沙漠戈壁、荒漠草原/草原/234>0.6551234>800051戈壁沙漠为地貌分类中划定的相应类型,山地一般相对高差345A.4.4.2.2单项要素分级图叠加依据单项要素分级评价数据,进行自然地理条件集成,各评价单元自然地理条件集成方法宜采用应根据评价单元自然地理条件,结合评价区域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分级阈值,将自然地理条件A.4.5.1评价方法EMax(E1,E2,E3,E4,E5).....................(A.10)Max——最大值;A.4.5.2评价步骤根据区域自然灾害类型特点,遴选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限制作用的灾种,一般应包括地震、地A.4.5.2.2单项灾种危险性评价收集整理各类自然灾害历史资料,根据灾害发生频率与强度,评价单项灾种危险性。对于有研究A.4.5.2.3灾害危险性评价与分级大无A.5.1集成评价准则——承载能力高值区应具备较好的水土资源基础,即同时要求土地资源、水资源均具有较好的支——承载能力高值区应具备较好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即同时要求环境纳污能力较强、自然地理——承载能力受生态敏感程度的制约作用,即生态敏感度较高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受到限A.5.2集成评价方法Ff(Min(A,B,),Min(C,D,J))..................(A.11)A——土地可利用度;J——生态敏感度;f——函数;Min——最小值。A.5.3集成评价步骤A.5.3.1单项评价结果标准化将单项评价结果进行分级赋值,1分为最低等级,5分为最高等级。其中,土地可利用度、水资A.5.3.2单项指标叠加分析A.5.3.3集成评价强强强强弱弱弱弱弱弱——尊重自然规律性。评价应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充分考虑资尊重自然和经济规律。评价应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理念,充分考虑资源环境——均衡发展和保护关系。评价应坚持发展和保护相协调,将保护作为发展的基本前提,坚守自然资源供给上限、粮食安全与生态环境安全的基本底线,力求塑造安全、有序、可持续的空——兼顾刚性和弹性约束。评价应遵循部门红线及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中的刚性规定,并合理利用本技术规程中预留的弹性空间,因地制宜地选取评价因子、设置重要参数、确定分级阈遵循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原则,以定量方法为主,定性方法为辅,技术流程见图B 基础数据库构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资源环境承载潜力人均后备适宜用地潜力评价人均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评价环境胁迫度评价生态敏感度评价灾害风险度评价资源环境承载潜力人均后备适宜用地潜力评价人均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评价环境胁迫度评价生态敏感度评价灾害风险度评价社会经济发展基础人口人口集聚水平评价城镇建设评价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评价交通优势度评价能源保障度评价农业功能适宜性评价城镇功能适宜性评价农业功能适宜性评价城镇功能适宜性评价生态功能适宜性评价22所含河湖库等水域面积、所含沙漠戈壁面积——特定坡度与高程条件下地域内的水域面积、沙漠G4B.3.1.1.2.2可利用土地评价。基于15°~25°生成地形坡度分级图。按高程<500m、500m~1000m、1000m~2000m、2000m~3000mB.3.1.1.2.3人均后备适宜用地潜力计算与分级。基于可利用土地评价、土地利用现状,计算后>0.00133>3202H..............................(B.5)2H1H2H3...........................(B.6)H2——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中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省、市、县级行政H3——用水量。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应选择距离评价基准年最近的未来年度数据,用水量、常住人口规模选择评价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一般只分解到县级行政单元,对于县域单元较大、水资源适宜程度空间If(I1,I2)............................(B.7)f——函数。I1Max(I3)...........................(B.8)Max——最大值。I2Max(I4)...........................(B.9)I4——水污染物浓度超标指数,以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等主要污染物及超标污染B.3.1.3.2.1计算单项大气以各项污染物的标准限值表征环境系统所能承受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阈值,不同区域各项污气ijSRCij1...........气ijSiCij——区域j内第i项污染物的年均浓度监测值(污染物中一氧化碳为24小时平均浓度第95百分Si——第i项污染物浓度的二级标准限值。i=1,2,…,6,分别对应SO2、NO2、PM10、CO、O3、各控制断面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与该项污染物一定水质目标下水质标准限值的差值作为水污染物超标量。标准限值采用国家2020年各控制单元水环境功能分区目标中确定的各类水污染物浓度的水质JMax(J1,J2).........................(B.11)R水ijkCijk/Sijk1........................(B.12)NR水ijjR水jk/Nj.........................(B.13)Nk1R水ijk——区域j第k个断面第i项水污染物浓度超标指数;R水ij——区域j第i项水污染物浓度超标指数;Cijk——区域j第k个断面第i项水污染物的年均浓度监测值;Sijk第k个断面第i项水污染物的水质标准限值;i=1,2,…,7——分别对应DO、CODMn、BOD5、CODCr、NH3-N、TN、TP;k——某一控制断面,k=1,2,…,Nj,Nj表示区域j内控制断面个数。这里,当k为河流控制断面时,计算R水ijk,k=1,2,…,5,7;当k为湖库控制断面时,计算R水ijk,k=1,2,…,7。大气和水污染物浓度超标指数按照>0、-0.2~0及<-0.2分级,划分为超载、临界超B.3.1.3.2.4后备适宜用地潜力评价的高低JMax(J1,J2)............................(B.17)Max——最大值。J1Max(J3,J4,J5,J6)........................(B.18)J1——生态环境脆弱性;J3——水土流失敏感性;J6——盐渍化敏感性。J2Max(J7,J8,J9,J10).......................(B.19)Max——最大值。B.3.1.4.2.1生态环境脆弱性单因子分级评价见表B.3,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单因子分级评无优先生态系统/物种数量比率>30%B.3.1.4.2.2应取生态环境脆弱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结果最大值,得到生态敏感度Kf(K1,K2)............................(B.23)K——灾害风险度;f——函数。K2Max(K3,K4)...........................(B.24)Max——最大值。KK5...............................(B.25)3KK6——年均总人口。8K4...............................(8B.3.1.5.2.1应以年均自然灾害死亡(失踪)人口与年均总人口的比值评价人口易损度,以年均B.3.1.5.2.2灾害损失分级见表B.5,可根据多尺度自然灾害调查成果,对结果进行校验,调整分级B.3.1.5.2.3灾害风险度等级的>0.1>1高低在重点评价区域,宜对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洪水灾害、热带风暴潮等灾害划定影响及避让区Lf(L1,L2)...............................(B.27)f——函数。L3....................................(B.28)G2——总人口,各评价单元的常住人口总数,即按国家“六普”统计口径确定的常住人口(包括);44B.3.2.1.2.2计算评价单元的近期人口增长率,宜以最近两次人口普查期间的常住人口增长率测91B.3.2.1.2.4划分评价单元的人口集聚水平等级。分析全省人口集聚水平分布频率及空间分异根据自然断裂法等方法,按人口集聚水平评价值的高低,划分为高、较高、中等、较低和低5个等Mf(M1,M2,M3)........................(B.31)f——函数。4M1..............................(B.32)4M4——建成区用地的外接圆面积。M2M5..............................(B.33)M5——建成区斑块平均面积。7M3..............................(B.34)7M7——斑块数据量。MM1M2.............................(B.35)B.3.2.2.2.1应将主要建成区及其连片、临近面积大于0.25km2的建设用地斑块作为城镇建成区,计算城镇建成区用地面积及其最小外接圆面积,并根据公式得到建成区用地集中度。土地分类符合GB/T>10%13579B.3.2.2.2.4分析全省城镇建成区发展水平的分布频率及空间分异,将城镇建设等级划分为高、较Nf(N1,N2)...........................(B.36)f——函数。NGDP........................GDP——GDP;33GDP——GDP;B.3.2.3.2.1计算各评价单元的人均GDP和地均经济密度,分别以两个指标的第25和75个百分B.3.2.3.2.2各评价单元的经济综合发展水平高低PPPPPPPPP55PPPPPPPB.3.2.4.2.1交通网络密度为各评价单元交通线路通车里程与其土地面积的绝对比值,见公式B.3iiAiDi——i区域的交通网络密度;Li——i区域的交通线路长度;Ai——i区域面积。交通网络密度评价主体为交通线路网,交通线路应取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和县道,县道以下交B.3.2.4.2.2采用专家决策方法对评价单元不同交通干线的技术注:主要港口指特大型港口(年吞吐量>3000万吨)和大型港口(年吞吐量1000~3000万吨一般计算每个评价单元各类型因子评价最大值,形成机场、港口、铁路车站及公路的评价分值。集成各交通干线影响因子评价结果,各交通干线影响因子均影响不到的空白区域做补全处理,并赋分值B.3.2.4.2.3应根据各评价单元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距离远近分级,并对权重赋值得到区位优势度B.3.2.4.2.4应对交通网络密度、交通干线影响度和区位优势度进行无量纲处理,值宜为0~1者进行加权求和,交通优势度划分为高、较高、中等、较低和低5个等级。三个影响因子宜权重相能源保障度评价方法见式B.38、式RR1R2R3..........................(B.44)R1R4R5..............................(B.45)77997R3..................7B.3.2.5.2.1收集资料包括地区能源生产量、消费量、消费结构,地区现有能源生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影视作品版权购买合同
- 二零二四年环保项目融资与建设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老旧小区改造拆除分包协议
- 二零二四年度设备采购合同:某医院购买医疗设备
- 二零二四年度特许经营合同(全新版)
- 2024电影制作与投资方赞助细节确定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年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合作协议
- 2024版二手塑料加工设备租赁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地铁车厢内广告位租赁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光伏发电与能源管理合同
- 2024年度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合同
- 2024-2030年中国汽车再制造行业产销量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4厨房设备购销合同
- 媒体行业内容创作与传播平台搭建方案
- 《冠心病》课件(完整版)
- 小学信息科技《数据与编码-探索生活中的“编码”》教学设计
- 2024年云网安全应知应会考试题库
- 双碳综合能源平台方案建设
- 铁道概论(第八版)佟立本主编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版)PPT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 DL-T 5190.1-2022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 第1部分:土建结构工程(附条文说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